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2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2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0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2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0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2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03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2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04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2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05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2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06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2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07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2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2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2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鉴赏人物形象,考点二鉴赏景物形象,考点三鉴赏事物形象,意象的含义内涵,意象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扣住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感受诗情、领悟诗意、体会诗境的基本途径。从近年来的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4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分析。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在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性格、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以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一、鉴赏人物形象“五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的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诗歌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有的诗歌的注释也有暗示性。如2018年北京卷《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的注释“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据此可以揣摩,在宋朝正被金朝进攻的时候,作者空有才华而被闲置,词中塑造的是一个悼念与惋惜抗金事业、勉励友人的形象。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形象,则极可能表现的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3.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句中的“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
    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5.察意图,分析形象。古人写诗时,通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的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的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比如唐朝诗人秦韬玉的七律《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虽句句是写贫女,其实句句是为不得志的贫士而写,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二、鉴赏人物形象“三步骤”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送子由使契丹[宋]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解题指导】第一步:审题干定答题角度。由题干可知,本题重在分析诗人的性格(人物性格本身就是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考查角度),因此答题时除知人论世外,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性格(形象)。多角度思考,分点概括分析。首联诗人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
    第三步:抓住要点加以概括。苏轼化用王勃这两句诗,显然也有“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意义。根据以上分析,概括诗人性格,据此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概括即可。【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做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浣溪沙[宋]朱敦儒①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分析。【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词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三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三是写景作用题。前两种类型有诸多相通之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要点有“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对情感分析一般不作要求;后者答案要点除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其所蕴含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一)画面描述题画面描述“三步骤”
    说明: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有时可以省略。
    (二)意境赏析题1.古代诗歌意境特点。
    2.意境赏析“四步骤”。
    说明:有时有些步骤需要结合在一起运用,因此,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三)分析写景作用1.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地点。(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氛围。(3)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银杏)、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4)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5)写景的作用还有寄情、寓理、显志等。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包孕着对晚唐衰败的叹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蕴含着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哲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快意。
    2.分析写景的作用,一定要联系诗歌的主旨,一定要遵照题干所指定的方向思考作答。首先,明确指出其作用。然后对所写景物进行分析,一定要与“作用”对应。若“作用”是多方面的,可按题干要求逐条亮明观点并进行具体分析。
    一、(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注】①饷田:到田间送饭。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解题指导】第一步:把握诗歌意象。这两句诗的典型意象:遥砧、暮晖。第二步:组合画面图景。将意象组合成画面,并对画面特点加以概括。回答时要找出诗中的景物(意象),用现代汉语将其组成画面,并概括景象(意境)的特点。
    第三步:确定画面色调。概括时,首先要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如“遥砧”在这里是“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的意思。这两句诗的大意是: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描绘的是一幅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作答时用简洁的语言将诗句所描述的画面概括出来即可。【参考答案】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度破讷沙①二首(其二)[唐]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解题指导】第一步:筛选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意象)。前两句的主要意象有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后两句的主要意象有日出、铁衣。第二步:描述诗歌中所呈现的图景画面。把第一步中筛选出来的主要意象组合和画面描摹出来。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第三步:概括画面氛围特征。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构成喜忧对比;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构成暖冷、声色等的比照。由此可概括出雄健、壮美的意境。第四步:据氛围特征分析情感。根据上面的意境分析,不难概括出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②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词中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解题指导】第一步:审题。题干有两方面的限定:一是仅对上阕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而不是全篇的景物描写;二是谈“作用”,只针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而言,而不是面面俱到。第二步:弄清全词抒发的感情是什么。显然是词中女主人公的“愁”——内心的痛苦——深闺独处的无奈和孤寂。
    第三步:联系景物分析。将“愁”与上阕的写景联系起来分析,景物的色调,与“愁”的色调具有一致性,所以,可认为其作用是以哀景写哀情,奠定了一种“悲愁”的基调。第四步:整合答案。梳理思路,先谈具体作用是什么,即亮出观点,再联系具体词句做分析。
