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11读懂诗家语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11读懂诗家语01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11读懂诗家语02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11读懂诗家语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11读懂诗家语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11读懂诗家语,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古诗的语言特点,古诗的章法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古诗的语言特点
    读懂一首古诗,最关键的是读懂古诗语言,即读懂“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创作使用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有别于日常使用语言,也有别于其他文体语言。从词法、句法维度看,它具有反常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惯于改变词性,言语具有意象性;②惯于改变词序,言语具有跳跃性;③惯于省略成分,言语具有凝炼性。
    1.语言“变性”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常见的有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和动词活用现象。
    示例:①名词活用。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
    ②形容词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③动词活用。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饮”,使动用法,意为“使……饮酒”。
    2.语言“变序”
    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某些词的顺序。主要体现在主语后置、主宾换位等方面。
    示例: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象,为主语后置。
    ②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光彩生门户”应为“门户生光彩”,为主宾换位。
    3.语言“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产生了省略现象,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答话蕴含问话;②意象组合。
    示例:①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字。
    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二、古诗的章法结构
    (一)近体诗的章法结构
    1.常见章法结构

    2.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起承转合结构
    (1)“起”定基调
    起,即起笔,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等等。律诗首联为起,绝句第一句为起。了解古诗的起笔之法,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文本。如较为常见的点题起笔法,即诗歌首联点明呼应标题。
    (2)“承”起续境
    承,即承接,承接之法,应注意与题目的关联,并紧接起句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例证。律诗第二联为承,绝句第二句为承。“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但它不是“起”句的简单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承”句多为写景或叙事。
    (3)“转”造波澜
    转,通常指转折,但也有转变、变化之意。律诗之转在第三联,绝句之转在第三句。转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转句是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的思路,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所以,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而诗歌命题常在“转”句上做文章。
    (4)妙“合”主旨
    合,即作结,于律诗为第四联,于绝句为第四句。作结之意,即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好的结句有以景结情、以情收尾或放开一步、另拓新境的表达效果。一般来说,尾句(联)通常会表明题旨,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发掘尾句(联)所蕴含的情感主旨。
    3.律诗中间两联的对仗
    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工整是其基本要求。如何“工整”?字数相等,平仄相对,结构相同,语意相关。利用“对仗工整”的规则(尤其是“结构相同”“语意相关”的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推知诗歌中的难点。
    (二)词的章法结构
    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但由于要紧密配合音乐,又有着不同于诗的特点。开头、过片和结尾怎样写,可以说是词的章法的核心。
    1.词的起调、发端要“工”。要像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见佳景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能引起人一定要走进去、看下去的浓厚兴趣。宋词中有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有特色的开头:
    (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词的内容。单从词句上看,似乎平淡无奇,实则似引弓待发,往往笔锋一转,便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称之为“造势”。柳永名作《望海潮》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像散文一样直陈而出,粗笔勾勒出全词所写对象的轮廓。
    (2)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词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境”。范仲淹的《苏幕遮》写的是羁旅思亲,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开头,非常洗练地描绘出一个寂寞、凋零的深秋景象,使人一看便产生羁旅难熬、心情惆怅的感觉。
    (3)造思: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人深思,使人急于要看下去。然后以答语的形式引出词的主体。这是词人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是谓“造思”。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2.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什么叫过片?除小令外,词都是分片的,而多数分为上下两片。它们是表现同一主题的两个层次,其间必定要密切关联。关键就在上下片衔接之处,即下片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
    (1)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2)上下连贯,文意并列。上下片文意并列,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而以过片为桥,下片首紧承上片尾,使上下片贯通一气。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今,下片怀古。
    3.词的结尾非常紧要,往往是全篇的点睛之笔。结句要像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既收束有力,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地。或以景作结,或以情作结,或以问作结。
    词的写作结构一般呈直线型。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前半泛写,后半专叙;前面写因,后面写果等。
    知识图要
    活动一 掌握读懂古诗的直接路径——标题和情语
    (一)读标题,挖信息
    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其蕴含的信息有:
    根据下列标题,挖掘其蕴含的信息。
    特别提醒 规避读标题的误区
    ①《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体裁类型。
    ②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能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
    ③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将进酒”等。
    (二)抓情语,明主旨
    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紧紧抓住,这是理解诗情的一条捷径。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尾句,还有词的下片。有时,作者也“移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哀”字。
    当然,诗中所谓的“情语”并不都是诗人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诗人会故意用反语(这种情况很少)。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能够通过抓“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
    请找出下面这首诗后两句中的显性词语和隐性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显性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隐性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掌握读懂古诗的间接路径——作者、注释和试题
    (一)联作者,知人世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歌时,必须注意作者的遭遇、境况,注意作者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了解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题目会提供相关注释,有的因为是名家名篇则不再加注,需要考生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二)读注释,明暗示
    诗歌后面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会对读懂诗歌有直接的帮助。

