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数学(培优)几何模型全集(含答案)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数学(培优)几何模型全集(含答案)学案01
    中考数学(培优)几何模型全集(含答案)学案02
    中考数学(培优)几何模型全集(含答案)学案03
    还剩4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数学(培优)几何模型全集(含答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培优)几何模型全集(含答案)学案,共443页。

    第 一 讲 三角形中的线
    第 二 讲 倍长中线
    第 三 讲 截长补短
    第 四 讲 手拉手模型
    第 五 讲 一线三等角
    第 六 讲 一线三垂直
    第 七 讲 半角模型
    第 八 讲 对角互补
    第 九 讲 将军饮马
    第 十 讲 十字模型
    第十一讲 瓜豆原理
    第十二讲 射影定理
    第十三讲 胡不归与阿氏圆
    第十四讲 四点共圆
    第一讲:三角形中的线 (答案p1)
    一、中线
    三角形的中线是连接三角形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
    性质1:三角形中线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如图,在中,点D是BC的中点,.
    性质2: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必交于一点,该交点为三角
    形重心,三角形重心将中线分为长度比为的两条线
    段.
    如图,在中,中线AD,CF,BE交于点O,点
    O为重心,.
    性质3:三角形三条中线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六部分.
    如图,在中,点D,E,F是BC,AC,AB的中
    点,.
    性质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如图,在中,点D为AC的中点,
    .
    二、角平分线
    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性质1: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其对边所成的两条线
    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如图,在中,AD是的角平分线,与BC交
    于点D,.
    性质2:三角形的一条内角的平分线与不相邻的两
    个外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旁心.
    如图,OB平分,OA平分,OC平分
    ,OA,OB,OC交于点O,点O为
    的旁心(旁切圆的圆心).
    性质3: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
    做三角形的内心,常记作点I。
    如图,在中,AD平分,BE平分
    ,CF平分,AD、BE、CF交于点I,点I为
    的内心.
    【常用推论】
    1、三角形两内角的角平分线的夹角等于与第三个内
    角一半的和.
    如图,在中,BE平分,CF平分,
    BE与CF交于点I,.∠BIC=90°+12∠A
    2、三角形一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另一外角的角平分线的夹
    角等于第三个内角的一半.
    如图,在中,BP平分,CP平分,
    BP与CP交于点P,.
    3、三角形两外角的角平分线的夹角等于与第三个内
    角一半的差.
    如图,在中,BO平分,CO平分,
    BO与CO交于点O,.
    4、三角形一内角的角平分线与这个内角的对边上的高
    的夹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差的一半.
    如图,在中,AE平分,,
    .
    【学以致用】
    1.已知:AD为的中线,E为线段AD上一点.
    (1)如图1,若,的周长为10,求的周长;
    (2)若的面积为20,,请在图2中作的BD边上的高,并求出点E到直线BC的距离;
    (3)如图3,若,,射线BE平分,点P是射线BE上一点,且直线DP与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垂直,请直接写出的度数.
    2.小明发现,若一个三角形中,中线的存在会和三角形的面积有一定的关系.
    如图1,中,CD为AB边的中线,可得,过点C作于M,则.
    在持续研究中,小明发现,这个研究可以运用到很多问题解决中,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任务:
    (1)如图2,矩形ABCD中,点M,N分别为CD,AB上的动点,且,AM与DN交于点E,连接CE.
    ①判断与的面积关系;
    ②若,当点M为CD的中点时,求四边形BCEN的面积;
    (2)中,,,点D为AB的中点,连接CD,将沿CD折叠,点A的对应点为点E,若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面积的,直接写出的面积.
    3.我们发现,“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图形的面积”可以解决计算线段的长度有关问题,这种方法称为面积法.
    【问题探究】在中,D是BC边上的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
    (1)如图①,当点D是BC边上的中点时,;
    (2)如图②,当AD是的平分线时,若,,(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解决问题】如图③,在中,,AD平分,,,求BD的长度.
    4.如图1,在矩形ABCD中,交AC于点G,E为AB的中点,EG的延长线交AD于点F,连接CF.
    (1)若,求的大小.
    (2)如图2,若,M为CD的中点,连接BF,FM.
    ①求证:;
    ②试求的值.
    5.我们规定:三角形任意两边的“极化值”等于第三边上的中线和这边一半的平方差.如图1,在中,是BC边上的中线,AB与AC的“极化值”就等于的值,可记为.
    (1)在图1中,若,,,AO是BC边上的中线,则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在中,,,求、的值;
    (3)如图3,在中,,AO是BC边上的中线,点N在AO上,且.已知,,求的面积.
    6.定义:我们把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3倍的三角形叫做“三倍角三角形”.
    【特例感知】
    (1)若一个等腰三角形是“三倍角三角形”,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
    【性质探究】
    (2)如图1,是“三倍角三角形”,且,D为AB的中点,交BC于点E.
    ①若,求证:.
    ②若,猜想:________BC.(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拓展应用】
    (3)如图2,在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若,求AB的长.
    7.如图1,中,,CD为的中线,P是DC延长线上的一点,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且,PB交AE于F.
    (1)求证:;
    (2)如图2,若时,连接BE,试探究线段AP与线段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将改为,且,求的值.
    8.爱好思考的小茜在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垂三角形”,即两条中线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称为“中垂三角形”.如图1、图2、图3中,AF,BE是的中线,于点P,像这样的三角形均为“中垂三角形”.设,,.
    【特例探究】
    (1)如图1,当,时,________,________;
    如图2,当,时,________,________;
    【归纳证明】
    (2)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猜想,,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并利用图3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证明】
    (3)如图4,中,E,F分别是AD,BC的三等分点,且,,连接AF,BE,CE,且于E,与相交点G,,,求AF的长.
    9.【问题引入】
    已知:如图BE、CF是的中线,BE、CF相交于G。求证:.
    证明:连结EF
    ∵E、F分别是AC、AB的中点
    ∴且

    【思考解答】
    (1)连结AG并延长AG交BC于H,点H是否为BC中点________(填“是”或“不是”)
    (2)①如果M、N分别GB、GC的中点,则四边形EFMN是________四边形。
    ②当的值为________时,四边形EFMN是矩形。
    ③当的值为________时,四边形EFMN是菱形。
    ④如果,且,,则四边形EFMN的面积________
    10.如图,中,,点D在BC的延长线上,,于E,BE交于点G.
    (1)如图1,请写出与的数量关系;
    (2)如图2,若BF平分,,求证:;
    (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连接DG,若F是AC中点,G是FC中点,,,,求BG的长.
    11.如图1,点D为边BC的延长线上一点.
    (1)若,,求的度数;
    (2)若的角平分线与的角平分线交于点M,过点C作于点P.求证:;
    (3)在(2)的条件下,将以直线BC为对称轴翻折得到,的角平分线与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如图2),试探究与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
    综合与实践: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解决问题.
    (1)已知在中,,图1,图2,图3中的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请直接求出下列角度的度数.如图1,________;如图2,________;如图3,________;如图4,,的三等分线交于点,,连接,则________.
    (2)如图5,点O是两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
    (3)如图6,在中,的三等分线分别与的平分线交于点,,若,,求的度数.
    13.如图,和中,,,,边AD与边BC交于点P(不与点B,C重合),点B,E在AD异侧,I为和平分线的交点.
    (1)求证:;
    (2)当时,的取值范围为,请求出m,n的值.
    14.如图1,C点是第二象限内一点,轴于B,且是y轴正半轴上一点,是x轴负半x轴上一点,且,.
    (1)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设D为线段OB上一动点,当时,的角平分线与的角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P,求的度数;
    (3)如图3,当D点在线段OB上运动时,作交CB于M,,的平分线交于N,当D点在运动的过程中,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15.如图1,在中,BD平分,CD平分.
    (1)若,则的度数为________;
    (2)若,直线经过点D.
    ①如图2,若,求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如图3,若MN绕点D旋转,分别交线段BC,AC于点M,N,试问在旋转过程中的度数是否会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③如图4,继续旋转直线MN,与线段AC交于点N,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M,请直接写出与的关系(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16.在中,,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
    (1)如图1,过点C作于F,延长交AB于点E.联结DE.
    ①说明的理由;
    ②说明的理由;
    (2)如图2,过点B作直线交AD延长线于M,交AC延长线于点N.说明的理由.
    17.已知,如图1,E为BC延长线上一点.
    (1)请你添加平行线证明:.
    (2)如图2,若点D是线段AC上一点,且,作DG平分交AB于G,DH平分交BC于H,且比大,求的度数.
    (3)如图3,已知E为BC延长线上一点,D是线段AC上一点,连接DE,若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请你判断、、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18.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点E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C并延长交AD延长线于点F,,.
    图 1 图2 备用图
    (1)求证:;
    (2)如图2,连接交CD于点G,连接AG,若AG为的角平分线,为的角平分线,过点B作交AG于点H,求证:;
    (3)在(2)的条件下,若,,求的度数.
    19.已知.
    (1)如图(1),,若于点D,AE平分,你能找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
    (2)如图(2),AE平分,F为AE上一点,于点M,与,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和y轴上,顶点B在第一象限,.
    (1)如图1,若点,,点M是y轴上一点,且,求点M的坐标;
    (2)如图2,点P是x轴上点A左边的一点,连接PB,和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求证:;
    (3)如图3,点P是x轴上点A左边的一点,点Q是射线BC上一点,连接PB、PQ,和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求的值.
    第二讲:倍长中线(P18)
    基本模型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当已知条件中出现中线时,常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模型1:直接倍长中线
    1、如图,在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
    辅助线做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BE,CE.
    结论:(1)
    (2)
    (3)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
    模型2:间接倍长中线
    2、如图,在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M是AB边上的一点.
    辅助线做法:延长MD到点N,使DN=MD,连接CN.
    结论:
    【学以致用】
    1.如图,为的中线.
    (1)求证:.
    (2)若,,求的取值范围.
    2.如图,在中,平分,且,求证:.
    3.如图,是的中线,是的中线,且.
    求证:①;②平分.
    4.如图,在中,是边的中点,是上一点,,的延长线交于点.求证:.
    5.如图,在中,交于点,点E是BC的中点,交CA的延长线于点F,交AB于点G,BG=CF.求证:AD为的角平分线.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在BC上,点F是CD的中点,且,已知,,求CE的长.
    7.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边C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FD,取FD的中点G,连接EG,CG.求证:且.
    8.如图,与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垂足分别为A,D,连接EC,F为EC中点,连接AF,DF,猜测AF,D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9.如图,为等边三角形,,,连接CE,F为CE的中点,连接DF并倍长,连接AD、CG、AG.下列结论:①;②若,则;③在②的条件下,若,则.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都正确B.只有①②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①③正确
    10.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中,,,点D为BC的中点,求AD的取值范围.
    小明发现老师讲过的“倍长中线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做法是:如图2,延长AD到E,使,连接BE,构造,经过推理和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
    请回答:(1)小明证明用到的判定定理是什么?(用字母表示),
    (2)AD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3)小明还发现:倍长中线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延长中线一倍,完成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求GF的长.
    11.如图1,在中,点D是BC的中点,延长AD到点G,使,连接CG,可以得到,这种作辅助线的方法我们通常叫做“倍长中线法”.
    如图2,在中,点D是BC的中点,点E是AB上一点,连接ED,小明由图1中作辅助线的方法想到:延长ED到点G,使,连接CG.
    (1)请直接写出线段BE和CG的关系:;
    (2)如图3,若,过点D作交AC于点F,连接EF,已知,,其它条件不变,求EF的长.
    12.先阅读,再回答问题:如图1,已知中,AD为中线。延长AD至E,使.在和中,,,,所以,,进一步可得到,等结论.
    在已知三角形的中线时,我们经常用“倍长中线”的辅助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并进一步解决一些相关的计算或证明题。
    解决问题:如图2,在中,AD是三角形的中线,F为AD上一点,且,连结并延长BF交AC于点E,求证:.
    13.定义:如图1,在中,把AB绕点A逆时针旋转并延长一倍得到AB',把AC绕点A顺时针旋转并延长一倍得到AC',连接B'C'.当时,称是的“倍旋三角形”,边上B'C'的中线AD叫做的“倍旋中线”.
    特例感知:
    (1)如图1,当,时,则“倍旋中线”AD长为;如图2,当为等边三角形时,“倍旋中线”AD与BC的数量关系为?;
    猜想论证:
    (2)在图3中,当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倍旋中线”AD与BC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14.已知抛物线经过,,,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直线与轴交于点D.
    (1)求此抛物线解析式;
    (2)如图1,连结OP并倍长至Q,试说明在直线上有且仅有一点M,使;
    (3)如图2,连结PO并延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T,求证:y轴平分.
    第三讲:截长补短(P27)
    基本模型
    当题目中出现线段之间的倍数关系时,考虑用截长补短法.该类题目中常出现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关键词.
    模型1:截长补短法
    1、如图,AD平分,求证:AB+BD=AC.
    截长法:在AC上截取AE=AB,连接DE,证明CE=BD
    即可.
    补短法:延长AB至点F,使AF=AC,连接DF,证明
    BF=BD即可.
    模型2:构造倍的线段
    2、如图,在中,,,
    .
    结论:(1)
    (2)
    模型3:构造倍的线段
    如图,在中,,.
    结论:(1)
    【学以致用】
    如图,在中,,于点D,求证:.
    如图,内接于,,点D为劣弧上一点,过点A作,垂足为H,求证:.
    如图、在中,,,点P是内部一点,且,求证:.
    如图,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点M、N分别在AB、AC上,且,连接MN,求的周长.
    如图,在中,,过点A作,交DC的延长线与点F,交BE于点G,且,求证:.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是边AC上一定点,点D是直线BC上一动点,以DE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DEF,连接CF.
    【问题解决】
    如图①,若点D在边BC上,求证:.
    图①
    【类比探究】
    如图②,若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请探究线段CE、CF与CD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②
    在正方形ABCD中,点E为射线AD上一点,现将正方形沿BE折叠,使点A落在点处,作射线交CD边所在的直线于点F.
    图① 图② 图③
    如图①,当时,求证:;
    如图②,当射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时,猜想线段AE、CF、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如图③,当射线交DC的延长线于点F时,猜想线段AE、CF、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M,N分别是线段BC,CD上的动点,且始终保持.
    如图①,当点M,N分别在线段BC,DC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BM,MN,DN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图②,当点M,N分别在CB,DC的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写出正确的结论,并证明;
    如图③,当点M,N分别在CB,DC的延长线上时,若,连接AN与BD交于点Q,设DB的延长线与AM的延长线交于点P,直接写出AQ、AP的长.
    图① 图② 图③
    在等腰中,,点O为AB的中点,M、N分别在直线AC、BC上,且.
    如图①,若点M、N分别在边AC、BC上,求证:;
    如图②,若点M在边AC上,点N在BC边的延长线上,试猜想CN、MN、AM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若,,求MN的长.
    图① 图②
    10、如图,在中,,,点D是边AB上一点,过点A作与点E,连接BE,若,求证:.
    1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BC、CD的中点,连接AF、DE交于点P,连接PC,证明:.
    12、如图,内接于,AB是直径,点E为上一点,且,求证:.
    13、如图、在中,,,,D为BC边上一点,连接AD,作交MN于点E,连接AE.求证:.
    14、如图,已知是的内接三角形,,,在所对的上,任取一点D,连接AD,BD,CD.求证:.
    15、如图,在中,,,点E在BC上,点D在AB上,,连接DE,,,垂足为H,证明:.
    16、如图是具有公共边AB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
    如图①,若延长DA到点E,使,连接CD,CE.
    ①求证:,;
    ②求证:;
    图①
    若与位置如图②所示,请直接写出线段AD,BD,CD之间的数量关系.
    图②
    17、如图①,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E在BA延长线上,,EC与BD相交于点G,与AD相交于点F,.
    求证:;
    若,求AE的长;
    如图②,连接AG,求证:.
    图① 图②
    18、在中,,点D在直线BC上,点E是射线AB上一点,直线DE交直线AC于点F,且,.
    如图①,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点E在线段AB上时,求证:;
    如图②,当点D在CB的延长线上,点E在线段AB上,探究线段DE与A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如图③,当点D在线段BC上,点E在AB的延长线上时,探究线段DE与A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① 图② 图③
    第四讲:手拉手模型(P30)
    模型概述
    所谓手拉手模型,满足三个条件:①有共顶点的角;②共顶点
    角的度数相等;③两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以上的条件在题目中
    通常会直接告知,或者两个等边(等腰)三角形有一个顶点重合,
    还可以是两个边长不等的正方形有一顶点重合等其他的正多边
    形都可以.
    基本模型
    结论:
    结论:(1);(2)OA平分∠BOC。
    基本原理
    1、利用旋转思想构造辅助线
    (1)根据相等的边找出被旋转的三角形
    (2)根据对应边找出旋转角度
    (3)根据旋转角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2、旋转前后具有以下性质
    (1)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
    (2)任意两条对应线段的夹角都等于旋转角
    3、八字模型
    如图所示,若,则。
    【学以致用】
    1、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一个四边形中存在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等于一条对角线的平方,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勾股四边形,这两条相邻的边称为这个四边形的勾股边.
    (1)写出你所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勾股四边形的一种图形的名称________.
    (2)如图1,已知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请你直接写出所有以格点为顶点,OA、OB为勾股边且有对角线相等的勾股四边形OAMB的顶点M的坐标.
    (3)如图2,将△ABC绕顶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DBE,连接AD、DC,.求证:,即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
    (4)若将图2中△ABC绕顶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a度,得到连接AD、DC,则∠DCB=________,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
    2、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
    (1)如图2,固定,将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AB边上时,
    ①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②设的面积为S1,的面积为S2,探究S1与S2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当绕点C旋转到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1与S2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和中BC、CE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
    3.问题发现:(1)如图1,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a,AB=b.填空:当点A位于CB延长线上时,线段AC的长可取得最大值,则最大值为___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
    尝试应用:
    (2)如图2所示,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M,N分别为AB,AD的中点,连接MN,CE.AD=5,AC=3.
    ①请写出MN与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直接写出MN的最大值.
    (3)如图3所示,为等边三角形,DA=6,DB=10,,M、N分别为BC、BD的中点.求MN长;
    (4)若在第(3)中将“”这个条件删除,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MN的取值范围.

    4.如图1,点M为锐角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连接AM、BM、CM.以AB为一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到BN,连接EN.
    (1)求证:;
    (2)若AM+BM+CM的值最小,则称点M为的费尔马点.若点M为的费尔马点,试求此时∠AMB、∠BMC、∠CMA的度数;
    (3)小翔受以上启发,得到一个作锐角三角形费尔马点的简便方法:如图2,分别以的AB、AC为一边向外作等边和等边,连接CE、BF,设交点为M,则点M即为的费尔马点.试说明这种作法的依据.
    5、(1)问题发现:如图1,和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①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
    ②∠AEB的度数为________;
    (2)拓展探究:如图2,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E,求的值及∠BEC的度数;
    (3)解决问题: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若点P满足,且,请直接写出点C到直线BP的距离.
    6、(1)问题发现:如图1,和均为等边三角形,当旋转至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则:
    ①∠AEB的度数为________;
    ②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2)拓展研究:如图2,和均为等腰三角形,且,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若AD=a,AE=b,AB=c,求a、b、c之间的数量关系.
    (3)探究发现:图1中的和,在旋转过程中,当点A,D,E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设直线AD与BE相交于点O,试在备用图中探索∠AOE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说明理由.
    7、如图1,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在线段AE上,点C在线段AD上.
    (1)请直接写出线段BE和线段CD的关系:________;
    (2)如图2,将图1中的绕点A顺时针旋转角,
    ①(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②当时,探究在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角,使以A,B,C,D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角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已知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D是射线BC上的动点,将AD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E,连接DE.
    (1)如图1,是________三角形;
    (2)如图2,猜想线段CA,CE,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①当,求BD的长;
    ②点D在运动过程中,直接写出周长的最小值.
    9、(1)如图1,和均是顶角为等腰三角形,求证:BD=CE;
    (2)如图2,和均为等边三角形,点B,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E,求∠BEC的度数;
    (3)如图3,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将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得,连接BE,作中DE的高AF,判断BE,CE,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0、已知等边,D为BC边上一点,点E在线段AD上,且∠EBD=∠BAD.将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至,连结EF,交AC于点G.
    (1)求证:B,E,F三点共线;
    (2)记的面积为S1,的面积为S2,若,求的值;
    11、已知在中,,BA=BC,点D是AC边的中点,点E、F分别在射线AB、BC上,且DE⊥DF.
    (1)试说明的理由;
    (2)如图1,当点E在AB上、点F在BC上时,试说明DE=DF的理由;
    (3)如图2,当点E在AB的延长线上、点F在BC的延长线上时,试问,与三者面积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2、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两个三角形,将其中一个三角形绕公共顶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个三角形构成位似图形,我们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旋转位似图形”.
    (1)知识理解:①如图1,,都是等边三角形,则________的“旋转位似图形”(填“是”或“不是”);
    ②如图2,若与互为“旋转位似图形”,,,则∠DAE=________;
    ③如图2,若与互为“旋转位似图形”,若AB=4,AD=6,AE=15,则AC=________;若连接BD,CE,则________;
    (2)知识运用: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DC=90∘,AE⊥BD于E,∠DAC=∠DBC,求证:和互为“旋转位似图形”;
    (3)拓展提高:如图4,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G为AC中点,点F是AB上一点,D是GF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线段GF上,且与互为“旋转位似图形”,若AC=6,,求DE和BD的长.
    13、在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使AD=AE,∠DAE=∠BAC,连接CE.
    (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如果,则∠BCE=________度;
    (2)设,.
    ①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则,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D在直线BC上移动,则,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14、【问题情境】
    在综合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顶角互补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的图形变换”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如图1,两张等腰三角形纸片ABC和AEF,其中AB=AC=m,AE=AF=n,m>n.,绕点A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点M为BF的中点.
    【特例感知】
    (1)如图1,当时,AM和CE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2)如图2,当时,连接AM,CE,请判断AM和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深入探究】
    (3)如图3,当为任意锐角时,连接AM,CE,探究AM和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4)如图4,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AE=AF,M为BF的中点,连接CE,MA,MA的延长线交CE于点N,若,,则AN=_______.
    15、(1)问题发现:如图1,和同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D,CE,延长线段CE交AD于点F,则AD与CE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2)类比探究:如图2,和同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他条件同(1),请问(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说出你的理由;
    (3)拓展延伸:如图3,和同为直角三角形,,,且AC=2AE=4.将绕点A逆时针旋转,当B,D,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请直接写出BE的长度.
    16、如图,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与A,B重合)分别以AC,BC为一边在AB的同侧作等边和等边,连接AE交CD于点M,连接BD交CE于点N.AE与BD交于点P.连接PC.试说明:
    (1)①求证:AE=BD;②求∠APD的度数;
    (2)求证:∠APC=∠BPC;
    (3)若AC=6,BC=4,将绕点C按顺时针旋转,在旋转过程中AE的长度有没有最大值或最小值,若有请直接写出最大值或最小值,若无请说明理由.
    17、综合与探究
    问题情境:在中,,AB=AC,点D是射线BC上一动点,连接AD.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至AE,连接DE,CE.
    探究发现:(1)如图1,BD=CE,BD⊥CE,请证明;
    探究猜想:(2)如图2,当BD=2DC时,猜想AD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探究拓广:(3)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探究并直接写出线段BD,DC,AD之间的数量关系.
    18、(1)如图1,等腰直角与等腰直角有公共的直角顶点C,直角边CD在AC上,求证:BD=AE,BD⊥AE;
    (2)把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到图2的位置,探究线段BD,AE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等边和等边有公共的顶点C,请直接写出线段BD,AE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线段BD,AE所在直线相交所夹锐角的度数.
    19、已知和都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AD=AE.若点D在BC边上运动时,总保持∠ADE=∠B,连接CE,DE与AC交于点F.
    (1)①如图1,当点D为BC边中点时,求CE、BC的值;
    ②如图2,当点D不为BC边中点时,求证:CE=BD;
    (2)如图3,当点D在BC边上运动中恰好使得时,若AB=12,BC=16,则CE的长为________.
    20、(1)问题发现:如图1,与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线段AE,BD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AE,B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2)深入探究:在(1)的条件下,若点A,E,D在同一直线上,CM为中DE边上的高,请判断∠ADB的度数及线段CM,AD,B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解决问题:如图3,已知中,AB=7,BC=3,,以A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AC=AD,连接BD,则BD的长为________.
    21.在中,,BC=AC=2,将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角至的位置.
    问题探究:
    (1)如图1,当旋转角为时,连接与AB交于点M,则C′C=________.
    (2)如图2,在(1)条件下,连接,延长交于点D,求CD的长.
    (3)如图3,在旋转的过程中,连线、,所在直线交于点D,那么CD的长有没有最大值?如果有,求出CD的最大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22、天府新区某校数学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对一个数学问题作如下探究:
    (1)问题发现:如图1,在等边中,点P是边BC上任意一点,连接AP,以AP为边作等边,连接CQ.求证:BP=CQ;
    (2)变式探究:如图2,在等腰中,AB=BC,点P是边BC上任意一点,以AP为腰作等腰,使AP=PQ,∠APQ=∠ABC,连接CQ.判断∠ABC和∠ACQ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解决问题:如图3,在正方形ADBC中,点P是边BC上一点,以AP为边作正方形APEF,Q是正方形APEF的中心,连接CQ.若正方形APEF的边长为6,,求正方形ADBC的边长.
    23、如图1,是等边三角形,过点C作,点D在CB的延长线上,点E在直线CM上.
    (1)若,
    ①求证:BD=CE;
    ②若等边的边长为6,且,求点E到BC的距离;
    (2)若,延长AB交DE于点F,如图2,求证:.
    24、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正方形AB边上或正方形内部一点,连接DE,以DE为边向右侧作等腰,且,连接CF.
    (1)如图1,当点E在正方形AB边上时,AE与CF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AE与CF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如图2,当点E在正方形内部时,连接AE,(1)中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点O为EF的中点,过点F作,连接AO并延长,与FG交于点G,连接CG,请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5、如图,点O是等边内一点,D是外的一点,,,,,连接OD.
    (1)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2)当时,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探究:当为多少度时,OD=AD?
    26、如图(a),已知点B(0,3),点C为x轴上一动点,连接BC,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BO=DE;
    (2)如图(b),当点D恰好落在BC上时,此时点C的坐标为.
    ①求点E的坐标;
    ②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写出点P的坐标;如不存在,说明理由.
    27、(1)(问题发现)如图1,和均为等边三角形,点B,D,E在同一直线上.填空:①线段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
    ②________.
    (2)(类比探究)如图2,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AE=DE,点B,D,E在同一直线上.请判断线段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及∠BEC的度数,并给出证明.
    (3)(解决问题)如图3,在中,∠,,AB=5,点D在AB边上,DE⊥AC于点E,AE=3.将绕点A旋转,当DE所在直线经过点B时,点C到直线DE的距离是多少?(要求画出示意图并直接写出答案)
    28、如图,点B是线段AC上一动点,,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和CD,AE分别交CD,BD于点H,F,CD交BE于点G,连接FG.
    (1)求证:AE=DC;
    (2)证明:是等边三角形.
    29、在直线AB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和,连接AE与CD,试解决下列问题:
    (1)求证:AE=DC;
    (2)求∠DHA的度数;
    (3)连接GF,试判断形状.
    30、探究等边三角形“手拉手”问题.
    (1)如图1,已知,均为等边三角形,点D在线段BC上,且不与点B,点C重合,连接CE,试判断CE与BA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已知,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CE,BD,若,则∠ADB+∠ADE=________度;
    (3)如图3,已知点E在等边三角形外,点E,点B位于线段AC的异侧,连接BE,CE.若,猜想线段BE,AE,CE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第五讲:一线三等角(P61)
    基本模型
    模型1:同侧型
    1、点P在线段AB上,.
    (1)锐角一线三等角
    (2)一线三垂直
    (3)钝角一线三等角
    结论:
    2、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1)锐角一线三等角
    (2)一线三垂直
    (3)钝角一线三等角
    结论:
    模型3:中点型一线三等角
    3、如图,当,D是BC中点时,.
    【学以致用】
    如图,在等腰中,,,直线ED经过点C,过点A作与点D,过点B作于点E.求证:.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若点P是AD上的一点,且,求AP的长.
    3、如图,等边的边长为3,P为BC上一点,且,D为AC上一点,若,求CD的长.
    4、如图,四边形ABCD中,,,过点C作,
    与AB交于点E.求证:.
    5、如图,在中,,D是BC的中点,,求证:.
    6、如图,在中,,,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作.
    (1)当时,,;
    (2)线段DC的长度为何值时,,请说明理由.
    7、如图,在矩形ABCD中,将沿PC折叠,使点B落在AD上点处,若,,求的值.
    8、如图,半圆O的直径,,点D在上,且,点P是半径O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DP,过点P作,交直径AB于点F,当点P在半径OC上移动时,求点F可左右移动的最大距离.
    9、如图,一次函数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包括A、B两点),C是线段OB上一点,,若,求点P的坐标.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在的图像上,求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经过点和点,点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且在x轴上方,将线段PB绕着点P逆时针旋转得到PC,当点C恰好落在抛物线上时,求点P的坐标.
    12、如图①,在中,,,AE是过点A的一条直线,且点B、C在AE的异侧,于点D,于点E.
    (1)填空:线段BD与DE、C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2)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如图②位置时,其他条件不变,判断线段BD与DE、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如图③位置时,其他条件不变,判断线段BD与DE、CE之间的数量关系怎样?请写出结果,不必证明.
    图① 图② 图③
    13、在中,,,点D在BC所在的直线上运动,作(点E在点A右侧).
    (1)如图①,若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E交AC于点E.
    ①求证:;
    ②当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E的长;
    (2)如图②,若点D在BC的延长线上运动,DE的反向延长线与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是否存在点D,使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线段CD的长度;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3)如图③,若点D在BC的反向延长线上运动,D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是否存在点D,使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写出所有点D的位置;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图① 图② 图③
    14、如图,在矩形ABCD中,P是AB的中点,Q是BC上一动点,沿PQ折叠,点B落在点E处,延长QE交AD于点M,连接PM.
    (1)求证:;
    (2)当时,将沿DQ折叠,点C落在线段EQ上的点F处.
    ①求证:;
    ②若,,求BC的长.
    15、如图,抛物线交x轴于,两点,交y轴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D是直线BC 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AC、BD、CD,当四边形ABD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D的坐标;
    (3)点M是抛物线上一点,将线段AM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N,若点N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求点M的坐标.
    第六讲:一线三垂直(P63)
    模型概述
    模型一:等腰三垂直全等模型
    (1)如图所示,以原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对应斜边,必定可以构造一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结论:

