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如皋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试题语文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如皋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试题语文含答案01
    江苏省如皋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试题语文含答案02
    江苏省如皋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试题语文含答案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如皋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试题语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如皋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试题语文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 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1.11
    一、 现代文阅读(29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山如何,水如何,远看如何,近看如何,春夏秋冬如何,阴晴寒暑如何, “四时之景不同也”“朝暮之变者不同也”,中国山水画非常重视自然景色随着季节、气候、时间、地区、位置、关系的不同而有不同,要求画家精细准确地去观察、把握和描绘。但是,虽求精细准确,又仍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日有朝暮,并不计时辰迟早;天有阴晴,却不问光暗程度;地有江南北国山地水乡,但仍不是一山一水的写实。无论是季候、时日、地区、对象,既要求真实又要求有很大的概括性,这构成中国山水画一大特征。并且, “真山水如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林泉高致》)。可见,这是一种移入情感“见其大意”式的形象想象的真实,而不是直观性的形体感觉的真实。所以,它并不造成如西画那种感知幻觉中的真实感,而有更多的想象自由,毋宁是一种想象中的幻觉感。“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同上)正是在这种审美趣味的要求下,中国山水画并不采取透视法,不固定在一个视角,远看近看均可,它不重视诸如光线明暗、阴影色彩的复杂多变之类,而重视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整体境界给人的情绪感染效果。这种效果不在具体景物对象的感觉知觉的真实,不在于“可望、可行”,而在于“可游、可居”。“可游可居”当然就不应是短暂的一时、一物景。“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 (同上)即要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整个生活、人生的环境、理想、情趣和氛围。从而,它所要求的就是一种比较广阔长久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境地的真实再现,而不是一时一景的“可望可行”的片刻感受。“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色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诗)这种异常广阔的整体性的“可游、可居”的“生活—人生—自然”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去追求表现的美的理想。
    这一特色完整地表现在客观地整体地描绘自然的北宋(特别是前期)山水画中,构成了宋元山水的第一种基本形象和艺术意境。画面经常或山峦重迭,树木繁复;或境地宽远,视野开阔;或铺天盖地,丰盛错综;或一望无际,邈远辽阔;或“巨嶂高壁,多多益壮”;或“溪桥渔浦,洲渚掩映”。这种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地描绘自然,使北宋山水画富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它并不表现出也并不使观赏者联想起某种特定的或比较具体的诗意、思想或情感,却仍然表现出、也使人清晰地感受到那整体自然与人生的牧歌式的亲切关系,好像真是“可游可居”在其中似的。在这好像是纯客观的自然描绘中,的确表达了一种生活的风神和人生的理想,又正因为它并不呈现更为确定、具体的“诗情画意”或观念意绪,这就使观赏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由于未引向固定方向,而更为自由和宽泛。随着全景性整体性的画面可提供的众多的范围和对象,使人们在这种审美感受中去重新发现、抒发的余地也就更大一些。它具有更为丰富的多义性,给予人们流连观赏的时间和愉快也更持久。
    这是绘画艺术中高度发展了的“无我之境”。诗、画以及小说等各类艺术中都有这种美的类型和艺术意境。所谓“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不论是人间事件还是自然景物),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材料二:中国绘画没有谨守透视的原则,甚至有意回避透视问题,16世纪以来,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20世纪房龙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和少数的孩子不理会透视法。”他对中国画的传统很为不屑。
