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3 微专题 云雾雪、副高、特殊天气系统和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3 微专题 云雾雪、副高、特殊天气系统和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01
    专题03 微专题 云雾雪、副高、特殊天气系统和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02
    专题03 微专题 云雾雪、副高、特殊天气系统和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03
    专题03 微专题 云雾雪、副高、特殊天气系统和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04
    专题03 微专题 云雾雪、副高、特殊天气系统和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05
    专题03 微专题 云雾雪、副高、特殊天气系统和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06
    专题03 微专题 云雾雪、副高、特殊天气系统和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07
    专题03 微专题 云雾雪、副高、特殊天气系统和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3 微专题 云雾雪、副高、特殊天气系统和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 微专题 云雾雪、副高、特殊天气系统和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知识构建,云雾雪,真题研析·规律探寻,核心提炼·考向探究,云的成因和影响,海雾的类型及原因,雾的影响,降雪与积雪,积雪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全国Ⅱ卷)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气流上升降温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升温不易成云。
    对流过程中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上升气流处常形成积云,下沉气流处天空无云,所以积云是间隔状态的,不连续的,而积云受下垫面影响强烈,大量的水汽上升凝结,一般成团块状,形成间隔团状云。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因此,气温高,水汽充足地区上升气流多,更易形成积云。
    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故选D。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对流越弱,上升气流越弱,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也就越低。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水汽上升降温凝结的高度最低,积云高度最低。
    (2023·浙江6月选考)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小题。
    4.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由此可知,自西向东依次出现锋面雨雾
    由图可知①最先出现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其次为③,最后是②。故B正确。
    锋面雾是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产生的。在锋面上暖气团中长生的水汽凝结物(云滴或雨滴)落入较冷的气团内,经蒸发使近地面的低层空气达到饱和而形成的雾,称为锋面雾。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随锋面降水相伴而生,故又称降水雾或雨雾。
    5.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形成暖锋,在锋面附近出现逆温
    雾区位于锋线附近,近地面测站能观测到,说明锋面附近的逆温层离地面近,且锋面逆温较窄,故选A。
    (2021·福建卷)我国某山脉L谷地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地理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获得L谷地五个站点的部分资料(下表),以此探讨该谷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学习小组对L谷地的研学结果合理的是( )A.所在山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854米 B.年降水量受7月平均气温影响显著C.冻土主要存在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D.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推迟
    从表中资料可看出五个站点中,站点⑤海拔1854米,降水最多,只能说明是五个站点中降水最多,并不能说是所在山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854米,A错误;年降水量与月平均气温关联性不大,年降水量是受地形抬升造成降水差异,气温是受海拔升高导致降低,B错误;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山脉L谷地季节性冻土广布,说明该山脉纬度较高,且冻土只能在气温低时存在,C正确;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提前,D错误。所以选C。
    7.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导致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积雪深度 B.风力大小 C.冬季气温 D.太阳辐射
    从表中资料可看出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小于④站点,⑤站点的降水比④站点多了200mm左右,⑤地海拔较④地更高,冻结天数更长。土壤冻结主要发生在冬季,说明冬季⑤站点的地温较④地更高,在坡度、坡向相同的情况下,主要是⑤地降水量更多,冬季降雪更多,积雪隔离了大气和地面,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地温相对更高,从而导致土壤冻结最大深度更小。故A正确。
    风力大小对地温的影响不大,且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风力大小差异不大, 不能成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降水多,冬季积雪可能大,积雪的深度就大,积雪深度有效地保持地温,因此土壤冻结最大深度比④站点小,A正确;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越高气温越低,⑤站点的冬季气温比④站点低,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应该更大,但表中土壤冻结最大深度⑤站点比④站点小,C错误; ⑤站点海拔比④站点高,太阳辐射⑤站点可能更强,但⑤降水多,阴雨天多,太阳辐射不一定更强,D错误。
    8.L谷地所在的山脉是( )A.太行山脉 B.长白山脉 C.横断山脉 D.天山山脉
    山麓地区的降水量与水平地带的降水量大体是一致的,山上降水量多主要是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而形成的。根据表中数据,①地海拔最低,最接近山麓地带,年降水量为276毫米,说明山脉所在地区降水少,为干旱区,同时有冻土说明冬季气温低,结合四个选项,天山山脉最符合。
    太行山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5℃,不可能在600多米的海拔就出现40cm的季节性冻土,A错误;长白山、横断山区年降水量较大,从表格中①②站点的降水量也可以排除长白山脉、横断山脉,BC错误。
    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形状分类:积云(团状)、层云(片状)、卷云(纤维状)
    地形成因分类:气流在移动中遇到山地,沿山坡抬升凝结成云,这种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云称为地形云。地形云在高达、耸立、周围平坦的山区更容易形成,而且显得更为壮观。
    积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
