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4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4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4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
    专题04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01
    专题04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02
    专题04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03
    专题04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01
    专题04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02
    专题04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03
    还剩5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4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4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4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4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经典基础题TOC \ "1-3" \h \u
    \l "_Tc16452" 【题型1 光的折射的概念和现象】
    \l "_Tc5338" 【题型2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l "_Tc31833" 【题型3 光的折射作图】
    \l "_Tc846" 【题型4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l "_Tc846" 【题型5 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l "_Tc16452" 【题型6 透镜的光线作图】
    【题型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题型8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题型9 眼睛和眼镜】
    【题型10 光学综合题】
    优选提升题
    【题型1 光的折射的概念和现象】
    1.(2023上·江苏苏州·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古诗词中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经过大气发生反射而成的像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阴浓”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光”说明月亮是天然光源
    【答案】A
    【详解】A.“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A正确;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落日”是由于大气分布不均匀,下部空气密度大,上部空气密度小,落日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断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落日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我们看到的“落日”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的虚像,故B错误;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阴浓”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C错误;
    D.月亮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A。
    2.(2023上·江苏苏州·八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列四幅图片中,涉及到的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小孔成像实验中,适当增大孔的大小,可以使像变大一些
    B. 夜晚,有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时可起到明显警示作用,其原理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C. 水中筷子看上去“变弯”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
    D. 光的色散实验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答案】D
    【详解】A.在小孔成像实验中,增大孔的大小,不会改变像的大小,故A错误;
    B.自行车的尾灯是由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夜晚,当有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时发生反射,可起到明显警示作用,故B错误;
    C.水中筷子“变弯”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故C错误;
    D.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3.(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校考期末)在如下图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 树林中的阳光
    C.平面镜中的陶罐 D. 水中树的“倒影”
    【答案】A
    【详解】A.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铅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造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树木挡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在镜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树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2上·江苏常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的情景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烛焰经小孔成像B.手在灯光下成影
    C.深水池看着很浅D.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答案】C
    【详解】A.“烛焰”经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深水池看着很浅,是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缘故,故C符合题意;
    D.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题型2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5.(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末)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保持不变
    B.逐渐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但总等于入射角
    【答案】C
    【详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逐渐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
    故选C。
    6.(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潜在水中的潜水员能看到岸上的路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潜水员看到灯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些
    B.潜水员看到路灯是光从水中传播到空气中的
    C.潜水员潜在水中看到灯的亮度比在空气中看到的亮度要暗些
    D.潜水员潜在水中用激光手电筒对准看到的路灯照射,则激光手电筒的光能照到路灯
    【答案】B
    【详解】AB.水中潜水员看见岸上的路灯,是路灯的光斜射到水面时,发生折射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进入潜水员眼睛,而潜水员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形成的虚像,所以比实际位置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光照射到水面上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使得折射的光线的亮度变弱,所以潜水员潜在水中看到灯的亮度比在空气中看到的亮度要暗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潜水员潜在水中用激光手电筒对准看到的路灯照射,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激光手电筒的光能照到路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3上·江苏·八年级校考期末)小华将一枚一元硬币放到碗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如图所示.小华的妈妈向碗内缓缓注水,直到小华恰好再次看到完整的硬币为止,再次看到完整硬币的光路是( )
    A.B.C.D.
    【答案】D
    【详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由于恰好再次看到完整的硬币,所以硬币左侧“射向”水面的光线折射后恰好通过碗的左边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1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为一束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AC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已知,,则图中的反射角大小是 ,折射光线是 。AC的 (选填“上”或“下”)侧为空气。
    【答案】 60° OB 下
    【详解】[1][2]由图可知,AC为界面;过入射点做出法线FG,因为EO和BO分居法线两侧,并且在两种介质中,因此EO为入射光线,OD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则
    [3]已知,所以
    为折射角,折射角等于
    入射角,因为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所以AC的下侧为空气。
    9.(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入射光线是 ,折射光线是 ,反射角等于 度,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答案】 EO OG 30 增大
    【详解】[1][2][3]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由此可以判断出AB为两种介质的界面,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OG为折射光线。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由图知反射角为30°。
    [4]光的折射定律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10.(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装置:
    (一)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这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 ;小明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在光屏F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小明将光屏F恢复原状,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杯底的亮斑B向 (选填“左”、“右”或“上”)移动;
    (3)小明继续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射出,这说明 。
    (二)小明让一束光强不变的激光从某玻璃斜射向空气(如图乙、丙),不断调整入射角,通过实验得到如表格:
    (4)光的折射现象一般都会伴随着反射现象的发生,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折射光线的能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当入射角α≥41.8°时,折射光消失,反射光会变得更亮,即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图像丁中的图线 (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6)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特点可知,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答案】 两侧 在 左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增大 减小 a 不能
    【详解】(1)[1][2]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这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则呈现折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但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3]若杯中的水增多,如图所示:
    可见,当水增多时,液面升高,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则杯底亮斑也会向左移动。
    (3)[4]小明继续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5][6]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反射光线能量增大,则折射光线的能量减小。
    (5)[7]由表格数据可知: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而图b中,当入射角等于45°时,折射角也等于45°,a图象中的折射角始终大于入射角,因此图a反映了实验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6)[8]由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要发生全反射,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若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由于入射角大于折射角,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题型3 光的折射作图】
    11.(2022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如图甲所示,A'B'是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请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并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乙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请在图乙中作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请在图丙中分别作出通过凸透镜的两条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1);(2);(3)
    12.(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潜水员的眼在A处,从水面看到空中的小鸟(B处)和水中的金鱼(C处),请作出光路图。
    【答案】
    【详解】[1]首先确定入射点O,点O在AB连线与界面交点的左侧(光在不同介质中运动,发生折射现象),连接BO与OA,即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2]直接连接CA,光线方向从C指向A(光在同种介质中运动,发生直线传播),光线CA即为潜水员观察鱼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13.(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所示,某人看到水中A处有一个发光点,但是实际上发光点的位置在B处,请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
    【详解】人能看到水中的发光点B,是由发光点发出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发光点的像A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先连接A点与人眼,连线与界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连接B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14.(2020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左侧,又从玻璃砖下方射出。请画出光经过玻璃砖再到空气中的光路。
    【答案】
    【详解】第一次折射:先过入射点垂直玻璃砖左侧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砖中法线的下方作出折射光线,且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第二次折射:先过第二个入射点垂直玻璃砖下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砖下面的空气中法线右侧作出折射光线,且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题型4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15.(2021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末)学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经过连续几天观察,小敏同学发现: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当池内水面升至a位置时,她在池旁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水面升至b位置时,她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上方B.Q点在S点的上方C.P点和S点重合D.Q点和S点重合
    【答案】B
    【详解】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示:

    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Q点如右上图所示:
    通过画图可知: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长方体水槽一定深度处支架上有一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束激光,在侧壁上B处形成一个光斑,下列操作不能使光斑向上移动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时,激光笔竖直向上移动
    B.其他条件不变时,激光笔水平向左移动
    C.其他条件不变时,激光笔逆时针旋转动
    D.其他条件不变时,从水槽水中取出适量的水
    【答案】D
    【详解】A.其他条件不变时,激光笔竖直向上移动,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入射角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动,折射角不变,所以光斑会向上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其他条件不变时,激光笔水平向左移动,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入射角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动,折射角不变,所以光斑会向上移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其他条件不变时,激光笔逆时针旋转动,入射点向左移动,入射角变小,折射角液变小,所以光斑会向上移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其他条件不变时,从水槽水中取出适量的水,水面下降,入射点向下左移动,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则光斑向下移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2023上·江苏苏州·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如图所示未灌水的水池内竖直立一根比池深略长的标杆AB,射灯S斜照AB时在池底会出现AB的影子,现逐渐往水池内灌水,标杆AB的影子将 (选填“变短”、“变长”或“不变”),折射角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变短 不变
    【详解】[1][2]如下图(左)没有装水的情况下,光在同种均匀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不透明标杆的左面会形成标杆的影子。
    如上图(右)对于装水的情况来说,从标杆的顶端射来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得,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比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因此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短。
    18.(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图甲是小明眼睛在N点看到鱼缸内M点处鹅卵石的光路图,他看到的是鹅卵石在水中深度变 (深/浅)的 (实/虚)像。鱼缸内注入更多水后,小明的眼睛在N点仍然可以看到鹅卵石。图乙中带箭头的虚线代表原来的光路,实线是小明画的水变多后看到鹅卵石的光路;同桌的小华说小明画的光路图错误的,她判断的理由是 。
    【答案】 浅 虚 入射角减小,折射角反而增大
    【详解】[1][2]水中物体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逆着光线看去,看到水中鹅卵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所观察到的是虚像。
    [3]发生光的折射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鱼缸内注入更多水后,水面升高,图中入射角变小,但折射角反而变大,所以小明画的光路图错误的。
    【题型5 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19.(2023上·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对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B.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C.这是光的反射现象D.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答案】A
    【详解】水晶饼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为4mm左右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一个透镜。辨别水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方法中简易可行的是( )
    A.用手触摸水膜,比较中间和边缘的厚度
    B.透过水膜观察物体成像
    C.用刻度尺测量水膜中间和边缘的厚度
    D.用激光笔照射水膜
    【答案】B
    【详解】A.用手摸水膜会弄破水膜,故A不符合题意;
    B.透过水膜靠近观察书上的字,如果物体是放大的,说明水膜相当于凸透镜,如果看到的物体是缩小的,说明水膜相当于凹透镜,这种判断方法较为可靠,故B符合题意;
    C.水膜太薄,不能够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其厚度,故C不符合题意;
    D.强光照射可能会破坏水膜,且强光照射时不一定能得到会聚的光斑,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调整水膜与光屏间的距离,才会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b点,在虚线框内放入甲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框内放入乙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 )
    A.甲是凸透镜,乙是凸透镜
    B.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C.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D.甲是凹透镜,乙是凹透镜
    【答案】B
    【详解】由图知,光会聚于b点;光经过甲透镜后会聚在右侧的c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相交延后了,说明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透镜后会聚在左侧的a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相交提前了,说明乙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2023上·江苏南通·八年级校联考期末)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可供选用的光学元件有: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④方形玻璃砖,能完成该光路的是( )
    A.①②③④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①②③
    【答案】D
    【详解】从下面的光路图可以看出,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都可使光的方向发生图中的改变,如图所示:
    只有方形玻璃砖不可以。
    故选D。
    23.(2022上·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S是凸透镜主轴上的一个发光点。SA是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可能是( )
    A.ACB.ABC.ADD.AE
    【答案】B
    【详解】AB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线SA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位置应该在2倍焦距以外,由图可知,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D.过交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型6 透镜的光线作图】
    24.(2023上·江苏·八年级校考期末)完成如图的凹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
    25.(2023上·江苏宿迁·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图中画出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26.(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水面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以及反射光线的方向。

    【答案】
    【详解】由于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能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由图可知,经过凸透镜折射的光线经过焦点,所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入射点做法线垂直于界面,由于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由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题型7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7.(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校考期末)在观察凸透镜成像时,小强注意到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B.C.D.
