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01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02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03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3小题,1-11小题,每题1分:12、13小题,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1分)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B.自制酸碱指示剂
    C.用白醋和鸡蛋壳制二氧化碳
    D.自制简易净水器
    2.(1分)下列人体所必须的元素中,中老年人缺少会引起骨质疏松的是(  )
    A.锌 B.铁 C.钙 D.钠
    3.(1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吹灭蜡烛的瞬间,可以看到“白烟”升起
    B.加热铜绿产生红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1分)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2可表示两个氮原子
    B.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C.和化学性质相似
    D.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5.(1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的八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
    B.它们的第一层电子数相等
    C.它们各自的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
    D.原子序数为3﹣6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原子序数为7﹣10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6.(1分)正确佩戴医用口罩是一般人群简单有效的防病毒传播措施。聚丙烯是生产口罩的重要材料,其化学式为(C3H6)n,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聚丙烯是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C.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2g
    D.聚丙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2
    7.(1分)科学家正致力于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三种
    C.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2
    D.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8.(1分)小红用三根相同的铁钉进行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如图),一周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B.对比甲和丙中出现的现象,可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
    C.乙中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D.若把甲中蒸馏水换成食盐水,则铁钉更容易生锈
    9.(1分)下列各金属投入硝酸汞溶液中,不能置换出汞的是(  )
    A.Zn B.Fe C.Ag D.Cu
    10.(1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①食盐、烧碱、氢氧化镁
    ②炭黑、氧化铜、氧化铁
    ③碳酸钠溶液、硝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④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A.全部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1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K2SO4、K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K2SO4,一定没有Na2CO3
    B.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KCl
    C.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D.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12.(2分)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加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
    A.等质量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含硫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C.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
    D.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13.(2分)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微粒观
    B、变化观
    ①金刚石、石墨、C60是由原子构成
    ②阴离子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①燃烧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有些化学变化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C、守恒观
    D、分类观
    ①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的种类、质量都不变
    ②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①冰水混合物和干冰都属于纯净物
    ②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中没有涉及无机化合物中的单质和碱
    A.A B.B C.C D.D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14.(13分)实验安全至关重要。请根据你所掌握的实验安全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药品存放安全
    不同药品的保存要求不同
    ①易燃易爆物应单独存放。在酒精、氯化钠溶液、蒸馏水、澄清石灰水中,应单独存放的是   。
    ②硝酸和硝酸银溶液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其溶液中存在相同的阴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
    ③氢氧化钠固体应密封保存,其原因是   。
    (2)实验操作安全
    ①如图1所示操作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 填序号)。

    ②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装置A中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时为了安全,其操作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先通一氧化碳后再点燃酒精喷灯 B.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一氧化碳
    若实验过程一氧化碳气体意外中断,C中的澄清石灰水   (“会“或“不会”)倒吸入玻璃管;若要收集产生的尾气,则应选择上述D、E、F装置中的   (填序号)。
    (3)废液处理安全
    对于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废液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化学实验后的废液中含有NaCl、FeC13、CuCl2,如图3所示,请你参与废液的处理[提示:Fe (OH)3不溶于水]。
    ①测废液的pH<7,说明该溶液呈   性;
    ②写出步骤2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操作a的名称是   ,所得无色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 填化学式)。
    15.(4分)分析表中KNO3、Na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回答下到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1)在20℃时将35g KN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如图。

    ①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②将其升温到40℃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KNO3的溶解度变大 B.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C.溶液的质量会变大
    (2)从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获得NaCl晶体
    ①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主要原因是   。
    ②在蒸发操作中,当出现较多晶体时即要停止加热,主要目的是   (填序号)。
    A.节约能源 B.防止飞溅 C.便于冷却
    16.(4分)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此实验的目的是   。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   (写两点)。
    (3)写出白磷A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7.(7分)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1)教材中的实验A如图1所示,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可能原因有   。 (写一点即可)