    积雨云(雷暴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产生雷暴、阵雨、雨幡下垂,产生飑线或者降冰雹,云底偶有龙卷风出现
    中云族:高层云、高积云
    高云族:卷云、卷层云、卷积云
    旗状云:气流沿迎风坡爬升时,迎面遭遇强风,被强风阻挡,不得不“掉头”,形成反向吹往迎风坡的旗状云
    帽状云:气流沿着一座高耸、孤立的山峰抬升到峰顶、周围气流很稳定,上升气流在峰顶冷却至饱和时,云像一顶大帽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顶上,形成几乎静止不动地帽状云
    荚状云:山区气流越过山峰,在背风坡受波状气流影响,水汽遇冷凝结形成中间厚、边缘薄、云块呈豆荚状
    典型代表: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是珠峰旗云
    成因:①7000米以上到峰顶,是碎石坡面; ②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 ③太阳出来后,碎石坡面吸热快,热空气沿坡面上升; ④临近碎石的冰雪面升华,给上升气流提供水汽; ⑤上升到峰顶的高度凝结成云。
    作用:“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①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②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③旗云是上升气流,风是水平运动,风影响了上升气流的高度;④旗云的方向指向东方,且顶部很低,说明高原上空刮的是强西风;⑤若旗云指向西北方,预示印度低压系统即将来临,要下大雪了。
    充足的水汽(分析水汽的来源)
    ①临海;②雨季;③多河湖水域;④暖流经过;⑤水汽输送(向岸风);⑥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
    气流上升,冷却凝固,如热带地区气温最高,上升气流多,冷却凝固,云层最厚
    一天中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此时积云的云底高度为低值
    上升气流强弱决定云层的高度
    ①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逆辐射回地面,这有助于使地球保温。但是云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保温作用和降温作用的强弱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
    ②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起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可以从云的生消演变中识别预测各种天气现象,如清晨宝塔云(堡状云),下午雨倾盆;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概念:是流云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动态景观。当流云顺着风向在飘移的过程中遇到山口、悬崖或翻越山岭时,就会由于重力因素跌落,像水一样倾泻而下,形成云瀑。云瀑在下沉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消散。
    充足的水汽:迎风坡或临湖、河谷处等易发生
    天气:湿润天气的早晨或雨后初晴的夜晚,这为其形成提供了足够的水汽
    地势因素:要有一定的海拔,水汽能在山前堆积,沿山势抬升,气温低才能使水汽凝结成云,
    地形起伏因素:地形要有一定的起伏,山区和高原边缘地区,形成相对的高差,便于云跌落,
    风力因素:较强的风,能够使云俯冲山底,有时候在地形上多峡谷、山口等,由于狭管效应,风速加大,也易形成大风。
    典型代表:小天池瀑布云
    概念: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高山之颠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故称这一现象为"云海"。
    充足的水汽:迎风坡或临湖、河谷处等易发生,山高谷低,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水分不易蒸发,因而湿度大,水汽多
    天气:云海一般多发生于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左右,即冬,春季节,大气中低层的气温低,层积云的凝结高度低,通常会下降至800~1200米之间。冬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在雨雪天气后,常出现大面积的好云海,尤其是壮观的云海日出。
    地形起伏因素:山高谷低,山要足够高
    风力因素:风速较小,越容易看到云海;具体风向具体分析
    充足的水汽:临海,雨季,多河湖海等水域;水汽输送(向岸风);本地蒸发(蒸腾)水汽多(考虑气温、水域、植被等)。
    凝结核:烟粒、尘埃(工业区、建筑工地)
    静稳天气:逆温、无风或微风、地形封闭
    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气层变冷
    水平冷却:暖湿气流经冷的下垫面
    上升冷却:对流上升;辐合上升;地形上升;锋面抬升
    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
    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
    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面雾滴蒸发
    当地气候干湿:干旱地区多短雾(1h内),潮湿地区多长雾(6h左右)
    补充:“团雾”又名坨坨雾。团雾外视线良好,团雾内一片朦胧。团雾的形成需要两个主要条件:一是低层水汽充沛、空气湿度大,二是昼夜温差大且风小。天气晴好时不易出现团雾。高速公路上团雾容易出现的原因是:1、团雾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而高速公路路面白天温度较高,昼夜温差更大,更有利于团雾形成;2、公路附近一些排放污染物颗粒的增加,如汽车尾气排放等,空气中微小颗粒的增加,有利于形成团雾。3、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处于低洼地段的路段更容易形成团雾。
    概念:“团雾”又名坨坨雾,大多是由于局部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出现的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低层下垫面空气降温:秋冬季节冬季风吹来寒潮降温;晴朗夜晚,云层少,地面辐射冷却降温快,保温作用弱;山腰多云雾(海拔高气温低,水汽多)
    具备大量凝结核;风力微弱或无风
    发生时间:深秋和冬季易出现团雾,一般出现在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尤其易出现清晨,日出前逆温层达最厚(早6时至8时)
    出现地点:与市区相比,郊区和乡村地带容易出现团雾。部分比较空旷的高速公路路段也是团雾多发区
    危害:高速公路上能见度低,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危害人类生命健康
    ①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中、低纬度寒流流经地区的海雾,主要发生的季节为夏季。
    ②中高纬度地区当即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较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雾中、高纬度暖流流经地区的海雾,主要发生季节为冬季。
    ③寒暖流交汇海域多海雾,尤其是冬季寒暖流交汇处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皖南山区河谷地河漫滩上茶叶质量较高,也与秋冬季节多河谷厌恶有关
    云南南部高原盆地有明显干季,但此时多辐射雾,对植物和热带作物生长有利
    有害雾滴影响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雾天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人们出行,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降低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易引发支气管炎等
    雾滴中含有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对金属腐蚀性很大,使外露金属物件寿命缩短
    影响通信:危害电力设施,影响微波及卫星通信,使其信号锐减、杂音增大,通信质量下降
    雾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减少植物的蒸腾,对植物的生长有益