    ②AD=CE,BD=AE
    (2)如图所示,以原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对应直角边,必定可以构造一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结论:

    ②AF=CE,BF=AE
    模型二:等腰直角对直角全等模型
    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有公共斜边,一定可以以两腰为对应边构造全等三角形。
    结论:

    ②AE=AF,BE=CF
    【学以致用】
    1.【模型建立】如图,已知直角中,,,过点C任作一条直线(不与CA、CB重合),过点A作于D,过点B作于E.易证.进一步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这一证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也被广泛使用.
    【模型应用】
    (1)如图1.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若点B到经过原点的直线l的距离BE的长为4,求点A到直线l的距离AD的长;
    (2)如图2.已知直线与y轴交于B点,与x轴交于A点.过点A作于A,截取过点B,C作直线,求直线BC的解析式;
    【模型拓展】
    (3)如图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中,,,AB与y轴交点D,点C的坐标为.A点的坐标为,求B,D两点坐标.
    2.已知:如图1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直线MN经过点A,于点D,于点E.
    (1)试判断线段DE、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直线MN运动到如图2所示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判断线段DE、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
    3.如图,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A,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且,过C作轴于点D,O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交x轴于点G,连接.
    (1)求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2)求证:线段EG为的中位线;
    (3)点N在直线MG上,使得,求点N的坐标.
    4.如图1,已知,在中,,,,垂足分别为D,E,且.
    (1)求证:;
    (2)如图2,点O为AB的中点,连接OD,OE.请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5.(1)模型建立:如图1,等腰中,,,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于D,过B作于E.
    求证:;
    (2)模型应用:①如图2,已知直线与y轴交于A点,与x轴交于B点,将线段AB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BC,过点A,C作直线,求直线AC的函数解析式;
    ②如图2,在直线AC上有一动点P,在y轴上有一动点Q,以B、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求出点Q的坐标:
    (3)如图3,矩形ABCO,O为坐标原点,B的坐标为,A,C分别在坐标轴上,P是线段BC上动点,设,已知点D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上的一点,若是不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点D的坐标.
    6.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均是正方形,点K在BC上,延长CD到点H,使,连接AK,KF,HF,AH.
    (1)求证:
    (2)求证:四边形是正方形;
    (3)若四边形的面积为10,,求点A,E之间的距离.
    7.如图,四边形ABCD中,,P是线段上一点,.
    (1)如图1,若,,求证:.
    (2)如图1,在(1)的条件下,问、、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3)如图2,若,且,,问、、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8.如图1,把一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放置在水平直线MN上,在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把三角尺绕着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时,________度;
    (2)在三角尺绕着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过程中,分别作于M,于N,若,,求MN.
    (3)三角尺绕着点C按顺时针方向继续旋转到图3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则AM、BN与MN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9.如图,已知:中,,,点D是BC的中点,点P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
    (1)如图1,若点P与点D重合,连接AP,则AP与B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如图2,若点P在线段BD上,过点B作于点E,过点C作于点F,则CF,BE和EF这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BE的延长线交直线AD于点M,求证:;
    (4)如图4,已知,若点P从点B出发沿着BC向点C运动,过点B作于点E,过点C作于点F,设线段的长度为,线段CF的长度为,试求出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的最大值.
    10.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数学小探究系列,完成所提出的问题:
    (1)探究1:如图1,在中,,,,将边AB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BD,连接CD.则的面积是________
    (2)探究2:如图2,在中,,,将边AB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BD,连接CD.求的面积,并说明理由.
    (3)探究3:如图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将边AB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BD,连接CD.试探究用含的式子表示的面积,要有探究过程.
    11.【问题情境】八上《伴你学》第138页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把一块三角板(,)放入一个形槽中,使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分别在槽的两壁及底边上滑动,已知,在滑动过程中,你发现线段AD与BE有什么关系?试说明你的结论;
    【变式探究】小明在解决完这个问题后,将其命名为“一线三等角”模型:如图2,在中,点D、E、F分别在边BC、AC、AB上,若,则这三个相等的角之间的联系又会使图形中出现其他的一些等角.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组,并加以说理.
    【拓展应用】如图3,在中,,,点D、F分别是边、AB上的动点,且.以DF为腰向右作等腰,使得,,连接.
    ①试判断线段D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如图4.已知,点G是AC的中点,连接、,直接写出的最小值.
    12.已知在中,,,点D是AC边的中点,点、F分别在射线AB、BC上,且.
    (1)试说明的理由;
    (2)如图1,当点E在AB上、点F在BC上时,试说明的理由;
    (3)如图2,当点E在AB的延长线上、点F在BC的延长线上时,试问,与三者面积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3.动手操作
    利用旋转开展数学活动,探究图形变换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图1,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AB边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过点做交CB延长线于点H.
    思考探索
    (1)在图1中:易知与全等,
    ①的面积为________;
    ②________;
    拓展延伸
    (2)如图2,若为任意直角三角形,,BC、AC、AB分别用a、b、c表示.AB边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到,过点作,交BC延长线于点;
    ①与全等吗?并说明理由;
    ②________;(用a、b、c表示)
    (3)如图3,在,,,,,,连接.
    ①的面积为________;
    ②点D是BC边的高上的一点,当________时,有最小值________.
    14.如图1,在中,,,点E是BC上一点,连接AE,过点B作交AE的延长线于点F,过点C作于点G.
    (1)求证:;
    (2)如图2,点D是BC的中点,连接DF,DG.
    ①求的度数;
    ②当,且点E为BD中点时,求的面积.
    15.(1)如图1,已知:在中,,,直线m经过点A,直线m,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中,,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请问结论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平分线上的一点,且和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试判断的形状.
    16.如图,点B在线段AC上,点D,E在AC同侧,,,.
    (1)求证:;
    (2)若,,点P为线段AB上的动点,连接DP,作交直线于点Q.
    ①若点P与A,B两点不重合,求的值;
    ②当点P从A点运动到AC的中点时,求线段DQ的中点所经过的路径长.
    17.如图1,,,以AB为腰在第三象限作等腰,.
    (1)求C点的坐标;
    (2)如图2,P为y轴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若以P为直角顶点,PA为腰作等腰,,过D作轴于E点,求的值;
    (3)如图3,点F坐标为,点在y轴负半轴上,点在x轴正半轴上,且,求的值.
    18.如图,在中,,,直线MN经过点C,且于点D,于点E.
    (1)当直线MN经过点C,如图1的位置时,①试说明;②;
    (2)当直线MN经过点C,如图2的位置时,请写出DE,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说明理由)
    第七讲:半角模型(P81)
    基本模型
    模型1:正方形含半角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使AD与AB重合.
    结论:(1)
    (2)
    (3)的周长
    模型2:等腰直角三角形含半角
    2、如图,在,AB=A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使AB与AC重合.
    结论:(1)
    (2),
    (3)
    模型3:等边三角形含半角
    3、如图,是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以点D为顶点作一个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连接EF,绕点D顺时针旋转到,使DB与DC重合.
    结论:(1)
    (2)
    【学以致用】
    1、(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E=DF,求证:CE=CF.
    (2)如图2,若点E,G分别在边AB,AD上,且,连接EG,求证:GE=BE+GD.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如图3,在四边形ABCG中,,,AB=BC=6,E是AB上一点,且,BE=2,求GE的长.
    2、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它的两边AM、AN分别交CB、DC与点M、N,连接MN,作AH⊥MN,垂足为点H
    (1)如图1,猜想AH与AB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2,已知,AD⊥BC于点D,且BD=2,CD=3,求AD的长;
    小萍同学通过观察图1发现,和关于AM对称,和关于AN对称,于是她巧妙运用这个发现,将图形如图3进行翻折变换,解答了此题.你能根据小萍同学的思路解决这个问题吗?
    3、如图,在中,,AD⊥BC于点D,BD=6,DC=4,求AD的长.小明同学利用翻折,巧妙地解答了此题,按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以AB,AC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画出和的对称图形,点D的对称点分别为点E,F,延长EB和FC相交于点G,求证:四边形AEGF是正方形;
    (2)设AD=x,建立关于x的方程模型,求出AD的长.
    4、如图,在中,,AD⊥BC于D,将沿AC折叠为,将沿AB折叠为,延长FC和GB相交于点H.
    (1)求证:四边形AFHG为正方形;
    (2)若BD=6,CD=4,求AB的长.
    5、如图,在四边形纸片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将AB,AD分别沿AE,AF折叠,点B,D恰好都和点G重合,.
    (1)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2)求证:三角形ECF的周长是四边形ABCD周长的一半;
    (3)若EC=FC=1,求AB的长度.
    6、如图所示,中,已知∠BAC等于45度,AD⊥BC于D,BD等于3,DC等于2,求AD的长.小萍同学灵活运用轴对称知识,将图形进行翻折变换巧妙地解答了此题.
    请按照小萍的思路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以AB、AC为对称轴,画出、的轴对称图形,D点的对称点为G、F,延长GB、FC相交于H点,证明四边形AGHF是正方形;
    (2)设AD等于x,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的方程模型,求出的值.
    小萍是这样思考的:由折叠得:AG=________,AF=________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x的值了.请你写出后面的推理过程.
    7、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
    (1)求证:CE=CF;
    (2)在图1中,若G在AD上,且,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运用(1)、(2)解答中积累的经验,完成下列各题:
    ①如图2,在直角梯形ABCD中,,,AB=BC=12,E是AB的中点,且,求DE的长;
    ②如图3,在中,,AD⊥BC,BD=2,CD=3,则的面积为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8、问题情境:如图,在中,,AC=BC,D,E两点都在边AB上,.
    猜想证明:
    (1)求证:;
    (2)猜想,,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决问题:
    (3)若,AD=3,请直接写出线段CE的长.
    9、如图(1),在中,,AB=AC.点D在边BC上,DE⊥DA且DE=DA.AE交边BC于点F.
    (1)请在图(1)中找出两组你认为相似的三角形;(不需证明,和除外.)
    (2)特例发现:如图(2),连结CE,当AD=AF时,
    ①求证:BD=CF;
    ②观察图形并猜想∠ACE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不说理由.)
    (3)类比探究:如图(3),当时,请探究∠ACE的度数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4)拓展运用:如图(4),在(3)的条件下,当时,过点D作AE的垂线,交AE于点P,交AC于点K,若,则DF的长为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不说明理由)
    10、初步发现:(1)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小明把绕点A逆时针旋转至,从而发现EF=BE+FD.请你证明这个结论.
    类比引申:(2)如图2,四边形ABCD中,,AB=AD,,点E,F分别在边BC,CD上,∠BAD=2∠EAF.求证:EF=BE+FD.
    拓展应用:(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AD=8,,,,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AE⊥AD,,连接EF,求EF的长.
    11、在等边三角形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P为外一点,且,,BP=CP.探究:当点M、N分别在直线AB、AC上移动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
    (1)如图①,当点M、N在边AB、AC上,且PM=PN时,试说明MN=BM+CN的理由.
    (2)如图②,当点M、N在边AB、AC上,且PM≠PN时,MN=BM+CN还成立吗?
    答:________(请在空格内填“一定成立”、“不一定成立”或“一定不成立”).
    (3)如图③,当点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请直接写出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
    12、如图1,四边形ABCD是菱形,BD是其对角线,.点F,G是边AB,BC上的点,且是等边三角形.
    (1)证明:BF=CG;
    (2)在图1中,线段BF,BG,BD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2,若点E是线段BD上的点,点G是直线BC上的点,其他条件不变,线段BF,BG,B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13、AC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AB=2,,将∠EAF绕顶点A旋转,∠EAF的两边分别与直线BC,CD交于点E,F,连接EF.
    (1)【感知】如图1,若E,F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则CE+CF=________.
    (2)【探究】如图2,若E是线段BC上任意一点,求CE+CF的长;
    (3)【应用】如图3,若E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EF⊥BC,求的周长.
    14、如图所示的是与菱形有关的三个图形.
    (1)感知
    如图1,AC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E,F分别是边BC,CD上的中点,连接AE,EF,AF.若AC=3,则CE+CF的长为________.
    (2)探究
    如图2,在菱形ABCD中,,.E是边BC上的点,连接AE,作,边AF交边CD于点F,连接EF.若BC=3,求CE+CF的长.
    (3)应用
    在菱形ABCD中,.E是边BC延长线上的点,连接AE,作,边AF交边CD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当BC=3,EF⊥BC时,在图3中,将图形补充完整并求的周长.
    第八讲:对角互补(P92)
    基本模型
    模型1:全等型()
    1、如图,已知∠AOB=∠DCE=,OC平分∠AOB.
    结论:(1)CD=CE
    (2)OD+OE=OC
    (3)
    模型2:全等型()
    2、如图,已知∠DCE的一边与AO的延长线交于点D,
    ∠AOB=∠DCE=90º,OC平分∠AOB.
    结论:(1)CD=CE
    (2)
    (3)
    模型3:全等型()
    3、如图,已知∠AOB=2∠DCE=120º,OC平分∠AOB.
    结论:(1)CD=CE
    (2)OD+OE=OC
    (3)
    模型4:全等型()
    4、如图,已知,OC平分∠AOB.
    结论:(1)CD=CE
    (2)
    (3)
    模型5:相似型()
    5、如图,已知∠AOB=∠DCE=90º,∠BOC=.
    结论:.
    【学以致用】
    1、如图,在中,∠ABC=90º,AB=3,BC=4,在中,点P在AC上,PM交AB于点E,PN交BC于点F,当PE=PF时,AP= .
    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点E在对角线AC上,连接BE,作EF⊥BE,垂足为E,直线EF交线段DC于点F,则 .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顶点,B点在轴上,对角线AC、BD交于点M,,则点C的坐标为 .
    4、如图,在正方形外作直线FE并经过正方形的顶点C,分别过点B、D作直线FE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
    5、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OMNP的边长均为10,点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正方形OMNP绕点O旋转,求证:无论正方形OMNP旋转到何种位置,这两个重叠部分面积总是一个定值,并求这个定值.
    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为AD、CD上的点,若AE=4,CF=3,且OE⊥OF,求EF的长.
    7、如图,在中,AB=AC,点D为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AB、AC上,若∠A=60º,∠EDF+∠A=180º,求证:.
    8、在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M在AB边上,点N在AC边上,且∠MDN=90º,若,求证:.
    9、如图所示,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放置,等腰直角三角形固定不动,另一个的直角顶点放在等腰三角形的斜边中点D处,且可以绕点D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两直角边与AB、CB的交点为点G、H.
    (1)当三角板DEF旋转至图1所示时,探究BG与CH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在旋转过程中,两直角边的交点G、H始终在边AB、BC上,AB=BC=4,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GBHD的面积是否不变,若不变,求出它的值,若改变,求出它的取值范围;
    (3)当三角板旋转至如图2所示时,三角板DEF与AB、BC边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G、H时,(1)中的结论仍成立吗?并说明理由.
    10、在等边中,点D是线段BC的中点,∠EDF=120º,射线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E,射线DF与线段AC(或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如图1,若DF⊥AC,直接写出DE与AB的位置关系;
    (2)如图2,将(1)中的∠EDF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DF仍与线段AC相交于点F,求证:DE=DF;
    (3)在∠EDF绕D顺时针旋转过程中,直接用等式表示线段BE、CF、AB之间的数量关系.
    11、抛物线与轴交于点A,顶点为B,对称轴BC与轴交于点C.
    (1)如图1,求点A的坐标及线段OC的长;
    (2)点P在抛物线上,直线交轴于点Q,连接BQ。若含45º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2所示放置,其中,一个顶点与点C重合,直角顶点D在BQ上,另一个顶点E在PQ上,求直线BQ的函数解析式;
    1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C是对角线,今有较大的直角三角板,一边始终经过点B,直角顶点P在射线AC上移动,另一边交DC于Q.
    (1)如图1,当点Q在DC边上,猜想并写出PB与PQ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说明;
    (2)如图2,当点Q落在DC延长线上时,猜想并写出PB与PQ满足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
    第九讲:将军饮马(P98)
    知识背景
    传说亚历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数学和物理的学者,名叫海伦。一天,一位罗马将军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将军每天从军营A出发,先到河边饮马,然后再去河岸同侧的B地开会,应该怎样走才能使路程最短?从此,这个被称为“将军饮马”的问题广泛流传。
    模型概述
    将军饮马模型主要是指求路径最短、线段和最小、线段差最大、周长最小等一系列最值问题。
    基本原理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垂线段最短。
    基本模型
    模型一:一条定直线,异侧两个定点,一个动点,求和最小。
    1、如图,定点A、B分布在定直线l两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的值最小。
    解: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点P即为所求,PA+PB的
    最小值即为线段AB的长度。
    理由:在l上任取异于点P的一点,连接、,
    在中,,即
    ∴P为直线AB与直线l的交点时,PA+PB最小。
    基本原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模型二:一条定直线,同侧两个定点,一个动点,求和最小。
    2、如图,定点A和定点B在定直线l的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值最小(或的周长最小)
    解: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交l于P,
    点P即为所求;
    理由: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知直线l为线段的中垂线,由中垂线的性质得:,要使PA+PB最小,则需值最小,从而转化为模型1。
    基本原理: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模型三:一条定直线,同侧两个定点,一个动点,求差最大。
    3、如图,定点A、B分布在定直线l的同侧(A、B两点到l的距离不相等),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的值最大。
    解:连接BA并延长,交直线l于点P,点P即为所求;
    理由:此时,在l上任取异于点P的一
    点,连接、,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即.
    基本原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模型四:一条定直线,异侧两个定点,一个动点,求差最大。
    4、如图,定点A、B分布在定直线l的两侧(A、B两点到l的距离不相等),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的值最大。
    解: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并延长交
    于点P,点P即为所求;
    理由:根据对称的性质知l为线段的中垂线,由中垂
    线的性质得:,要使最大,则需值最大 ,从而转化为模型3。
    基本原理: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模型五:两条定直线,一个定点,两个动点,定点在两直线同侧,求和最小。
    5、如图,A为锐角∠MON外一定点,在射线OM上找一点P,在射线ON上找一点Q,使AP+PQ的值最小。
    解:过点A作于点Q,AQ与OM相交于点P,此
    时,AP+PQ最小;
    理由:,当且仅当A、P、Q三点共线时,
    AP+PQ取得最小值AQ,根据垂线段最短,当AQ⊥ON时,AQ最小。
    基本原理:垂线段最短。
    模型六:两条定直线,一个定点,两个动点,定点在两直线异侧,求和最小。
    6、如图,A为锐角∠MON内一定点,在射线OM上找一点P,在射线ON上找一点Q,使AP+PQ的值最小。
    解:作点A关于OM的对称点A′,过点A′作AQ⊥ON
    于点Q,A′Q交OM于点P,此时AP+PQ最小;
    理由:由轴对称的性质知AP=A′P,要使AP+PQ最小,
    只需A′P+PQ最小,从而转化为模型5。
    基本原理: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垂线段最短。
    模型七:两条定直线,一个定点,两个动点,定点在两直线异侧,求和最小。
    7、如图,A为锐角∠MON内一定点,在射线OM上找一点P,在射线ON上找一点Q,使的周长最小。
    解:分别作A点关于直线OM的对称点A1,关于ON的对
    称点A2,连接 A1A2交OM于点P,交ON于点Q,点
    P和点Q即为所求,此时周长最小,最小值
    即为线段A1A2的长度;
    理由:由轴对称的性质知AP=A1P,AQ=A2Q,的周
    长AP+PQ+AQ=A1P+PQ+A2Q,当A1、P、Q、A2四点共线
    时,其值最小。
    基本原理: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模型八:两条定直线,一条定线段,两个动点,定线段在两直线异侧,求和最小。
    8、如图,A、B为锐角∠MON内两个定点,在OM上找一点P,在ON上找一点Q,使四边形APQB的周长最小。
    解:作点A关于直线OM的对称点,作点B关于直线
    ON的对称点,连接交OM于P,交ON于Q,则
    点P、点Q即为所求,此时四边形APQB周长的最小值即
    为线段AB和的长度之和;
    理由:AB长为定值,由基本模型将PA转化为,将QB转化为,当、P、Q、四点共线时,的值最小,即PA+PQ+ QB的值最小。
    基本原理: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模型9:两条平行直线,一条垂线段,两个定点,定点在平行线外侧,求和最小。
    9、如图,直线,A、B分别为m上方和n下方的定点,(直线AB不与m垂直),在m、n之间求作垂线段PQ,使得AP+PQ+BQ最小。
    解:如图,将点A沿着平行于PQ的方向,向下平移至
    点A′,使得AA′=PQ,连接A′B交直线n于点Q,过点
    Q作PQ⊥n,交直线m于点P,线段PQ即为所求,此
    时AP+PQ+BQ最小。
    理由:易知四边形QPAA′为平行四边形,则QA′=PA,当B、Q、A′三点共线时,QA′+BQ最小,即AP+BQ最小,PQ长为定值,此时AP+PQ+BQ最小。
    基本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模型10:一条定直线,一条动线段,两个定点,定点在直线异侧,求和最小。
    10、如图,定点A、B分布于直线l两侧,长度为a(a为定值)的线段PQ在l上移动(P在Q左边),确定PQ的位置,使得AP+PQ+QB最小。
    解:将点A沿着平行于l的方向,向右移至,使=PQ=a,连接交直线l于点Q,在l上截取PQ=a(P在Q左边),则线段PQ即为所求,此时AP+PQ+QB的最小值为+PQ,即+a。
    理由:易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当、Q、B三点共线时,+QB最小,即PA+QB最小,又PQ长为定值此时PA+PQ+QB值最小。
    基本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模型11:一条定直线,一条动线段,两个定点,定点在直线同侧,求和最小。
    11、如图,定点A、B分布于直线l的同侧,长度a(a为定值)的线段PQ在l上移动(P在Q左边),确定PQ的位置,使得四边形APQB周长最小。
    解:作A点关于l的对称点,将点沿着平行于l
    的方向,向右移至,使,连接
    交l于Q,在l上截取QP=a(P在Q左边),线段
    PQ即为所求,此时四边形APQB周长的最小值为
    ,即。
    理由:易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当、Q、B三点共线时,最小,即最小,又AB长为定值,此时四边形APQB周长最小。
    基本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模型12:两条定直线,两个定点,两个动点,两个定点分别在两条直线上,求和最小。
    12、如图,点A在射线OM上,点B在射线ON上,在射线OM上找一点P,在射线ON上找一点Q,使AQ+QP+PB最小。
    解:作点A关于直线OM的对称点,作点B关于直线
    ON的对称点,连接交OM于P,交ON于Q,则
    点P、点Q即为所求,此时AQ+QP+PB最小,即为线段的长;
    理由:AB长为定值,将QA转化为,将PB转化为,当、P、Q、四点共线时的值最小,即AQ+QP+PB的值最小。
    基本原理: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典例精析
    例1、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点P为OA上一动点,当PC+PD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此时PC+P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解:连接CD,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CD′交x轴于点P,此时PC+PD值最小.
    令中x=0,则y=4,∴点B坐标;
    令中y=0,则,解得:,
    ∴点A的坐标为.
    ∵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
    ∴CD为的中位线,
    ∴轴,且,
    ∵点D′和点D关于x轴对称,
    ∴O为DD′的中点,D′,
    ∴OP为的中位线,
    ∴,
    ∴点P的坐标为.
    在中,CD′===5,即PC+PD的最小值为5.
    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点P在直线上运动,当|PA﹣PB|最大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PA﹣PB|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解:作A关于直线对称点C,易得C的坐标为;
    连接BC,可得直线BC的方程为,
    与直线联立解得交点坐标P为;
    此时|PA﹣PB|=|PC﹣PB|=BC取得最大值,最大值BC==。
    例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BC=5,若点M、N分别是线段AC、
    AB上的两个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为 .
    解:作点B关于AC的对称点E,再过点E作EN⊥AB于N,则BM+MN=EM+MN,其最小值即EN长;
    ∵AB=10,BC=5
    ∴AC==
    等面积法求得AC边上的高为

