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二节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二节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学案01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二节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学案02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二节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学案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台风的避防措施,旱灾的避防措施,滑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
    1.灾害监测
    (1)意义:灾害监测是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提供数据和信息,进行预警和预报。
    (2)措施: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进行灾前预警、灾时跟踪、灾后评估,并提出减灾决策建议。
    2.灾害防御
    (1)工程性防御措施:通过修建防灾减灾工程,改变地表环境,控制灾害与人口和财物等的直接接触,提高财物的抗灾性能等措施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非工程性防御措施: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与防灾法律法规、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救灾准备
    (1)救灾物资:是救助灾害的物质基础。分为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
    (2)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决定救灾物资的到达时间。
    2.灾中救援:指灾害发生后,相关救灾部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对灾民进行救护和救济,对损坏的各种设施进行抢修,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3.灾后恢复:指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开展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尽量降低,另一方面是增强抵抗未来灾害的能力。
    三、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1.地震灾害的避防
    (1)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
    (2)家庭准备:①应急包;②应急卡片。
    (3)地震发生时
    ①在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附近时,跑到室外空旷区。如果来不及,在室内蹲坐在较结实、能掩体的家具旁。
    ②在单元楼里,躲避在卫生间和厨房的承重墙角处。
    ③用被子、枕头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用衣服、手帕等捂住口鼻。迅速关闭电源和煤气管道阀门。
    ④在户外应迅速向开阔地方转移。
    (4)被埋压
    ①保持呼吸畅通,避开易掉落物体等。
    ②保存体力,发出呼救信号。
    ③寻找食物和水,想办法维持生命。
    2.滑坡灾害的避防
    (1)沉着冷静,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
    (2)无法逃离时,迅速抱住身边树木等固定物体。
    (3)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
    (4)滑坡发生后,在确认居住的房屋远离滑坡区域、完全安全时,才可进入屋内。
    3.旱灾的避防
    (1)扩大抗旱作物的种植面积,旱后及时改种或补种。
    (2)选育抗旱作物,选择早熟的品种,避开干旱的危害。
    (3)采用稻草、地膜等覆盖物,盖在地上,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4.台风的避防
    (1)台风时:采取防御和躲避措施。出门在外时应该尽快到住处。
    (2)“台风眼”过境:勿放松警惕,台风很快会再度到来。
    5.洪涝灾害的避防
    (1)防洪准备
    ①以防灾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②关注天气预报;注意自身技能培训;熟悉逃生线路,储备逃生物资。
    (2)洪水中的自救:尽力抓紧能在水中漂浮的物体,防触电或被电线缠住。
    (3)洪水中的互救
    ①采用抛救生圈、救生衣或划船、游泳等救人方法,把落水人员抢救上岸。
    ②对溺水人员采用正确控水和人工呼吸等救助方法。
    6.风暴潮的避防
    (1)关注天气和海浪预报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准备。
    (2)低洼地区、海边的人员要及时安全撤离。
    (3)及时关闭海滨旅游项目。
    (4)船舶要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将船只驶入避风港。
    7.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主要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排灌水、选用抗虫品种等。
    (2)人工防治:主要指人工杀虫,包括食物诱杀和灯光诱杀。
    (3)生物防治:主要指保护和利用生物天敌等,通过放养害虫的天敌,消灭害虫。
    (4)化学防治:主要措施是喷洒农药等。
    一、判断题
    1.我国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初步形成。(√)
    2.我国主要防灾工程的覆盖地区各自独立,互不交叉。(×)
    3.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可杜绝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对灾民的救助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5.室内地震以跑为主,一定要跑出建筑物,以防不测。(×)
    6.地震过后,可立即回家拿物品。(×)
    二、选择题
    1.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属于防灾减灾的( )
    A.灾害监测 B.灾害防御
    C.灾害救援与救助 D.灾后恢复
    答案:B
    2.减灾防灾的核心是( )
    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 ②战胜自然灾害
    ③杜绝自然灾害 ④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减灾防灾的核心在于“减”,就是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灾害”“杜绝自然灾害”。
    3.减灾防灾工作的主要原则是( )
    A.防灾工程在先,生态环境治理在后
    B.减灾防灾与改善环境是对立的
    C.减灾工程要与周边环境协调
    D.改造自然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减灾防灾工作的原则:一是减灾防灾工作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二是整治国土、改善环境与减灾防灾进行综合规划和配套实施,注意减灾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4.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 )
    A.自救与互救 B.减少财产损失
    C.进行灾害预报 D.加强灾害监测
    答案:A
    5.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
    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
    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
    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作为躲避场所
    解析:选C 在室外行驶的汽车上应等地震过后再下车,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不应躲在桥下。
    三、连线题
    将灾害与逃生方法连起来。

    探究点eq \b\lc\|(\a\vs4\al\c1(防灾减灾))
    ———————— 从生活中学 ————————
    一、地理情境激趣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蕴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二、核心素养培优
    1.分析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综合思维)
    提示: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
    2.分析自救与互救包括哪些方面。(综合思维)
    提示:灾前准备、灾中救助、灾后恢复。
    3.假如野外遇到滑坡、泥石流,怎样进行自救与互救?(地理实践力)
    提示: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的排洪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 在探究中悟 ————————
    一、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2.工程性防御
    就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从各个方面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二、地震灾害的避防措施
    地震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震前准备、震中和震后的自救与互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1.震前准备
    2.避震方法
    3.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三、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2.洪水应急
    3.洪水中的救助
    四、台风的避防措施

    五、旱灾的避防措施
    1.技术措施:人工增雨;循环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污水资源化。
    2.工程措施: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
