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精品解析: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
    • 解析
      精品解析: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1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2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3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1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2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得”字面意思即是自己得到,论学问时就是指自己领会知识的意思。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认为学问致道的关键在于“自得”,只有“自得”的知识才会取用自如、受益匪浅。“自得”作为普遍意义的论学观念,后来也被有些人用来讨论诗学。对于诗人而言,“自得”是他们在生活中与前人经验相融汇的顿然晓悟。如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是领会老庄游心自然的意趣,陶渊明“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是深契于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回。对于读者而言,当我们面对一首诗时,随文解义是通文字者的自然反应。如朱熹曾举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欧阳修、苏轼等名公大家都道此句好,但它到底好在哪里呢?这一句的文义并不难理解。然而它的“言外之意”却是要读者自身去体会。朱熹认为,在理解诗语文义的基础上能情不自已,获得一种会心的快乐,如此便是“自得”。“自得”并非某种天启式的领悟,而与读者个人的知识积累与精神体验密切相关。
    ②先说“自得”与知识的关系。林逋的论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苏轼曾与友人议论其妙处。有人提出林逋此句用以描述桃、李、杏同样没有问题,苏轼幽默地回答:“可则可,但恐杏与桃、李不敢承当。”引得在座众人大笑。为何说只有梅花才能承当林逋诗句中的主角呢?梅花在中国古典思想传统中向来是君子的象征,在诗歌“引譬连类”的表达传统中,梅花的疏影横斜与暗香浮动的特征是君子独立于世且已德不移的化身。如果只局限在诗句本身,自然任何花都有可能开在水边,而且香气宜人。只是求其义而不求作诗者之意,缺乏对于古典传统的知识,则读诗自然浅而无味。
    ③除了对于思想传统的基本了解,要在阅读诗歌中“自得”,同样也需要了解关于诗歌本身的知识:一方面是诗歌源流的知识。在本体论意义上论诗歌,通常以“言志”与“缘情”作为诗歌发生的根本。功能论意义上论诗则是讲“兴观群怨”。从诗歌史的角度讲,通常古代诗论家会从《诗经》《楚辞》讲起,下及汉魏晋,以南朝沈约声律之说为近体之开端,再降而论初、盛、中、晚唐之诗和宋元明清各代各体之诗。另一方面是关于“诗法”的相关知识。诗法的关键莫过于“辨体”,即对于诗歌体制的区分:既有文类意义上四言、五言、七言之别和古体、律体、乐府之别,又有风格意义上如雄浑、冲淡、沉着、纤称等区别。“辨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读者对于诸体的要求和特征有基本认识。除辨体外,诗法中常论及的自然还有“法度”,即篇章字句的安排问题。一般文人士大夫在文章中论诗,少有讨论诗歌具体的安排布置问题。这类问题的讨论一般见于诗话、诗格、诗法等非正统的文体和著作中。虽然诗法类著作旨在教人如何作诗,但也可知诗人用心结撰并非没有法度可寻,而读者自然不能无视诗法而囫囵吞枣地阅读诗歌。
    ④曹丕《典论·论文》言诗文创作与个人才性笔力之关系时,以音乐为喻,“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数。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虽是谈创作,但也指出诗文技艺极大赖于个人“自得”,无法完全由语言传授。同理也可知,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同样也会因个人才性气禀以及后天知识积累与境遇不同,而有不同的阐释倾向。
    ⑤个人的才性气禀虽然得于先天,但是同样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善。要达到更好的理解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恶胡乱阐释,需要读者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也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时刻保持“虚心”的态度,以“涵泳”作为方法。“虚心”意味着面对作品时不要先将自己的结论放在前面,而是沿着文本的逻辑,看它的变化去向。“涵泳”是指熟看熟思,反复穷究玩味文意,直到对作品从整体到部分都能达到一贯的理解。读者的“自得”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虚心”和“涵泳”作为阅读方法正是读者尽可能克制因个人才性气禀而干扰阐释的切已工夫。
    ⑥好诗自是有为而作,诗人在不同情境中的所遇所感自然会唤起诗意。这如宋人包恢所说:“未尝为诗而不能不为诗,亦顾其所遇如何耳。”境遇不同则观物之趣与抒情之意自然有异,蒋捷《虞美人》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无疑是境遇不同情感相异的最佳写照。读者要达到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同样需要以不同人生阶段的境遇经验为契机。王夫之说:“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这直截了当地表明读者的“自得”在于以其个人心境与情感体验领会作者的情思。
    (摘编自程听《面对丰富的传统,我们如何做到“自得”》,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者的“自得”指在理解诗语文义的基础上获得的一种会心的快乐,它与个人的知识积累与精神体验密切相关。
    B. 桃、李、杏之类的花在中国古典传统中通常不用来作为君子的象征,故而苏轼认为它们不能承当林逋诗句的主角。
    C. 诗话、诗格等文体和著作中关于诗歌篇意字句安排问题的讨论可以教诗人作诗,读者读诗时,自然不能无视诗法。
    D. 读者通过后天努力,保持“虚心”的态度和以“涵泳”为方法,就可以避免阅读时因个人的才情气禀干扰阐释诗歌。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思路清晰,先阐释“自得”的内涵,再从“自得”与知识的关系和读者心境的关系两方面论证如何做到“自得”。
    B. 作者在论证时,既以有趣的故事为例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枯燥无味,又大量引用名家的诗学理论以增强文章的学术性。
    C. 从曹丕的相关文论可看出,他认为读者因个人才性气禀以及后天知识积累与境遇不同对阅读的作品会有不同的阐释倾向。
    D. 在信息爆炸和人工智能能够迅速提供知识的时代,“涵泳”的阅读方法可以让我们放慢阅读的速度,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⑥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B. 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C.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D.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4. 文中有两处提及林逋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作用有何不同?
