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卷01(新高考七省专用)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卷01(新高考七省专用)含解析01
    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卷01(新高考七省专用)含解析02
    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卷01(新高考七省专用)含解析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卷01(新高考七省专用)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卷01(新高考七省专用)含解析,共25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此段首言不仅要勤学更要经常练习,强调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欢迎各位远来学习,表达孔子善待弟子及朋友的处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因互不了解而闹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诸己,和睦相处的君子之道。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大有“始正面未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
    (摘编自钱念孙《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材料二: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
    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
    《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和歌唱的声音,有感于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联想到许多大国的民众都没有这般对礼乐的喜好,而在武城这个小地方却能如此成功地化民成俗,其实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子游回答:“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上述内容,不是围绕“义理”展开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呈现孔子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因此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如“朝闻道,夕可死矣”运用夸张的手法凸显了孔子对道的追求。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之道,用亲切的反问语气道出了学习不但要勤奋,而且要多加练习的道理。
    C.“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精辟而富有哲理 排句, 其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契合。
    D.儒家注重人伦教化,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错,与原文“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的说法不符。“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论语》的内容大多叙述平凡人和常见事,而选项的主语是儒家作品。故选D。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很多思想在当代仍能给人们深刻启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言简意赅地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B.“学而时习之”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的循循善诱, 故被置于《论语》卷首。
    C.《阳货》篇中,孔子听到弦歌先“莞尔而笑”,后听子游对答后,转而正色道歉。前后的转变,体现了他对“治国安邦”的敬畏。
    D.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故被置于《论语》卷首”错,强加因果,原文信息是“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可见“学而时习之”三句置于卷首,是因为这三句是气脉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所以被弟子置于卷首。
    C.“转而正色道歉”错,原文“……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没有体现“道歉”的意思。
    D.“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错,原文信息是“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可见选项表述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详细的神态描写”错,原文说的是“《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
    故选A。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巧言令色,鲜矣仁。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D.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论点和论据关系的能力。
    材料一强调的重点是孔子注重文学性。
    A.注重描写,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
    B.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没有体现注重文学性;
    C.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也能体现文学性;
    D.直接提出语言要注重文学性。
    故选B。
