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眉山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眉山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01
    四川省眉山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02
    四川省眉山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眉山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眉山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毒株不断涌现,给防疫带来了巨大压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的依据(  )
    A.具有繁殖特性 B.具有遗传特性
    C.具有变异特性 D.具有致病特性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新型冠状病毒的形态极其微小,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组成。新型冠状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能侵染细胞,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因此,说明新冠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能繁殖并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而具有致病特性不能说明是生物的依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在自然界中,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B.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湿度可以不同
    C.生活于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其排尿量非常少
    D.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
    【解析】【解答】A.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A不符合题意。
    B.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变量是光照,而湿度应该相同且适宜,B不符合题意。
    C.沙漠地区缺少水,故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C符合题意。
    D.蚯蚓有“活犁耙”和“天然肥料加工厂”的美称,是因为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体现了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3.某一河流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单细胞藻类→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曾经一些年份,当地某工厂向该河流排入了大量含某种有毒物质的废水,该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则上述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剑水蚤 B.蜻蜓幼虫 C.小鱼 D.大鱼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在食物链:单细胞藻类→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中,最高级营养级是大鱼,所以大鱼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4.利用显微镜观察制作的叶片上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观察到的视野分别为下图中的甲和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装片往左移,则视野中物像也会往左移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D.甲视野转换到乙视野时需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因此若装片往左移,则视野中物像也会往右移,A不符合题意。
    B.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低倍视野)比乙(高倍视野)亮,B符合题意。
    C.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小。因此甲(低倍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高倍视野)中可能观察不到,C不符合题意。
    D.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甲视野转换到乙视野时需调节细准焦螺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5.细胞的生活靠细胞各结构的分工合作。下列对于细胞核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控制中心 B.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C.控制物质的进出 D.储存细胞液的场所
    【答案】A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遗传信息,含有指导发育的全部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A符合题意。
    B.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为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C不符合题意。
    D.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是一定的.DNA呈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6.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完成个体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但不能无限地长大
    B.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给子细胞
    C.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种类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多细胞生物体内既存在细胞分裂,同时又存在细胞分化
    【答案】B
    【知识点】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A.细胞体积增大后,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会变小,营养物质供应会不足,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给子细胞,细胞分化过程中,没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分配过程,B符合题意。
    C.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种类的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故其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C不符合题意。
    D.多细胞生物体内既存在细胞分裂,同时又存在细胞分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装置
    小麦种子数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50粒
    湿润
    4℃
    0粒萌发

    50粒
    干燥
    25℃
    0粒萌发

    50粒
    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粒萌发

    50粒
    湿润
    25℃
    48粒萌发
    A.每组中放置50粒种子可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B.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只受水和温度影响
    C.①组与②组不能对照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D.②组与④组可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变量是水分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每组中放置50粒种子实验,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可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A不符合题意。
    B.①和④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②和④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①和③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空气,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受水、空气和温度影响,B符合题意。
    C.①组与②组不能形成对照实验,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实验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C不符合题意。
    D.②和④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8.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早晨、中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段在同一株绿色植物上摘下生长部位、生长期及长势大小相同的四片绿叶,经酒精脱色处理后,分别滴加等量的碘液进行染色处理。其中染色最深的应该是哪个时间段摘取的叶片(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深夜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傍晚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最深;深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些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区 别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气 体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部 位
    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条 件
    在有光时才能进行(白天)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白天、晚上)
    原 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 物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 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分解的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所需的二氧化碳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9.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在轨生活了6个月,为保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所带的食物中必须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下列有关航天员日常膳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应以脂肪为主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B.应以糖类为主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C.应含有适量维生素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需求
    D.应含有适量蛋白质以保证机体合成所需蛋白质
    【答案】A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的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如图:
    由图可知:航天员日常膳食应以糖类为主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应含有适量维生素、适量蛋白质、适量脂肪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需求,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②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
    10.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不相关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B.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C.小肠壁中含有许多肠腺
    D.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答案】C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与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有: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小肠壁中含有许多肠腺”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直接相关。
    故答案为:C。
    【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11.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大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在大气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A.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氧气从肺泡扩散到了血液
    B.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因为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了肺泡
    C.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的氧气主要是通过溶解于血浆中来加以运输的
    D.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间的扩散要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ABD.气体进入肺泡会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所以,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氧气从肺泡扩散到了血液,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因为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了肺泡,此时,氧气和二氧化碳都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才能分别进入血液和肺泡,ABD不符合题意。
    C.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所以,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运输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
    12.血液循环系统是我们身体内一个繁忙的运输系统,担负着营养物质、废物及气体等的运输。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血液中红细胞运输
    B.机体内的血液只担负着各种运输作用
    C.身体有了炎症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D.血浆蛋白具有凝血、抵御疾病等功能
    【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血液中血浆运输,红细胞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血液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保护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体内有炎症时,表现为白细胞数目增多,C不符合题意。
    D.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血浆的90%是水,其余是溶解在血浆中的各种物质,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成分,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此外血浆中还含有许多与凝血、抵御疾病等相关的血浆蛋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3.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  )


