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01,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01,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01
    01,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02
    01,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01,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01,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92°N,11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页数在试卷下端;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答题卡)上交,本卷留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考号、科目等填涂正确。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
    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有15个成员国,图为RCEP成员国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RCEP成员国( )
    A. 大部分为岛国B. 位于亚洲和非洲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最新小初高试卷,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C. 全部濒临太平洋D. 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2. RCEP各成员国的贸易往来中( )
    A. 韩国大量出口椰子、香蕉等水果B. 澳大利亚大量进口羊毛、羊肉等
    C. 菲律宾主要出口热带的经济作物D. 日本以出口矿产品、进口工业产品为主
    3. 泰国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有大漠孤烟、沙海驼铃之风光B. 距离较近,热带风光旖旎
    C. 城市众多,人口密度较大D. 在中国东方,语言沟通障碍小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RCEP成员国分布图可知,有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新西兰这15个国家,其中大部分不是岛国,大部分位于亚洲和大洋洲,既有濒临太平洋也有濒临印度洋的国家,AB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东半球范围为20°W向东到160°E,所以除新西兰外,其他国家均为东半球国家,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韩国分布在北温带地区,香蕉椰子属于热带水果,所以韩国没有椰子和香蕉热带水果出口,A错误;澳大利亚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为羊毛的出口国,所以澳大利亚不会大量进口羊毛、羊肉,B错误;菲律宾为热带国家,有大面积的热带种植园农业,所以主要出口热带经济作物,C正确;日本为岛国,资源缺乏,科技发达,所以需要进口矿产品,加工生产后出口工业产品为主,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泰国较近我国,低纬度热带沿海国家,具有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而大漠孤烟沙海驼铃描述的是沙漠风光,A错误,B正确;中国游客去泰国主要是体会热带风光,城市众多,人口密度大不是中国游客去旅游的目的,C错误;泰国位于我国南部,主要语言是泰语和英语,D错误。故选B。
    【点睛】经度小于 20 度,全在东半球; 经度大于 160 度,全在西半球;经度在 20 度和 160 度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4. 植被凋落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图中乙树种分布地区在欧洲对应的气候类型为(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曲线,乙树种凋落量在9月份最大,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地区在欧洲对应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A正确;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是常绿林,B、C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在欧洲没有分布,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山地北坡2700米以上及以下地区,自然带垂直变化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 水分、热量B. 水分、水分C. 热量、水分D. 热量、热量
    6. 山地南坡缺少山地针叶林带,原因是( )
    A. 海拔高,光照强烈B. 背风坡,降水较少C. 坡度大,土壤贫瘠D. 纬度高,热量不足
    【答案】5. C 6.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带谱垂直分布的因素
    【5题详解】
    从图示信息看,从山麓的温带荒漠带向上到山地针叶林带,主要原因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蒸发量减弱、降水量增加,水分条件变好;从山地针叶林带向海拔更高的山地,蒸发量继续减少,水分条件继续变好,但植被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热量。C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山地南坡缺失针叶林,主要原因应该是水分较少。水分较少的原因一是降水少,二是蒸发量大,从山地特征来看降水少是主要原因,B正确。故选B。
    【点睛】1、山麓到山顶的降水变化为“少—多—少”。
    2、影响林线分布的因素
    温度:温度高林线高降水:降水多林线高其他:地形、积雪、火灾和人为因素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该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乙河三角洲较甲河三角洲大的原因不可能是
    A. 乙河流域城镇人口多,地表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B. 乙河流域以种植区为主,植被较少,河流含沙量大