    4.两则材料都提到《论语》开篇《学而》,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①材料一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分析其中的文学笔法,证明《论语》处处隐含内的文学意味。②材料二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说明《论语》相比《中庸》《大学》,传递的内容更加具有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比较材料异同的能力。
    由材料一结尾三段“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可知,材料一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分析其中的文学笔法,证明《论语》处处隐含内的文学意味。
    由材料二开头段“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可知,材料二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说明《论语》相比《中庸》《大学》,传递的内容更加具有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
    5.《论语》是如何表现文学性的?请综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如借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②讲究遣词用句,常用结构精巧而又精辟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运用对句说明了“质”与“文”的关系,③注重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简约的神态描写来呈现“氛围感”和戏剧感。如《阳货》篇中对孔子的描述。(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概括归纳要点的能力。
    ①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如材料一第一段“言必信,行必果”使用了对偶,材料一第二段“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材料一第三段“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②讲究遣词用句,常用结构精巧而又精辟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材料二第二段“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③注重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简约的神态描写来呈现“氛围感”和戏剧感。如“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阳货》篇中对孔子的描述,“《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桥边①
    [德国]海因里希·伯尔
    ①他们替我缝补了腿,给我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要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他们以用数字来表明他们的精明能干为乐事,一些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数目字使他们陶醉。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音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数字的捷报。当我把我上班的结果报告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放出光彩,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焕发。他们有理由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去了,因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过他们的新桥……
    ②但是他们的统计是不准确的。我很抱歉,但它是不准确的。我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虽然我懂得,怎样唤起人们对我有诚实的印象。
    ③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他们的幸福掌握在我的手中。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或更低的数字;当我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时,我就用五位数字来表示我的慷慨。他们多么高兴啊!每次他们郑重其事地在我手中把结果拿过去,眼睛闪闪发光,还拍拍我的肩膀。他们什么也没有料想到!然后,他们就开始乘呀,除呀,算百分比呀,以及其他我所不知道的事情。他们算出,今天每分钟有多少人过桥,10年后将有多少人过桥。他们喜欢这个未来完成式,未来完成式是他们的专长——可是,抱歉得很,这一切都是不准确的……
    ④当我的心爱的姑娘过桥时——她一天走过两次——我的心简直就停止了跳动。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直到她转入林荫道消失为止。所有在这个时间内走过的人,我一个也没有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当她晚上又从冷饮店里走回来时——这期间我打听到,她在一家冷饮店里工作——,当她在人行道的那一边,在我的不出声音、但又必须数的嘴前走过时,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当不再看见她时,我才开始数起来。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朦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他们全是些男男女女的幽灵,不存在的东西,都不会在统计的未来完成式中一起过桥了……
    ⑤这很清楚,我爱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她不该知道,她用何等可怕的方式把一切计算都推翻了,她应该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地带着她的长长的棕色头发和温柔的脚步走进冷饮店,她应该得到许多小费。我在爱她。这是很清楚的,我在爱她。