    易知
    ∴,代入数据解得EN=8
    即BM+MN的最小值为8
    例4、如图,,点P是内的定点且,点分别是射线OA、OB上异于点O的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如图,作P点分别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M、N.
    则MP=MC,NP=ND,OP=OD=OC=,∠BOP=∠BOD,∠AOP=∠AOC,
    ∴PN+PM+MN=ND+MN+NC=DC,

    ∴此时周长最小,作OH⊥CD于H,则CH=DH,
    ∵,
    ∴OH=OC=,CH=OH=,
    ∴CD=2CH=3.
    即周长的最小值是3.
    例5、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O,以点O为原点,OC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AB交y轴于点D,,,∠A=60°,线段EF所在的直线为OD的垂直平分线,点P为线段EF上的动点,PM⊥x轴于点M点,点E与E′关于x轴对称,连接BP、E′M.
    (1)请直接写出点A坐标为 ,点B坐标为 ;
    (2)当BP+PM+ME′的长度最小时,请求出点P的坐标.
    解:(1)∵∠A=60°,AD=2,
    ∴,
    ∴,
    ∵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
    ∴AB=OC=6,
    ∴DB=6-2=4,

    (2)如图,连接OP.
    ∵EF垂直平分线段OD,PM⊥OC,
    ∴∠PEO=∠EOM=∠PMO=90°,
    ∴四边形OMPE是矩形,
    ∴PM=OE=,
    ∵OE=OE′,
    ∴PM=OE′,,
    ∴四边形OPME′是平行四边形,
    ∴OP=EM,
    ∵PM是定值,
    ∴PB+ME′=OP+PB的值最小时,BP+PM+ME′的长度最小,
    ∴当O、P、B共线时,BP+PM+ME′的长度最小,
    ∵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
    ∴.
    例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顶点坐标分别为,,,把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
    (1)求C、D两点的坐标;
    (2)求经过A、B、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中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取两点E、F(点E在点F的上方),且EF=1,使四边形ACEF的周长最小,求出E、F两点的坐标.
    解:(1)由旋转的性质可知:OC=OA=2,OD=OB=4,
    ∴C点的坐标是,D点的坐标是.
    (2)设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
    由题意,得
    解得,
    ∴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3)要使四边形ACEF的周长最小,只需AF+CE最短.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
    将点A向上平移至,则AF=A1E,作A1关于对称轴x=1的对称点
    ,连接A2C,A2C与对称轴交于点E,E为所求,
    可求得A2C的解析式为,当时,,
    ∴点E的坐标为,点F的坐标为.
    【学以致用】
    1、如图,正方形ABEF的面积为4,是等边三角形,点C在正方形ABEF外,在对角线BF上有一点P,使PC+PE最小,则这个最小值的平方为( )
    A.B.C.12D.
    2、如图,在中,AB=AC,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交AB于点M,AB=12,的周长是20,若点P在直线MN上,则的最大值为( )
    A.12B.8C.6D.2
    3、如图,在∠MON的边OM,ON上分别有点A、D,且∠MON=30º,OA=10,OD=6,B、C两点分别是边OM,ON上的动点,则AC+BC+BD的最小值为 .
    4、如图,在菱形ABCD中,AB=6,∠ABC=60º,AC与BD交于点O,点N在AC上且AN=2,点M在BC上且,P为对角线BD上一点,则的最大值为 .
    5、如图,在菱形ABCD中,,∠A=120º,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的最小值为 .
    6、如图,等边的边长为4,AD是BC边上的中线,F是AD边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当EF+CF取得最小值时,则的度数为多少?
    7、如图,在中,已知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AC于点M,连接MB.
    (1)若∠ABC=70º,则∠NMA的度数是 ;
    (2)若AB=8,的周长是14.
    ①求BC的长度;
    ②若点P为直线MN上一点,请你直接写出周长的最小值.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为AD的中点,点F为AE的中点,AC⊥CD,连接BE、CE、CF.
    (1)判断四边形AB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如果AB=4,∠D=30º,点P为BE上的动点,求的周长的最小值.
    9、如图,在中,AB=AC,AD是中线,且AC是DE的中垂线,
    (1)求证:∠BAD=∠CAD;
    (2)连接CE,写出BD和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当∠BAC=90º,BC=8时,在AD上找一点P,使得点P到点C与到点E的距离之和最小,求的面积.
    10.如图,在中,∠ACB=90º,以AC为边在外作等边三角形ACD,过点D作AC的垂线,垂足为F,与AB相交于点E,连接CE,
    (1)说明:AE=CE=BE;
    (2)若DA⊥AB,BC=6,P是直线DE上的一点,则当P在何处时,PB+PC最小,并求出此时PB+PC的值.
    11、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90º,∠C=90º,∠D=60º,AD=3,,若点M、N分别为边CD、AD上的动点,则的周长最小值为( )
    A.B.3C.6D.3
    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AB,DA=6,∠B+∠C=150º,CD与BA的延长线交于E点,A刚好是EB中点,P、Q分别是线段CE、BE上的动点,则BP+PQ最小值是( )
    A.12B.15C.16D.18
    13、如图,等边中,AD为BC边上的高,点M、N分别在AD、AC上,且AM=CN,连接BM、BN,当BM+BN最小时,∠MBN= .
    14、如图,矩形ABCD中,AB=4,BC=6,点P是矩形ABCD内一动点,且,则PC+PD的最小值为 .
    15、如图,在中,∠ACB=90º,点D是直线BC上一点.
    (1)如图1,若AC=BC=2,点D是BC边的中点,点M是线段AB上一动点,求周长的最小值;
    (2)如图2,若AC=4,BC=8,是否存在点D,使以A,D,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按写出线段CD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C=45º,BD平分∠ABC,M、N分别是BD、BC上的动点,试求CM+MN的最小值.
    1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D是对角线,∠ADB=90º,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DEBF是菱形;
    (2)若BE=4,∠DEB=120º,点M为BF的中点,当点P在BD边上运动时,求PF+PM的最小值.
    18、已知:矩形ABCD中,AD=2AB,AB=6,E为AD中点,M为CD上一点,PE⊥EM交CB于点P,EN平分∠PEM交BC于点N.
    (1)求证:PE=EM;
    (2)用等式表示BP2、PN2、NC2三者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3)过点P作PG⊥EN于点G,K为EM中点,连接DK、KG,求DK+KG+PG的最小值.
    第十讲:十字模型(P110)
    基本模型
    模型1:正方形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CD、AD上的
    两点,则有(互逆)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H分别在CD、AD、
    BC边上,则有(不互逆)
    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分别在AB、
    CD、AD、BC边上,则有(不互逆)
    模型2:矩形
    4、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AD上的一点,则有
    .
    【学以致用】
    1.问题解决:如图1,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B、BC边上,,于点G.
    (1)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2)延长CB到点H,使得,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类比迁移:如图2,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B、BC边上,DE与AF相交于点G,,,,,求DE的长.
    2.已知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边上的点,DE与CF交于点G.
    观察猜想:(1)如图1,如果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当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时,则DE与CF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位置关系为:________
    探究证明:(2)如图2,若四边形ABCD是矩形,且,求证:;
    拓展延伸:(3)如图3,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与满足什么关系时,使得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边BC、CD的中点,AF、DE相交于点G,则可得结论:①,②(不需要证明).
    (1)如图②,若点E、F不是正方形ABCD的边BC、CD的中点,但满足,则上面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
    (2)如图③,若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CB的延长线和DC的延长线上,且,此时上面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④,在(2)的基础上,连结和EF,若点M、N、P、Q分别为AE、EF、FD、AD的中点,请先判断四边形MNPQ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的哪一种,并写出证明过程.
    4.如图,已知中,,先把绕点B顺时针旋转至后,再把沿射线AB平移至,DE、FG相交于点H.
    (1)判断线段DE、FG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连结CG,求证:四边形CBEG是正方形.
    5.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点E是CD边上的一点,连结BE,过点A作.垂足为点F,且,过点F作,与AB、CD边分别交于点M、N,求证:四边形AMND为正方形.
    6.在中,,以斜边AB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ABCD,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如图1)
    (1)求证:EO平分.
    (2)试猜想线段OE与EB,EA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写出结论并证明.
    (3)过点C作于F,过点D作于H,CF和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G(如图2),求证:四边形为正方形.
    7.如图①,在正方形中,点E,F分别在AB、BC上,且.
    (1)试探索线段AF、DE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2)连接EF、DF,分别取AE、EF、FD、DA的中点H、I、J、K,则四边形HIJK是什么特殊平行四边形?请在图②中补全图形,并说明理由.
    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为CD的中点,连接BE,过点C作于点F,交对角线BD于点G,交AD边于点H.
    (1)求证:;
    (2)当时,求线段GH的长.
    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G分别是AB,BC,CD边上的点,AF和EG交于点H.现在提供三个关系:①;②;③.
    (1)从三个关系中选择一个作为条件,一个作为结论,形成一个真命题.写出该命题并证明;
    (2)若,EG垂直平分AF,设.
    ①求的值(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连接FG,点P在FG上,当四边形是菱形时,求的值.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G是对角线AC的中点,点H是边CD上一动点,连接BH,,,垂足分别为E,F,连接EG,FG.
    (1)求证:①;②;
    (2)若,H是CD的中点,求的长.
    11.【问题情境】(1)点A是外一点,点P是上一动点.若的半径为2,且,则点P到点A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
    【直接运用】(2)如图1,在中,,,以BC为直径的半圆交AB于D,P是弧C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则AP的最小值是________;
    【构造运用】(3)如图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M,N分别从点B,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边BC,CD方向向终点C和D运动,连接AM和BN交于点P,求点P到点C的最短距离,并说明理由;
    【灵活运用】(4)如图3,的半径为4,弦,点C为优弧AB上一动点,,交直线CB于点M,则的面积最大值是________.
    12.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点F,C,B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DF,DF与EG相交于点M.
    (1)求证:;
    (2)如图2,N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AN交BE于点H,且.
    ①求证:;
    ②若,求的值.
    13.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与点A,B不重合),连接CE,过点B作于点G,交AD于点F.
    (1)求证:;
    (2)如图2,当点E运动到AB中点时,连接DG,求证:.
    14.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D、CD上两点,且
    (1)写出BE与AF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点E为AD的中点时,连接GD,试证明GD是的角平分线,并求出GD的长;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作交AB于点Q,请直接写出点D到直线FQ的距离为________.
    1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上任意一点,连结ED,作ED的中垂线交=AD于点M,交DC延长线于点N,连结EN交BC于点F.
    (1)当E为AB中点时,求的正切值.
    (2)在(1)的条件下,求的面积.
    (3)当的周长与的周长之差为1时,求的正弦值.
    16.如图,在正方形中,点E,F分别是CD,的中点,BE与CF相交于点P.
    (1)求证:.
    (2)若.
    ①求CP和AP的长(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连结DP,直接写出的度数.
    17.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在CD边上,点F在AD边上,且.
    (1)求证:;
    (2)如图2,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BD、AC分别与AE、BF交于点G、H,求证:;
    (3)在(2)的条件下,连接OP,若,,求AB的长.
    18.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AD边上任意一点,点F是AB边上任意一点,于点G.
    (1)如图1,求证:;
    (2)如图2,连接BG,若,,求BG的长.
    19.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与点A,B不重合),连接CE,过点B作于点G,交AD于点F.
    (1)求证:;
    (2)如图2,当点E运动到AB中点时,连接DG,求证:;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点C作于点H,分别交AD,BF于点M,N,求的值.
    20.已知,如图1,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EFG,三点A,B,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AG和CE,
    (1)判定线段AG和线段CE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
    (2)将正方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在图2中连接AE和CG,且,,求的值.
    (提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一讲:瓜豆原理(P115)
    模型概述
    一条折线段,固定其折点;邻边定比例,夹角不改变。主动于直线,从动于直线,主动于(弧)圆,从动于(弧)圆。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直线生直线”,“圆生圆”,即瓜豆原理。
    命题1:如图,若A、B、C为平面内的三个点,点A
    为定点,点B在定直线l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保持
    ,且不变.
    则点C也在某一定直线上运动。
    命题2:如图,若A、B、C为平面内的三个点,点A
    为定点,点B在半径为r的定⊙O上运动,在运动过程
    中,保持,且
    不变.则点C也在一定圆上运动。
    基本模型
    模型一:轨迹之圆篇
    如图,P是圆O上一个动点,A为定点,
    连接AP,Q为AP中点.当点P在圆O上
    运动时,Q点轨迹是?
    解:∵Q点始终为AP中点,连接AO,取AO中点M,则M点即为Q点轨迹圆圆心,半径MQ是OP一半,
    ∴任意时刻,均有,QM:PO=AQ:AP=1:2.确定Q点轨迹圆即确定其圆心与半径,
    由A、Q、P始终共线可得:A、M、O三点共线,
    由Q为AP中点可得:.
    ∴Q点轨迹相当于是P点轨迹成比例缩放.
    例2、如图,P是圆O上一个动点,A为定点,连接AP,作AQ⊥AP且AQ=AP.
    考虑:当点P在圆O上运动时,Q点轨迹是?
    解:Q点轨迹是个圆,可理解为将AP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AQ,故Q点轨迹与P点轨迹
    都是圆.接下来确定圆心与半径.
    考虑AP⊥AQ,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满足AM⊥AO;
    考虑AP=AQ,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满足AM=AO,
    且可得半径MQ=PO.
    即可确定圆M位置,任意时刻均有.
    例3、如图,是直角三角形,且AP=2AQ,当P在圆O运动时,Q点轨迹是?
    解:考虑AP⊥AQ,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
    满足AM⊥AO;
    考虑AP:AQ=2:1,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
    满足AO:AM=2:1.
    即可确定圆M位置,任意时刻均有,且相似比为2.
    【模型总结】
    为了便于区分动点P、Q,可称点P为“主动点”,点Q为“从动点”.
    此类问题的必要条件:两个定量
    主动点、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是定量(是定值);
    主动点、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是定量(是定值).
    【结论】(1)主、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等于两圆心与定点连线的夹角:
    ∠PAQ=∠OAM;
    (2)主、从动点与定点的距离之比等于两圆心到定点的距离之比:AP:AQ=AO:AM,也等于两圆半径之比.
    按以上两点即可确定从动点轨迹圆,Q与P的关系相当于旋转+伸缩.
    古人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圆得圆,“种”线得线,谓之“瓜豆原理”.
    例4、如图,P是圆O上一个动点,A为定点,连接AP,以AP为一边作等边.当点P在圆O上运动时,Q点轨迹是?
    解:Q点满足①∠PAQ=60°;②AP=AQ,
    故Q点轨迹是个圆:
    考虑∠PAQ=60°,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满足∠MAO=60°;
    考虑AP=AQ,可得Q点轨迹圆圆心M满足AM=AO,
    且可得半径MQ=PO.
    即可确定圆M位置,任意时刻均有.
    【小结】可以理解AQ由AP旋转得来,故圆M亦由圆O旋转得来,旋转角度与缩放比例均等于AP与AQ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例5、如图,P是圆O上一个动点,A为定点,连接AP,以AP为斜边作等腰直角.当点P在圆O上运动时,如何作出Q点轨迹?
    解:Q点满足①∠PAQ=45°;②,
    故Q点轨迹是个圆.
    连接AO,构造∠OAM=45°且.
    M点即为Q点轨迹圆圆心,此时任意时刻均有
    .即可确定点Q的轨迹圆.
    模型二:轨迹之线段篇
    例6、如图,P是直线BC上一动点,连接AP,取AP中点Q,当点P在BC上运动时,Q点轨迹是?
    解:当P点轨迹是直线时,Q点轨迹也是一条直线.
    可以这样理解:分别过A、Q向BC作垂线,垂足分
    别为M、N,在运动过程中,因为AP=2AQ,所以QN始终为AM的一半,即Q点到BC的距离是定值,故Q点轨迹是一条直线.
    例7、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AQ=90°且AP=AQ,当点P在直线BC上运动时,求Q点轨迹?
    解:当AP与AQ夹角固定且AP:AQ为定值的话,
    P、Q轨迹是同一种图形.
    当确定轨迹是线段的时候,可以任取两个时刻的Q点的位置,连线即可,比如Q点的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
    连接即得Q点轨迹线段.
    【模型总结】
    必要条件:
    主动点、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是定量
    (是定值);主动点、从动点到定
    点的距离之比是定量(是定值).
    结论:
    P、Q两点轨迹所在直线的夹角等
    于(当时,
    ∠PAQ等于MN与BC夹角)
    (2)P、Q两点轨迹长度之比等于AP:AQ(由
    ,可得)
    模型三:轨迹之其他图形篇
    所谓“瓜豆原理”,就是主动点的轨迹与从动点的轨迹是相似性,根据主、从动点与定点连线形成的夹角以及主、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可确定从动点的轨迹,而当主动点轨迹是其他图形时,从动点轨迹必然也是.
    例8、如图,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有一个动点A,连接AO并延长交图像的另一支于点B,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C,满足AC=BC,当点A运动时,点C始终在函数的图像上运动,若,则k的值为( )
    A.2B.4C.6D.8
    解:且,
    显然点C的轨迹也是一条双曲线,
    分别作AM、CN垂直x轴,垂足
    分别为M、N,连接OC,
    易证,∴CN=2OM,ON=2AM,
    ∴,故k=4×2=8.
    【学以致用】
    如图,ABCD是正方形场地,点E在DC的延长线上,
    AE与BC相交于点F,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同时从
    点A出发,甲沿着A﹣B﹣F﹣C的路径行走至C,
    乙沿着A﹣F﹣E﹣C﹣D的路径行走至D,
    丙沿着A﹣F﹣C﹣D的路径行走至D,若三名同学行走的速度都相同,则他们到达各自的目的地的先后顺序(由先至后)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甲乙
    2.如图,点,圆P半径为2,,,点M是圆P上的动点,点C是MB的中点,则AC的最小值是_______.
    3.如图,在等腰中,AC=BC=,点P在以斜边AB为直径的半圆上,M为PC的中点,当半圆从点A运动至点B时,点M运动的路径长为________.
    4.如图,正方形ABCD中,,O是BC边的中点,点E是正方形内一动点,OE=2,连接DE,将线段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DF,连接AE、CF.求线段OF长的最小值.
    5.中,AB=4,AC=2,以BC为边在外作正方形BCDE,BD、CE交于点O,则线段AO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
    6.如图,已知点A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的一个定点,AC⊥x轴于点M,交直线于点N,若点P是线段ON上的一个动点,∠APB=30°,BA⊥PA,则点P在线段ON上运动时,A点不变,B点随之运动.求当点P从点O运动到点N时,点B运动的路径长是________.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是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点C、D在x正半轴上,以AB为边在AB的下方作等边,点B在y轴上运动时,求OP的最小值.
    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上一点,且BE=1,F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以EF为边向右侧作等边,连接CG,求CG的最小值是多少?
    9.点A是双曲线在第一象限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O并延长交另一交令一分支点B,以AB为斜边作等腰,点C在第二象限,随着点A的运动,点C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但始终在某函数图像上运动,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10.如图,在中,,AC=8,BC=6,点D是以A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上一点,连接BD,M为BD的中点,则线段CM的长度的最大值为多少?
    11.如图,已知线段AB=12,点C在线段AB上,且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以CD为边的右侧作矩形CDEF,连接DF,点M是DF的中点,连接MB,则线段MB的最小值为多少?
    12.如图,在中,∠ACB=90º,∠A=30º,BC=2,D是AB上一动点,以DC为斜边向右侧作等腰,使∠CED=90º,连接BE,则线段BE的最小值为多少?
    13.如图,已知在扇形AOB中,OA=3,∠AOB=120º,C是在上的动点,以BC为边作正方形BCDE,当点C从点A移动至点B时,求点D运动的路径长?
    14.如图,,,,点P是边上一动点,连接OP,以OP为斜边在OP的右上方作等腰直角,当点P在边上运动一周时,求点Q的轨迹形成的封闭图形面积是多少?
    15.如图,已知点A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的一个定点,轴于点M,交直线于点N,若点P是线段ON上的一个动点,∠APB=30º,BA⊥PA,则点P在线段ON上运动时,A点不变,B点随之运动,求当点P从点O运动到点N时,求点B的运动路径长?
    第十二讲:射影定理(P122)
    【学以致用】
    1.如图,在中,,,BE平分交CD于F,于H,则下列结论:①;②;③;④若F为BE中点,则,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2.如图,PA、PB是的切线,A、B为切点,OP交AB于点D,交于点C,在线段AB、PA、PB、PC、CD中,已知其中两条线段的长,但还无法计算出直径的两条线段是( )
    A.AB,CDB.PA,PCC.PA,ABD.PA,PB
    3.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D是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作与半圆交于点C,设,,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B.C.D.
    4.如图,在中,AB是直径,点D是上一点,点C是弧AD的中点,弦于点E,过点D的切线交EC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D,分别交CE、CB于点P、Q,连接AC,给出下列结论:①;②;③点P是的外心;④;⑤,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⑤D.①③④
    5.如图,中,,,,,则AD等于( )
    A.4.4B.5.5C.6.4D.7.4
    6.如图所示,在中,,D为BC边的中点,于E,则等于( )
    A.B.C.D.
    7.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将直角绕O点顺时针旋转,使点B落在x轴上的点处,点A落在处,若B点的坐标为,则线段的长度是( )
    A.B.C.D.
    8.如图,在正方形ABCD内,以D点为圆心,AD长为半径的弧与以BC为直径的半圆交于点P,延长CP、AP交AB、BC于点M、N.若,则AP等于( )
    A.B.C.D.
    9.如图,点P是的直径BA延长线上一点,PC与相切于点C,,垂足为D,连接AC、BC、OC,那么下列结论中:①;②;③;④,正确的结论有( )个.
    A.1B.2C.3D.4
    10.如图,MN为的直径,PM为的切线,,点A在上,交MN于B.若B为ON的中点,则AB的长为( )
    A.B.C.D.
    11.如图,在中,,于点D,,,则( )
    A.2B.4C.6D.8
    12.如图四边形ABCD中,.,过点D作,垂足为F.DF与AB相交于E.设,,P是射线DF上的动点.当的周长最小时,DP的长为( )
    A.12B.12.5C.13D.13.5
    13.如图,在中,CD是边AB上的高,若,,则AD的长为( )
    A.B.2C.D.3
    14.如图,已知AB是的直径,弦,,,那么的值是( )
    A.B.C.D.
    15.如图,在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下列结论①;②;③;④,不正确的是________.
    16.如图,中,,CE平分,点D在CE的延长线上,连接BD,过B作交CD于点F,连接AF,若,,,则AF的长为________.
    17.如图,四边形ABCD是的内接四边形,且,过点D作的切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
    (1)求证:;
    (2)若,,,求AD的长.
    18.【问题情境】如图1,中,,,我们可以利用与相似证明,这个结论我们称之为射影定理,试证明这个定理;
    【结论运用】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点E在CD上,过点C作,垂足为F,连接OF,
    (1)试利用射影定理证明;
    (2)若,则________.
    19.如图,AB是半圆O上的直径,E是的中点,OE交弦BC于点D,过点C作的切线交OE的延长线于点F,已知,.
    (1)求的半径;
    (2)求CF的长.
    20.如图,中,,以AB为直径的交BC于点D,交AC于点E,过点D作于点F,交AB的延长线于点G.
    (1)若,,求的面积;
    (2)若,,求BG的长.
    第十三讲:胡不归与阿氏圆(P131)
    知识背景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在外地当学徒,当他获悉家乡
    年迈的老父亲病危的消息后,便日夜兼程回家。由于思
    念心切,他选择了一条全是砂砾地带的直线路径。当他
    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眼前时,老人刚刚咽了气。小伙子
    不禁失声痛哭,老人的邻居告诉他,在弥留之际,老人不断喃喃叨念:“胡不归?胡不归?……”并用很可惜的语气问:“你为什么不先沿着驿道走一段呢?”老人在弥留之际念叨“胡不归”,虽然只是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但儿子对回家路线的不当选择,也是造成父子不能相见的重要原因。小伙子由于心急选择了最短路径AP,虽有一定道理,但他忽略了在驿道上行走要比在砂砾地带上行走更快这一因素,如果他能选择一条更合适的路线,先沿着驿道行走一段AC,再沿着砂砾地带行走一段CP,尽管这条路线要长一些,但可以节约时间,从而能够提前到家。于是,问题就成为:如何确定点C的位置,能使所用的总时间最少?这便是古老的“胡不归”问题。
    阿氏圆又称阿波罗尼斯圆,已知平面上两点A、B,所有满足的点P的轨迹是一个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阿氏圆”。
    模型概述
    “”型的最值问题。
    点P在直线上运动的类型称之为“胡不归”问题;
    点P在圆周上运动的类型称之为“阿氏圆”问题。
    基本原理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垂线段最短。
    基本模型
    模型一:点P在直线上运动:“胡不归”问题
    1、如图所示,已知,点P为角∠MBN其中一边BM上的一个动点,点A在射线BM、BN的同侧,连接AP,则当PA+k·PB的值最小时,P点的位置如何确定?
    解:过点P作PQ⊥BN垂足为Q,
    则,
    ∴PA+k·PB的最小值转化为求PA+PQ的最小值,
    当A、P、Q三点共线时,PA+PQ最小。
    模型二:点P在圆上运动:“阿氏圆”问题
    2、如图所示,⊙O的半径为r,点A、B都在⊙O外,P为⊙O上的动点,已知r=k·OB.连接PA、PB,则当PA+k·PB的值最小时,P点的位置如何确定?
    解:在线段OB上截取OC使OC=k·r,