    【答案】A
    【详解】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 5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
    50cm>2f
    解得
    f<25cm
    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2023上·江苏·八年级校考期末)2022年12月13日0点起,“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这个行程码通过微信或支付宝二维码扫一扫,可以查询本人在疫情期间14天到访地信息。查询时用手机摄像头扫描这个行程码,当手机扫行程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能看见张贴的行程码,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B.手机摄像头使用的是凹透镜
    C.行程码应位于手机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个行程码,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C
    【详解】A.我们能看见张贴的行程码,是因为行程码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A错误;
    B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手机摄像头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描行程码时镜头和行程码之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错误,C正确;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个行程码,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29.(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校考期末)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为20cmB.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焟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物距
    u=50.0cm -10.0cm=40.0cm
    像距
    v=80.0cm -50.0cm=30.0cm
    u >v,表示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即40.0cm>2f ,f<20.0cm,故A错误;
    B.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焟烛燃烧变短,烛焰向下运动,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可知,屏上像的位置会向上,故C错误;
    D.取走光屏,烛焰射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仍会聚到原位置,所以仍成像,故D错误。
    故选B。
    30.(2022上·江苏常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 )

    A.小于8.0cmB.在8.0cm到10.0cm之间
    C.在10.0cm到16.0cm之间D.大于20.0cm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u=20cm,v=16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
    u=20cm˃2f……①
    2f ˃v˃ f

    2f ˃16cm˃ f……②
    由①②式解得
    10cm ˃ f ˃8cm
    故选B。
    31.(2022上·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末)王亚平曾说:“面对浩瀚宇宙,其实我们都是学生”。时隔八年,2021年12月9日,王亚平再次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太空授课,首先,王亚平用一个简单圆环做成了一个特殊的大水球,如图甲.接着,王亚平往大水球中央添加了一个气泡,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水球中形成了王亚平一正一反两个像(如图乙),加入气泡后的水球结构如图丙,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水球相当于凸透镜
    B.图丙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凹透镜
    C.投影仪成像原理与水球中的正立的像相同
    D.图乙中倒立的像是实像,正立的像是虚像
    【答案】C
    【详解】AB.水球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虚像,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图乙中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成一个正立的虚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在一次实验时不小心把凸透镜摔坏了,他用橡皮泥把缺失的部分补上(其主视图如图)。若用这个补好的透镜做实验,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

    A.光屏上能同时出现三个烛焰的实像B.光屏上能同时出现两个烛焰的实像
    C.光屏上能出现一个残缺不全的实像D.光屏上仍成完整的像,但比之前暗
    【答案】D
    【详解】用橡皮泥把遗失的部分补上后,仍然是一个凸透镜,虽然橡皮泥代替凸透镜的一部分,但其他部分折射光后,照样能会聚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3.(2020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小华用同一个凸透镜进行如下探究。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调节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实验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小华将发光小灯泡放在“0”刻度位置上,光屏上呈现一个圆形光斑,若将光屏向右移动,光斑大小将 ;
    (2)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光屏向 移动一段合适的距离,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的实像;小华发现屏上的像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 ;
    (3)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小华又在一圆柱形水杯后,紧靠水杯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如图丁所示,将泥娃逐渐远离水杯,看到的小泥娃像 (选填“变瘦”、“变胖”、“先变胖后变瘦”或“先变瘦后变胖”)。
    【答案】 10.0 不变 右 放大 蜡焰在晃动 近视 先变胖后变瘦
    【详解】(1)[1]由图甲可知,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由图甲可知,发光小灯泡在凸透镜焦点位置,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平行光线,将光屏向右移动,光斑大小不变。
    (2)[3][4]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光具座的10cm刻度处,物距
    u=25.0cm-10.0cm=15.0cm
    满足
    2f>u>f
    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5]光屏上的像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说明像距在不断变化,是由物距变化引起的,原因是蜡烛的火焰在不断晃动。
    (3)[6]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像距变大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
    (4)[7]水杯相当于凸透镜,即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紧靠水杯放置一个小泥娃,说明小泥娃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而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因此在一倍焦距以内移动时像变胖;然后泥娃逐渐远离水杯,物距从大于一倍焦距到大于二倍焦距,成实像,由“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逐渐变小,因此小泥娃像是先变胖后变瘦。
    【题型8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34.(2022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王亚平曾说:“面对浩瀚宇宙,其实我们都是学生”。时隔八年,王亚平再次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太空授课。这一次,王亚平用一个简单圆环做成了一个特殊的大水球,然后她往大水球中央添加了一个气泡,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水球中形成了王亚平一正一反两个像(如图),加入气泡后的水球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水球中所形成的倒立的像是虚像
    B.水球中所形成的正立的像是虚像
    C.图丙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凸透镜
    D.投影仪成像与我们看到的水球中的倒立的像相同
    【答案】B
    【详解】A.大水球是处在空气中的一个圆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因为水球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中接近标准的圆,所以这个凸透镜的焦距非常小,王亚平距离水球的距离在它的二倍焦距以外,因此通过这个水球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于在水中的速度,所以,光在空气通过水球时,会被会聚,水球相当于凸透镜。水球中有一空气球,光线由水球射入空气球时,这个空气球对光起发散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王亚平通过凹透镜成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故B正确;
    C.这部分中,空气中的水球部分是一个凸透镜;水球中的空气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故C错误;
    D.水球倒立的像是缩小的,而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来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B。
    35.(2020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刚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 ;
    (2)小明选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若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上方如图甲,若调节凸透镜的高度,则需要将其向 (选填“上”或“下”)适当调节;
    (3)小明调整好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处,蜡烛移至刻度20cm处,则需要将光屏移至刻度 (选填“50~60cm”、“60~70cm”或“70cm以上”)范围内,光屏上才有可能得到最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
    (4)小华在小明实验得到清晰的像后,拿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使像重新清晰,小华让小明把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5)小刚在家自制了一个水透镜,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焦距将变小。用水透镜进行实验,如图乙,调节光屏位置后呈现清晰的像;这时他从水透镜中抽出少量水,发现需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重新获得清晰的像。这一现象呈现了 (“近视眼”或“远视眼”)的视力缺陷;
    (6)小明和小华在实验时,如图丙所示,蜡烛与光屏的距离为L0,蜡烛与凸透镜所在的位置A间的距离为L,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向右移动透镜,发现透镜移至某位置时,又能在光屏上重新观察到清晰的像。则第二次得到清晰像时,凸透镜到蜡烛的距离s= (用L0、L表示)。
    【答案】 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 下 60~70cm 缩小 远离 远视眼 L0-L
    【详解】(1)[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凸透镜必须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要调整烛焰和凸透镜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2]图中,烛焰的像在光屏的上方,说明来自凸透镜的光线有些偏上,此时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这样光线也会向下移动,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3][4]由题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小明调整好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处,蜡烛移至刻度20cm处,此时的物距为
    u=50cm-20cm=30cm>20cm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像距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需要将光屏移至刻度60~70cm范围内,光屏上才有可能得到最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将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线会延迟会聚,即成像在光屏的后方,所以,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5)[6]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焦距将变小;从水透镜中抽出少量水,水透镜的焦距变大,即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所以像会成在光屏的后方,此时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重新获得清晰的像;此成像原理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
    (6)[7]由图可知,蜡烛与光屏的距离为L0,蜡烛与凸透镜所在的位置A间的距离为L,即物距为L,像距为L0-L;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即当物距为L0-L、像距为L时,在光屏上能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第二次得到清晰像时,凸透镜到蜡烛的距离
    s=L0-L
    36.(2022上·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在图乙所示情况下,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让光线通过远视眼镜后再通过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在不移动远视眼镜和凸透镜的条件下,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可以将光屏适当 (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
    (3)课后,小丽和小明又进行实验,当他们相距2m,用图甲中的凸透镜观看对方,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面孔正立的像,如图丙,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时小丽的面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B.图片中小丽将凸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可能变大
    C.小丽从凸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
    D.小丽从凸透镜中看到小明倒立缩小的像
    【答案】 10.0 放大 40.0 靠近 D
    【详解】(1)[1]由图甲可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60.0cm-50.0cm=10.0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
    [2][3]由图乙可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物距
    u=15.0cm
    2f>u>f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是物距变为原来的像距,像距变为原来的物距,即把凸透镜移至40.0cm刻度处,像距变为15.0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4]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远视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像会成在光屏的前方,为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可以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3)[5] ACD.由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2f>v>f,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B.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同侧,若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因此若图片中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7.(2022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光屏上清晰地呈现烛焰实像时,将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所示,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调整,或者将蜡烛向 移动;
    (4)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向 移;
    (5)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答案】 11.0 左 变小 下 上 左 D
    【详解】(1)[1]观察图甲发现,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光心在30.0cm处,焦点在41.0cm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41.0cm-30.0cm=11.0cm
    (2)[2][3]烛焰向左移动后,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由“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应将光屏向左移,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且像将变小。
    (3)[4][5]蜡烛因燃烧变短,即烛焰向下移动,由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可知,像将向上移动,为了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使烛焰、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也可以将蜡烛向上移动,使烛焰、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4)[6]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由于近视镜是凹透镜,能将光发散,所以成的像在光屏的右侧,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要将像向左移动,由“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应将蜡烛向左移动。
    (5)[7]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透过凸透镜的光将减少,不能影响像的完整和大小,所以成在光屏上的像将变暗,像的大小和完整程度不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题型9 眼睛和眼镜】
    38.(2020上·江苏泰州·八年级校考期末)试根据所学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身高1.6m的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的大小将 ;
    (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 图;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 图,该图中的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答案】 2 不变 甲 丁 发散
    【详解】(1)[1]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小芳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所以小芳和小芳的像之间的距离是2m。
    [2]小芳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小芳的大小有关,跟小芳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小芳远离平面镜时,小芳像的大小不变。
    (2)[3]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让光线提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故甲图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
    [4][5]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让光线发散一些,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丁图表示了近视眼的矫正。
    39.(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或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D.将光屏或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答案】C