    汗液
    尿液
    呼出气体
    休息(一天)
    100
    1800
    300
    运动(另一天)
    2000
    500
    600
    A.运动情况下机体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汗液分泌量
    B.运动情况下呼吸强度加大导致呼出气体散失的水分增加
    C.运动情况下汗液分泌量大量增加的主要作用是利于散热
    D.运动情况下尿液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原尿的生成量减少
    【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据表中的数据可见:运动时汗液分泌增多明显,说明运动情况下机体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汗液分泌量,不符合题意。
    B.运动状态下,呼吸频率增快,所以通过呼气散失的水量增加,B不符合题意。
    C.运动时汗液分泌大量增多,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有利于散热,不符合题意。
    D.排泄的途径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二氧化碳和水、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运动情况下尿液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流汗多,呼吸频率增快,通过呼气散失的水量也增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14.2020年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开车,文明行路”是文明的重要内容。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
    A.看到红灯,感受光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视网膜
    B.看到红灯,行人自觉停下等待是简单的反射
    C.斑马线前,司机减速礼让行人是复杂的反射
    D.严禁“酒驾”,因为酒精会影响大脑的功能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看到红灯,感受光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视网膜,A不符合题意。
    BC.看到红灯,行人自觉停下等待、斑马线前,司机减速礼让行人都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该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复杂的反射,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中毒,中毒后首先影响大脑皮质,使神经有一个短暂的兴奋期,胡言乱语;继之大脑皮质处于麻醉状态,言行失常,昏昏沉沉不省人事等。严禁“酒驾”,因为酒精会影响大脑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15.生活在同一草场上的牛和羊,吃同样的草,饮同样的水,但牛肉和羊肉的味道却相差很多,这是因为(  )
    A.牛和羊的遗传物质不同 B.牛和羊的形态结构不同
    C.牛和羊的消化功能不同 D.牛和羊的生活习性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基因是指染色体上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的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牛和羊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决定肉质的基因不同。所以羊、牛肉质不同。因此,吃了相同的食物,却长出了牛肉和羊肉味道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它们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物质)不同。
    故答案为:A。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16.用体重相近,发育正常且发育程度相似的甲、乙两只雄性小狗进行实验。甲不作处理,乙切除某种内分泌腺,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其血液中的某种激素含量,结果见下表(单位:微克/100毫升血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激素名称


