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3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3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01
    13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02
    13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12 唐诗五首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12 唐诗五首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水面初平,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和律诗相关的文学常识;结合相关背景,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内涵。(重、难点)


    2.通过诵读,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能融情朗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诗歌名句的表达效果。(重点)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代是诗的时代。在唐代,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即使到了今天,人们仍然在从唐诗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相信同学们还在很小的时候,就曾经听过和唐诗有关的这样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五首唐诗。这五首唐诗,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诗歌常识简介


    格律诗是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律诗又包括五言和七言律诗,他们都具有以下特点:


    ①句式严格讲究对仗。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即3句和4句,5句和6句)。


    ②音律上讲究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句子的尾字要韵母相同(押韵的字叫韵脚),律诗押韵要求押双不押单(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③用字讲究平仄相对。所谓平仄,指的是字的声调。阴平、阳平为“平”,也就是汉字注音的一二声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比如,在我们学过的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中,其平仄就分别为:“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这就形成了平仄相对。





    练一练:


    指出下面学过的这首诗歌体裁是什么?指出诗歌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首诗押什么韵?韵脚是什么?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字词预习检查





    朗读训练


    1.听读课文后再齐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节奏和停顿。(音频见课件,时间3分35秒)








    2.视学情也可以采用各个击破的部分,分成以一首为诗歌为单位,分别进行朗读训练。


    第一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教学设计


    一、作者及背景


    王绩(约589—644)初唐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绩为人清高而疏于公务,屡被弹劾,其一生始终郁郁而不得志。王绩在隋末、唐初曾三次入朝为官,但不久就辞官还乡。此诗作于诗人隐居东皋之时。


    王绩喜嗜酒,能饮五斗而不醉,归隐期间以琴酒诗歌自娱。曾改良酿酒之法,编为酒谱。其诗多与饮酒和隐居有关。





    王绩的山水诗朴素自然,风格清新,意境雄浑,对扭转齐梁以来的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代表作有《野望》《独酌》《醉后》《酒赋》《醉乡记》《五斗先生传》等。


    点拨:王绩主要代表作记忆方法


    一天,王绩极目《野望》,看酒友到了没有,久候不至,只好《独酌》,《醉后》作《酒赋》一篇,乡人闻王绩酒后能写佳文,咸来问讯,争要还家,王绩因此喝遍全乡,竟无一人为其对手,乃作《醉乡记》以记之。因其能饮五斗而不醉,乡人作《五斗先生传》,以昭王绩之能。 —编者陈晨曦趣言


    二、整体感知


    1.思考:文题的含义是什么?写“望”的具体内容是那几联?尾联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倒装句,望野,也就是眺望原野。这和《春望》的文题一样。


    写“望”的具体内容是颔联、颈联;


    尾联是作者的感慨,其主要表达方式是抒情。


    2. 听读后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作者在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三、疏通文意


    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东皋】作者隐居之地。皋,水边之地。


    【徙倚】徘徊。


    【薄】接近。


    【何依】归依何处。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


    “(乌鹊)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晖】落日的余光。


    原文: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犊】小牛。这里代指牛群。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来,人们遂以“采薇”来比喻贤士隐居不仕。


    通过书法作品再次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注意句子的断句。





    抽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示例(译文):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道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辉。牧人赶着牛群返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举目四望,竟然没有一个相识之人,我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


    四、合作探究


    1.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望”字点题并总领颔联、颈联。


    “东皋”点明了“望”的地点;“薄暮”点明了“望”的时间;“徙倚”交代了“望”的苦闷、徘徊心情,“欲何依”点明了“望”的感受:独孤凄凉。


    首联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独自徘徊的场景,揭示了诗人仕途失意,缺少知音的独孤凄凉心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同时,也为下文的写景做铺垫。


    2.颔联和颈联是作者所望的景象,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运用了远景近景相衬,静态与动态结合的表现手法。


    颔联是静态远景,作者融情于景,以质朴的语言具体描写远望之景,勾勒出一幅山林晚景图,营造出一种恬静、自然的田园牧歌式氛围。





    颈联是动态近景,描绘了一幅人们满意而归的恬淡、安适画面,与首联诗人的徘徊而不知所归形成对比,反衬出了诗人的独孤凄凉。


    3.尾联运用的典故是什么?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尾联的“采薇”运用了商末遗民伯夷与叔齐隐居首阳山,宁愿采野菜


