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01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02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03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04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05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06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07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08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展开
    这是一份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共20页。

    《过秦论》主要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没有实施仁政。这其实是针对西汉初年的社会实际,劝诫汉朝统治者,应该汲取前朝教训,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安民养民,采取顺应时代发展的治国策略。《五代史伶官传序》则借分析后唐灭亡的原因,为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开篇即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样的观点。全文对“天命观”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着力表达对“人事”的看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满招损,谦得益”。通过强调“人事”的意义和价值,劝勉北宋统治者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小结要想把握史论的观点,首先,应当扫清字词障碍、准确理解文意;而后,梳理分析文章叙述的历史事件,关注文中直接阐述观点的句子及抒情、议论性的文字,探究蕴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作者观点。要想准确理解观点的内涵,还需要借助其他相关的史料、史评。两篇史论在写作方法和论述风格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何不同呢?可以从评述历史的角度、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得出结论的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评述历史的角度同:两篇史论,都是站在作者所处的时代,评说前朝得失,鉴古观今,从“人事”出发,思考帝王应如何治国。(贾谊身处汉初,为总结历史经验,从中汲取教训,进而采取新的统治政策,以巩固新生的封建政权,写了《过秦论》。欧阳修生当弱宋之际,为总结前朝的兴盛衰亡,以为当朝之诫,警示和提醒统治阶级,革除弊政,使国家走上复兴之路,写了《五代史伶官传序》。)异:《过秦论》通过宏大的历史事件,去分析影响王朝更替的因素。《五代史伶官传序》,以小见大,从极细微的角度切入,纵说天下大事,国之由盛转衰,是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了伶官,乱政误国所致。表现形式异:《过秦论》以赋体写史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则以散体写史论。予尝谓贾谊《过秦》 ,陆机之《辨亡》 ,皆赋体也。大抵屈宋以前,以赋为文。 (宋·项安世《项氏家说》)“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四者一意,任举其二,似已畅足,今乃堆叠成句,词肥义瘠。(钱钟书《管锥编》)其于《五代史》,尤所留心,褒贬善恶,为法精密。发论必以“呜呼”,曰:“此乱世之书也”。其论曰:“昔孔子作《春秋》,因乱世而立治法;余述《本纪》,以治法而正乱君”。(宋·欧阳发《文忠集·附录二》)表现手法对比 先扬后抑 层层递进运用对称词语形成对比得出结论的方式《过秦论》先叙后议(文字有终篇不见主意者,结句见主意者。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也。(宋·《文章要义》)《五代史伶官传序》叙议结合。语言特点同:灵动多变,长短交错、整散结合。两篇文章在叙述前代衰亡之时,使用的语言极为相近。“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一夫夜呼,乱者四应”。“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异:《过秦论》文采斐然,辞藻相对华丽。《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语言相对更为平易,没有诘屈聱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卖弄文采,体现了欧阳修文章文从字顺,明白晓畅的特色。结论:《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都是史论,写作方法和论述风格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我们通过评述历史的角度、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得出结论的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就评述历史的角度而言,两篇文章均立足于本朝,分别总结秦与后唐灭亡之历史教训。但前文着眼于通过重大历史事件揭示朝代更替的原因,后文则从“伶官”这样的微小角度切入,论述国家大事的“兴衰之观”。就文章的表现形式而言,前者以赋体为文,后者以散体为文。就文章的表现手法而言,二者皆运用对比。就得出结论的方式而言,前者先叙后议,后者夹叙夹议。就语言特点而言,虽然两篇文章句式上皆长短交错、整散结合,但是前一篇文采斐然,后一篇语言相对平易。小结:不同史家的史论往往既有其共性之处,又各具风采,阅读时需要关注其史学性和文学性,可以从写作方法和论述风格等角度比较其异同,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史家的风格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在比较的过程中,必须先确定比较角度,而后反复诵读,细加体会。以《过秦论》为例,分析史论观点的合理性(梳理主要观点、得出观点的过程)古人写史论的目的: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贾谊《过秦论》)过程:依据史料,分析原因,得出观点史料可靠性:拱手、开关延敌、不战而屈人之兵前318年,五国共击秦,不胜而退。前317年,秦与韩赵魏战,斩首八万。前298年,齐韩魏共击秦于函谷。前296年,齐韩魏共击秦,秦予韩武遂(按:地名)。前293年,韩魏战秦于伊阙,白起斩首二十四万。前284年,秦与韩魏燕赵共击齐,破之。前256年,韩魏楚救赵新中,秦兵罢。前255年,秦灭周。前247年,魏无忌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41年,五国共击秦,拔魏朝歌。扩张之路并不顺畅,战争连年,胜负皆有吞二周而亡诸侯秦昭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后七年庄襄王灭东周,则吞二周乃始皇之曾祖与父,非始皇也。(宋·吴枋《宜斋野乘》)作者引用史料往往信手拈来,多有不确之处思考:通过前四段的叙述,能否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秦朝之崛起也并非因施行仁政,处于攻势之时,以法家以武力开疆拓土。秦统一后,坐享天下,处于守势,本应施行仁政,却寄希望于关中之固,愚民防民,进取心消失殆尽。分析秦盛之因:据崤函之固、窥周室、几代人努力、内外改革外交,没有提到仁政。相反,商鞅变法是严刑。而诸侯国施行仁政,却灭亡。是否施行仁义,未必影响国家兴衰。秦王朝灭亡是多因一果。《过秦论》又为何成为经典?(现实意义、文学意义)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东汉·班固《汉书》)《史记·陆贾列传》汉高帝曰:“试为我著秦所以亡失天下”;“过秦”“剧秦”遂为西汉政论中老生常谈。严氏(指严可均)所录,即有贾山《至言》、晁错《贤良文学对策》、严安《上书言世务》、吾丘寿王《骠骑论功论》、刘向《谏营昌陵疏》等,不一而足。贾生《过秦》三论外,尚复《上疏陈政事》,戒秦之失。汉之于秦,所谓‘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也。(钱锺书《管锥编》第三册)过秦论中安民的观点确实起到现实作用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贾谊说上曰:“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西汉·贾谊《大政》)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荀子·天论》)文学影响:《过秦论》思想上继往开来;艺术特色影响,选入《昭明文选》,成为后世文人模仿的对象。汉兴,贾谊初为《过秦》一篇,始以为题而立论。(元·郝经《续后汉书》)贾谊之《过秦》,以谕汉也;陆机之《辨亡》以警晋也,有经世之心焉。(北宋·陈师道《后山集》)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结论《过秦论》里关于秦灭亡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虽然推断过程未必无懈可击,但结论是有重大意义的,作者的主张在客观上起到了鉴汉的作用,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思想性、艺术性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进步意义。小结评价史论,需要把握其中蕴含的史家观念,回到历史现场,结合时代因素、作者的思想经历,客观、辩证地认识史家观念,理解史评立场。既要分析作者看待历史的角度,认识作品在当时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也要超越时代,审视作者的立场,分析作品的不足,认识史家修史观念的局限性、偏颇或缺陷。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