    甲状腺激素
    3
    0.08
    A.乙切除的是甲状腺 B.甲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手术后乙发育正常 D.甲乙的饲养条件应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乙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是0.08微克/100毫升血液,明显低于甲的3微克/100毫升血液,故乙被切除的器官是甲状腺,A不符合题意。
    B.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对照组。因此,甲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结合分析可知,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所以,手术后乙严重缺少甲状腺激素,其发育不正常,C符合题意。
    D.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甲乙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他们的饲养条件应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17.“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围湖造田 B.退耕还林
    C.倒卖野生动物 D.排放工业废气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围湖造田,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会使生态系统的物质成分减少,A不符合题意。
    B.我国大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为此,国家决定要退耕还草、还林,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B符合题意。
    C.一种生物就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一旦消失,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随之消失,永不再生,因此我们要保护每一个物种,尤其是珍惜物种。据此可知,倒卖野生动物,会破坏珍惜物种,影响生物的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排放工业废气,破坏了环境,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8.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四种实验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下列四种方案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C.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
    D.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树叶未进行灭菌,甲组和乙组树叶上均有细菌,因此,该方案不够严谨,A不符合题意。
    B.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也就是除了变量以外,其余的条件和处理都要相同。甲组进行的灭菌处理,乙组却没有,故该方案不够严谨,B不符合题意。
    C.该方案对落叶的实验处理一样,也是以细菌的有无为变量,但乙组和甲组的培养条件不同,因此该方案不够严谨,C不符合题意。
    D.该方案的实验设计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除了变量外,其余条件都一样,最能说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19.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后的治愈患者(甲)康复期的血清,输入到另一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危重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体 D.抗原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不符合题意。
    B.外毒素是指某些病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不符合题意。
    C.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的血清中。故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抗体,符合题意。
    D.抗原: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20.农业生产上所种植的农作物常常受到害虫的蚕食,为提高产量,农民采用喷洒农药来杀灭害虫,但一种农药连续多年使用后,其药效逐渐下降。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关于农药药效逐渐下降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农药增强了害虫的繁殖能力 B.农药增强了害虫的免疫能力
    C.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抗药变异 D.农药对昆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农药对害虫有害,不能增强害虫的繁殖能力,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可知,害虫本身具有不同免疫能力(抗药性)的变异,只是使用农药不断的选择了免疫能力强的个体存活,并大量繁殖,B不符合题意。
    C.害虫在繁殖的过程中本身会产生各种变异,有抗药的变异,也有不抗药的变异,并不是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抗药变异,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定向选择了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二、综合题
    21.下图是某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人血的永久涂片、酵母菌培养液临时装片后所绘制的三个视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酵母菌培养液临时装片时,都需要滴加   来进行染色,其中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结构是   、   。
    (2)甲、乙视野所示细胞为酵母菌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长出了   。
    (3)图示三个视野中具有细胞核的三种细胞比较,甲、乙视野中细胞所共有而丙视野中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   ]   。
    (4)丙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其成熟后的显著结构特点是   。
    【答案】(1)碘液;细胞核;淀粉粒
    (2)乙;突起(或芽体)
    (3)①;细胞壁;④;液泡
    (4)红细胞;无细胞核
    【知识点】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观察植物细胞;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解析】【解答】(1)为了便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在盖玻片一侧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细胞标本的全部。观察酵母菌的实验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所以,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酵母菌培养液临时装片时,都需要滴加碘液来进行染色,其中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结构是细胞核、淀粉粒。
    (2)有些生物在适当环境下,会由体侧凸出向外形成一个球形芽体,这个芽体的养分全由母体供应,待成熟后由母体相接处形成新的体壁,再与母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新个体,此现象称为出芽生殖。出芽生殖是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酵母菌能进行出芽生殖。所以,甲、乙视野所示细胞为酵母菌的是乙,判断的依据是长出了突起(或芽体)。
    (3)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所以,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甲(洋葱表皮细胞)、乙(酵母菌)视野中细胞所共有,而丙(人血细胞)视野中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④]液泡。
    (4)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所以,丙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其成熟后的显著结构特点是无细胞核。
    【分析】图甲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图乙有芽体,为酵母菌细胞;图丙为人血涂片。图示中:①细胞壁;②细胞核;③细胞质;④液泡;⑤细胞膜。
    2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麦的种子和幼苗开展了相关实验。图一表示用小麦种子验证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二中的①②③表示小麦幼苗的某些生理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装置中,甲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乙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丁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2)图二所示的小麦幼苗生理活动中,①表示   ,其主要场所是   ;②表示   ,其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的   ;③表示   ,其场所是   。
    (3)为验证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能合成淀粉,首先应该将小麦幼苗进行相应的处理是   ,再用黑纸片将叶片Ⅰ的b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后置于光照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麦幼苗摘下叶片Ⅰ,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能变蓝的是叶片Ⅰ的   部分。
    【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吸收;证明小麦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2)呼吸作用;线粒体;蒸腾作用;气孔;光合作用;叶绿体
    (3)饥饿处理(或暗处理或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a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图一装置中,要证明种子萌发过程产生了二氧化碳,则需要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除净。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所以,结合题图可知:甲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乙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吸收,而丁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证明小麦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结合分析可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2)结合分析和图二可知:①过程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因此①表示呼吸作用,其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够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使水分由根部上升到叶,因此②表示蒸腾作用,其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的气孔;③过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③表示光合作用,其场所是叶绿体。
    (3)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为验证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能合成淀粉,首先应该将小麦幼苗进行相应的处理是饥饿处理(或暗处理或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再用黑纸片将叶片Ⅰ的b部分进行遮光处理,与未遮光处理的叶片部分唯一不同的是变量光,形成对照实验;然后把幼苗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叶片Ⅰ,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叶片Ⅰ的b处的现象是叶片不变蓝,表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形成,表明光合作用需要光。见光的叶片a部分变蓝,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光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3.下图为尿的形成示意图,图表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取自图中的不同部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单位:克/100毫升)
    主要成分
    液体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90
    8
    0.1
    0.03
    0.72