    5. 复兴中学高二年级将于五四青年节举行以“阅读诗歌,我们如何做到自得”为主题的诗歌鉴赏活动,你将作为代表发言。请你以杜甫的《登高》为例,结合文章,谈谈阅读此诗,要具备哪些知识才能“自得”。
    【答案】1. D 2. C
    3. B 4. ①第一处:第 ① 段中以朱熹举林逋的诗句为例,是为了引出下文朱熹对“自得”的解释。 ②第二处:第 ② 段中苏轼与友人议论林逋诗句的妙处,作者以此为例证明阅读诗歌时需要具备古典 传统的知识。
    5. ①需具备古典传统知识。如《登高》中“落木”意象的运用,“落木”即“落叶”,通常与秋天萧 瑟悲凉的意境有关。 ②需具备诗歌源流的知识。如《登高》创作于唐朝安史之乱后,杜甫借此诗以“言志”,抒发了诗人 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复杂情感。 ③需对于诗歌诸体的要求和特征有基本认识。如《登高》从文类意义上属于近体诗中七言律诗,从 风格意义上是沉郁顿挫。 ④需了解关于诗歌篇章字句安排的知识。如《登高》八句皆对,对仗工整;前两联重在写景,后两 联重在抒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就可以避免阅读时因个人的才情气禀干扰阐释诗歌”过于绝对。原文是“‘虚心’和‘涵泳’作为阅读方法正是读者尽可能克制因个人才性气禀而干扰阐释的切己工夫”。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从曹丕的相关文论可看出,他认为……”张冠李戴,曹丕《典论·论文》中相关语句是言诗文创作与个人才性笔力之关系,“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同样也会因个人才性气禀以及后天知识积累与境遇不同,而有不同的阐释倾向”是作者的看法。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⑥段的观点是“读者要达到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同样需要以不同人生阶段的境遇经验为契机”,只有 B 项符合此意。
    A.对同一文本的阅读,读者的阅读结果各不相同,即仁者见仁,知者见智。
    C.强调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
    D.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引用作用的能力。
    ①第一处:第①段,“对于读者而言,当我们面对一首诗时,随文解义是通文字者的自然反应。如朱熹曾举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朱熹认为,在理解诗语文义的基础上能情不自已,获得一种会心的快乐,如此便是‘自得’”,此处作者以朱熹举林逋的诗句为例,是为了引出下文朱熹对“自得”的解释。
    ②第二处:第②段,“先说‘自得’与知识的关系。林逋的论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苏轼曾与友人议论其妙处……只是求其义而不求作诗者之意,缺乏对于古典传统的知识,则读诗自然浅而无味”,这凉写苏轼与友人议论林逋诗句的妙处,作者以此为例证明阅读诗歌时需要具备古典传统的知识。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能力。
    ①由“只是求其义而不求作诗者之意,缺乏对于古典传统的知识,则读诗自然浅而无味”可知需具备古典传统知识。如《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中“落木”意象的运用,如果不具备古典知识,就会把“木”理解为“木头”,如此诗句就成了天上落下很多木头,就成了笑话;而具备古典知识,就懂得“木”是指落叶干枯的一点水分也没有的状态,“落木”即“落叶”,通常与秋天萧瑟悲凉的意境有关。
    ②由“要在阅读诗歌中‘自得’,同样也需要了解关于诗歌本身的知识:一方面是诗歌源流的知识……”可知需具备诗歌源流的知识,也就是要明白诗歌的要义是“言志”与“缘情”。如《登高》创作于唐朝安史之乱后,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杜甫借此诗以“言志”,抒发了诗人 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复杂情感。