    【详解】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在拿走远视眼镜后,光线比之前发散,像在光屛的后面,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即光屏远离凸透镜;或通过增大物距减小像距的方法,即增大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蜡烛远离凸透镜;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0.(2023上·江苏扬州·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如图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经某人眼睛的折射情况,则该眼睛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答案】A
    【详解】由题干图像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综上分析知,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题型10 光学综合题】
    41(2022上·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小华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目镜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 镜,标本经过水滴成倒立 的实像;
    (2)若要让标本放大倍数更高,可以使水滴适当 (填“靠近”或“远离”)标本。
    【答案】 物 放大 靠近
    【详解】(1)[1]从图甲可以看到,水滴靠近标本,所以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中的物镜。
    [2]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物镜有放大的作用,即标本经过水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3]若要让标本放大倍数更高,水滴相当于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则可以使水滴适当靠近标本。
    42.(2022上·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学生们的视力”一向受到社会关注,选择合适的镜片对近视远视的矫正至关重要。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远视镜片为正,近视镜片为负),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m-1,它的焦距是1m。
    (1)如图是小明眼镜置于太阳光下,他佩戴的是 透镜,用于矫正 视眼;
    (2)小华新配的远视镜片的度数为400度,则其镜片的焦距是 m。
    【答案】 凹 近 0.25
    【详解】(1)[1][2]由图可知,小明眼镜置于太阳光下,光线不能会聚,呈发散状。因此他配戴的是近视眼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2)[3]眼镜片的度数(远视镜片为正,近视镜片为负),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镜片的透镜焦度为
    它的焦距
    43.(2022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空间站和设在中国科技馆的地面主课堂等同时进行,王亚平老师在太空授课的时候,用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并抽出后,形成了一个水膜,轻晃金属圈,水膜并未破裂,而是甩出了一个小水滴。再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更奇迹的时刻:在第二个水膜上,用饮水袋不断注水,水膜很快长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大水球。我们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老师倒立缩小的人像,当她往水球中注入空气,水球上呈现出一大一小、一正一反的双重人像。
    (1)太空授课非常精彩,不借助任何仪器,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听到王老师的声音,原因 ;
    (2)注水后,这个水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 ,我们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老师倒立缩小的人像,当她往水球中注入空气,水球上呈现出一大一小、一正一反的双重人像,内圈会出现正立的像是因为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组合;
    (3)此时,以水球为参照物,王老师是 的,以地球为参照物,王老师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4)同时地面小倩同学尝试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a)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b)小倩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小倩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某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然后,小倩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倩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或者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给水凸透镜带上合适的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可再次成像到光屏上;
    (c)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小倩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d)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可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即可让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答案】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凸透镜 凹透镜 静止 运动 10.0 投影仪 远离 远视眼镜 完整 上
    【详解】(1)[1][2]真空中不能传声,太空授课,不借助任何仪器,我们不能直接听到王老师的声音。
    (2)[3]注水后,水球中间凸起,相当于凸透镜。
    [4]王亚平老师往水球中注入空气,水球上呈现出一大一小、一正一反的双重人像,内圈会出现正立的像是因为内圈的水,中间少,两边多,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
    (3)[5]此时,王老师与水球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水球为参照物,王老师是静止的。
    [6]王老师和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地球为参照物,王老师是运动的。
    (4)(a)[7]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最小最亮的光斑是焦点的位置,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b)[8]由图乙得,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此时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倩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某刻度处,则原来的物距变为像距,则原来的像距变为物距,根据光路可逆,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时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9][10]小倩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大,会聚能力变小,要使光屏上成像清晰,应将光屏向远离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给水凸透镜带上合适的凹透镜,即近视镜可再次成像到光屏上。
    (c)[11]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小倩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剩下的凸透镜仍能成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
    (d)[12]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由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转得,此时可将光屏向上移动,像往上移动,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光屏应适当向上移动。
    44.(2023上·江苏南通·八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游戏、导航等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接入。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了一些应用软件后,可以上网冲浪、播放视频、在线聊天;利用手机中的北斗导航系统,可以通过卫星精确定位手机所在的位置,可以根据位置的移动进行测速、测距、导航等;利用手机中的声音软件,可以测量声音的频率,甚至还能记录并播放出某些超、次声;手机前后有两个摄像头(又称镜头),前置摄像头焦距短,利用软件可以实现自拍和照镜子的功能,后置摄像头像素高,利用软件可以拍摄非常清晰的图像,高档智能手机还具有调焦(调整镜头和感光芯片的距离)的功能。摄像头的放大率是指成像长度与实物长度的比值,也可计算为像距与物距的比值。
    (1)智能手机摄像头的主要元件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抓拍蜻蜓点水的细腻动作时,要用手机的 (选填“前”或“后”)置摄像头;
    (2)关于智能手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机屏之所以能显示出彩色,是因为它利用了光的三原色混合的原理
    B.我们能从手机中听到它所录下的“超声”,是因为播放软件减慢了所录超声的频率
    C.拍摄照片时,物体距离手机前摄像头可以比距离后摄像头稍近一些
    D.高档智能手机的对焦功能是指能够调节摄像头的焦距
    (3)从手机的厚度来分析,镜头焦距要比普通相机的焦距 (选填“大”或“小”),用手机镜头和普通相机镜头同距离拍摄远处的同一景物时,手机镜头拍出来的像显得 (选填“大”或“小”);
    (4)某智能手机摄像头的焦距为30mm,拍摄前方10m处的景物时,像距约为 cm,此时成像的放大率约为 ;
    (5)为了验证手机摄像头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小明用某透镜进行了模拟成像实验,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作出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关系图像 ,利用图像可预测到:当物距u=50.0cm时,像距v= cm。
    【答案】 凸 后 D 小 小 3 333 见解析
    12.7
    【详解】(1)[1]智能手机摄像头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主要元件是凸透镜。
    [2]后置摄像头像素高,利用软件可以拍摄非常清晰的图像,抓拍蜻蜓点水的细腻动作时,要用手机的后置摄像头。
    (2)[3]A.手机屏能显示出彩色,是因为它利用了光的三原色混合的原理,光的三原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的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我们能从手机中听到它所录下的“超声”,是因为播放软件减慢了所录超声的频率,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前置摄像头焦距短,利用软件可以实现自拍和照镜子的功能,所以,拍摄照片时,物体距离手机前摄像头可以比距离后摄像头稍近一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高档智能手机还具有调焦(调整镜头和感光芯片的距离)的功能,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4][5]从手机的厚度来分析,镜头焦距要比普通相机的焦距小,会聚能力更强,用手机镜头和普通相机镜头同距离拍摄远处的同一景物时,用手机拍摄的物体成的像像距更小,所以手机镜头拍出来的像显得小。
    (4)[6]某智能手机摄像头的焦距为30mm,拍摄前方10m处的景物时,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较小,接近一倍焦距,像距约为
    [7]此时成像的放大率约为
    (5)[8]建立u﹣v坐标系,根据表格数据用描点法在坐标图中作出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9]利用图像可预测到:当物距
    时,像距
    45.(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眼睛
    人类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如图甲所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当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胶片(感光器)到镜头的距离使像变得清晰。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当观察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使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观察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使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看清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是25cm。从物体两端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晰。
    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睫状体过度紧张处于痉挛状态,使晶状体曲度增加,不能恢复原状,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眼镜加以矫正。
    (1)文中的哪句话能够得出“人眼看近处物体时,焦距较小”这个结论? ;
    (2)一只飞鸟对人眼形成的视角在变小,那么观察它时,人眼晶状体的焦距要变 ;
    (3)根据上文,你认为正常人的眼睛观察范围是: (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cm~25cm
    C.10cm~极远处
    D.0~25cm
    (4)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换上焦距更小的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以下操作可行的是 。
    ①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②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③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④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⑤给凸透镜前戴上凸透镜
    ⑥给凸透镜前戴上凹透镜
    【答案】 当观察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使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大 C ①③⑥
    【详解】(1)[1]由材料得,当观察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使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由这句话能够得出“人眼看近处物体时,焦距较小”。
    (2)[2]只飞鸟对人眼形成的视角在变小,表明小鸟远离人远,那么观察它时,晶状体变薄,人眼晶状体的焦距要变小。
    (3)[3]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所以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到极远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4]若换上焦距更小的透镜,会聚能力变强,像会靠近凸透镜,则①将光屏靠近凸透镜,能接收到像;②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不能接收到像;③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物距变小,像距变小,能接收到像;④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像距变小,不能接收到像;⑤给凸透镜前戴上凸透镜,会聚能力更强,不能接收到像;⑥给凸透镜前戴上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能接收到像,故选①③⑥。
    此处不用再分题型,放综合性、难度较高的题目,或者仍然以题型方式分类,但难度提升。
    46.(2021上·江苏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H处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L=H,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 )
    A.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B.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C.减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D.加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
    【答案】A
    【详解】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斑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当水面上升时,折射光路的变化如图:
    可见,水面上升,折射点右移,光斑右移。水面上升的距离h与光斑移动的距离s成正比,即
    (其中a为折射角)所以当水面匀速上升,光斑必然匀速移动,而不是变速运动。因为L=H,所以激光与水面成45度角入射,所以由图可知,光斑再怎么移也不可能和法线重合,所以速度比水面上升的速度小。
    故选A。
    47.(2020上·江苏常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当入射光线由①到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减小,折射角增大
    B.反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
    C.反射角减小,折射角减小
    D.反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
    【答案】D
    【详解】当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由①到②,入射角变大,所以反射角也会变大;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光线由①到②,入射角变大,则折射角也会逐渐增大,但总是小于入射角;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8.(2021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P处恰好看不到硬币,沿碘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P处恰好刚能看到“硬币”。小明恰好刚能看到“硬币”的光路图是( )
    A.B.C.D.
    【答案】D
    【详解】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P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据此连接硬币虚像与P处人眼的连线,与水面的交点O为入射点,连接硬币与O的连线为入射光线,OP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9.(2022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红站在竖直放置的试衣镜前4m处,过了一会儿,她又向靠近试衣镜的方向走了3m,此时关于她在试衣镜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到平面镜的距离7m,像大小不变B.像到平面镜的距离1m,像大小变大
    C.像到平面镜的距离7m,像大小变小D.像到平面镜的距离1m,像大小不变
    【答案】D
    【详解】AC.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距等于物距,小红站在试衣镜前4m处,她又向靠近试衣镜的方向走了3m,则她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4m-3m=1m
    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故AC错误;
    BD.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由于小红的大小不变,所以小红靠近试衣镜,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50.(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光的折射
    B.“潭清疑水浅”,水浅:光的直线传播
    C.“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光的反射
    D.“小楼西角断虹明”,彩虹:光的折射
    【答案】D
    【详解】A.“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潭清疑水浅”,水浅: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结果,故B错误;
    C.“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故C错误;
    D.“小楼西角断虹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51.(2023下·江苏南京·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四幅光路图能正确解释生活中现象的是( )
    A.图甲: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物体
    B.图乙:物体通过小孔形成实像
    C.图丙: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
    D.图丁:人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
    【答案】A
    【详解】A.图甲中,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物体,是水中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正确,符合题意;
