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清平乐 村居》教案01
    《清平乐 村居》教案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清平乐 村居》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清平乐村居》呈现出清新、宁馨的风格,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整首词语言浅白如话却让读者看到诗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我们可以从这一学段目标中归纳出古诗教学的“六字方针”。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笼、赖、剥”等6个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两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词。
    难点:
    把握词文大意,发挥想象,体会词中传达出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五、教学策略
    教法:教学中教师运用音乐渲染、想象表演等方法,引导学生入境,领会词的意境美。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运图文对照、小组合作、想象说话等学习方法达成学习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农村生活,乡村生活
    4、"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5、了解诗人辛弃疾和词牌名。
    清平乐yuè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词题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合称“苏辛”。
    主要作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设计意图】:导入课文,解题入手,介绍词牌,扫除题目带来的阅读障碍。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茅檐má yán
    翁wēng
    笼lóng
    赖lài
    剥bō
    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谁来都给大家听?(读得正确即可,教师正音)
    4、指导书写“茅、檐"。
    5、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
    6、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7、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哪个字、哪个词语、或是哪个句子不理解。
    ①有问题吗?有了问题,怎么办?
    ②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
    ③学生自主学习。
    8、交流释疑。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明白了哪些问题?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村居】词题。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和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分散识字、写字,鼓励学生带着任务自学、自读。体现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此环节鼓励学生质疑释疑,合作交流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训练了学生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
    1、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齐读。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
    师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
    4、小"草"媪”,发现了什么?
    (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生读)
    5、我们看词的下片哪些字押韵?
    明确:(东笼蓬)
    6、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7、这首词有意思吗?我们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首诗词,既可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
    1、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生简介画面,翻译诗歌)
    明确:
    一对白发夫妻说着一口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他们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正伏在河边剥莲蓬取莲子。
    2、品环境
    (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
    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
    茅檐 青青草
    词人为什么说是“青青草”,而不是“青草”?
    (2)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播放潺潺的溪流声)
    (3)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
    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3、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
    4、品人物
    (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面。
    相亲相爱、温馨和谐
    (2)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
    翁媪,大儿,中儿,小儿,一共5口人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畅所欲言
    比如:我喜欢大儿和中儿,因为他们勤劳,懂事,可爱。
    5、品感情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起来说一说。
    明确: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品读课文,品环境,品人物,品感情,从整体到部分,读中想象,与文本对话,感悟诗人表达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
    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
    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
    3、集体交流
    明确:
    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4、听这首古诗的唱读版,一起试着唱一唱,背诵这首词。
    5、根据画面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茅檐 低小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小儿:无赖
    感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062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了解宋词,初读全词,整体感知,深读全词,品悟情感,品读意境,感悟用词,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062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清平乐村居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a href="/yw/tb_c16062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清平乐村居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