    温度较低:纬度较高;冬季风影响较大;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降水丰富:水汽来源充足;降温水汽过饱和;充足的凝结核
    气温:纬度低,气温高,积雪融雪量就越大,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越小
    降雪量:河湖海地区,降雪量越大,积雪量就越大,积雪厚度就越大
    地形(影响存雪量):坡度较大的地区,存雪量小,积雪厚度小;海拔低,气温高,积雪厚度小;阳坡光照充足,气温较高,积雪厚度小
    风力:风力大,加速蒸发,风大可以扬起积雪吹向别的地区,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
    人类活动:如造雪、补雪、人工降雪等;人为排放很多人为热,以及人工融雪等,气温升高,积雪融化,积雪融雪量就越大,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负相关)
    积雪的和厚度取决于降雪量和积雪消融量的差值
    积雪融化过程中会大量吸收热量,气温降低
    积雪覆盖的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加,积雪作为地面给予近地面大气的地面辐射较少,因此近地面大气气温较低
    夏季某日气温升高过快,高山冰雪融化过快,可能形成融雪型洪水
    季节性积雪在春季融化,河流径流量增加;冬季积雪较厚的地区,可能会形成春汛
    积雪产生的融水含沙量小,以其为主要补给方式的河流,河水往往较为清澈
    积雪产生的融水,进入河流后,使河流的水温较低
    积雪疏松多孔,内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少积雪下方土壤辐射散失热量,同时阻碍了土壤和外部空气的热交换,所以积雪对土壤有保温作用,土壤的昼夜温差减小;
    冬季积雪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春季积雪融化,增加土壤含水量,有保湿作用;
    积雪含有较多的氮化物,融化后可以增强土壤肥力;
    积雪覆盖的地面,能减轻风力侵蚀和风沙灾害,保护土壤
    积雪过多,压死冻死植物,压断树枝;春季积雪融化,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春季融雪时间长,客观上减少该地生长期;
    积雪融化大量吸热,降低地温,冻死部分种类的害虫和虫卵;
    对土壤的保温作用,使农作物免受冻害;
    积雪覆盖地面,可能导致野生动物因缺少食物而饿死,因低温而冻死。
    对土壤的保湿作用,可以缓解春旱(小麦等农作物需要浇返青水);
    雪水含氮化物,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作用,可以增加粮食产量;
    积雪冻死害虫和虫卵,减轻来年病虫害;增加牲畜饮水的水源
    损坏农业生产设施,如压塌蔬菜大棚、牲畜圈(棚)受损或倒塌等;
    大雪出现往往伴随降温,可能会同时出现低温冻害,冻死部分农作物;
    牧区冬季草场积雪超过20厘米,会导致牲畜出现觅食困难;春季积雪融化时,气温低,播种期推迟。
    大雪出现往往伴随降温,可能导致部分牲畜冻伤、冻死;
    降雪量大的地区,所设计的屋顶坡度往往较大,如日本的合掌造等;材质多为木材、石质或雪屋等材质,防寒保暖;墙壁厚度较厚,防寒保暖
    积雪覆盖导致气温低,易引发感冒等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积雪反射率高,易引发雪盲症,危害人体建康;
    可能导致通信、输电线路等被积雪压断,出现通信和供电中断;
    道路被积雪覆盖,导致公路、铁路等日常出行受到很大影响;
    积雪影响交通进而影响农产品的运输,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积雪覆盖地区可以利用其发展旅游观光业;山区还可发展滑雪场、冰雪经济等
    考向1 云的形成及影响
    珠穆朗玛峰(下称珠峰)峰顶有时会飘着宛如旗帜的云,人们把这种云称为旗云。旗云是一种对流性积云,它的形成与珠峰7500m上下的下垫面状况有关。珠峰旗云有“世界最高风向标”之称,由于它随高空风而变化,登山者会根据其位置和高度来判断珠峰峰顶风力的大小。下图示意珠峰旗云景观及形成原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珠峰7500m以上,由冰雪覆盖转变为碎石坡面的原因可能是( )①西风强劲 ②光照变强 ③坡度变陡 ④焚风效应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1.一般情况下旗云飘向东方,主要原因是盛行西风影响。珠穆朗玛峰7500m以下被冰雪覆盖,7500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故①正确;光照变强但是温度较低,故②排除;海拔越高,越接近山顶,坡度越陡,冰川易滑动,冰川面积小,故③正确;焚风效应主要出现在背风坡,故④排除;故B正确;故选择B。
    2.晴朗的白天,碎石坡面与冰雪坡面附近的空气运动方向分别是( )A.上升、下沉B.下沉、上升C.同时上升 D.同时下沉
    【解析】2.太阳出来后,碎石坡面很快被烤热,热空气沿坡面上升,冰雪坡面反射率高,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故晴朗的白天,碎石坡面与冰雪坡面附近的空气运动方向分别是上升、下沉,故A正确;故排除B、C、D,选择A。
    3.下列关于旗云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旗云产生的时段多集中在日出前后B.阴雨天比晴朗天气更容易出现旗云C.旗云水平飘动说明西风的风力较小D.旗云上扬飘动说明天气较适宜登山
    【解析】3.读图可知,珠穆朗玛峰7500m以上为碎石坡面,强烈的太阳辐射使碎石坡面增温,热空气沿坡面上升到顶峰附近凝结成云,在西风作用下形成旗云。阴雨天气、日出前与日落后不可能常见旗云,故排除A、B;旗云平飘时对流弱,西风强,山顶风力大,不适宜登山,故C排除;旗云上扬对流强,西风弱,山顶风力小,适合登山,故D正确;故选择D。
    考向2 雾的形成条件
    春季,我国黄海、东海海域海雾多发。下图示意某年3月2日20时和3日8时黄海、东海及周边区域等压线分布情况(单位:hPa),2日20时山东半岛及其附近地区以降雨为主,至3日8时降雨停止,逐渐形成浓重的海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日20时山东半岛及其附近地区出现降雨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东南暖湿气流向西北移动遇冷B.干冷气流南移顶托水汽抬升C.四周的水汽在该地辐合抬升 D.冬季风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
    【解析】4.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以判断,2日20时山东半岛及其附近地区以东南风为主,出现降雨天气主要是东南暖湿气流向西北移动过程中遇冷所致,故选A。干冷气流和冬季风一般为西北风,但山东半岛吹东南风,BD错误。水汽一般在低压中心辐合,但低压中心在山东半岛的西部,C错误。故本题选A。
    5.3日8时山东半岛及其附近地区由降雨转为海雾,主要是由于( )A.大气温度升高B.太阳辐射增强C.水汽输送受阻D.大气趋于稳定
    【解析】5.大气温度升高、太阳辐射增强不利于形成海雾,A、B错误;3日8时山东半岛南部地区仍以偏东风为主,偏东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水汽输送通畅,C错误;此时等压线相对稀疏(风力较小),且暖空气流经较冷海面形成了逆温,大气稳定性增强,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反而容易成雾,D正确。故本题选D。
    大兴安岭北段冻土广布,积雪期长逾8个月。该区域生长的兴安落叶松对水分要求高,生长季为6月至9月初。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经研究表明,该区域气候趋向暖干;3月气温异常偏高,西坡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对东坡的兴安落叶松影响较小。完成下面小题。
    6.与南段相比,大兴安岭北段积雪期较长的原因有( )①针叶林面积广 ②位于迎风坡 ③受冬季风影响大 ④纬度较高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6.针叶林面积广与积雪时长无关,故①错误;大兴安岭南段位于夏季风迎风坡,故②错误;北部较南部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气温低,故积雪期长,故③正确;北部比南部纬度高,气温低,故积雪期长,故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该区域西坡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3月气温异常偏高导致( )A.3月土壤蒸发加剧 B.3月土壤温度降低C.5月积雪融水减少 D.7月冻土厚度变薄
