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2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第一课时)(表格式)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2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第一课时)(表格式)01
    1.2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第一课时)(表格式)02
    1.2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第一课时)(表格式)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第一课时表格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第一课时表格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地震波,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材分析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所以,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分析地震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的组成及特点。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根据这两个界面,我们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对于岩石圈的概念,教学要据图讲授,划出范围,强调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后面的教材中会有更详细的介绍,所以本节课的学习也为接下来对外部圈层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经过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虽地球的内部圈层内容虽简单,但比较理论化,无法让学生用眼见为实来感受,教师应恰当地进行启发,适当点拨或者借助相关媒体设施帮助学生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如通过实物比拟的方法来描述地球内部结构(如地球内部圈层就像一个鸡蛋剖面一样。)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的好方法。

    2.本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前三节的学习,对高中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加上前一阶段对于地球在宇宙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而地球圈层结构这部分内容的难度相对难度较易,因而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重塑学习地理的信心。

    3.地球圈层结构的内容对学习必修1后三章都具有重要的基础和铺垫作用,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四大圈层的框架,并能够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逐步培养起地理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依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方法;

    2.学生能解释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以及岩石圈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学生体会运用地震波划分出地球内部圈层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会运用地震波划分出地球内部圈层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通过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系统,使学生树立起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的观念。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内容

    知识点学习目标具体描述

    地震波

    1.能够解释说明地震波的定义

    2.能够分析纵波和横波的特点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

    学生能够通过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析是这两个界面将地球内部划分成三层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

     

    能够分析各圈层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项目

    具体内容

    解决措施

    重点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实况以及各圈层主要特点

    通过边画板书、边强调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难点

     

    1.引导学生区分岩石圈与地壳、地球各圈层的特点;

    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通过问题填空、填写图表、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例子凯里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

    图片、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环节及用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新课导入

     

    我们常说,学习地理就是一个谈天说地的过程,那么今天我们就回到地球本身。那自古以来人们对地球的结构都很好奇,19世纪一位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小说家凡尔纳,写了一本小说,《地心游记》。他充分的发挥了他的想象力。小说中提到主人公从冰岛的一个火山口进入了地球内部,从而展开了一段奇幻的冒险旅程。

    师:在图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地底世界,有植物有动物等等。那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子的吗?我们能不能像小说中那样从火山口进入到地球的内部去?那从火山口无法进入地球的内部,我们就打一口井进去可不可以?

    生:略

    师:地球的半径约为6371千米,越到地球的内部温度和压力就越来越大,我们一般用的钻头是金刚石钻头,金刚石在1000的时候就会被破坏,更别提肉体能够承受的压力了。所以眼见为实化为了泡影。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见一些只能在外面瞧瞧,但是需要知道内部情况的时候,那么,我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

       西瓜,我们可以敲敲,或者开个小口;

       鸡蛋,我们可以拿在手里,摇摇;

     

    思考:从生活中的这些例子出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生:略

     

     

    从生活中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环节及用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二引入地震波的概念

    【板书:地球的内部圈层 】 【 1.地震波】

    师:那我们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也可以借助一种弹性波——地震波。地震波是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的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师:阅读课本,小组讨论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地震波来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呢?

    生:略

    【用投影仪展示】

    探究一:

    1.地震波的定义?

    2.纵波和横波的特点?

    【用投影仪展示】

    1.地震波

    1)定义: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叫:           .

    2)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探究二:

    【用投影仪展示】

    师:发生地震时,在陆地上人的有何感受?在海轮上的感觉又如何?为什么?