    C. 乙河河口受夏季海风影响小,海浪的侵蚀作用弱
    D. 乙河中下游流速快,大量泥沙被携带入海沉积
    8. 据图探究,图中林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地形B. 土壤C. 水源D. 人口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乙河流域城镇较多,因此林区破坏严重;以种植业为主,水土流失严重;而且位于海湾的内部,受海浪侵蚀作用小,故乙河的河口三角洲面积大;甲河上游森林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小;甲河上游湖泊数量多,泥沙在湖泊中沉积;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强,故甲河的河口三角洲小。读图分析可知,乙的下游地形较为平坦,流速较缓,与乙河的三角洲形成无关,故答案选D项。
    【8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林区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上游的山区,坡度较大,适合林地分布,而且可以看出林带大多分布在河谷的南坡,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答案选A。
    点睛: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
    2、泥沙沉积。(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 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 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9.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B. 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C.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D. 夏季风强劲,台风影响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20世纪80年代以后荒漠化加速,具有明显的时间节点,且时间较短,更多考虑人为因素,随着经济发展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荒漠化加剧,A正确。冬季风并没有从80年代后突然增强,且冬季地面有积雪覆盖,不易起沙,排除B。气候变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会从80年代后突然开始,排除C。夏季风强劲会为内陆带来水汽,降水增加,植被增加,减少荒漠化,排除D。故选A。
    【点睛】荒漠化严重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高温多大风,蒸发旺盛;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浪费;植被覆盖率低;人为植被破坏。
    “雨舌”是指丰沛降水区域呈“舌头”状向某地方向延伸的现象。读西藏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和“雨舌”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雨舌”区域的主要降水类型是( )
    A. 对流雨B. 地形雨C. 锋面雨D. 气旋雨
    11. 位于“舌尖”上的波密县,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 )
    A. 冰川与森林相连B. 喀斯特地貌广布
    C. 水网密布,水流湍急D. 土壤深厚,有机质多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读图可知,图中雨舌出现在雅鲁藏布江河谷拐弯地区,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沿着雅鲁藏布江河谷深入,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北侧的山地阻挡下,在迎风坡降下丰沛地形雨,形成雨舌,主要受地形的影响,B正确,与对流雨、锋面雨、气旋雨无关,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由于该地北部地区海拔高,有高山冰川存在,而由于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条件好,且降水量大,有森林分布,A对。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地区,波密县位于青藏高原,B错。由于波密县地势起伏大,不会发育众多河流,C错。海拔高,气温低,水土流失严重等,导致土壤发育较差,有机质少,D错。故选A。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
    福建省屏南县(26.92°N,118.98°E)和山东省寿光市(36.86°N,118.73°E)均为我国著名的反季节蔬菜之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屏南县发展露地越夏反季节蔬菜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B.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 地势平坦广阔D. 气候温凉,降水丰富
    13. 与屏南县相比,寿光市发展温室反季节蔬菜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夏季热量充足B. 冬季晴天多
    C. 地形平坦D. 水源充足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材料中没有体现,A选项错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不是越夏反季节蔬菜的优势自然条件,B选项错误;海拔在830米以上,地势不平坦,C选项错误;海拔高,气温低,降水丰富,D选项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寿光市纬度高,热量没有屏南县充足,A选项错误;寿光年平均降水量比屏南县少,一年中晴天多,B选项正确;地形不是反季节蔬菜种植的主要影响因素,C选项错误;寿光年平均降水量比屏南县少,D选项错误。故选:B。
    柏柏尔人是居住在北非撒哈拉的土著人,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聪明的柏柏尔人依靠山丘在地上建造了凉爽舒适的穴居式住宅。图示为柏柏尔人的地下村庄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柏柏尔人建造“地下村庄”,主要考虑的地理要素有( )
