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8. 古诗二首教案01
    8. 古诗二首教案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8. 古诗二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本册综合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精读诗句,悟意明理,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学习生字,指导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8. 古诗二首
    课型
    古诗
    主备
    王红华
    教材、学情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两首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配合《登鹳雀楼》的诗意,画的是在山上的古楼,诗人登上最高层,眺望黄河的情景。第二幅画的是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情景。
    教学目标
    1. 运用已有识字策略,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生字。
    2. 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借助图画,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借助图画,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课前准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试着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搜集“鹳雀楼、庐山、黄河”的资料。
    3、试着背一背自己记住的一些古诗。
    教学过程
    设计调整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赛诗擂台。
    你会背诵哪些古诗?选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到台前来展示。
    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唐代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
    (1)(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齐读。
    (2)鹳雀楼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图片,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它共有三层,在楼上能看到雄伟的中条山和浩荡的黄河,是游览胜地。因为经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所以取名鹳雀楼。)
    (3)简介诗人王之涣。
    3、一千多年前的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美景,写了这首诗,从此鹳雀楼名扬四海。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找停顿。
    交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学生根据停顿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3. 学生再读,注意“尽”和“更”的读音。
    4. 齐读古诗。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一)学习第一、二行诗。
    1. 王之涣登上了雄伟的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2. 指名读诗的第一句,找一找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 学生交流:白日,山,黄河,海。教师逐一板画。
    4. 理解“白日”、“依”、“尽”的意思。
    (“白日”就是傍晚的太阳,即夕阳;师将“白日”和“山”画得靠在一起,学生一目了然,“依”就是“靠着”的意思;“尽”指“完了”。)
    5. 谁来说说“白日依山尽”是什么意思? 指导读好这一行。
    6. 看(黄河入海图),“入海流”其实可以说成“流入海”。
    7. 指名说“黄河入海流”的诗意,读好这一行。
    8. 齐读第一、二行诗,这就是诗人看到的景色。(板书:看到)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
    1.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又想到了什么?(板书:想到)
    2. 指名读第二句诗。
    3. 全班交流:欲:想要;穷:尽;更:再。
    4. “目”指“眼睛”,引导学生说出“用眼睛看”。由“一目十行”来理解“一目千里”,“千里目”就是“目千里”。
    5. 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6. 从诗人的想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明白了什么?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7. 齐读第三、四行诗。
    8. 说一说:
    “更上一层楼”这句诗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它也可以运用在我们的学习中,你想把这句诗送给谁,对他说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考一考:根据诗意说出诗句。
    (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黄河入海流)
    (2)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了。(白日依山尽)
    (3)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欲穷千里目)
    (4)再登上一层楼。(更上一层楼)
    2. 背一背:
    学生练习背诵古诗,指名看着板画背诵,齐背。
    3. 读王之涣的《凉州词》。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出示:楼 依 尽 黄 层
    2. 说说怎样写才好看,关键笔画落实到位。
    3. 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1. 观看视频:庐山瀑布
    2. 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又是怎样的风采呢?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3. 理解诗题。
    指生读题后给“望”组词,说说从诗题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古诗,识字学词
    1. 自读全诗。
    对照注音,朗读全诗,要求能字字读准,试着读出节奏。
    2. 生字认读。
    这首诗中也藏着6个生字宝宝呢?现在你能认识它们吗?
    依次出示“瀑、布、炉、烟、遥、川”。师范读正音。
    3. 我会读诗。
    小朋友们,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4. 读出节奏。
    古诗讲究节奏美,注意听老师读,说说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教师边做手势边范读,指名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2)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对照停顿节奏符号试着练习朗读,要是能读出古诗的节奏感就更好听了。
    三、读懂诗意,入情入境
    1. 理解字词。
    读了这首诗之后,哪些字词的意思你不懂?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集体理解或提示“香炉、川、遥、飞流、疑是”等词语的大致意思。
    2. 读出景象。
    (1)从一、二两句,你看到了哪些景象呢? (抓住“生”字体会动感,抓住“紫烟”,想象日光映照下香炉峰云雾缭绕的景象。)
    (2)“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谁在“遥看”?看看课文中的插图,遥看瀑布像什么?
    (3)把瀑布比喻成一条挂起来的大河,你觉得诗中哪个字用得好?
    3. 入境悟情。
    这样一挂瀑布出现在诗人的面前,激发了他的想象,李白不由自主地赞叹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你也来想象一下,这庐山的瀑布究竟有多长,又是从哪里流下来的呢?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
    (2)面对着这样的瀑布,你们心里有什么话要说? (引导学生从瀑布之高、气势之大等方面赞美)
    (3)李白说这瀑布有“三千尺”,他用尺子量的吗? (体会夸张的作用)
    (4)这瀑布真的是从银河上落下来的吗?从哪个词能看出是诗人的想象?(疑是)
    4. 整合表达。
    读了这首诗,你有哪些收获呢?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出示:来到庐山看瀑布,我们看到了 ,那瀑布 ,简直就让人以为 。啊, 的瀑布,真 !
    四、熟读成诵,拓展积累
    1. 感情诵读。
    在理解了这首诗之后,你觉得怎样才能读出庐山瀑布的壮美呢?先练一练。(通过个人读、齐读、赛读等形式来达成熟读背通的目标)
    2. 拓展积累。
    历代诗人写瀑布的诗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再捜集一些写瀑布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出示:照、炉、烟、挂、川
    2. 说说怎样写才好看,关键笔画落实到位。
    3. 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板书设计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王之涣 李白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自读自悟,协作评价,指引探究,欣赏阅读,作业设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共4页。

    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及反思,共10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