    98
    0.03
    0.1
    0.03
    0.72

    96
    0
    0
    1.8
    1.1
    (1)表中的液体乙是   ,取自于图中[   ]   。
    (2)导致甲、乙两种液体成分差异的原因是   ,导致乙、丙两种液体葡萄糖差异的原因是   。
    (3)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   分泌不足,从而导致   含有葡萄糖。
    (4)人体通过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还可调节体内   的平衡,从而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答案】(1)原尿;②;肾小囊
    (2)血浆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时,大分子蛋白质无法过滤;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3)胰岛素;尿液
    (4)水和无机盐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所以表中乙为原尿,取自于图中的②肾小囊。
    (2)从表格中看出甲中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葡萄糖,因此甲是血浆;从表格中看出乙中有蛋白质微量和葡萄糖,因此乙是原尿;从表格中看出丙中无蛋白质和葡萄糖,因此丙是尿液。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甲血浆与乙原尿成分差异的原因是血浆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时,大分子蛋白质无法过滤。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导致乙血浆、丙尿液两种液体葡萄糖差异的原因是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3)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引起的。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会下降,从而导致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使人患糖尿病。
    (4)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24.人类的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和不能向背侧弯曲为一对相对性状。某校兴趣小组对该校学生的拇指弯曲情况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亲代类型
    子代类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中只有一人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480
    498
    0
    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88
    348
    200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表中第   组调查情况,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
    (2)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推断第一组、第二组双亲可能的基因组成的组合情况(如:aa×aa)。第一组:   、   、   。第二组:   、   。
    (3)第一组某学生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为响应国家号召,其父母打算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概率是   。
    【答案】(1)一;拇指能向背部弯曲
    (2)AA×AA;AA×Aa;Aa× Aa;AA×aa;Aa×aa
    (3)3/4(或75%)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所以,根据表中第一组调查情况(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子代出现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表现型),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拇指能向背侧弯曲,隐性性状是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2)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组成是aa。在第一组遗传类型中,亲本都是能向背侧弯曲,但是后代不符合3:1的分离比,说明亲本的基因可能是AA或Aa,故其组合可能是:AA×AA、AA×Aa、Aa×Aa。第二组亲本的表现型是双亲中只有一人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型是aa,但是他们的后代不符合1:1的分离比,说明能向背侧弯曲的那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因此亲本的基因组合可能是AA×aa、Aa×aa。
    (3)第一组某学生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则其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他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第一组某学生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为响应国家号召,其父母打算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概率是3/4(或75%)。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相关试卷

    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