    要把注释当成正文来读!
    (三)借试题,巧理解
    高考古诗鉴赏第1题是选择题,它对读懂诗歌的帮助极大,所以要把握好选项特点:①四个选项一般是按照诗句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②信息量大,包括内容、情感、语言、手法、主旨等丰富信息;③只有一个错误选项,并且大多是在细节上设误。总之,如同文言文阅读内容概括分析选择题一样,选项有75%的内容是正确的。抓住它们,再加上自己的阅读理解,读懂诗歌便已成竹在胸。
    (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 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佛教讲经的集会。
    请在理解正文、结合注释并联系题干的基础上,填出下面导图中的空缺内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文人为了结构、意蕴、情感等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也会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
    1.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锦帽貂裘”,意为“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中的“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前句意为: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
    2.名词活用作形容词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这两句意为: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3.名词作状语
    如:①“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秋”,名词作状语,意为“在秋高马肥的季节”。此句意为:在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上正在阅兵。
    ②“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灰”“烟”,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灰和烟一样”。此句意为:曹操的水军像灰和烟一样飞散消失了。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如: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贫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贫贱之家”。这两句意为:贫贱之家有这样一个女子,刚出嫁就被休回娘家。
    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中的“青”,就是将形容词当名词来用,代指泰山那青翠苍绿的山色。这两句意为:巍峨的泰山,到底多么雄伟?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绿”,意为“使……绿”。这两句意为: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悦”意为“使……高兴”,“空”意为“使……坦荡空灵”。这两句意为: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神爽心净。
    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如:①“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中的“重”,意为“以……为重”。这两句意为: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草,人世间更加珍重晚晴的天气。
    ②“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中的“轻”,意为“把……看轻”。这两句意为:有谁能比得上你张公子,你凭借千首诗把高官厚禄看得很轻。
    词类的活用,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且在诗歌中最为多见,在解读诗歌语言时值得高度重视。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之处,并解释其含义。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答:

    答案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闻名、出名。
    (2)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答:

    答案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答:

    答案 东风,名词活用作动词,刮起东风。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答:

    答案 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
    (5)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石壕吏》)
    答:

    答案 暮、夜,名词作状语,都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傍晚”“在夜里”。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答:

    答案 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暗淡无光”。
    (7)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答案 重、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二 语序倒装
    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达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某个句子的语序颠倒。在古诗词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手法,但它和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却不可混为一谈。概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语序倒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为符合声律的要求而出现颠倒词句的情况。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归浣女”是“浣女归”的倒装,“下渔舟”是“渔舟下”的倒装。这样写使全诗的句式变化多样,不致呆板单调,创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主要的是为了在诗中让“舟”与“秋”“流”“留”押韵,五律平仄。这种句子结构的颠倒用法还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2)为了追求新意而改变词序、句序、结构的情况。如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句改为正常语序“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词的意境美就会大打折扣。
    (3)为了让句式错落变化,产生参差之美而使用倒装。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这里的词序颠倒与前面“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成了错位之美。
    “倒装”是一种表达或表现形式,作者使用它是为作品的内容、主题服务,而诗歌的主题多为抒发情感,所以把握诗歌中的倒装手法对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切不可忽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正确语序是怎样的?词人作此安排的妙处何在?
    答:

    答案 正确语序: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妙处:颠倒语序,既合乎平仄需要,又突出了“英雄”一词。
    三 空白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诗歌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对话省略
    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去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往何处去”。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在这里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词,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阅读这类诗歌时,就需要读者根据诗歌情境和自身体会进行合理的想象,方能把诗中的空白补充完整,从而准确把握诗意。
    2.意象组合
    中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意象组合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语。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连接词语,这九种意象组合在一起浓缩了作者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作者漂泊异乡的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

    (1)指出下列句子中存在省略现象的地方,并理解诗歌句子的含意。
    ①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
    答:

    ②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答案 ①省略对话主语:“试问”前省略的对话主语是作者本人;“却道”前省略的对话主语是“卷帘人”。此外还省略问的内容:海棠花怎么样?含意为:(我)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侍女)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②省略谓语:“争”后省略“送”字。含意为:京都富家子弟争先恐后(送)锦帛,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意象组合,并理解诗歌句子的含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答:

    答案 作者将“杨柳岸”“晓风”“残月”三种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含意为: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在杨柳岸边,面对凄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四 互文见义
    互文,是上下文意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它能收到经济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秦”与“汉”互文,意为“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互文的运用使诗歌的意境更显丰富。

    下列诗句中存在互文现象,请准确理解诗句含意。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答:

    答案 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答:

    答案 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答:

    答案 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经常相会。
    (4)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
    答:

    答案 主客二人下马上船。律诗常见结构
    ①四分法:起承转合
    ②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
    ③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
    绝句结构
    ①一般结构:起承转合
    ②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
    ③前三句铺陈,第四句揭示中心
    标题
    蕴含的信息
    白下驿饯唐少府
    (1)
    醉落魄·人日南
    山约应提刑懋之
    (2)
    奉和袭美抱疾
    杜门见寄次韵
    (3)
    苦笋
    (4)
    赠别郑炼赴襄阳
    (5)
    礼部贡院阅
    进士就试
    (6)
    类型
    阐释
    示例
    显性词语
    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也叫“情感语”,多为动词和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如“愁”“怨”“恨”“愤”“忧”“凄”“悲”“喜”“乐”“悔”“思”“怜”“泪”“闲”“怅”“怆”“孤”“独”“寂寞”等词语
    隐性词语
    ①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却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词语叫“景物语”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点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
    ②表情态、语气的虚词
    如“但”“却”“惟”“仍”“又”“只”“徒”“空”“尚”“犹”等词语。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只”二字,将作者遥望金陵时那种物是人非、无限怅恨的感叹传达了出来
    注释
    作用
    介绍作者,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暗示作者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的深层原因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和相关诗句
    帮助读懂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链接他人评价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
    相关学案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3小说阅读: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3小说阅读,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题试做 自我体验,讲练结合 整体把握,跟踪练习 落实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9散文阅读: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9散文阅读,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题试做 自我体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9:散文阅读: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9:散文阅读,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题试做自我体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