    【解析】7.据材料可知,大兴安岭北段冻土广布,积雪期长逾8个月,西坡3月份气温异常偏高,虽然蒸发加剧,但积雪融水量大,土壤并不缺水,A错误;3月气温升高,土壤温度升高,B错误;3月气温升高,积雪大量融化,使5月积雪融水减少,兴安落叶松对水分要求高,影响其生长,故C正确,7月冻土厚度变薄不会使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受到抑制,D错误。故选C。
    (2020·海南卷)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下图示意近地面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线的气压值、N处的天气状况分别为( )A.1000 晴朗B.1000 阴雨 C.1010 晴朗D.1010 阴雨
    根据风向和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可以判读M、N在高压中心附近,图中等压线弯曲处为高压脊,M南侧等压线数值为1005百帕,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往M方向气压数值递增,故M线的气压值为1010,N位于高压附近,天气状况晴朗。
    2.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的行进方向是( )A.偏东B.偏西C.偏南D.偏北
    根据材料“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可知,台风的移动受副热带高气压的牵引。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N为高气压中心,应隶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图中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方向是偏西方向,因此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的被牵引的行进方向也是偏西方向,故选B。
    (2021·海南卷)研究表明,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近地面西风带会被破坏。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季节高空(海拔约5500米高度)西风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原因是( )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 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 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
    根据图示信息,西风带位置偏北,说明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了,为北半球夏季,此时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强盛,副高高压脊西伸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中纬西风受西太平洋副高影响,向北快速移动,我国北方形成强降水,A错误;南海热带气旋影响不到江西和湖北地区,并且热带气旋影响下降水多,B错误;北方冷暖空气相遇,形成强降水天气,D错误。
    4.(2020·浙江1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与鄱阳湖之间存在径流相互补给的季节变化。下图1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季节变化示意图,图2为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布图(频率越高一般表示径流量补给越大)。
    (1)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副热带高压脊位于_____ (填甲或乙)位置,分析形成这种径流补给的原因。
    【参考答案】乙 鄱阳湖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鄱阳湖流域降水量较大,时间较长。
    题目所述“时期”是指4-6月,此时雨带位于华南,副高位于雨带以南5-8°
    4-6月份副热带高压脊位于乙位置,鄱阳湖流域进入雨季,鄱阳湖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此时长江干流没有进入雨季,鄱阳湖流域降水量较大,时间较长,因此是鄱阳湖补给长江。
    (2)华北春旱严重的年份,往往副热带高压脊停留在____(填甲或乙)位置的时间较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时,长江补给鄱阳湖频率较 ____ (填高或低),试从减灾角度提出农业抗旱措施。
    华南春旱时雨带位于华南,副高位于雨带以南5-8°的乙地
    伏旱出现在7-8月,在图2中找到7-8月对应的补给作用
    【参考答案】乙 高 使用节水技术;实行跨区域调水;利用水利设施进行灌溉;种植耐旱作物等。
    农业抗旱措施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着手。可以使用节水技术,如喷灌、滴灌,采取技术措施减少蒸发;实行跨区域调水,增加水源供给量;利用利用的水利设施进行灌溉;因地制宜种植耐旱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影响我国的副高指的时西太平洋副高(夏威夷高压)向西伸出的脊或高压单体,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简称副高
    由于海陆热力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带常分裂成几个具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主要位于海洋上,常年存在,夏季增强。西太平洋副高在盛夏时一般呈东西向的椭圆形,而西端的高空脊伸达我国沿海夏季可伸入大陆,所以直接影响我国天气的并不是西太平洋副高主体,而是它伸向我国大陆的高压脊。
    纬度位置: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它通常活动在较低纬度上空
    天气:副高控制下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易出现晴朗少云的高温干旱天气,如我国江淮地区7-8月 伏旱天气
    副高控制的周边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易出现降水天气
    强度和范围:夏季,副高强度强,范围广;冬季,副高强度弱,范围小;副高的强弱和位置变化,影响台风移动路径,是我国雨热进程的主导者,影响锋面雨带的进退。从冬季到夏季,其势力由弱到强(增强),自南向北推移;从夏季到冬季,由强到弱(减弱),自北向南移动。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
    北方雨季提前,雨季延长,降水增多;
    南方雨季变短,降水变少,易出现北涝南旱
    雨带长时间滞留在南方,导致南方雨季延长,降水增多;
    北方雨季变短,降水减少,容易出现南涝北旱
    副热带高压(夏季风)过强,导致雨带北移过快,使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过短(空梅)而伏旱过长的现象
    副高南侧纬度低,海水温度高,能为台风提供足够的热量;
    台风是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副高是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二者势力上是此消彼长,垂直方向气流相互抑制,因副高是大尺度天气系统,空间规模极大,台风尺度小,势力相对较弱,所以一般是台风受副高的影响更大
    距离副高近的区域,气压、气流均有相互抵消的趋势,台风很难形成;只有低压系统势力很强大、距离副高稍远一点的南部海域才利于台风的形成。
    如果副高西伸并加强,或者台风发生在副高南部边缘,台风就在东南风引导下沿副高南侧西行;
    台风移动方向基本上取决于副高四周的引导气流
    如果副高东退或断裂,台风就可能在高压的西缘或裂口处转向北行,当绕到高压北部边缘,在西南风影响下,就向东北移动。
    太平洋上的台风,多产生在副高的南缘,并沿副高的外围移动,两者相互制约和影响。 通常而言,副高呈东西带状分布,且强度较强时,南缘台风一般会稳定西移,而当台风西移至副高西南侧时,副高将东退,台风将向北移动。 当台风越过副高脊线的位置后,副高又可能再次西伸。当副高强度较弱时,台风也可以直接穿过高压脊北上,使得副高断裂。
    考向 副高与我国天气
    梅雨带一般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的北侧。在6-7月,副高有两次明显季节性北跳:第一次北跳是6月中旬,江淮地区入梅;第二次北跳是7月中旬,江淮地区的梅雨季结束,进入伏旱。完成下面小题。
