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01
    2021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02
    2021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贫困,带领人民从“短缺”迈向“丰裕”、从“贫困”跨入“小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扶贫使命的终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中国扶贫战略即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
    就绝对贫困而言,贫困主要表现为“短缺经济”“物质匮乏”“仅维持生存安全基本需要”“食物消耗货币化”等。身处绝对贫困中的人无暇顾及生存以上的发展性问题,生存问题的迫切性使得贫困的相对属性被短缺经济所遮蔽。
    相对贫困则是在一定的对比中显现的。相对贫困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呈现出来的主客观状态,贫困不仅是低起点的基本生存需要,更是社会比较的动态综合性结果。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依赖个人或家庭的现有资源即便可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但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准或其他群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的生活境况或状态,这就是相对贫困。相对贫困表现为经济维度(收入与消费)、社会发展维度(就业、教育、社会保障)、自然生态维度等多维度的匮乏。虽然平均生活水准是通过特定贫困测量所得,但它仍是动态演变的,会因时空和人的感知差异而不同。因此,相对贫困包括客体评判和主体感受两个层面,前者是社会针对个体所贴的标签,后者是贫困主体自身对生活境况的主观式评价。与绝对贫困不同,相对贫困是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或阶层间基于主观认定的生存水准差别而形成的贫困。相对贫困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参照系,其地方性和区域性特征突出。
    (摘编自王国敏《后小康时代中国相对贫困的特征》)
    材料二:
    贫困的测量通常需要先预设一条明晰的生活标准水平线,即贫困线。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主观贫困线和双重贫困线等。前两者应用较广泛。后两者中,主观贫困线描述的是由社会所接受的最低生活标准构成的主观判断;而双重贫困线则是合并了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概念,进行贫困比较时建立的复合贫困线。多维情形下的贫困识别大致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维度内识别。多数研究者在设定贫困线时采用二分法,即将研究人群划分为贫困和非贫困群体。这种二分法实际上抹杀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贫困与非贫困之间并不那么截然分明,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度”的问题。为此研究者引入了模糊识别理论,用“隶属度”的概念代替传统的“贫困二分法”。传统的方法将贫困和不贫困分别赋值为1和0,而模糊识别则充分考虑该维度指标的分布状况,用隶属函数的形式表达出来。贫困隶属函数是一个相对值,取值区间为[0,1],兼顾并体现了贫困的模糊性和相对性特点。隶属函数取值越大,表明隶属度越高,贫困程度也就越深。
    第二,维度间识别。如果采取单一方法识别贫困水平,社会成员在任何一个维度受到剥夺即被识别为贫困,会导致识别标准过宽,扩大贫困人群的范围。如果采用截面方法,社会成员在每个维度都受到剥夺才被识别为贫困,则会导致识别标准过窄,从而低估实际贫困状况。这两种极端识别方法都存在显见的弊病,而“双重识别”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所谓“双重识别”,就是把维度内的识别和维度外的识别有机结合起来。维度内识别是在特定维度内确认哪些个体处于贫困线以下水平,维度外识别则是通过多个维度确定个体的贫困状况。
    第三,动态识别。动态识别是将时间因素纳入贫困的测量中,便于从动态或风险的视角去研究贫困。波士威尔认为,在单维测量标准下,如果两个个体陷入贫困的时间相等,则持续贫困时间越长的个体,相对贫困越严重,被赋予的权重也就越大。而尼古拉斯则认为,在多维贫困测量中,波士威尔的单维测量的时间观不再适用。以就业为例,在6年时间内,一个连续3年失业的个体贫困状况不一定比一个间断3年时间失业的个体严重,因为后者需要面临就业和失业之间的转换成本。区分贫困时间和贫困持续时间,是今后研究动态多维贫困的一个方向。
    (摘编自李飞《走出多维贫困研究的“内卷化”与“学徒陷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处绝对贫困中的人,更希望满足其基本需要,解决其生存问题,没有时间关心发展性问题。
    B.识别贫困之所以采用隶属函数,是因为贫困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度”的问题,不适合用二分法。
    C.如果采取单一方法或截面方法识别贫困水平,都会带来识别结论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状况的问题。
    D.在贫困的动态识别问题上,尼古拉斯完全否定了波士威尔的观点,认为后者的时间观是错误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上成就非凡,但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依然存在,扶贫工作远未结束。
    B.对于贫困的识别存在多种生活水平线标准,用不同的标准识别同一个体,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C.双重识别就是采用双重贫困线对贫困进行识别,它有机地结合了维度内外的标准,结论比较客观。
    D.在识别贫困时纳入时间因素,对贫困时间和贫困持续时间加以区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属于相对贫困的一项是( )
    A.吴某某和他妻子文化素质低,思想也比较保守,没有发展的动力,家里的收入全靠吴某某一个人在附近打零工,生计勉强维持。
    B.陈某某单位效益不好,妻子在快餐店打工,家庭收入低微,一家三口住在老旧小区仅50m2的房子里,不能给孩子提供优质教育。
    C.李某某是地道的农民,所在的乡镇属国家重点贫困乡镇,妻子因贫困离家出走,家里除女儿需要抚养,还有4位老人需要赡养。
    D.张某某家在偏远的乡村,家中人多地少,他和妻子又都患有慢性病,长年依靠药物治疗,医药费用开支比较大,生活入不敷出。
    4.根据材料一,概括“相对贫困”的基本特征。
    5.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中国扶贫工作的重心将由消除绝对贫困转向消除相对贫困。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中国今后的扶贫工作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仗店揽了大活,靳彝甫靠斗蟋蟀赢了一笔钱。
    靳彝甫很高兴,在如意楼定了几个菜,约王瘦吾、陶虎臣来喝酒。
    没喝几杯,靳彝甫的孩子拿了一张名片,说是家里来了客。靳彝甫接过名片一看:“季匋民!”
