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7 生态环境的保护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7 生态环境的保护01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7 生态环境的保护02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7 生态环境的保护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7 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7 生态环境的保护,共16页。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
    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考点67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1.人口增长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②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③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
    2.全球性环境问题
    (1)列举环境问题
    (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
    3.生物多样性的构成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4.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分析
    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
    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2)易地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考向一 环境污染实例分析
    1.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解题技巧
    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人口、粮食、环境和资源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四大问题,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利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的硫、氮氧化物,使臭氧减少危及全球生物
    B.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电厂的废热等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
    C.大量猎杀野生动物使物种多样性降低,但不会影响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全球人口控制的目标是: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答案】D
    【解析】A、大量利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的硫、氮氧化物,会产生酸雨等环境污染,使臭氧减少危及全球生物的是氟里昂; A错误;B、 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电厂的废热等会对水体产生污染,B错误;C、 大量猎杀野生动物使物种多样性降低,会影响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D、全球人口控制的目标是: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D正确;故选:D。
    考向二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的辨析
    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将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到动物园加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体现在药用及对生态系统的调节等功能上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物种多样性,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B错误;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C正确;生态系统的调节等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易错警示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3个易错点
    (1)从不同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基因(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体现生物多样性)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
    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当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B.建立自然风景区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最有效的保护
    C.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可直接获得的价值,如粮食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指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故生态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A选项正确;建立自然风景区属于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B选项正确;众多的野生生物相互关联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C选项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D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D。
    考向三 结合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5.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
    A.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C.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出现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
    D.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青藏铁路的阻隔不能形成地理隔离,该措施可以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C错误。
    6.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16年的2 200多只。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有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
    B.对野生朱鹮可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其中易地保护是最有效的方式
    C.之所以要保护野生朱鹮,是因为其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D.朱鹮数量的大量减少,使得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也遭到破坏
    【答案】B
    【解析】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能导致环境容纳量即K值减小,因此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A正确;对野生朱鹮最有效的保护方式是就地保护,B错误;保护野生朱鹮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价值包括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C正确;朱鹮数量的大量减少会使得部分基因丢失,使得遗传多样性也遭到破坏,D正确。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证绿水青山就必须彻底杜绝一切砍伐和捕捞
    B.人口应控制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C.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含量的减少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
    D.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健康生长
    2.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种生物的基因库不同,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基因多样性
    B.对濒危物种可进行易地保护,也可以结合现代生物科技帮助其繁育
    C.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而不是完全禁止利用
    D.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3.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如“天人合一”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适时、有计划地采伐、捕捞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C.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生态修复和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D.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便可自我循环,但能量需系统外提供
    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5.下表显示2017年孝感市东北部地区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就地保护是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
    D.该地区大力发展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6.以下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
    B.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
    7.习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叙述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A.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可行措施
    B.将作物秸秆当燃料燃烧,加快了物质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
    C.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
    D.“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8.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C.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
    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9.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
    C.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
    D.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
    10.2017年12月我国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联合国环境保护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机械林场初期土层薄,植物难以生长,经建设者几十年的努力现已成为森林覆盖率超过80%的林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机械林场进行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在林场起伏的地势上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2)某种害虫刚迁入该区域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呈“J”曲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林业人员及时引入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塞罕坝机械林场风景优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4)林场中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兔狲以野兔为食,兔狲属于________消费者,兔狲获得的能量比野兔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兔能感受到兔狲粪尿的气味,躲避兔狲的捕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11.(2019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12.(2019江苏卷·24)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