    ⑥最近他们对我进行了检查。坐在人行道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及时地警告了我,我也就分外小心。我像发疯似地数着,一台自动记录公里行程的机器也不可能比我数得更好。那位主任统计员亲自站在人行道的那一边数,然后拿一小时的结果同我的统计数字相比较。我比他只少算了一个人。我心爱的姑娘走过来了,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去,我非常感激在对面数汽车的矿工。这直接关系到我的饭碗问题。
    ⑦主任统计员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是个好人,很忠实、很可靠。“一小时内只数错了一个人,”他说,“这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反正要追加一定的百分比的零头。我将提议,调您去数马车。”
    ⑧数马车当然是美差。数马车是我从来没有碰到过的运气。马车一天最多只有25辆,每半小时在脑中记一次数字。这简直是交了鸿运!
    ⑨数马车该多美!4点到8点时根本不准马车过桥,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到冷饮店去走走,可以长久地看她一番,说不定她回家的时候还可以送她一段路呢,我那心爱的、没有计算进去的小姑娘……
    (选自《伯尔中短篇小说选》)
    [注]①《在桥边》是伯尔创作于1949年的短篇小说,此时二战后的德国正在重建。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们替我缝补了腿……一个数字的捷报”既侧面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也可看出政府对战后生活重建颇具人性化的安排。
    B.前三段交代了故事主人公的基本现状以及他对职业一点小小的玩世不恭,从其对计数工作的态度,可见其为人的不拘小节。
    C.虽有丢掉饭碗的危险,但“我”仍坚持“漏数”心爱的姑娘,可见“我”对美好事物的维护、坚守,表现着一种精神追求。
    D.“新桥”这一意象,是德国战后重建的代表,对“新桥”所通过的人员、车辆的统计,代表了政府对重建成果的科学监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内容的能力。
    A.“颇具人性化的安排”说法有误。“我”代表一类小人物,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参加战争并受伤,成为了战争的受害者;现在同样也无法抗争,只能接受安排好的机械工作。因此开篇几句话,恰好说明战争的伤害一直遗留,且政府的做法忽视了人的心灵需求,算不上真正的“人性化”。
    B.“可见其为人的不拘小节”说法有误,“我”的玩世不恭,是一种小人物无声的反抗,与性格并无多大关联。
    D.“代表了政府对重建成果的科学监督”说法有误。“新桥”这一意象,是德国战后重建的代表,而对“新桥”所通过的人员、车辆的种种统计、计算,则代表了一种机械顽固、近乎盲目的乐观。
    故选C。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语言简练,善用反讽手法。如第1段的“精明能干”“陶醉”“捷报”“心满意足”,第7段的“很忠实、很可靠”等,皆语带反讽而又意蕴深长。
    B.第4段大量运用了逗号、分号、破折号等标点,断开长句,但有时又保留较长的语言成分,有意设置文气上的阻隔,这与作者情绪的起伏塞畅息息相关。
    C.“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和“我在爱她。这是很清楚的,我在爱她”两句,作者运用反复手法,强化人物的情感,增强了感染力。
    D.小说中“我”心爱的姑娘并没有名字,她其实代表的是作者内心向往着的美好事物。这个美好,不仅仅可以是人,也可能是使人内心富足的美好生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B.“这与作者情绪的起伏塞畅息息相关”错。语言上的阻塞和通畅,与主人公情绪的起伏塞畅息息相关的,与作者并无直接关联。故选B。
    8.请简析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精巧之处。(4分)
    【答案】①情节一波三折,极尽摇摆之能事。因了姑娘,“我”空洞的计数生活忽然有了亮色;上级要来检查,生计与爱情充满了矛盾;“我”为生计恪守职责,但依然坚持漏数姑娘;虽有这一疏漏却又意外交上鸿运,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②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我”漏数姑娘却交上鸿运,看似出乎意料,但从前文“他们”只重视冰冷数据、公式化机械化的行事风格来看,这一结局又在情理之中。③伏笔铺垫,结局引人遐想发人深思。前文交待“我爱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预示着一切都只是“我”的向往,“数马车”的好运有限,或许那将是永远的暗恋,或许还将伴随着更多的痛楚,“我”的创伤依旧。(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技巧的能力。
    (1)情节一波三折,极尽摇摆之能事。
    小说概述主人公内心情绪经历的几次“摇摆”。小说情节是:“我”被缝好腿——做数数的工作——爱上路过的姑娘——主任检察工作,受到表扬——调换工作,心情愉悦。根据小说情节可以看出开始“我”整天数数,空虚无聊,对工作不满;当我爱上一个姑娘,“我”空洞的计数生活忽然有了亮色,“我”的不满被冲淡;当主任检查工作时,我内心紧张、强自振作,在激动的爱情和死板计数之间挣扎;“我”为生计恪守职责,但依然坚持漏数姑娘,却又碰上好运气碰上了美差,被调去数马车,这就获得了和心爱的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喜悦兴奋。
    (2)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小说的结尾是“数马车该多美!4点到8点时根本不准马车过桥,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到冷饮店去走走,可以长久地看她一番,说不定她回家的时候还可以送她一段路呢,我那心爱的、没有计算进去的小姑娘……”“我”漏数姑娘却交上鸿运,得到了数马车的美差。前文说“他们”只重视冰冷数据、公式化机械化的行事风格,这就使得调“我”数马车这一这一结局出乎意料;但是因为主任统计员“说我是个好人,很忠实、很可靠。‘一小时内只数错了一个人’”,于是结局调“我”数马车又在情理之中。
    (3)伏笔铺垫,结局引人遐想,发人深思。