    【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1.(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2.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减字木兰花[宋]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①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竞渡[宋]黄裳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注】①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眉毛。②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第一。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两首词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答案】秦观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达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孤寂苦闷的情绪。黄裳词描写红旗高举、鼓声如雷、欢声如潮、龙舟破浪飞出、衔标而归的壮阔场景,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氛围,表达出积极豪迈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金陵望汉江[唐]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①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蓄积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诗人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是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
    一、鉴赏事物形象“三方法”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也有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代诗歌时,对于诗歌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含义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如赏析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中凤凰的形象,就要结合凤凰的特定含义和文化内涵。
    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1)关注时令色彩。在古代诗歌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作者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如《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一诗中的“商风”就是秋风,它给人的感觉就是凄清、肃杀和悲凉。
    (2)关注冷暖色调。古代诗歌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开头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的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是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
    3.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以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如刘羽的《白鹭图》:“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诗人运用拟人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二、鉴赏事物形象“三步骤”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野 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解题指导】第一步:概括物象的表层特点。“在野有幽色”体现出野菊生长于山野,散发着“幽香”的特点。第二步:分析物象内涵。“况随流俗作重阳”说明其超凡脱俗;“肯为无人减妙香”刻画其孤傲高洁的情操,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第三步:点出物象意义。依据物象内涵,点明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
    【参考答案】①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概括物象表层特点)②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分析物象内涵)③诗歌借野菊的形象暗示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点出物象意义)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苦 笋[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答案】C 【解析】“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错误,诗人认为苦笋长成后就具备了如魏征一样的美好品质,应该静待其成长,告诫孩子们不要在苦笋娇嫩时就过多拔出来。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古代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作者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所写的“景”、所咏的“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鉴赏诗歌,首先要鉴赏的就是诗中的意象,理解意象的含义(内涵)及作用对理解诗歌至关重要。
    考点四 意象的含义(内涵)及作用
    古代诗歌中有一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古人常用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了解这些惯用意象的特殊意义,对于正确解读诗意,把握诗情具有极大帮助。
    分析意象含义(内涵)的方法及答题“2步骤”1.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2.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通过外在的形象特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分析表层属性;第二步,探求深层含义(内涵)。
    意象是“破译”古代诗歌的“密码”。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物象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领会由意象所形成的画面,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
    分析意象作用的“五角度”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中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力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具体作用,则由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定。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始终,是诗歌的线索。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宋]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解题指导】第一步:找出诗词中描绘的意象。题干中已经点明“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第二步: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兰”“蕙”“菊”都是寓意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寓意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结合注释,联系课文《离骚》中学到的关于这三个意象的特点,由此确定它们的共同内涵。【参考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宋]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题指导】第一步:明确意象背景。诗中,“我”在醉中作草书,以酒作为旗帜战鼓,以笔作为大刀长矛,笔势急骤,像是银河从天而泻一般。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毫泼墨。
    第二步:分析意象作用。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第二个“酒”出现在作书后。以作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
    【参考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江城子[宋]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答案】“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蜀中经蛮后寄陶雍[唐]马乂酋马渡泸水,北来如鸟轻。几年期凤阙,一日破龟城。此地有征战,谁家无死生。人悲还旧里,鸟喜下空营。弟侄意初定,交朋心尚惊。自从经难后,吟苦似猿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交代变乱的原因,外族入侵,自北而来,很快就攻下龟城。B.诗中家园毁灭,亲人死亡殆尽,生还者惊魂不定的场景令人唏嘘。C.诗歌语言平白如话,却极其工巧,中间四联全部使用工整的对偶。D.诗歌用“似猿声”结尾,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心中难以抑制的痛苦。
    【答案】B 【解析】“亲人死亡殆尽”夸大事实,原文是“谁家无死生”,即家家都有因战祸而死的人,而不是指家人全都死了。
    相关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共6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4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4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及赏析,考点二表达方式,考点三表现手法,考点四构思立意,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3讲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3讲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二赏析诗眼,考点四赏析语言风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第2讲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