    ③由“另一方面是关于‘诗法’的相关知识……即对于诗歌体制的区分:既有文类意义上四言、五言、七言之别和古体、律体、乐府之别,又有风格意义上如雄浑、冲淡、沉着、纤称等区别”,可知需对于诗歌诸体的要求和特征有基本认识。如《登高》从文类意义上属于近体诗中七言律诗,从风格意义上是沉郁顿挫。
    ④由“除辨体外,诗法中常论及的自然还有‘法度’,即篇章字句的安排问题”可知,需了解关于诗歌篇章字句安排的知识。如《登高》八句皆对,对仗工整;前两联重在写景,后两联重在抒情。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晦暗的日子里追光
    廖玉群
    还是从我父亲的工作说起吧。
    父亲那时不过二十出头,能噼里啪啦打得一手好算盘,这手艺帮了他大忙,让他无限风光地被招进都安镇的供销社,谋到一份又清闲又体面的工作——坐柜台前当售货员。
    但到了那年年底,父亲却卷着铺盖打道回府了。
    任凭我的爷爷奶奶怎么追问,父亲始终都不开口。后来才得知,原来供销社遭了贼,一百二十八块钱款,在我父亲的手里搞丢了。父亲当时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赔偿,一是辞工。
    这一百二十八块钱的威力直接把父亲的胆子吓破了,他没头没脑地选择了辞工回家这条路。
    用我奶奶的话来说,这就是我父亲的命。父亲没有当干部工人的命,他命中注定要在米糠湾的土里刨食。
    父亲从供销社带回来的,除了原先带去的铺盖、脸盆、水壶这些家什之外,还带回一身的“毛病”。
    米糠湾夏天的午后是忙碌的,太阳当头晒着呢,得赶紧收谷子晒谷子啊。午饭都送到地里头,干活的人勿忙间塞饱了肚子,丢下饭碗,又得接着忙田里的活儿。
    我的父亲可不是这样,他必须要回家吃饭。饭后,按部就班地先来一支烟,一支烟过后,他还要给自己安排个午睡。
    午睡的事情彻底把我母亲弄恼了:“周友亮啊周友亮,你以为你还是干部工人啊,还午睡!”
    在我母亲看来,一介农夫,天生就不该午睡,午睡是干部工人的专利。母亲的声音如惊雷,雷声之后,一瓢水直接泼向父亲的被窝里。母亲的瓢泼大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父亲的沉默中有着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他在这种力量的保护之下,风雨不动安如山。
    我不知道母亲是不是为嫁给父亲的事而后悔,她其实是被父亲的另一个“毛病”给蒙骗了。
    父亲能写得一手好字,他悬臂、提笔,不用摆什么架势,下笔就成字。父亲写得又快又好,我曾想过,那些文字如果会发出声音,一定是发出奔马一般“嘚儿嘚儿”的有力声音。那些字看起来如腾飞的骏马,像在跑,又像在飞。
    我的母亲年轻时曾被那些奔马一样的字深深吸引,后来渐渐领悟到,在盐巴都要淡着吃的日子里,这个爱好是个吃钱的爱好。笔墨纸哪个不要钱?再说,一个侍弄土地的人,你弄啥子笔墨!母亲越来越觉得这爱好其实就是父亲的一个大毛病。好在父亲及时调整了策略,以河水代替墨水,而且把一张旧报纸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反复使用,这才使得这爱好幸存了下来。
    这爱好终究没有辜负父亲,让他晦暗的日子发了一次光。
    临近春节的一个圩日,县文化馆在集市的圩亭举行现场写春联比赛。我父亲那时刚卖完菜,他赶上了比赛,结果,父亲一挥毫,博得了人们的喝彩,还获得了十元钱的“巨额”奖金。
    我的父亲拥有了这十块钱的独立支配权,他决定用这笔钱来做一件他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父亲的决定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他不用来买肉,不用来买糖果,不用来买鞭炮,也不用来买年画,他要用这十块钱来请我们去镇上的电影院看一场真正的电影。
    看电影?看那一闪就过去的东西?那还不是打水漂一样?母亲提出了明确的反对,可反对有什么用呢!