    ①地形②气候③宗教信仰④战争防御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15. 威胁柏柏尔人生存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
    ①寒潮②干旱③泥石流④沙尘暴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北非撒哈拉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比较炎热。“地下村庄”穴居式住宅是依靠山丘而建的,故其在建设时需要考虑地形因素;且该种穴居比较凉爽,这是为了适应当地比较炎热的气候条件,因此其在建设时还需要考虑气候因素。A正确;宗教信仰和战争防御对其影响较小,排除BCD。综上所述,选A。
    【15题详解】
    北非撒哈拉地带为热带地区,不会出现寒潮,①错误;该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干旱是威胁该区域居民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②正确;该地降水稀少,不会发生泥石流,③错误;沙漠地区,风力大,地表沙尘较丰富,容易形成沙尘暴天气,④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C,选D。
    【点睛】北非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下图为我国分省区综合发展条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甲省区最具优势的发展条件是( )
    A. 光热充足B. 地广人稀
    C 技术先进D. 能源丰富
    17. 平衡区域发展条件差异的有效措施是( )
    A. 鼓励新兴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B. 鼓励劳动力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
    C. 跨区域调配资源,加强区域合作
    D.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甲省为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能源十分丰富,D正确;相比于其传统能源而言,光照条件一般,技术也并不先进,AC错;山西省并非地广人稀,B错。故选D。
    【17题详解】
    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促进区域间合作,可有效平衡区域间发展条件的先天差异,C正确;欠发达地区往往缺乏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产业环境等,A错误;鼓励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会进一步抑制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利于区域间协调发展,B错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并没有平衡区域间发展条件的差异,D错误。故选C。
    【点睛】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特点可总结为:广(分布范围广)、大(储量大)、全(煤种全)、优(品质优)、好(开采条件好)。
    我国某自然博物馆采用仿真模拟技术,将该省某山脉庞大的生态系统微缩到展馆中。在“山之魂”“林之韵”展区,模拟景观带有6层楼之高,顺阶直上首先进入的是落叶阔叶林区。随着“海拔”升高,植被变成针叶林。再往上走,只有一片岳桦林顽强地生存。走向“山顶”,矮小的灌木、垫状草本植物和苔藓、地衣交织在一起,形成广阔的地毯式植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山之魂”“林之韵”展区模拟景观带的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 )
    A.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 垂直分异规律
    C.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 地方性分异规律
    19. 推测该自然博物馆模拟的山脉为( )
    A. 天山山脉B. 横断山脉
    C. 台湾山脉D. 长白山脉
    【答案】18. B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山之魂”“林之韵”展区模拟景观带的景观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自山麓地带向上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岳桦林—灌木、垫状草本植物和苔藓、地衣,这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故选项B正确,同时排除A、C、D。故选B。
    【19题详解】
    该自然博物馆模拟的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所以该山脉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D正确;天山山脉的基带为温带荒漠,横断山脉和台湾山脉的基带均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A、B、C错误。故选D。
    【点睛】基带(山麓自然带)与山体所处纬度的水平自然带相同,可以依据基带判断山体所处的气候类型区,也可以依据山体所处的气候类型区判定山体的基带。
    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 )
    A. 青藏高原区B. 西北地区C. 南方地区D. 北方地区
    21. 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 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 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 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答案】20. C 21. A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应处于季风区,AB错误;分布有丘陵地形,聚落背山面河而建,建有排水设施,而且屋顶为尖顶,说明该地降水丰富,最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C正确,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因此该聚落位于丘陵的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A错误;该地降水丰富,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B正确;聚落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B正确;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D正确。故选A。