    季匋民是本县名闻全国的大画家,同时又是大财主、大收藏家,家里有好田好地、宋元名迹。他在上海一个艺术专科大学当教授,平常难得回家。
    寒暄之后,季匋民说明来意:听说彝甫有几块好田黄,特地来看看。靳彝甫捧了出来,他托在手里,一块一块,仔仔细细看了。“好,——好,——好。匋民平生所见田黄多矣,像这样润的,少。”他估了估价,说按时下行情,值二百洋。他很直率地问靳彝甫肯不肯割爱。靳彝甫也很直率地回答:“不到山穷水尽,不能舍此性命。”
    “好!这像个弄笔墨的人说的话!匋民绝不夺人所爱。不过,如果你有一天想出手,得先尽我。”
    “那可以。”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季匋民又看了靳彝甫的画,建议靳彝甫选出百十件画,到上海去开一个画展。他还嘱咐靳彝甫,卖了画,有了一点钱,要做两件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靳彝甫的画展不算轰动,但是卖出去几十张画。报上发了消息,一家画刊还选了他两幅画。王瘦吾和陶虎臣在家乡看到报,很替他高兴:“彝甫出了名了!”
    卖了画,靳彝甫真的按照季匋民的建议,“行万里路”去了。一去三年,很少来信。
    ①这三年啊!
    王瘦吾的草帽厂生意很好。牌子闯出去了,买卖就好做。全城并无第二家,那四台哒哒作响的机子,把想买草帽的客人老远地就吸过来了。
    不想遇见一个王伯韬。
    这王伯韬买卖豆麦杂粮,做这一行的,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资本雄厚,大都兼营别的生意,什么买卖赚钱,他们就开什么买卖,眼尖手快。其二,都是流氓——都在帮,抢行霸市。王伯韬和王瘦吾是同宗,见面总是“瘦吾兄”长,“瘦吾兄”短。王瘦吾不爱搭理他,尽可能地躲着他。
    谁知偏偏躲不开,而且天天要见面。王伯韬也开了一家草帽厂,就在王瘦吾的草帽厂的对门!他新开的草帽厂有八台机子,八个师傅,门面、柜台,一切都比王瘦吾的大一倍。
    王伯韬真是不顾血本,把批发、零售价都压得极低。王瘦吾算算,这样的定价,简直无利可图。他不服这口气,也随着把价钱落下来。
    王瘦吾撑了一年,实在撑不住了。
    四台机子,连同库存的现货,全部倒给了王伯韬。王瘦吾气得生了一场重病,一病一年多。卖机子的钱全变成了药渣子,倒在门外的街上了。人瘦得像一张纸,一阵风吹过,就能倒下。
    陶虎臣呢?
    头一年,因为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和当地驻军联名出了一张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炮仗店平时生意有限,全指着年下。这一冬防,可把陶虎臣防苦了。且熬着,等明年吧。
    明年!蒋介石搞他娘的“新生活”,根本取缔了鞭炮。炮仗店关了门,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起先是喝粥,——喝稀粥,后来连稀粥也喝不成了。陶虎臣全家,已经饿了一天半。
    有那么一个缺德的人来做媒了。二十块钱,陶虎臣把女儿嫁给了一个驻军的连长。这连长倒什么也不挑,只要是一个黄花闺女。陶虎臣跳着脚大叫:“这不是嫁!这是卖!我陶虎臣卖女儿!你们喊去!我不害臊!陶虎臣!你是个什么东西!陶虎臣!你就这样没有能耐呀!”
    两个半月过去了。陶家一直就花这二十块钱。二十块钱剩得不多了,女儿回来了。妈脱下女儿的衣服一看,什么都明白了:这连长天天打她。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野外去上吊。
    他没有死成,被人救下了。
    靳彝甫回来了。他一到家,听说陶虎臣的事,连脸都没洗,拔脚就往陶家去。陶虎臣躺在一领破芦席上,拥着一条破棉絮。靳彝甫掏出五块钱来,说:“虎臣,我才回来,带的钱不多,你等我一天!”
    跟脚,他又奔王瘦吾家。瘦吾也是家徒四壁了。他正在对着空屋发呆。靳彝甫也掏出五块钱,说:“瘦吾,你等我一天!”
    第三天,靳彝甫约王瘦吾、陶虎臣到如意楼喝酒。他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两封洋钱,在两位老友面前,各放了一封。一封是一百。
    “先用着。”
    “这钱——?”
    靳彝甫笑了笑。
    那两个都明白了:彝甫把三块田黄给季匋民送去了。靳彝甫端起酒杯说:“咱们今天醉一次。”
    那两个同意。
    “好,醉一次!”
    这天是腊月三十。如意楼空荡荡的,就只有这三个人。
    ②外面,正下着大雪。
    (有删改)
    文本二:
    中国画讲究“留白”,“计白当黑”,小说也要“留白”,不能写得太满。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如果一篇小说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一篇小说要留有余地,留出大量的空白,让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判断、首肯。
    要使小说语言有更多的暗示性,惟一的办法是尽量少写,能不写的就不写。不写的,让读者去写。古人说:“以己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写少了,实际上是写多了,这是上算的事。当然,这样稿费就会少了。一个作家难道是为稿费活着的么?