    而食,也不食周朝之粟的典故。


    作者借用典故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处境;写出


    了诗人内心的独孤和凄凉;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情怀;同时,也照应了


    首联的徘徊无依。


    五、主题与写作特色


    主题: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对东皋秋景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田园秋景图,萧瑟恬静的景色流露出了诗人内心的独孤和凄凉,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情怀。


    写作特色:


    ❶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歌写秋色下的山野,作者把诗人孤寂彷徨之情与傍晚山林的秋景巧妙地结合起来,为萧瑟、恬静的秋景融入独孤、凄凉之情。


    ❷ 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这首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深远。一洗齐梁以来的雕饰浮艳之气,开唐代律诗清新诗风之先。


    六、课堂总结











    第二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第二首诗歌《黄鹤楼》。这座楼之所以取名黄鹤楼,是因为它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昔费祎[yī]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现在的黄鹤楼为1985年依据原貌重建,其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鹄矶上。


    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而使黄鹤楼成为江南名楼的“功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七律的作者崔颢。当然,这中间还少不了一个“大碗”级的“广告推介”者。这个“大碗”是谁呢?他就是我们诗坛的泰斗级人物——李白。














    李白对黄鹤楼可说是情有独钟,在他的诗歌里,写到黄鹤楼的就有十几首。比如我们曾学过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有一次,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诗兴大发。当他正准备在题诗墙上题诗时,猛然看见了崔颢题的诗,于是就打消了题诗的念头。人问其故,李白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的题诗,竟然能够使李白在黄鹤楼题诗墙前搁笔,崔颢与黄鹤楼的名气由此大增,黄鹤楼也因此赢得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让李白都不得不叹服的诗歌,看看它美在何处?妙在哪里?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开封)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管理马匹的正六品),但一生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其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受齐梁文学影响,诗风纤艳。其后期因长期游历,特别是边塞之行,诗风变得雄浑奔放,气势宏伟。其文集有《崔颢集》。


    二、作者与背景














    本文《黄鹤楼》一诗选自《全唐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宋人推崇此诗为“唐人七律第一”。


    《黄鹤楼》是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流露出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淡淡的退隐之意,然而他终究不能放下功利之心,感叹之后仍然“文而不行”。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有感情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音频见课件,时间1分01秒)

















    三、疏通文意


    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去】离开。 【空余】只剩下。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这里飘荡。晴日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茂盛。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江面使我产生浓浓的乡愁。


    通过书法作品再次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注意句子的断句。





    四、合作探究


    1.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引用传说的作用是什么?句中的“空”字在诗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首联引用传说,紧扣文题。


    引用仙人乘鹤归去的传说,实际上是借空荡荡的黄鹤楼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由传说引出黄鹤楼,属于用典,它使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令人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在之感。同时,也为后面作者感叹物是人非做铺垫。


    一个“空”字,强调空间上的虚无,包含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昔日仙人乘鹤已去,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这样,一个吊古伤今,内心孤寂的诗人形象就此跃然纸上。同时,也为后面抒发乡愁做好铺垫。


    2.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句中的“空”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颔联紧承首联,以白云悠悠引出岁月易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同时,也为下文写作者思念故乡的愁思做铺垫。


    句中的“空”字,是“空空的、空荡荡”的意思,强调的是时间上的渺远,重在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的孤独、寂寞和惆怅。


    赏析诗歌字词的技巧:


    ①解释其含义; ②结合原句描述其景象或情态;


    ③指出其烘托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④指出其在表达技巧上的特点。


    3.分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文中的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以繁茂、明朗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颈联由虚幻的传说转为描写所见的实景,所写景物清晰明朗,充满生机,构成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也为下文诗人抒发乡愁做铺垫。


    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一个“愁”字。


    全诗以“愁”字作结,融情于景,点明主题。


    点拨:“日暮思归”是人之常情。“日暮”时的苍茫,“烟波”中的迷蒙,使诗人触景生情并融情于景,一个“愁”字,准确表达了诗人日暮时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尾联之景与颈联草木茂盛、山川分明之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朦胧、迷茫的意境照应了首联缥缈的意境,共同渲染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4.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它在诗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五、主题与写作特色


    主题:诗歌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之感和思乡之愁。


    写作特色:


    ❶虚实结合的意境美。乘鹤而去的传说,是虚写,后面的所见所感,是实写。作者将缥缈的虚景与所见的实景巧妙地融为一体,虚实结合,意境悠远,自然而然地使作者发出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产生思乡之情。


    ❷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之景,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暮景等景象;其画面中,有仙人乘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其景象色彩缤纷、意境深远,从而使诗歌富有一种绘画美。