    B.图乙中,小孔成像应该成的是倒立的实像,而光路图是正立的,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图丙中,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要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折射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玻璃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路图错误,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图丁中,人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光应该从树木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2023上·江苏南通·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天空乌云翻滚,大雨倾盆而下,如图,大雨后的操场有若干个大小不等的水洼,通过水洼可以看到一些景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水洼中有“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只能通过大水洼看到“白云”,说明小水洼不能成像
    C.看到水洼底的“石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看到水洼底的“石子”的位置要比实际位置深
    【答案】C
    【详解】AB.看到的水洼中的白云是空中的白云以水面为反射面在水中形成的虚像。其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于它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像。
    故AB错误;
    CD.水洼底的“石子”是由水中的“石子”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比实际位置浅的虚像。其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于它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像。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3.(2023上·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华在面前摆一只“空碗”,然后缓慢地往碗里倒水,成功地“变”出了一枚硬币。此时能看到硬币主要是利用了( )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D.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B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倒水前眼睛刚好能看不到硬币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慢慢往碗内倒水时,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沿直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虚像,所以魔术的成功是利用了光的折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4.(2021上·江苏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和小华在公园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 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像,看见水中的蓝天白云是光的 形成的 像。
    【答案】 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反射 虚
    【详解】(1)[1]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射向地面的太阳光被身体挡住,就在地面上形成了光线照不到的阴暗区,即影子。
    [2]太阳光照在红色的花朵上,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红光被反射,所以呈现红色。
    (2)[3]看到的水中的鱼,由于光的折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
    [4][5]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在水中形成的虚像,同平面镜成像道理一样,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55.(2022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甲图显示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其中红光的偏折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紫光的偏折;若让一束红光与一束紫光相距d平行入射到一块玻璃砖上如乙图所示,经玻璃折射后 (选填“仍然平行”或“不再平行”)。
    【答案】 小于 仍然平行
    【详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由图知道,三棱镜对光线的偏折时,红光被偏折的程度小,紫光被偏折的程度大。
    [2]由于玻璃砖的上下两侧表面平行,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次射入空气中时,出射光线与开始的入射光线方向平行,只是发生了侧移,所以红光和紫光再次折射出后,仍然平行;由于玻璃对红光的偏折程度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大,所以在此折射过程中,紫光向左侧移得更多,所以从玻璃砖中再次折射出后,它们之间的距离会变小。
    56.(2023下·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于光的 ,看到的是硬币的 (选填“实”或“虚”)像,其位置在真实硬币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答案】 折射 虚 上方
    【详解】[1][2][3]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真实的硬币在像的下方。
    57.(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渔夫大明的眼睛在空气中A处看到水中B处有一条鱼,眼睛看到的是 (选填“C”或“D”)处鱼的 (选填“虚像”或“实像”),这是由于发生光的折射,折射角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入射角导致的。若在A处发射一束激光照亮水中的鱼,光束应朝向 (选填“B”、“C”或“D”)处。
    【答案】 D 虚像 大于 B
    【详解】[1][2][3]鱼反射的光经过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的眼睛逆着折射光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鱼的虚像,所以眼睛看到的是D处鱼的虚像。
    [4]若在A处发射一束光照亮水中的鱼,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束应朝向B处。
    58.(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校考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 °,界面的 (选填“上”、“下”或“左”、“右”)方是玻璃。

    【答案】 OG 30 左
    【详解】[1][2][3]由图可知,∠BOE=60°,所以
    ∠COE=90°-60°=30°
    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折射角为∠DOG=45°,入射角∠COE=30°,反射角∠COF=30°,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界面AB的右边是空气,左方是玻璃。
    59.(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晚上看到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是因为光从星星传向人眼的过程中经过分布不均匀的空气发生了 的缘故。
    【答案】折射
    【详解】星星一闪一闪的,是因为光从星星传向人眼的过程中经过分布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并且大气层是时刻变化的,那么折射光线也会时刻变化。来星星的光线经过折射后,折射光线一会儿能进入人眼,一会儿不能,人们就觉得星星在闪烁。
    60.(2020上·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个现象叫 :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我们看到白屏是 色;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纸板,我们将看到纸板是 色。
    【答案】 光的色散 蓝 红
    【详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这是光发生了折射。
    [2]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蓝色玻璃只能透过蓝光,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蓝色。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纸板,则红色纸板只反射红光,因此我们看到纸板是红色的。
    61.(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水平放置(水槽足够深),固定在左壁上的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到水面上的O点,红光与水面夹角是45°,反射光射到右壁上的A点,折射光射到右壁上的B点,则A点到水面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到水面的距离;往水槽内注水,水面上升2cm。此时折射光射到右壁上的C点将 (选填“不动”、“向上移”或“向下移”),反射光射到右壁上的D点,则A、D之间的距离是 2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点A、B、C、D未在图中标出)
    【答案】 小于 向下移 大于
    【详解】[1]如下图所示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因此A到水面的距离小于B到水面的距离。
    [2]往水槽内注水,水面上升2cm,此时折射点向左移动,由于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的C点将向下移动。
    [3]由几何知识可知AOE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因此AD=OE,OE要大于水面上升的高度2cm,所以AD之间的距离大于2cm。
    62.(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光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右侧部分相当于 (选填“近视眼镜”“放大镜”或“照相机”)而形成的虚像。
    【答案】 折射 虚 放大镜
    【详解】[1][2]眼睛从A点通过水面观察到鱼的像,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人眼逆着折射光线观察时,会看到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所成的虚像,位于鱼的上方。
    [3]圆形鱼缸中装入水后,会和其中的水共同形成一个凸透镜,透过鱼缸观察里面鱼时,水和鱼缸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以会看到一条鱼变大。
    63.(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小明研究“光现象”的实验示意图。
    (1)实验前,在半透明空水槽中喷洒少许烟雾,再打开激光笔,根据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的原理,可清晰观察到光路,然后在水槽内壁的光斑A点处做上标记;
    (2)向水槽中逐渐加入水并高于A点,小明从水面上方观察该标记时,看到它的像偏 (选填“高”或“低”);
    (3)保持入射光和水槽不动,当水面逐渐上升,水槽侧面的光斑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4)保持激光笔的位置不变,将水槽的左侧底部缓慢抬起,相应的折射角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 漫 高 下 不变
    【详解】(1)[1]烟是固体小颗粒,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漫反射,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线。
    (2)[2]向水槽中逐渐加入水并高于A点,A点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小明的眼睛时,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眼睛逆着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虚像。
    (3)[3]保持入射光线和水槽不动,当水面逐渐上升,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不变,入射角不变,此时的折射点会向左移动,折射光线也会随之向左移动,所以水槽侧面的光斑向向下移动。
    (4)[4]将水槽的左底部慢慢抬起,水面总保持相平,因为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角也不变,折射角也不变。
    64.(2023上·江苏·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所示,固定激光笔的位置保持不动,让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的水后,水槽底部光斑会移动到O点的 (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入射角 (增大/减小/不变)。如果用小木块将水槽右侧垫高,折射角 (增大/减小/不变)。
    【答案】 左 不变 不变
    【详解】[1]没有水的时候光沿直线穿比,当注水后,光线斜射入水,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故O点向左移。
    [2]在液面上升过程中,法线与液面垂直,所以在上升过程中,发现总是互相平行的,即入射角始终是不变,根据反射原理,反射角也不变。
    [3]无论那边垫高,垫高后,液面上升过程中,液面依然相互平行,由题意可知,入射角不变,根据折射定律,折射角也不变。
    65.(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虹和霓
    雨过天晴,人们常会在与太阳光相对方向的天空看到一明一暗的两道弧形彩色光带,即虹霓景象,虹一般比霓更清晰。
    如图甲所示,为一束红色激光从点B进入圆球形水球,先后经点C、D射出水滴的光路。当光线到达半空中圆球形水珠外侧或内侧上的某点(入射点)时,连接该点和水珠球心O的直线(图中未画出),就是该入射点处的法线。

    虹和霓都是因为阳光照射到空中圆球形的小水滴时,发生光的折射及反射而形成的,如图乙所示为虹的形成光路,图丙所示为霓的形成光路。
    (1)不同色光通过圆形水珠时的偏折程度是不同的,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 (大/小);
    (2)太阳光被圆形水珠色散的原因是发生了光的 现象;
    (3)仅用红、绿、蓝光中的某一种色光照射充有水雾的空气 (会/不会)出现虹霓现象;
    (4)下列对虹与霓现象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入射光的强度不同
    B.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光的折射次数不同
    C.虹比霓清晰,是因为光的反射次数不同
    D.虹比霓清晰,是因为色光分布次序不同
    (5)图甲中,若∠BCD=60,则红色激光进入水珠时的折射角为 。
    【答案】 大 折射和反射 不会 C 30°
    【详解】(1)[1]由图乙可知,红光在上,紫光在下,所以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大。
    (2)[2]由材料表述可知,太阳光被球形水珠色散的原因是发生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3)[3]用红、绿、蓝光中的某一色光照射充有水雾的空气,由于它们是单色光,所以不会出现虹霓现象。
    (4)[4]由材料表述和图乙、丙可知,虹比霓清晰,且它们对光的反射次数不同,霓的反射次数更多一些,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5]如图所示,连接BO和CO即为过B和C点的法线,若∠BCD= 60°,则∠ BCO = 30°,由于∆BOC组成等腰三角形,则∠CBO=30°,即红色激光进入水珠时的折射角为30°
    66.(2023下·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一瓶饮料放在空水槽中时,瓶底附近的一个黑色点在A处;当向水槽中加水后,眼睛放在图示位置观察,发现瓶子变短了,瓶底附近的黑色点升高到了A′处。请画出图示中的眼睛看到黑点A的光路图。

    【答案】
    【详解】来自A的光线斜射向水面时会发生光的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A的虚像,即A′点;连接眼睛C点和A′点,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则AO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66.(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一条光线射到水面后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OA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
    【详解】由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光由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67.(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为小明刚好看到水中硬币左边缘A点的光路图,加水使小明在图位置刚好能看到硬币右边缘B点,画出此时水面位置和入射光线。

    【答案】
    【详解】碗里无水时,人眼在E处通过碗的边缘D点刚好能看到空碗底部硬币的左边缘A点;向碗里缓慢如水,当水面到达C处时,说明由B点射向水面的光线折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过C点作水平直线(即水面),与AE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B与入射点的连接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68.(2022上·江苏·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从三角形玻璃砖的侧面垂直射入。请画出光束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光路图。
    【答案】
    【详解】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在作图时,注意先做出法线。如图所示
    69.(2021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光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小明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小明将光屏F恢复原状,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杯底的亮斑B向 (选填“左”、“右”或“上”)移动。
    (3)小明继续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射出,这说明 。
    (4)让一束激光从某玻璃斜射向空气(如图乙)。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消失,只存在入射光与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如图丙所示。此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根据以上内容可判断:
    ①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 (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②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丁所示。则关于这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描述,下图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不能 在 左 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不会 D
    【详解】(1)[1][2]实验时,光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小明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即F板和入射光线所在的E板不处在同一平面,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因为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3]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则入射点向左上方平移,入射角不变故折射角不变,则折射光线向左平移,所以会看到杯底的亮斑B向左移动。
    (3)[4]让光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射出,这说明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5]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处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6]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则其传播方向不变,接着射到三棱镜的斜边处,作出法线可知入射角为45°,这一角度超过了该玻璃的临界角,所以在斜边处发生全反射现象,如图所示:
    故正确的是D项,故选D。
    70.(2021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用激光笔探究光现象中的一些规律.
    (1)如图甲,在空水槽中,要使激光束照射后的亮点与事先设置的A点重合,激光笔必须“对准”A点照射,这个操作的物理依据是 ,若要显示激光的传播路径,可以进行的操作有 (仅要求写出一种方法);
    (2)保持入射光和水槽不动,向水槽中注水,当水面超过A点时(如图乙),激光照射的亮点将出现在A点 (选填“上方”、“下方”或“重合位置”),随着水面上升,亮点的位置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保持入射光、水槽和水面高度不变,若将水糟的左底部慢慢抬起,激光束的折射角将 ,反射角将 (以上两空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喷水雾 下方 下降 不变 不变
    【详解】(1)[1]因为光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空水槽中,要使激光束照射后的亮点与事先设置的A点重合,激光笔必须“对准”A点照射。
    [2]若要显示激光的传播路径,可以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喷水雾,或者喷烟雾。
    (2)[3]如果保持入射光和水槽不动,向水槽中注水,当水面超过A点时,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所以激光照射的亮点将出现在A点下方。
    [4]随着水面上升,光在水面上的入射点将向右移动,而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所以亮点的位置将下降。