    中国在一千五百多年之前就有系统的艺术史著作,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说,即绘画的六条基本原则,其中以“气韵生动”为第一。一千五百多年以来,气韵生动一直是中国画的最高原则,主张精神境界的呈现比形象的描摹要重要得多。北宋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他的观点正好与房龙相反,房龙认为,中国画不讲透视,不讲形似,还停留在孩子涂鸦的程度。而苏轼认为,如果你画画只知道形似,那真是跟孩子差不多了。从如此对立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中国绘画选择的是与欧洲多么不同的道路。
    北宋初年的山水画大师李成画画,注意到透视。他从一个固定的点看物象。他画一个建筑,站在一点,仰望屋檐。他画出的画逼肖外物。大科学家沈括对此提出尖锐的批评,他认为画家应该“以大观小”,不能像李成那样“以小观大”。真正的画家不应该停留在具体的视觉上,而应该用“心灵的眼”去观物,画家应画出意念中的世界,而不应局限于视觉中的具体存在。这就是“以大观小”,这里的“大”就是人心灵的统摄力。中国画画的是想象中的空间,是表现一种精神境界。这正是中国画重要的特色。
    (摘编自朱良志《水墨画的韵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山水画要求画家既能精细准确地把握自然景色的变化,同时又有一定的灵活性。
    B. 中国山水画要求的真实摒弃了直观可感的真实,转而追求想象自由“见其大意”的真实。
    C. 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不重视透视法,反而强调的是整个画面给观者带来的情绪感染效果。
    D. 中国山水画追求表现的美是一种比较广阔长久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境地的真实再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山水画广阔、整体性的“生活—人生—自然”境界的追求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整体自然与人生的牧歌式的亲切关系。
    B. 北宋山水画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故其通过基本塞满画面、客观的、全景整体性地描绘自然。
    C. 艺术家们擅长触类旁通,中国山水画中高度发展了的“无我之境”,也成为了中国其他艺术的美的类型和艺术意境。
    D. 一千五百多年之前,中国绘画就把“气韵生动”作为绘画的最高原则,这与欧洲追求透视的道路是截然相反的。
    3.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材料一提及了“无我之境”,王国维也曾在《人间词话》中论及诗歌境界时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请据此谈谈你对陶渊明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粮食的故事(节选)
    王愿坚
    “一天晚上,交通带了书面指示来找我了。指示很简单:‘即将作战,无论如何送一部分粮食上山,当夜送到。’下面是支队长、政委的署名。平常,我们往来都是不用信的,有时用信也不署名,现在支队长、政委都亲笔签了字,又是‘无论如何’,又是‘当夜送到’,看来是万般紧急了。可是怎么送法呢?已经是半夜了,临时找人不方便,就是找到了,路也不熟悉;交通马上又要到别处去,只有我自己去了。我寻思了一下,就叫醒老婆商量。我说最好和她一道去,一来可以多带些,二来她是个妇道人家,白天回来报信方便些。她想了想说:‘还是让红七跟你去吧,红七大了,自己能回得来;村里的事我在家里好布置一下。’还是她谋虑得对,这指示要传达给那几位同志,万一我送不到,第二夜好再设法。我说:‘好吧,我们这就动身,你明天一早通知那几个同志,说我从双冲口那条路上去了,要是明晚见不到信,就是我们没送到;再派两个同志分头换两条路往上送!’”
    “当晚,我们收拾停当:弄了两副担子,我挑副大的,七八十斤;另一副有二三十斤,是红七的。这百十斤粮食,足够山上同志们吃一顿饱饭了。我把东西收拾好,把红七叫起来的时候,他还睡得迷迷糊糊的,问我: ‘天还不亮, 就去打雀子?’我说:‘今天不打雀子了,去给你红军叔叔送粮去。’他高兴得呼的一下蹦下床来,说:‘好哇,山上的叔叔有枪,阿爹你给我要一支好吧?我也可以打白鬼子!’临走,我老婆拿出两个粉渣做的饼子递给红七,怪不过意地对我说:‘就这两个啦,给他回来路上吃;你回不来,就只好在山上再喝两顿野菜汤吧!’又对红七说:‘回来的时候小心点。等你回来,妈给你弄点粉浆做顿糊糊犒劳你。’”
    “我们爷俩儿悄悄地走出了庄,估摸着敌人巡逻队的空隙,拣了条没人走的小山道,紧脚紧步地往山上爬。那情景现在想起来还真真的呢:月黑天,对面不见人影,白鬼们为了壮胆,像狼似的满山嗷嗷叫。我们沿着山道往上爬,不一会儿,连压加累就弄得汗直淌,气直喘了。我还得顾着孩子,走一段路就小声喊一声:‘红七!’他总是随口答应: ‘噢,在呢!’听着他那奶声奶气的话,我确实有点心疼:十二三岁的孩子,没有根竹杠高呢,就得跟着我拼着性命深更半夜地爬山。要是将来红军再打回来,革命成了功,那时候,我一定对他这么说:‘孩子,打天下的日子你也过过,你该知道革命胜利不容易呀。好好地为党、为人民干工作,把咱整个国家建设得比以前的根据地还要好!’——同志,那时候还想不到自己的新国家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会怎样建设呢——我还得告诉他:等日后胜利了,吃好穿好的时候,别忘了山上同志们吃草根树皮的苦日子;是他们吃了这么多苦,你这年轻的一辈才享这么大的福哇!”
