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01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02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03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共37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与施从事书
    吴均
    故漳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②;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④,悟衷散赏。
    [注]①干:连接;②汉;银河;③春罗:即女萝,学名松萝,一种地衣类植物;④颐物:流连物态以怡养性情。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四时俱备
    (2)清川万转
    2.翻译下面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所写的景物的特征。
    4.甲乙两文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什么共同点?

    5.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余尝寓居惠州嘉秸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这么,如此。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怀民亦未寝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③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___
    ④思欲就林止息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甲)文中作者的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一)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
    江水又东,径①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②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石既高,加以江湍纡③回,虽途径信宿④,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节选自《水经注·黄牛滩》)
    (注)①径:经过。②成就:造就。这里是“自然”的意思。③纡:弯曲、绕弯。④信宿:连宿两夜。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绝:_______________(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_____
    7.把语段(一)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语段(一)写出了三峡夏天和春冬之时“水”的什么特点?请概括。
    9.两个语段的篇末都引用了歌谣,请简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二)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10.请写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_____)(2)则素湍绿谭(_____)
    11.请把第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2.语段(一)中描写三峡夏天的水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13.语段(一)引用渔歌和语段(二)引用古人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鱗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仆①去月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④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⑤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⑥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谢病:托病辞官。③薜(bì)萝:这里代指隐居的地方。④梅溪:山名。⑤岫(xiù):山洞。⑥英英:同“嘤嘤”,象声词。这里用来形容虫、鸟等动物的鸣声。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五色交辉交:________(2)四时俱备四时:________
    (3)夕日欲颓颓:________(4)岂徒语哉徒: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16.甲文写得极其优美,其中既有“高峰人云,清流见底”的________之美,又有“五色交辉”“________”的色彩配合之美,还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的________之美,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绮丽的风光之中,形成了极美的意境。(第二空填原文句子)
    17.甲、乙两文的作者有哪些共同的情趣?请简要概括。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糅,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①己卯(mǎo):公元1099年。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dān)州:今海南省儋县,作者于1097年被贬至此。③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指卖者买者。⑤过:作者的幼子,随侍苏轼于海南。⑥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屠沽纷然 B.盖竹柏影也盖自笑也
    C.何夜无月过问先生何笑 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9.用/给下面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21.(甲)(乙)两文作者所展露的胸怀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分析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①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注] ①岚:山中的雾气。②夕舂:夕阳。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户:_________(2)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____
    (3)皆在朝日始出皆:__________(4)尤不可言尤:_____________
    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B.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C.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D.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25.乙文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哪句?甲乙两文分别写出月色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题目: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璧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慢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障。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商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慢亭峰:山峰名。
    2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属引凄异________(2)飞漱其间________
    (3)不及返顾________(3)岩即幔亭峰后崖也________
    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余自海康①适合浦②,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康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疍③并海④即⑤白石⑥。是日六月晦,无月,蜿宿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⑦:“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⑧,复厄⑨于此乎?”稚子过⑩在旁酣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
    (选自苏轼《记过合浦》)
    [注释]①海康:郡名,即雷州。②合浦:郡名,即廉州,治所为今广西省合浦县。廉州,辖今广西省合浦县西南。③乘疍:乘坐疍船(指南方少数民族的船舶)。④并海:依海,沿着海路。⑤即:靠近。⑥白石:指石康县白石镇。⑦太息:叹息。⑧徐闻:县名,故治在今广东徐闻。⑨厄:困苦、灾难。⑩过:苏轼幼子苏过。
    3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2)盖竹柏影也盖:
    31.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2.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33.苏轼被贬到黄州四年后,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记过合浦》写于苏轼晚年遭贬海南后渡海北归的途中。两文虽然篇幅都很短小,但是都详细地记录了作者心境的复杂,试分别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三峡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①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②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③。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④涡诡⑤,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⑥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注释:①中州:泛指今河南一带。写此文时,宋濂正在河南龙门山讲学。②杳:深邃朦胧貌。③悼栗:颤抖。④波恶:形容波涛很大很凶。⑤涡诡:指怪异的旋流。⑥糜碎:粉碎。
    3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
    (2)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
    35.把语段(甲)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6.概括三峡春冬之时的景色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是如何描写这些特点的。
