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第3章第2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word教案 (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第3章第2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word教案 (2)01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第3章第2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word教案 (2)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粤教版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粤教版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教案,共4页。

    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

    教学内容

    等高线与地形图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 能

    (1)在图上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中的五种基本形态的特点。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点。

    (6)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坡面图。

    过程与 方 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收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教学具器材

    地图

    导 学 过 程

    批 注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教师:(由图例所示地图导入)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等高线与地形图。(课件板书)

    2、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讲授新课

    (一)自学

    结合图3.9自学P35文字,理解以下几个概念:绝对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海拔和相对高度

    (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什么是海拔?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

    2、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

    3、什么是相对高度?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

    4、(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及其海拔示意图)登山者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一般先到大本营适应环境,休整准备。大本营海拔高度是6600米,珠峰海拔8844米,问它们间的相对高度为多少?(口算:2244米)这就是登山者要攀登的高度。

    5、你认为是什么一直吸引着人们勇攀珠峰?(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愿望等。)

    学生: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联系生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诱发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4、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三)等高线

    1、什么是等高线?

    2、展示山体模型,理解: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闭合曲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3、(课件展示)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与坡面图的对应关系、铺助线的使用规则、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出示类似山体的实体(土豆),请两个同学到讲台上切割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

    (2)再请一个同学协助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实体的等高线地形图,标出海拔高度值(假设)。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坡面图:首先根据实体坡坡面图的等高距。

    绘制坡面线

    学生观察分析:坡面线与等高线相交就会引一条铺助线,并且高度值一一对应。

    将坡面图上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设置错误,学生纠错。重点提醒:由于山顶还有一部分不够一个等高距,切记不能犯类似错误,画成平头山顶。

    学生:1、用模型和实体等形象直观的教具,表达难以理解的概念。

    2、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3、动手练习。(请每个同学备一张纸和尺,和老师一起画草图,重点掌握坡面的绘制方法。)

    4、设疑纠错,加深学生对易混易错知识点的记忆。

    (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在黑板上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点A和点B,估算这两点的高程。(如果难以理解,可以作铺助线,将点对应到坡面图,即可估算出这个点的高程。)

    学生:培养学生目测与估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五)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课件展示)

    1、山顶:等高线高度值从中心向四周渐小。如:富士山。

    2、山脊:像牛、马、羊等的背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如:秦岭。不由得联想到苏轼绝句《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山谷:两侧是高山的中间低地或洼地。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举例:李白的著名诗句《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述的就是非常奇特的山谷。

    4、鞍部:像驼峰的中间低地,马鞍状。

    5、陡崖:非常险峻的地形,等高线在此处重叠成一条线。(课件图片)

    学生: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用生动精美的图片展示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景观,让概念有了素材依据。

    3、引用名诗、名句注重与文史的结合,与生活的结合。

    (六)总结知识

    等高线地形图之歌:等高线,海拔出,山峰之处有标注;陡坡密,缓坡疏,两山之间是鞍部;下弯脊,上弯谷,悬崖就在相交处。

    学生:打油诗概括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七)巩固与联系

    1、山体模型展示,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

    2、出示自制教具,(用彩色吸塑纸做成彩色等高线地形图,一种颜色作成一层等高线,把它们用线穿起来。)首先请同学认读,然后从平面提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把平面图想象成立体图形的形象依据。

    3、(课件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

    学生:加深印象。

    (八)分层设色地形图

    按照越高越亮或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 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课件过度到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与联系

    (九)连接生活与延伸扩展

    思考:在上述五种地形上,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经济?课外收集以上五种地形景观的照片与资料。

    学生:1、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培养纵向思维的能力。

    (十)分组讨论与合作探究

    1、我军侦察兵交给指挥官一张敌军军事部署简图,请帮助解答下列问题:

    (1)敌军阵地在我军阵地的(    )方向。

    (2)如果我军大炮最远射程为30千米,敌军指挥部(是、否)在我军大炮的射程之内。

    (3)敌军指挥部的海拔大约为(    )米,我军阵地的海拔是(    ),敌军指挥部与我军阵地的高度差约为(     )米。

    (4)若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选择A、B、C路线中的(       )较好,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三组分别讨论我军进攻ABC,剩余一组综合分析。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奖励小红花,给各组加分。)

    2、观察学校的地形模型图,体会什么是等高线和五种地形类型在地形图的表达形式。

    学生:1、进行课后练笔,起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升华的作用。

    2、小组活动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采用军事题材,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引发爱国情结。

    4、利用教学资源将抽象的事物变成具体的事物,使学生印象深刻,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等高线与地形图

    海拔  相对高度   等高线    等深线

    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坡面图反映地势高低起伏

    作业设计

    练习册

    小结

     

     

     

    相关教案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教学案例,板书设计,教学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图与生活,地图家族新成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