    (2)图1中B实验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①分子种类 ②物质种类 ③原子种类 ④元素的化合价 ⑤原子数目
    (3)图1中C实验可通过验证反应产物来推断甲烷的组成,点燃甲烷前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探究2】研究物质的性质(如图2所示)
    (1)能产生气泡的试管是   (填序号)。
    (2)有一只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
    (3)有一只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
    18.(7分)气体制取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活动请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A装置做该反应的发生装置,需要改进的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   ;若用G装置收集,写出验满的方法是   。
    (4)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新制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可能原因是   。
    19.(15分)如图所示,面包是我们经常吃的食物。

    (1)面包包装常用聚乙烯塑料袋,它属于   (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2)取少许面包的碎屑,滴加   (填一种试剂的名称)可以检验面包中含有淀粉。
    (3)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常用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Ⅰ.2NaHCO3Na2CO3+H2O+CO2↑;NH4HCO3NH3↑+H2O+CO2↑。
    Ⅱ.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为氨水。
    Ⅲ.碳酸钠比较稳定,普通加热不分解: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观察与思考I】检验该膨松剂的成分
    按如图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在各仪器中装入试剂,点燃酒精灯。

    ①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观察现象:能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观察现象;能说明产物中有氨气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是:充分反应后,玻璃管中   (填“有”或“无“)固体残留,可以得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物。
    【观察与思考Ⅱ】测定该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
    用如图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③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   ,若没有装置E,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④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   (填化学式),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   ( 填序号)。
    A.将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D中
    B.防止反应后剩余固体变质
    ⑤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则C、D、E连接顺序应调整为   。
    【拓展研究】
    若上述③装置D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9.24g,上述⑤调整后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0.17g,试计算:
    ①实验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   g。
    ②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为   g。
    ③中D增加的质量来自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为   g。