    结构的精义是“随便”。我是不赞成把小说的结构规定出若干公式的:平行结构、交叉结构、攒珠式结构、橘瓣式结构……我认为有多少篇小说就有多少种结构方法。苏东坡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文章写到这样,真是到了“随便”的境界。
    往往有这种情况,小说通篇写得不错,可是结尾平常,于是全功尽弃。汤显祖评《董西厢》,说董很善于每一出的结尾。汤显祖认为《董西厢》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煞尾”,“如骏马收缰,寸步不移”;一种是“度尾”,“如画舫笙歌,从远处来,过近处,又向远处去”。汤显祖不愧是大才子,他的评论很形象,很有诗意。我觉得结尾虽有多种,但不外是“煞尾”和“度尾”。
    (摘编自汪曾祺《谈小说的语言、结构和首尾》)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靳彝甫与季匋民同为那个时代的画家,却一贫一富,地位悬殊,一个扶危济困,一个乘人之危,对比十分鲜明。
    B.对于自己收藏的田黄,靳彝甫表示“不到山穷水尽,不能舍此性命”,以“性命”比田黄,足见其珍爱程度。
    C.文中两次写到靳彝甫约王瘦吾、陶虎臣到如意楼喝酒,人物的前后境况和心情大为不同,遥相呼应又相互映衬。
    D.小说刻画人物形神兼备,如写王瘦吾“人瘦得像一张纸,一阵风吹过,就能倒下”,比喻加夸张,堪称典范。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讲究“留白”,汪曾祺认为写小说也要“留白”,可留下部分篇章不写,让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
    B.苏东坡主张写文章要“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文本一的行文脉络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文章观。
    C.有人将小说结构类型归纳为平行、交叉等诸多名目,汪曾祺则认为小说随便写就行,根本无需讲求结构。
    D.根据汤显祖评价《董西厢》结尾方式的标准,可知“煞尾”不如“度尾”,而文本一的结尾应属“度尾”。
    8.结合文意,对文本一标题“岁寒三友”作简要赏析。
    9.作者在文本二中借用古人的话,认为小说要“以己少少许,胜人多多许”。请据此点评文本一中两处画线的语句。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建徽,字延光,新登县人。父棱,两浙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副使。徽少强勇,不与诸弟类。尝于山庄构小茅斋,辄私署军州押衙,纪于栋。乡里见焉惊,因闻于棱。棱亦加责,徽对曰:“大丈夫何止一军事押衙耶?”始从军,无事人之志。及棱归武肃王①,乃从父命而尽心于吴越。开平中,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徐绾之叛,徽驰自新登,时贼将聚木焚北门,徽使持火钩取其木,先焚之,遂不得聚,贼计遂罢。时有劝王东保会稽,徽按剑曰:“事苟不济,当同死于此。必东渡,亦售命于贼耳。”武肃王纳之。睦州陈询之贰吴越也,王以徽为询姻娅,颇疑之,乃使马绰伺其意。徽曰:“陈氏负恩背义,自贻覆族之祸,徽既姻娅,义当见疑。然累书以谕之,皇天后土,苟或鉴照,则拔城获书,方明徽心耳。”俄有睦州厅吏来降,持徽所遗书至。武肃王嘉叹久之,赐徽钱一百万。武肃王每会王人,必指之曰:“此杜丞相,今日尘忝②多其力也。”忠献王时,其孙昭达为内衙都监使,盛治第宅,强徽观之,曰:“乳臭儿不谙事乃尔。”后昭达果以罪诛。及春秋高,尚能骑射。尝击毬于广场,兴酣,有宿中箭镞自臂中飞出,人皆壮之。初,棱将亡,散家财与诸子,惟徽但授一笏。棱曰:“此吾历任所秉者,唯汝能传之。”徽历官自武安都将、国子祭酒,至泾源、昭化等军节度使,累官吴越国丞相兼中书令,封郧国公,皆自国初至忠献王以来奏授也。凡子弟孙侄,多连姻公室,朱紫车马充溢门庭,有国以来莫比其盛。卒年八十八,谥曰威烈。
    (选自《吴越备史》)
    (注)①武肃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②尘忝:谦词,意为自身才能不足,有辱于所任职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B.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C.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D.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姻娅,指亲家和连襟,我国古代六亲之一。后泛指姻亲,即有婚姻关系的亲属。
    B.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所拿手板,用于记录君命,亦可记所要陈奏内容以防遗忘。
    C.国子祭酒,国子监的最高长官。国子监是古代国立最高学府,也是教育管理机构。
    D.朱紫,指红色和紫色的官服,古代常用服色来区别官位,朱紫是低阶官员的服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建徽特立独行,胸怀大志。他年少时就表现出秉性卓异的一面,不甘于屈身下位,志向非同凡俗。
    B.杜建徽尽心国事,平叛有方。徐绾发动叛乱,他迅速前往应敌,指挥手下巧妙破坏了叛贼的焚门之计。
    C.杜建徽察微知著,富有远见。孙子昭达大肆兴建住宅,他预言昭达将招致杀身之祸,后来果然应验。
    D.杜建徽深受重用,名位尊隆。从武肃王到忠献王,对他都屡加封赏,他家族兴盛,自身也位尊寿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苟不济,当同死于此。必东渡,亦售命于贼耳。
    (2)尝击毬于广场,兴酣,有宿中箭镞自臂中飞出,人皆壮之。
    14.陈询叛变时,武肃王为什么怀疑杜建徽?后来为什么又消除了对他的怀疑?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薤露行①
    曹 植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②已分。
    骋我径寸翰③,流藻④垂华芬。
    (注)①薤露行:汉乐府曲调名。②粲:分明。③翰:羽毛,代指笔。④藻:文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若风吹尘”运用比喻手法,写人生恍若突然被风吹走的尘土,感叹生命渺小,人生飘忽易逝。
    B.五、六两句,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直抒胸臆,诗人希望能展露自己的才华,得到明君的重用。
    C.“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批评当时的士人没有德性,竟然还不如虫兽,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D.“孔氏”二句,写孔子删定《诗》《书》,奠定了文人中的王者地位,称颂孔子功业卓著,贡献巨大。