    前文第五段说“这很清楚,我爱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她不该知道,她用何等可怕的方式把一切计算都推翻了,她应该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地带着她的长长的棕色头发和温柔的脚步走进冷饮店,她应该得到许多小费。我在爱她。这是很清楚的,我在爱她”,这里朱仍反复交代“我爱她”“我在爱她”,又说“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这就预示着一切都只是“我”的向往。小说结尾说“数马车该多美!4点到8点时根本不准马车过桥,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到冷饮店去走走,可以长久地看她一番,说不定她回家的时候还可以送她一段路呢,我那心爱的、没有计算进去的小姑娘……”,即使“数马车”的好运有限,或许那将是永远的暗恋,或许还将伴随着更多的痛楚,“我”的创伤依旧。
    9.海因里希·伯尔被评论家誉为“德国的良心”,对这一评价应怎样理解?请结合小说加以探究。(6分)
    【答案】①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表现深切的人文关怀。“我”是二战中受过创伤的士兵,小说中展现了“我”那一点看似“微不足道”的爱情故事,反映的是小人物的悲欢。②小说的主题深刻厚重,引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表面上看小说表现了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具有的强大精神力量,而深层则是对“人变成空洞百分比”的反思,是对德国战后重建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的关注。③富有理想主义情怀,肩负良心与道义。人物处境堪忧,调子仍相对轻快。“好运”的结尾,体现的更多是对现实的抗争和一种理想情怀,表现了作家坚定的理想主义精神。(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的能力。
    “德国的良心”是指作者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小人物生存状态和命运的关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由此表达了深切的人文关怀。考生应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题评价。
    (1)从内容来看,作者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表现他深切的人文关怀。
    根据小说中“他们替我缝补了腿” 侧面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可知“我”是二战中受过创伤的士兵,他们给了“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这显然是一个枯燥无聊的差使。小说中的“我”代表一类小人物,题目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参加战争并受伤,成为了战争的受害者;现在同样也无法抗争,只能接受安排好的机械工作。因此开篇几句话,恰好说明战争的伤害一直遗留,且政府的做法忽视了人的心灵需求,算不上真正的“人性化”。第一段反映了作者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表现他深切的人文关怀。工作之中,展现了“我”那一点看似“微不足道”的爱情故事,反映的是小人物的悲欢,体现了作者具有“德国的良心”。
    (2)小说的主题深刻厚重,引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根据“当我的心爱的姑娘过桥时——她一天走过两次——我的心简直就停止了跳动。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直到她转入林荫道消失为止”“当她在人行道的那一边,在我的不出声音、但又必须数的嘴前走过时,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我心爱的姑娘走过来了,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我的心都碎了”分析,从表面上看,小说表现的是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具有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错深层分析,这篇小说则是对“人变成空洞百分比”的反思,这表明作者关注的是德国战后重建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体现了作者具有“德国的良心”。
    (3)作者肩负良心与道义,富有理想主义情怀。
    开篇介绍了主人公无意义的工作现状,平淡、懒散、随意的工作态度,令人担忧的人物处境,彼时他唯一的乐趣也许就在于“他们”的心情完全受他控制。后来,调子仍相对轻快。他爱 上了一位从桥上经过的姑娘。因着姑娘的出现,他那空洞乏味的生活似乎有了些许明亮的星光,这令他感到愉悦。对面数汽车的矿工提醒他,近来要好好工作了,因为会有人来检查。“监察员站在人行道的另一端,一小时后与我的结果进行比对。我只比他少数了一个人。我的姑娘刚刚从桥上经过。”当爱情与生计冲突到需要选择的时候,我们似乎是能感受到主人公的纠结与迷惘的。“我永不会将这个美丽的孩子数进将来时,我的爱人不该化为一个数字被乘、被除、被变成虚无的百分比。”他可能会丢掉工作,但更加令他难过的却是不能看着她过桥,“我的心像是在滴血,我必须要数数,不能看她。”小说进行到这里似乎要滑向悲剧的结局,未曾想他得到“数马车”的美差。被派去数马车,就意味着有了更多可以跟她接触的机会。下午四点到八点禁止马车通行,他就可以去冷饮店看她,说不定还有机会送她回……作者设置“我”“好运”的结尾,体现的更多是对现实的抗争和一种理想情怀,表现了作家坚定的理想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具有“德国的良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知州性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若水固争不能得,辄曰:“当陪奉赎铜耳。”已而,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州官皆以赎论。知州愧谢,已而复然。前后如此数矣。
    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鞫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上,州官审覆,无反异,皆以为得其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曰:“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邪?”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