    37.语段甲乙都是古代游记散文,都具有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结构特点,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嚶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窺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①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含。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元微之,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3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3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负势竞上(_________) ②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
    ③随意乱书(_________) ④或坐或睡(_________)
    4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41.(甲)(乙)两文中最能概括两文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的一个字是“______”。
    (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甲)文表达的情感:
    (乙)问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wǎng)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tiáo)②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bò)③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①辋水:车轮状的湖水。②轻鯈:即白,鱼名。③黄檗,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
    4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鸢飞戾天者戾:_____(2)与山僧饭讫而去饭:_________
    43.下列语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D.然/是中/有深趣矣
    4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45.两文描写景物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甲)文中一“______”字最能概括景物的妙处;[乙]文中一“____________________”字最能表现作者的感受。
    46.甲乙两文在写景中都寄托中作者丰富的情感。甲文结尾处的议论意在表达作家_______的人生态度;乙文结尾处的想象意在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村行①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②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游白水书付过
    (宋)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②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③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缒(zhuì)石:用绳系着石头向下。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③余甘:橄榄的别称。
    47.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甲诗中诗人因为看到“村桥原树似吾乡”,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B.乙文“欣然起行”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C.丙文在写景中穿插了叙述,层次井然,勾勒出白水山诗情画意的风光。
    D.三篇文章都写于作者被贬之后,虽然心情苦闷但最终都能乐观豁达。
    48.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
    (1)月色入户(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
    (3)其源殆可熟物(_________)
    (4)顾影颓然(________)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50.三篇诗文画线的写景句各具特色,请你结合具体诗句欣赏其各自的写景之妙。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⑧)
    (注)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期。
    5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随意乱书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
    C.去我万里委而去之
    D.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吾与汝毕力平险
    52.下列对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A.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B.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C.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D.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53.下列对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是一篇骈体文,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两两相对。
    B.甲文写水,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清澈透明。
    C.两文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可用一个“绝”字概括。
    D.微之因为爱上庐山风景,不忍离开,就在那里建造了一座草堂。
    5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地僻而鲜居人,其西南及北,皆为平野。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玄泰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固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囊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母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戴名世《慧庆寺玉兰记》)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很有名望。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5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书:书信 B.晓雾将歇歇:消散
    C.盖二百年物盖:大概 D.茂密如曩时曩:现在
    56.对文中划横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B.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C.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D.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5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描写了高峰、清流、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B.(乙)文把虎丘寺玉兰和慧庆寺玉兰做了比较,名满吴中的慧庆寺玉兰已经枯萎了,而默默无闻的虎丘寺玉兰却越来越茁壮。
    C.(甲)文中“沉鱗竞跃中的“竞”字用得好,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欢快的气氛。
    D.(乙)文明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庸劣者因居“繁华之地”而易得名。俊杰者以“地僻而鲜居人”却几被埋没。
    5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








    参考答案
    1.(1)季(2)河流
    2.(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秋天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了霜花,松萝覆盖了小路。
    3.景色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着勃勃生机。(2点即可)
    4.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意近2点即可)
    【分析】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四季都有。时:季。
    (2)大意:清清的流水千折百回。川:河流。
    2.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自:从。复:再。与: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的意思。
    (2)重难点词语有:被:通“披”,覆盖。径:小路。
    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可以看出山高水净的特点;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可以看出绚烂多彩的特点;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可以看出勃勃生机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甲文景色秀美的特点。
    4.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根据甲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和乙文“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可以看出作者热爱自然,娱情山水的思想;根据甲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乙文“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可以看出作者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思想。
    【参考译文】
    甲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乙文:故鄣县向东三十五里地,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高峻,山峰直插天际。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流水千折百回。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一年之中)秋冬则霜雪覆盖,春夏则藤萝铺径。风雨交加,天色灰暗,鸡见不到太阳,便慌乱地鸣叫。悠闲地欣赏这样的景致,确实会让人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5.(1)睡觉只是曾经到,靠近