    (3)[5][6]保持入射光、水槽和水面高度不变,若将水槽的左底部慢慢抬起,则水面上升,但仍然是水平的,所以激光束的入射角不变,因此激光束的折射角和反射角都不变。
    71.(2021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末)小龙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形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折射角达到90°),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龙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
    (1)根据光的折射定律:补充上面第二行第一个空 ;
    (2)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i≥ 时,折射角达到90°,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由表格数据可知:如图中图线 (选填“a”、“b”或“c”)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4)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答案】 0° 41.8° a 不能
    【详解】(1)[1]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当入射角为0°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则折射角为0°。
    (2)[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入射角大于或等于41.8°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而图b中,当入射角等于45°时,反射角也等于45°,a图像中的折射角始终大于入射角,且入射角接近45度时,折射角为90度,因此图a反映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4)[4]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不能消失,则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72.(2021上·江苏苏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选用了两个相同的小灯泡a和b、刻度尺等器材,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灯泡a,将灯泡a到水面距离称为物距u,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称为像距v,实验过程如下:
    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a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1)实验中将灯泡 (选填“b”或“b的像”)替代了灯泡a的像;
    (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
    A.是虚像
    B.和物体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灯泡a的像在零刻度线处,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灯泡a的 (选填“物距”或“像距”);
    (4)某小组实验时,测得灯泡a的u和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v和u的定量关系是:v与u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你的依据是: 。
    【答案】 b的像 C 物距 正比 见解析
    【详解】(1)[1]灯泡 b 的像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所形成的像,这个像的位置在水面下方,刚好与灯泡a在水面下方的折射成像重合,测出灯泡 b 与水面的距离即等于灯泡 a 的像到水面的距离,利用这个方法巧妙测出灯泡 a 折射形成的虚像的像距。 所以,是灯泡 b 的像替代了灯泡 a 的像。
    (2)[2]因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并且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3]测量时,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灯到水面的距离,由题意可知,灯泡a到水面距离称为物距u。
    (4)[4][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v与u的比值不变,因此v与u成正比。
    73.(2022上·江苏·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将一束入射角为50°的光斜射入杯内水中,在杯底形成光斑。兴趣小组对实验中光偏折程度产生了兴趣,为了定量反映这种偏折程度,小组成员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比值”定义为“偏折比”。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他们对影响“偏折比”大小的因素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偏折比”大小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2:“偏折比”大小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猜想3:“偏折比”大小可能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
    (1)图甲实验中,测得折射角为35°,则此时的“偏折比”为 ,向杯中缓慢加水过程中,杯底光斑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小组成员认为猜想1是错误的,因为 ;
    (3)为了验证猜想2,小组在乙杯中加油,如图乙,当油的深度小于水的深度,此时杯底光斑的位置恰与图甲中光斑的位置重合,对比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油对光的“偏折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对光的“偏折比”;
    (4)对于猜想3,小组准备用图甲装置先后入射红、紫色光束进行探究;请你结合光的色散实验,推测红光的光斑应位于图丁中的 (选填“A”或“B”)点;
    (5)让一束光斜穿过如图戊所示的玻璃砖,若光在其上表面折射入玻璃砖时的“偏折比”为0.8,则光在其下表面折射出玻璃砖时的“偏折比”为 。
    【答案】 0.7 右 水面上升或下降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 小于 A 1.25
    【详解】(1)[1]图甲实验中,测得折射角为35°,已知入射角为50°,根据题意可知,偏折比为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比值,则偏折比
    即偏折比为0.7。
    [2]当容器内逐渐加水时,光的折射程度不变,但入射点逐渐抬高且向右移动,由光的折射规律作出的折射光线照射在容器底的光斑会逐渐向右移动。
    (2)[3]由图可知,水面上升或下降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则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比值不变,即偏折比也不变,由此说明偏折比与液体深度无关,故猜想1不正确。
    (3)[4]将图甲中的水换成油,当油的深度小于水的深度,杯底光斑位置恰与图甲实验时光斑位置重合,如图1,由图1可知,水中的折射角大于油中的折射角,由于入射角相同,则在相同条件下,油对光的偏折比比水对光的偏折比小。
    (4)[5]光线的入射角和入射点不变,红、紫色激光的折射光线,如图2,由图2可知,红色激光的折射角大于紫色激光的折射角,由于入射角相同,则根据“偏折比”的定义可知:红光的“偏折比”大,红光的光斑应位于图中的A点。
    (5)[6]将一束激光穿过如图戊所示的玻璃砖,若光在玻璃砖上表面折射时入射角为,折射角为,如图3,此时“偏折比”为0.8,即
    当光在下表面折射时,如图3所示,则此时入射角为,折射角为,根据几何知识可知、,所以,光在下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为
    光在其下表面折射出玻璃砖时的“偏折比”为1.25。
    74.(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某实验小组将一束光斜射到一块平行板玻璃砖的上表面,并让其出射光线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他们得到以下结论:
    (1)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这一束光进入玻璃砖前的光线与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的位置关系是 的;
    (3)若透过平行板玻璃砖上表面观看置于玻璃砖下表面的一枚硬币,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
    【答案】 减小 平行 浅
    【详解】(1)[1]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会减小。
    (2)[2]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原理可知,光线在下表面上的折射角等于在上表面上的入射角,由几何知识可知当光从下表面射出后,一定与射入上表面前的光线平行,即这一束光进入玻璃砖前的光线与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是平行的。
    (3)[3]硬币反射的光线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玻璃面偏折,所以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硬币的虚像比硬币的实际位置浅一些。
    75.(2023上·江苏南通·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在验证“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利用激光笔、水槽、水和一个可绕ON折转的光屏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中应选择表面较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光屏来承接光路,打开激光光源,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改变;
    (2)光屏上呈现的光路如图所示,小华在光屏上记录下光路并标出了此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据此她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一错误结论,小华得出该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
    (3)小华将折射光线所在的半个光屏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她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验证 ;
    (4)解决第(2)问的错误后,保持入射光线不变,向水槽中缓慢地持续加水,小华发现折射光线在水槽底部形成的光斑逐渐向左移动,于是她认为折射角在逐渐变小。她的观点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5)小华测得如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表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表二: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①表二中“◆”数据被遮挡住看不到,由表中信息可知这个数据是 ;
    ②如果小华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规律时,完成了第4次实验,入射角是40°,折射角可能是 ;
    A.20° B.28° C.35° D.60°
    【答案】 粗糙 不一定 把折射光线和界面之间的夹角当成了折射角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不正确 32 B
    【详解】(1)[1]实验中应选择表面较粗糙的光屏来承接光路,打开激光光源,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
    [2]因为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2)[3]光屏上呈现的光路如图所示,小华在光屏上记录下光路并标出了此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据此她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一错误结论,小华得出该错误结论的原因是:把折射光线和界面之间的夹角当成了折射角。
    (3)[4]小华将折射光线所在的半个光屏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她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4)[5]解决第(2)问的错误后,保持入射光线不变,向水槽中缓慢地持续加水,小华发现折射光线在水槽底部形成的光斑逐渐向左移动,于是她认为折射角在逐渐变小。她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应该不变。
    (5)[6]①根据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2°,所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为45°,对应的入射角等于32°。
    [7]②根据表一,当入射角等于30°时,折射角等于22°;当入射角等于45°时,折射角等于32°;当入射角等于40°时,折射角应该在22°和32°之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6.(2023上·江苏·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是小明研究“光现象”的实验示意图。
    (1)向水槽中逐渐加入水并高于A点,小明从水面上方观察该标记时,看到它的像偏 (高/低);
    (2)保持入射光和水槽不动,当水面逐渐上升,水槽侧面的光斑向 (上/下)移动;
    (3)保持激光笔的位置不变,将水槽的左侧底部缓慢抬起,相应的反射角将 (增大/不变/减小)。
    【答案】 高 下 不变
    【详解】(1)[1]向水槽中逐渐加入水并高于A点,A点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时,折射光线会偏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看到的是偏高的虚像。
    (2)[2]保持入射光和水槽不动,当水面逐渐上升,此时入射角不变,但入射点(折射点)会向左移动,折射光线也会随之向左移动,所以水槽侧面的光斑将向下移动。
    (3)[3]将水槽的左侧底部缓慢抬起,水面总保持相平,因为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角不变。
    77.(2022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所示,光学元件由两个凸透镜A、B组成,A的直径为D,B的直径为d,将光学元件正对阳光,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白纸上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两个圆斑,圆斑的直径均为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透镜的焦距可能相等
    B.透镜A的焦距一定大于透镜B
    C.光学元件远离白纸时,两个光斑一定同时变大
    D.用光学元件观察同一物体时,透镜A所成的像一定比B大
    【答案】B
    【详解】已知光学元件正对阳光,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由白纸上的圆斑可知,阳光透过凸透镜到达圆斑,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必过焦点作图,完整光路如图所示:

    AB.由图可知透镜A的焦点有两种可能,一种在白纸和透镜之间,一种在白纸的右侧,无论哪一种其焦距都比透镜B的焦距大,故A错误,B正确;
    C.光学元件远离白纸时,相当于光学元件不动,白纸向右移动,由图可知透镜A有两种可能,当A的焦点在透镜和白纸之间时,光斑变大,当A的焦点在白纸右侧时,光斑先变小,后变大,而透镜B只有一种情况,光斑将变大,故C错误;
    D.由图知当透镜A的焦距比透镜B略大时,如果物体处于物距稍大于A的焦距位置,此时物体A通过透镜A成放大的像,由于非常接近透镜A的焦点,所以像比物体大一点点,而此时的物距在透镜B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的中间,放大倍数比透镜A的大,所以用光学元件观察同一物体时,透镜A所成的像可能比B的小,故D错误。
    故选B。
    78.(2020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当纸上的光斑并非最小的时候,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10cm
    B.一定小于10cm
    C.一定等于10cm
    D.可能大于10cm,也可能小于10cm
    【答案】D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点为最小、最亮时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该透镜的焦距,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而这个非最小的光斑可能在焦点之前,也可能在焦点之后,故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大于10cm,也可能小于10cm,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9.(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末)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小于20cmB.等于20cm
    C.介于20cm和40cm之间D.大于40cm
    【答案】A
    【详解】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20cm,所以凸透镜焦距是20cm。用凸透镜观察邮票,要用凸透镜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要小于凸透镜的焦距,即小于20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0.(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透过露珠可以看到草叶放大的叶脉,该露珠可以看成是( )

    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凸面镜
    【答案】B
    【详解】露珠的中间比边缘厚,边缘比较薄,是水凸透镜;而透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说明叶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B。
    81.(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光刻技术是指利用透镜将绘制在掩膜上的电路通过紫外光投射到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从而制造出集成电路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片上清晰的像是虚像
    B.缩图透镜的焦点在硅片下方
    C.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D.增强光源的发光强度,人眼可看到紫外线
    【答案】C
    【详解】ABC.光刻技术成像过程中,掩膜相当于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物体,涂有光刻胶的硅片相当于光屏,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在另一侧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C正确;
    D.紫外线是位于光谱的紫光区域外侧的一种不可见光,增强光源的发光强度,人眼也看不到紫外线,故D错误。
    故选C。
    82.(2022上·江苏宿迁·八年级统考期末)人脸识别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单位考勤、门禁、监控等,它是通过将刷脸机镜头捕捉人脸信息,与系统中储存的人脸模板对比,进行人脸识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刷脸时,面部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成的是实像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刷脸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所成的像在一倍焦距以内
    【答案】D
    【详解】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是相同的,刷脸时面部应位于刷脸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所成的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D错误,符合题意,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3.(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看报纸上的字。他们移动凸透镜,当报纸离凸透镜20cm时,意外地发现报纸上居然出现窗外远处景物倒立缩小的像,如果此时将报纸放在离此透镜30cm处,则透过凸透镜在另一侧观察报纸,可看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虚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A
    【详解】由题意可知,当报纸离凸透镜20cm时,意外地发现报纸上居然出现窗外远处景物倒立缩小的像,此时报纸相当于光屏,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得
    f<20cm<2f
    则焦距
    10cm则有
    20cm<2f<40cm
    如果此时将报纸放在离此透镜30cm处,则透过凸透镜在另一侧观察报纸,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30cm<2f时,观察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当30cm>2f时,观察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4.(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校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透镜90cm移至120cm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则屏上的像一定是( )
    A.缩小的像B.等大的像C.放大的像D.正立的像
    【答案】A
    【详解】从“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0cm处移至距透镜120.0cm处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可知像的位置几乎不变,说明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成像在焦点附近,焦距大约为图中的5.0cm,将蜡烛移至距透镜15.0cm处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5.(2023上·江苏宿迁·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P'点是P点的像,Q'点是Q点的像)( )
    A.B.
    C.D.