    若水一旦诣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于知州所。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见汝女,识之乎?”对曰:“安有不识也?”因从帘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趣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其人不得入,绕垣而哭,倾家赀以饭僧,为若水祈福。
    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曰:“若水但求狱事正,人不冤死耳,论功非其本心也。且朝廷若以此为若水功,当置录事于何地耶?”知州叹服曰:“如此尤不可及矣。”录事诣若水叩头愧谢,若水曰:“狱情难知,偶有过误,何谢也?”于是远近翕然称之。未几,太宗闻之,骤加进擢,自幕职半岁中为知制诰,二年中为枢密副使。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
    B.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
    C.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
    D.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录事曾向富民借过钱,没借到,于是就揭发富民父子数人共同杀死了女奴,把尸体扔入水中,于是找不到尸体。(这父子几人)有的被视为主犯,有的被视为帮凶,按罪名都应判死刑。
    “劾”的宾语为“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谓语和宾语之间不断开,排除BC;
    “加功”动宾结构完整;“罪皆应死”大意是“按罪名都应判死刑”,表意完整,应在“罪”前断开,排除D。
    故选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固争”的意思是坚持争辩,“固”与《五石之弧》中“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的“固”含义不同。
    B.“当死”的意思是应当死去,“当”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人君当神器之重”的“当”含义相同。
    C.“狱事”的意思是有关诉讼案件的事,“狱”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的“狱”含义相同。
    D.“翕然”的意思是一致,“翕”与《促织》中“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的“翕”含义不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固”,坚持/实在。句意:钱若水坚持争论但不能说服他/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
    B.“含义相同”错。“当”,判处/主持。句意:如今有好几个人要判处死刑/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
    C.“狱”,都是案件的意思。句意:我只求案件审判公正/大大小小的案件。
    D.“翕”,一致/闭合。句意:于是远近都一致称赞钱若水/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
    故选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若水担任推官时,知州气量狭小,不听劝告,钱若水据理力争却不能改变结果,便表示只能陪着知州为判决不当交罚款。
    B.钱若水将自己派人查访到的失踪女奴交给知州,由知州出面,让女奴父母辨认,从而洗清了富民父子的不白之冤,救下人命。
    C.钱若水不肯接受富民父子上门道谢,富民父子只能绕着他家宅的院墙边走边哭,并倾其所有布施僧侣,以此为钱若水祈福。
    D.钱若水本无心论功,也想保全录事的颜面,故坚拒知州为他请功,此举不仅受到远近称赞,还得到皇帝赏识,被迅速提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并倾其所有布施僧侣”错。原文为“倾家赀以饭僧”,意思是“回家后把自己的财货捐赠给寺庙”,而不是倾其所有。故选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
    (2)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
    【答案】
    (1)钱若水压下这个案子将近十天没有判决,知州屡次催促他,都没有结果,府中上上下下的官吏都觉得很奇怪。
    (2)这些人哭号着不愿意离开,说:“如果不是使君的恩德,那么我们家就要满门抄斩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且”,将尽;“旬日”,十天;“屡趣”,多次催促;“怪”,意动用法,觉得奇怪。(每点1分)
    (2)“去”,离开;“微”,表假设,如果没有;“某”,指代“我们家”。(每点1分,句意1分)
    14.孔子曾说:“听讼,吾犹人也。”钱若水决讼却有自己的特点,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
    【答案】①力求公正。②审慎判断。③不畏众议,坚持调查。(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由原文“具上,州官审覆,无反异,皆以为得其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可见,其力求公正。
    由原文钱若水说的话“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邪?”可见,他断案审慎判断。
    由原文“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曰:‘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这些可见,其不畏众议,坚持调查。
    参考译文:
    钱若水担任同州推官,知州性情急躁气量狭小,多次凭臆测决断事情且处事不当。钱若水坚持争论但不能说服他,就说:“又该陪着你一起交纳赎罪的钱了。”(意思是这样错下去。你受罚,我也要陪着你受罚)不久果然被朝廷及上级批驳,知州和推官都被处以罚款。知州向钱若水表示惭愧道歉,但不久又是老样子,前前后后像这样子已经好多次了。
    有个富民家的小女奴逃跑了,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女奴的父母告到州里,知州命录事参军(州里掌管文书的官)审问这件案子。录事曾向富民借过钱,没借到,于是就揭发富民父子数人共同杀死了女奴,把尸体扔入水中,于是找不到尸体。(这父子几人)有的被视为主犯,有的被视为帮凶,按罪名都应判死刑。富民受不了鞭杖拷打的酷刑,就自己屈招了。录事呈报知州,知州等人复审后认为并无相反或异常的情形,都认为审出了此案的真实情况。只有钱若水怀疑此事,留下这案子,好几天不判决。录事参军来到钱若水的办公处所,责骂他说:“你是否接受了富家的贿赂,想开脱他们的死罪?”钱若水含笑表示歉意,说:“如今有好几个人要判处死刑,怎么能不再仔细审核一下他们的供词呢。”于是他把案件扣了将近十天,知州多次催促他,也没有结果,州里大小官员都责怪钱若水。