    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1-11小题,每题1分:12、13小题,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1分)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B.自制酸碱指示剂
    C.用白醋和鸡蛋壳制二氧化碳
    D.自制简易净水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用石墨做导电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制简易净水器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用石墨做导电实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自制酸碱指示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用白醋和鸡蛋壳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自制简易净水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分)下列人体所必须的元素中,中老年人缺少会引起骨质疏松的是(  )
    A.锌 B.铁 C.钙 D.钠
    【分析】A、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氟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正确。
    C、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正确。
    D、缺少钠元素,不会导致中老年人引起骨质疏松,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熟记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1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吹灭蜡烛的瞬间,可以看到“白烟”升起
    B.加热铜绿产生红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与熄灭时的现象来分析;
    B.根据铜绿加热的产物来分析;
    C.根据木炭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D.根据氧气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在吹灭蜡烛的瞬间挥发出来的石蜡会因为温度降低变为白色固体石蜡,所以会看到一缕白烟,选项说法正确;
    B.铜绿加热会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注意物质的反应有时条件较为严格,铁在空气中不燃烧但在氧气中可剧烈燃烧;注意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到空气中造成额,雾是液体的小液滴,注意区分和应用。
    4.(1分)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2可表示两个氮原子
    B.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C.和化学性质相似
    D.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N2可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故A选项错误;
    B、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故B选项正确;
    C和化学性质不相似,一个稳定,一个活泼,故C选项错误;
    D、KMnO4和K2MnO4中的原子团不同,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5.(1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的八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
    B.它们的第一层电子数相等
    C.它们各自的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
    D.原子序数为3﹣6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原子序数为7﹣10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电子层数都为2层,电子层数相等,故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第一层电子数都为2,第一层电子数相等,故正确;
    C、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各自的核电荷数与电子数相等,故正确;
    D、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原子序数为3﹣6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原子序数为7﹣9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10号元素的最外层为8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1分)正确佩戴医用口罩是一般人群简单有效的防病毒传播措施。聚丙烯是生产口罩的重要材料,其化学式为(C3H6)n,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聚丙烯是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C.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2g
    D.聚丙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2
    【分析】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由化学式(C3H6)n可知,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所以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B.聚丙烯是由聚丙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
    D.聚丙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2×3n):(1×6n)=6: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1分)科学家正致力于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三种
    C.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2
    D.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是甲烷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是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CO22H2O+CH4。
    A.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的四种物质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选项说法错误;
    D.CO2、H2O属于无机物,CH4属于有机物,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1分)小红用三根相同的铁钉进行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如图),一周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B.对比甲和丙中出现的现象,可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
    C.乙中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D.若把甲中蒸馏水换成食盐水,则铁钉更容易生锈
    【分析】判断铁生锈被氧化需要的条件已经用控制变量法找出铁生锈的具体成因。
    【解答】解:A.通过甲、乙、丙三组实验,互相对比会发现,甲中既有水又有氧气,生锈较快;乙中只有水没有氧气,不会生锈;丙中只有氧气没有水,不会生锈;三组实验互相对比可以得出,铁钉生锈需要氧气和水。故A选项正确;
    B.对比甲和丙中出现的现象,甲中既有水又有氧气铁钉生锈,丙中只有氧气没有水,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钉生锈过程中需要水,两组实验对比无法证明铁生锈需要氧气,故B选项错误;
    C.因为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变量,乙的实验目的是要证明铁生锈过程中不能只有水,还需要氧气,因此要控制变量,把乙中的水煮沸,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答案控制变量的目的,故C选项正确;
    D.食盐水会加快金属锈蚀的速率,若把甲中的蒸馏水换成食盐水,铁钉会更容易生锈,故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故选:B。
    【点评】该题目难度一般,而且比较切合实际生活,比较新颖,可以给学生作为练习使用。
    9.(1分)下列各金属投入硝酸汞溶液中,不能置换出汞的是(  )
    A.Zn B.Fe C.Ag D.Cu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投入硝酸汞溶液中,不能置换出汞的应是位于汞后面的金属。
    【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锌、铁、铜位于汞的前面,能置换出硝酸汞溶液中的汞,银位于汞的后面,不能置换出硝酸汞溶液中的汞。
    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即可分析解答。
    10.(1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①食盐、烧碱、氢氧化镁
    ②炭黑、氧化铜、氧化铁
    ③碳酸钠溶液、硝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④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A.全部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根据选项内物质名称,结合适当方法和试剂,判断是否能够进行区分,以得出正确选项。
    【解答】解:①食盐为氯化钠,烧碱为氢氧化钠,三种固体加入烧杯,然后加入水,食盐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没有其他现象,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但是放出热量,用手触摸烧杯壁,烧杯发热,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因此可以加水溶解,通过不同现象判断物质名称;
    ②炭黑为碳,可以加入稀盐酸,炭黑与稀盐酸不反应,固体不溶解,溶液为无色;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溶液为蓝色,实验现象为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为黄色,实验现象为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因此加入稀盐酸,根据固体是否溶解,以及溶液颜色区分三种物质;
    ③碳酸钠可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与含有钙离子或者钡离子的可溶性化合物生成沉淀,而硝酸钠没有明显实验现象,氯化钠可与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三种物质不能通过一种试剂进行鉴别;
    ④蔗糖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碳酸钙不溶于水,因此可以加入水,观察固体是否溶解及溶液颜色判断物质名称;
    所以①②④可以通过加入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故选D;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1.(1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K2SO4、K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K2SO4,一定没有Na2CO3
    B.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KCl
    C.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D.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分析】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硫酸钾会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硫酸钾会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
    A、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碳酸钠,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故不正确;
    B、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KCl,一定没有硫酸钠、硫酸钾,故正确;
    C、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故不正确;
    D、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硫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氯化钾,氢氧化钾、碳酸钠、硫酸钾、硫酸钠、氯化钾6种情况,故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2.(2分)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加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
    A.等质量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含硫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C.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
    D.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分析】A、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计算公式分析;
    B、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分析。
    C、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
    【解答】解:A、根据生成氢气的计算公式,等质量镁、铝铁三种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铁<镁<铝,故A错误;
    B、利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硫单质中硫元素化合价为0,氧为﹣2价,可计算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硫酸钠中硫元素为+6价,图中硫、二氧化硫、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故B正确。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氧硅铝,故C正确;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铜、银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银,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用数轴法表示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13.(2分)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微粒观
    B、变化观
    ①金刚石、石墨、C60是由原子构成
    ②阴离子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①燃烧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有些化学变化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C、守恒观
    D、分类观
    ①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的种类、质量都不变
    ②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①冰水混合物和干冰都属于纯净物
    ②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中没有涉及无机化合物中的单质和碱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金刚石、石墨是由原子构成的,C60是由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轮胎爆炸、锅炉爆炸属于物理变化,有些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进行分析;
    D、根据冰水混合物和干冰都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
    【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是由原子构成的,C60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轮胎爆炸、锅炉爆炸属于物理变化,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故B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
    D、冰水混合物和干冰都属于纯净物,碳酸钙属于盐、盐酸属于酸,氯化钙属于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但是单质和化合物是一种并列关系,不属于包含关系,不能说没有涉及无机化合物中的单质和碱,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基本概念、物质分类、质量守恒定律等基础知识,需理解并熟记。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14.(13分)实验安全至关重要。请根据你所掌握的实验安全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药品存放安全
    不同药品的保存要求不同
    ①易燃易爆物应单独存放。在酒精、氯化钠溶液、蒸馏水、澄清石灰水中,应单独存放的是 酒精 。
    ②硝酸和硝酸银溶液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其溶液中存在相同的阴离子是 NO3﹣ (用离子符号表示)。
    ③氢氧化钠固体应密封保存,其原因是 空气中易潮解,且易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变质 。
    (2)实验操作安全
    ①如图1所示操作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CD ( 填序号)。