    【答案】B
    【详解】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P点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像距在一倍焦和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Q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6.(2023上·江苏·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镜是凸透镜
    B.目镜是凹透镜
    C.物体经物镜成倒立的实像
    D.物体经目镜成正立的虚像
    【答案】B
    【详解】AB.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目镜类似放大镜,将物镜成的像再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7.(2023上·江苏扬州·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如图甲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调(选填“左”、“右”“上”或“下”),此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2)若将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
    (3)小红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进行了两次实验,如乙图所示,在实验1中,她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烛焰”;在实验2中,她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正立、放大的“烛焰”。则该同学在实验1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验2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4)如图乙,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图乙实验1中蜡烛和透镜位置:
    ①若仅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②若将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 (选填“变大”或“变小”);
    (5)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小红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眼睛,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 (选填“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方向移动光屏;
    (6)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也能看到一个像,此时成的像与(5)中所成的像在“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 ;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三个方面都不同
    C.三个方面都相同
    D.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7)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如图丙所示的A位置,人眼观察到放大的像,现将光屏放在图中虚线的位置,人眼观察到烛焰的像 。
    A.能成在光屏上
    B.大小不变
    C.会消失
    D.亮度变暗
    【答案】 主光轴 左 照相机 变小 远离 小于 变暗 向左 变小 远离凸透镜 B B
    【详解】(1)[1]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应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则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3]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此时物距为
    u=40.0cm﹣14.0cm=26.0cm
    此时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
    f<v<2f
    因此应将光屏移到50.0cm~60.0cm的刻度范围内,故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此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2)[4][5]若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使光屏所成的像变小;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远离我们。
    (3)[6]在实验1中,她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烛焰”;由此可知
    2f1>u=6cm>f1 ①
    在实验2中,她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正立、放大的“烛焰”。由此可知,物距
    u=6cm<f2 ②
    由①②比较可得,f1<f2,即实验1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小于实验2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4)①[7]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由于焦距不变,物距不变,则成像大小不会变化,但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像的光线变少,所以像与原来相比变暗一些。
    ②[8][9]如果将凸透镜A换成镜面直径相同、但焦距稍小的凸透镜,比起原来就相当于将物距变大了,那么像距就要减小,像变小;则光屏要靠近凸透镜,即向左移动。
    (5)[10]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使远视眼看物体时使来自近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用远视眼镜时,会将像向凸透镜靠近,如拿走,必须使光屏远离凸透镜才可使屏上的像变清晰。
    (6)[11]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通过平面镜物体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此时成的像与(5)中所成的像相比,两次成像的倒正、虚实,大小都不同,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12]由图可知:此时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由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光屏放到图示位置,不会遮挡住折射光线,不影响成像情况。所以人眼观察到烛焰的像没有变化。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8.(2023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
    (2)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图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此类似的是 ;
    (3)实验中,光屏上已经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 (选填“指尖的像”或“完整烛焰的像”);
    (4)在完成上一步实验后,某同学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了一个眼镜片,光屏上成的像不再清晰。保持其他元件不动,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又可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那么后加入的镜片为 眼镜片;
    (5)将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移到80cm刻度线处,再将50cm处的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则光屏上能否出现烛焰的像,答: ;
    (6)在(2)的基础上,只移动凸透镜至 cm刻度线处,烛焰又能在光屏上成一倒立、 的实像。
    【答案】 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完整烛焰的像 近视 不能 35.0 放大
    【详解】(1)[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实验时便于观察成像情况。
    (2)[2][3]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图中蜡烛距凸透镜30.0cm,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在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4]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使烛焰的光线折射透过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透镜折射透过的光线减少,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故像的亮度变暗。
    (4)[5]在凸透镜左侧加一个镜片,光屏上的成像不再清晰,保持其他元件不动,向远离凸透镜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后又可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说明此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即加入的镜片为近视眼镜镜片(即凹透镜)。
    (5)[6]将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移到80cm刻度线处,再将50cm处的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则此时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的像。
    (6)[7]在(2)的基础上,只移动凸透镜至35.0cm刻度线处,此时像距与物距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知,烛焰又能在光屏上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
    89.(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利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前,调整透镜和光屏高度时,蜡烛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1所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3)接下来,移动蜡烛和光屏到图2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由图2调回图1,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光屏分别匀速向左运动,经过5s后蜡烛恰好移动到光具座的零刻度线处,此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此过程中光屏移动的速度为 cm/s;
    (4)小明又将图2中的透镜更换为另一块焦距稍大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小明将自己的所戴眼镜给透镜戴上,发现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②取走眼镜,仅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
    【答案】 需要 10.0 放大 投影仪 缩小 1 远视 左
    【详解】(1)[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要使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位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需点燃蜡烛。
    (2)[2]由图可知,此时
    u=v=20.0cm
    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
    2f=20.0cm
    所以f=10.0cm。
    (3)[3][4]根据图2可知,此时的物距为
    30.0cm-15.0cm=15.0cm
    像距为
    60.0cm-30.0cm=30.0cm
    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5][6]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光屏分别匀速向左运动,经过5s后蜡烛恰好移动到光具座的零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为30.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此时的物距等于图2中的像距,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的像距为图2中的物距,即v'=15.0cm,所以光屏移动的距离为
    s=20.0cm-15.0cm=5.0cm
    光屏移动的速度为
    (4)①[7]将图2中的透镜更换为另一块焦距稍大透镜,由于物距不变,焦距变大,像距变大,所成的像在光屏的右方;小明将自己的所戴眼镜给透镜戴上,发现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这说明像提前会聚了,所以该同学戴的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②[8]取走眼镜,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将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
    90.(2023上·江苏·八年级校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f=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高度,使得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在 ,若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可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
    (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点时(选填“A”、“B”、“C”或“D”),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4)根据实验,该小组描绘的图线如图丁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实像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实像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5)小华同学尝试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她将装置调整至图戊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如果固定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要将凸透镜移到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若在图戊位置时,小华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为使像变清晰,可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重新呈现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 (选填“更大”、“更小”或“大小不变”);或者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给水凸透镜带上合适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6)此时,窗外阳光明媚,小华看到窗边的饮水机水桶旁有一条亮线,由此,她认为装有水的水桶相当于凸透镜。小华又找来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在玻璃杯后白纸上画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下左图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不可能是图中的 。
    【答案】 10.0 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下 C 投影仪 C 35 右 更大 远视 D
    【详解】(1)[1]焦点距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
    40.0cm﹣30.0cm=10.0cm
    所以该透镜焦距f=10.0cm。
    (2)[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凸透镜中心在同一高度。
    [3]图乙中是倒立的实像,并且位置偏上,根据过凸透镜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因此将凸透镜向下移动,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
    (3)[4][5]要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蜡烛的位置应在f和2f之间,因此应该把蜡烛放在光具座C点;投影仪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4)[6]由图像可知,B点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此时成等大的实像。
    A .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u变小,v变大,所成像逐渐变大,故C正确;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u变小,v变大,所成像逐渐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5)[7]戊图中物距为
    50.0cm﹣20.0cm=30.0cm
    像距为
    65.0cm﹣50.0cm=15.0cm
    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换,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现在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现在的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时,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即将凸透镜移到
    20.0cm+15.0cm=35.0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8][9][10]若在图戊位置时,将水从凸透镜中向外抽取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像将成在光屏的后方,要想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将光屏向右移动;根据凸透镜在成实像的条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此时应将蜡烛向远离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重新呈现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更大;因远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提前会聚,故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给水凸透镜带上合适的远视眼镜。
    (6)[11]圆柱形玻璃杯中注入水相当于凸透镜,玻璃杯后白纸上的水平箭头为物体。
    A.图中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放大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之内时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有可能;
    B.图中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缩小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有可能;
    C.图中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放大的,物体在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有可能;
    D.图中的像是倒立、变粗的像,由于玻璃杯上下的形状是相同的,故像在上下方向的大小是不变的,故D不可能。
    故选D。
    91.(2023上·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其目的是 ;
    (2)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3)图中只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以下能使光屏上再次成像的操作是 (填字母);
    A.光屏向左移 B.光屏向右移
    (4)如果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处,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此时凸透镜成的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后,他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小明的视力缺陷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答案】 主光轴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缩小 照相机 A 不能 虚像 近视眼
    【详解】(1)[1][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更好地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节蜡烛、光屏的中心都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3][4]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3)[5]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图中只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使光屏上再次成像,应光屏向左移,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6][7]把蜡烛放在45cm刻度处时,此时的物距为5cm,小于焦距,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5)[8]实验后,他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光线延迟会聚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说明小明的视力缺陷是近视眼。
    92.(2022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甲图中光屏上有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可将光屏 透镜,或光屏位置不动,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置 眼镜;
    (3)将甲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 (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呈现在光屏上;
    (4)用另一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测出主光轴上AO长度为m,OB长度为n(m<n),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 ;
    A.0<f<m B.m<f<n C.<f<
    (5)丙图中,凸透镜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光屏先后在P同侧的A、B两处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且A处的像比B处大,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处像可能是缩小的
    ②B处像可能是缩小的
    ③P点位置在B的右侧
    ④蜡烛的移动方向向左
    【答案】 主光轴 缩小 靠近 近视 不能 C ①②③
    【详解】(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3][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此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以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靠近透镜,或光屏位置不动,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置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即近视眼镜。
    (3)[5]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v>60cm,像距过大,超出了光具座所提供的长度,所以光屏上找不到清晰的像。
    (4)[6]由图可知,A点成像在B点,像距大于物距,满足
    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已知AO=m,则
    f<m<2f

    已知BO=n,即
    v=n>2f
    则;又因为m<n,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
    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7]由于两次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以A、B两处都成实像,光屏先后在P同侧的A、B两处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且A处的像比B处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从A到B像在不断地靠近凸透镜,因此凸透镜(P点位置)在B的右侧,蜡烛在凸透镜的右侧,此时蜡烛的像在靠近凸透镜,因此蜡烛也向右移动;由于题干未提供物距和凸透镜的焦距,因此A、B处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缩小的实像,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①②③。
    93.(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小瑞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小瑞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15cm,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f 15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调整实验器材,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需要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3)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可以成清晰的像,则成的是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应用此原理可以制成 (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4)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此时像将 (填“偏上”或“偏下”),为了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可以将凸透镜向 (填“上”或“下”)移动;
    (5)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6)若蜡烛以1cm/s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则像向 (填“左”或“右”)移动,像的移动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cm/s,并且 (填“逐渐减速”、“逐渐加速”或“保持匀速”)。
    【答案】 大于 主光轴 缩小 照相机 偏上 下 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左 小于 逐渐减速
    【详解】(1)[1]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即像距为15cm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5cm;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可推断焦点在光斑之前,说明f一定大于15cm。
    (2)[2]根据实验的要求,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3)[3][4]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所示的位置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4)[5][6]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像会向上移动,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在蜡烛和光屏固定的情况下,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5)[7]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透过光线,仍能会聚成像,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只是像的亮度变暗。因此所成的烛焰的像为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6)[8][9][10]若蜡烛以1cm/s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时,物距增大,则像距变小,故像向左移动;当u>2f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得越来越慢,则该过程中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且像移动的速度逐渐减小。故像移动的速度小于1cm/s,并且逐渐减速。
    94.(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位置固定。

    (1)调节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在凸透镜的 上;
    (2)正确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
    (3)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小明发现光屏上看不到烛焰完整的像。为了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可将蜡烛向 调节;
    (4)如图所示,小明将另一光源AB平行于主光轴平放于凸透镜前,A'B'是AB的像。下列关于AB所成像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5)小明利用该凸透镜自制了一个照相机模型,如图乙所示。在纸筒M的一端嵌上凸透镜,纸筒N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膜,把纸筒N套入M中,使其能前后移动。在较暗的室内,将凸透镜正对明亮的室外,调节凸透镜和半透膜之间的距离,在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 缩小的像。再将凸透镜正对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为了使膜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 凸透镜和膜之间的距离;
    (6)小明还利用自制的水透镜代替凸透镜,模拟视力的缺陷与矫正。他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摘下眼镜后,像变得模糊,向水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后,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近视/远视)眼镜。
    【答案】 主光轴 放大 投影仪 上 D 倒立 拉长 远视
    【详解】(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且调节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2][3]由图知,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蜡烛到凸透镜距离小于光屏到凸透镜距离,即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4]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小明发现光屏上看不到烛焰完整的像了,像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可以将蜡烛向上调节。
    (4)[5]A点射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有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还有一条过凸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的光线,两条折射光线会聚于像点A';同理,B'点射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有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还有一条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的光线,两条折射光线会聚于像点B',连接A'B'就是AB的像,如图所示: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6][7]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调节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在薄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倒立缩小的像,再把凸透镜正对着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此时物距减小,像距应变大,故应拉长暗箱,即拉长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