    ∴,即
    ∴的最小值转化为求的最小值
    当A、P、C三点共线时,最小。
    【学以致用】
    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D为射线AO上一点,一动点P从A出发,运动路径为A→D→C,点P在AD上的运动速度是在CD上的3倍,要使整个运动时间最少,则点D的坐标应为( )
    A.B.C.D.
    2、如图,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草原,公路边有一消防站A,距离公路千米的地方有一居民点B,A、B的直线距离是千米.一天,居民点B着火,消防员受命欲前往救火.若消防车在公路上的最快速度是80千米/小时,而在草地上的最快速度是40千米/小时,则消防车在出发后最快经过 小时可到达居民点B.(友情提醒:消防车可从公路的任意位置进入草地行驶.)
    3、如图,在中,AB=AC=10,,BE⊥AC于点E,D是线段BE上的一个动点,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
    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DAB=60°,AB=6,BC=2,P为边CD上的一动点,则的最小值等于________.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其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其顶点坐标;
    (2)若P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D,则的最小值为;
    (3)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
    ①若平面内存在点N,使得以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则这样的点N共有多少个?
    ②连接MA,MB,若∠AMB不小于60°,求t的取值范围.
    6、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过B的直线交抛物线于E,且,有一只蚂蚁从A出发,先以1单位/s的速度爬到线段BE上的点D处,再以1.25单位/s的速度沿着DE爬到E点处觅食,则蚂蚁从A到E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7、如图,在中,CA=CE,∠CAE=30°,⊙O经过点C,且圆的直径AB在线段AE上.
    (1)证明:CE是⊙O的切线;
    (2)若中AE边上的高为h,试用含h的代数式表示⊙O的直径AB;
    (3)设点D是线段AC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连接OD,当的最小值为6时,求⊙O的直径AB的长.
    8、抛物线与轴交于点A、B(A在B的左边),与轴交于点C,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PF⊥轴于点F,PF与线段AC交于点E,将线段OB沿轴左右平移,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当的值最大时,求四边形周长的最小值,并求出对应的点的坐标.
    9、如图,已知抛物线(k为常数,且k>0)与x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经过点B的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D.
    (1)若点D的横坐标为,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若在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有点P,使得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求k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设F为线段BD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AF,一动点M从点A出发,沿线段AF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F,再沿线段FD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D后停止,当点F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
    10、(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圆B的半径为2,点P是圆B上的一个动点,求的最小值和的最大值;
    (2)如图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圆B的半径为6,点P是圆B上的一个动点,求的最小值和的最大值;
    (3)如图3,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4,∠B=60°,圆B的半径为2,点P是圆B上的一个动点,那么的最小值为?的最大值为?
    11、如图1,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在x轴上有一动点E(m,0)(0<m<4),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N,交抛物线于点P,过点P作PM⊥AB于点M.
    (1)求a的值和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
    (2)设的周长为C1,的周长为C2,若,求m的值;
    (3)如图2,在(2)条件下,将线段OE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E′A、E′B,求的最小值.
    12、如图,在中,∠ACB=90º,CB=4,CA=6,圆C的半径为2,P为圆C上一动点,连接AP、BP,则的最小值是 .
    13、如图,的半径为,,MO=2,∠POM=90º,Q为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0),B(4,4),点P在半径为2的圆O上运动,则的最小值是 .
    15、如图,在中,∠A=30°,AC=8,以C为圆心,4为半径作⊙C.
    (1)试判断⊙C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点F是⊙C上一动点,点D在AC上且CD=2,试说明;
    (3)点E是AB边上任意一点,在(2)的情况下,试求出的最小值.
    16、如图,抛物线与直线AB交于,两点,直线AC:交y轴于点C.点E是直线AB上的动点,过点E作EF⊥x轴交AC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连接GB,EO,当四边形GEOB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点G的坐标;
    (3)在(2)的前提下,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AHF=∠AEF?如果存在,求出此时点H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7、问题提出:如图1,在等边中,AB=12,半径为6,P为圆上一动点,连结AP,BP,求的最小值.
    (1)尝试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给出一种解题思路:如图2,连接CP,在CB上取点D,使CD=3,则有,又∵,∴,
    ∴,∴,∴.
    请你完成余下的思考,并直接写出答案:的最小值为 .
    (2)自主探索:如图3,矩形ABCD中,BC=7,AB=9,P为矩形内部一点,且PB=3,的最小值为 .
    (3)拓展延伸:如图4,扇形COD中,O为圆心,∠COD=120°,OC=4,OA=2,OB=3,点P是上一点,求的最小值,画出示意图并写出求解过程.
    18、如图,已知AC=6,BC=8,AB=10,的半径为4,点D是上的动点,连接AD,连接AD、BD,则的最小值为 .
    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是外部的第一象限内一动点,且∠BPA=135º,则2PD+PC的最小值是 .
    20、如图,点A、B在上,且OA=OB=6,且OA⊥OB,点C是OA的中点,点D在OB上,且OD=4,动点P在上.
    (1)求2PC+PD的最小值;
    (2)求2PC+3PD的最小值.
    第十四讲:四点共圆(P155)
    判定方法
    【学以致用】
    1.(1)已知AB是的弦,且,点C是上的点,,则的半径=________:
    (2)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求BD的长;
    (3)如图2,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M、N分别是边AB,AC上的动点,在变化过程中MN的长度始终等于3,过点M、N分别作,直线MP与NP交于点P,连接PB,PC,求面积的最小值.
    2.如图,等边三角形和矩形ABCD有共同的外接圆,且.
    (1)求证:;
    (2)在劣弧AB上有动点F,连接DF、CF、BF,DF分别交AE、AB于点M、P,CF交BE于点N.
    ①设与的周长分别为和,试判断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
    不变则求出该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②若,求BF的长.
    3.如图1,点E,F在正方形ABCD的边AD,DC上,且,BE与AF交于点G.
    (1)图1中与相等的角是________;
    (2)如图2,当时,连接DG,
    ①求的度数;
    ②过点G作DG的垂线分别交AD,BC于M,N,求的值.
    4.(1)问题发现
    如图1,和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①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
    ②的度数为________;
    (2)拓展探究
    如图2,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E,求的值及的度数;
    (3)解决问题
    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若点P满足,且,请直接写出点C到直线BP的距离.
    5.(1)(问题发现)如图1,和均为等边三角形,点B,D,E在同一直线上.填空:①线段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②______.
    (2)(类比探究)如图2,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D,E在同一直线上.请判断线段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及的度数,并给出证明.
    (3)(解决问题)如图3,在中,,,,点D在AB边上,于点E,.将绕点A旋转,当DE所在直线经过点B时,点C到直线DE的距离是多少?(要求画出示意图并直接写出答案)
    6.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分别是x轴上两点,且m,n满足,点是y轴正半轴上的动点.
    (1)求三角形的面积(用含h的代数式表示);
    (2)过点P作,,且,.
    ①连接AD,BC相交于点E,再连PE,求的度数;
    ②连CD与y轴相交于点Q,当动点P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时,直接写出PQ的长度.
    7.(1)如图1所示,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连接AD、BE,求的值;
    (2)如图2所示,在中,,,,过点A作,点P是射线AM上一动点,连接CP,做交线段AB于点Q,连接PQ,求PQ的最小值.
    8.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1,,点E是边AB上任意一点(端点除外),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交BD,CE分别于点F,G,AE,EF的中点分别为M,N.
    (1)求证:;
    (2)求的最小值;
    (3)当点E在AB上运动时,的大小是否变化?为什么?
    9.如图,将一副斜边相等的直角三角板按斜边重合摆放在同一平面内,其中,,点O为斜边AB的中点,连接CD交AB于点E.
    (1)求证:A,B,C,D四个点在以点O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
    (2)求证:CD平分;
    (3)过点D作交AB于点F,求证:.
    10.【了解概念】
    有一组对角互余的凸四边形称为对余四边形,连接这两个角的顶点的线段称为对余线.
    【理解运用】
    (1)如图①,对余四边形ABCD中,,,CD=4,连接AC.若,求的值;
    (2)如图②,凸四边形ABCD中,,,当时,判断四边形ABCD是否为对余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提升】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四边形ABCD是对余四边形,点E在对余线BD上,且位于内部,.设,点D的纵坐标为t,请直接写出u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11.在中,,,点D在边BC上,且,AE交边BC于点F,连接CE.
    (1)特例发现:如图1,当时,
    ①求证:;
    ②推断:________;
    (2)探究证明:如图2,当时,请探究的度数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3)拓展运用: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时,过点D作AE的垂线,交AE于点P,交AC于点K,若,求DF的长.
    12.在中,,.点P是平面内不与点A,C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将线段AP绕点P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DP,连接AD,BD,CP.
    (1)观察猜想
    如图1,当时,的值是________,直线BD与直线CP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是________.
    (2)类比探究
    如图2,当时,请写出的值及直线BD与直线CP相交所成的小角的度数,并就图2的情形说明理由.
    (3)解决问题
    当时,若点E,F分别是CA,CB的中点,点P在直线EF上,请直接写出点C,P,D在同一直线上时的值.
    13.如图1,在中,,,D为内一点,将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得到,点A、D的对应点分别为点B、E,且A、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1)若,求的度数.
    (2)若,求的度数.
    (3)如图2,在中,,,,点C到A、B的距离相等,且,请直接写出点C到AP的距离.
    14.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P是BC边上一点,连接AP交对角线BD于点E,,作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交AP,BD于点F,G,交AB,CD于点M,N.
    (1)求证:;
    (2)求EF的长;
    (3)连接CF,求的正切值.
    15. (1)发现
    如图①,和均为等边三角形,点D在BC边上,连接CE
    填空:①的度数是________;
    ②线段CA、CE、C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2)探究
    如图②,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在BC边上,连接CE.请判断的度数及线段CA、CE、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应用
    如图③,在中,,,.若点D满足,且,请直接写出DA的长.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的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与y轴交于点C,过点A作轴于点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点P是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D交AB于点Q,连接AP,当时,求点P的坐标;
    (3)如图2,G是线段OC上一个动点,连接DG,过点G作交AC于点M,过点M作射线MN,使,交射线GD于点N,过点G作,垂足为点H,连接BH.请直接写出线段BH的最小值.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的顶点D到x轴的距离是4,抛物线与y轴相交于点C,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已知,点A的坐标为.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证:是直角三角形;
    (3)在y轴上是否存在异于点C的一点E,使得C,D,B,E四点共圆?如果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作正方形AEFG(A,E,F,G四个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BE,GD.
    (1)如图①,当点E在正方形ABCD外时,线段BE与线段DG有何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2)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射线BA与线段DG交于点M,且时,求边AG的长;
    (3)如图③,当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CD所在的直线上,直线AB与直线DG交于点M,且时,直接写出边AG的长.
    19.在学习《圆》这一单元时,我们学习了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事实上,它的逆命题: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也是一个真命题.在图形旋转的综合题中经常会出现对角互补的四边形,那么,我们就可以借助“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然后借助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
    已知: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内一点,连接CD,将线段CD绕C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CE,连接BE,DE,AD,并延长AD交BE于点F.当点D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
    (1)观察填空:
    ①与全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
    ②的度数为________;
    (2)利用题干中的结论,证明:C,D,F,E四点共圆;
    (3)直接写出线段FD,FE,FC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
    20.如图一,在射线DE的一侧以AD为一条边作矩形ABCD,,,点M是线段AC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合),连结BM,过点M作BM的垂线交射线DE于点N,连接BN.
    (1)求的大小;
    (2)问题探究:动点M在运动的过程中;
    ①是否能使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求出线段MC的长度;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②的大小是否改变?若不改变,请求出的大小;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3)问题解决:
    如图二,当动点M运动到AC的中点时,AM与BN的交点为F,MN的中点为H,求线段FH的长度.
    2024中考数学
    几何模型全集
    (答案)
    等积式:
    判定1:若四个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则这四个点共圆。
    判定2:若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点共圆。
    判定3:若一个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点共圆。
    判定4:若两个点在一条线段的同旁,并且和这条线段的两端连线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点和这条线的两个端点共圆。
    判定5:同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共圆。
    判定6:若AB、CD两线段相交于P点,且PA×PB=PC×PD,则A、B、C、D四点共圆(相交弦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7:若AB、CD两线段延长后相交于P。且PA×PB=PC×PD,则A、B、C、D四点共圆(割线定理)。
    判定8:若四边形两组对边乘积的和等于对角线的乘积,则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托勒密定理的逆定理)。
    第一讲:三角形中的线
    【参考答案】
    1.解:(1)∵AD为的中线,
    ∴,
    ∵,
    ∴,
    即的周长-的周长=3,
    ∵的周长为10,
    ∴的周长为13.
    (2)如图,EF即为所作;
    ∵的面积为20,即,且,
    ∴,即点E到直线BC的距离为5.
    (3)如图1:当时,,
    ∵,

    如图2:当时,,
    ∵,射线BE平分,
    ∴,
    ∴;
    如图3:当时,.
    2.解:(1)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和面积相等.
    ②∵点M为CD的中点,
    ∴和面积相等,
    ∴,
    ∵,

    ∴,

    (2)的面积是或
    分为两种情况:①如图1,
    ∵,∴
    ∵沿CD折叠A和E重合,∴
    ∵与重合部分的面积等于面积的
    ∴,
    ∴,
    ∴四边形EDCB是平行四边形,∴
    过B作于M,∵,
    ∴,即C和M重合,∴
    由勾股定理得:
    ∴的面积是
    ②如图2,.∴
    ∵沿CD折叠A和E重合,∴
    ∵与重合部分的面积等于面积的

    ∴,,∴四边形EBDC是平行四边形,

    过C作于Q,
    ∵,


    即的面积是或
    3.解:(1)
    (2),
    ∵AD是的平分线,
    ∴,
    ∴,
    在中,,

    ∵,

    ∴.
    4.(1)解:∵,E为AB的中点,
    ∴,,
    又∵,
    ∴,
    ∴,∴
    ∵,
    ∴是等边三角形,
    ∴,

    (2)①证明:∵,
    ∴,∴,
    即,
    ∴,
    而,
    ∴,
    ∴,

    ∴,即.
    ②设,,
    由(1)可知,
    又,
    ∴,
    ∴.
    由①可知,
    ∴,
    ∴.
    在中,,
    ∴,∴,
    ∴.
    5.解:(1)①∵,,,
    ∴.
    ∵点O是BC的中点,
    ∴,
    ∴.
    ②如图1,取AC的中点D,连接OD,
    ∴.
    ∵,
    ∴.
    在中,,
    ∴.
    故答案为:0;7.
    (2)
    取AC的中点D,连接BD,
    ∴.
    过点B作交CA的延长线于,
    在中,,
    ∴.
    ∵,
    ∴,,
    ∴.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
    (3)如图3,
    设,,
    ∴,,
    ∵,
    ∴,
    ∴①.
    取AN的中点D,连接BD,
    ∴,
    ∴,
    在中,,
    ∵,
    ∴,
    ∴,
    ∴②,
    联立①②得,或(舍),
    ∴,,
    ∴.
    6.(1)解: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则底角为.
    当顶角是底角的3倍时,,解得;
    当底角是顶角的3倍时,,解得.
    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或.
    故答案为:或.
    (2)①证明:如图1,连接AE.
    ∵点D为AB的中点,,
    ∴,∴,
    ∵,
    ∴.
    ∵是的外角,
    ∴,
    ∴,
    ∴,
    ∵,
    ∴.
    ∴.
    ②解:若,猜想:.
    ∵点D为AB的中点,,
    ∴,
    ∴,
    ∵,
    ∴.
    ∵是的外角,
    ∴,
    ∴,
    ∴,当时,

    ∴.
    故答案为:.
    (3)解:如图2,取OB的中点M,连接AM.
    ∵,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
    ∵,,
    由(2)可知,
    ∴,
    设,,则,
    由勾股定理可得
    解得,
    ∵,∴.
    7.(1)证明:∵在中,,CD为的中线,
    ∴,
    ∴PD为的中线,且,
    故.
    ∵,
    ∴;
    (2)解:由(1)知,,,
    又∵,
    ∴,
    ∴.
    ∵,
    ∴,即.
    ∵,
    ∴,
    ∴.
    ∵,
    ∴.
    又∵,
    ∴是等边三角形,
    ∴.
    (3)解:∵CD是的中线,且,
    ∴,.
    ∵,
    ∴,
    ∴,
    ∴.
    ∵,
    ∴,
    ∴.
    8.解:(1)如图1中,∵,,
    ∴,.
    ∵,
    ∴,,
    ∴,
    ∴,.
    在图2中,连接EF,如图,
    ∵,,
    ∴,.
    ∵,
    ∴,.
    在中,∵,
    ∴,,
    ∴,,
    ∴,.
    故答案为:;;;.
    (2).理由如下:
    连接EF,如图,
    ∵AF,BE是的中线,
    ∴,,
    ∴,
    ∴.
    设,,
    则,,
    ∴,


    ∴.
    (3)取AB中点H,连接FH,并延长FH交DA的延长线于点P,如图,
    ∵在和中,
    ∴,
    ∴,
    同理可证,,
    ∴,.
    ∵,,
    ∴四边形CEPF是平行四边形,
    ∴.
    ∵,
    ∴,即,
    ∴是中垂三角形.
    由(2)可知,.
    ∵,,
    ∴,
    ∴.
    9.解:(1)是;
    (2)①平行;②1;③;④16.
    10.解:(1),理由如下







    (2)∵BF平分,



    由(1)知


    ∴,
    ∴;
    (3)连接AD、DF
    ∵F是AC中点,G是FC中点,


    ∴,




    ∵S△BCG:S△BDG=BC:BD

    解得



    解得或(不符合实际,舍去)
    即.
    11.(1)解:∵,
    ∴可设,,
    又∵,
    ∴,
    解得.
    ∴.
    (2)证明:∵是的外角,
    ∴.
    同理可得,.
    ∵MC、MB分别平分、,
    ∴,,
    ∴.
    ∵,
    ∴.
    (3)猜想.
    证明如下:
    ∵BQ平分,CQ平分,
    ∴,,
    ∴.
    由(2)知:.
    又由轴对称性质知:,
    ∴.
    12.(1)解:如图1,
    ∵BO平分,CO平分,
    ∴,,

    ∴.
    如图2,
    ∵BO平分,CO平分,
    ∴,.
    ∵,
    ∴.
    ∵,

    如图3,
    ∵BO平分,CO平分,
    ∴,,

    ∴.
    如图4,
    ∵,的三等分线交于点,,
    ∴,,
    平分,平分,平分,

    ∴,
    ∴.
    故答案为:,,,.
    (2)证明:∵OB平分,OC平分,
    ∴,,

    (3)解:∵,
    ∴,,
    ∴,
    ∴,

    13.(1)证明:在和中,

    ∴,
    即,
    ∴.
    (2)如图,设,则,
    ∵,
    ∴,,,
    ∵AI、CI分别平分,,
    ∴,,


    ∵,
    ∴,
    即,
    ∴,.
    14.解:(1)∵,
    ∴,
    ∴,
    ∴,.
    故答案为:,.
    (2)如图,作轴.
    根据题意,设,
    ∵,
    ∴,
    ∴,
    ∴.
    ∵轴,
    ∴,
    ∴,
    ∴.
    (3)的大小不变,.
    理由:如图,过D作,过N作下
    ∵轴,
    ∴轴,轴,
    ∴,.
    ∵,
    ∴,

    ∵MN平分,AN平分,
    ∴,
    ∴.
    15.解:(1)∵

    又∵BD平分,CD平分


    (2)①;
    ②不变,;

    16.证明:(1)①∵AD平分,
    ∴,
    ∵,
    ∴,
    在和中,
    ∴,
    ∴.
    ②在和中,
    ∴,
    ∴,
    ∵,
    ∴,
    又∵,
    ∴,
    ∴,
    (2)连接DN,
    易证,
    所以,
    在和中,
    ∴,
    ∴,
    ∵在中,,即,
    ∴,
    又∵,
    ∴,
    ∴.
    17.解:(1)提示:作;
    (2);
    (3)
    18.解:(1)略;
    (2)提示:利用角平分线和平行线性质证明;
    (3)
    19.解:(1);
    (2).
    20.(1)解:设点M的坐标为,
    ∵点,,
    ∴,,
    ∵,
    ∴点M一定在点C的下方,
    当时,
    则,
    解得,
    ∴点M的坐标为,
    当时,
    则,
    解得,
    ∴点M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或;
    (2)证明:如图,过点D作,
    ∵,,
    ∴,
    ∴,
    ∵,
    ∴,
    ∴,
    ∵DB、DA分别平分、,
    ∴,,
    ∴,
    ∵,
    ∴,
    即;
    (3)解:如图,
    ∵和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设,,
    ∵,
    ∴,