    生:略

    :地震时陆地上的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地震时海洋上的船只会上下颠簸,而不会左右摇摆。

     

     

     

     

     

     

     

     

     

     

     

     

    通过问题填空、填写图表的方式,对学生课前导学的效果进行摸底;

     

     

     

     

    引导学生学会联系生活中的地理,联系物理知识理解;

     

     

    教学过程

    环节及用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三: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

    【过渡】

    我们了解了地震波的特点,那么,当我们在地层中引起地震,我们可以根据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特点,初步了解地层的特点。

    【用投影仪展示】

    探究三: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图中点的运动说出图中的虚线和实线分别代表的什么?如果地球内部的物质是均匀的,地震波的速度会不会有变化?当地震波发生明显变化时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略(分别从一组随机请一位代表进行分析)

     

    【板书:不连续面的划分依据】

    师:虚线代表的是横波,因为在距离地表3000千米左右横波消失了,说明地球内部的物态为液态。实线代表的是纵波。假如地球内部的物质是均匀的,那么地震波的波速将不会有任何变化,在地震波发生明显变化的界面说明地球内部的物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将这种界面成为不连续界面。

    师:既然图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变化曲线是弯曲的,说明地球内部物质性质是不均一的。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物质性质肯定是发生明显改变,所以我们就能根据这点把地球内部划分成不同的部分,而地震波的突然变化就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

    【用投影仪展示】

    根据地震波在地层中的速度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出两大不连续面。

     

     

     

     

     

     

     

     

     

     

     

     

     

     

    指导学生读图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散发思维;

     

    教学过程

    环节及用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四: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

    过渡通过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我们发现了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这两个界面将地球内部划分成三层,紧接着,我们共同分析这些结构的特点。

    【板书:内部圈层图】

     

     

    【学生思考我们通常所说的脚踏地,这个石存在于哪个圈层中呢?

    生:略

    师:通过板书的形式,讲解此部分知识点。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的顶部(注意:不包括软流层)

    【用投影仪展示】并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学案

    地壳:

    (1)位置:

    (2)厚度变化规律一般是:

    (3)分层:

    (4)组成:

    地幔:

    (1)位置:

    (2)厚度:

    (3)组成:

    (4)分层:

    (5)软流层:

    (6)岩石圈:

     

     

     

     

     

     

     

     

     

     

     

    知识拓展,发散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导学案,能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度进行跟踪,便于教学组织开展;

     

     

    教学过程

    环节及用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五:知识点小结)

    地核:

    (1)位置:

    (2)分层:

    (3)组成:

    思考:为什么地球内部的物质一定呈现圈层结构而不是均匀分布?宇宙中的其他星体,例如金星、火星是不是也呈现出这种圈层式的结构?

    由于密度原因,在宇宙处于混沌一片的时候,密度越大的物质就先沉淀下来,密度越小的物质就在外围,从地壳到地核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大。其他星体也是存在这种圈层式的结构。正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密度的差异才让我们借助于地震波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通过知识小结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归纳,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归纳能力;

     

     

     

     

     

     

    材料一  2008年5月4时28分(北京

    时间),我国四川汶川县(31.0°N,103.4°E)发生8.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

    千米,破坏性巨大。

    材料二  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感受可能是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

    A为           界面,B为          界面,

    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            ,D+E            ,F+G          

    (5)地幔属于      态。(固态还是液态)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那地球外部是不是也存在这种同心圆式的结构呢?请同学们下课以后预习课本,一起探索地球外部的结构。

     

     

    课外作业

    1.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速度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可能储有石油的是    (  )                            

     

     

     

     

     

    2.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A.外地核     B.内地核      C.软流层  D.下地幔

    3.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太平洋        D.四川盆地

    4.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         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5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B.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6在地球内部圈层中,莫霍界面划分开的两上圈层是   

    A.岩石圈和地幔                      B.地壳和地幔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7.地幔的软流层位于(    )

    A.莫霍界面以上     B.上地幔上部    C.下地幔上      D.上地幔顶部

    8. 地壳与其他圈层的区别是                                  (    )

    A. 地壳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B. 地壳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内层

    C. 地壳物质构成密度较地幔、地核小,温度高

    D. 地壳中有软流层,所以出现岩浆活动

     

    9.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幔的厚度最大                B.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大

    C.软流层紧贴于地壳以下          D.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10.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上地幔   B.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C.地球的内部物质都是固体       D.除地壳外,地幔和地核都呈液态

    11.某地地下30千米深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       B.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前后左右摇晃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 教案(表格式):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 教案(表格式),共8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表格教案,文件包含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第二课时教案docx、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第三课时教案docx、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第一课时教案docx等3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1.2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第一课时)(表格式)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