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7短文两篇《陋室铭》 名师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7短文两篇《陋室铭》 名师教案01
    17短文两篇《陋室铭》 名师教案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板书设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7 短文两篇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是对那些身居陋室,胸怀天下者的歌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那些不随流俗,洁身自好者的赞美。其实,这两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有来历的,它歌颂的是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赞美的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刘禹锡和周敦颐是怎样的人?有怎样杰出的文章?请随我一同走进课文《短文两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第一课时

    《陋室铭》

    一、新课导入

    在人的一生中,快乐与痛苦循环往复,顺境与逆境相生相伴。在逆境中,人们将不得不面对贫穷、失意,不得不面对生活条件的艰苦、居住环境的简陋。在《论语》中,孔子称赞颜回身居陋巷而不改其乐?是他甘愿以贫为乐吗?显然不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他被贬官的生涯中,即使是官至刺史(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市委书记),也不得不面对陋室。那么,他的心态怎样?他的志趣又是什么?我们就一起到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xīn)   苔(hén)   鸿(rú)

    (dú) 西(shǔ)

    (2)听老师范读,画出朗读的停顿。

    【交流点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大声读课文,画出押韵韵脚。

    名、灵、青、丁、经、形、亭。

    (4)一词多义。

    往来

    (5)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词活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神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名词活用作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

    无丝竹之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无案牍之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苔痕阶绿(名词活用作动词,长到)

    (6)重点词语释义。

    是陋室(这)

    吾德馨(只)

    谈笑有鸿儒(大)

    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功名的人)

    可以素琴(调弄)

    金经(指佛经)

    案牍之劳形(官府公文)

    (7)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古义:形体和身体;今义:形状)

    (8)重点句子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有多深,有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有美好的德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3.创作背景。

    刘禹锡被贬期间,只有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4.文体链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懂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交流点拨】 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文本探究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交流点拨】 前两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2.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交流点拨】 颜色:绿色,青色。特点:别致幽雅(幽)。

    3.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 有鸿儒,无白丁(雅)。

    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静闲逸)

    5.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交流点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妙在何处?

    【交流点拨】 “上”“入”两个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7.“往来无白丁”包含什么感情?

    【交流点拨】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这是由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

    8.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

    【交流点拨】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

    (四)深层感悟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交流点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

    【交流点拨】 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灵”来比“馨”。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表现室主人品德高尚的?

    【交流点拨】 环境清幽,交往高雅,情趣脱俗三方面。

    4.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用意何在?

    【交流点拨】 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

    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交流点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前面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6.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交流点拨】 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奥 运 铭

    国不在大,技高则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斯是奥运,众星如云。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一心破纪录,论输赢;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东土雄狮吼,西方苍鹰鸣。国人云:看我北京!

    公 仆 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查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曰:公仆精神!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共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共4页。

    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17短文两篇《陋室铭》 名师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