    16.明朝学者李梦阳称曹植的诗“其言愤切而有余悲”,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的理解。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述采集佳木香草的行为,喻示诗人不断追求美好事物的嘉德懿行。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一样,景象旷远,境界雄阔,给人视通万里、山河尽览的感受。
    (3)古诗词中经常出现“鹧鸪”这一意象,或表现爱恨情怨,或寄托漂泊相思,或抒发兴亡之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千五百多年前,官场失意的谢灵运,带领一班家仆,从上虞南山一路伐木开径,经新昌,过天台,至临海,打通了越州与台州、温州的道路。为上下山方便,他自制了前后齿可装可卸的木屐。未曾想到的是,( )。骆宾王、贺知章、孟浩然、李白、杜甫、刘禹锡、孟郊、贾岛……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先后走上这条浙东古道。在古道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见证着人与自然的深情相拥和一见钟情。诗人们荟萃沃洲,漾舟剡溪,驰骋会稽、四明、天台三山,击节吟唱,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恢弘壮丽的唐诗,也留下了这条逶迤绝美的唐诗之路。今天的浙东古道已被千年时光冲刷得面目模糊,而踏足其间,依然有郁郁诗情、悠悠古韵扑面而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屐印,将被阳光、积雪和落叶,还有纷至沓来的脚步声层层覆盖
    B.他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屐印,将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声,还有阳光、积雪和落叶层层覆盖
    C.阳光、积雪和落叶,还有纷至沓来的脚步声,将把他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屐印层层覆盖
    D.纷至沓来的脚步声,还有阳光、积雪和落叶,将把他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屐印层层覆盖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过去一年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74.4分钟,同比增长近20%。其中微信阅读时间占去三成半,达到人均26分钟。让人略感意外的是,农村居民____①____。城镇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为40.99分钟,但农村居民为42.70分钟。____②____,另一方面依然有超过半数的国民更倾向于支持纸质读物。研究发现,51.6%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数据还显示,只有1.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这说明,几乎所有人____③____,这恰恰反映了人们对阅读的高度渴望。
    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远远高于成年人。过去一年,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为85.0%,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34本,同比增加1.15本。另外,现在年轻家长们非常重视亲子阅读,0至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90.0%,这些家庭中的家长平均每天花24.15分钟陪孩子读书,远超家长自己读书的人均时长。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请根据第二段的内容写两段话,分别表达“我国全民阅读未来充满希望”和“我国全民阅读现状存在隐忧”的观点。每段话50字左右,不要使用具体数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学一年级学生李明的父母,去拜访李明高中的班主任张老师,说李明去上大学以后很少主动跟他们联系,经常不接电话,在微信上甚至还把他们屏蔽了。他们诉苦说,本以为现在网络发达,通讯便捷,想不到跟孩子沟通起来反而比从前还困难了。张老师打电话向李明了解情况,李明委屈地说,本来他很多话都会对父母说的,但是现在他有时逛个街,父母都要问和谁一起;微信回得晚一些,电话就会打过来;偶尔打不通电话,室友、辅导员、老乡的电话会被打个遍。李明还告诉张老师,他身边的同学中,像他这样跟父母交流不畅的情况挺普遍。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以李明的名义给父母写一封信,说明跟张老师交流的情况,表达对两代人之间沟通问题的感受和认识。
    ②根据李明一家的情况,张老师打算在现在所教班级举行一次以“沟通,让亲情升温”为主题的座谈会,邀请所有学生和家长参加。请你以家长代表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③根据上面的材料内容以及你所了解的相关的生活现象,写一篇评论,给本地报纸“社会广角镜”栏目投稿,呼吁全社会关注和重视家人之间的交流问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B
    4.①其状况是在一定的对比中显现出来的(或:是社会比较的动态综合性结果);②是多种因素叠加呈现出的主客观状态(或:包括客体评判和主体感受两个层面);③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多维度的匮乏;④地方性和区域性特征突出。
    5.①采用科学的贫困识别方法,准确甄别相对贫困人群,提高扶贫的有效性和精准度。②关注不同群体、不同地区间相对贫困的差异,根据实际制订相应的扶贫标准,消除短板,协同推进。③动态测评相对贫困的状态,及时调整扶贫策略和措施,防止返贫复贫。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尼古拉斯完全否定了波士威尔的观点”理解错误。据原文“波士威尔认为,在单维测量标准下,如果两个个体陷入贫困的时间相等,则持续贫困时间越长的个体,相对贫困越严重,被赋予的权重也就越大。而尼古拉斯则认为,在多维贫困测量中,波士威尔的单维测量的时间观不再适用”,“完全否定”表述不当,两人的测量标准不相同,波士威尔是着眼于单维测量,而尼古拉斯则是着眼于多维测量。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C.“双重识别就是采用双重贫困线对贫困进行识别”理解错误。据原文“所谓“双重识别”,就是把维度内的识别和维度外的识别有机结合起来”可知,并不是“采用双重贫困线识别”,两个“双重”完全不是一回事。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及运用的能力。