    “我正没边没沿地想着呢,红七紧步跑上来了,惊乍乍地说:‘阿爹,你听……’ 到底是孩子耳朵灵,可不是,前面远处树棵子里唰唰啦啦直响,仿佛是有人走动,听声音人数还不少。糟糕!一定是碰上白鬼的巡逻队了。我拉了红七一把,一折身就拐到另一条小路上。可是已经晚了——我们走得急,脚步重,米筐子刮着树枝发出了响声,被敌人发觉了。他们把枪栓拉得一阵响,乱吆喝起来。这时候,我们手无寸铁,没法抵抗,我想,反正不能叫敌人抓了活的,我们撒腿就跑。跑哇,跑哇,白鬼子紧跟在屁股后面追,虽然天黑看不清,听声音是越来越近了。我挑着个担子,又得顾孩子,越跑越没劲。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这时,红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颤起来: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更要紧!也许我能替得了孩子,可是孩子替不了我……”
    “背后敌人的吆喝声越来越近,越来越高。我停住脚,放下担子,一把抱住了儿子。我觉得他那么小,他的肩膀多么嫩哪!我咬着牙说:‘孩子,把筐子给我,你,你顺着这山坡往西跑,跑,跑吧!’说完了这句话,我觉得我的眼泪呼的一下子涌出来了。孩子好像还不懂我的意思,我摸了摸他的头,把脸贴在他头上,又说: ‘听爹的话,孩子,跑吧,把声响弄大点!’ 最后这句话我仿佛不是从口里说出来的,是从心里跳出来的。这回他大概懂了我的意思了。他忽地直起身,把一把什么东西塞到我手里,拔腿就往西跑下去了。”
    “孩子跑了。他顺着山坡跑了。他脚步卷着碎石头、绊着草棵子跑了。他跑去的那个山坡上一阵唰唰的声响,那声响,啊,那么响,那么响,就跟从我心上跑过去一样。”
    “这响声惊动了敌人,白鬼子们折转身向着我儿子跑去的方向追过去了,追过去了。”
    “我把孩子的两个箩筐叠在我的筐上,挑起了担子。嘿,好沉哪!这时我才发觉手里拿着东西。我捏了捏,那是红七他妈给孩子的两个粉渣饼子。我又向孩子跑的方向望了一眼:夜,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
    “我挑着担子钻进了东边一丛小树林,折上了另一条小路。”
    “当我踏上小路的时候,在孩子跑去的方向,传来了一阵杂乱的枪声。”
    “我挑着担子往前走。不管石尖扎脚藤绊腿,我攀山迈岭地走。我觉得担子更重了,重得像两座山,我还是担着,担着;我觉得脚像踩着棉花,软绵绵的,我还是走着,走着。”
    (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开头强调支队长、政委在书面指示上亲笔签字的细节,为下文主人公冒生命危险坚决把粮食送上山作铺垫。
    B. 红七得知要陪父亲上山送粮后非常开心,这为后文他听从父亲的话引开白鬼子、为父亲制造机会完成任务埋下伏笔。
    C. 被白鬼子的巡逻队发现后,主人公为了完成任务,毫不犹豫地选择让儿子引开白鬼子,体现了主人公为革命奉献的精神。
    D. 红七为引开白鬼子,在跑去的山坡上发出唰唰的声响,那声音“就跟从我心上跑过去一样”,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悲伤。
    6. 小说在叙事过程中采用主人公讲述的方式展开,这种叙事方式有什么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子有丰富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张皋文墓志铭
    (清)恽敬
    张皋文,名惠言。先世自宋初由滁州迁武进,遂世为武进人。曾祖,采;祖,金第;父,蟾宾。皆县学生。母姜氏,皋文生四年而孤,姜太孺人守志,家甚贫。
    皋文年十四,遂以童子教授里中。十七补县学附生。十九试高等,补廪膳生。乾隆五十一年,本省乡试中式。明年,赴礼部会试,中中正榜,例充内阁中书,以特奏通榜。皆报罢,是年考取景山宫官学教习。五十九年,教习期满,例得引见。闻姜太孺人疾,请急归,遂居母丧。嘉庆四年,今皇帝始亲政,试天下进士加慎,皋文中式。时大学士大兴朱文正公珪,为吏部尚书,以皋文学行特奏,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武英殿协修官。盖皋文前后七试礼部而后遇,年三十有九矣。六年,散馆。奉旨以部属用,文正复特奏,改授翰林院编修。七年六月辛亥,以疾卒,年四十二。
    皋文清羸,须眉作青绀色,面有风棱,而性特和易。与人交,无贤不肖皆乐之。至义之所在,必达然后已。其乡试中式,文正以侍郎主考。皋文自出其门,未尝私求见,以所能自异,默然随群弟子进退而已。文正潜察得之,则大喜,故屡进达之。而皋文龂龂以善相诤不敢隐。文正言: “天子当以宽大得民。”皋文言: “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文正言: “天子当优有过大臣。”皋文言:“庸猥之辈,倖致通显,复坏朝廷法度。惜全之当何所用?”文正喜进淹雅之士。皋文言: “当进内治官府外治疆埸者。”与同县洪编修亮吉于广坐诤之。亮吉后以上书不实,遣戍,赦归田里。皋文则竟死矣。
    方皋文为庶吉士时,今皇上加上列圣尊号。盛京太庙旧藏宝,例遣官磨治,篆所加尊号,刻入之。皋文以能篆书,受廷推。言于当事者,宜自京师下所司等上上玉刻成,遣使奉藏。其旧藏宝不得磨治。当事者以为然,格于例不果奏。又言于当事者,翰林院乃皇帝侍从,奉命篆列圣宝,宜奏请驰驿,不得由部给火牌。亦格于例不果奏。已而叹曰: “天下事皆如是邪?吾位卑能言之而已。”
    铭曰:
    车揱马攻驾千里,隆隆之轮踬于阤。勿乎皋文谁讯此,铭之幽扃俟来祀。
    (有删改)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
    B. 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
    C. 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
    D. 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童子,即“童生”,指参加过秀才考试而未考取的未成年人。
    B. 庶吉士,明、清两朝从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
    C. 太庙,古代皇帝的宗庙,可供奉皇帝先祖、皇后和功臣的神位。
    D. 火牌,符信的一种,奉差官役沿途凭牌领取口粮,年有定额。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张皋文祖辈、父辈都是读书人,四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
    B. 嘉庆四年,皇帝刚开始亲政,加试天下进士,张皋文考试合格。
    C. 张皋文相貌威严,却待人和易,与人交往从不问对方才华如何。
    D. 张皋文奉命磨治旧印,认为旧藏宝不能磨治,但没被皇帝允许。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庸猥之辈,倖致通显,复坏朝廷法度。惜全之当何所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亮吉后以上书不实,遣戍,赦归田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张皋文风骨傲然,即使面对恩师也“以善相诤不敢隐”,张皋文与恩师在哪些方面有不同意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长安秋望
    赵 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诗歌中的“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渲染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整首诗定下了凄凉的感情基调。
    B. 颈联写俯察。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巧作比喻,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C. 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上句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D. 诗人将雁阵和菊花等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14. 据《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颔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简要赏析颔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座上复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
    苏 轼
    云间踏白看缠旗,莫忘西湖把酒时。
    梦里吴山连越峤,樽前羌妇杂胡儿。
    夕烽过后人初醉,春雁来时雪未滋。
    为问从军真乐否,书来粗遣故人知。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诗人嘱咐朋友在边关建功立业时不要忘记一起西湖饮酒的朋友。
    B. 颔联虚写梦境中的江南水乡,实写边关饮酒时眼前羌妇杂胡儿的情景。
    C. 颈联上句描写战争过后将士生活,下句通过细节描写边关的苦寒景色。
    D. 尾联诗人再次叮嘱朋友,一定要将边关从军的快乐与否写信告知故人。
    16. 有人认为,此诗虽写送别,却迥异于一般送别诗,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赤壁赋》中,苏轼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宋代词人蒋捷在《虞美人·听雨》中写道“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临安春雨初霁》中诗人用同样巧思,表达自己落寞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竹林七贤之一的向子期在《思旧赋》中写道“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扬州慢》中具有同样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21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光影散落,一件件馆藏沉默如金;岁月如歌,一幕幕往事________。