    ∴,
    即:,
    ∴,
    ∵,,
    ∴,
    即:,
    ∴,
    ∴,
    即,
    ∴,
    ∴的值为2.
    第二讲:倍长中线
    【参考答案】
    1、解:(1)证明:如图,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
    ∴AE=2AD.
    ∵AD是的中线,
    ∴BD=CD,
    在和中,,
    ∴,
    ∴BE=AC,
    在中,,
    ∴;
    (2)解:由①可知AE=2AD,BE=AC,
    在中,,
    ∵AC=3,AB=5,
    ∴,
    ∴,
    ∴.
    2、证明:如图,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
    在和中,,
    ∴,
    ∴AC=EB,∠2=∠E,
    ∵AD平分∠BAC,
    ∴∠1=∠2,
    ∴∠1=∠E,
    ∴AB=BE,
    ∴AB=AC.
    3、证明:如图,延长CD到F,使DF=CD,连接BF.
    由题意可得CF=2CD,
    ∵CD是的中线,
    ∴BD=AD,
    在和中,,
    ∴,
    ∴BF=AC,∠3=∠A,
    ∵CB是的中线,∴BE=AB,
    ∵AC=AB,∴BE=AC,
    ∴BE=BF,
    ∵∠CBE是的一个外角,∴∠CBE=∠BCA+∠A=∠BCA+∠3,
    ∵AC=AB,∴∠BCA=∠CBA,
    ∴∠CBE=∠CBA+∠3=∠CBF,
    在和中,,∴,
    ∴CE=CF,∠4=∠5,∴CE=2CD,∴CB平分∠DCE.
    4、证明:如图,延长AD到M,使DM=AD,连接BM.
    ∵D是BC边的中点,
    ∴BD=CD,
    在和中,,∴,
    ∴∠CAD=∠M,AC=MB,
    ∵BE=AC,∴BE=MB,∴∠M=∠BEM,
    ∴∠CAD=∠BEM,
    ∵∠AEF=∠BEM,
    ∴∠CAD=∠AEF,即∠AEF=∠EAF.
    5、证明:如图,延长FE到M,使EM=EF,连接BM.
    ∵点E是BC的中点,
    ∴BE=CE,
    在和中,,∴,
    ∴CF=BM,∠F=∠M,
    ∵BG=CF,∴BG=BM,∴∠3=∠M,∴∠3=∠F,
    ∵,∴∠2=∠F,∠1=∠3,∴∠1=∠2,
    即AD为的角平分线.
    6、如图,延长AF交BC的延长线于点G.
    ∵,∴∠3=∠G,
    ∵点F是CD的中点,∴DF=CF,
    在和中,,∴,∴AD=CG,
    ∵AD=2.7,∴CG=2.7,
    ∵AE=BE,∴∠5=∠B,
    ∵AB⊥AF,∴∠4+∠5=90°,∠B+∠G=90°,
    ∴∠4=∠G,∴EG=AE=5,∴.
    7、证明:如图,延长EG,交CD的延长线于M.
    由题意,∠FEB=90°,∠DCB=90°,
    ∴∠DCB+∠FEB=180°,
    ∴,∴∠FEG=∠M,
    ∵点G为FD中点,∴FG=DG,
    在和中,,
    ∴,
    ∴EF=MD,EG=M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EB,∴BE=MD,
    在正方形ABCD中,BC=CD,∴BE+BC=MD+CD,即EC=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G=MG,∴EG⊥CG,∠ECG=∠MCG=45°,∴EG=CG.
    8、解:AF⊥DF,AF=DF,理由如下:
    延长DF交AC于点P,如图所示:
    ∵BA⊥AC,ED⊥BD,∴∠BAC=∠EDA=90°,
    ∴,∴∠DEC=∠ECA,
    ∵F为EC中点,∴EF=CF,
    在和中,,
    ∴,
    ∴DE=CP,DF=PF,
    ∵与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DE=BD,∴,即AD=AP,
    在和中,,
    ∴,
    ∴∠DFA=∠PFA=90°,∠DAF=∠PAF=45°,∴AF⊥DF,AF=DF.
    9、解:①∵点F是EC的中点,∴CF=EF,
    在和中,,
    ∴,
    ∴CG=DE,故本选项正确;
    ②∵,∠BDE=120º,∴∠GBD=60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º,AB=AC,
    ∴∠ABD=∠ABC+∠GBD=120º,,
    ∴∠ABD=∠ACG
    又∵CG=DE,DB=DE,∴BD=CG,
    在与中,,
    ∴,
    ∴AD=AG,∠BAD=∠CAG,∴∠DAG=60º,
    ∴是等边三角形,
    ∴∠ADG=60º,∴∠BDG=∠BDH+∠ADG=∠BDH+60º,
    又∵∠AHB=∠BDH+∠GBD=∠BDH+60º,
    ∴∠AHB=∠GDB(等量代换),
    ∴∠ABH=∠GBD,
    ∴,故本选项正确;
    ③如图所示,过点D作DQ⊥BC于点Q,
    ∵EC⊥BC,∴.
    又∵,∴四边形DECQ是矩形,∴CQ=DE.
    ∵BD=DE,DE=CG,
    ∴CQ=CG,
    设,则在中,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得,
    在中,由勾股定理求得,
    由②知是等边三角形,则AD=GD,
    ∴,即,故本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
    10、解:(1)在与中,,
    ∴;
    (2)∵,∴BE=AC=5,
    ∵AB=7,∴2<AE<12,∴2<2AD<12,∴1<AD<6.
    (3)延长GE交CB的延长线于点M,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GE=∠M,
    在和中,,∴,∴GE=EM,AG=BM=2,
    ∵EF⊥MG,∴FG=FM,
    ∵BF=4,∴MF=BF+BM=2+4=6,∴GF=FM=6.
    11、解:(1)∵点D是BC的中点,∴BD=CD,
    在和中,,
    ∴,∴BE=CG;
    (2)连接GF,如图所示:
    由(1)知,
    ∴∠B=∠GCD,BE=CG=3,
    又∵∠A=90º,∴∠B+∠BCA=90º,
    ∴∠GCD+∠BCA=90º,即∠GCF=90º,
    ∵CG=3,,
    ∴,
    ∵DF⊥DE,且DE=DG,∴EF=FG=.
    12、证明:延长AD至点G,使得DF=DG,连接CG,如图所示:
    ∵AD是中线,∴BD=DC,
    在和中,,
    ∴,
    ∴BF=CG,∠BFD=∠G,
    ∵∠AFE=∠BFD,∴∠AFE=∠G,
    ∵BF=CG,BF=AC,∴CG=AC,∴∠G=∠CAF,
    ∴∠AFE=∠CAF,∴AE=EF.
    13、解:(1)∵∠BAC=90º,,
    ∴,
    根据题意知,,,
    ∴,∴,
    ∴,∴,
    在中,AD是斜边中线,∴,∴AD=BC=4;
    如图2,∵是等边三角形,
    ∴,,
    ∵AD是的中线,
    ∴,,
    ∴,
    ∴,
    由题意得,,
    ∴AB=AC,,
    由,得,
    ∴∠B=∠C=30º,
    如图所示,过点A作AE⊥BC于点E,∴BC=2BE,
    在中,,
    ∴,
    ∴;
    (2)AD=BC,
    证明:由题意知,,,延长AD到M,使DM=AM,连接,,∴AM=2AD,
    ∵AD是的中线,∴,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
    ∵,∴,
    ∴,∴,
    ∴AM=2BC,∴AD=BC.
    14、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将点C的坐标代入解得,
    ∴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2)作PM与定直线垂直,垂足为M点,如图所示:
    设,则,
    ∵,
    由“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可得,M点是唯一的,即以P为圆心,PO为半径的圆恰好与定直线相切于点M,切点M当然也是唯一的,
    ∴在直线上有且只有一点M,使得∠OMQ=90º;
    (3)设直线PT的解析式为,作TE与定直线垂直,垂足为E,作PF与定直线垂直,垂足为F,如图所示:
    设,,由消去整理得,
    由韦达定理可得,
    又∵,
    ∴,
    ∴,∴∠TDE=∠PDF,
    ∴∠ODT=∠ODP,即轴平分∠PDT.
    第三讲:截长补短
    【参考答案】
    1、提示:在DC上截取,证明,,得出
    2、提示:在BD上截取,证明,,得出
    3、提示:取AP的中点D,,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提示:延长NC到点E,使,连接DE,证明,得到,,再证明,得出,的周长
    5、提示:在DF的延长线上截取,连接AH交BE于点I。证明,得出,得出
    6、提示:【问题解决】在CD上截取,连接EG,证明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得出
    【类比探究】在CB上截取,连接EG,证明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
    7、提示:(1),,,
    (2)延长FC到点G,使得,连接BG,证明,再证明
    (3)在AE上截取,连接BG,证明,再证明
    8、提示:(1)延长MB到点E,使得,连接AE,证明,再证明
    (2)在DC上截取,连接AF,证明,再证明
    (3)证明,求出,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证明,求得
    9、提示:(1)连接OC,在AM上截取,连接OQ,证明,再证明
    (2)在CA的延长线上截取,连接OE,OC,证明,再证明
    (3)分两种情况:①点N在BC上,②点N在BC的延长线上,在中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MN的长。
    10、提示:过点B作交CE的延长线于点M,证明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1、提示:延长DE至点N,使得,连接CN,证明,再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2、提示:在AC上截取,连接EF、BE,证明,再证明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3、提示:过点D作交AB于点G,证明
    14、提示:延长DB到点E,使得,连接AE,过点A作于点F,证明
    15、提示:延长BA到点F,使得,连接CF、CD,证明
    16、提示:(1)①证明
    ②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在AD上截取,连接CE,证明
    17、提示:(1)证明
    (2)证明
    (3)在EG上截取,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8、提示:(1)过点C作,过点E作,EG交CG于点G,连接AG,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过点C作,过点E作,EG交CG于点G,连接AG,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过点C作,过点E作,EG交CG于点G,连接AG,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第四讲:手拉手模型
    【参考答案】
    1.解:(1)在我们学过的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三种图形中,一定为勾股四边形的有矩形、正方形.
    故答案为:矩形或正方形.
    (2)如图1所示:或;
    (3)如图2,连接CE,
    由旋转得:,
    ∴,,
    ∵,
    ∴为等边三角形,
    ∴,,
    ∵,
    ∴,
    ∴,
    ∴,即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
    (4)如图3,当,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
    理由:连接CE,
    由旋转得:,
    ∴,,
    又∵,
    ∴,
    当时,
    ∴,
    ∴,
    ∴.
    ∴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
    故答案为:.
    2.解:(1)①∵绕点C旋转,点D恰好落在AB边上,
    ∴.
    ∵,
    ∴是等边三角形.
    ②.
    ∵是等边三角形,
    ∴.
    又∵,
    ∴,
    ∴,
    ∴根据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得.
    ∵,,
    ∴中,,
    ∴点是AB的中点,
    ∴,
    ∴的面积和的面积相等,即.
    (2)如图3,∵是由绕点C旋转得到,
    ∴,.
    ∵,

    ∴.
    ∵在和中,
    ∴,
    ∴,
    ∴的面积和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
    3.解:(1)由题意得,线段AC的长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2)①连接BD,
    ∵M,N分别为AB,AD的中点,
    ∴MN为的中位线,
    ∴,
    ∵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则,
    ∴,
    ∴,
    ∴.
    ②∵,,
    ∴的最大值为,
    ∴MN的最大值为4.
    (3)如图,连接CD.以AD为边向左构造等边,连接BE,
    易得,
    ∴,
    过点E作BD垂线,交BD延长线于点F,
    易得,
    ∵,
    ∴,,,
    ∴,即,.
    (4)MN最大时,如图所示,
    此时易得,
    ∴,
    ∴MN的最大值为8.
    MN最小时,如图所示,
    此时易得,
    ∴,
    ∴MN的最小值为2.
    ∴MN的取值范围为.
    4.(1)证明:∵为等边三角形,
    ∴,.
    而,
    ∴.
    在与中,
    ∴.
    (2)解:连接MN.
    由(1)知,.
    ∵,,
    ∴为等边三角形,
    ∴,
    ∴,
    ∴当E、N、M、C四点共线时,的值最小,
    此时,;


    (3)解:由(2)知,的费尔马点在线段EC上,同理也在线段上,
    因此线段EC与BF的交点即为的费尔马点.
    5.解:(1)①∵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
    在和中,
    ∴.
    ∴.
    故答案为:;
    ②∵,
    ∴.
    ∵是等边三角形,
    ∴.
    ∵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
    ∴.
    ∴.
    ∴.
    故答案为:.
    (2)∵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
    (3)由题得,点P在以点D为圆心,半径为的圆上,
    又,
    ∴点P在以点BD为直径的圆上,
    如图,点P为两圆的交点.
    ①若点P在CD右侧,则连接CP,过点C作于点H,
    ∵,
    ∴.
    又,,
    ∴.
    ∵,
    ∴B,C,P,D四点共圆,
    ∴,且
    ∴,
    ∴在中,,
    解得,舍去,
    ∴点C到直线BP的距离为;
    ②若点在CD左侧,连接,过点C作于点,
    同理可得.
    综上,点C到直线BP的距离为或.
    6.解:(1)①∵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
    ∴.
    ∴,
    ∵为等边三角形,
    ∴.
    ∵点A,D,E在同一直线上,
    ∴,∴,
    ∴,
    故答案为:60;
    ②∵,∴,
    故答案为:.
    (2)∵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点A,D,E在同一直线上,
    ∴,,
    ∴,
    ∴,
    ∵,,,
    ∴.
    (3)的度数是或.
    如图3,
    由(1)知,
    ∴,
    ∵,
    ∴,
    ∴;
    如图4,
    同理求得,
    ∴.
    ∴的度数是或.
    7.解:(1)∵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且.
    故答案为:且;
    (2)①∵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
    在与中,
    ∴,
    ∴.
    由角的和差可得,
    故(1)中的结论成立;
    ②∵以A,B,C,D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或或,
    ∴角的度数是或或.
    8.解:(1)由旋转的性质可知,,,
    ∴是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等边三角形.
    (2).
    证明:由旋转的性质可知,,.
    ∵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和中,
    ∴,
    ∴,
    ∴.
    (3)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
    ∴,
    ∵,
    ∴,又,
    ∴,
    ∴,
    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
    ∴,
    ∵,
    ∴,又,
    ∴,
    ∴,
    综上,当时,BD的长为2或8.
    ②点D在运动过程中,的周长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
    理由如下:∵,
    ∴,
    则的周长,
    当DE最小时,的周长最小,
    ∵为等边三角形,
    ∴,
    AD的最小值为,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9.(1)证明:∵和均为等腰三角形,
    ∴,.
    ∵,
    ∴,
    ∴.
    在和中,
    ∴,
    ∴.
    (2)解:∵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
    ∴.
    (3)解:①如图,,
    理由如下:
    ∵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在和中
    ∴,
    ∴,.
    ∵,
    ∴,
    ∴,
    ∴点B,D,E三点共线,
    ∴.
    ∵AF是的高,
    ∴,
    ∴,
    ∴,
    ∴.
    ②,
    理由如下:
    ∵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
    ∵,
    ∴,
    ∴点B,D,E三点共线,
    ∴.
    ∵是的高,
    ∴,
    ∴,
    ∴,
    ∴.
    10.(1)证明:∵为等边三角形,
    ∴,.

    ∴,
    ∴.
    ∵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至,
    ∴,,
    ∴是等边三角形,
    ∴,
    ∴,
    ∴B,E,F三点共线.
    (2)解:设,则.
    ∵,,
    ∴,
    ∴,即,
    ∴,
    ∴.
    ∵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至,
    ∴,,
    ∴,
    ∴,
    ∴,
    ∴.
    设,则.
    解得,(舍去),
    ∵,,
    ∴,
    ∴,即,
    ∴.
    过点D作,垂足为M,过点G作,垂足为N,
    ∵,,
    ∴,,
    ∴,
    ∴.
    11.解:(1)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因为,点D是AC边的中点,
    所以,,
    所以,
    所以,
    即.
    (2)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在和中,
    所以,
    所以.
    (3)因为,,,
    所以.
    在和中,
    所以,
    所以,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12.(1)解:①是的“旋转位似图形”.
    ∵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绕点A顺时针旋转的度数后与构成位似图形,
    ∴是的“旋转位似图形”.
    ②∵与互为“旋转位似图形”,,
    ∴,
    ∴,
    ∴.
    ∵,
    ∴.
    ③∵与互为“旋转位似图形”,
    ∴,
    ∴,,
    ∴,
    即.
    ∵,,,
    ∴,,
    ∴.
    故答案为:是;;10;.
    (2)证明:∵,

    ∴,即,
    又∵,
    ∴,
    ∴,
    又∵,
    ∴,
    ∴,
    ∴,
    ∴绕点A逆时针旋转的度数后与构成位似图形,
    ∴和互为“旋转位似图形”.
    (3)解:过E作于H,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G为AC中点,
    ∴,.
    ∵与互为“旋转位似图形”,
    ∴,
    ∴,,
    即,
    ∴.
    ∵,
    ∴,
    即,
    ∴,
    ∴,
    ∴,
    即,
    ∴,
    ∴,
    ∴,
    则.
    综上所述,,.
    13.解:(1)∵,
    ∴.
    即.
    在与中,
    ∴,
    ∴.
    ∴,
    ∴,
    又∵
    ∴.
    故答案为:90.
    (2)①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理由:∵,
    ∴,
    ∴.
    在与中,
    ∴,
    ∴.
    在中,
    ∵,
    ∴,
    即,
    即.
    ②(i)当点D在CB的延长线上,如图,.
    理由是:
    ∵,
    ∴,
    ∴.
    在和中,
    ∴,
    ∴.
    ∵,
    ∴,
    ∴.
    (ii)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理由是:
    ∵,
    ∴,
    ∴.
    在和中,
    ∴,
    ∴.
    在中,,

    ∴,
    即.
    14.解:(1)当时,
    ∵,,M是BF中点,
    ∴,

    ∴,
    又,
    ∴.
    故答案为:.
    (2).理由如下:
    ∵,,
    ∴,
    在中,,
    M是BF的中点,∴,
    在和中,
    ∴,
    ∴,
    ∴.
    (3).理由如下:
    如图,延长AM至点G,使得,连接,FG.
    ∵M是BF的中点,
    ∴,
    又∵,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
    ∴,
    在和中,
    ∴,
    ∴,
    ∴.
    (4)由(3)得,(在此问依然成立),
    ∵M,A,N在同一条直线上,.
    ∴,又,
    ∴,∴.
    ∵,∴.
    ∵.
    ∴.
    ∴,
    ∵,
    ∴,
    ∴.
    故答案为:.
    15.解:(1)∵与同为等边三角形,
    ∴,,,
    易证,
    ∴,
    ∴,,
    ∴,
    ∴.
    故答案为:;.
    (2)(1)中的结论不成立,理由如下:
    ∵与同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易证,
    ∴,
    ∴,,
    ∴,
    ∴,
    ∴(1)中的结论不成立.
    (3)①如图,B,D,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易证四边形ABCE为矩形,
    ∴;
    ②如图,B,E,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
    ∴,

    ∴.
    16.(1)①证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
    ∴,
    ∴,
    ∴.
    ②解:∵,
    ∴,,
    ∴,
    ∴.
    (2)证明:如图,过点C作于G,作于H,
    在和中,
    ∴,
    ∴,且,,
    ∴PC平分,
    即.
    (3)解:有最大值,有最小值.
    ∵,,
    ∴当点E旋转到与直线AB共线(在点C右侧)时,AE有最大值,
    最大值为;
    当点E旋转到与直线AB共线(在点C左侧)时,AE有最小值,
    最小值为.
    17.(1)证明:∵,,

    ∴.
    在和中,
    ∴,
    ∴,.
    又∵,
    ∴,
    ∴.
    (2)解:在和中,
    ∴,
    ∴,.
    又∵,,
    ∴,
    ∴,
    ∴,
    ∴.
    ∵,
    ∴,,
    ∴,
    ∴,
    又∵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即,
    ∴.
    (3)解:作,如图,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F为BC中点,
    ∴,
    ∴,,
    由勾股定理,得,即,
    ∴.
    18.(1)证明:如图,延长BD交AC于M.
    ∵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
    ∴,
    ∴,
    ∴.
    (2)解:,.
    理由:∵,
    ∴,
    ∴.
    设BD,AE交点为M,如图,
    在和中,
    ,,
    ∴,
    ∴,.
    令AC与BD交于点O,
    ∴,
    ∴.
    ∴,
    ∴.
    (3)解:,BA与AE所成的角的度数为.
    理由如下:∵和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令AE与BD的交点为F,


    即BD与AE所成的角的度数为.
    19.(1)①解:∵,
    ∴,
    ∵,
    ∴,
    ∵,
    ∴,
    ∴,
    ∴,
    ∵,点D为BC的中点,
    ∴,
    ∴,
    ∵,
    ∴AC垂直平分DE,
    ∴,
    ∵点D为BC的中点,
    ∴,
    ∴.
    ②证明:由①知,,
    在和中,
    ∴,
    ∴.
    (2)解:∵,
    ∴,
    由(1)①知,,
    ∴,
    ∵,
    ∴,
    ∴,
    ∴,
    即,
    ∴,
    由(1)知,.
    故答案为:9.
    20.解:(1)结论:,.
    理由:如图中,延长交BD于点H,AH交BC于点O.
    ∵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
    ∴,

    故答案为:相等;垂直.
    (2)结论:.
    理由:∵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CM为斜边DE上的高,
    ∴,
    ∴,
    ∴.
    (3)情形1:如图中,在的外部,以A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
    使,,连接EA,,,
    ∵,
    ∴,,
    ∴,
    即,
    ∴,
    ∴.
    ∵,
    ∴,,
    又,
    ∴,
    ∴,
    ∴.
    情形2:如图中,作交BC的延长线于E,
    则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同法可证:,
    ∴.
    ∵,
    ∴.
    综上所述,BD的长为或.
    故答案为:或.
    21.解:(1)如图中,作于H.
    当旋转角为时,,,是等边三角形,
    .
    故答案为:2.
    (2)如图2中,作于H,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3)CD的长有最大值.
    理由:如图,∵,
    ∴,
    ∵,
    ∴,
    ∴,
    ∴,
    又,
    ∴.
    取AB的中点H,以H为圆心,HB为半径作圆H,连接CH,
    ∵,,
    ∴,,,

    点D的运动轨迹是圆H
    当时,CD的值最大,此时.
    22.(1)问题发现:
    证明:∵与都是等边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2)变式探究:
    解:和的数量关系为:.理由如下:
    ∵在等腰中,,
    ∴,
    ∵在等腰中,,
    ∴,
    ∵,
    ∴,
    ∴,
    ∴,
    ∵,
    ∴,
    ∴,
    ∴.
    (3)解决问题:
    解:连接AB,AQ,如图3所示:
    ∵四边形ADBC是正方形,
    ∴,,
    ∵Q是正方形APEF的中心,
    ∴,,
    ∴,
    ∴,
    ∵,
    ∴,
    ∴,
    ∵,
    ∴,
    设,则,
    在中,,
    即,
    解得:,
    ∵,
    ∴,
    ∴正方形ADBC的边长.
    23.(1)解:①∵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②过点A作于点G,过点E作于点Q,EQ即为所求;
    ∵,,∴,
    在中,∵,,∴,,
    在中,∵,∴,
    ∴,
    由①得,∴,
    在中,∵,∴,
    ∴.
    (2)证明:∵是等边三角形,∴,
    ∴.
    ∵,∴,
    ∴,
    又,
    ∴,∴,
    又,∴,
    ∴,

    24.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在和中,
    ∴,
    ∴.
    ∵,
    ∴.
    故答案为:;.
    (2)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下:
    如图,延长AE和FC交于点H,交BC于点P.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在和中,
    ∴,
    ∴,.
    ∵,
    ∴.
    又,,
    ∴.
    ∵,
    ∴,
    ∴.
    (3)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如图,延长AE和FC交于点H,交BC于点P,
    ∵O为EF的中点,
    ∴,
    ∵,
    ∴.
    又,
    ∴,
    ∴.
    ∵,
    ∴.
    由(2)可知,,,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5.(1)证明:∵,
    ∴.
    又∵,
    ∴是等边三角形.
    (2)解: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是等边三角形,
    ∴.
    ∵,,
    ∴,
    ∴,
    ∴是直角三角形.
    (3)解:∵,

    ∴.
    若,则,
    ∴,
    ∴,
    ∴当为时,.
    26.(1)证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和中,
    ∴,
    ∴.
    (2)①∵,,
    ∴,.
    由(1)可知,,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如图b,过点E作轴于点F.
    ∵,
    ∴,
    ∴,
    又,
    ∴,
    ∴.
    ∴点E的坐标为.
    ②存在,点P的坐标为或.理由如下:
    如图,当时,且点P在点C左侧时,
    ∵,
    ∴,
    ∴;
    当点P在点C右侧时,,
    ∴,
    ∴;
    当时,
    ∵,
    ∴是等边三角形,
    此时,重合,舍去.
    综上所述,当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或.
    27. 解:(1)①∵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和中,
    ∴,
    ∴.
    ②∵点B,D,E在同一直线上,
    ∴,
    ∵,
    ∴,
    ∵,
    ∴.
    故答案为:,60.
    (2)∵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即,
    又∵,
    ∴,
    ∴,
    ∴,
    ∴,
    ∴.
    (3)①如图,当点B在线段ED的延长线上时,连接CD,取AB中点H,连接EH,CH,
    ∵,H是AB的中点,
    ∴,,
    ∴,
    ∴点A,E,C,B四点在以H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
    ∴,,
    ∵,
    ∴,
    ∴,
    ∴,
    ∴,
    ∵在中,,,
    ∴,,
    ∴,
    ∴,
    ∴,
    ∵,
    ∴点C到直线DE的距离;
    ②如图,当点B在线段DE的延长线上时,
    由①同理可得,,,
    ∴点C到直线DE的距离为,
    综上所述,点C到直线DE的距离.
    28.证明:(1)∵,均为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和中,
    ∴,
    ∴.
    (2)∵,
    ∴.
    在和中,
    ∴,
    ∴.
    又∵,
    ∴是等边三角形.
    29.(1)证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2)解:∵,
    ∴.
    又∵,
    即.
    (3)解:由(1)知,
    ∴.
    ∵,
    ∴在和中,
    ∴,
    ∴.
    ∵,
    ∴是等边三角形.
    30.解:(1).
    理由:∵,都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
    ∴,
    ∴,
    ∴.
    (2)由(1)可知,,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故答案为:180.
    (3)
    理由如下:
    在线段BE上取一点H,使得,
    设AC交BE于点O,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第五讲:一线三等角
    【参考答案】
    1、提示:证明
    2、提示:证明或
    3、提示:证明
    4、提示:证明
    5、提示:证明
    6、提示:(1)25,65;
    (2)证明
    7、提示:证明
    8、提示:过点D作于点E,证明
    得出OP与OF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9、提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过点P作于点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
    10、提示:证明求出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得比例系数,解析式为
    11、提示:将点A、B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出抛物线解析式为,设抛物线对称轴交x轴于点N,过点C作于点M,证明,
    12、提示:(1)证明,
    (2)证明,
    (3)证明,
    13、提示:(1)①由
    ②分三种情况:(a)当时,点D、E分别与点B、C重合
    (b)当时,
    (c)当时,
    ∴AE的长为2或或1
    14、提示:(1)由
    (2)证明,再证明
    15、提示:(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只需求的最大值,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铅垂高乘以水平宽求出面积最值,此时点D坐标为
    (3)分点M、N在x轴异侧和同侧两种情况讨论,过点M作x轴于点G,证明,
    第六讲:一线三垂直
    【参考答案】
    解:(1)如图1,由题意可知:,求得,,求得,
    ,,,,,,
    ∴,
    ∴,
    ∵,
    ∴,
    ∴,
    ∵,
    ∴,
    ∴.
    (2)如图2,过C作轴于点D,
    与y轴交于B点,与x轴交于A点,
    令,求得,令,求得y=4,
    ∴,,
    同(1)可证得,
    ∴,
    ∴,
    ∴,且,
    设直线AC解析式为,
    把C点坐标代入可得,
    解得,
    ∴直线AB解析式为
    (3)如图3,过点B作轴于E,
    ∵点C的坐标为,A点的坐标为,
    ∴,,
    ∵在中,,,
    又∵轴,
    ∴,
    ∴,

    ∴,
    ∴,
    ∴,
    ∴,
    ∴,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
    ∵,
    ∴,解得
    ∴直线AB的解析式为
    ∵直线AB与y轴交于点D,
    ∴.
    解:(1).理由如下:
    ∵,,
    ∴,
    ∴.
    又∵,
    ∴,
    ∴.
    在和中,∵,,,∴,
    ∴,.
    又∵,
    ∴.
    (2).
    同(1)可得,
    ∴,.
    又,
    ∴.
    3.(1)解:∵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A.
    ∴,,
    ∴,.
    ∵,
    ∴,
    ∴,,
    ∴.
    ∵,
    ∴,
    ∴,,
    ∴,
    ∴.
    设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
    将点B和点C坐标代入表达式,
    利用待定系数法得直线BC表达式为:.
    (2)证明:连接OE,
    ∵MG垂直平分OB,点E在MG上,
    ∴,,
    ∴,
    又∵,
    ∴,
    ∴,
    又∵,
    ∴,
    ∴点E为AB中点,
    又∵点G为OB中点,
    ∴EG为的中位线.
    (3)解:设,
    ∵,
    ∴,
    解得或,
    ∴或.
    4.(1)证明:∵,,
    ∴,,
    ∴在和中,
    ∴,
    ∴.
    ∵,
    ∴,
    ∴.
    (2)解: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连接CO,
    ∵,
    ∴.
    又∵,点O为AB的中点,
    ∴,,
    ∴,
    ∴.
    ∵,
    ∴,
    ∴,
    ∴,
    ∴在和中,
    ∴,
    ∴,.
    又易知,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5.(1)证明:∵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又∵,,
    ∴,,
    又∵,
    ∴,
    在与中,
    ∴;
    (2)①如图1,过点C作轴于点D,
    在中,令可求得,令可求得,
    ∴,,
    同(1)可证得
    ∴,,
    ∴,
    ∴,且
    设直线AC解析式为,把C点坐标代入可得-,解得
    ∴直线AC解析式为;
    ②以B、C、P、Q四点构成的平行四边行有三种情况:
    由题意可知点B坐标为,点C坐标为
    设点P坐标为,点Q坐标为
    情况一:当四边形BPCQ为平行四边形时,
    由,得:,即,
    点P坐标为
    由得,得,即,
    点Q坐标为;
    情况二:当四边形BCPQ为平行四边形时,
    由,得:,即,
    点P坐标为
    由,得,即
    点Q坐标为
    情况三:当四边形BCQP为平行四边形时,
    由,得:
    即,点P坐标为
    由,得,即,
    点Q坐标为
    综上,点Q坐标为)或;
    (3)解:当点D位于直线上时,分两种情况:
    ①点D为直角顶点,分两种情况:
    如图,当点D在矩形AOCB的内部时,过D作x轴的平行线EF,交直线OA于E,交直线BC于F,
    设;
    则,,;
    则,得,即:,解得;
    ∴;
    当点D在矩形AOCB的外部时,设;
    则,,;
    则,
    ∴,即:,解得;
    ∴;
    ②点P为直角顶点,显然此时点D位于矩形AOCB的外部;
    如图,
    设点,则,;
    则,
    ∴,;
    ∴;
    联立两个表示BF的式子可得:
    ,即;
    ∴;
    综上,存在符合条件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且D点的坐标为:或或.
    6.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在和中,,,,
    ∴,

    (2)证明:由(1)同法可证,
    ∴,
    ∴四边形是菱形.
    由(1)知,
    ∴,
    ∴,即,
    ∴菱形AKFH是正方形;
    (3)连接AE.由(2)知四边形AKFH是正方形,四边形AKFH的面积为10,∴四边形AKFH的边长为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在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7.解:(1)证明:如图1中,
    ∵,
    ∴,
    ∴.
    在和中,
    ∴,
    ∴,,
    ∴.
    (2)猜想:.
    理由:在中,∵,,
    ∴,
    ∴,
    在中,,
    ∵,
    ∴.
    (3)结论:.
    理由.如图2中,过点A作,垂足为点N,过点D作,垂足为点M.
    ∵,,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由(2)可知,,
    ∴,
    ∴.
    8.解:(1)∵,,
    ∴.
    ∵,
    ∴.
    (2)∵于,于N,
    ∴,,
    在中,,
    ∴,
    同理:.
    又∵,
    ∴,,
    在和中,
    ∴,
    ∴,,
    ∴.
    (3)结论:.
    理由如下:∵,
    ∴,
    又∵,
    ∴.
    在和中,
    ∴.
    ∴,,
    ∴,
    ∴.
    9.解:(1)
    (2)
    (3),理由如下:
    证明:∵,

    ∵,

    又∵

    ∴,
    ∵在等腰中,点D是BC的中点.