    ②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装置A中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为 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 ;实验时为了安全,其操作正确的是 A (填序号)。
    A.先通一氧化碳后再点燃酒精喷灯 B.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一氧化碳
    若实验过程一氧化碳气体意外中断,C中的澄清石灰水 不会 (“会“或“不会”)倒吸入玻璃管;若要收集产生的尾气,则应选择上述D、E、F装置中的 F (填序号)。
    (3)废液处理安全
    对于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废液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化学实验后的废液中含有NaCl、FeC13、CuCl2,如图3所示,请你参与废液的处理[提示:Fe (OH)3不溶于水]。
    ①测废液的pH<7,说明该溶液呈 酸 性;
    ②写出步骤2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Cl2+Ca(OH)2=Cu(OH)2↓+CaCl2(或2FeC13+3Ca(OH)2=2Fe(OH)3↓+3CaCl2 ;
    ③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所得无色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NaCl、CaCl2 ( 填化学式)。
    【分析】(1)①根据物质分类回答此题;
    ②根据物质组成回答此题;
    ③根据氢氧化钠性质回答此题;
    (2)①根据实验室操作安全规范回答此题;
    ②根据氧化铁与铁的物理性质回答此题;根据一氧化碳性质回答此题;根据反应消耗气体的量以及压强变化回答此题;根据一氧化碳溶解度回答此题;
    (3)①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的关系回答此题;
    ②根据溶质组成书写化学方程式;
    ③考查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根据化学反应回答此题。
    【解答】解:(1)①酒精属于易燃易爆物质,所以需要单独存放;
    故答案为:酒精。
    ②硝酸有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硝酸银由硝酸根离子和银离子组成,因此相同的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NO3﹣。
    ③氢氧化钠能够潮解,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发生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故答案为:空气中易潮解,且易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变质。
    (2)①A、取用药品使用药匙或者镊子,不得直接用手拿取,避免造成伤害,A错误;B、闻气体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不得直接闻取气味,避免中毒,B错误;C、添加酒精时,使用漏斗,避免酒精洒出,C正确;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覆盖灯焰,不得用嘴吹,D正确;E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是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避免液体飞溅,E错误;故选CD;
    故答案为:CD。
    ②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铁为黑色固体,因此可以看到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由于一氧化碳易燃易爆,需要排空后再加热,因此需要先通入一段时间气体再加热,因此选择A;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量较少,且中间有缓冲瓶,内部压强变化不足以形成倒吸;一氧化碳有毒不得直接排空,其不易溶于水,所以选择F进行排水收集,避免排到空气中;
    故答案为: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A;不会;F。
    (3)①pH<7,溶液显酸性;
    故答案为:酸。
    ②溶液含有氯化钠、氯化铜、氯化铁,氯化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任选一个方程式书写即可,注意配平;
    故答案为:CuCl2+Ca(OH)2=Cu(OH)2↓+CaCl2(或2FeC13+3Ca(OH)2=2Fe(OH)3↓+3CaCl2。
    ③操作a实现固液分离,常用方法为过滤;氯化钠不参与反应,留在溶液中,氯化钙为生成物,留在溶液中,置于其他是否有剩余无法判断,因此一定存在的有氯化钠和氯化钙;
    故答案为:NaCl、CaCl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5.(4分)分析表中KNO3、Na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回答下到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1)在20℃时将35g KN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如图。