“当革命陷入低潮时,凭着一股执着和信仰,不抛弃,不放弃,南昌起义的火种由此不灭。真正走进这段历史,用心体会从建党、建军、建国到建设、发展的每一步,才理解革命成功________,才明白‘八一精神’不是简单的口号。”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解员熊艳燕说。在她的眼中,南昌城早已与“八一”结下了无法割舍的感情。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南昌将红色资源与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让红色文化发挥时代价值,闪耀历史荣光。如今的南昌,虽没有新增以“八一”为名的城建项目,但大量拥有“八一”内核精神的景观和建筑还在陆续建设。
    将红色文化嵌入城市发展中,让红色文化________城市,是南昌市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一环。建设一系列军事文化地标,不仅让公共空间更具文化底蕴,加强了市民对人民武装的理解,而且还扮靓了南昌这座英雄城市,令“八一”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市民生活。
    历史凝铸基因,基因典藏历史。从革命遗址的修缮到红色文化的普及,从“八一”品牌的塑造到红色基因的传承,英雄城、双拥模范城的南昌城市品格已日益清晰。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历久弥新 来之不易 浸润 B. 经久不衰 来之不易 滋润
    C. 历久弥新 谈何容易 滋润 D. 经久不衰 谈何容易 浸润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建设的一系列军事文化地标,不仅让公共空间更具文化底蕴,而且还扮靓了南昌这座英雄城市,加强了市民对人民武装的理解,令“八一”真正融入市民生活、社会生活。
    B. 一系列军事文化地标的建设,不仅让公共空间更具文化底蕴,而且还扮靓了南昌这座英雄城市,加强了市民对人民武装的理解,令“八一”真正融入市民生活、社会生活。
    C. 一系列军事文化地标的建设,不仅扮靓了南昌这座英雄城市,而且还让公共空间更具文化底蕴,加强了市民对人民武装的理解,令“八一”真正融入市民生活、社会生活。
    D. 建设的一系列军事文化地标,不仅扮靓了南昌这座英雄城市,加强了市民对人民武装的理解,而且还让公共空间更具文化底蕴,令“八一”真正融入市民生活、社会生活。
    20. 下列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句修辞手法相同的是(3分)( )
    A.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D.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科学家推测,________。“但由于没有像地球那样的主磁场,火星大气暴露在太阳风中,其大气成分被太阳紫外线电离后,成为带电的分子或原子。太阳风的电场加速这些带电粒子,向着太阳的反方向逃逸。”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磊表示,这些粒子在逃逸过程中,很可能撞到火卫一上,被火卫一的风化层吸收,从而保留了下来。
    那么,科学家是如何判断出火卫一轨道附近的粒子来源于火星大气层呢?李磊表示,火星附近空间的主要粒子源只有2个,一个是火星大气,另一个是太阳风,这两者的成分不同、能量不同,比较容易区分。当然,不排除行星际空间中还有其他来源的粒子,但________,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火星大气中的带电粒子经过太阳风加速后,进入探测器时会产生电信号,通过________,就可以反推出粒子的速度、方向、成分等参数。李磊表示,这些粒子是从一定的方向进入探测嚣的,根据这个方向也可以判断其是否来自火星。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请用一个反问句概括第三小节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论语》云: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孔孟阐述的思想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从《红楼梦》或《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故事情节阐述感悟,100字左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鲁迅在论述青年人应当向怎样的目标时强调了三事,生存、温饱、发展,并指出有敢来阻碍者,无论是谁,我们都要反抗。同时还提醒“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
    身处已完成脱贫、温饱不再是问题的新时代,生存和发展应是人们重点关注的两件事。有人只图生存、不思发展,活得了无生趣;有人不断发展、畅享生命,把生命演绎得丰富多彩。其实,不仅人生如此,国家、人类社会……大都如此。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电子稿下载邮箱:zgk_001@163.cm 密码:zGkzgk001)
