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0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22 寓言四则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2 寓言四则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是古希腊作家。
    B.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C. 《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汤问》。据后人考证,《列子》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D. 古希腊寓言家伊索、17世纪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8世纪德国寓言家莱辛、19世纪俄国寓言家克雷洛夫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无井/而出溉汲。 B. 有/闻而传之者。 C. 奈何忧/崩坠乎? D.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是( )
    A. 赞颂雕像者是一个很有眼力的人。 B. 告诉人们:不能信神,神不值得尊重。
    C. 讽刺那些缺乏自知之明的人。 D. 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人。
    4.下面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其家穿井 B.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C.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D.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5.下列有关《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 两则寓言都采用对话形式推进故事发展。
    C. 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则告诉我们即使取得较大胜利也不能骄傲,要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挫。
    6.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爱慕(mù) 溉汲(jí) 躇(chú)步跐蹈
    B. 庇(bì)护 喇(lǎ)叭 舍(shě)然大喜
    C. 中(zhóng)伤 强(qiáng)大 身亡(wú)所寄
    D. 较(jià)量 崩坠(zhuì) 闻而传(chuán)之
    7.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 )
    A. 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 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 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 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二、填空题
    8.解释划线词语意思:
    ①天果积气 ________
    ②只使坠 ________
    ③充塞四虚________
    9.《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 。“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已经演变为一个成语,常用来讽刺 。
    10.解释下列加线字。
    若躇步跳蹈 ________ 因往晓之________
    1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日月星宿 ________ 中伤 ________ 充塞________
    三、综合题
    12.班级要组织“小寓言大智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揭示特征】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的故事。
    请你从上面的文字中选择四个词语(每个词语限两字)来揭示寓言的特征,你觉得最合适的四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读寓意】在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中,成语极富表现力,而且许多成语都源于寓言故事,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3)【续写寓言】续写情节。要求:不增加人物或动物形象,不少于15字。
    狐狸看见藤上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却弄不到嘴里,只好放弃,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 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
    ②及其家穿井________
    ③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
    ④丁氏对曰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4.读下列寓言,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①,家无井,出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④。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⑤,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注释】:①氏:姓。②汲:音jí,从井里打水。③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④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⑤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1)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及其家穿井________ 国人道之________ 对曰________ 若此________
    (2)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
    (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C
    2. C
    3. D
    4. B
    5. B
    6. B
    7. C
    二、填空题
    8. 如果;即使;处
    9. 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能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10. 就像;开导
    11.xiù;zhòng;sè
    三、综合题
    12. (1)讽刺;劝诫;智慧;故事
    (2)守株待兔;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狐狸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
    四、文言文阅读
    13. (1)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
    (2)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3)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14. (1)等到;谈论;回答;像
    (2)宋君听说丁氏家打水井打出一个人,而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打出水井后省出一个劳动力。
    (3)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成语
    主要内容
    寓意
    ①________
    宋国有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从此便放下锄头在树桩旁等待再撞死的兔子。
    讽刺不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收获的人。
    揠苗助长
    有个宋国人,希望禾苗长快点,于是就把禾苗往上拔。后来禾苗都枯萎了。
    ②________
    相关试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寒假课课作业22.寓言四则: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寒假课课作业22.寓言四则,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 寓言四则 同步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 寓言四则 同步练习(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翻译句子,课文内容理解,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2 寓言四则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2 寓言四则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22寓言四则第一课时doc、22寓言四则第二课时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