    有一天,钱若水去见知州,让他人退避后对知州说:“若水拖延此案的原因,是我在秘密派人寻找女奴,现在找到了。”知州惊讶地问道:“在哪里?”钱若水于是使人秘密地把女奴送到了知州那里,知州就垂下竹帘,然后把女奴的父母找来,问道:“如果你们看到自己的女儿,还能认识她吗?”女奴的父母回答道:“自己的女儿,哪有不认识的道理。”知州于是把藏在竹帘后面的女奴叫出来,女奴的父母一看就哭了说:“她正是我们的女儿。”知州于是叫人带来富民父子,全部卸下枷锁释放了他们。富民哭着不肯走,说:“如果没有您的恩赐,我们一家就要全完了。”知州说:“这是推官的恩赐,不是我的功劳。”那人又赶往钱若水的办公处,若水关上门不见他,说:“这是知州自己求得实情的,我又参与了什么?”富家父子不能进入,就绕墙而哭,回家后把自己的财货捐赠给寺庙,为钱若水祈福。
    知州因若水替几个被判死罪的洗雪了冤情,想为他上奏请功,钱若水坚决拒绝说:“我只求审判公正,不冤枉处死人罢了。论功行赏不是我的本意。如果朝廷把此事归功于我,那么将如何处理录事参军呢?”知州感叹佩服。录事到钱若水处叩头表示惭愧道歉。钱若水说:“案件复杂,有点过失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你不必道歉。”于是远近都一致称赞钱若水。没多久,太宗皇帝就听说了钱若水的事迹,破格提升了他。从推官一职只半年就官至知制诰,两年年就官至枢密副使。(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将进酒
    〔唐〕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琉璃钟”表明酒器精美名贵,“琥珀浓”“珠红”用借代表现醇香明净的酒色。
    B.烹煮佳肴,欢歌曼舞,钟鼓馔玉,美妙至极,诗人展现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
    C.“坟上土”与前文绚丽斑斓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境变得忽而凄凉幽冷。
    D.本诗多选用珠、玉、花、雨等细美之物,有别于李白《将进酒》中的奇伟景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用借代表现……”错。“琥珀浓”“珠红”借喻酒色,用的是借喻修辞。故选A。
    16.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请分析是如何表现这种意识的。(6分)
    【答案】①从酒具、美酒、佳肴到罗帏、歌舞,诗人用华丽辞藻夸张描绘了酒宴的华贵丰盛,烘托了及时行乐的情景。②落花是悲凄人生的象征。美好春光即将逝去,桃花如雨般片片凋落,寄托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叹。③用刘伶的典故,表达苦涩幽怨的意绪,用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开篇诸多意象密集搭配,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琉璃”“琥珀”“真珠”从器皿、色泽、斟酒的过程层层渲染酒的名贵,满目琳琅的豪华盛宴就此展开。“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进一步用华丽的意象体现宴席的奢靡。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采用夸张、借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欢乐沉醉的气氛。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令人沉醉。“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美酒佳肴,欢歌曼舞,诗人用华丽辞藻夸张描绘了酒宴的华贵丰盛,烘托了及时行乐的情景。
    ②“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写春天即将逝去,夜幕将要降临,一阵风吹来,桃花纷纷飘落,犹如洒下一场红色的雨。漫天纷飞的落花,日渐远去的青春,这一意象则为诗人悲凄的人生作了注脚,寄托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叹。
    ③“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流露了作者的内心情绪。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曾作《酒德颂》,宣扬纵酒放诞的生活,《晋书》中说他乘鹿车,携一壶酒,并称如果死了,就将他埋掉。这里用刘伶的典故,出人意料地引出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苦涩幽怨的意绪。诗人借酒表达了悲痛郁结之情,在豪情欢乐之中,呼喊出一种深沉的伤感之声,在描写的场面的反衬之下,这种伤感就更加具有悲剧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而明月依旧高悬空中,“卒莫消长”。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 , ”表达了类似的思考。
    (2)古代诗歌描写音乐往往把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正如李贺所写箜篌之音“ , ”,以啼鸟拟声,以花容写境,可听可看,甚至可触可感。
    (3)《过秦论》评述秦的过失,揭示其顷刻覆亡的原因为“ ”;《五代史伶官传序》论说后唐的谬误,指出“ ”乃自然之理,是后唐庄宗迅速败亡的根由。
    【答案】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逸豫可以亡身 (每空1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已”“望”“凰”“攻”“逸豫”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春季的村庄,鸟鸣是主声调。与音乐相比,它更为 ① 。它不仅能顶破地皮、化开坚冰,还能戳穿树干,给万物在这个季节找到一种生机。没有了鸟鸣的春季村庄,花不知何时开,草不知何时绿,农民更不知何时春耕备播。
    在繁多的鸟儿当中,第一个把大地从冬天叫醒的是“布谷鸟”,它是报春的使者。“布谷、布谷……”在它的一声声呼唤中,苏中平原苏醒了,大地变绿了,一个 ② 的世界就跟着鸟鸣到来了。