    荞麦花开那时候,父亲总算兑现了他的诺言。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在真正的电影院里看电影,才发现那个有声有影有光的世界,和露天电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我们的位置在电影院的正中间,放映师在调试的时候,把我们的头像都投到屏幕上了。电影是咿咿呀呀唱戏的那种电影,父亲看得津津有味。我们看不懂,但声光影制造的效果也足够让我们兴奋了。等到结束,我们意犹未尽,齐刷刷地站立起来,借着光把手指和头像又投射到屏幕上一回。
    回来的路上,我们仍然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与电影相关的细节。走进米糠湾时,小妹忽然出声地叫起来:“电影!我们走进电影里了!”这还是我们天天劳作的田地么?天上的月光如同白色的荞麦花,地上的荞麦花如同天上的白月光,它们相互映衬着,铺天盖地,形成了一大片朦胧的银光,照进我们的眼里。那么美,比电影银幕上的还要美呢!又那么大,大到我们无法用眼睛来丈量。一时间,我们都选择了沉默,一齐静默在那一大片的银光里。
    我的父亲,后来就像米糠湾每个老去的人一样,躺到山脚下那片荞麦地的后面去了。荞麦花年年开,白天黑夜,我又无数次从荞麦地经过,却再也看不到像那晚一样散发着银光的月色和荞麦花了。
    (摘自《红豆》2023年第11、12期合刊,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年轻时在供销社当售货员,但最后却因害怕赔偿而选择辞工回家,家人反复追问后只能无奈接受。
    B. 母亲用水直接泼向父亲的被窝,对父亲写字很不满,反对用奖金看电影,这一系列行为,体现出母亲的俗不可耐。
    C. 父亲的两个“毛病”,在“我”看来,并不是真正的毛病,“我”甚至还有些钦佩父亲的定力和坚持。
    D. 看完电影回去的路上,皎洁的月光照射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给了我们从未有过的体验,让我们不胜惊喜。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写到米糠湾夏天村民农事忙碌,而父亲却还要回家吃饭、午睡,衬托出了父亲的与众不同,最终引发母亲发火。
    B. 父亲决定用十块钱请我们看电影,虽然这出乎我们的意料,但前文埋下的伏笔又使得这个决定符合父亲一向的性格。
    C. 文中画横线处文字用了拟人、比喻、想象的手法,还用了拟声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书写水平的高超。
    D. 本文文笔平易、流畅,回忆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看似平淡,但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意味绵长。
    8. 文中画波浪线处文字没有直接表露情感的词句,但却让人“悲不可禁”,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9. “在晦暗的日子里追光”是理解父亲形象的关键,结合全文探究“追光”一词的意蕴。
    【答案】6. B 7. C
    8. ①呼应上文,年年开放的荞麦花与前文中的月下荞麦花相呼应,引发物是人非的伤感,愈发打动人心; ②移情于物,将对父亲的思念寄托在眼前开放的荞麦花上,感情表达含蓄而深沉; ③以景作结,余韵悠长,在强化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时,更增添时光变迁之感、岁月沧桑之叹。
    9. ①父亲在“追光”。物质匮乏时期,父亲仍然保持练毛笔字的爱好,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 ②父亲带领我们“追光”。父亲用十块钱的奖金带我们看电影,引领我们去感知美、欣赏美。 ③父亲就是我们的“光”。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俗不可耐”形容失当,贬义色彩过于严重。原文“我的母亲年轻时曾被那些奔马一样的文字深深吸引”,但后来“在盐巴都要淡着吃的日子里,这个爱好是个吃钱的爱好”,可见母亲也是有精神追求的人,但经济窘迫让她不得不有所改变。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文章在写父亲练字的情景时,“那些字看起来如腾飞的骏马,像在跑,又像在飞”是比喻、“那些文字如果会发出声音,一定是发出奔马一般‘嘚儿嘚儿’的有力声音”是想象。并未使用拟人手法。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含义、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结尾画线句提到的“散发着银光的月色和荞麦花”,指的是上文我们看电影回来时看到的情景,“上的月光如同白色的荞麦花,地上的荞麦花如同天上的白月光,它们相互映衬着,铺天盖地,形成了一大片朦胧的银光,照进我们的眼里”,因此结尾的句子起到呼应上文的作用,但是,“荞麦花年年开”,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开始带我们看电影的父亲却已不在人世,年年开放的荞麦花与前文中的月下荞麦花相呼应,引发物是人非的伤感,愈发打动人心;
    ②作者为何说“却再也看不到像那晚一样散发着银光的月色和荞麦花了”?是因为父亲不在了,作者没有直接抒发对父亲的思念,而是移情于物,将对父亲的思念寄托在眼前开放的荞麦花上,感情表达含蓄而深沉;
    ③此处是景物描写,又在文章的结尾处,属于以景作结,这样写比直接抒情余韵悠长,不仅强化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更增添时光变迁之感、岁月沧桑之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①父亲在“追光”。父亲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却与一般农民不同,他写得一手好书法,而且在物质匮乏时期,父亲仍然保持练毛笔字的爱好,“以河水代替墨水,而且把一张旧报纸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反复使用”,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
    ②父亲带领我们“追光”。父亲因为写春联赢了十块钱,在那是这是一笔“巨款”,一般人家会拿它来买日用品,但父亲用十块钱的奖金带我们看电影,“电影是咿咿呀呀唱戏的那种电影,父亲看得津津有味。我们看不懂,但声光影制造的效果也足够让我们兴奋了”,他引领我们去感知美、欣赏美。