    据原文可知:绝对贫困主要表现为“短缺经济”“物质匮乏”“仅维持生存安全基本需要”“食物消耗货币化”等。相对贫困表现为经济维度(收入与消费)、社会发展维度(就业、教育、社会保障)、自然生态维度等多维度的匮乏。
    A.由“家里的收入全靠吴某某一个人在附近打零工,生计勉强维持”可知,吴某某“仅维持生存安全基本需要”,属于“绝对贫困”。
    B.由“一家三口住在老旧小区仅50m2的房子里,不能给孩子提供优质教育”可知,住房面积、孩子的优质教育是发展性需要,属“相对贫困”。
    C.由“李某某是地道的农民,妻子因贫困离家出走,家里除女儿需要抚养,还有4位老人需要赡养”可知,李某某“物质匮乏”“仅维持生存安全基本需要”,属于“绝对贫困”。
    D.由“张某某家在偏远的乡村,家中人多地少,他和妻子又都患有慢性病,长年依靠药物治疗,医药费用开支比较大,生活入不敷出”可知,张某某不能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属于“绝对贫困”。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相对贫困则是在一定的对比中显现的”可知,其状况是在一定的对比中显现出来的。(或者,由“贫困不仅是低起点的基本生存需要,更是社会比较的动态综合性结果”可知,是社会比较的动态综合性结果)。
    由“相对贫困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呈现出来的主客观状态”可知,是多种因素叠加呈现出的主客观状态。(或者,由“相对贫困包括客体评判和主体感受两个层面”可知,包括客体评判和主体感受两个层面)。
    由“相对贫困表现为经济维度(收入与消费)、社会发展维度(就业、教育、社会保障)、自然生态维度等多维度的匮乏”可知,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多维度的匮乏。
    由“相对贫困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参照系,其地方性和区域性特征突出”可知,地方性和区域性特征突出。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信息,提出自己观点的能力。
    材料二给出了判别贫困的方法,如“维度内识别”“ 维度间识别”“动态识别”等科学的识别方法,能够准确甄别相对贫困人群,提高扶贫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由材料一中“相对贫困是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或阶层间基于主观认定的生存水准差别而形成的贫困”“相对贫困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参照系,其地方性和区域性特征突出”可知,消除相对贫困,要关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间的差异,根据实际制订相应的扶贫标准,消除短板,协同推进。
    由材料一中“相对贫困则是在一定的对比中显现的”“虽然平均生活水准是通过特定贫困测量所得,但它仍是动态演变的,会因时空和人的感知差异而不同”可知,要动态测评相对贫困的状态,及时调整扶贫策略和措施,防止返贫复贫。

    6.A
    7.B
    8.①“岁寒三友”在传统文化里指凌寒常青的松、竹、梅三种植物,作者借用作小说标题,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②“岁寒三友”喻指生活在艰难时世里的三位主人公,寄寓着作者对于珍视友情、患难与共高尚情操的赞扬和推崇。
    9.①“这三年啊!”是一个仅有四字的感叹句,却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有对王陶两家的遭遇变故、穷困沦落的同情;更有对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感叹,十分耐人寻味。②“外面,正下着大雪”收束全篇,寥寥几字的景物描写,烘托出天寒地冻的天气,象征着严酷逼人的社会,还反衬出酒楼内三位老友情谊的温暖可贵,达到了意境悠远、引人遐思的艺术效果。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乘人之危,对比十分鲜明”错误。文本一对季匋民的描写只有两处,从开头的“季匋民是本县名闻全国的大画家……‘好!这像个弄笔墨的人说的话!匋民绝不夺人所爱。不过,如果你有一天想出手,得先尽我’”和后文的“那两个都明白了:彝甫把三块田黄给季匋民送去了”,从前后两处情节来看,不能看出季匋民“乘人之危”,同时,小说也未将靳彝甫与季匋民刻意对比,因为对比是要突出表达内容,而文章只是想写三位友人情谊的温暖,因此小说的对比意味也不突出。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留下部分篇章不写,让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错误,根据文本二“中国画讲究‘留白’,‘计白当黑’,小说也要‘留白’,不能写得太满……让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判断、首肯”可知,这里的“留白”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而不是“留下部分篇章不写”,曲解了“留白”的内涵;
    C.“汪曾祺则认为小说随便写就行,根本无需讲求结构”曲解文意。根据文本二“结构的精义是‘随便’。我是不赞成把小说的结构规定出若干公式的:平行结构、交叉结构、攒珠式结构、橘瓣式结构……我认为有多少篇小说就有多少种结构方法”可知,汪曾祺认为“有多少篇小说就有多少种结构方法”,这是他认为的“随便”,而不是“认为小说随便写就行,根本无需讲求结构”;
    D.“可知‘煞尾’不如‘度尾’”错误。根据文本二 “汤显祖认为《董西厢》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煞尾’,‘如骏马收缰,寸步不移’;一种是‘度尾’,‘如画舫笙歌,从远处来,过近处,又向远处去’。汤显祖不愧是大才子,他的评论很形象,很有诗意。”可知,汤显祖没有比较两种结尾方式的优劣。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理解标题。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
    从表层来看,“岁寒三友”在传统文化里指凌寒常青的松、竹、梅三种植物,因为它们耐得住寒冷,因此被称为“岁寒三友”,作者借用这个文化作小说标题,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从深层来看,“岁寒三友”中的“三友”是指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而“岁寒”结合文本可知,是说他们三人都经历了艰难时世,因此“岁寒三友”喻指生活在艰难时世里的三位主人公,寄寓着作者对于珍视友情、患难与共高尚情操的赞扬和推崇。
    由此梳理答案即可。