    【点睛】聚落是人们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结果:
    1. 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十分明显。平原地区聚落较为集中(多为集村),规模较大,聚落住宅排列有序,形态多为团状;山区的居民多依山建筑居民点,高矮参差,成为一种山村或山区集镇。如苗族的吊脚楼。
    2. 各个地区降水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形态,这在农村中反映最为明显。一般说来,降水丰富的地区,聚落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富,屋顶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较多的地区,一般也较潮湿,聚落住宅还要防潮,所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竹架空式,即“干拦式”结构(也就是俗称的吊角楼)以利于通风、消暑、防潮。而在降水较少的地区,聚落住宅的屋顶坡度较小。在气候资源特干旱的地区甚至屋顶都是平的。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其中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下图为2001-2017年汉江上游地区不同季节的NDVI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甲、乙、丙、丁对应的季节分别是( )
    A.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B. 春季冬季秋季夏季
    C. 秋季春季夏季冬季D. 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23. 推测近年来汉江上游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 )
    A. 春季降水显著减少B. 夏季气温显著升高
    C. 秋季降水显著减少D. 冬季气温显著升高
    【答案】22. A 23. D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汉江上游发源于秦岭南麓,读图可知,汉江上游四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季节变化大,说明该地区植被茂盛程度随季节变化有明显变化,由此推测该区域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汉江上游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森林树叶最茂盛,植被覆盖度最高,乙表示夏季;冬季森林落叶,植被覆盖度最低,丁表示冬季;春季树叶生长,秋季开始落叶,因此春季的植被覆盖度高于秋季,甲表示春季,丙表示秋季。故选A。
    【23题详解】
    读图分析,春季汉江上游NDVI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说明春季降水有所增多,A错误;夏季汉江上游NDVI指数变化不大,说明夏季水热条件变化不大,B错误;秋季树木落叶主要受气温下降的影响,NDVI指数变化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不能反映出降水的变化,C错误;冬季NDVI指数明显上升,说明冬季汉江上游气温显著升高,森林落叶减少,D正确。故选D。
    【点睛】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与红光波段的反射值之差比上两者之和,被称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指数(NDVI)可以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等。NDVI能反映出植物冠层的背景影响,如土壤、潮湿地面、雪、枯叶、粗糙度等,且与植被覆盖有关。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灾害性天气现象。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过度的人类活动导致蒙古国草场退化严重,该国沙尘暴频发(就地起沙)。下图为蒙古国沙尘暴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据图推测,蒙古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 东多西少B. 北多南少C. 东南多,西北少D. 西北多,东南少
    25. 导致蒙古国沙尘暴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纬度位置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与沙源地远近
    A. 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①②
    【答案】24. B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沙尘暴的发生既取决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又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和降水呈负相关,由图可知,沙尘暴发生天数南多北少,故可推断该国降水量北多南少。故B正确;图中的沙尘暴在空间分布规律不是东西与东南---西北方向上变化的,故ACD错误。故答案选B。
    【25题详解】
    该国北、东面降水相对较多,主要是因为高原隆起使水汽抬升,形成部分降水,所以该国降水和大气环流、地形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大气环流、地形对该国沙尘暴空间分布影响较大,故②③正确;纬度主要影响热量,与该地区降水量分布特点相关性小,也就是说热量对沙尘暴的影响较小;蒙古国沙尘暴为就地起沙,与沙源地远近无关。故①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蒙古高原北部(蒙古国)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降水自北向南减少。北部的色楞格河流域年降水量为300 ~ 400mm,由于气温低,蒸发量较少,气候相对湿润,在气候分区上应为半湿润区,山区分布着西伯利亚松和西伯利亚落叶松的山地针叶林。