    在和中,,,,
    ∴,
    ∴;
    (4)解:,
    由图形可知,
    ∴当时,AP最小,此时,
    最大值为4
    10.解:(1)
    (2)的面积为3.
    理由:如图2,过点D作BC的垂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
    ∴,
    ∵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BD,
    ∴,,
    ∴,
    ∵,
    ∴,
    在和中,
    ∴,
    ∴,
    ∴,
    (3)
    11.解:(1),
    ∵,
    ∴,
    又∵,
    ∴,
    ∴,
    在和中,
    ∴,
    ∴.
    (2)(或).
    ∵,,
    又∵,
    ∴(证明同理).
    (3)①过E点做垂直于AB,交BC与M点,则,
    在和中,,
    ∴,
    ∴,
    ∵,,,
    ∴,
    又∵,
    ∴,
    ∴.
    ②的最小值为.
    12.解:(1)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因为,点D是边的中点,
    所以,,
    所以,
    所以,
    即.
    (2)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在和中,,
    所以,
    所以.
    (3)因为,,,
    所以.
    在△EDB和△FDC中,,
    所以,
    所以,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13.解:(1)①已知,,
    ∴,
    ∴的面积为.
    ②∵,,
    ∴,,
    ∴,
    ∴.
    故答案为:;.
    (2)①与全等.理由如下:
    如图,∵AB绕点B旋转至,
    ∴.
    又∵,

    ∴,
    ∴,
    ∵,
    ∴,
    在与中,
    ∴.
    ②∵,
    ∴,,
    ∴.
    (3)①如图,过作延长线上垂线,垂足为H.过A作,
    ∵,
    ∴,
    又,
    ∴,
    ∴,
    ∵,,
    ∴,,
    ∴,
    ∴,,
    ∴.
    ②由对称性可知,,
    ∴,
    当,D,C共线时,的值最小,即为的值,
    则,
    ∵,
    ∴,
    ∴.
    故答案为:18;;.
    14.解:(1)证明.∵,,
    ∴,.
    ∴,,
    ∵,
    ∴.
    ∴.
    又∵,
    ∴.
    (2)解:①如图,连接AD.
    ∵,点D为BC的中点,
    ∴.
    ∵,,
    ∴.
    ∴,.
    由(1)知,
    ∴,,
    即.
    ∴,
    ∴.
    ∴,,
    ∴,
    ∵,
    ∴,即.
    ∴.
    ∴.
    ②由题意得,当GF=2时,DG=1,
    在中,,
    在中,,
    ∴.
    又∵,
    ∴.
    ∴.
    ∵点E为BD中点,
    ∴设,则.
    ∴.
    ∴,即
    ∴.
    ∴的面积为.
    15.解:证明:(1)∵直线m,直线m,
    ∴.
    ∵,
    ∴.
    ∵,
    ∴.
    在和中,,
    ∴,
    ∴,,
    ∴.
    (2)成立.理由如下:
    ∵,
    ∴,
    ∴,
    在和中,,
    ∴,
    ∴,,
    ∴.
    (3)是等边三角形.
    由(2)知,,,.
    ∵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
    ∴为等边三角形.
    16.解:(1)证明:如图,
    ∵,
    ∴,
    ∵,
    ∴,
    ∴,
    ∵在和中,,
    ∴,
    ∴,
    ∴.
    (2)解:①如图,过点Q作于F,
    则,
    ∴,即,
    ∴,
    ∵,
    ∴,
    ∵,
    ∴,
    又∵,
    ∴,
    ∴,
    即,
    ∴,
    整理得,,
    ∵点P与A,B两点不重合,
    ∴,
    ∴,
    由得,,
    ∴.
    ②线段DQ的中点所经过的路径就是的中位线MN.
    由(2)①可知,.
    当点P运动至AC中点时,,∴.
    ∴.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
    ∴线段DQ的中点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17.解:(1)如图1,过C作轴于M点,
    ∵,,
    ∴,
    在和中,,
    ∴,
    ∴,,
    ∴,
    ∴点C的坐标为.
    (2)如图2,过D作于Q点,
    则,
    ∴.
    ∵,

    ∴,
    在和中,,
    ∴,
    ∴,即.
    (3)如图3,过点F分别作轴于S点,轴于T点,
    则,,
    ∴,
    ∴,
    又∵,,点F坐标为,
    ∴,,,
    ∴,,
    则,
    则.
    18.解:(1)如图1,①∵,,
    ∴,
    ∴.
    ∵,
    ∴,
    ∴,
    在和中,,
    ∴;
    ②∵,
    ∴,.
    ∵,
    ∴.
    (2)如图2,,理由是:
    ∵,
    ∴,
    ∵,
    ∴,
    ∴,
    ∴,
    在和中,
    ∴,
    ∴,.
    ∵,
    ∴.
    第七讲:半角模型
    【参考答案】
    1.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
    ∴,
    ∴.
    (2)证明:延长GD到点F,使得,
    由(1)得,
    ∴.
    ∵,
    ∴,
    即.
    ∵,
    ∴,
    由(1)得,
    ∴,
    ∴.
    ∵,
    ∴.
    (3)解:如图,过点C作,交的延长线于点D,
    易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
    根据(1)(2)可得,
    设,则,
    ∴,
    在中,,
    即,
    解得,
    ∴.
    2.(1)
    (2)作关于直线的对称,作关于直线的对称,
    ∵是的高,

    ∴,
    又∵

    延长EB、FC交于点G,则四边形AEGF是矩形,
    又∵
    ∴四边形AEGF是正方形,
    由(1)、(2)知:,,
    设,则,
    ∴;;,
    在中,
    解得,,
    故AD的长为6.
    3.证明:由题意可得:,.
    ∴,,又,
    ∴.
    又∵
    ∴,.
    ∴四边形AEGF是矩形,
    又∵,
    ∴.
    ∴矩形AEGF是正方形;
    设,则.
    ∵,,
    ∴,,
    ∴,,
    在中,,
    ∴.
    化简得,
    解得,(舍去)
    所以.
    4.解:∵,
    ∴;
    由折叠可知,,,
    ,,
    ∴;
    ∴;
    ∴四边形AFHG是正方形,
    ∴,
    又,,;
    设AD的长为,则,.
    在中,,
    ∴,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
    ∴.
    5.解:(1)证明:由题意得,,,
    ∴,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2)证明;∵,,
    ∴,
    ∴的周长,
    ∴三角形的周长是四边形ABCD周长的一半;
    (3)解:∵,
    ∴,
    ∴,
    ∵,
    ∴,
    ∴.
    6.解:(1)提示:由折叠可知:,,先证明四边形AEGF为矩形,再证明为正方形;
    (2),,.
    7.解:(1)证明:在正方形中,,,
    ∴.
    在和中,,
    ∴.
    ∴.
    (2)解:成立.理由如下:
    ∵,,
    ∴.
    ∵,
    ∴.
    ∴.
    ∴.
    在和中,,
    ∴.
    ∴.
    ∵,
    ∴.
    (3)解:①如图2,过点C作交AD的延长线于点G,
    由(2)和题设知:,
    设,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
    ②将沿着边折叠,使D与E重合,沿着边折叠,使与重合,
    可得,,
    ∴,



    ∴四边形AEFG为正方形,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可得,,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即,
    解得:或(舍去),
    ∴,
    则.
    8.(1)证明:∵,,
    ∴.
    又,,
    ∴.
    (2)解:,,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证明如下:
    将线段CD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CF,连接EF,BF,
    ∴,.
    ∵,
    ∴.
    又,
    ∴,
    ∴.
    ∵,
    ∴.
    又,,
    ∴,
    ∴,,
    ∴,
    ∴,
    ∴.
    (3)解:在等腰直角中,,,
    ∴.
    ∵,
    ∴.
    设,则.
    由(2)可知,,
    解得,
    ∴.
    ∵,
    ∴,
    ∴,即,
    ∴,
    ∴,
    ∴.
    9.(1)解:,,,.
    (2)①证明:∵,
    ∴,
    ∴.
    ∵,
    ∴,
    ∴,
    ∴;
    ②解:的度数为.
    (3)解:当时,的度数为定值,且.理由如下:
    ∵,,
    ∴.
    ∵且,
    ∴,
    ∴.
    又,
    ∴,
    ∴.
    ∵,
    ∴.
    又,
    ∴,
    ∴,
    ∴,
    即的度数为定值,且.
    (4)解:因为,
    因此可设,则,.
    由,,
    可得,,
    所以,.
    由,得,
    所以,
    所以,
    所以
    由,得,
    所以,
    所以,
    解得:,
    所以.
    故答案为:.
    10.(1)证明:∵,
    ∴,,,,
    ∴,
    ∴G,D,F三点共线.
    又∵,即,
    ∴,
    在和中,
    ∴,
    ∴,
    又∵,
    ∴,
    ∴.
    (2)证明:如图,把绕点A旋转至,
    ∵,
    ∴,,,.
    ∵,
    ∴,
    ∴G,D,F三点共线.
    又∵,
    ∴,
    ∴,
    在和中,
    ∴,
    ∴,
    又∵,
    ∴,
    ∴.
    (3)解:如图3,把绕点A逆时针旋转至,
    连接,过A作,垂足为H.
    ∵,,
    ∴.
    又∵,
    ∴是等边三角形,
    ∴.
    由(2)知:,
    ∴.
    11.解:(1)∵,,
    ∴是等边三角形,
    ∵是等边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
    ∴.
    (2)在AC的延长线上截取,连接,
    ∵,,
    ∴,
    ∴,,
    ∵,,
    ∴,
    ∴,
    ∴,
    故一定成立.
    故答案为:一定成立.
    (3)在CN上截取,连接,
    由(2)得,,
    ∴,
    ∴,
    ∴,
    ∴,
    ∴.
    12.证明:(1)∵,四边形ABCD是菱形,
    ∴和都是等边三角形,则.
    ∵是等边三角形,
    则,,
    ∴.
    在和中,
    ∴,
    ∴.
    (2),证明如下:
    如图,过点G作交BD于点H.
    ∵,是等边三角形,
    ∴是等边三角形,则,,
    又∵是等边三角形,则,,
    ∴,即,
    ∴,
    ∴,
    ∴.
    (3),证明如下:
    如图,过点G作交DB于点H,则是等边三角形,
    ∴,则,
    又∵,,
    ∴,
    ∴,
    ∴.
    13.解:(1)∵四边形ABCD为菱形,
    ∴.
    ∵,F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
    ∴,,
    ∴.
    故答案为:2.
    (2)∵四边形ABCD是菱形,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3)同(2)可得,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即,
    ∴,,,

    ∴的周长为.
    14.解:(1)∵四边形ABCD为菱形,
    ∴,
    ∵,
    ∴是等边三角形,
    ∴,
    ∴.
    ∵点E,F分别是BC,CD的中点,
    ∴,,
    ∴.
    故答案为:3.
    (2)连接AC,如图2,
    ∵四边形ABCD为菱形,
    ∴,,,
    ∴.
    ∵,
    ∴为等边三角形,且,
    ∴,,
    ∴.
    ∵,
    ∴,
    ∴.
    在和中,,
    ∴,
    ∴,
    ∴.
    ∴的长为3.
    (3)如图3,连接AC,
    ∵四边形ABCD为菱形,
    ∴,,
    ∴,
    ∵,
    ∴为等边三角形,,
    ∴,,
    ∴.
    ∵,
    ∴,
    ∴,
    在和中,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的周长.
    第八讲:对角互补
    【参考答案】
    1.解:如图,作PQ⊥AB于点Q,PR⊥BC于R.
    ∵∠PQB=∠QBR=∠BRP=90º,
    ∴四边形PQBR是矩形,
    ∴∠QPR=90º=∠MPN,
    ∴∠QPE=∠RPE,
    ∴△QPE∽△RPF,
    ∴,∴
    ∵,∴
    设,则,,,∴,解得,
    ∴.
    2.如图,过点E分别作于点G,于点H.
    ∵四边形ABCD是矩形,
    ∴四边形CHEG也是矩形,∴∠GEH=90º,
    ∴∠BEG+∠GEF=∠GEF+∠FEH=90º,
    ∴∠BEG=∠FEH,
    又∵∠BGE=∠FHE=90º,∴△BEG∽△FEH,
    ∴,
    ∵,
    ∴,

    ∴.
    3.如图,过点C作轴于点E,过点M作轴于点F,连接EM.
    ∠MFO=∠CEO=∠AOB=90º,,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ABC=90º,AM=CM,
    ∴∠OAB=∠EBC,OF=EF,
    ∴MF是梯形AOEC的中位线,∴,
    ∵,∴
    ∴,
    ∴OB=CE,AO=BE,∴,
    又∵OF=FE,∴是直角三角形,
    ∵MO=M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4.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
    ∵∠BCE+∠DCF=90º,∠BCE+∠CBE=90º,
    ∴∠CBE=∠DCF,
    在与中,,
    ∴.
    5.解:当或OP经过点C时,重叠部分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即25;
    当点P旋转到如图所示位置时,过点O分别作CD、B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
    在与中,∠EOG=∠HOF,OE=OF=5,∴,
    .
    6.解:如图,连接E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O=DO,∠OAE=∠ODF=45º,∠ADC=90º,
    又∵OE⊥OF,∴∠OFD+∠EDO=180º,
    ∵∠AEO+DEO=180º,∴∠OFD=∠AEO,∴,∴AE=DE=4,
    又∵AD=CD,∴DE=CF=3,在中,.
    7.解:取AB的中点G,连接DG,如图所示:
    ∵AB=AC,∠A=60º,∴是等边三角形,
    ∵点D、G分别是AB、BC的中点,
    ∴DG是的中位线,∴DG=DC=BD,
    ∵∠B=60º,∴是等边三角形,
    ∴∠BGD=∠C,
    ∵∠AED+∠AFD=180º,且∠AFD+∠DFC=180º,
    ∴∠AED=∠DFC,∴,
    ∴EG=FC,∴BE+CF=BE+EC=BG=.
    8.证明:过点B作AC的平行线交N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ME.
    ∵BD=DC,∴ED=DN,
    在与中,,
    ∴,
    ∴BE=NC,
    ∵∠MDN=90º,∴MD为EN的中垂线,∴EM=MN,
    ∴,
    ∴为直角三角形,∠MBE=90º,
    ∴∠ABC+∠ACB=∠ABC+∠EBC=90º,
    ∴∠BAC=90º,∴.
    9.(1)连接BD,如图所示: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点D为AC的中点,
    ∴DB=DC=DA,∠DBG=∠DCH=45º,BD⊥AC,
    ∵EDF=90º,∴∠ADG+∠HDC=90º,
    ∵∠BDC=∠BDA=90º,∴∠BDG+∠ADG=90º,
    ∴∠BDG=∠HDC,
    ∴,∴BG=CH;
    (2)在等腰直角中,∵AB=BC=4,
    ∴△ABC的面积为8,∴∠A=∠C=45º,∴∠A=∠DBH,
    ∵BD⊥AC,∠BDG=∠CDH,∴∠BDH=∠ADG,
    又∵BD=AD,∴,
    由(1)可得,∴,
    ∵DA=DC=DB,BD⊥AC,∴,∴
    ∴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GBHD的面积不变,始终是4;
    (3)连接BD,如图所示:
    ∵BD⊥AC,AB⊥BH,ED⊥DF,
    ∴∠BDG=90º-∠CDG,∠CDH=90º-∠CDG,∴∠BDG=∠CD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BC=∠BCD=45º,∴∠DBG=∠DCH=135º,
    ∴,∴BG=CH,∴结论仍然成立.
    10.(1)∵DF⊥AC,∴∠AFD=90º,
    ∵∠A=60º,∠EDF=120º,∴∠AED=360º-∠A-∠AFD-∠EDF=90º,∴DE⊥AB;
    (2)连接AD,过点D作DM⊥AB于点M,作DN⊥AC于点N,如图所示:
    ∵点D是BC的中点,
    ∴AD是∠BAC的角平分线,∴DM=DN,
    ∵∠AMD=∠BMD=∠AND=∠CND=90º,∠A=60º,
    ∴,
    ∵∠EDF=120º,∴∠MDE=∠NDF,
    ∴,∴DE=DF;
    (3)过点D作DM⊥AB于点M,作DN⊥AC于点N,如图所示:
    在与中,,

    ∴BM=CN,DM=DN,
    ∵∠EDF=120º=∠MDN,∴∠EDM=∠NDF,
    在与中,,
    ∴,∴ME=NF,
    ∴.
    11.(1)将代入到中,解得,∴,
    ∵BC为对称轴,点B的坐标为,∴OC=1;
    (2)如图,分别过点D作轴于点M,作DN⊥PQ于点N.
    ∵,∴∠DMQ=∠DNQ=∠MQN=90º,
    ∴四边形DMQN是矩形,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C=DE,
    ∵∠CDM+∠MDE=∠EDN+MDE=90º,
    ∴∠CDM=∠EDN,∴,
    ∴DM=DN,∴矩形DMQN是正方形,
    ∴∠BQC=45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Q=CB=3,∴,设BQ的解析式为,将点B、Q坐标代入解得,b=4,
    ∴直线BQ的解析式为.
    12.(1)过点P作PE⊥BC,PF⊥CD,如图所示:
    ∵P、C为正方形对角线AC上的点,
    ∴PC平分∠DCB,∠DCB=90º,
    ∴PF=PE,∴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
    ∵∠BPE+∠QPE=90º,∠QPE+∠QPF=90º,
    ∴∠BPE=∠QPF,∴,∴PB=PQ;
    (2)过点P作PE⊥BC,PF⊥CD,如图所示:
    证明过程参考(1),通过证即可得到PB=PQ.
    第九讲:将军饮马
    【参考答案】
    1、解:连接AC、AE,过点C作CG⊥AB,如图所示:
    ∵四边形ABEF为正方形,
    ∴AE⊥BF,OA=OE,
    即可得:E关于BF的对称点是A,连接AC交BF于P,则此时EP+CP的值最小,EP+CP=AC,
    ∵正方形ABEF的面积为4,是等边三角形,
    ∴AB=BE=2,BE=BC=2,
    在中,,BC=2,
    ∴CG=1,,
    ∴,
    ∴,即这个最小值的平方为.
    解:∵MN垂直平分AC,
    ∴MA=MC,
    又∵,BM+MA=AB=12,
    ∴,
    在MN上取点P,∵MN垂直平分AC,
    如图所示,连接PA、PB、PC,∴PA=PC,
    ∴,
    在中
    当P、B、C共线时有最大值,此时,故选B.
    3.解:作点D关于OM的对称点D',作点A关于ON的对称点A',连接A'D',与OM,ON的交点就是点B、C,如图所示:
    此时AC+BC+BD=A'C+BC+BD'=A'D'为最短距离。
    连接OD',OA',
    根据对称性可知:
    OA=OA',OD=OD',∠AOA'=60º,∠DOD'=60º,
    ∴和是等边三角形,
    ∴OD'=OD=6,OA'=OA=10,∠A'OD=90º,
    根据勾股定理,得,
    ∴AC+BC+BD的最小值为.
    4.解:如图所示,作以BD为对称轴作N的对称点,连接,,
    根据轴对称性质可知,,∴,
    当P,M,N'三点共线时,取“=”,
    ∵在菱形ABCD中,AB=6,∠ABC=60º,
    ∴AC=6,
    ∵O为AC中点,
    ∴AO=OC=3,
    ∵AN=2,∴ON=1,
    ∴ON'=1,CN'=2,∴AN'=4,
    ∵,
    ∴,
    ∴,
    ∴,∠CMN'=60º,
    ∵∠N'CM=60º,
    ∴为等边三角形,
    ∴,即的最大值为2.
    5.解:过点C作CE⊥AB,如图所示:
    ∵菱形ABCD中,,∠A=120º,
    ∴∠ABC=60º,,BD平分∠ABD,
    ∴,,
    ∵BD平分∠ABD,
    ∴在AB上作点P关于BD的对称点,
    ∴,
    当,K,Q三点共线且时,PK+QK有最小值,
    即最小值为平行线AB,CD的距离,则最小值为.
    6.解:过E作,交AD于N,如图所示:
    ∵AC=4,AE=2,
    ∴EC=2=AE,
    ∴AM=BM=2,
    ∴AM=AE,
    ∵AD是BC边上的中线,是等边三角形,
    ∴AD⊥BC,
    ∵,
    ∴AD⊥EM,
    ∵AM=AE,
    ∴E和M关于AD对称,
    连接CM交AD于F,连接EF,则此时EF+CF的值最小,
    ∵是等边三角形,
    ∴∠ACB=60º,AC=BC,
    ∵AM=BM,
    ∴.
    解:(1)∵AB=AC,∴∠C=∠ABC=70º,
    ∴∠A=40º,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
    ∴∠ANM=90º,
    ∴∠NMA=50º;
    (2)①∵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M=BM,
    的周长=BM+CM+BC=AM+CM+BC=AC+BC,
    ∵AB=8,的周长是14,
    ∴;
    ②当点P与M重合时,周长的值最小,
    理由:∵PB+PC=PA+PC,,
    ∴P与M重合时,PA+PC=AC,此时PB+PC最小,
    ∴周长的最小值=AC+BC=8+6=14.
    8.解:(1)四边形ADCE是菱形,理由如下
    ∵点E是AD的中点,
    ∴,
    ∵,
    ∴AE=BC
    ∵,即,
    ∴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
    ∵AC⊥CD,点E是AD的中点,
    ∴CE=AE=DE,
    ∴四边形ABCE是菱形;
    (2)由(1)得,四边形ABCE是菱形
    ∴AE=EC=AB=4,且点A、C关于BE对称,
    ∵点F是AE的中点,,
    当PA+PF最小时,的周长最小,
    即点P为CF与BE的交点时,的周长最小,
    此时的周长=PA+PF+AF=CF+AF,
    在中,点E是AD的中点,则CE=DE,
    ∠ECD=∠D=30º,
    ∴是等边三角形,
    ∴AC=AE=CE=4,
    ∵AF=EF,CF⊥AE,