    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如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C(原文强调的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整体境界给人的情绪感染效果)
    2. B(文本中说的是“基本塞满画面、客观的、全景整体性地描绘自然,使得北宋山水画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选项因果倒置)
    3. 材料二围绕房龙对中国画忽视透视法的传统的批评,从绘画理论及实践的角度加以反驳,强调中国绘画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4. ①“无我之境”指不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者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② 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这种优美的 “无我之境”, 诗人的情怀并没有直接体现,却能在对客观景物的描绘中体会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③ 诗歌中“无我之境”的运用,景物自然,情感含蓄蕴藉,韵味悠长。
    5. C(主人公有过犹豫,但为了革命事业,不得不忍痛抉择)
    6. ①真实可信,有现场感: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讲述,凸显出革命的艰难,赞扬先辈们的奉献精神;② 有感染力,让读者产生共情:主人公的亲述,让读者在故事中感同身受,对主人公为革命事业忍痛割爱的行为而悲伤、钦佩。
    7. ①“不管石尖扎脚藤绊腿,我攀山迈岭地走”,表现了主人公不畏困难,对革命事业的坚持与对未来的信心;②“我觉得担子更重了,重得像两座山,我还是担着,担着”,表现了主人公深知责任重大,为革命矢志不渝的精神;③“我觉得脚像踩着棉花,软绵绵的,我还是走着,走着”,表现了一位父亲在儿子遇难后内心的痛苦与悲伤,以及为革命坚持的决心。
    或者:①“我”身上的担子既承担了送上山的粮食,也承担了革命的前途与命运;②“我”在送粮食上山过程中的艰辛与痛苦,象征着中国革命历程中的艰辛与痛苦;③ 无论前路如何艰辛与痛苦,“我”始终向前走着,彰显了革命者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
    8. D
    9. A(童子,此处犹言“童生”,即参加过生员(秀才)考试而未考取的人,包括成年人与未成年人)
    10. D(格于例不果奏,指的是按照旧例,没有上奏)
    11. (1) 庸俗猥劣之辈凭侥幸爬上高位, 又要败坏朝廷法度, 顾惜保全他们又有什么用呢? (4分)
    得分点:猥、倖、通显、惜全
    (2) 亮吉后来因为上书言辞不实,被流放戍边,不久被赦免让他归隐田园。(4分)
    得分点:以、遣、赦、归
    12. ①是否应宽大待民;② 如何对待有过大臣;③应当举荐什么样的人才。
    13. B(“巧作比喻”错,应为拟人)
    14. ①选景典型、韵味清远: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② 颔联写仰观,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
    15. B(都是虚写)
    16. ①一般送别诗主要表现离别时的伤感、依依不舍,本诗中诗人希望朋友建功立业之余,不忘老朋友;② 一般送别诗描写边关苦寒生活,主要表现对将士辛苦的同情,本诗表现的是希望朋友能告知从军快乐与否,情感豪迈。
    17. (1)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2)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3)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18. A(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经久不衰,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来之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谈何容易,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 后指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样简单。浸润,指浸染熏陶。滋润,使湿润。)
    19. C(第一处,主语应为“地标的建设”,排除A、D;第二处,“扮靓城市”“让公共空间更具文化底蕴”“加强理解”三者由具体到抽象、由物质到精神,层层递进,排除A、B、D。)
    20. D(文中画横线句为拟人。D为拟人,A为比喻,B为借代,C为对偶)
    21. ①火星原本也曾拥有浓厚的大气层 ② 这些粒子数量非常稀少 ③ 测量电信号
    22. 根据带电粒子进入探测器的方向难道不能判断粒子是否来自火星吗?