    (2)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②因此就好像挂钩的鱼突然得到解脱一般快活。
    (3)①入夜即解衣欲睡;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③与怀民于庭中散步;④欣赏月下美景。
    (4)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解析】
    (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怀民也没有睡。寝:睡觉。
    ②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只是。
    ③句意为: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虽:即使。
    ④句意为:想到亭子里休息。及:到,靠近。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中重点词语有盖……也:原来是;句意为: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②中重点词语有由是: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句意为: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3)此题是对文章感情把握的考查,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甲文苏轼发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叹,在贬谪中感慨微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复杂心境。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点睛】
    (1)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准确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描写水的语句,然后再分析相同和不同之处。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乙】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一天)放开脚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想在林子里(找一处地)停下来休息。抬头望向亭子,还在高处,心想怎么才能爬上去呢?过了很久,忽然自言自语道:“这里有什么不能休息的呢?”因此就好像挂钩的鱼突然得到解脱一般快活。如果有人能领悟到这一点,即使两军对垒、短兵相接,战鼓声如雷霆,前进的话,会被敌人杀死,后退的话,也会被军法处死,在这时可以好好歇息一番。
    6.阻断延长
    7.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8.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澈。
    9.语段一引歌谣突出了三峡秋季的凄凉,间接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语段二突出了高崖上的那块岩石之高和江水的纡回曲折。
    【分析】
    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绝”,动词,阻断。“引”,一词多义,延长。
    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其间,这中间;虽,即使;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以,代词,这么。
    8.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夏季水的特点:根据“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得:水势盛大;根据“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得:水流湍急。
    春冬水的特点:根据“回清倒影”可得:清澈。
    9.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语段一中结尾引用渔歌,而且是描写环境,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与第一段相照应,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三峡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猿鸣三声泪沾裳”也间接的表达了三峡风景给人带来的感伤情绪。语段二中“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的意思是: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这句歌谣突出长江黄牛滩水道迂回曲折、高崖上的岩石高耸、地形险要的特点。
    【译文】
    甲: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虽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10.奔:飞奔的马素:白色
    11.如果不是在正午或者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12.夏天江水上涨,满溢河岸,一泻千里,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
    13.语段(一)引用渔歌再次表现三峡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从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语段(二)引用古人的话,强调水的力量之巨大,领起下文对水的精彩描绘。
    【分析】
    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
    (1)句意为: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飞奔的马。
    (2)句意为: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素:白色。
    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重点词语: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太阳。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知,江水暴涨,满溢河岸,阻碍交通;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凶猛迅疾,一泻千里,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
    13.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语段(一)的引用,从前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看,印证并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从引用内容“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看,表现三峡长的特点,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语段(二)的引用,从引文内容“水非石凿,而能入石”和作者评价“信哉”看,强调水的力量之巨大;从下文“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看,有领起的作用。
    【参考译文】
    (一)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二)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处。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确实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气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果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河水激起万重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河水好像发怒的赑一样,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崩颓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14.交相,互相四季坠落只,仅仅
    15.(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16.山水相映青林翠竹晨昏变化
    17.欣赏山水美景的闲适自得;沉醉山水的愉悦;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等。
    【分析】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1)句意为: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交相,互相。
    (2)句意为:四季常存。四时:四季。
    (3)句意为: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
    (4)句意为:哪里只是虚言。徒:只,仅仅。
    1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未复,再也没有;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句意为: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重点字词:素,向来;葺,修筑;宇,房屋。句意为:(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意思是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这里既写了山又写了水。故第一空应填“山水相映”。“五色交辉”是指色彩斑斓,交相辉映,由“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可知,第二空应填“青林翠竹”。“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是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夕阳快要落山,写了从早晨到傍晚的不同美景,故第三空应填“晨昏变化”。
    17.本题考查文言比较阅读。由甲文“实是欲界之仙都”与乙文“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可知,两文的作者有欣赏山水美景的闲适自得和沉醉山水的愉悦。由甲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乙文“既素重幽居”“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可知,两文的作者都有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我上个月托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众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山洞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这些鸣声相互混杂,声调绵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子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哪里只是虚言!
    18.C
    19.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20.我放下拐杖大笑,哪个是得哪个是失?