    ③父亲就是我们的“光”。作者记叙了父亲的几件“追光”事件,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他依然没有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他的“追光”,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节选自《孙子兵法·地形》)
    材料二
    凡与敌战三军必要得其地利则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所谓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利,胜之半也。此言既知彼又知己,但不得地利之助,则亦不全胜。法曰:“天时不如地利。”
    宋武帝讨南燕。慕容超召群臣议拒晋师。公孙五楼曰:“晋师劲果,所利在速战,初锋勇锐,不可击也。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可徐拣精兵二千骑,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遣段晖率诸州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较其资储之外,余悉焚荡,茭除粟苗,使敌来无所资,坚壁清野,以待其衅,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迎战,下策也。”超曰:“京都富盛,户口众多,非可以一时入守。青苗布野,非可以猝茭。设使茭苗守城,以全性命,朕所不能。今据五州之强,带山河之固,战车万乘,铁马万群,纵令过岘,至于平地,徐以精骑蹂之,必成擒也。”慕容镇曰:“若如圣旨,必须平原十里而军,军垒成,用马为便宜,出岘逆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入岘,自贻窘迫。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终屈于韩信;诸葛瞻不守剑阁之险,卒擒于邓艾。臣以天时不如地利也,阻守大岘,策之上也。”超又不从。而摄莒、梁父二戍,修城隍,拣士马,蓄锐以待之。其夏,晋师已次东莞,超遣其左军段晖等步骑五万,进据临朐。俄而,晋师渡岘,慕容超惧,率兵四万救段晖等于临朐,战败,超奔广固,数日而拔,燕地悉平。
    (节选自《百战奇略·地战》)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与敌A战B三军C必要得其地D利E则可以寡敌F众G以弱H胜强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将之道也”中的“道”与《庖丁解牛》中的“臣之所好者道也”的“道”意义不同。
    B. “绝其粮道”中的“绝”与《苏武传》中“乃幽武大窖中,绝不饮食”的“绝”意义相同。
    C. “缘山东下”中的“缘”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缘”意义相同。
    D. “必须平原十里而军”中的“军”与《过秦论》中的“行军用兵之道”的“军”意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子兵法·地形》中讲到打仗时有“通”“挂”“支”等六种地形,晋师与南燕对抗时的大岘山是其中的“挂”地形。
    B. 宋武帝攻打南燕时,公孙五楼给出了先据守再两面夹击的上策和坚壁清野等待敌人露出破绽的中策,但慕容超没有采用。
    C. 慕容镇以成安君不守井陉和诸葛瞻不守剑阁因而战败的历史为例,告诫慕容超不要轻易放弃大岘山这个地利条件。
    D. 慕容超在晋军进至东莞前,曾命令驻莒、梁父二地的部队整修城墙,选练兵马,以待敌军,但最终没能抵挡晋军凌厉的攻势。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
    (2)晋师劲果,所利在速战,初锋勇锐,不可击也。
    14. 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慕容超失败的原因。
    【答案】10. BEG
    11. D 12. A
    13. (1)(对于)“隘”形地域,我们抢先占领,必须增加兵力(守住隘口),以等待敌人。
    (2)晋军强劲果断,有利的地方在于速战速决,他们初来锋锐气盛,不可以立即迎击它。
    14. ①不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②过于自信本国的实力。③有大岘山天险而不守却放任敌人顺利越过大岘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大凡对敌作战,全军必须占据有利地形条件,这样就可以用少的兵力抗击多的敌人,用力量弱小的部队战胜力量强大的敌人。
    “凡与敌战”中“与敌”是“战”的状语,中间不断开,此句是提出作战的情况,后面全部是应对办法,此句宜单独断开,B处断句;
    “得其地利”是动宾结构,E处断句;
    “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结构一致,中间G处断句。
    故选B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一词多义能力。
    A.正确。方法;天道,即自然规律。句意: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我所喜欢的是自然的规律。
    B.正确。两个“绝”都指断绝。句意:切断晋军的运粮道路。/就把苏武关在一个大地窖中,完全断绝了吃喝。
    C.正确。两个“缘”均指沿着。句意:顺大岘山东进。/沿着溪水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D.错误。驻扎;军队。句意:必须是在平原地区每十里处驻扎一支部队。/指挥军队作战的方法。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大岘山是其中的‘挂’地形”错,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大岘山不是“挂”地形,趋向于“隘”或“险”地形。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居”,占据、占领;“盈”,增加。
    (2)“劲果”,强劲果断;“所利”,有利的地方;“迎”,迎击。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材料二先有公孙五楼的建议,慕容超没有听从;后有慕容镇的建议,“超又不从”,可见其不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