    1.江淮梅雨天数异常偏多年份( )①副高第一次北跳偏早 ②副高第一次北跳偏晚 ③副高第二次北跳偏早 ④副高第二次北跳偏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锋面雨带移动规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6-7月,副高有两次季节性北跳,第一次北跳是6月中旬,江淮地区入梅,如果第一次北跳偏早,江淮地区梅雨天数就会增多,①正确;6-7月,副高第一次北跳如果偏晚,江淮地区入梅晚,江淮地区梅雨天数就会减少,降水偏少,②错误;6-7月,副高有两次季节性北跳,如果第二次北跳偏早,江淮地区梅雨天数就会减少,③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6-7月,副高如果第二次北跳偏晚,雨带在江淮地区持续时间较长,梅雨天数就会增多,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数据显示,2023 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于常年,该年( )①华北降雨偏多 ②台风登陆频频 ③夏季风偏强 ④副高强度偏弱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解析】2.202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于常年,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说明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向北移动速度快,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滞时间短,北移时间早,华北地区降水可能偏多,①正确;台风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202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于常年,不一定会造成台风登陆频繁,②错误;夏季风偏强,向北移动速度快,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时间短,是造成202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于常年的重要原因,③正确;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北跳时间就会偏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时间会延长,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会偏多,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台风的位置和移动与副高密切相关,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多在副高南侧形成,并受副高气流牵引移动。副高的气流在北半球是顺时针旋转,因此台风在副高南侧一般向西或西北方向呈弧形移动,并且在西脊点附近开始拐弯。2022年7月28日至8月1日受超强台风杜苏芮的影响,河北多地区出现了极端强降水天气,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为7月29日我国海平面大气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时刻,河北大部分地区( )A.天气阴雨绵绵 B.受低压系统控制 C.以下沉气流为主 D.风力强劲风速大
    【解析】3.结合材料可知,台风从海洋生成后位于副高南侧,受副高压脊指引一般向西或西北方向呈弧形移动,可判断台风北侧的高压脊即为副高位置。图示时刻,河北受太平洋副高压脊的影响,气流下沉,降水较少,以晴朗天气为主,故C正确,AB错误;图示中河北等压线稀疏,且受副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基本处于无风或微风状态,故D错误。故选C。
    4.台风杜苏芮对河北影响较大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水汽输送量巨大B.海洋洋面气温偏高C.冷空气南下速度较快D.副高位置偏北西伸
    【解析】4.结合材料描述可知,台风的路径受副高指引,与正常年份相比,图示中副高位置偏北且西伸较为严重,导致台风在副高的指引下在河北长时间逗留停滞,形成长时间的强降水天气,故D正确;仅有水汽输送,没有降水条件,依然形不成强降水天气,故A错误;台风杜苏芮属于低压系统,不是冷锋系统,故C错误;台风对陆地的影响直接受台风的强度,副高位置,降水条件的影响,与海洋洋面气温偏高没有直接的联系,故B错误。故选D。
    (2023·江苏卷)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 )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 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 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蒙古气旋与周围地区之间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且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活动强于暖锋,B正确。
    2.此刻影响西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 )A.冷干B.冷湿 C.暖干D.暖湿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乌尔特地区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此时为4月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乌尔特地区气候干旱,所以该地气团性质为暖干,C正确。
    3.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我国东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近,且位于其移动路径之上,受其影响较大,C正确;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远,受其影响较小,ABD错误。
    4.(2020·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
    【解析】依据干线的概念: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
    读图:可看出,干线大致南北延伸,东西两侧气团的温度接近;东侧气流来自海洋,湿度较大,西侧气流来自内陆,湿度较小;
    西侧的干空气向东侧的湿空气移动,密度小的湿空气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参考答案】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2)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
    该区域位于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形成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参考答案】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5.(2018·全国Ⅱ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湿热气团的特点湿和热。湿:说明气流中水分多,多来自水域(河流、海洋、湖泊、森林)。热:温度高,水汽来自低纬度或有热源。通过读图可知,龙卷风频发地区位于美国中南部,距离墨西哥湾近,故湿热气团来自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纬度低,气温高,水汽充足。
    气流的抬升主要有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对流抬升)、地形的抬升、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抬升和气旋抬升。龙卷风频发区位于中低纬度,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湿热空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放热,加热空气并进一步抬升;为中央大平原,缺乏地形的抬升条件;来自南部墨西哥湾的湿热气团与北来的冷干气团相遇,湿热气团抬升。
    大气的上升运动会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因而形成低气压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在水平运动过程中,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影响,之所以会发生旋转,是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结果。