    21.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心态。甲文中作者以“闲人”自居,尝试以旷达乐观的心态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虽被贬谪,却有一种闲情逸致。乙文“放杖而笑”,既是作者夜游后尽兴而归,舒心而笑,也是以一颗平常心面对逆境,笑得洒脱坦荡。
    【分析】
    18.A.然:都是“……的样子”的意思;
    B.盖:都是“原来是”的意思,表推测语气;
    C.何:哪一个,什么/为什么,意思不同;
    D.者:都是“……的人”的意思;
    故选C。
    19.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我很高兴地听从他们的提议,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2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放(放下),杖(拐杖),孰(哪一个)”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21.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要读懂语段,了解内容,结合语境,体会作者的心境。甲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乙文展现了一次作者月夜出游的生活片断,写整个游历路程,其所见者,为“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儋州元宵节特有的热闹、喜悦,皆跃然纸上,夜晚游市,如历梦境,父子相对而笑,苏氏父子身处困境,却超然自得,生活和谐,心境恬静。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心态。
    【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己卯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看我,说:“在这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先生能出去走走吗?”我很高兴地听从他们的提议。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回到家已经三更天了。家里人掩门熟睡,已经第二次发出了鼾声。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苏过问我为什么笑,我是自己笑自己。这也是在笑韩愈,他在一个地方钓鱼未钓到,就想到更远地方去,他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大鱼。
    22.门考虑,想到都尤其
    23.D
    24.(1)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
    25.“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前者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后者则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月光的别样趣味。(答对“澄澈透明”和“别样趣味”即可)。
    【分析】
    2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月光从门户射进来。户:门。
    (2)句意: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3)句意:都在朝日初升。皆:都。
    (4)句意:尤其难以形容。尤:尤其。
    2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意思是“月景之美尤其难以形容。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据此断句为: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故选D。
    2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句中: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
    (2)句中:安:怎么。道:说,讲。
    据此翻译即可。
    25.此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月色,其中甲文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高度凝练的笔墨,渲染出月光的空明澄澈。乙文中写月景的句子是“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花柳山水的情意与美丽,间接表现了月色别有情趣韵味的特点。
    【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我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明澄澈。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26.延长冲刷看,回头看就是
    27.A
    28.(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29.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解析】
    2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引,古今异义,延长;漱,古今异义,冲刷;顾,看,回头看;即,就是。
    27.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所以A项的断句是正确的。
    故选A。
    2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1)其间,这中间;千二百里,一千二百多里;虽,古今异义,即使;奔,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马;御,驾;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2)里,一里;许,左右;飞流,山泉的流水;汩然,水流的样子;下,名词作状语,往下;泻,流泻。
    2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本题要在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作答。甲文第一段主要写夏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运用正面描写,“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侧面描写,突出了夏水大而湍急;第二段主要写春冬之时的景色,“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了春冬水清而透明;第三段主要写秋季肃杀的气氛,“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写出了秋水小而清冷。乙文“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作者俯瞰岩下,看到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即“危壁出泉”;看到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即“疏竹掩映”。
    【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30.(1)共同,一起。(2)大概是。
    3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2.用比喻来描写月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夜色的美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境界。
    33.甲文中的苏轼在月夜下漫步承天寺中,既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情怀的失意,也有自我排遣的旷达:乙文中的苏轼,在连日大雨中从海康去合痛,漫无边际的沅水让他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对自己屡次遭退险境的境遇充满了感叹,但也有对未来坚定的信念。(意思对即可)
    【分析】
    3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
    (2)句意为: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大概是。
    31.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但,只是;闲:清闲;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32.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根据阅读可知,描写月亮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其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据此分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喻“积水”,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影子”。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月光的皎洁,夜色的美妙。表达出苏轼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3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作者看到皎洁的月色入户,不免欣喜;“念无与为乐者”心中又感到孤独;“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找到知音高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共赏美景的悠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自解、自嘲之情。《记过合浦》中“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写出了苏轼被贬到海南岛这个荒蛮之地,多日大雨冲毁桥梁,无法通行,漫天的洪水让他忧虑不已;“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可以看出他面对星河满天内心却一片迷茫,想不通自己为何屡屡遭难;“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表现苏轼不畏艰险的苏轼,对未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参考译文】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二)我从海康去合浦(从现在的雷州半岛往西到广西的合浦),赶上连日大雨,桥梁多被冲垮,到处是洪水漫道的景象。从兴廉村净行院坐小船到了官寨(雷州半岛中西部),听人家说从这儿往西全被洪水淹没,水陆皆不能通达。也有人劝我坐小海船沿着海岸线到白石(从雷州半岛西海岸官寨到广西合浦的东海岸白石),当天是6月30日,天空没有月亮,船停泊在海上。天水相连,星河满天,我摇摇晃晃站起来环顾四周漆黑一片的海面不禁叹息:“我为什么要这样屡屡把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从海南岛都已渡海来到雷州半岛的徐闻,怎么又让自己处于如此险境?”小儿子苏过太累了,在旁边鼾睡,怎么叫都不醒。随身带着我写的论《尚书》《易经》和《论语》的书稿,这些还都没有发表过,只此一份。我摸着这些手稿自语:“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结果还真是灵验。7月4日合浦记,那时是元符三年。