    9.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弄懂“以己少少许,胜人多多许”的意思,即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含意;其次,我们再结合文本对划线句子进行点评。
    ①“这三年啊!”是一个仅有四字的感叹句,却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结合文本可知,“这三年啊!”出现在“靳彝甫真的按照季匋民的建议,‘行万里路’去了……”之后,王瘦吾和陶虎臣家遭遇艰难时世之前,因此,““这三年啊!””引出了后文的内容,写出了对王陶两家的遭遇变故、穷困沦落的同情;同时,王瘦吾和陶虎臣的家从殷实到落败,作者用“这三年啊”加感叹号,就更有对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感叹,十分耐人寻味。
    ②“外面,正下着大雪”收束全篇,“外面”“大雪”寥寥几字的景物描写,既用“大雪”烘托出天寒地冻的天气,同时象征着严酷逼人的社会;而此时这三人中的靳彝甫用“性命”一样的田黄换来了二百洋分给自己的好友每人一百洋,严酷逼人的社会并没有使三人的友情破裂,此时的“大雪”就更反衬出酒楼内三位老友情谊的温暖可贵,一副外面下雪,酒楼内三个友人的画面定格在此刻,达到了意境悠远、引人遐思的艺术效果。

    10.A
    11.D
    12.C
    13.(1)事情如果不成功,就应一起战死在这里。如果一定要东渡,也是把命送给叛贼。
    (2)他曾经在广场上打毬,兴致正浓之际,有早年所中的箭头从胳臂中飞出,人们都钦佩他豪壮。
    14.第一问:因为杜建徽与陈询有姻亲。
    第二问:杜建徽曾多次写信规劝陈询,有人带着这些信来降,证明了杜的忠诚。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子意思为:杜建徽和武肃王的弟弟钱铎救援姑苏,路上遇到敌人,被逼到河边,河上桥梁断裂,他于是鞭打战马直接渡河,等到上岸后马死了,于是埋葬了它,称为“马冢”,那马冢至今还在。
    “与敌遇”承前省略主语,“与敌”介宾短语作状语,“遇”动词作谓语,“与敌遇”表达完整语意,故从其后断开,排除BD;“鞭马径渡”:鞭打战马直接渡河,表达完整语意,故在其后断开,排除C。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朱紫是低阶官员的服色”说法错误。朱紫是高位官员的服色或服饰。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预言昭达将招致杀身之祸”理解错误。原文“其孙昭达为内衙都监使,盛治第宅,强徽观之,曰:‘乳臭儿不谙事乃尔’”,并没有“预言昭达将招致杀身之祸”。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苟”:如果;“济”:成功;“售命于贼”:把命送给叛贼。
    (2)“兴酣”: 兴致正浓;“宿”:早年,旧有的;“壮之”:意动用法,以之为壮,钦佩他豪壮。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第一问,由原文“睦州陈询之贰吴越也,王以徽为询姻娅,颇疑之”可知,武肃王怀疑杜建徽,因为杜建徽与陈询有姻亲。
    第二问,由原文“徽曰:‘陈氏负恩背义,自贻覆族之祸,徽既姻娅,义当见疑。然累书以谕之,皇天后土,苟或鉴照,则拔城获书,方明徽心耳。’俄有睦州厅吏来降,持徽所遗书至。武肃王嘉叹久之”可知,杜建徽曾多次写信规劝陈询,有人带着这些信来降,证明了杜的忠诚。
    【点睛】
    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杜建徽,字延光,新登县人。他的父亲杜棱,曾任两浙行军司马和镇海军节度副使。杜建徽小时候强悍勇猛,和他的弟弟们不同。他曾经在山村中建了座小茅屋,就私下任命自己为军州押衙,在屋中处理事务。乡里的人看到后很吃惊,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父亲杜棱。杜棱也责备他,他回答说:“大丈夫又何止做一军事押衙呢?”从最初参军,就不喜欢侍奉别人。等到杜棱归顺武肃王,才听从父亲的命令一心辅佐吴越。开平年间,杜建徽和武肃王的弟弟钱铎救援姑苏,路上遇到敌人,被逼到河边,河上桥梁断裂,他于是鞭打战马直接渡河,等到上岸后马死了,于是埋葬了它,称为“马冢”,那马冢至今还在。徐绾叛变时,杜建徽从新登驰援,当时叛贼打算聚集木材焚烧北门,杜建徽派人用火钩把木材钩出来,先烧掉它,木材无法聚拢,叛贼计划落空。当时有人劝说武肃王向东退守会稽,杜建徽按着宝剑说:“事情如果不成功,就应一起战死在这里。如果一定要东渡,也是把命送给叛贼。”武肃王听从了他的建议。睦州的陈询背叛吴越,武肃王因为杜建徽与陈询有姻亲关系,对他很有疑心,就派马绰去窥探他的心思。杜建徽说:“陈氏忘恩负义,会招致灭族之祸,我与他是亲戚,按理应当受到怀疑。但我已多次写信规劝他,天地神灵或许可以明鉴,只有攻下他的城池获得我写的书信,才能证明我的忠心。”不久有睦州官吏投降,带来了杜建徽的书信。武肃王赞赏感叹了很久,赏赐给杜建徽一百万钱。武肃王每次接见客人,一定指着杜建徽说:“这是杜丞相,今天我能坐在这个位置上,主要靠他的力量。”忠献王时,杜建徽的孙子杜昭达担任内衙都监使,大肆建造自己的府第,强拉杜建徽观看,杜建徽说:“小孩子不谙世事竟到了这个地步。”后来杜昭达果然因获罪被杀。等到杜建徽年事已高,依然能骑马射箭。他曾经在广场上打毬,兴致正浓之际,有早年所中的箭头从胳臂中飞出,人们都钦佩他豪壮。当初,杜棱临死前把家中的钱财分散给儿子们,只给杜建徽一个笏板。杜棱说:“这是我历来做官所持的,只有你能传下去。”杜建徽的官职从安都将、国子祭酒,到泾源、昭化等军节度使,连续做官到吴越国丞相兼中书令,封为郧国公,都是从建国初到忠献王以来授命的。他的儿孙子侄,很多与公室联姻,官服车马充满门庭,建国以来没有比杜家兴旺的。杜建徽八十八岁病逝,谥号威烈。

    15.C
    16.①诗人怀有“王佐”之才和远大理想,希望能辅佐明君,建功立业,但又不愿向世俗屈服,以致抱负难以实现。这首诗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这种愤切之情。
    ②同时,愤极而悲,诗人想到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宇宙无穷,自身渺小,不禁哀从中来,流露出无限的伤感和悲痛之情。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批评当时的士人没有德性,竟然还不如虫兽”错误。这两句的意思是,连虫兽都有归附明主的德性和愿望,更何况是士人呢?一方面从正面明说士人应该比虫兽更为知德;另一方面却在暗自斥责曹睿的心胸狭隘,不如神龙和麒麟。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诗开篇二句气势苍莽浑涵,意境广阔变幻。极言宇宙之无限大,变化之无穷尽。三四句,顺势收缩,写人生又是那样的如风吹尘之短暂,与头二句形成大起大落的对比,抒发人生短促的感概。五六两句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四句来说,它是由含蓄的抒情,转至直率的表白,他希望在人生有限的岁月里,竭尽全力施展自己的才能,建功立业以辅佐明君,但是,他的个性和社会现实,却使他不能如愿以偿,这就自然引出七、八句“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的牢骚。