    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
    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
    13.(2019浙江4月选考·1)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14.(2018·浙江卷)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增加化肥的使用
    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15.(2017·江苏卷)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 “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6.(2018·北京卷)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
    1.【答案】B
    【解析】A、保证绿水青山,必须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到合理的利用,A 错误;B、控制人口的方法是降低出生率,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最终使全球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B 正确;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C 错误;D、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会导致污染,D 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错误;根据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对濒危物种可进行易地保护,也可以结合现代生物科技帮助其繁育,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而不是完全禁止利用,C正确;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求,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D正确。
    3.【答案】D
    【解析】A、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例如,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完全禁止采伐树木,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采伐,不仅能够获得林木产品,还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对于海洋生态系统,适时、适量的捕捞,不仅能够收获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这样才能长久地实现渔业的高产稳产,A正确;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B正确;C、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发展等特点,C正确;D、物质循环是对于整个生物圈来说的,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物质不能自给自足,需要从系统外补充,D错误。故选D。
    4.【答案】A
    【解析】A、因为捕食者往往会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再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正确;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造成生物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生物种类多,稳定性高,自我调节能力强,更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故选:A。
    5.【答案】A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生物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A错误;就地保护是保持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C正确;该地区大力发展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6.【答案】C
    【解析】A、保护环境要加强立法和宣传教育,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故A正确;B、人类在改造自然时,要遵循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故B正确;.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但不是唯一手段,故C错误;D、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故D正确。故选C。
    7.【答案】B
    【解析】A、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可行措施,A正确;B、将作物秸秆当燃料燃烧,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且会导致大气的污染,B错误;C、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C正确;D、“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故选B。
    8.【答案】C
    【解析】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流入的有机物中含有的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需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故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低,C错误。
    9.【答案】D
    【解析】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丙为消费者,可摄食浮游植物等生物,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B正确;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很多分解者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可增加污水的溶氧量,去污效率会更高,C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和污水中的有机物的能量之和,D错误。
    10.【答案】(1)次生演替 水平
    (2)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对环境无污染、防治效果持续时间长
    (3)直接
    (4)次级 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解析】(1)塞罕坝机械林场初期有一定的土层(土壤基质),所以其上进行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在林场起伏的地势上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某区域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呈“J”曲线增长,说明该种群处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环境条件下。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防治效果持续时间长。(3)塞罕坝机械林场风景优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4)由于野兔是以植物为食,而兔狲以野兔为食,所以兔狲属于第三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而兔狲比野兔的营养级高,所以兔狲获得的能量比野兔少。野兔能感受到兔狲粪尿的气味,躲避兔狲的捕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
    11.【答案】C
    【解析】
    【分析】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
    【详解】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A错误;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错误;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故选C。
    12.【答案】BCD
    【解析】
    【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进而引起水生生物衰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利用需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矿质营养的作用,依据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合理设计,对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详解】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错误;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过程的目标之一,C、D正确。
    13.【答案】B
    【解析】
    【分析】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详解】臭氧层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A选项正确;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灭绝,B选项错误;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故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选项正确;自工业革命后,主要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D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B。
    14.【答案】A
    【解析】空气中的氟里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可见,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B、C、D均错误。
    15.【答案】D
    【解析】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合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复杂,B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合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不合理。
    16.【答案】(1)生产者 (生物)群落
    (2)捕食对象/食物 捕食者/天敌
    (3)明显下降 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
    (4)比例
    (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解析】(1)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作为浮游动物的食物,故藻类属于生产者;水库中的各种生物,就包括了这一范围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本水库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要调查投放区鲢鱼和鳙鱼的食物,即上一营养级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生物积累量,投放适量的鱼苗;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还要防止其天敌的捕食,故应捕杀鲢鱼、鳙鱼的天敌。(3)据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显著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投放鲢鱼和鳙鱼捕食浮游动物和藻类,导致浮游动物减少,银鱼的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银鱼数量下降。(4)通过投放鲢、鳙,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的生物积累量发生了改变,故人为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比例,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具体措施是:适量地投放鲢、鳙;适量增加投放浮游动物确保鲢、鳙有足够的食物来源;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控制鲢鱼、鳙鱼的天敌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库的干扰等。
    相关学案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80 PCR技术: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80 PCR技术,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试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9 腐乳的制作: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9 腐乳的制作,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试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40 伴性遗传: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40 伴性遗传,共19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最新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67 生态环境的保护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