    【参考答案】主要源地:墨西哥湾。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一步抬升空气。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考查地形对风的影响。地形高低起伏可阻挡或削弱风力,平坦对风的摩擦力小。狭窄的地形加大风速,宽阔的地形利于风的流动。美国中部平原,主要为(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其地形特点:一是南北贯通(南到墨西哥湾沿岸,北到北冰洋沿岸),平原面积大;二是内部地形平坦,(美国山脉走向多为南北),对南北气流没有形成阻挡。这也是美国气候大陆性强的原因之一(冬冷夏热)。因此中部平原的作用应以南北连通、无地形阻挡为答题的要点。
    【参考答案】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根据第一问可知龙卷风的形成主要是南部的湿热气团和北部南下的冷干气团相遇湿热气团抬升形成,或湿热气团受热膨胀上升形成。春季高发,结合龙卷风形成的机制,抓住春季的特点:一是春季冷暖空气运动活跃,有利相遇;二是随太阳直射点北移,美国大陆南部地区增温快,地面温度高,一方面地面温度高有利于加剧抬升,另一方面,南北温差大,使冷暖气团性质差异明显,一旦相遇,抬升强烈,易产生龙卷风现象。
    【参考答案】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人们关注度高,可从事物的特殊性、壮观性、少见性、时效性、危害性等方面入手去推测。龙卷风是一种小尺度下的特殊天气系统,影响范围很小,出现的时间也不确定。人们追逐它,一方面这种小尺度天气系统可用肉眼直接看到——壮观;另一方面是研究它,这种天气一旦在地表产生,会破坏人类生产、生活设施,甚至危害生命,形成自然灾害。
    【参考答案】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 产构成巨大威胁。
    影响:会引起突发性的、强度剧烈、破坏力极大的灾害天气。强对流天气出现时往往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甚至伴有冰雹降落。
    ①局地性强,分布范围小(空间尺度小):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小的只有几十米。
    强对流=强+对流,通俗来说就是强烈的上升气流。在暖季(夏半年),当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处于不稳定状态、空中有充沛水汽、并有足够对流冲击力的条件下,大气中对流运动得到强劲发展,形成“(强)对流性”天气。我国中央气象台定义的强对流天气指的是出现直径≥5mm的冰雹、或者龙卷、或者≥17.2m/s(或者8级)的雷暴大风、或者≥20mm/h的短时强降水等天气。
    ②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时间尺度小):强对流天气来得突然,去得匆忙。它的持续时间短暂,通常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短的仅有几分钟。
    ③强度大,破坏性强:强对流天气发生时,降水强度大(即单位时间的降水量大),风力强劲,往往带来多种灾害,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②气流要能上升(气流抬升的触发机制)
    受热抬升;锋面抬升;低空辐合上升;空气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放热,会进一步加剧抬升
    ③气流还要能持续地上升(大气“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由于暖空气的密度比冷空气小,所以冷空气在上、暖空气在下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且上下温差越大,大气越不稳定。
    ①充足的水汽:低层大气中必须含有充足的水汽,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地形抬升(遭遇山脉),平坦开阔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气流的运动与抬升,也有利于强对流的维持
    ④强雷暴、大冰雹、飑线、龙卷等天气还要求有强的风垂直切变:强的风垂直切变指的是风速或风向随着高度剧烈变化。强垂直风切变破坏了雷暴的自毁机制,使对流得以较长时间的维持和发展。除了上述大气条件,强对流天气的形成还与下垫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有关,也就是受到大尺度天气背景及地形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强对流天气在四季均可能发生,且多发生在春夏季。因为在春夏季节,空气湿润(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且利于气流抬升。
    4月前后,冷暖空气活动比较频繁,冷空气有一定势力,能够越过南岭侵入到华南,同时,南方的暖空气,尤其是从南海来的暖湿气流也开始加强,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互相抗衡,导致华南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随着夏季的到来,冷空气势力逐步减弱,很难越过南岭影响到华南地区,而暖空气更加强势,强对流天气频发区域将会移动到江南一带。
    被太阳晒热的地面会加热低层大气,使整层大气形成下热上冷的不稳定状态(热力抬升)
    冷暖空气的交汇比较频繁(动力抬升)
    强对流天气在各地出现时间不同,南方要比北方来得早
    问题:什么是强对流天气?为什么多出现在午后?
    强对流天气是气象学上所指的突然发生、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强的灾害性天气。强对流其实是由空气强烈垂直运动所导致的天气现象,就像往加热的炒锅里倒水一样热锅和冷水接触的瞬间会泛起白烟,而白烟就相当于近地面较热空气形成的上升湿热气流。主要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水等。午后太阳高度角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热量不断从地面往大气中传输,导致对流层气温上冷下热,底部热空气膨胀上升,上升过程中遇冷荣誉凝结成雨等。
    雷暴活动的地理分布与纬度、地形和下垫面(地表)性质等因素有关。①一般来说,低纬多于中纬,中纬多高纬(低纬终年高温、多雨,空气处于暖湿不稳定状态,容易形成雷暴。中纬夏半年,近地层大气增温、增湿,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同时经常有天气系统活动)。
    ②同纬度而言,山地(受山地阻挡,雷暴常沿山脉移动,如果山地不高,强雷暴可越山而过)多于平原(当暖湿而又不稳定的空气沿山坡爬升时,迎风坡地区常常形成雷暴。坡度越大,垂直于山的风速差异越大,雷暴发展越强烈)③内陆多于沿海(江河湖海地区,由于热力作用,白天因水面温度较低,常有下降气流存在,致使雷暴强度减弱甚至消失。夜间,水面温度较高,气层反而不稳定,有利于上升气流的发展,雷暴经过则会增强)。
    雷暴是由积雨云(积状云的一种,厚度大,上升气流强,云中湍流十分强烈。积雨云——空气对流而使水汽凝结成云,呈块状或花椰菜状,轮廓分明)强烈发展而出现闪电、雷鸣和强阵雨的局地风暴。由于积雨云携带着大量电荷,当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达到一定电位差,就会发生放电,放电同时释放大量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引发强烈的爆炸声,也就是雷声。
    ①大量的不稳定能量(暖湿不稳定空气)
    发生时间:一年中雷暴出现最多的是夏季,春秋次之,冬季除暖湿地区外,极少出现。以我国为例,雷暴主要发生在4月至9月的午后(午后雷阵雨),而11月至次年2月几乎无雷暴天气。但是这不代表冬季没有雷电,隆冬季节会有异常的“雷打雪”(降雪同时伴有雷电天气)现象。
    ③足够的冲击力(强烈上升运动)
    ①水汽随着气流上升遇冷凝结,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凝结成小冰晶。
    ③如果云中的上升气流特别强,冰晶可以在云中生长到足够大,那它在下降过程中就不会完全融化,而以固体的形态到达地面,成为冰雹。
    概念:冰雹是从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的冰粒,是一种固态的降水。
    发生时间:一般多出现在春夏之交和夏季,空气对流发展旺盛的午后,且多出现在内陆山区。
    形态和大小:冰雹直径一般为5至50毫米,最大的可达100毫米以上
    发生地点: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3月冰雹最多;西南地区4月冰雹最多;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冰雹多集中在5-9月,其中6月冰雹最多