    23. 提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强调面对困境,君子要坚守志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强调面对困境,要修养自己。两则材料强调的是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不改初衷、修养提高自己。学生可选择《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贾宝玉,他们面对封建礼教的桎梏,勇敢追求自由爱情;也可选择《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即使几个月没有捕到鱼,仍坚信自己一定能捕到鱼,并不断努力。
    24. 略
    【参考译文】
    张皋文,名慧言。先祖在宋初时从滁州迁到常州武进,于是世代为武进人。曾祖,名采;祖父,名金第;父亲,名蟾宾。都是县学学生。母亲姜氏,张皋文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母亲坚守气节,不改嫁,家里非常贫困。
    张皋文十四岁时,以童生身份教授乡里学子。十七岁补为县学附生。十九岁县学高等,补为廪膳生。乾隆五十一年,本省乡试中举。第二年,赴礼部会试,考中礼部会试,按例补充为内阁中书,凭借学问名气中榜。中榜之后,这一年考取景山宫官学教习职位。乾隆五十九年,教习期限到了,按例能被引荐。听闻母亲姜氏病重,请求赶紧归家,于是母亲去世后为母亲守孝。嘉庆四年,当今皇帝刚亲政,慎重考察天下进士,张皋文中举。当时来自北京大兴的大学士文正公朱珪,担任吏部尚书,因为张皋文的学问品行特地上奏,改为庶吉士,补为实录馆纂修官、武英殿协修官。张皋文前后七次到礼部会试之后才有好的机遇,已经三十九岁了。嘉庆六年,庶吉士散馆。奉旨任用为部属,朱珪又特地上奏,改授为翰林院编修。嘉庆七年六月辛亥日,因为生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张皋文身体清瘦,须眉色青而带赤。颜面有风骨,然而性情特别和蔼容易相处。与人相处,无论有才无才都乐意交往。道义存在的地方,一定要通达之后才停止。他乡试中举,朱珪以侍郎身份担任主考。张皋文出自其门下,从不曾私下求见,认为自己的能力与他人不一样,总是默默地跟随弟子们一起进退罢了。朱珪暗中观察发现其才能,非常高兴,所以多次荐引给上级部门。张皋文却为观点正确与否直言争辩,不敢隐瞒自己想法。朱珪认为:“天子应当以宽容大度赢得民心。”张皋文说:“国家太平一百多年了,仁义滋润化育远超汉唐宋,官吏百姓习惯于宽容大度,所以奸恶之人在其间萌芽滋长,应该加大力度伸张处罚来严肃内外政治。”朱珪说:“天子应当优待有过错的大臣。”张皋文说:“庸俗猥劣之辈凭侥幸爬上高位,又要败坏朝廷法度,顾惜保全他们又有什么用呢?”朱珪喜欢推荐渊博而高雅的读书人。张皋文说:“应当推荐在朝内能治理好官府,在外能治理好边疆打好仗的人。”和同县编修洪亮吉在大庭广众之下争论。亮吉后来因为上书言辞不实,被流放戍边,不久被大赦免让他回家。张皋文最后死了。
    张皋文担任庶吉士时,当今皇上加封各位已死皇帝的尊号。盛京太庙旧的藏宝,按旧例派官员磨治,用篆书书写所加尊号,再刻上去。张皋文因为擅长篆书,受到众人推举。张皋文向主管者进言,认为应该从京师部门进献上等宝玉刻成,派使者进献收藏。那些旧的藏宝不能磨治。主管认为是正确的意见,受旧例阻碍没能上奏。张皋文又对主管说,翰林院是皇帝的侍从,奉命篆刻列位先皇藏宝,应该上奏请求由沿途官府供给粮食,不应该由部门发给火牌让他们自己凭牌领取口粮。这件事也受旧例阻碍没能上奏。不久叹息说:“天下事都是像这样吗?我地位低微只能说说罢了。”
    墓志铭上说:辐削车坚驾千里, 车轮受阻停坡地。凭吊悫爱张皋文,勒铭墓道待来祀。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五段主要论述“金石气”,六,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 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 语文试题,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 语文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 语文试题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江苏省如皋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试题语文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