    的周长最小.
    9.解:(1)∵AB=AC,AD是中线,∴∠BAD=∠CAD;
    (2)BD=CE.
    理由:∵AD是中线,∴BD=CD,
    ∵AD,AE关于AC对称,∴CD=CE,∴BD=CE;
    (3)连接BE交AD于点P,此时PE+PC的值最小,如图所示:
    ∵AB=AC,∠BAC=90º,BD=DC=4,
    ∴AD=AE=4,
    由题意,AE=AD=BD,
    ∴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
    ∴PA=PD=2,
    ∵PD⊥BC,
    ∴.
    10.解:(1)∵是等边三角形,DF⊥AC,
    ∴DF垂直平分线段AC,
    ∴AE=EC,
    ∴∠ACE=∠CAE,
    ∵∠ACB=90º,
    ∴∠ACE+∠BCE=90º=∠CAE+∠B=90º,
    ∴∠BCE=∠B,
    ∴CE=EB,
    ∴AE=CE=BE;
    (2)连接PA,PB,PC,如图所示:
    ∵DA⊥AB,
    ∴∠DAB=90º,
    ∵∠DAC=60º,
    ∴∠CAB=30º,
    ∴∠B=60º,
    ∴BC=AE=EB=CE=6.
    ∴AB=12,
    ∵DE垂直平分AC,
    ∴PC=AP,
    ∴PC=PB+PA,
    ∴当PB+PC最小时,也就是PB+PA最小,即P,B,A共线时最小,
    ∴当点P与点E共点时,PB+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12.
    解:作点B关于CD、AD的对称点分别为点B'和点B'',连接B'B''交DC和AD于点M和点N,连接MB、NB;再DC和AD上分别取一动点和(不同于点M和N),连接,,和,如图1所示:
    ∵,,,
    ∴,
    又∵,,,
    ∴,
    时周长最小;
    连接DB,过点作于的延长线于点H,如图示2所示:
    在中,AD=3,,
    ∴,
    ∴∠2=30º,
    ∴∠5=30º,,
    又∵∠ADC=∠1+∠2=60º,
    ∴∠1=30º,
    ∴∠7=30º,,
    ∴=∠1+∠2+∠5+∠7=120º,

    又∵,
    ∴∠6=60º,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故选C.
    12.解:如图,作点B关于CE的对称点F,连接BF,EF,则EB=EF,
    ∵∠B+∠C=150º,
    ∴∠BEC=30º,
    ∴∠BEF=60º,
    ∴是等边三角形,
    连接BP,PF,PQ,则BP=FP,
    ∴BP+QP=FP+PQ,
    当F,P,Q在同一直线上且FQ⊥EB时,BP+PQ的最小值为FQ的长,
    此时,Q为EB的中点,故与A重合,
    ∵DA⊥AB.DA=6,
    ∴,
    ∴中,,
    ∴BP+PQ最小值值为18,故选D.
    13.解:作CH⊥BC,使得CH=BC,连接NH,BH,如图所示:
    ∵是等边三角形,AD⊥BC,CH⊥BC,
    ∴∠DAC=∠DAB=30º,,
    ∴∠HCN=∠CAD=∠BAM=30º,
    ∵AM=CN,AB=BC=CH,
    ∴,
    ∴BM=HN,
    ∵,
    ∴B,N,H共线时,BM+BN=NH+BN的值最小,
    当B,N,H共线时,如图所示:
    ∵,
    ∴∠ABM=∠CHB=∠CBH=45º,
    ∵∠ABD=60º,
    ∴∠DBM=15º,
    ∴,
    当BM+BN的值最小时,∠MBN=30º.
    14.解:如图,作PM⊥AD于M,作点D关于直线PM的对称点E,连接PE,EC.设,
    ∵四边形ABC都是矩形,,
    AB=CD=4,BC=AD=6,
    ∵,
    ∴,
    ∴,
    ∴AM=2,DM=EM=4,
    在中,,
    ∵PM垂直平分线段DE,
    ∴PD=PE,
    ∴PC+PD=PC+PE≥EC,
    ∴,
    ∴PD+PC的最小值为.
    15.解:(1)如图,作C关于AB的对称点E,连接DE交AB于M,此时,周长的值最小,
    ∵AC=BC,∠ACB=90º,
    ∴∠BCE=45º,
    连接BE,∴BC=BE=2,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周长的最小值;
    (2)存在,
    ∵AC=4,BC=8,
    ∴,
    当AD1=AB时,的等腰三角形,
    ∵AC⊥BC,
    ∴CD1=BC=8
    当时,是等腰三角形,
    ∴,
    当AD3=D3B时,的等腰三角形,
    ∴,
    ∴,
    ∴,解得CD2=3,
    当时,的等腰三角形,
    ∴,
    综上所述,以A、D、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线段CD的长度为8或或3或.
    16.解:如图所示,过点C作CE⊥AB于点E,交BD于点,过点作于,则CE即为CM+MN的最小值.
    ∵,∠ABC=45º,BD平分∠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故CM+MN的最小值为4.
    17.解:(1)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中,,
    ∴∠DBC=∠ADB=90º,
    ∵中,∠ADB=90º,E时AB的中点,
    ∴,
    同理,BF=DF,
    ∵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
    ∴DE=BE=BF=DF,
    ∴四边形DEBF是菱形;
    (2)连接BF,如图所示:
    ∵在菱形DEBF中,∠DEB=120º,
    ∴∠EBF=60º,
    ∴是等边三角形,
    ∵M是BF的中点,
    ∴EM⊥BF,
    则,
    即PF+PM的最小值是.
    18.解:(1)证明:过P作PQ⊥AD于Q,则PQ=AB,如图所示:
    ∵AD=2AB,E为AD中点,
    ∴AD=2DE,
    ∴PQ=DE,
    ∵PE⊥EM,
    ∴∠PQE=∠D=∠PEM=90º,
    ∴∠QPE+∠PEQ=∠PEQ+∠DEM=90º,
    ∴∠QPE=∠DEM,
    ∴,
    ∴PE=EM;
    (2)三者的数量关系是:BP2+NC2=PN2
    ①点N与点C重合时,P为BC的中点,显然BP2+NC2=PN2成立;
    ②点P与点B重合时,N为BC的中点,显然BP2+NC2=PN2成立;
    ③证明:连接BE、CE,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为矩形,AD=2AB,E为AD中点,
    ∴∠A=∠ABC=90º,AB=CD=AE=DE,
    ∴∠AEB=45º,∠DEC=45º,
    在和中,,
    ∴,∠BEC=90º,
    ∴BE=CE,
    ∴∠EBC=∠ECB=45º,
    ∴∠EBC=∠ECD,
    又∵∠BEC=∠PEM=90º,
    ∴∠BEP=∠MEC,∠EBP=∠ECM
    在和中,,
    ∴,
    ∴BP=MC,PE=ME,
    ∵EN平分∠PEM,
    ∴∠PEN=∠MEN=45º,
    在和中,,
    ∴,
    ∴PN=MN,
    在中有:MC2+NC2=MN2,
    ∴BP2+NC2=PN2;
    (3)连接PM,如图所示:
    由(2)可得PN=MN,PE=ME,
    ∴EN垂直平分PM,PG⊥EN,
    ∴P、G、M三点共线,且G为PM的中点,
    ∵K为EM中点,
    ∴,
    又∵∠D=90º,
    ∴,
    由(2)可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
    ∴当ME取得最小值时,DK+GK+PG取得最小值,
    即当ME=DE=6时,DK+GK+PG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第十讲:十字模型
    【参考答案】
    1.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
    ∴.
    ∵,

    ∴.
    ∵四边形ABCD是矩形,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2)是等腰三角形,
    理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
    ∴,
    ∵,∴,
    ∴是等腰三角形;
    类比迁移:延长CB到点H,使,连接AH,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2.(1)证明:略.
    (2)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
    ∴,
    ∴,
    ∴.
    (3)解:当时,成立,
    证明:如图3,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M,使,
    则,
    ∵,
    ∴,
    ∵,
    ∴,
    在中,,
    ∴.
    ∵,
    ∴.
    ∵,
    ∴,
    ∴.
    ∴,
    ∴,
    ∴.
    3.解:(1)∵,,且,
    ∴;
    ∴结论①②成立.
    (2)结论①、②仍然成立.
    证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且,
    在和中,,
    ∴,
    ∴,
    ∴,
    ∵,
    ∴,
    ∴,
    ∴.
    (3)结论:四边形是正方形
    证明:∵,,
    ∴且,
    同理可证:,;,;,;
    ∵,
    ∴,
    ∴四边形MNPQ是菱形,
    又∵,
    ∴,
    ∴四边形MNPQ是正方形.
    4.(1)解:.理由如下:
    ∵绕点B顺时针旋转至后,
    ∴,
    ∵把沿射线平移至,
    ∴,
    ∵,
    ∴,
    ∴,
    ∴,
    ∴;
    (2)证明:根据旋转和平移可得,,,,
    ∵,
    ∴,
    ∴四边形BCGE是矩形,
    ∵,
    ∴四边形是正方形.
    5.解: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
    又∵,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
    ∴四边形是矩形,
    ∴,
    ∵,
    ∴,
    ∵,
    ∴,
    又∵,
    ∴,
    在和中,,
    ∴,
    ∴,
    又∵,
    ∴,
    又∵四边形是矩形,
    ∴四边形是正方形.
    6.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
    ∴,
    ∴A、O、B、E四点共圆,
    ∵,
    ∴,即EO平分;
    (2)解:.
    理由:如图1,延长EA至点F,使,连接OF,
    ∵由(1)知,,,
    ∴,
    在与中,,
    ∴,
    ∴,.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
    ∴.
    (3)证明:如图2所示,
    ∵ABCD是正方形,,
    ∴.
    ∵,,,
    ∴,.
    在与中,,
    ∴.
    同理可得,,,,
    ∴,
    ∴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
    第十一讲:瓜豆原理
    【参考答案】
    1.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CD=AD,∠B=90°,
    甲行走的距离是AB+BF+CF=AB+BC=2AB;
    乙行走的距离是AF+EF+EC+CD;
    丙行走的距离是AF+FC+CD,
    ∵∠B=∠ECF=90°,∴AF>AB,EF>CF,
    ∴AF+FC+CD>2AB,AF+FC+CD<AF+EF+EC+CD,
    ∴甲比丙先到,丙比乙先到,即顺序是甲丙乙,故选B.
    2.解:由题意可知M点为主动点,C点为从动点,B点为定点.
    ∵C是BM中点,可知C点轨迹为取BP中点F,以F为圆心,FC为半径作圆,即为点C轨迹,如图所示:
    由题中数据可知OP=5,又∵点A、F分别是OB、BP的中点,∴AF是的中位线,∴AF=2.5,
    当M运动到如图位置时,AC的值最小,此时A、C、O三点共线,∴.
    3.解:当点P位于弧AB的中点时,M为AB的中点,
    ∵,
    ∴,
    设,分别为AC、BC的中点,连接,交CP于点O,如图所示:
    ∵,,
    当点P沿半圆从点A运动至点B时,点M的运动路径是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半圆,如图所示,
    ∴点M的运动路径长为π. 上运动,延长BA至点P,使得AP=OC,连接PE,如图所示:
    ∵AE=CF,∠PAE=∠OCF,∴,∴PE=OF,
    当O、E、P三点共线时,PE的值最小,
    ∵,
    ∴,
    ∴OF的最小值是.
    法二:E是主动点,F是从动点,D是定点,E点满足EO=2,故E点轨迹是以O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考虑DE⊥DF且DE=DF,故作DM⊥DO且DM=DO,F点轨迹是以点M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直接连接OM,与圆M交点即为F点,此时OF最小.可构造三垂直全等求线段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OM,减去MF即可得到OF的最小值.
    5.如图,以AO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OF,且∠AOF=90º,则AO=FO,,
    ∵四边形BCDE是正方形,∴BO=CO,∠BOC=90º,
    ∵∠BOC=∠AOF=90º,
    ∴∠AOB=∠COF,∴,∴CF=AB=4,
    若点A、C、F三点不共线时,AF<AC+CF,
    若点A、C、F三点共线时,AF=AC+CF,
    ∴,∴AF的最大值是6,
    ∵,∴AO的最大值是;
    6.解:根据∠PAB=90°,∠APB=30°可得:,故B点轨迹也是线段,且P点轨迹路径长与B点轨迹路径长之比也为,P点轨迹长ON为,故B点轨迹长为.
    7.解:求OP最小值需先作出P点轨迹,根据是等边三角形且B点在直线上运动,故可知P点轨迹也是直线.取两特殊时刻:①当点B与点O重合时,作出P点位置;②当点B在x轴上方且AB与x轴夹角为60°时,作出P点位置P2.连接P1P2,即为P点轨迹.
    根据∠ABP=60°可知:与y轴夹角为60°,作,所得OP长度即为最小值,OP2=OA=3,所以.
    8.解:同样是作等边三角形,区别于上一题求动点路径长,本题是求CG最小值,可以将F点看成是由点B向点A运动,由此作出G点轨迹:考虑到F点轨迹是线段,故G点轨迹也是线段,取起点和终点即可确定线段位置,初始时刻G点在位置,最终G点在位置(不一定在CD边),即为G点运动轨迹.
    CG最小值即当CG⊥的时候取到,作CH⊥于点H,CH即为所求的最小值.
    根据模型可知:与AB夹角为60°,故⊥.
    过点E作EF⊥CH于点F,则HF==1,,
    所以,因此CG的最小值为.
    9.解:连接OC,作CD⊥轴于点D,AE⊥轴于点E,如图所示:
    设点A的坐标为,
    ∵A、B两点是正比例函数图像与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交点,
    ∴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O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OA,OC⊥OA,
    ∴∠DOC+∠AOE=90º,
    ∵∠DOC+∠DCO=90º,∴∠DCO=∠AOE,
    在与中,,∴,
    ∴,,

    ∵,∴点C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10.解:法一:中点模型
    取AB的中点E,连接EM、CE,如图所示:
    在中,,
    ∵E是斜边上的中点,∴CE=5,
    ∵M是BD的中点,E是AB的中点,∴,
    ∴在中,,即,
    ∴CM的长度最大值为7.
    法二:瓜豆原理
    由M为BD的中点,结合瓜豆原理内容可得点M的轨迹是一个圆,如图所示,M点的轨迹就是由圆A以定点B为位似中心,以为位似比缩小来的.
    ∴圆E的半径为2,
    当C、E、M三点共线时,CM的长度最大,
    ∵E是斜边的中点,∴CE=5,∴CM=CE+EM=5+2=7.
    11.解:连接AM、CM,如图所示:
    ∵为等边三角形,∴AC=AD,∠DAC=60º,
    ∵四边形DCFE是矩形,点M是DF的中点,∴DM=CM,
    在与中,,∴,
    ∴∠DAM=∠CAM,
    ∵∠DAC=60º,∴∠ACM=30º,∴当BM⊥AM时,MB有最小值,
    此时.
    12.解:由题意可知C为定点,D点为主动点,路径为线段AB,点E为从动点,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CE=45º,,
    结合瓜豆原理内容可知从动点E的路径为一条线段,可以看成是由线段AB先绕着定点C逆时针旋转45º,再以定点C为位似中心,以为位似比缩小来的,
    如图,将BE的最小距离转化为点到线的最小距离(点B到的最短距离),
    由旋转相似可得,∴,
    ∴,在中,有,则,
    ∴线段BE的最小值为.
    13.解:将圆O补充完整,延长BO交圆O于点F,取的中点H,连接FH、HB、BD,如图所示:
    由题意可得△FH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F=HB,∠FHB=90º,
    ∵,∴点D在圆H上运动,轨迹如图中蓝色虚线,
    ∴∠HFG=∠HCF=15º,∴∠FHG=150º,
    ∴∠CHB=120º,∴,
    ∴点D的运动路径长度为.
    14.解:根据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Q点运动轨迹与P点轨迹形状相同,根据,可得P点轨迹图形与Q点轨迹图形相似比为,故面积比为2:1,面积为,故Q点轨迹形成的封闭图形面积为3.
    15.解:由题意可知,点N在直线上,于点M,则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1,设动点P在O点(起点)时,点B的位置为,动点P在N点(终点)时,点B的位置为,连接,
    ∵,,∴
    ∵,
    ∴,
    ∴,相似比为,
    ∴,
    如图2,当点P运动至ON上任意一点时,设其对应的点B为,连接AP、、,
    ∵,,∴
    ∵,,∴
    ∴,∴,
    又∵,,∴
    ∴点在线段上,即线段就是点B运动的路径,
    综上所述,点B运动的路径是线段,其长度为.
    第十二讲:射影定理
    【参考答案】
    1.解:①∵,,
    ∴,
    ∴,即,故①正确;
    ②∵,
    ∴故②正确;
    ③作,则,
    ∵BE平分,,
    ∴,
    ∴,故③正确;
    ④若F为BE中点,则,
    ∴,,
    ∴,
    ∴,故④正确.
    2.解:A、构造一个由半径、半弦、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根据垂径定理以及勾股定理即可计算;
    B、根据切割线定理即可计算;
    C、首先根据垂径定理计算AD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PD的长,连接OA,根据射影定理计算OD的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计算其半径;
    D、根据切线长定理,得.相当于只给了一条线段的长,无法计算出半径的长.
    故选D.
    3.解:连接AC,BC,
    ∵AB为直径,,
    ∴,,
    ∴,
    ∵,
    ∴,
    ∴,
    ∴,
    ∴,
    ∴,即,
    ∴,
    ∵(当C点为半圆AB的中点时取等号),
    ∴;
    4.解:∵在中,点C是的中点,
    ∴,
    ∴,故①正确;
    ∵,
    ∴,
    ∴,故②错误;
    ∵AB是的直径,
    ∴,
    又∵,
    ∴,
    ∴,
    又∵C为的中点,
    ∴,
    ∴,
    ∴,
    ∴,
    ∵,
    ∴,
    ∴,
    ∴,
    ∴,即P为斜边AQ的中点,
    ∴P为的外心,故③正确;
    ∵AB是的直径,
    ∴,
    又∵
    ∴根据射影定理,可得,故④正确;
    如图,连接BD,则,
    ∵,
    ∴,
    ∴,
    ∴,
    又∵,
    ∴,
    ∴CB与GD不平行,故⑤错误.
    故答案为:D.
    5.解:∵,,
    ∴,
    ∴.
    故选C.
    6.解:法①:作AB的中点F,连接DF,
    则,.
    在中,又,得.
    ∴.
    即.
    ∴.
    故选A.
    7.解:作与C,
    ∵,
    ∴,,
    由勾股定理得:,
    由射影定理得:,
    ∴,,
    ∴,
    ∴,,
    ∵在第四象限,
    ∴,
    由勾股定理得:.
    故选B.
    8.解:如图,设点S为BC的中点,连接DP,DS,DS与PC交于点W,作于点E,于点F,
    ∴,,即DS是PC的中垂线,
    ∴,
    ∴,
    ∴,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BC为直径,
    ∴,
    ∴,
    ∴,
    ∴,
    ∴,

    故选B.
    9.解:①∵PC与相切于点C,
    ∴,,
    ∴,
    ∴;
    ②∵,
    ∴;
    ③∵,,
    ∴,
    ∵,
    ∴;
    ④∵,,
    ∴,
    所以正确的有①,②,③,④,共4个.
    故选D.
    10.解:如图,连接AM,PB,AN,
    ∵MN为的直径,
    ∴.
    由题意得:,,,
    ∴,
    ∵PM为的切线,
    ∴,
    又∵,
    ∴,
    ∴,
    ∵,,
    ∴,
    ∴,
    ∴,
    ∴,
    设,则,
    ∴,
    在中,,
    ∴,
    ∴解得:(舍负),即,
    11.解:C.
    12.解:∵,,,
    ∴,
    ∵,,
    ∴,
    ∴点C关于DE的对称点是A,故E点与P点重合时的周长最小,
    ∴,
    ∵,,
    ∴,
    ∴,
    ∴,即,解得,
    ∵,
    ∴,
    ∵,
    ∴,
    ∴,即,解得,即.
    故选B.
    13.解:∵,,
    ∴,
    ∵,
    ∴,
    ∴,
    ∵,,
    ∴,
    ∴,
    故选A.
    14.解:∵是的直径,
    ∴,.
    ∴.
    故选A.
    15.解:∵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
    ∴,①正确;
    ,②正确;
    ,③正确;
    不一定成立,④不正确;
    16.解:取CF的中点为M,则.
    ∴和均为等腰三角形,
    ∴.
    设,则.
    ∴与均为等腰三角形.
    ∵,
    ∴设,则,.
    过点B作于点N,得.
    由射影定理可得.
    ∴.
    ∵,
    ∴.
    在中,,则.
    ∴AF=.
    17.(1)证明:连接BD,
    ∵,
    ∴BD是直径,
    ∴B、O、D在一条直线上.
    ∵DE是切线,
    ∴.
    ∵,
    ∴,
    ∴,
    ∴.
    ∵,
    ∴.
    (2)解:∵,
    ∴.
    ∵,,
    ∴.
    ∵,
    ∴,
    ∴,
    ∴.
    18.解:【问题情境】证明:如图1,
    ∵,
    ∴,
    而,
    ∴,
    ∴,
    ∴;
    【结论运用】(1)证明:如图2,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
    ∴,
    ∵,
    ∴,
    ∴,
    即,
    而,
    ∴;
    (2)∵,
    而,
    ∴,,
    在中,,
    在中,,
    ∵,
    ∴,即,
    ∴.
    19.解:(1)设的半径为,
    ∵E点是的中点,O点是圆心,
    ∴,,
    在中,,


    ∴,即的半径为5;
    (2)∵FC是的切线,

    又∵E是的中点.
    ∴,
    ∴,即

    在中,

    20.解:(1)连接AD,
    ∵AB是的直径,
    ∴,
    ∵,
    ∴,
    ∵,
    ∴由射影定理得,,

    ∴,
    ∴,
    ∴的面积;
    (2)连接BE,
    ∵AB是的直径,
    ∴,
    ∵,,
    ∴,
    ∵,
    ∴,
    ∴,
    设,
    则,
    ∴,

    ∴,
    ∴,
    ∴,(舍去),
    ∴,,
    ∵,
    ∴,
    ∴,
    ∴,
    ∴.
    第十三讲:胡不归与阿氏圆
    【参考答案】
    1.解:假设P在AD的速度为3,在CD的速度为1,
    设D坐标为(0,y),则,,
    ∴设,
    等式变形为:,则t的最小值时考虑y的取值即可,
    ∴,
    ∴,

    ∴t的最小值为,∴,
    ∴点D的坐标为,
    故选D.
    2.如图所示,公路上行驶的路线是AD,草地上行驶的路线是DB,设AD的路程为x千米,
    由已知条件千米,千米,BC⊥AC,知
    千米.
    则千米,

    设走的行驶时间为y,则.
    整理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得

    因为x必定存在,所以.即

    化简得.
    解得,
    即消防车在出发后最快经过小时可到达居民点B.
    3.如图,作DH⊥AB于H,CM⊥AB于M.
    ∵BE⊥AC,∴∠AEB=90°,

    设AE=a,BE=2a,
    则有:100=a2+4a2,∴a2=20,
    ∴或(舍)

    ∵AB=AC,BE⊥AC,CM⊥AB,

    ∵∠DBH=∠ABE,∠BHD=∠BEA,



    ∴,

    ∴的最小值为.
    4.解:过点P作PQ⊥AD,垂足为Q,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QDP=∠DAB=60°,


    ∴当点B、P、Q三点共线时,有最小值,
    ∴的最小值为.
    5.解:(1)由题意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
    ∵,
    ∴顶点坐标.
    (2)如图,连接AB,作DH⊥AB于H,交OB于P,此时最小.
    理由:∵OA=1,,
    ∴,
    ∴,
    ∴,
    ∴,
    ∴此时最短(垂线段最短).
    在中,∵∠AHD=90°,,∠HAD=60°,
    ∴,
    ∴,
    ∴的最小值为;
    (3)①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有两个交点,
    以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也有两个交点,
    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有一个交点,
    所以满足条件的点M有5个,即满足条件的点N也有5个,
    ②如图,中,∵,∴∠ABO=30°,
    作AB的中垂线与y轴交于点E,连接EA,则∠AEB=120°,
    以E为圆心,EB为半径作圆,与抛物线对称轴交于点F、G.
    则∠AFB=∠AGB=60°,从而线段FG上的点满足题意,
    ∵,
    ∴,
    ∵,EF2=EB2,
    ∴,
    解得或,
    故,,
    ∴t的取值范围
    6.过点E作x轴的平行线,再过D点作y轴的平行线,两线相交于点H,如图,
    ∵,
    ∴∠HEB=∠ABE,
    ∴,
    设DH=4m,EH=3m,则DE=5m,
    ∴蚂蚁从D爬到E点的时间==4(s)
    若设蚂蚁从D爬到H点的速度为1单位/s,则蚂蚁从D爬到H点的时间==4(s),
    ∴蚂蚁从D爬到E点所用的时间等于从D爬到H点所用的时间相等,
    ∴蚂蚁从A出发,先以1单位/s的速度爬到线段BE上的点D处,再以1.25单位/s的速度沿着DE爬到E点所用时间等于它从A以1单位/s的速度爬到D点,再从D点以1单位/s速度爬到H点的时间,
    作AG⊥EH于G,则,
    ∴AD+DH的最小值为AQ的长,
    当y=0时,,解得,x2=3,则,,
    直线BE交y轴于C点,如图,
    在Rt△OBC中,∵,
    ∴OC=4,则,
    设直线BE的解析式为,
    把,代入得,解得,
    ∴直线BE的解析式为,
    解方程组得或,则E点坐标为,
    ∴,
    ∴蚂蚁从A爬到G点的时间=(s),
    即蚂蚁从A到E的最短时间为.
    7.解:(1)连接OC,如图,
    ∵CA=CE,∠CAE=30°,
    ∴∠E=∠CAE=30°,∠COE=2∠A=60°,
    ∴∠OCE=90°,
    ∴CE是⊙O的切线;
    (2)过点C作CH⊥AB于H,连接OC,如图,
    由题可得CH=h.
    在中,,
    ∴,
    ∴,
    ∴;
    (3)作OF平分∠AOC,交⊙O于F,连接AF、CF、DF,如图,
    则.
    ∵OA=OF=OC,
    ∴、是等边三角形,
    ∴AF=AO=OC=FC,
    ∴四边形AOCF是菱形,
    ∴根据对称性可得DF=DO.
    过点D作DH⊥OC于H,
    ∵OA=OC,∴∠OCA=∠OAC=30°,
    ∴,
    ∴.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当F、D、H三点共线时,DH+FD(即)最小,
    此时,
    则,.
    ∴当的最小值为6时,⊙O的直径AB的长为.
    8.解:在抛物线中,
    令,即,解得,,
    ∴,
    令,解得,∴,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将A、C两个点坐标代入得,
    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
    设,∵轴,且点E在直线AC上,点P在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
    ,,
    ,,
    ∴,
    ∵,,∴,∴∠CAO=30º,
    过点E作交y轴于点H,则EH⊥y轴且∠CEH=∠CAO=30º,∴,
    ∵PF⊥x轴,FO⊥OH,EH⊥y轴,∴四边形EFOH为矩形,
    ∴,∴