    (6)[8]当向水透镜里注入适量的水后,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说明水透镜原来“戴上”的是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由于凸透镜可用来纠正远视眼,所以该同学是远视眼。
    95.(2022上·江苏常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清晰成像现象,此时光屏上呈现 (正立/倒立)、 (缩小/等大/放大)的 (虚/实)像;
    (3)若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标尺上的 cm处,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在(2)图乙的基础上,小明用物理课本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是 (完整/不完整)的;
    (5)在(2)图乙的基础上,小明借来老师的眼镜,将其中一片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适度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属于 (近视/远视)眼。
    【答案】 10.0 倒立 缩小 实 35.0 完整 凹 近视
    【详解】(1)[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图甲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
    40.0cm﹣30.0cm=10.0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2][3][4]由图乙可知,此时
    u=30cm>2f
    则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5]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30.0cm,像距为15.0cm;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为15.0cm,像距为30.0cm时光屏上仍然能成清晰的像,所以蜡烛、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标尺上的35.0cm处,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6]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小明同学用物理课本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仍然是完整的,但亮度会变暗。
    (5)[7][8]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此时像距变大,表明该眼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即该眼镜为凹透镜;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使用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96.(2022上·江苏淮安·八年级校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们应该选择 (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央成像,实验前就应调整烛焰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位于凸透镜的 上。小明在图2位置恰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的、 的实像;
    (3)小明这组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与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3),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变 (选填“亮”或“暗”)了;
    (5)小明继续探究“视力的矫正”,它用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用光屏模拟人眼的视网膜。如图4,小明先固定蜡烛,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撤掉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为了使像重新清晰,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答案】 乙 主光轴 放大 10 上 暗 靠近
    【详解】(1)[1]小明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光斑。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的作用,所以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应该选择乙来进行实验。
    (2)[2]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央成像,实验前应调整烛焰中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心三者在同一高度上,即烛焰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3]由图2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所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4]根据图3可知:当
    u=v=20cm=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5]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由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可知,烛焰的像会成在光屏上方。
    (4)[6]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由于直径变小,故射向透镜的光线变少,所以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还是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变暗。
    (5)[7]如图4,小明先固定蜡烛,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撤掉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为了使像重新清晰,应将光屏靠近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去掉这个近视眼镜的镜片后,相当于焦距变小了。
    97.(2023上·江苏南通·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1)如图甲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透镜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透镜向右移动,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利用此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3)某次实验中,记录到像距v=20.0cm,物距u=20.0cm,则该透镜的焦距是 cm;要能透过该透镜看到烛焰正立的像,物距u的范围是 ;
    (4)同学们紧接着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水凸透镜(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对水透镜注水或吸水的多少来调节)探究视力缺陷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①如图乙,经过调节,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若向水凸透镜内 (选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可模拟近视眼的成因,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后,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或者保持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烛焰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②如图丙,老师取下自己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模糊了,小明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了,由此可知,老师的眼睛是 (选填“近”或“远”)视眼。
    【答案】 主光轴 放大 照相机 10 小于10.0cm 注入 靠近 右 远
    【详解】(1)[1]根据实验的要求,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2]当蜡烛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3]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20cm刻度时,物距变为30cm,根据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可知,此时像距变为20cm,光屏上应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该成像原理可制成照相机。
    (3)[4]由图像可知
    所以
    [5]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要能透过该透镜看到烛焰正立的像,物距u的范围是小于10cm。
    (4)[6][7][8]①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水,凸透镜变厚,此时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像距变小,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或者保持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烛焰向右移动,使物距变小,像距变大,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9]②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说明此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因此老师的眼睛属于远视眼。
    98.(2023下·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100cm长的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应当在光具座上放置下列哪个规格的凸透镜 ;
    A.焦距30cm的凸透镜 B.焦距40cm的凸透镜
    C.焦距10cm的凸透镜 D.以上透镜都可以
    (2)根据图中所示,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边缘,则错误的调节方案是 ;
    A.蜡烛向上调 B.凸透镜向下调 C.光屏向上调 D.凸透镜向上调
    (3)李明手中拿着甲、乙两透镜,当它从甲透镜中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物体”,而当她从乙透镜中看远处物体时,看到的是缩小倒立的“物体”,则乙透镜属于 透镜,乙中看到的是 (实/虚)像;
    放置好焦距f=10cm的凸透镜后,该同学实验数据如下表:
    (4)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能总结出的一条规律是 ;
    (5)为了演示近视眼镜的作用,应适当 (增大/减小)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然后在它们之间放上合适的 (凹/凸)透镜,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 C D 凸 实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的像 增大 凹
    【详解】(1)[1]要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左右两边需要留够大于2倍焦距的距离,所以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符合条件,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2]根据图中所示,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边缘,由于通过凸透镜中间的光不改变传播方向,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我们可以把蜡烛或光屏上调,或者把凸透镜下调;所以四个选项中D是错误的,D符合题意,故选D。
    (3)[3][4]她从乙透镜中看远处物体时,看到的是缩小、倒立的像,说明这是凸透镜,属于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4)[5]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的像;
    (5)[6][7]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的作用;为了演示近视眼镜的作用,应适当增大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然后在它们之间放上合适的凹透镜,能使经凸透镜折射的光会聚范围变大,成像距离变大,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99.(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小吴将水充入一个透明塑料模具中,制成“水凸透镜”,并用此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水凸透镜固定到光具座上,用平行光照射透镜,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测出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前,将蜡烛置于光具座上,并让烛焰、透镜和光屏中心处于 ;
    (3)若将蜡烛、水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上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与生活中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4)保持图乙中各物体位置不变,将装水的注射器连接上水凸透镜,如图丙所示,缓慢 向透镜中注水,水凸透镜厚度增加,光屏上的像逐渐模糊,为使像变清晰,应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同组的小南认为,如果不移动蜡烛和光屏,而将一个度数适当的老花镜紧贴着放在水凸透镜左侧,也能使光屏上的像重新清晰,你认为小南的说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答案】 10.0 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左 错误
    【详解】(1)[1]凸透镜可以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到焦点上,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即为焦距,所以如图甲所示,水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2] 实验前,将蜡烛置于光具座上,并让烛焰、透镜和光屏中心处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让像成在光屏中心。
    (3)[3][4]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属于投影仪原理。
    (4)[5][6] 向透镜中注水,水凸透镜厚度增加,折光能力增强,使光线提前会聚,提前成像,为使像变清晰,应当向左移动光屏;这就相当于得了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利用其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使像重新成在原来的位置,而老花镜是凸透镜,故小南的说法错误。
    100.(2023下·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

    (1)利用这个凸透镜在图乙装置中进行以下操作:
    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 “上”或“下”)调节;
    ②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实际应用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原理与此类似;
    ③当物距为5cm时,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凸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 立的像;
    (2)小华同学在一次实验中用“F”光源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的清晰的像,爱动手实验的小华在光源和光屏之间放了一个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需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3)继续利用该凸透镜进行实验;把高为2cm的发光棒立于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了3cm高的像,则测量出的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8cm B.12cm C.25cm
    【答案】 下 照相机 右 正 近视 C
    【详解】(1)由图甲知道,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f=60.0cm-50.0cm=10.0cm
    ①[1]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知道,应将凸透镜向下调节。
    ②[2]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此时u>2f,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③[3][4]当物距为5cm时,此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接收不到,这时应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正立的像。
    (2)[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将光线推迟会聚成像,故在光源和光屏之间放了一个近视眼镜,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3)[6]继续利用该凸透镜进行实验;把高为2cm的发光棒立于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了3cm高的像,说明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25cm,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1.(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小华将水充入透明塑料模具中,制成水凸透镜,并用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测出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上;
    (3)将蜡烛、水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上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倒立、 (放大/缩小)的实像,这与生活中 (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4)保持图乙中位置不变,缓慢向透镜中注水(如图丙),水凸透镜厚度增加,光屏上的像逐渐模糊,为使像变清晰,应当向 (左/右)移动光屏,重新呈现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 (更大/更小/大小不变);同组的小明认为,如果不移动透镜和光屏,只将蜡烛向 (远离/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也能使光屏上的像重新清晰。
    【答案】 10.0 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左 更小 靠近
    【详解】(1)[1] 用平行光照射透镜,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从图中可知凸透镜的焦距
    f=60.0cm-50.0cm=10.0cm
    (2)[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3][4] 蜡烛如图乙所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
    u=50.0cm-35.0cm= 15.0cm
    此时f(4)[5]保持图乙中各物体位置不变,缓慢向透镜中注水,水凸透镜厚度增加,折光能力增强,像前移,所以光屏上的像逐渐模糊,为使像变清晰,应当向左移动光屏。
    [6]此时像距变小,所以重新呈现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更小。
    [7]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的道理,同组的小明认为,如果不移动透镜和光屏,要使像变远成在光屏上,只将蜡烛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即可。
    102.(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校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均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图丙是实验装置图,要使物体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合理的做法是: ;
    (3)小明根据多次实验的数据,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 (选填“大”或“小”);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处时,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小明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如图戊所示。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是环保、亮度高且稳定;而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 。
    【答案】 放大 缩小 应向下调节光屏的高度 10 大 不能 见解析
    【详解】(1)[1][2]甲图,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此时手指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乙图,若看远处的物体,此时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3]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需使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由图丙可知,应向下调节光屏的高度。
    (3)[4][5][6]由图丁可知
    u=v=2f=20cm
    所以f=10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处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光屏上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7]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通过比较像和物体占方格的数量多少可以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103.(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校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 固定在光具座上 刻度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凸透镜 换为凸透镜 并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3)某学生利用其中一个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烛焰位置,观察到如图丙所示的六种烛焰的清晰像,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所得到的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 。
    A.④⑥⑤③①②
    B.②①③⑤⑥④
    C.②①③⑤④⑥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正确完成一次实验后,不小心碰到凸透镜,使其下滑了一点,此时像会出现在光屏的 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将蜡烛向 移动,或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
    (5)如果实验过程中凸透镜摔坏了一小块,则剩余部分能否完成实验, 。
    【答案】 小于 幻灯机 B 下 下 下 用剩余的部分做实验,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剩余部分的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能完成实验
    【详解】(1)[1]甲图,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35cm-5cm=30cm,30cm>2fA
    所以,15cm>fA;乙图,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35cm-5cm=30cm,2fB>30cm>fB
    所以
    30cm>fB>15cm
    故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
    (2)[2]图乙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幻灯机。
    (3)[3]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烛焰位置,观察到如图丙所示的六种烛焰的清晰像,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远到近所得到像进行排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相反,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越远像越大。正确顺序为②①③⑤⑥④,故选B。
    (4)[4][5][6]不小心碰到凸透镜,使其下滑了一点,此时的像会向下移动,会出现在光屏的下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可以将蜡烛向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下移动。
    (5)[7]凸透镜成实像时,不小心将透镜碰坏了一小块,用剩余的部分做实验,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剩余部分的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的一部分被碰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变暗了。
    104.(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小组使用焦距都相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如图所示,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2)某小组同学按照要求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乙所示。
    ①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在第⑤次实验中,要观察到烛焰的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 (选填“同”或“异”)侧,观察到的像是 (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
    ③通过学习可知: 处是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缩小与放大像的分界点。
    (3)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的数据值发现,物距均为14.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得的像距分别为34.00cm,35.00cm和38.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答案】 主光轴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10.00 异 放大 2f 有的小组光屏上的像不是最清晰的时候测量的
    【详解】(1)[1][2]蜡烛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①[3]物距等于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2f=20cm,f=10cm。
    ②[4][5]物距小于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第⑤次实验中,物距小于f,虚像与蜡烛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要观察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异侧观察;观察到的像是放大的。
    ③[6]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物距等于20cm时,成等大的实像,大于20cm时,成缩小的实像,小于20cm时,成放大的实像,可知20cm=2f处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7]像的位置应该是像最清晰的位置。各小组的像距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有的小组光屏上的像不是最清晰的时候测量的。
    105.(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1)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图中只移动蜡烛和光屏,可以模拟投影仪成像原理的操作是 (填字母);
    A.都向左移
    B.蜡烛向左移,光屏向右移
    C.都向右移
    D.蜡烛向右移,光屏向左移
    (3)完成实验后,他将一副眼镜的镜片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说明该透镜对光有 作用,该眼镜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是 ;如果不移动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调蜡烛也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像;
    (4)完成实验后,小明突然想到,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制作了一个水球,如图甲;随即她调整与水球间的距离,如图乙。这两个像是 (选填“虚像”、“实像”),像逐渐变大,是因为王亚平和水球间的距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 (选填“投影仪”、“放大镜”或“照相机”)。
    【答案】 15.0 C 会聚 远视眼 右 实像 变小 照相机
    【详解】(1)[1]由图知道,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
    u=v=2f=30.0cm
    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焦距为
    f=15.0cm
    (2)[2]投影仪成像时,f<u<2f、v>2f,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在图中应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向左移动光屏又发观清晰的像,说明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则该透镜为凸透镜。
    [4]远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所以该透镜常用来矫正远视眼。
    [5]如果不移动光屏,需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即向右调蜡烛也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像。
    (4)[6]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倒立、缩小的像,水球是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随即她调整与水球间的距离,她的像逐渐变大,像仍然是倒立的实像。
    [7][8]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图乙中像比图甲中像大,说明王亚平和水球间的距离变小了;由于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106.(2022上·江苏宿迁·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中心位于 ;
    (2)凸透镜位于50cm的位置,将烛焰移动到30cm处时,移动光屏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光屏所处的位置是 ;
    (3)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的像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
    (4)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烛焰移动到35cm位置,移动光屏能得到的是倒立、 的实像;应用此成像原理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机”);