    九至十二句,在结构上,又一转折。诗人怀才不遇,但又不愿碌碌无为、随波逐流,空喊“慷慨独不群”也是没有用的,他要给自己开创一条“慷慨独不群”的道路。所以感情也由苦闷而转向愤愤不平了。这四句技法巧妙,托物寄兴,以情言志,承转交错,是全诗的枢纽。最后四句就是表达诗人这一坚定的信念:即使自己不能建功立业,至少也要以自己的文采流传后世,以成不朽之名。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建立功业的迫切心愿,但在现实社会中又难以实现的悲凉处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和无奈之情。
    17.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一: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第(3)题:示例二: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示例三: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示例四: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霞映树鹧鸪鸣(刘禹锡《踏歌词四首·其一》)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搴阰”“洲”“莽”“萧”“惟”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18.A
    19.D
    20.(示例)在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古道见证着人与自然的一见钟情和深情相拥。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上句“为上下山方便,他自制了前后齿可装可卸的木屐”可知,上句的主语是“他”,根据主语一致原则,排除C、D;再根据从具体到抽象和下文“骆宾王、贺知章、孟浩然、李白、杜甫、刘禹锡、孟郊、贾岛……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先后走上这条浙东古道”可知,“纷至沓来的脚步声”要紧承下文“骆宾王、贺知章……”的标准,可排除B。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时光”“冲刷”和“悠悠古韵”“扑面而来”都是把抽象之物当作具体之物来写,因此,运用了拟物的手法,属于比拟手法;“古道”之“面目模糊”是拟人,也属于比拟手法。
    A.“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将君子之间的交往比喻成像水一样淡泊;而小人之间的交往比喻成像酒一样甘甜;同时,两者之间的交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两”对“一”,“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对仗十分工整;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丝竹”用来代指音乐。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运用了比拟的手法。“秋思”之“落”属于把抽象之物当作具体之物来写,是拟物手法,拟物属于比拟。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在古道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见证着人与自然的深情相拥和一见钟情”中“见证着人与自然的深情相拥和一见钟情”缺少主语并且语序不当。根据文段“……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先后走上这条浙东古道”可知该句主语为“古道”,因此让“在古道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中的“古道”做该句的主语,修改为“在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古道见证着人与自然……”;
    同时,“见证着人与自然的深情相拥和一见钟情”语序不当,因为该句“见证”后是“人与自然”,根据对应原则,因此对应的词语应该是“一见钟情和深情相拥”。
    修改后为:在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古道见证着人与自然的一见钟情和深情相拥。

    21.①微信阅读时长超过了城镇居民 ②一方面手机阅读快速增长 ③对自己的阅读现状都不满意(或:都认为自己阅读量不够)
    22.(示例)①我国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远高于成年人,众多年轻家长愿意花时间陪孩子读书,预示全民阅读未来充满希望。②我国全民阅读现状存在隐忧,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远低于未成年人,很多年轻家长重视亲子阅读却不重视自身阅读。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后文的“城镇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为40.99分钟,但农村居民为42.70分钟”,可知农村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超过了城镇居民,所以让人略感意外的就是这一现象,也是第一空的内容,即“微信阅读时长超过了城镇居民”。
    根据后文的“另一方面依然有超过半数的国民更倾向于支持纸质读物”,可知句式上要采用“一方面”,内容上相互比较的,后文说的是“有超过半数的国民更倾向于支持纸质读物”,那么可知前文谈论的是和纸质读物相对的手机阅读,所以可填入“一方面手机阅读快速增长”。
    根据后文“这说明”,可知“这”指的是前文谈到的“只有1.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那么可知可推断出有相当多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少,所以第三空可填入“都认为自己阅读量不够”。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远远高于成年人”“现在年轻家长们非常重视亲子阅读”这些内容,可以预示全民阅读未来充满希望。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远远高于成年人”,这也暴露出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远低于未成年人的问题;根据“这些家庭中的家长平均每天花24.15分钟陪孩子读书,远超家长自己读书的人均时长”,这也暴露出很多年轻家长重视亲子阅读却不重视自身阅读的问题,综合这些,可知我国全民阅读现状还存在隐忧。
    23.范文:
    沟通,让生活更美好!