    ∴当时,取得最大值,此时,
    ∵,∴轴,
    ∵轴,轴,∴,∴四边形PFOC为矩形,
    ∴,
    作C关于轴的对称点D,连接DB1,则B1C=B1D,
    过O1作且O1Q=B1D,连接DQ、PQ,PQ交轴于点G.则四边形O1B1DQ为平行四边形.
    ∴,

    ∵,,∴

    当最小时,四边形的周长最小,
    而,∴当点与G重合时,的值最小为PQ的长,
    ∵点C、D关于轴对称,且,∴,
    ∵,,∴
    ∵,
    ∴的最小值为,即四边形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
    将P、Q坐标代入得,解得,
    ∴,
    令,解得,∴,即.
    9.解:(1)抛物线,
    令y=0,解得x=﹣2或x=4,
    ∴,.
    ∵直线经过点,
    ∴,解得,
    ∴直线BD解析式为:.
    当x=﹣5时,,
    ∴.
    ∵点在抛物线上,
    ∴,
    ∴.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即.
    (2)由抛物线解析式,令x=0,得,
    ∴,OC=k.
    因为点P在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所以∠ABP为钝角.
    因此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只可能是或.
    ①若,则有∠BAC=∠PAB,如答图2﹣1所示.
    设P(x,y),过点P作PN⊥x轴于点N,则ON=x,PN=y.
    ,即:,
    ∴.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
    得,整理得:,
    解得:x=8或x=﹣2(与点A重合,舍去),
    ∴.
    ∵,
    ∴,即,
    解得:.
    ②若,则有∠ABC=∠PAB,如答图2﹣2所示.
    设P(x,y),过点P作PN⊥x轴于点N,则ON=x,PN=y.
    tan∠ABC=tan∠PAB,即:,
    ∴.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
    得,整理得:,
    解得:x=6或x=﹣2(与点A重合,舍去),
    ∴.
    ∵,

    ∴,
    解得,
    ∵k>0,
    ∴,
    综上所述,或.
    (3)作,AH⊥DK,AH交直线BD于点F,
    ∵∠DBA=30°,
    ∴∠BDH=30°,
    ∴,
    ∴当且仅当AH⊥DK时,AF+FH最小,
    点M在整个运动中用时为:,
    ∵:,
    ∴,
    ∴.
    10.解:(1)如图1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1.
    ∵,,
    ∴,
    ∵∠PBG=∠PBC,
    ∴,
    ∴,
    ∴,
    ∴,
    ∵,
    ∴当D、G、P共线时,的值最小,最小值为.
    ∵,
    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的值最大(如图2中),最大值为DG=5.
    (2)如图3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4.
    ∵,,
    ∴,
    ∵∠PBG=∠PBC,
    ∴,
    ∴,
    ∴,
    ∴,
    ∵,
    ∴当D、G、P共线时,的值最小,最小值为.
    ∵,
    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的值最大,最大值为.
    (3)如图4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4,作DF⊥BC于F.
    ∵,
    ∴,
    ∵∠PBG=∠PBC,
    ∴,
    ∴,
    ∴,
    ∴,
    ∵,
    ∴当D、G、P共线时,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
    在中,∠DCF=60°,CD=4,
    ∴,CF=2,
    在中,,
    ∵,
    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的值最大(如图2中),最大值为.
    11.解:(1)令y=0,则ax2+(a+3)x+3=0,
    ∴(x+1)(ax+3)=0,
    ∴或,
    ∵抛物线y=ax2+(a+3)x+3(a≠0)与x轴交于点,
    ∴,
    ∴.
    ∵,,
    设直线AB解析式为,则,解得,
    ∴直线AB解析式为.
    (2)如图1中,
    ∵PM⊥AB,PE⊥OA,
    ∴∠PMN=∠AEN,
    ∵∠PNM=∠ANE,
    ∴,
    ∴,∵,∴,
    ∴,
    ∵抛物线解析式为,
    ∴,
    ∴,解得m=2.
    (3)如图2中,在y轴上取一点使得,连接,在上取一点使得.
    ∵OE′=2,,
    ∴OE′2=OM′•OB,
    ∴,
    ∵∠BOE′=∠M′OE′,
    ∴,
    ∴,
    ∴,
    ∴,此时最小(两点间线段最短,A、M′、E′共线时),
    最小值.
    12.解:连接CP,在CB上取一点D,使得CD=1,连接AD,如图所示:
    易得,
    ∵∠PCD=∠BCP,∴,
    ∴,∴,
    ∴,
    当点A、P、D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的值最小,
    在中,∵CD=1,CA=6,
    ∴,
    ∴的最小值为.
    13.解:取OM的中点G,连接PG与圆O的交点就是点Q,连接OQ、QM,如图所示:
    ∵MO=2,∴,
    ∵圆O的半径,
    ∴,
    ∵∠MOQ=∠QOG,
    ∴,
    ∴,∴
    ∴最小,
    ∴最小值为.
    14.解:取点,连接OP、PK、BK,如图所示:
    ∵OP=2,OA=4,OK=1,
    ∴,
    ∵∠POK=∠AOP,
    ∴,
    ∴,

    ∴,
    在中,,∴的最小值为BK的长,
    ∵,,
    ∴,
    ∴的最小值为5.
    15.解:(1)结论:相切.
    理由:作CM⊥AB于M,如图所示:
    在中,
    ∵∠AMC=90°,∠CAM=30°,AC=8,
    ∴,
    ∵的半径为4,
    ∴CM=r,
    ∴AB是⊙O的切线.
    (2)证明:
    ∵CF=4,CD=2,CA=8,
    ∴CF2=CD•CA,
    ∴,
    ∵∠FCD=∠ACF,
    ∴.
    (3)解:作于,交于.
    ∵,
    ∴,
    ∴,
    ∴,
    ∴欲求的最小值,就是要求EF+DF的最小值,
    当E与,F与重合时,EF+DF的值最小,最小值.
    16.解:(1)把,代入y=﹣x2+bx+c得,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4;
    (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
    把,代入得,解得,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4,
    设,则,
    ∵,
    ∴当GE=OB时,且点G在点E的上方,四边形GEOB为平行四边形,
    ∴﹣x2﹣2x+4﹣(2x+4)=4,解得x1=x2=﹣2,此时G点坐标为(﹣2,4);
    (3)存在.
    当x=0时,,则,
    ∵AB2=42+82=80,AC2=42+22=20,BC2=102=100,
    ∴AB2+AC2=BC2,
    ∴为直角三角形,∠BAC=90°,
    ∵∠AHF=∠AEF,
    ∴点H在以EF为直径的圆上,
    EF的中点为M,如图,设,
    ∵,
    ∴,,
    ∴,
    ∵,
    ∴,解得t1=﹣1,t2=﹣4,
    ∴H点的坐标为或.
    17.解:(1)如图,连结AD,过点A作AF⊥CB于点F,
    ∵,要使最小,
    ∴只需AP+AD最小,当点A,P,D在同一条直线时,AP+AD最小,
    即:最小值为AD,
    ∵AC=12,AF⊥BC,∠ACB=60°
    ∴CF=6,,
    ∴,
    ∴,
    ∴的最小值为;
    (2)如图,在AB上截取BF=1,连接PF,PC,
    ∵AB=9,PB=3,BF=1
    ∴,且∠ABP=∠ABP,
    ∴,
    ∴,

    ∴,
    ∴当点F,P,C三点共线时,的值最小,
    ∴,
    ∴的值最小值为,
    (3)如图,延长OC,使CF=4,连接BF,OP,PF,过点F作FB⊥OD于点M,
    ∵OC=4,FC=4,
    ∴FO=8,且OP=4,OA=2,
    ∴,且∠AOP=∠AOP

    ∴,
    ∴PF=2AP
    ∴2PA+PB=PF+PB,
    ∴当点F,点P,点B三点共线时,2AP+PB的值最小,
    ∵∠COD=120°,
    ∴∠FOM=60°,且FO=8,FM⊥OM
    ∴OM=4,,
    ∴MB=OM+OB=4+3=7
    ∴,
    ∴2PA+PB的最小值为.
    18.解:连接CD,在BC上取点E,使得CE=2,连接AE、ED,如图所示:
    ∵CD=4,BC=8,CE=2,
    ∴,
    ∴,
    ∵∠BCD=∠BCD,
    ∴,
    ∴,
    ∴,
    ∴BD=2DE,
    ∴,
    ∴,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当点D在AE上时,AD+DE最小,最小值就是AE的长,
    ∵,∴∠ACB=90º,

    ∴的最小值是.
    解:依题意可得OA=OB=2,∠BPA=135º,
    ∴点P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OA长为半径的圆O上的劣弧AB,构造圆O,连接OP,在OC上截取OE=1,连接PE、ED,过点D作DF⊥OC于点F,如图所示:
    ∵,∠POC=∠EOP,
    ∴,
    ∴,∴,
    ∴,
    当E、P、D三点共线时,PD+PE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E的值,
    ∵DF⊥OC于点F,则DF=2,EF=2,
    ∴,
    ∴的最小值为.
    20.解:(1)连接OP,在射线OA上截取AE=6,连接PE,如图所示:
    则OE=OA+AE=12,
    ∵C是OA的中点,
    ∴,
    又∵∠POC=∠EOP,
    ∴,
    ∴,
    ∴PE=2CP,
    ∴,
    当P、D、E三点共线时,2PC+PD的值最小,
    在中,,
    ∴2PC+PD的最小值是;
    (2)在射线OB上截取BF=3,连接CF交于点P,连接OP,如图所示:
    OF=OB+BF=9,
    ∵OD=4,
    ∴,

    ∴,
    当C、P、F三点共线时,2PC+3PD的值最小,
    在中,,
    ∴2PC+3PD的最小值为.
    第十四讲:四点共圆
    【参考答案】
    1.解:(1).
    (2)取AC中点O,连接OB,OD,BD,过点O作.
    因为.
    又因为与共斜边,
    所以A,B,C,=D在同一个圆上,
    所以O为此圆的圆心.
    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3)连接AP,取其中点Q,过点Q做轴.
    因为,
    所以A,M,P,N,在同一个圆上.
    又因为,
    所以此圆的半径为,
    所以,
    所以,
    所以最小值为.
    2.(1)证明:∵等边三角,∴,
    ∵四边形ABCD为矩形,∴,
    而A,E,C,B四点共圆,∴,
    ∴,同理可得,∴.
    (2)解:①补全图形如图:
    ∵,,∴,
    以点E为旋转中心,将逆时针旋转得到,
    ∴,,,
    而D,E,C,F四点共圆,
    ∴,∴,
    ∴R,C,F三点共线,
    而,,,
    ∴,
    ∴,
    ∴,
    而,
    即,为常量.
    ②连接BD,则圆心O在BDE,点O是等边三角形ABE的中心.
    故,
    ∴在中,
    在中,∵,
    ∴,
    ∵,
    ∴,
    ∵点D、F、B、E四点共圆,
    ∴,
    ∴,
    ∵点P、F、B、N四点共圆,
    ∴,
    ∴,
    在中,,

    在中,,
    ∵,,
    ∴,
    ∴,∴,∴.
    3.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在和中,
    ∴,
    ∴.
    故答案为:.
    (2)①易证,
    ∴点E,F,G,D在以EF为直径的圆上.
    ∵,
    ∴,
    ∴;
    ②连接BD交MN于H,
    ∵,
    ∴,
    ∴,
    ∴,
    ∴H为BD的中点,
    ∴.
    ∵,
    ∴,
    ∴.
    设,则,,
    ∴,,
    ∴.
    4.解:(1)①∵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
    在和中,
    ∴.
    ∴.
    故答案为:;
    ②∵,
    ∴.
    ∵是等边三角形,
    ∴.
    ∵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
    ∴.
    ∴.
    ∴.
    故答案为:.
    (2)∵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
    (3)由题得,点P在以点D为圆心,半径为的圆上,
    又,
    ∴点P在以点BD为直径的圆上,
    如图,点P为两圆的交点.
    ①若点P在CD右侧,则连接CP,过点C作于点H,
    ∵,
    ∴.
    又,,
    ∴.
    ∵,
    ∴B,C,P,D四点共圆,
    ∴,且
    ∴,
    ∴在中,,
    解得,舍去,
    ∴点C到直线BP的距离为;
    ②若点在CD左侧,连接,过点C作于点,
    同理可得.
    综上,点C到直线BP的距离为或.
    5.解:(1)①∵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和中,
    ∴,
    ∴.
    ②∵点B,D,E在同一直线上,
    ∴,
    ∵,
    ∴,
    ∵,
    ∴.
    故答案为:,.
    (2)∵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即,
    又∵,
    ∴,
    ∴,
    ∴,
    ∴,
    ∴.
    (3)①如图,当点B在线段ED的延长线上时,连接CD,取AB中点H,连接EH,CH,
    ∵,H是AB的中点,
    ∴,,
    ∴,
    ∴点A,E,C,B四点在以H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
    ∴,,
    ∵,
    ∴,
    ∴,
    ∴,
    ∴,
    ∵在中,,,
    ∴,,
    ∴,
    ∴,
    ∴,
    ∵,
    ∴点C到直线DE的距离;
    ②如图,当点B在线段DE的延长线上时,
    由①同理可得,,,
    ∴点C到直线DE的距离为,
    综上所述,点C到直线DE的距离.
    6.解:(1)∵,
    ∴,,
    解得,,,
    则,
    则,
    三角形的面积.
    (2)①如图,连接BD,
    ∵,
    ∴,
    在和中,
    ∴,
    ∴,
    又,
    ∴,
    ∴点P,E,B,D四点共圆,
    ∵,,
    ∴,
    ∴;
    ②如图,过D作轴于G,
    ∵,
    ∴,
    ∵,
    ∴,
    ∴,
    在和中,,
    ∴,
    ∴,,
    ∴,
    过C作轴于H,
    同理可得,,
    ∴,,
    ∴,
    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
    把C,D两点的坐标代入得:,解得,
    则直线CD的解析式为:,
    ∴,
    ∴.
    7.解:(1)∵,,,
    ∴,,,
    ∴,
    ∵,,
    ∴,,
    ∴,
    ∴.
    (2)∵,,,
    ∴,,
    ∵,
    ∴点A、点Q、点C,点P四点共圆,
    ∴,且,
    ∴,
    ∴,
    ∴,
    ∴当的长度最小时,PQ的长度最小,
    即当时,PQ的值最小,
    此时,PQ的最小值为.
    8.解:(1)证明:如图1,连接AC,F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与BD互相垂直且平分,
    ∴,
    又直线FG为CE的垂直平分线,
    ∴,
    ∴.
    (2)解:∵点M,N分别为AE,EF的中点,
    ∴MN是的中位线,
    ∴,
    又NG是斜边上的中线,
    ∴.
    由(1)知,
    ∴,即AF的最小值为的最小值,
    易知AF的最小值是菱形对角线AC的一半.
    ∵,,
    ∴为等边三角形,
    ∴,
    ∴,
    故的最小值为.
    (3)解:当点E在AB上运动时,的大小不会变化.
    理由如下:
    如图2,连接AC,MG,分别交BD于点O,H,连接FM.
    易知点G是CE的中点,
    又点M是AE的中点,
    ∴,
    ∵,
    ∴,
    ∵,点M为AE的中点,
    ∴,
    在中,,
    ∴,
    ∴,
    ∵,,
    ∴F,M,E,G四点共圆,
    ∴,
    故的大小不会变化.
    9.证明:(1)如图,连接,OC.
    在中,,点O是AB的中点,
    ∴.
    在中,,点O是AB的中点,
    ∴,
    ∴,
    ∴A,B,C,D四个点在以点O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
    (2)由(1)知,,
    ∴.
    在中,,
    ∴.
    在中,,
    ∴,
    ∴.
    ∵点O是AB的中点,
    ∴,
    ∴,,
    ∴,
    ∴,
    ∴.
    ∵,
    ∴,
    ∴,
    ∴CD平分.
    (3)由(2)知,.
    ∵,
    ∴,
    ∴.
    ∵,
    ∴.
    ∵,
    ∴.
    ∵,
    ∴,
    ∴,
    ∴.
    ∵,,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
    即.
    10.解:(1)过点A作于E,过点C作于F.
    ∵,
    ∴.
    在中,,
    ∵,
    ∴.
    ∵,
    ∴,
    ∵,
    ∴,
    ∴,
    ∴,
    ∴.
    ∴.
    (2)如图②中,结论:四边形ABCD是对余四边形.
    理由:过点D作,使得,连接CM.
    ∵四边形ABCD中,,,
    ∴.
    ∵,
    ∴,
    ∴.
    ∵,,
    ∴,
    ∴.
    ∵,,
    ∴,
    ∴,
    ∴,
    ∴,
    ∴四边形ABCD是对余四边形.
    (3)如图③中,过点D作轴于H.
    ∵,,,
    ∴,,,,
    ∴,
    ∴,
    ∴.
    ∵四边形ABCD是对余四边形,
    ∴,
    ∴,
    ∵,
    ∴,
    ∴A,D,C,E四点共圆,
    ∴,
    ∵,
    ∴,
    ∴.
    ∵,
    ∴,
    ∴,
    ∴,
    ∴.
    设,
    由(2)可知,,
    ∴,
    整理得,
    在中,,
    ∴,
    即.
    11.解:(1)①证明:如图1中,
    ∵,
    ∴,
    ∵,
    ∴,
    ∴,
    ∴,
    ∴.
    ②结论:.
    理由:如图1中,∵,,,,
    ∴,
    ∴A,D,E,C四点共圆,
    ∴,
    ∴.
    故答案为:90.
    (2)结论:.
    理由:如图2中,
    ∵,,,,
    ∴,
    ∴A,D,E,C四点共圆,
    ∴,
    ∴.
    (3)如图3中,连接EK.
    ∵,
    ∴,
    ∴,
    设,则,,
    ∵,,
    ∴,
    ∴,
    ∵,
    ∴,
    解得或0(舍弃),
    ∴,,
    ∴,
    ∴,,
    ∴,
    ∵,
    ∴.
    12.解:(1)如图1中,延长CP交BD的延长线于E,设AB交EC于点O.
    ∵,
    ∴.
    ∵,,
    ∴,
    ∴,.
    ∵,
    ∴,
    ∴,直线BD与直线CP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是.
    故答案为:1;.
    (2)如图2中,设BD交AC于点O,交PC于点E.
    ∵,
    ∴.
    ∵,
    ∴,
    ∴,.
    ∵,
    ∴,
    ∴直线BD与直线CP相交所成的小角的度数为45.
    (3)如图中,当点D在线段PC上时,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H.
    ∵,,
    ∴,
    ∴.
    ∵,
    ∴.
    ∵,
    ∴.
    ∵,,
    ∴,
    ∴,
    ∴,
    ∴.
    ∵,
    ∴,
    ∴,
    ∴.
    ∵,
    ∴A,D,C,B四点共圆,
    ,,
    ∴,
    ∴,设,则,,
    ∴.
    如图中,当点P在线段CD上时,
    同法可证:,设,则,,
    ∴,
    ∴.
    13.解:(1)由旋转得,,,
    ∴,
    ∴,
    ∴.
    (2)∵,
    ∴,
    ∵,
    ∴,
    ∴,
    ∴,
    ∴,
    ∴.
    (3)点C到AP的距离为1或7.
    ①当点C在AB上方时,设AB中点为O,
    连结,CO,过点C作于点E,
    ∵,
    ∴点C,P,B,A四点共圆,
    ∵点C到A,B的距离相等,且,
    ∴,
    所对的圆周角为和,
    ∴,
    又∵,
    ∴,,
    ∴,
    在中,,,,
    ∴,
    ∵点C到A、B的距离相等,且,
    ∴点C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
    即,
    即,
    ∴(不合题意,舍去),;
    ②当点C在AB下方时,设AB中点为O,
    连结CP,CO,过点C作于点F,
    ∵,
    ∴点C,B,P,A四点共圆,
    ∵点C到A,B的距离相等,且,
    ∴,
    所对的圆周角为和,
    ∴,
    又∵,
    ∴,,
    ∴,
    在中,,,,
    ∴,
    ∵点C到A、B的距离相等,且,
    ∴点C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
    即,
    即,
    ∴(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点C到AP的距离为1或7.
    14.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
    ∵,
    ∴,
    ∵MN垂直平分AP,
    ∴,
    ∴,
    ∴,
    ∵,
    ∴,
    即.
    (2)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
    ∴,
    ∴,
    ∴,
    ∴,
    ∵MN垂直平分AP,
    ∴,
    ∵,
    ∴,
    ∴,
    ∴.
    (3)解:如图,连接AN,PN,
    设,
    ∵MN垂直平分AP,
    ∴,
    ∴,
    即,解得:,
    ∵,
    ∴P,F,N,C四点共圆,
    ∴,
    ∴.
    15.解:(1)①∵在中,,,
    在中,,,
    ∴,即,
    在和中,
    ∴,

    ∴.
    故答案为:;
    ②∵,
    ∴,
    ∴.
    故答案为:;
    (2),.
    理由:∵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即.
    ∴.
    ∴,,
    ∴.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
    ∴;
    (3)或.
    作于E,连结AD,
    ∵在中,,,,
    ∴,
    ∵,,
    ∴,,
    ∵,
    ∴点B、C、A、D四点共圆,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或5,
    ∴或.
    16.解:(1)将点,代入,
    得:,解得,
    ∴.
    (2)如图1,过点P作轴,交AB于点E,
    ∵,轴,
    ∴,
    ∵,
    ∴,
    ∵,与是等高的两个三角形,
    ∴,
    ∵轴,
    ∴,
    ∴,
    ∴,
    ∴,
    ∴可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
    设,则,
    将点P坐标代入得,
    解得,,
    当时,,,
    ∴;
    当时,,,
    ∴,
    ∵点P是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
    ∴点P的坐标为或.
    (3)由(1)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
    ∴轴,
    ∴,
    ∴,
    ∴,
    在四边形CGHM中,,
    ∴点C、G、H、M共圆,
    如图2,连接CH,
    则,
    ∴点H在与y轴夹角为的定直线上,
    ∴当时,BH最小,过点H作轴于点P,并延长PH交AC于点Q,
    ∵,
    ∴,
    又,
    ∴,
    ∴,
    设,则,
    ∴,
    ∵,
    ∴,
    ∴,
    在中,,,
    ∵,
    ∴,
    解得,
    ∴.
    17.(1)解:∵,,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又∵抛物线的顶点D到x轴的距离是4,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将点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即.
    (2)证明:令,,
    ∴.
    ∵,,
    ∴,,,
    ∴,
    ∴是直角三角形.
    (3)解:存在.
    由(2)易得B,C,D三点在以BD为直径的圆上,
    如图,以BD的中点P为圆心画圆,交y轴于点E(异于点C),过点P作轴于点,轴于点H
    ∵,
    ∴,
    ∴.
    又∵,
    ∴,
    ∴,
    ∴,
    ∴,
    ∴在y轴上存在异于点C的点E,使得C,D,B,E四点共圆,点E的坐标为.
    18.解:(1)结论:,.
    如图所示:
    理由:如图①中,设BE交DG于点K,AE交DG于点O.
    ∵四边形ABCD,四边形AEFG都是正方形,
    ∴,,,
    ∴,
    ∴,
    ∴,∴,
    ∵,
    ∴,
    ∴.
    (2)如图所示,连接EG,作交DA的延长线于H.
    ∵,
    ∴A,D,E,G四点共圆,
    ∴,
    ∵,
    ∴,
    ∴,
    ∵,
    ∴,
    ∵,
    ∴,
    ∴,
    ∴,
    在中,.
    (3)①如图所示,当点E在CD的延长线上时,作交DA的延长线于H.
    易证,可得,
    ∵,,
    ∴,
    ∴,
    ∴,
    在中,.
    ②如图所示,当点E在DC的延长线上时,易证:,可得.
    ∵,
    ∴,
    ∵,
    ∴,
    在中,.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G的长为或.
    19.解:①∵是等边三角形,
    ∴,,
    ∴,
    由旋转知,,,
    ∴是等边三角形,
    ∴,
    ∴,
    ∴,
    ∴,
    故答案为:;
    ②由①知,,
    ∴,
    ∵,
    ∴,
    ∴C,D,F,E四点共圆,
    ∴,
    ∵,
    ∴,
    故答案为:;
    证明:由(1)②中,已证;
    由(1)①知,是等边三角形,
    ∴,
    由(1)②知,,
    由(2)知,点C,D,F,E四点共圆,
    ∴,
    在FC上取一点G,使,
    ∴是等边三角形,
    ∴,,
    ∴,
    ∵点C,D,F,E四点共圆,
    ∴,
    ∴,
    ∴,
    ∴,
    故答案为:.
    20.解:(1)如图一(1)中,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
    (2)①如图一(1)中,当时,
    ∵,,,
    ∴,
    ∴,
    在中,∵,,
    ∴,
    ∵,,
    ∴是等边三角形,
    ∴,
    ∴.
    如图一(2)中,当时,易证,
    ∵,
    ∴,∵,
    ∴,
    ∴,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CM的值为5或.
    ②结论:大小不变.
    理由:如图一(1)中,
    ∵,
    ∴A,B,M,N四点共圆,
    ∴.
    如图一(2)中,∵,
    ∴A,N,B,M四点共圆,
    ∴,
    ∵,
    ∴,
    综上所述,.
    (3)如图二中,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BN垂直平分线段,
    ∴,
    ∴,
    ∵,,
    ∴.
    相关学案

    重要的几何模型之12345模型-2024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学案: 这是一份重要的几何模型之12345模型-2024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学案,文件包含重要的几何模型之12345模型学生版pdf、重要的几何模型之12345模型解析版pdf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要的几何模型之中点模型(二)-2024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学案: 这是一份重要的几何模型之中点模型(二)-2024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学案,文件包含重要的几何模型之中点模型二解析版pdf、重要的几何模型之中点模型二学生版pdf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要的几何模型之中点模型(一)-2024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学案: 这是一份重要的几何模型之中点模型(一)-2024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学案,文件包含重要的几何模型之中点模型一解析版pdf、重要的几何模型之中点模型一学生版pdf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