    3.生物措施:农林牧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选择耐旱作物,选育耐旱品种;改进耕作制度。
    4.管理措施:重视灾情预报;优化农业布局。
    六、滑坡、泥石流的防灾与减灾
    1.基本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防御措施: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恢复植被,加固山体等。
    3.具体做法
    (1)滑坡: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修建阻滑工程。
    (2)泥石流: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到特定位置。
    4.应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自救措施
    (1)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2)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3)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 到实践中用 ————————
    自然灾害的防御就是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造成的危害。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非工程性防御工作的是( )
    A.研制、发射地球资源卫星进行自然灾害的监控
    B.退耕还林及打坝筑堤
    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D.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2.下列防护林工程以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是( )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B.沿海防护林体系
    C.平原防护林体系 D.“三北”防护林体系
    解析:1.D 2.A 第1题,完善法律法规与灾害管理体系,进行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非工程性措施。第2题,沿海防护林体系主要是防台风、风暴潮;平原防护林体系是保护农田;“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主要目的是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
    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而了解有关避震知识、学习自救和互救方法尤为重要。据此完成3~4题。
    3.地震发生时,保证安全的关键点有( )
    ①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②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坡、河岸边 ③主震停止后,利用余震间隙迅速撤离 ④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在地震发生时,下列地震逃生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躲在床下 B.躲在桌下
    C.远离电线 D.跳楼逃生
    解析:3.D 4.D 第3题,地震发生时保证安全的关键点:一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二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坡、河岸边;三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第4题,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应躲在床下,在学校应躲在桌下,在室外要远离电线等,跳楼逃生很可能会增加伤亡。
    6月的一个周末,有20多名“驴友”通过网络自发组织,去邻近的浙江一山区探险旅行。傍晚他们就在山沟一个水道弯曲处的平地上搭上帐篷扎营过夜。夜里突发山洪,一名女性“驴友”在这次山洪中死亡。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这个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
    6.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
    解析:5.A 6.C 第5题,雨季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概率大,不宜去山区探险旅游。第6题,山洪突发性强、速度快,且有异于一般洪水,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能最快地躲避山洪。
    1.灾害监测是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通过监测与自然灾害有关的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提供数据和信息,从而进行预警和预报。许多国家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进行灾前预警、灾时跟踪、灾后评估,并提出减灾决策建议。
    2.工程性防御措施指通过修建防灾减灾工程,改变地表环境,控制灾害与人口和财物等的直接接触,提高财物的抗灾性能等措施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指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与防灾法律法规、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3.救灾准备主要包括救灾物资和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两个方面。救灾物资是救助灾害的物质基础,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决定了救灾物资的到达时间。我国把救灾物资分为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我国已建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别位于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4.灾后恢复指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开展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尽量降低,另一方面是增强抵抗未来灾害的能力。对灾民的救助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5.面对滑坡灾害,应该采取以下方式自救。沉着冷静,不要慌乱。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到安全地带。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滑坡发生后,在确认居住的房屋远离滑坡区域、完全安全时,才可进入屋内。
    6.在洪水多发区,需要做好防洪准备。首先要以防灾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洪水多发区的人们还应该做以下三方面的准备:一是关注天气预报;二是注意自身技能的培训,如练习划船、游泳、人工呼吸等;三是熟悉逃生线路,储备逃生物资。
    7.洪水发生时,要尽快撤到较高的地方避洪。如果不能安全撤离,可以尽力抓紧能在水中漂浮的物体,避免身体下沉,等待救援。此外,要特别警惕被毒蛇、害虫咬伤的危险,并注意淹没在水中的电线,以防触电或被电线缠住。
    8.洪水发生时,互救也很重要。互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采用抛救生圈、救生衣或划船、游泳等救人方法,把落水人员抢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另一种是对溺水人员采用正确控水和人工呼吸等救助方法。
    9.风暴潮的避防应注意以下问题:要关注天气和海浪预报信息,特别是有关警报,提前做好各种防灾准备。低洼地区、海边的人员要及时安全撤离。及时关闭海滨旅游项目。船舶在航行中遭遇风暴潮的袭击时,要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岸上人员尽快弄清船只与风暴潮的相对位置,动员船员将船只驶入避风港。
    课标呈现·素养导读
    主干知识·宏观把握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核心素养
    1.通过实例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减灾防灾的手段,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2.利用地理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学会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改变地表环境(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
    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耕地
    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防洪抗旱
    加固房屋建筑,增强抗震性能
    时间段
    防避措施
    台风来临前
    收听天气预报,还应当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加固
    台风来临时
    在岸上
    听到台风警报后,不要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
    在海上
    航行的船只应尽快靠岸
    不能及时靠岸
    “停”
    滞航,待台风过后,再继续航行
    “绕”
    根据台风移动的方向和影响的范围适当改变航线,绕道而行
    “穿”
    抢在台风到来之前迅速通过
    台风
    来袭时
    外出的人
    应该尽快回家
    呆在室内的人
    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刮破的窗户碎片伤害
    强风过后不久
    “台风眼”过境控制的地区,天空变得晴朗,风也暂时停止,此时切勿以为风暴已结束而放松警惕,因为台风很快会再度来临
    相关学案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学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然灾害概述,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学案设计,共6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导学案,共3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二节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