    ②由慕容超的话“今据五州之强,带山河之固,战车万乘,铁马万群,纵令过岘,至于平地,徐以精骑蹂之,必成擒也”可知,过于自信本国的实力。
    ③材料一“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慕容超所在的地形与这两种很像,应该先占据大岘山,但他却放敌人顺利过了大岘山,结果一败涂地。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种。我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上,应抢先占开阔向阳的高地,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作战就有利。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域,称作“挂”;在挂形的地域上,假如敌人没有防备,我们就能突击取胜。假如敌人有防备,出击又不能取胜,而且难以回师,这就不利了。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在“支”形地域上,敌人虽然以利相诱,我们也不要出击,而应该率军(假装)退却,诱使敌人出击一半时再回师反击,这样就有利。(对于)“隘”形地域,我们抢先占领,必须增加兵力(守住隘口),以等待敌人;如果敌人已先占据了隘口,并用重兵把守,我们就不要去进攻;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那么就可以进攻。在“险”形地域上,如果我军先占领,就必须控制开阔向阳的高地,以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占领,就应该率军撤离,不要去攻打它。在“远”形地域上,敌我双方地势均同,就不宜去挑战,勉强求战,很是不利。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情取得胜利,考察地形艰险,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定能够胜利;不了解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定失败。
    材料二
    大凡对敌作战,全军必须占据有利地形条件,这样就可以用少的兵力抗击多的敌人,用力量弱小的部队战胜力量强大的敌人。人们常说的,知道了敌人可以打,也知道了自己部队能够打,但不知道利用有利地形条件,胜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此话也就是说,既知道了敌方情况,又知道了己方情况,但不知道借助于有利地形条件,那么,也就不能取得全胜的战果。兵法说:“作战时好的天气和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形。”
    宋武帝刘裕率军进讨南燕。南燕皇帝慕容超召集群臣商议抵抗晋军之策,公孙五楼献计说:“晋军强劲果断,有利的地方在于速战速决,他们初来锋锐气盛,不可以立即迎击它。应当据守大岘山,阻截晋军使其不得深入我境,以旷日持久的战法,来消磨晋军的锐气。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选拔精锐骑兵二千人,沿着海边南下,切断晋军的运粮道路;再派段晖率领诸州大军,顺大岘山东进,从而对晋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这是上策。命令各地官吏凭险固守,清点军资仓储(而留足所需物资)之外,其余的一律焚毁,铲除田间禾苗,使敌人来了得不到可以利用的东西,以坚壁清野的办法,来等待敌人可能出现的破绽,这是中策。放纵敌人越过大岘山,我们再出城迎战,这是下策。”慕容超听后说:“我们京都地区繁荣昌盛,人口众多,不可能一下子都把他们迁入城内固守;青苗已布满田野,也不可能全都铲除,假如说采用铲苗守城的办法,可以保全性命的话,我也不能同意这样干。我们现在是据有五州地盘的强国,山河环绕而地形险固,战车万辆,战马万群,即便让敌人越过大岘山而进到平原地区,再从容不迫地用精锐部队袭击它,敌人则为我们所擒获。”慕容镇则建议说:“倘若依照陛下的旨意去做,也必须是在平原地区每十里处驻扎一支部队,构筑好工事,以便利于使用骑兵为条件,因此,一旦我们越出大岘山去迎战敌人却不胜,还可以退守大岘山。不应当放纵敌人进入大岘山里,而给自己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从前成安君不坚守井陉之险关,终于被韩信所打败;诸葛瞻不坚守剑阁之险关,最后为邓艾所擒杀。我认为天时不如地利,扼守大岘山以阻截敌人,是各种对策中最好的。”慕容超听后还是不予采纳,只是命令驻莒、梁父二地的部队,整修护城墙,选练兵马,养精蓄锐以等待晋军的到来。这年夏天,晋军已进至东莞,慕容超派遣左将军段晖等率领步骑兵五万人,进据临朐。不久,晋军顺利越过大岘山。慕容超这时才害怕起来,率领四万人去临朐救段晖等人,战败后,慕容超奔逃到广固,几天时间就被攻下,燕地全部被平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霁
    [宋]陆游
    驱除云雾极知难,敢意天公不作悭。
    汛扫中庭待明月,攀跻危榭望青山。
    取琴理曲茶烟畔,看鹤梳翎竹影间。
    不为新晴宜著句,拟将幽事破除闲。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简炼无华,交代了本诗写作的时间和环境,隐隐透露出诗人的心绪。
    B. 诗人知道驱除云雾的难度很大,用反问语气写出内心不敢怪罪天公悭吝。
    C. “明月”“青山”运用借代手法,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期盼之情
    D. 全诗事中有情,景中含情,叙事、写景转换自然,读起来并无生硬之感。
    16. “取琴理曲茶烟畔”和《临安春雨初霁》中“晴窗细乳戏分茶”均写到了“茶”,请分析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5. C 16. ①“取琴理曲茶烟畔”意为诗人在茶香缭绕的地方弹琴,表现了作者对幽静、雅致的追求,抒发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之情。 ②“晴窗细乳戏分茶”意为在晴日窗前细细品茶,看似闲适恬静,实则传达出诗人内心无所事事的落寞、惆怅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明月”“青山”是实写自然景观,并非借代;且情感错误,“明月”“青山”是自然意象,展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宁静的追求。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取琴理曲茶烟畔”,理曲:弄曲,演奏乐曲。拿来琴,点上茶烟,在茶香缭绕的地方弹琴。琴和茶烟都是高洁之物,表现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追求,诗人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表现了作者对幽静、雅致的追求,抒发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之情。