    在这个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在地域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心灵上的沟通却越来越薄弱。经济腾飞带给我们更为丰盈的物质生活,却也衍生出种种人际关系的问题。这种问题已趋于普遍化,不仅在踏足社会的成年人行列中有所体现,也对尚在求学的青少年造成困扰,导致他们与自己的家人出现了各种交流障碍。对此,我们应加以必要的重视。
    人生下来就免不了要与别人打交道。与父母长辈相处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但当代许多孩子却认为:两代人的观念、思维方法不同,我们逐新,他们守旧,根本无法沟通。有句俗语说:“十年一代沟。”此言不假,我们所处的社会时代不同,造成了两代人对世界的认识存有差异。
    许多年轻人认为自己的人生应由自己掌握,追求独立自主,不应受父母的干涉。其实这种想法是过于偏激的。由于年轻人的社会经验不足,盲目追求自我,也许会多走许多弯路或遇见许多困难,甚至会因识别不明而走上犯罪的这条不归路,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但这也不能说明,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是正确的。
    有时候因为父母管束过严,处在叛逆时期的青少年反弹过大,会出现逃学、夜不归宿等状况。在经济发达的美国,青少年离家出走属于普遍现象;在中国,孩子过早独立也是屡见不鲜。也有不少父母以为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满足其物质需求已然足够,就可以漠视对孩子的精神教育。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一个人最大的悲剧,是他的个性被扭曲。哲学观点认为:人之初,性本自然。刚出生的婴儿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可以被涂上任何颜色。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中形成的。一个孩子的道德品行受其父母影响甚巨。《曾子杀彘》中有言:“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们应该重视彼此心灵上的沟通,自觉地谆谆教导孩子,使之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讲明了我们做人处世的原则在形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周边的人影响。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谈到,他的谦逊是经朋友善意的提醒,改正陋习后培养出来的,他也把他的许多成绩归功于这种好品质。然而事物的两面性又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愉快的经历对性格的塑造也有一定影响。
    所以说,畅通的交流和沟通是一个人必备的要素,基于和谐家庭关系的建立以及一个人日后的成长成熟,我们有必要呼吁全社会关注和重视家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正常的交流和沟通,让生活更美好!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点】
    关键句:“李明去上大学以后很少主动跟父母联系,经常不接电话,在微信上甚至还把他们屏蔽了”,这是对当下孩子与家人无法正常沟通的现状描述,引出了存在的问题,也就是作文要议论的主题;“李明委屈地说,本来他很多话都会对父母说的,但是现在他有时逛个街,父母都要问和谁一起;微信回得晚一些,电话就会打过来;偶尔打不通电话,室友、辅导员、老乡的电话会被打个遍”,则从某些方面揭示了孩子与家长缺少或无法正常沟通的部分原因;“像他这样跟父母交流不畅的情况挺普遍”则揭示了李明的情况不是一个个案,而很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这需要考生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材料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与家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意义,这不仅仅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而且对一个人日后与他人正常沟通打下基础,进而影响一个人的认识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人格的健全以及生命的成长与成熟。在充分认识交流与沟通的意义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家人及家庭之外的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引导他们去思考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方法、策略技巧。
    【审题】
    材料讲述的是一个有关青少年无法与家长正常沟通的实例,“李明很少主动跟父母联系”“不接电话”“把父母的微信拉黑”,而“李明委屈地说出了个中部分原因”,并表示“像他这样跟父母交流不畅的情况挺普遍”。从这个事例中,我们要去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可能来自孩子本人,也可能来自父母,还可能源自社会;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之上,要提出促进交流与沟通的方法与技巧;然后还要引导学生认识正常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更有利于一个人人格的健全和成长成熟。在分析原因时,要注意不要以偏概全、思维走极端,要用批判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在提出促进交流与沟通的方法技巧时,要切合不同人的年龄、职业、身份等特征,做到中肯,行之有效。
    从材料及题干的要求和暗示来看,这是一篇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不管是以李明的名义给家长写一封信,以家长的身份写一篇班级座谈会发言稿,还是以社会人士的身份为报纸“社会广角镜”栏目写一篇评论,均建议学生写成一篇议论文,或者要以议论为文章主体。行文时要注意把握议论文的基本构建模式,能熟练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尤其是写评论时,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共情,要有一定的鼓动性,达到呼吁的目的。
    【立意】
    1、沟通是一门艺术,而沟通要从心灵开始。
    2、以爱为基石,以理解和信任为保障,让沟通在自己和家人之间畅通起来。
    3、交流化解危机,沟通解除芥蒂,真情流淌人间。
    4、正常交流与沟通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表现,是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
    【素材】
    1、小时侯,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而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而怀念我们小时侯的乖样子。他们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在我们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求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或者由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3、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低上下。有时即使争赢了,也不一定给自己带来快乐,给家庭带来幸福;我们认了错,也不会丢面子了,反而让我们丢掉包袱,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只要你能用心去了解对方,真心地去理解对方,就会形成一条畅通无阻的沟通纽带。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开开心心,每个家庭都会是幸福无比,那么我们的国家自然也会强大起来。其实,只要我们用心与家人沟通,那么,很快会获得更多的温暖和爱。学会沟通吧!它可让你快乐,充实!
    相关试卷

    2023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9页。

    2023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9页。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历史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