    ②小冰晶继续上升,同时吸附周围其他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而长大,当增大到上升气流承载不住时会下落,如果遇到更强的气流又会被抬升。在反复升降的过程中,冰粒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下击暴流,指一种雷暴云下部的局地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大风向四面八方扩散,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15级,可以影响方圆几千米的范围,破坏力极强。在航空领域,下击暴流早已是“大名鼎鼎”的空难“凶手”,对于低空正在起降的飞机影响尤甚。下击暴流正是导致风切变的一种重要灾害性天气现象。在穿过下击暴流区域时,受风向风力突然变化的影响,飞机会突然改变航迹,如果飞行员应变不当,非常容易坠毁。
    强对流天气——下击暴流
    不稳定的大气环境:当对流层底层被暖湿气流占据,而高层被冷空气占据,形成 上冷下暖的结构时,大气的不稳定结构就会形成。
    地形:相较于山区存在大摩擦和阻挡作用的不利因素,强的飑线更容易在大平原地区发生
    概念:指风向突变、风速飙升的现象,而飑线就是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飑线是带状雷暴群(即排列成带状的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狭窄(范围小)的强对流天气带。飑线与其他对流天气一致,水平范围很小,其宽度、长度及维持时间都较短。
    天气:飑线过境时,风向突变,风速骤升,气温急剧下降,而且往往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在个别情况下还可能出现龙卷风。
    高空风场:当高空给存在较大风速区也就是急流时,这种上下气层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异较大,即存在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对于飑线的形成和维持至关重要
    广阔的暖洋面,提供充沛的水汽;海域水温高,水源条件充足
    较平坦的地形,有利于低空急流的形成。
    概念: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在强烈不稳定天气条件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产生的,常与雷暴、冰雹和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系统“结伴而行”。作为强对流天气的一种,龙卷风可以说是对流风暴产生的最猛烈的天气现象。风力可达12级以上,一般伴有雷雨,有时也伴有冰雹。龙卷风的持续时间很短(通常几十分钟内),影响范围不大,但破坏力极强,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甚至可以把人吸走。
    发生时间和地区:龙卷风一般在温暖季节(午后)出现。从世界范围看,龙卷风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致为20°—50°)地区。其中美国是发生龙卷风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年出现500次左右,澳大利亚、日本次之。中国龙卷风时有出现,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华南、华东)地区,春、夏(4—8月)两季则是龙卷风的多发季节。
    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使其水平旋转;下垫面地温高,气流受热上升
    龙卷风的形成过程①冷暖气流交汇时,冷气流下沉,暖气流上升,上下层空气相互扰动,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涡旋;(图a、b)②地面空气因日照升温,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把一部分水平涡旋提升到垂直方向。同时,高空的积雨云在垂直涡旋的带动下形成云的涡旋,即龙卷风的雏形(图c、d、e)③四周空气向涡旋中心流动,产生辐合,并在中心形成下沉气流,使涡旋不断向地面延伸,最终到达地面,成为完整的龙卷风。(图f)
    锢囚锋形成的主要三种情况
    温带气旋中冷锋追上暖锋:左侧的冷锋移动较快,追上了前面的暖锋,冷锋前的暖空气都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冷锋后面的冷气团和暖锋前面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
    两条冷锋迎面相遇:青海湖锢囚锋——冬季时,冷空气受祁连山脉的影响分为东西两股,一股是经南疆盆地后,逐渐溢入青藏高原西侧阿尔金山山口进入青海西北部的“西路冷空气”;另一股是经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向西回流倒灌的“东路冷空气”。这两股冷空气在青海湖附近迎面相遇,形成青海湖锢囚锋。冷锋前的暖空气都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冷锋后面的冷气团和暖锋前面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云贵高原锢囚低涡:当较强的偏北风遇到秦岭阻挡分支南下,一支绕流四川盆地,一支绕流江汉平原,两支气流在贵州北部辐合而形成“锢囚低涡",冷锋前的暖空气都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其强度较小,但带来的降水量较大。
    概念:是由冷锋追上暖锋或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气团抬离地面,禁锢在高空形成的一种特殊锋面。在中国,锢囚锋主要出现在锋面气旋频繁活动的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春季较多。锢囚锋形成后,暖空气被抬升到锢囚点以上,使云层变厚,降水增加,降水区域扩大。
    锢囚锋分类:暖式锢囚锋,暖锋前的冷气团比冷锋后的冷气团更冷;冷式锢囚锋,冷锋后的冷气团比暖锋前的冷气团更冷;中性锢囚锋,锢囚锋前后的气团属性差别不大。
    锋面受山脉阻挡形成的地形锢囚锋:华南锢囚锋——每年的4-6月份,我国冷锋南下经过南岭(两广丘陵)受地形阻挡,风速减慢,到达华南沿海地区时,冷气团逐渐变性,锋面稳定少动,当第二条冷锋南下,两者相遇形成华南锢囚锋。
    特征:移动方向反常,自北向南移动;降水区域反常,降水区域集中在锋面附近,但是锋后降水范围大于锋前;水汽来源反常,来源于我国东北方的鄂霍茨克海,由东北向西南输送;气温反常,气温反而由高纬向低纬递减,并在锋面过境后迅速升温,造成东北地区在冬季,北部气温比南部明显偏高的反常现象。
    鄂霍茨克海上空气温较高
    概念:在北半球,由北向偏南方向逆行的暖锋;在南半球,由南向偏北方向逆行的暖锋。倒暖锋是指逆行的,由北向南(北半球)的暖锋,是东北地区独有的天气过程。
    出现现象:东北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产生降水,同时出现北部气温高于南部气温的反常现象。
    千岛群岛附近出现低压中心,形成从鄂霍茨克海向我国东北的水汽输送条件
    发生地区:主要出现在东北地区,一般出现在寒潮过境之后的两三天之内
    东北倒暖锋的形成 冬季在陆地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发力,会驱动强冷空气入侵并控制我国东北,如果24小时内,连续降温10℃以上且当天最低温在5℃以下,就会形成寒潮。 而此时,如果千岛群岛附近的海域气温较高,出现了强大的低压中心(注意哦,这个低压中心是在海上的),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下,相对冬季的陆地来说,海洋的气温较高,它是一个“暖中心”。 北半球的低压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是逆时针旋转,在鄂霍茨克海和我国东北之间,形成东北风(如图中红色箭头),这股从海而来(相对暖湿)的气流进入我国东北,与盘踞在此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暖气团主动推着锋面向南移动,这就是倒暖锋。 倒暖锋一般发生在寒潮之后的2-3天,本质就是鄂霍次克海的海洋暖气团取代了东北的大陆冷气团。 倒暖锋的出现,首先调节了东北地区的气温,使得寒潮过后的低温期缩短,加快东北地区升温。此外,倒暖锋携带海洋的暖湿气流,带来降水,使气候变得湿润。虽然倒暖锋一般只能持续2—3天,但却对东北地区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概念:露点指空气水汽含量和气压一定时,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降至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下,凝结成的水飘浮在空中称为雾,而沾在固体表面则称为露,得名露点。
    露点锋的影响:常引起降水天气,乃至较大的风暴或龙卷天气。