    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大多干旱少雨,一条条河谷,就像在湿润的横断山区中镶嵌的“干旱带”,景色与横断山区的湿润地区大相径庭,它们被称作“干热河谷”。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判断图中主要河段的水文特征( )
    A. 含沙量大B. 流速快C. 流量大D. 结冰期长
    27. 根据材料,推测干热河谷谷底生长的植被可能有( )
    ①热带雨林; ②仙人掌; ③稀树灌丛; ④常绿栎林; ⑤松栎混交林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
    28. 推测“干热河谷”的成因可能是( )
    A. 气候异常B. 植被破坏C. 热岛效应D. 焚风效应
    【答案】26. B 27. B 28. D
    【解析】
    【26题详解】
    流域的地形、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据图中纬度可知,该河地处亚热带地区,没有结冰期,且植被茂密,含沙量小,AD错误;据材料可知,为干热河谷,因此降水少,河流流量小,C错误;据图可知多处为峡谷地段,落差大,因此流速快,B正确。故选B。
    【27题详解】
    干热河谷降水少,土壤水分含量低,因此主要为耐旱作物,仙人掌、稀树灌丛耐旱,②③正确;而热带雨林分布在水热充足的地方,①错误;常绿栎林和松栎混交林均属于森林带,主要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④⑤错误。B正确。故选B。
    【28题详解】
    干热河谷气候是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气候。它的形成是一种由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河谷处在季风的背风坡,形成背风坡效应,这也就是焚风效应,导致河谷干旱少雨。该现象属于非地带现象,并不属于气候异常,更不是热岛效应,这里干旱植被少,并不是植被破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气象谚语凝聚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明显的地域性。某地理研学团队通过记录我国北方某县天气实况(下表为部分记录摘取),开展气象谚语“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验证实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县1月主要受( )
    A. 冷高压影响B. 锋面气旋影响
    C. 副高影响D. 中纬西风影响
    30. 该谚语中前后两次“雾”的出现分别预示当地大气( )
    A. 云层消散 水汽减少B. 云层增厚 水汽增加
    C. 水汽减少 云层增厚D. 水汽增加 云层消散
    【答案】29. A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县位于我国北方,我国北方地区1月份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A正确。锋面气旋影响下雨阴雨天气较多,且多发在夏秋,B错误。 副高对我国北方的影响主要在夏季,C错误。中纬西风带主要影响大陆西岸,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1月受冬季风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久晴大雾雨”,说明晴天后,蒸发旺盛,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大,容易产生降水。“久雨大雾晴”说明降水持续时间长,水汽含量减少,云层消散,天气转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雾的形成条件:
    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二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下垫面冷,空气与下垫面温差大,空气受冷凝结)。②空气中有凝结核。③大气稳定(风小、逆温)。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2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鲁尔区早期工业布局,侧重接近原料地,以钢铁、煤炭、化工为重点。20世纪80年代开始,结合区域综合治理,鲁尔区对传统重化工企业有序实施关停并转。钢铁工业布局不再沿袭以往的“就煤模式”,而是立足水运,在莱茵河港口城市兴建企业。转型初期,以汽车、机械、塑胶等部门为重点,随后积极发展零售、旅游、传媒、咨询等服务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鲁尔区受到较大冲击,此后转型发展高科技、新能源、环保、物流等新兴产业。
    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
    (1)20世纪50—70年代,鲁尔区陷入危机的内外因分别有哪些?
    (2)19世纪上半叶至今,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3)议一议,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答案】(1)内因: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煤炭资源地位下降、开采成本上升等。
    外因:区域外廉价石油、低成本煤炭、钢铁工业的竞争等。
    (2)传统的采煤、钢铁、化学等产业地位下降;新兴的电子、新能源、物流、高科技等产业地位上升。
    (3)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水陆交通便利发达,消费市场巨大,劳动力素质高,且充足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鲁尔区产业结构危机、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鲁尔区早期工业布局,侧重接近原料地,以钢铁、煤炭、化工为重点”结合产业结构变化表格可知,20世纪50—70年代,鲁尔区的产业主要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学等为主,联系所学鲁尔区知识可知,内因主要是产业结构单一和煤炭开采成本上升,外因是其他能源资源的发现和钢铁产业的竞争。区域内,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足,易使产业受到冲击;随着埋藏较浅的煤炭逐渐开采,导致煤炭开采成本上升;其他优质煤炭资源的发现,使鲁尔区煤炭资源的地位下降。区域外,大量廉价石油、低成本煤炭的发现,冲击了鲁尔区煤炭市场;其他钢铁工业的竞争使鲁尔区钢铁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弱。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对传统重化工企业有序实施关停并转”、“转型初期,以汽车、机械、塑胶等部门为重点,随后积极发展零售、旅游、传媒、咨询等服务业”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转型发展高科技、新能源、环保、物流等新兴产业”结合表格可知,鲁尔区传统的采煤、钢铁、化学等产业地位下降;新兴的电子、新能源、物流、高科技等产业地位上升。