    ❸声韵铿锵和谐的音乐美。诗中双声词、叠韵词和叠词的多次运用,使诗歌声韵铿锵和谐,富有音乐美。


    六、课堂总结











    第三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


    王维多才多艺,在诗、画、书法、音乐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其诗歌以山水诗见长,尤其是五言山水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一、作者简介





    王维的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宋朝苏轼曾经称赞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其作品主要有《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等。


    在思想方面,由于王维喜欢参禅悟道,其诗往往富有佛教哲理,故王维又有“诗佛”之称。在绘画方面,首创泼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二、背景链接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破吐番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 此次命王维出塞,实际是将他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赴边途中,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所见所感。





    三、整体感知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有感情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音频见课件,时间32秒)




















    四、文意疏通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一辆车,夸张的说法,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轻车简从。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是汉代负责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这里借指作者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征蓬】飘飞的蓬草,喻远行之人。 【塞】边关的险要之地。


    【孤烟】烽烟、狼烟。 【胡天】胡人的天空。


    【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译文:


    我轻车简从,要以典属国的身份去慰问边关的守军,长途跋涉要经过居延。我就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又如北归的大雁飞入胡人的天空。浩瀚的沙漠,一股狼烟直上云天,横贯沙漠的黄河上,落日浑圆。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通过书法作品再次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五、合作探究


    1.从《使至塞上》的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中的划线词语中可以获知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一个“单”字,从表面上看说的是此行的随从少,规格低,形只影单,而其深层含义是作者被排挤出朝廷。在作者的轻车简从中,流露出的是作者内心的失意、苦闷和孤寂。





    “居延”,地名,在今天的甘肃张掖以北,泛指偏远的边塞地区。偏远的“居延”还仅仅是路过而并不是目的地,这就更加突出了路途的偏远和行程的苦闷、寂寞。


    2.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


    “归雁”一词点出了作者出使的季节为春天;作者以“蓬”“雁”自比,借景抒情,写出了自己被排挤的失意和离乡漂泊的无奈,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怨和孤寂。


    3.《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认为本诗的颈联“独绝千古”,试从


    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颈联写日暮时边关所见,诗人将自己的孤寂心境与塞外风光融化


    一起,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出了神奇壮丽的塞外风光,境界开阔雄浑。


    语言方面:遣词精妙、传神。


    “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孤”字突出了边塞景物的单调,人烟的稀少;一个“直”字突出了烽烟的劲拔、坚毅;“长”字写出了黄河横贯沙漠、渺无尽头的景象;“圆”字写出了大漠中无云遮蔽,尽显原貌的落日奇观,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境界开阔雄浑。


    句中的“圆”“直”二字尤为传神,它不仅展示了一幅雄阔、壮美的黄昏落日图,而且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寓情于景),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该联也因此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4.本诗尾联所用的典故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典故:燕然勒功。


    点拨:燕然,指燕然山,今在外蒙古境内。汉朝将窦宪曾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还。





    作用:从侧面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希望此行能够建功立业,具有一种慷慨悲壮的情感。


    六、主题与写作特色


    主题:诗歌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受到排挤,出使边塞的忧怨孤寂之情,以及在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情怀。


    写作特色


    ❶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作者通过简约的线条就勾勒出了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❷比喻贴切,遣字用词精妙传神。


    “蓬草”“大雁”的自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怨和孤寂。句中的“圆”“直”二字尤为传神,既描绘出了一幅意境雄浑,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又在长河落日图中蕴含了诗人内心的忧怨孤寂之情。


    七、课堂总结
































    第四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三首描写山水自然风光的诗歌名篇。


    王绩的《野望》,所写山野秋景,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在宁静自然的风光中,蕴含的是作者内心的忧郁和孤独;让李白都不得不在“题诗墙”前搁笔的《黄鹤楼》,在崔颢的无限感慨中,是诗人对故乡浓浓的乡愁;而王维的《使至塞上》呢?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大漠落日中,是诗人内心的失意和孤寂。


    三篇诗歌,或浓或淡,尽带缕缕愁思。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风格明快浪漫的诗歌——《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江油。其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象奇特。现有存世诗文千余篇,其主要作品有《蜀道难》《将进酒》《静夜思》《望庐山 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好饮,自号“酒中仙”,其诗歌中有不少作品都是酒醉后所写,人称“李白斗酒诗百篇”。其诗歌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主观世界。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意境奇丽,气势雄浑,形成了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三、背景链接


    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中度过,这首诗是李白二十五岁第一次出蜀时所作。当时,李白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过荆门山,前往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去游览祖国河山。


    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行船出三峡入荆门,视野顿时变得开阔,李白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来表达对故乡的留恋。