    ①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31.6g 。
    ②将其升温到40℃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填序号)。
    A.KNO3的溶解度变大 B.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C.溶液的质量会变大
    (2)从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获得NaCl晶体
    ①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主要原因是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
    ②在蒸发操作中,当出现较多晶体时即要停止加热,主要目的是 B (填序号)。
    A.节约能源 B.防止飞溅 C.便于冷却
    【分析】(1)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来分析;
    (2)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蒸发结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1)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在20℃时将35g KN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1.6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1.6g+100g=131.6g;故填:131.6g;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溶液的温度升高到40℃,硝酸钾的溶解度会变大。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KNO3的溶解度变大,选项说法正确;
    B.在100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增多,所以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选项说法错误;
    C.在100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增多,所以溶液的质量会变大,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C;
    (2)①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所以从食盐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填: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②在蒸发操作中,当出现较多晶体时即要停止加热,主要目的是防止晶体颗粒飞溅;故填: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表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4分)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此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 使白磷B隔绝氧气,使白磷A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写两点)。
    (3)写出白磷A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

    【分析】(1)根据实验装置与实验设计来分析;
    (2)根据实验中水的作用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锥形瓶中的白磷与红磷都与氧气接触,一个是白磷达到了着火点燃烧了,一个是红磷没达到着火点没有燃烧,所以验证条件是温度否达到着火点;锥形瓶中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但一个与氧气接触,一个在水下与氧气不接触,所以验证的条件是否与氧气接触,因此该实验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故填: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烧杯中70℃热水既能使白磷B隔绝氧气,又能使白磷A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使白磷B隔绝氧气,使白磷A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在点燃的条件下,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
    【点评】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17.(7分)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1)教材中的实验A如图1所示,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可能原因有 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 (写一点即可)