    【小问3详解】
    本题主要从鲁尔区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结合工业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条件。由材料“结合区域综合治理”等可知,鲁尔区政策支持力度大,充分发挥了政府政策导向作用;由材料“立足水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鲁尔区水陆交通便利发达;鲁尔区工业发展较早,西欧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巨大;由材料“此后转型发展高科技、新能源、环保、物流等新兴产业”结合高科技产业的区位条件可知,鲁尔区劳动力素质高且充足。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承接流域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鄱阳湖平均每年入湖泥沙为3524.3万吨,泥沙淤积严重。1949年以来,人类活动对河流输沙量产生显著影响,如水库修建、森林砍伐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等。鄱阳湖流域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40.1%下降到80年代初期的31.5%;80年代开展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恢复工程,森林覆盖率迅速提高到60%,1989年赣江上游万安水库建成并运行。据统计,流域内有27座大型水库、206座中型水库以及在册小型水库9 799座。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鄱阳湖泥沙平衡。下图示意赣江1955~2005年输沙量和径流量的变化。
    (1)分析汛期鄱阳湖淤积严重原因。
    (2)分析进入20世纪90年代,赣江输沙量减少的原因。
    (3)说出鄱阳湖泥沙沉积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汛期降水多,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入湖泥沙量大;汛期长江水位较高,长江干流顶托作用下,湖区水面比降减小,流速减缓,泥沙容易淤积。
    (2)上游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水土流失减轻;万安水库建成并运行拦截泥沙。
    (3)为浮游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盐类;人工采砂带来经济效益;泥沙沉积为湿地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底泥介质;对维护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
    【分析】本道题以鄱阳湖为例,设置3个小题,主要考查河流湖泊水文特征、河流与湖泊的相互补给关系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内容较多,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道题主要考查湖泊萎缩的原因,汛期时期降水较多,汇入河流和湖泊的水量增加,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入湖泥沙量大;汛期长江补给湖泊,长江对湖泊有顶托作用,在长江干流顶托作用下,湖区水面比降减小,汇入河道的流速减缓,泥沙容易淤积。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和信息可得,“1989年赣江上游万安水库建成并运行。据统计,流域内有27座大型水库、206座中型水库以及在册小型水库9 799座。”可以推断上游水库建设可以拦截泥沙,入湖泥沙减少;此外上游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轻。
    【小问3详解】
    鄱阳湖泥沙沉积,大量泥沙汇入湖泊,首先可以为浮游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盐类,利于鱼类生长;泥沙汇入,湖泊泥沙淤积增加可以为人工采砂带来经济效益;此外泥沙淤积可以增加湿地面积,为湿地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底泥介质,同时对维护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年份(年)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积(万平方公顷)
    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
    海拔
    年平均气温(℃)
    无霜期(天)
    年平均降水量 (mm)
    蔬菜生产
    福建省屏南县
    830米以上
    13~18
    240~310
    1800
    露地越夏反季节蔬菜
    山东省寿光市
    50米以下
    12.4
    195
    608
    日光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基地
    月份
    前期天气
    大雾时间
    之后天气
    1
    1-13日晴
    14日早
    14日白天降水
    1
    17-19日晴
    20日早
    20-22日降水
    1-2
    1月23-28日晴
    1月29日-2月1日
    3-5日降水
    7
    26-30日雨
    31日早
    晴天
    时期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至70年代
    20世纪70至8O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主要产业
    采煤、钢铁、化学、机械等
    钢铁、化学、机械
    机械、电子
    新兴产业
    发展态势
    蓬勃发展
    陷入危机
    结构转型
    整体提升
    相关试卷

    12,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12,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产业协调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docx、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