    百鸟啁啾,终究汇成了一首宏大的春日交响曲。桃树、杏子树是燕子唱粉的,梨树、苹果树是麻雀吵白的,柳树、葡萄树是黄鹂鸣翠的,芦苇、香蒲草是野鸭叫嫩的……那些田园上的浅绿、沟渠畔的嫩绿、河底下的淡绿是一些无名的鸟叫醒的。当地上的鸟、草丛的鸟、树上的鸟、屋檐的鸟、河边的鸟,一齐“唱”“吵”“鸣”“叫”把村庄吵翻的时候,所有的草都会破土而出,所有的树都能生出嫩芽,闻一闻满鼻子清香,看一看满眼睛春意。随着鸟叫声越来越稠密,越来越清脆,春天就美出了一派 ③ 。等到大地绿成一片,春天就被一个叫夏天的季节所接管。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①悦耳动听 ②生机勃勃 ③诗情画意 (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语境强调鸟鸣声悦耳,可选“悦耳动听”。“悦耳动听”,形容声音优美,让人快乐。
    第②空,语境修饰世界,结合“苏醒了,大地变绿了”,应指世界富有生命力,可选“生机勃勃”。“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第③空,语境指春天风光优美,可选“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意思是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19.文中画线处用“唱”“吵”“鸣”“叫”四个动词来描写鸟叫声,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用“唱”“吵”“鸣”“叫”来描绘各种鸟的叫声,写出了鸟叫声的繁杂,百鸟啁啾的热闹景象,表现出春日的勃勃生机。②四个动词与前文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一齐‘唱’‘吵’‘鸣’‘叫’把村庄吵翻的时候”,用“唱”“吵”“鸣”“叫”描写鸟叫声,不仅写出了鸟的叫声不同、繁杂,百鸟啁啾的热闹景象,更表现出春日的勃勃生机。
    且四个动词呼应前文“那些田园上的浅绿、沟渠畔的嫩绿、河底下的淡绿是一些无名的鸟叫醒的”,使文章结构紧凑。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动物会因为繁衍、觅食等种种原因,不断地行走、迁徙。植物则扎根在一块固定的土地,除非被人为挪动, ① 。但是,在大自然中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可以“行走”的植物。
    卷柏被称为遇水而安的迁徙者,这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奇特的、会走路的植物。卷柏需要充足的水分,当水分不足的时候,它的“自救”就开始了,随着风在地面上滚动,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风带着这个勇敢流浪者四处流散,当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 ② ,它的根又重新钻到土壤里,安居下来。
    一位植物学家对卷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挡板圈出一片空地,把一株卷柏放入空地中水分最充足处,卷柏便扎根生存下来。几天后, ③ ,卷柏便抽出根须,卷起身子准备换地方。可实验者隔绝了它移走的一切路径。不久,卷柏又重新扎根生存在了那里,在几次将根拔出,几次又动不了的情况下,它便再也不动,在这里安居乐业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案】①否则永远处在原地 ②这个圆球就会停下来 ③空地水分减少 (每句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前文“植物则扎根在一块固定的土地,除非被人为挪动”,扎根在固定的土地上,只有人为挪动了,它才会变换位置,又根据关联词“除非”可知应填写“否则永远处在原地”;
    ②处,根据前文“带着这个勇敢流浪者四处流散,当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和后文“它的根又重新钻到土壤里,安居下来”可知,蜷缩成圆球的卷柏会在水分充足的地方重新生根,故此处应填写“这个圆球就会停下来”一类的句子;
    ③处,前文实验是“用挡板圈出一片空地,把一株卷柏放入空地中水分最充足处,卷柏便扎根生存下来”,而后文“卷柏便抽出根须,卷起身子准备换地方”,由此可知,后文是对比实验,在水分不充足的情况下,卷柏就会换地方,故此处应填写“空地水分减少”一类的句子。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卷柏需要充足的水分,当水分不足的时候,它就会开始“自救”,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两处语病各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缺少主语,可以将“它的‘自救’就开始了”改为“他就会开始‘自救’”,或者在后面的句子加一个主语“它”;原句语序不当,“随着风在地面上滚动”应放在“让整个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之后。
    22.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处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B.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C.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是拟人手法,“安居乐业”是人的动作,在这里赋予卷柏,将卷柏拟人化。
    A. 借代,用“干戈”代指战事;
    B. 比喻,“满鬓青霜残雪”,将两鬓的白发比作霜雪;
    C. 拟人,“相倚恨”“回首背西风”赋予绿荷人的情感“恨”和动作“回首”;
    D. 用典,这两句意思是“像姜太公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运用了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
    故选C。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些年在互联网传播场域中,“反转”式新闻连番上演:广州方圆小学哮喘女孩遭体罚致吐血事件,反转过后才知道,血由化妆品伪造;苟晶被冒名顶替上学案引发众怒,最后调查却发现其入学系按程序正常录取。在这个时代,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常常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有时甚至出现反向变化。网民们也已被教育得习惯“蹲一个反转”“让子弹飞”。