    34.(1)同“缺”,空隙、缺口(2)断绝
    35.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36.①春冬之时景物特点是清静幽美,趣味无穷。
    ②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素湍”“绿潭”来表现春冬时三峡的沉静优美,通过写怪柏、飞瀑、茂树、盛草,来表现春冬时三峡的无穷趣味。
    37.①甲文,开头写山,写出了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结尾用猿声连绵不绝,再次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②乙文,开头点明四川山水“奇特”的特点,结尾通过写喜欢寻奇探胜的人无法入川的遗憾,侧面突出了四川山水的奇特险峻的特点,文段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意思对即可)
    【详解】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②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绝:断绝。
    2.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重点词语: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甚,很。
    3.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理解。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动静结合。“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湍”是动态,“潭”为静态。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表现春冬时三峡的无穷趣味。
    4.考查对首尾呼应写法的分析理解。甲文,开头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结尾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首尾呼应、使文脉相通,浑然一体。
    乙文,开头一句“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先点出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的特点,结尾“嗜奇之士恨焉”,通过写“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憾恨”来侧面衬托出四川山水的奇特险峻的特点,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加紧密严谨,加深印象。
    【译文】
    甲文,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滪堆之类的忧虑。骑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乘船在水中行,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文才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无所得;不是身强体壮人,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憾恨。
    38.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39.凭借尽写有人
    40.①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大致就像这样,不能详尽地记述。
    41.绝;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山水小品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除此以外,吴均《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白居易《与元微之书》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2.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凭借。
    ②句意: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穷:尽。
    ③句意:随意乱写。书:写,动词。
    ④句意:有人坐着,有人睡着。或:有人。
    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重点词语:
    ①经纶,筹划、治理;窥,看;反,通“返”,返回。
    ②大抵,大致;若是,像这样;殚:尽,全。
    4.①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甲】文写山之景。作者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竞上”“互相”“争高”,无生命的山,无不奋发向上,这不仅描绘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还写出观赏者荡涤心胸的奇趣,写了奇特山势。从描写对象看,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山林百间交汇,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突出景色之“绝美”;【乙】文“胜绝第一”意思是美景绝妙第一,“绝”字最能概括山水的特点。
    ②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甲】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也含蓄地表达出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乙】文中前半部分描写了作者在庐山见到的美景,以及第三件值得宽慰的事:去年秋,在庐山东西两林间香炉峰下,建造了草堂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周围环境极其幽关,天下称绝。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乐观)的情感;后半部分中“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表现了对挚友的怀念。
    【参考译文】
    【甲】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美景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下,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人坐着,有人睡着。又听到山上谷中传来猿猴的哀号和禽鸟的鸣叫。平生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此时突然产生。
    42.(1)至(到达)(2)吃饭
    43.C
    44.(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45.【甲】绝【乙】趣
    46.【甲】文:鄙弃功名利禄,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或者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和避世退隐)【乙】文:想像春光的优美动人,期盼友人春天能够前来同游故山。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①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戾:至(到达)。
    ②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2.C.“复与疏/钟相间”错误,根据句意: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改为:复与/疏钟相间。故选C。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经纶,筹划、治理;窥,看;反,通“返”,返回。
    4.考查对文章写景特点的理解。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第二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绝”字展开生发和描摹。乙文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他已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天机清妙者”,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趣”最能表现作者的感受。
    5.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甲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乙文,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辋川隐居,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和野老共话桑麻,同朋友饮酒赋诗,与山僧谈经论道,在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侣,早在移居辋川之前,他们就一同在终南山隐居。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期盼友人春天能够前来和他一同游故山。
    【译文】