    四、整体感知


    有感情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疏通文意


    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从】往、到。 【楚国】楚国之地,今在湖北一带。


    【平野】平原、原野。 【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飞天】天飞,从天上飞来。 【结】形成。


    【海楼】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变化形成的美景。 【怜】喜爱。


    译文:


    我乘船远渡到荆门之外,将要到楚地去游览。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入辽远无际的原野。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江上云霞变幻,形成海市蜃楼一样的美景。我仍然爱恋故乡的水,它送我到万里之外,仍然不忍与我分别。


    通过书法作品再次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六、合作探究


    1.诗歌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首联点题,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诗人通过描写船入荆门所见的壮丽景象,营造了一种雄浑开阔、气势磅礴的意境。


    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划线字“随”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群山随平原的出现而逐渐消失的景象,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使静止的群山鲜活起来,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喜悦的心情。





    4.诗歌的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体现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颈联通过想象,描绘了两幅图画:“江水映月图”和“无边云霞图”。“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是近景。将倒映江面的月亮,比作从天飞下来的明镜,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和平静。“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是远景。变幻的云彩形成像海市蜃楼一样的奇景,衬托出了江岸的辽阔和原野的平坦。


    颈联的想象奇异浪漫,意境奇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5.表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哪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表明了诗歌的主旨。


    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诗人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之水”以人的情态,把离开故乡说成是故乡的水在不远万里送别自己。这想象,奇特浪漫,表意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不舍之情。


    七、主题与写作特点


    主题: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侧面流露出了诗人对游历生活的美好憧憬。


    写作特色


    ❶想象奇特,富有浪漫色彩。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将倒映江面的月亮,比作从天飞下来的明镜,将变幻的云彩比作海市蜃楼,想象奇特浪漫,表意巧妙,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❷用词精炼,意境雄浑开阔。在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中,一个“随”字,化静为动,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则运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平静,江岸的辽阔和原野的平坦,用词精炼,意境雄浑开阔。


    八、课堂总结





    第五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白居易(772~846),祖籍太原,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誉称。


    白居易曾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二人私交亦厚,世称“元白”,在文学成就上,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东宫太子府的属官,负责讽喻规劝)。


    一、作者简介





    在文学思想上,白居易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擅长讽喻诗和闲适诗,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文集有《白氏长庆集》。


    二、背景链接


    这首诗是长庆三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春天,诗人骑马游览西湖。在游历中,诗人被西湖的美景所陶醉,于是写下这首七言律诗来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景的赞美和热爱。本诗选自《白居易集》。








    三、整体感知


    有感情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疏通文意


    原文: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贾亭】贾公亭。唐贞元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暖树】向阳之树。 【乱花】随处开放的各种野花。


    【欲】要,使。 【才能】刚能。


    【没】遮没、遮过。 【不足】不够。


    译文:孤山寺北面贾公亭的西边,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与湖水相连。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刚回的燕子正忙着啄泥筑巢。各种野花逐渐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能遮没马蹄。我最爱湖东的景色,总感到游玩不够,因为那里有柳荫下的白沙堤。


    通过书法作品再次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诗描写的春天什么时令的景色?从诗中找出三处能表明这一时令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早春;水面初平、早莺、新燕、几处、浅草、才能等词句。


    ①“水面初平”说明春雨初涨。


    ②“早莺、新燕”说明春季刚刚来临。


    ③“争暖树”说明是初春,乍暖还寒。


    ④“浅草”说明春草初生。 ⑤……


    2.从诗句中归纳出诗人游览西湖的游踪。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孤山寺的北面(起点)→贾公亭→湖东→白沙堤(终点)。


    3.仔细品味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一句中划线词语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① 能否将诗中划线词语换为“家家”“处处”?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不能。“处处”“家家”说明莺、燕已经很多,与初春季节的特点不符。“几处”和“谁家”表明仅仅是万物刚开始复苏的初春时节。


    ②人们历来认为句中的“争”生动贴切,试简要进行赏析。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早莺“争暖树”,说明了乍暖还寒,这就突出了初春的特点。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初春景象,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同时,也从充满表现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无限喜悦之情。


    4.颈联的“乱”“浅”二字,用词精妙,试简要进行分析。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乱”字贬词褒用,不仅写出了花的种类、颜色繁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浅”字准确写出了春草初生的形态,突出了早春的特点;“乱花”与“浅草”突显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和欣欣向荣的趋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


    5.在诗人游览的过程中,他最喜爱的地方是哪里?其理由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湖东的白沙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