    ②“晴窗细乳戏分茶”,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戏分茶”这里就是品茶、玩茶道。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传达出诗人内心无所事事 的落寞、惆怅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在引《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作答时,顺势从中引申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2)《李凭箜篌引》中以四样美好的事物描摹声音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有时是淡泊世事的承载,有时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忧劳可以兴国 ②. 逸豫可以亡身 ③. 昆山玉碎凤凰叫 ④. 芙蓉泣露香兰笑 ⑤. 谁家今夜扁舟子, ⑥. 何处相思明月楼(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逸豫”“驾”“匏樽”“鉴”“顷”等。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个冬天,哈尔滨火了。有网友亲昵地称哈尔滨为“尔滨”,将最近哈尔滨在旅游市场上的爆火称为“尔滨出圈”。出圈的背后, A :为了欢迎“南方小土豆”们,①全城上下倾巢而出,②市民开私家车接送游客,③饭店把冻梨切块摆到游客面前,④商家推出甜豆腐脑以满足游客的特殊需求……⑤哈尔滨的付出获得了回报。⑥根据相关数据显示,⑦哈尔滨在元旦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⑧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⑨不仅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全面赶超2019年,⑩还达到了历史峰值。网友称哈尔滨终于可以“笑哈哈”了。
    联想此前的几次文旅热点,如果说“淄博烧烤”火的是热腾腾的烟火气,“特种兵旅游”火的是潇洒走一回的青春,“City Walk”火的是慢节奏的悠闲,那此次哈尔滨的出圈,火的便是冰雪中的人情味。网友们将网络上这种突然集中的流量戏称为“泼天富贵”,这彰显了互联网流量既有巨大的加持作用, B 。如何顺利接住这“泼天富贵”,不让它昙花一现,这是哈尔滨有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 “南方小土豆”因南方游客和“小土豆”有诸多相似之处而得名,显示出一种幽默和亲昵。与此类似,“特种兵式旅游”与“特种兵执行任务”有诸多相似之处,请给“特种兵式旅游”下定义,不超过40字。
    【答案】18. A离不开众多市民的不懈努力 B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19. 第①处:将“倾巢而出”改为“各尽所能”;第⑥处:去掉“根据”或“显示”;第⑨处:将“不仅”移到“总收入”之后
    20. “特种兵式旅游”是一种以时间紧、花费少、景点多为特点的高强度旅游方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此处探讨哈尔滨出圈的原因,可用“离不开”承接;此句是总领句,根据后文“全城上下”“市民”“饭店”“商家”的做法可知,这是众多市民努力的结构,可填:离不开众多市民的不懈努力;
    B前面有“既有”,此处应用“也具有”承接;内容上,根据前面“突然集中的流量”可知,这种“泼天富贵”的出现有一定偶然性,可填: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①处:“倾巢而出”带有贬义,不合语境,此处是说全城市民都做出了努力,可将“倾巢而出”改为“各尽所能”;
    第⑥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
    第⑨处:前后句子主语都是“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应将“不仅”移到“总收入”之后。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下定义是被定义对象=种差+属概念。
    首先明确属概念。“特种兵旅游”是一种旅游方式;
    其次找“种差”。“特种兵式旅游”与“特种兵执行任务”,特种兵执行任务有三个特点,一是时间紧,二是任务重,三是消耗最少。据此分析“旅游”特点应为时间紧、景点多、花费少,这种旅游方式强度很高。
    最后整合答案:“特种兵式旅游”是一种以时间紧、花费少、景点多为特点的高强度旅游方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因为地处热海之上,腾冲温泉在云南也小有名气。有的潺潺而流,兀自成潭;有的点点而滴,挂垂成线;还有的间歇而喷,如城市广场上的音乐喷泉。但这泉水都脱不了一个“热”字,于是就利用来做浴池,连普通的山民家也开池营业。
    为了能更深一层感知热海之美,我们选了一处浴室推门而入,待穿过短廊才发现并没有“入室”,而是豁然开琅,又置身在半山之上。原来这里的浴池并不是平地之池,而是一个一个挂在半壁,就如高楼上的阳台。试想,在半山之上,绿风白云,枕石漱流是什么样子?
    极兴奋,不肯下水,先披衣环顾四周做一回精神上的沐浴。只见偌大一个池子,犹抱琵琶,叫一株从石缝中探出的大叶榕树俯身遮去了大半,而一株老藤左伸右屈就做了这池子的栏杆。 ①池边是一片杂花弱草,翠竹依依而立,池水清清见底,水面的热气微微蒸腾。水先是从一个石龙头中注入池中,再漫过池沿,悄悄地贴着石壁滑向山下,于是过水的半面山岩就如一堵谁家宾馆大堂里的水幕墙,淋淋潺潺。我凭栏遥望着对面林梢上升起的轻轻的雾和脚下谷底缓缓游走的云,竟有一种将军阅兵式的自豪,然后翻身入水畅游其中,仰望蓝天白云,②觉得自己就是一条天上之鱼,天下真有这样的海吗?