    概念:露点锋又称干线,指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界面,也是水平方向上的湿度不连续线。
    露点锋的形成:受地形、气候的影响,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形成明显的湿度不连续带。
    露点锋的特征:两侧的露点差异大,温度接近。两侧干湿气团相遇时,湿空气由于密度较小被迫抬升。
    露点影响因素:① 露点和气压的关系:在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定的前提下,气压越高,露点越高。② 露点和空气水汽含量的关系:在气压一定前提下,空气中水汽含量越高,露点越高。简单来说,气压越高,露点越高;水汽含量越高,露点越高;气压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这两个影响因素都和露点呈正相关。通常考察的是近地面常压状态下的露点,也就是说气压对露点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这时露点的高低主要受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影响,水汽含量越高,露点越高。因此,我们就可用露点来衡量空气绝对湿度的高低,露点就成为反映空气绝对湿度的一项指标。通过比较气温和露点温度,可知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程度:气温 = 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气温>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不饱和。露点差=气温-露点温度≥0(露点差越小,空气越接近饱和,空气越湿润)
    2023年1月24日凌晨,山东烟台受寒潮影响,出现罕见的“雷打雪”天气现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其发生与风速、风向、温度露点差(温度与露点的差值,温度露点差越大,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等气象要素短期变化密切相关,下图为烟台某次“雷打雪”现象发生时气象要素的时间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图示“雷打雪”现象发生时刻为( )A.T0 B.T1 C.T2D.T3
    【解析】1.根据材料“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可知,发生“雷打雪”时,冷暖气流强烈交汇,暖气团快速抬升,形成降雪并伴有雷电现象。由图可知,T2时刻温度露点差降至最低,最接近0℃(空气中的水汽趋于饱和),判断此时最可能有降水出现,且T2时刻风向由东南风变为北风,风速较大,可推断出此时刻冷气团与暖气团强烈交汇,形成“雷打雪”现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雷打雪”现象发生前,当地( )A.气温偏高、湿度偏小B.气温偏低、湿度偏小C.气温偏低、湿度偏大D.气温偏高、湿度偏大
    【解析】2.由图可知“雷打雪”出现之前温度露点差都会迅速下降,所以气温偏高。同时降雪天气的形成需要丰沛的水汽,所以湿度偏大,D正确。
    下击暴流是一种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向四面八方扩散,并且越接近地面风速会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十五级。下图是下击暴流实景图及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击暴流多发生在( )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3.雷暴云是湿润气流急剧对流上升形成的,雷暴云需要大量热量支撑气流上升,故夏季多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雷暴云是急剧对流上升气流形成的,该气流的性质是( )A.冷干B.冷湿 C.暖湿D.暖干
    【解析】4.从出现的季节分析,雷暴云是湿润气流急剧对流上升形成的,雷暴云需要大量热量支撑气流上升,夏季对流旺盛,易产生雷暴天气,因此,该气流的性质是暖湿,C正确;冷气流不会急剧上升,干气流不会形成云雨,ABD错误。故选C。
    5.下击暴流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大,其直接原因是越接近地面( )A.气压越高,与周围区域的气压梯度力越大B.湿度越小,与周围区域空气湿度差异越大C.气温越高,与周围区域的温差越大D.气温越低,与周围区域的温差越小
    【解析】5.雷暴云中直指地面的下冲气流急剧下沉,造成下沉区域空气集聚,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与周围区域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A正确;风速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密切联系,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与湿度、气温关系较小,BCD错误。故选A。
    锢囚锋是由冷锋追上暖锋或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气团抬离地面,禁锢在高空形成的一种特殊锋面。冬半年,来自我国西北、东北的冷锋相遇,使得锋前的暖空气被抬升到高空,形成华北锢囚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锢囚锋锋面及暴雪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图中气流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乙处气流较为干暖,实力最弱 B.甲处气流较为干冷,实力最强C.甲处气流与丙处气流势均力敌 D.丙处气流较为冷湿,实力较强
    【解析】6.材料提及锢囚锋是由冷锋追上暖锋或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气团抬离地面,禁锢在高空形成的一种特殊锋面。乙处是受西北冷空气影响,实力较强,A错误;甲处位于冷锋前,气流温暖,B错误;甲处气流为北上的温暖气流,丙处为南下的冷空气,丙处南部已形成冷锋,故丙气流更强,且自北部向南运动,因穿过渤海附近,其气流较为冷湿,C错误,D正确。故选D。
    7.华北锢囚锋出现概率最大的月份最可能是( )A.3月B.5月C.11月D.1月
    【解析】7.1月,冷空气势力强,中国大陆常为单一冷气团控制,出现锢囚锋的机率小,D错误;11月,5月暖空气势力变强,中国大陆常为单一暖气团控制,出现锢囚锋的机率小,BC错误;3月,华北地区气温回升,暖气团势力增强,南北方向的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气团于此频繁交汇,易形成锢囚锋,A正确。故选A。
    8.与单一冷锋相比,华北地区锢囚锋常表现为( )A.风力等级高 B.影响范围大 C.降雪强度较小 D.天气变化快
    【解析】8.根据材料“锢囚锋是由冷锋追上暖锋或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气团抬离地面,禁锢在高空形成的一种特殊锋面”可知,暖气团受两支冷空气强烈抬升,暖气团水汽多,且在高空,高空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因“暖气团被禁锢”,因此,连日降雪,雪量大,持续时间长,CD错误;与冷锋相比,锢囚锋中暖气团规模更大,降水区域更大,风力并不突出,B正确,A错误。故选B。
    相关课件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2 微专题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2 微专题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地球上的大气,精讲点拨,对点强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2 考点5 天气系统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2 考点5 天气系统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地球上的大气,天气系统,真题研读,主干精讲,预测演练,考点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3讲 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3讲 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课时作业,易误辨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3 微专题 云雾雪、副高、特殊天气系统和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