    (2)图1中B实验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①②④ 。
    ①分子种类 ②物质种类 ③原子种类 ④元素的化合价 ⑤原子数目
    (3)图1中C实验可通过验证反应产物来推断甲烷的组成,点燃甲烷前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验纯 。
    【探究2】研究物质的性质(如图2所示)
    (1)能产生气泡的试管是 BE (填序号)。
    (2)有一只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 。
    (3)有一只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铜排在H后面 。
    【分析】【探究1】(1)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来分析;
    (3)根据防范爆炸的方法来分析;
    【探究2】(1)根据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3)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解答】解:【探究1】(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测定结果偏小,可能是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故填: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在该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氢元素由+1价变成0价,氧元素由﹣2价变成0价;而原子的种类与数目没有改变;故填:①②④;
    (3)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甲烷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故填:验纯;
    【探究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H后面,所以与稀盐酸不反应;锌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1)BE两只试管中产生气体;故填:BE;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故填:NaOH+HCl=NaCl+H2O;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
    (3)因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H后面,所以与稀盐酸不反应;故填:铜排在H后面。
    【点评】此题属于综合性实验题,对同学们的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同学们把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
    18.(7分)气体制取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活动请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锥形瓶 。
    (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F (填装置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用A装置做该反应的发生装置,需要改进的是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节约药品 ;若用G装置收集,写出验满的方法是 在n口放一根燃着的小木条,若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
    (4)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新制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可能原因是 盐酸浓度较高,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盐酸可以将碳酸钙沉淀溶解,故未见浑浊 。
    【分析】(1)仪器的名称与用途;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
    (4)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新制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可能原因是:盐酸浓度较高,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盐酸可以将碳酸钙沉淀溶解,故未见浑浊。
    【解答】解:(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锥形瓶;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F;2KMnO4K2MnO4+MnO2+O2↑;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节约药品;若用G装置收集,写出验满的方法是:在n口放一根燃着的小木条,若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节约药品;在n口放一根燃着的小木条,若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4)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新制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可能原因是:盐酸浓度较高,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盐酸可以将碳酸钙沉淀溶解,故未见浑浊;故答案为:盐酸浓度较高,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盐酸可以将碳酸钙沉淀溶解,故未见浑浊;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9.(15分)如图所示,面包是我们经常吃的食物。

    (1)面包包装常用聚乙烯塑料袋,它属于 C (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2)取少许面包的碎屑,滴加 碘水 (填一种试剂的名称)可以检验面包中含有淀粉。
    (3)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常用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Ⅰ.2NaHCO3Na2CO3+H2O+CO2↑;NH4HCO3NH3↑+H2O+CO2↑。
    Ⅱ.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为氨水。
    Ⅲ.碳酸钠比较稳定,普通加热不分解: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观察与思考I】检验该膨松剂的成分
    按如图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在各仪器中装入试剂,点燃酒精灯。

    ①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观察现象:能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②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观察现象;能说明产物中有氨气的实验现象是 酚酞试液变红色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是:充分反应后,玻璃管中 有 (填“有”或“无“)固体残留,可以得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物。
    【观察与思考Ⅱ】测定该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
    用如图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③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 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若没有装置E,会使测定结果 偏大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④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 CO2 (填化学式),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 A ( 填序号)。
    A.将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D中
    B.防止反应后剩余固体变质
    ⑤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则C、D、E连接顺序应调整为 D、C、E 。
    【拓展研究】
    若上述③装置D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9.24g,上述⑤调整后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0.17g,试计算:
    ①实验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 0.17 g。
    ②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为 0.79 g。
    ③中D增加的质量来自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为 8.8 g。
    【分析】(1)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
    (2)淀粉遇碘变蓝色;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面包包装常用聚乙烯塑料袋,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填:C。
    (2)取少许面包的碎屑,滴加碘水可以检验面包中含有淀粉,是因为淀粉遇碘变蓝色。
    故填:碘水。
    (3)Ⅲ.①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观察现象:能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②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观察现象;能说明产物中有氨气的实验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色,是因为氨气你好水反应生成氨水。
    故填: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是:充分反应后,玻璃管中有固体残留,可以得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物,是因为碳酸氢铵完全分解后没有残留物,碳酸氢钠完全分解后有残留物,即碳酸钠。
    故填:有。
    ③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若没有装置E,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进入装置D中,使测定结果偏大。
    故填:吸收水蒸气和氨气;偏大。
    ④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D中。
    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则C、D、E连接顺序应调整为D(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C(吸收氨气)、E(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
    故填:CO2;A;D、C、E。
    【拓展研究】
    若上述③装置D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9.24g,上述⑤调整后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0.17g,试计算:
    ①上述⑤调整后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0.17g,说明验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 0.17g。
    故填:0.17。
    ②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NH4HCO3NH3↑+H2O+CO2↑,
    79 17 44
    0.79g 0.17g 0.44g
    即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为0.79g。
    故填:0.79。
    ③中D增加的质量来自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为:9.24g﹣0.44g=8.8g。
    故填:8.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试卷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6页。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南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南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3小题,每题2分,共1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