    21. 下列关于文中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划横线句中的分号表示分项列举,从不同方面列举温泉水流出时的形态,表现出作者对腾冲温泉的赞叹。
    B. “连普通的山民家也开池营业”“水面的热气微微蒸腾”两个句子中的“的”删去之后均不影响句意。
    C. “间(jiān)歇而喷”“豁然开琅(lǎng)”“枕石漱(sù)流”“凭(píng)栏遥望”中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
    D. 文中有两个划波浪线的句子,①中的“是”,写出“杂花弱草”的位置,与②句中的“是”意思不同。
    22. 文中“清清”“悄悄”“潺潺”三个叠词均用来描绘温泉水,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21. C 22. ①“清清”侧重描绘温泉水的色态,写出了温泉水的清澈。 ②“悄悄”侧重描绘温泉水的声音,写出温泉水的静谧。 ③“潺潺”侧重描绘温泉水的形态,写出温泉水连续流动的状貌。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字音字形、运用标点符号、理解词语含义、表达准确等综合语言知识的能力。
    A.正确。划横线句以分号为界分成三个句子,三个“有的”属于分项列举,从不同方面列举温泉水流出时的形态,表现出作者对腾冲温泉的赞叹。
    B.正确。“普通的山民家”“水面的热气”都是偏正结构,删去“的”后均不影响句意。
    C.错误。“间歇”的“间”应读作jiàn,“豁然开琅”的“琅”应写作“朗”,“枕石漱流”的“漱”应读作shù 。
    D.正确。①中的“是”表判断,写出“杂花弱草”的位置;②句中的“是”是暗喻的比喻词。两者意思不同。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能力。
    叠音词的表达效果通常是突出事物特点,音节和谐,表现某种情感等。
    ①“池水清清见底”,“清清”描写池水的特点,侧重描绘温泉水的色态,两个“清”字连用,写出了温泉水的清澈。
    ②“悄悄地贴着石壁滑向山下”,写水流动的声音,“悄悄”侧重描绘温泉水的声音,两个“悄”连用写出温泉水的静谧。
    ③“于是过水的半面山岩就如一堵谁家宾馆大堂里的水幕墙,淋淋潺潺”,“潺潺”描写水从山岩流过的形态,两个“潺”连用写出温泉水连续流动的状貌。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广东揭阳一名小女孩独自在路边练习舞狮,恰巧遇到演出路过的专业舞狮队。众人为小女孩敲起锣鼓,并呐喊助威。在专业狮队的锣鼓和喝彩声的激励下,小女孩舞姿更加欢快动人,专业狮队见状更是打得有力。这个短暂的交集,陌生人之间的默契配合,为在场的人们带来了一场意外的舞狮表演。小女孩的懂礼数更是让人感动,当舞狮车队即将启程时,她送上了一个“低头三摆”的动作,向前辈表示尊敬和感谢,这样的举止让人动容。短短数十秒的表演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感动和共鸣。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写到小女孩独自练习舞狮,专业舞狮队路过,自发为她敲锣打鼓,全国人民为之感动,可从以下三方面立意:
    (一)小女孩:街头独自舞狮,体现出她心有热爱,执着追求;用“低头三甩”表达对前辈的尊敬、感谢,体现出她懂礼节;努力练习舞狮表演,展现出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二)专业舞狮队:路过之际,自发为小孩敲起锣鼓,既体现了作为前辈对孩子的关爱鼓励,也体现了文化的薪火相承。
    (三)观众:观众的感动和共鸣,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包容开放的社会的真诚回应。
    综上所述,最佳立意为(一)(二)(三)相结合,(一)(二)结合亦可。当天真烂漫的孩子遇到关爱鼓励的前辈,文化传承者之间的这份惺惺相惜,诠释了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这一幕既是小女孩与梦想之间的对话,也是我们所有人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一场心灵交流。
    写作时可先对材料稍作分析,得出论点,可以“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为中心,可分为三个部分来写:以传承带动积极向上的动力,带动呵护美好理想与希望的成长进步;以传承带动社会风气的淳和友善;以传承带动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后强调文化不是抽象的符号,是民族锐意进取的基石,民族情怀的是载体,是生生不息,既往开来的源泉,每个人都有责任传承传统文化,只有薪火相传,营造良好的传承传统文化氛围,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
    立意:
    1.赓续传统文脉,呵护幼苗成长。
    2.做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你我皆有责任。
    3.善意和宽容,让传统文化传承更加温馨。
    相关试卷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三两节各拟一个小标题,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