    6.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原文: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表达了诗人对白沙堤,对西湖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字是诗句中的“爱”字。


    六、主题与写作特色


    主题:这首诗通过诗人游览钱塘湖所见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象的喜爱和浏览时的愉悦之情。


    写作特点:


    ❶用词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准确、具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描绘钱塘湖的初春景象,比如,用“早莺”“暖树”“新燕”“浅草”等词语来突出早春的特征,用词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❷语言平易自然,善于选取和描绘景物。


    本诗语言通俗流自然,体现了白居易语言通俗易懂的特点。选取景物时,善于抓住典型的景物来突出钱塘湖早春的特点。


    七、课堂总结











    1. 填空。


    ①《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抒发诗人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


    ②宋人推崇为“唐人七律第一”的诗歌是《 》,该诗首联用词绝妙的一个字是 ,它实际上表现了诗人 。


    ③唐朝诗人中,被誉为“诗佛”的诗人是 ,他的诗最突出的特点是 ;被誉为“诗魔”的诗人是 ,他的诗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


    ④《钱塘湖春行》一诗押的是 韵,韵脚是 。


    【参考答案】


    ①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②黄鹤楼;空;内心的孤寂。


    ③王维;诗中有画‘白居易;通俗易懂。’


    ④ i;西、低、泥、蹄、堤。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学常识。


    2. 填空。


    ①被著名学者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唐诗名句是 , 。它以传神之笔描写出了边塞风光的 。


    ②《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作者是 ,该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 。


    ③对联讲究对仗,比如,云对雨,月对风,晚照对晴空。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征蓬对 ,汉塞对 ,孤烟直对 。


    ④《黄鹤楼》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诗句是 , 。


    【参考答案】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③归雁;胡天;落日圆。


    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下面各项中分析、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绩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


    B.崔颢的诗风历来雄浑奔放,气势宏伟。


    C.在《黄鹤楼》一诗中,“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中的“空”字是“空自”“徒然”之意,它强调的是空间上的虚无。一个“空”字,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D.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B项中,崔颢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受齐梁文学影响,诗风纤艳。在C项中,“空”字强调的是时间上的渺远。在D项中,塞外风光的特点是奇特壮丽;江南等地的风光,其特点才是明媚秀丽。A项说法正确,故答案选A。


    4.下面各项中分析、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内心的忧怨和孤寂。


    B.《渡荆门送别》一诗通过友人在荆门为诗人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和故乡的念念不舍之情。


    C.《野望》颈联中的“驱”“返”“带”“归”这几个词,反衬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表现诗人对昔日好友的思念。


    D.在《黄鹤楼》一诗中,诗人登楼隔江远望,晴日里的原野和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一片衰败。的


    【参考答案】A


    在B项中,不是友人为李白送别,而是诗人把故乡的水想象为为自己送别。在C项中,不是表现诗人对昔日好友的思念,而是是对古代贤人的怀想,表现诗人内心的独孤和凄凉,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情怀;在D项中,诗句中的“芳草萋萋”是指芳草茂盛而不是衰败,“萋萋”是草木繁茂的样子。A项说法正确,故答案选A。


    5.下面各项中分析、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一诗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渡荆门送别》的尾联诗人直抒胸臆,借自己对故乡的水的恋恋不舍,抒发浓浓的思乡之情。


    C.在《野望》一诗中,颈联的“返”“归”重在表现诗人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归属。


    D.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初春景象,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A项中,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二三节奏而不是四一节奏:如:大漠/孤烟直;在B项中,《渡荆门送别》的尾联是委婉含蓄的表达,不是直抒胸臆;同时,“故乡的水的恋恋不舍”的说法也不正确,在诗中,是水对诗人的恋恋不舍而不是诗人对水的恋恋不舍,这是李白的一种奇特新颖的想象。在C项中,颈联的“返”“归”重在反衬诗人内心郁闷、孤独的心境,不是暗示诗人已经找到了归属。


    6.《而庵说唐诗》一书评价《使至塞上》一诗时,认为该诗的颈联“独绝千古”,试从绘画的角度赏析其独特之处。





    【参考答案】


    王维在诗、画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其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颈联寓情于景,描绘了展示了一幅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图,其在绘画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构图美:烽烟直上云天,黄河上落日浑圆,大漠无边,长河奔流,体现出了空间的雄阔。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名句意境中图画美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7.简要分析《渡荆门送别》的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参考答案】


    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这一联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木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重点句子内容的理解。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野望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野望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读出韵味,读懂诗意,比较阅读,感受心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摘录,课标分解,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