    甲文,风停,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的晴空和山峰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急流的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泉水拍打在山石上,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千百遍的啼叫不绝。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乙文,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47.D
    48.(1)门;(2)一起;(3)大概;(4)萧索的样子
    49.(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水边的崖壁上有几十个巨大的人像(人形痕迹),(这)就是传说中的佛像。
    第一句翻译采分点:“但”“耳”的翻译;第二句翻译采分点:定语后置的正确语序、“谓”的解释。
    50.①甲诗划线句运用多感官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听觉、视觉结合来展现景色之美,“有声”和“无语”形成对比,以“有声”的动衬托“无语”的静,同时“立”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一幅寂静又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景图。②乙文划线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照在院子里的月光比作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藻荇,展现出一幅美丽的月影图。③丙文划线句运用比喻手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视听结合,既表现瀑布的状态又刻画瀑布的声音,表现出瀑布势壮、声宏、色素的特点,令人又惊又喜。
    【分析】
    47.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
    D.甲诗即景抒情,“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诗人乘兴而游,胜景触目,吟咏成诗,可是吟完诗句,一丝怅惘涌上心头,而产生了思乡之情;丙文最后并没有展现乐观豁达的态度,从“顾影颓然,不复甚寐”可以看出作者的失落之情;
    故选D。
    48.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为:恰好看见月光照进门里。户,门;
    (2)句意为: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一起;
    (3)句意为: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殆,大概,差不多;
    (4)句意为: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我的精神振作不起来。颓然,萧索的样子。
    49.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2)迹,痕迹;数,几。
    50.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甲诗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声,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乙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是: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这一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写出了月光的空明澄澈。同时也表现作者内心的悠闲和愉快。丙文“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把悬瀑倾泻比作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虽然只用了八个字,但把悬瀑的形态、颜色、声势和游人的感受都写到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文: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微微开放,任由马儿随意行走兴致悠长。秋风瑟瑟在山谷间不停回响,看数座山峰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是这乡村景色像极了我的家乡!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进门里,(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清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淡泊闲静的人罢了。
    丙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一起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大约一百丈高的瀑布。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水边的崖壁上有几十个巨大的人像(人形痕迹),(这)就是传说中的佛像。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看着山中燃烧的火一般的夕阳,上上下下地越过几个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们用船桨击打起朵朵浪花,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我的精神振作不起来,再也睡不着觉。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老人。
    51.D
    52.C
    53.D
    54.(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马。
    (2)抬头只见山寺的一两个和尚,有的坐着,有的睡着。
    【分析】
    51.A.书信 /写;
    B.从 /如果;
    C.距离/离开;
    D.都是指“我”;
    故选D。
    5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这句话意思是: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所以可断句为: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故选C。
    53.根据乙文内容“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可知,“爱上庐山风景,不忍离开,在那里建造了一座草堂”的是作者白居易,不是“微之”。故选D。
    5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急湍:急流的水。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若:好像。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2)举头:抬头。但:只。或:有的人。
    【参考译文】
    甲文: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乙文: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美景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下,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上谷中传来猿猴的哀号和禽鸟的鸣叫。平生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此时突然产生。
    55.D
    56.B
    57.B
    58.(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2)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
    【分析】
    55.D.有误,句意: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曩:以前。故选D。
    56.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故断为: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故选B。
    57.B.有误,“名满吴中的慧庆寺玉兰已经枯萎了”错误。根据“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可知,虎丘寺玉兰已经枯萎了,而慧庆寺玉兰依然如故。故选B。
    5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自,从。复,再。与。指欣赏。(2)重点词:之,的。名,出名。不及,不如。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慧庆寺离阊门有四五里的距离,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人居住。寺的西南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田野。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里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可能会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相关学案

    专题12:写作练习-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2:写作练习-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共19页。

    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1: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共17页。

    专题05:病句的辨析与修改-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5:病句的辨析与修改-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共14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部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