    有人称其为“污染井效应”,即流传的虚假言论污染了公众舆论之井。美国智库兰德公司也用“真相衰退”这个词来概括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事实和基于事实的分析所占比重越来越少的现象。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网络世界同样需要理智和善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的今天, 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普及并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已成为人们吸取知识、增长才干、娱乐生活的重要平台。因此,在许多公共事件中,一部分群众不再满足于“傻白甜”式的围观,成了推波助澜的“键盘侠”。
    不可否认,在许多影响性事件中,网民的参与、民意的表达、观点的传播,不仅直接推动着许多事件的最终解决,还萌生出某种公共参与精神。可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许多人老以为网络是虚拟世界,对事件的评价,无论是好奇、冷漠还是愤恨,都无伤大雅,岂不知,网络对于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有着“放大器”“发酵池”的作用。
    网络错误舆论的威力,常常可以扭转、歪曲或掩盖事实的真相,这也是近年来网络事件时常出现反转的重要起因。许多人见风跟风,俨然一副“网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键盘侠”模样。前些年轰动一时的“罗一笑”事件便是典型:从最初网友自发在朋友圈刷屏呼吁捐款,到最后被批是一场“带血”的营销,整个过程呈现出多次舆论反转,不少“键盘侠”一腔热血变一地鸡毛。
    同样,网络暴力对于个人的伤害远远超乎想象,足以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一场“人肉搜索”不仅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人生,甚至还会毁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场“网络直播自杀”的案件里,“键盘侠”的冷嘲热讽,往往成了压倒自杀者求生意愿的最后一根稻草。
    等一等真相出现,应当成为网络时代起码的涵养。面对网络事件,每位网民都应明白这样朴素的道理:你可以不发言,但你的每一次转发和点赞都是一种无形表态。只有让思考先行,力求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全部真相,才不至于迷失在网络舆论的漩涡中。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能保持一份谦卑,做到“话到嘴边留三分”,但身处网络世界,这般做人行事的准则便抛之脑后,把网络当作信马由缰的“快意江湖”。作为“键盘侠”,在不了解事实全貌时,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凭借所谓的“个人正义感”攻击他人一点也不难。但换位思考一番,如若自己曝光在公众舆论之下,承受着来自陌生人武断的、充满敌意的指责,你又将作何感想?
    网络秩序也是现实秩序。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应当是良好网络生态的营造者、呵护者,需要保持一份理智,心怀一份善良。
    我们不想再看到悲剧的发生,对青年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担当起呐喊正能量的责任,给更多人以善意的理解,我们要尊重事实,而不是添油加醋、煽风点火。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所提“反转”式新闻是表现,“污染井效应”“真相衰退”是对现象的总结,互联网传播场域则是其发生背景。移动互联网兴起,“即时”和“参与”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属性,提高了传播的不可控性和舆论场的复杂性。组织化、单向性、半封闭化的新闻生产结构,转变为用户参与式的信息生产,传统媒体的断言式的话语权力走向消解,公众的“拇指话语权”增强,舆情反转事件频发。
    我们在写作时,应注意对这类现象进行自己的探索与解释。如:究其核心,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解读、立场、观点、谣言、偏见越来越多地成为主要信息来源,而事实在舆论场中扮演的角色越发边缘;另一方面也是新闻媒体在“披露真相”这一职责上的缺位,甚至有许多媒体有意利用网民的对立情绪吸引流量,而炮制出一个个假新闻,使得严肃的公共舆论便会沦为闹剧。甚至还可进一步剖析“反转”心态的背后本质,例如这反映出人们“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事实的披露常常是逐步的,但人们倾向于对于问题的原因找到一个简单的解释,忽略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因而总在社会新闻的变化下大呼反转。
    在行文时,我们也可尝试分主体进行剖析,如:在“反转”剧频现的当下,我们要想不白缴那么多“眼球税”,需要长点心,理性分析,多以证据下结论,而非让情绪压倒真相;同时,也应当为新闻的披露方设置准入门槛,社会各界做好多方监督等。
    立意:
    1.“反转”式新闻当休矣,时代呼唤理性的分析与对真相的坚守。
    2.互联网时代更需对真相的辨析与思考。
    3.在复杂的网络舆情中,反转是一个逼近或澄清真相的动态过程。
    相关试卷

    【开学摸底考】高三语文01(新高考七省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高三语文01(新高考七省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新高考七省专用01解析版docx、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新高考七省专用01考试版docx、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新高考七省专用01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新高考七省专用01答题卡docx、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新高考七省专用01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卷(天津专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卷(天津专用)含解析,共24页。

    202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卷(天津专用): 这是一份2024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卷(天津专用),共15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