    (5)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仅用不透明的纸挡住凸透镜的上部,观察到像的亮度 ,大小 。
    【答案】 同一高度 10cm 70cm 远离 变大 放大 投影机 变暗 不变
    【详解】(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需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
    (2)[2][3]当蜡烛放在光具座3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说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即
    u=20cm=2f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f=10cm
    此时光屏所处的位置是
    50cm+20cm=70cm
    (3)[4][5]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即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知道,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的像会变大。
    (4)[6][7]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烛焰移动到35cm位置,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为
    50cm﹣35cm=15cm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机。
    (5)[8][9]用不透明的纸挡住凸透镜的上部,物体上任一点都有光线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只是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107.(2023上·江苏·八年级校考期末)鹿鸣路初级中学初二(1)班的同学们做光学实验。
    (1)蜡烛A、凸透镜(f=10cm)、光屏在光具座上靠拢,点燃蜡烛,调整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如图甲所示,图甲中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移到 cm刻度处,烛焰也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给凸透镜带上近视镜,则将光屏向 (左/右)移动到适当位置,光屏上仍可能出现清晰的像;
    (2)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仅用不透明的纸挡住凸透镜的上部,观察到像的亮度 ,大小 ;
    (3)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
    (4)图丙是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为大家直播演示“神奇的太空小水球”实验,如图丙是通过水球成 (实/虚)像的瞬间,随后,王亚平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水球里竟然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如图丁,注入气泡后,中间部分1、2相当于两个 组成的(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
    【答案】 主光轴上 65.0 右 变暗 不变 光屏上还未成清晰的像,就测量了像距 实 凹透镜
    【详解】(1)[1]为了使像能够呈现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处,即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如图甲所示,图甲中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
    50.0cm-35.0cm=15.0cm
    像距
    80.0cm-50.0cm=30.0cm
    根据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移到65.0cm处,此时的物距、像距与原来刚好相反,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
    [3]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要想光屏上依然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适当向右移动。
    (2)[4][5]用不透明的纸挡住凸透镜的上部,依然有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成完成的像,但折射光线减少了,成的像会变暗。
    (3)[6]实验中像距应该是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的位置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小组实验得到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成清晰的像就测量了像距。
    (4)[7]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图丙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8]如图丁,注入气泡后,中间部分1、2的中间薄、边缘厚,相当于两个凹透镜。
    108.(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在研究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凸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f= cm:若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 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华取一发光的小电灯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离光心距离为l处,在透镜另一侧将光屏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光屏上的光斑大小将 ;
    (2)如图乙所示,若此时光屏上呈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清晰实像:当给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
    (3)如图乙所示,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 cm刻度处时,光屏上能再次呈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是一样的。
    【答案】 10.0 小于 逐渐变大 缩小 向右 35.0 投影仪
    【详解】(1)[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为焦距,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40.0cm-30.0cm=10.0cm
    [2]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说明开始光屏在焦点前,后一次在焦点后,即l小于f。
    [3]将发光的小电灯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离光心距离为l处时,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是发散的,所以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大小将逐渐变大。
    (2)[4]由图乙可知,u> v,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近视镜为凹透镜,当给凸透镜戴上凹透镜后,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像将远离凸透镜,所以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3)[6][7]由乙图可知,物距为
    u=50.0cm-20.0cm=30.0cm
    像距为
    v=65.0cm-50.0cm=15.0cm
    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将凸透镜移至光具座35.0cm的刻度线处时,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109.(2023上·江苏宿迁·八年级统考期末)物理兴趣小组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后,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A和B形状相同,C和D形状相同,制成材料见图上方文字)
    (1)若要探究焦距与透镜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 ;
    (2)如果选择A和C两个透镜,那么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 的关系;
    (3)小组利用塑料薄膜制成了一个水透镜,如图甲所示,利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或往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把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此时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要想模拟正常人眼睛的成像,小组同学需要把蜡烛向左移动,并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实验中随着蜡烛燃烧,烛焰的像会向光屏 (选填“上方移动”、“下方移动”或“仍在原来像的位置”);
    (4)接着小组要想研究远视眼的成因,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他要用注射器 (选填“向水透镜中注水”或“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并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若此时恰好有一小飞虫飞到透镜上,则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小飞虫的像。
    【答案】 A、B或(C、D) 形状 左 上方移动 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 右 没有
    【详解】(1)[1]探究焦距与透镜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凸透镜的形状相同,由图中四个凸透镜可知,A和B形状相同、材料不同,C和D形状相同、材料不同,所以可以选择A、B或C、D。
    (2)[2]观察A和C两个透镜,透镜的材料相同,形状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凸透镜的形状的关系。
    (3)[3]由于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把蜡烛向左移动时,光屏也应向左移。
    [4]由于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改变,实验中随着蜡烛燃烧,烛焰向下移动,故烛焰的像会向光屏上方移动。
    (4)[5]由于远视眼相当于凸透镜的聚光能力弱,像成在视网膜后面,所以水透镜的聚焦能力变弱,焦距变大,应将水透镜变薄,故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
    [6]由于焦距变大,所以像距也变大,像成在光屏的右侧,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7]飞虫飞到透镜上,由于飞虫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飞虫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10.(2022上·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末)同学们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明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将透镜对着对面的房屋,移动光屏至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cm;
    (2)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接下来小明应该 ,然后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至凸透镜的 上;
    (3)小明将器材调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实验过程中,若固定蜡烛和光屏,只移动凸透镜,则当凸透镜移动到图中标尺上 cm刻度处时,光屏上能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凸透镜固定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以相同的速度向右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光屏上将 (选填“仍能成一次清晰的像”、“不能成清晰的像”或“能成两次清晰的像”);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cm,24.0cm,26.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
    (5)小丽通过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然后她将蜡烛远离透镜,模拟人眼看远处景物时晶状体的调节功能,此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光具上相同位置换上焦距更 (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
    【答案】 8.0/8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靠拢在一起 主光轴 45.0/45 仍能成一次清晰的像 成像未成最清晰时便测量像距 大
    【详解】(1)[1]小明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将透镜对着对面的房屋,由于房屋离凸透镜很远,所以房屋的像在焦点以外,离焦点较近,可以认为此时的像距就是焦距,则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f=83.0cm-75.0cm=8.0cm
    (2)[2][3]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所以,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后,接下来小明应该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靠拢,然后点燃蜡烛,调整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3)[4]实验过程中,若固定蜡烛和光屏,只移动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凸透镜移动到图中标尺上45cm处时,光屏上能再次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5]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光路可逆可知当蜡烛在50cm处,光屏在85cm处时,光屏上能再次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4)[6]像的位置应该是像最清晰的位置。各小组的像距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有的小组在光屏上的像还不是最清晰的时候,进行了像的位置测量导致的。
    (5)[7]如果只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此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光具上相同位置换上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变相增大了“像距”,从而抵消了不能移动光屏的效果。
    111.(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大致在 。以下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比较规范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C.以上都可以
    (2)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又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3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选填“左”或“右”)移动,移动的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cm;
    (4)在图乙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 (填序号);
    A.向左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B.向左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C.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5)实验时,若一只昆虫落在了凸透镜上,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昆虫的像;
    (6)图乙实验时,小明将一副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地方。若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应将蜡烛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
    【答案】 同一高度 B 10.0 照相机 左 小于 C 没有 靠近
    【详解】(1)[1]为了使蜡烛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大致在同一高度。
    [2]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时,比较规范的是将三者靠拢,这样误差较小,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3]图甲可知
    u=v=2f=20.0cm
    则f=10.0cm。即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3)[4]如图乙所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此原理成像。
    [5][6]当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3cm,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像距,要想在光屏上再一次成清晰的像,即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移动的距离小于3cm。
    (4)[7]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物距为38.0cm,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要大于2倍焦距,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变大,所以向右移动光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8]实验过程中,昆虫落在凸透镜上,像变暗,光屏上不会出现昆虫的像。
    (6)[9]远视眼眼镜是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小明将一副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地方,此时清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要在光屏上重新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所以应将蜡烛向右移动适当距离。
    112.(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如图1),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看到如图B的情形,联想到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内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杯的后方,透过玻璃杯(如图2)。当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透过玻璃杯会看到铅笔尖逐渐 (选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后的像为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 放大镜 变长 实
    【详解】(1)[1][2]因为图A的情形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为
    图B的情形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
    故此时的成像原理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3][4]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铅笔靠近瓶子的位置较近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逐渐靠近焦点,透过透镜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但是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后,呈现倒立的实像,故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成倒立的实像。
    113.(2022上·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50cm 刻度处,接下来移动蜡烛和光屏,使它们三者紧靠;再点燃蜡烛,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目的是 ;
    (2)图甲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它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如图乙为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关系,则凸透镜焦距为 cm;
    (4)如图甲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蜡烛和透镜位置:
    ①用黑纸将凸透镜遮盖一半,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选填“变小”“变暗” 或“变不完整”)了;
    ②将原凸透镜更换为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保持物距不变,则需将光屏 (选填“向左” 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比 了。
    【答案】 主光轴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放大 投影仪 10 变暗 向左 变小
    【详解】(1)[1][2]将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50cm 刻度处,接下来移动蜡烛和光屏,使它们三者紧靠;再点燃蜡烛,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3][4]图甲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故它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5]当凸透镜的物距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的像距为
    v=2f
    即此时
    u=v=2f
    由图乙可知
    则有
    u=v=0.2m=20cm=2f
    故凸透镜焦距为
    f=10cm
    (4)①[6]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用黑纸将凸透镜遮盖一半,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像是完整的,因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故像的亮度变暗。
    ②[7][8]如下图所示,设原来透镜的焦点为F,将原凸透镜更换为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焦点为,保持物距不变,根据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过焦点,可得出原来成的像BA,更换为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成的像为DC,故需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比变小了。
    114.(2023下·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到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
    (2)若测量凸透镜焦距时找不到平行光源,可以将凸透镜放置在滑轨中央,让蜡烛与光屏从滑轨两端以相同的速度靠近凸透镜。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若测量出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L,则可以得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
    (3)如图乙所示,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将蜡烛移至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这个成像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至35cm刻度线处,为了看见蜡烛的像,小明移开光屏用眼睛直接透过凸透镜观察。发现从凸透镜AB两侧都能看到清晰的像;其中从B侧观察到的像是正立, (选填“缩小”或“等大”或“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从A侧观察到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5)为了克服蜡烛燃烧变短带来的问题,小明 从网上购买了利用LED灯做成的F光源进行实验,将F光源放在10cm刻度线处时,直接用眼睛透过透镜所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丁中的 。
    【答案】 会聚 10cm 实 投影仪 放大 虚 折射 B
    【详解】(1)[1][2]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到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为焦距,故凸透镜焦距是10.0cm。
    (2)[3]若测量凸透镜焦距时找不到平行光源,可以将凸透镜放置在滑轨中央,让蜡烛与光屏从滑轨两端以相同的速度靠近凸透镜,每一刻蜡烛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相等,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测量出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L,此时物距等于像距
    解得
    (3)[4][5]将蜡烛移至2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15cm,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这个成像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
    (4)[6][7][8]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至3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5.0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从A侧观察到的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因此观察到的像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5)[9]将F光源放在10cm刻度线处时,此时物距为30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5.(2022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小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A、B两块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时,在光屏上出现了不同的光斑,由此判断 是凸透镜;
    (2)如图乙所示,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
    (3)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关系,若此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像应该是倒立、 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如图丙所示,小禹经过多次实验,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 cm;
    (5)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清晰的像,其原因不可能是 (填序号即可)。
    A.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
    B.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1倍焦距
    C.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
    (6)保持图乙中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所成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 B 高度 放大 投影仪 10 C 变小
    【详解】(1)[1]太阳光通过A透镜后,照射的区域亮度降低了,说明这些太阳光被发散了,故A透镜是凹透镜。通过B透镜的太阳光照射的区域亮度增大了,且成为明亮的圆形光斑,说明该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是凸透镜。
    (2)[2]在蜡烛与光屏变化位置后,烛焰通过凸透镜成在的像始终在光屏的中间,根据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的规律可以知道,应该将烛焰、透镜、光屏中心调整在同一高度上。
    (3)[3][4]乙中,可以发现烛焰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像距),说明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是物体在距凸透镜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的位置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投影仪在工作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4)[5]读图可以知道,成实像时,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物距与像距相等时,是物体放在距透镜2倍焦距的位置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也等于2倍焦距。故透镜焦距为
    (5)[6]A.当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一倍焦距时,通过透镜成的是放大 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故此时光屏是得不到像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当蜡烛距透镜的距离等于透镜一倍焦距时,不能通过凸透镜成像,光屏上当然也得不到像。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一倍焦距时,通过透镜成实像。故能在光屏上得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6)[7]根据凸透镜实像的规律有:物距变大时,像与像距都变小。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了,所以烛焰通过透镜成的像要变小。
    116.(2022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周同学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小明先想办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cm,然后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在 ;
    (2)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的像时,一只苍蝇飞到了凸透镜上,此时光屏上
    A.会有苍蝇的像 B.会出现苍蝇的影子 C.发光体的像完整且暗了一些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则人眼在图中的 (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丁中的 (选填“1”“2”“3”或“4”);
    (4)她又利用该装置研究视力的矫正问题,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相当于一个凹透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在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①将光屏远离透镜;②将光屏靠近透镜;③将蜡烛远离透镜; ④将蜡烛靠近透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2 同一高度 C B 4 D
    【详解】(1)[1]由图乙可知,当透镜与白纸间距12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所用的时间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距离即为焦距,故
    f=s=12cm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位于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
    (2)[3]光屏上的实像是发光体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的,一只苍蝇飞到了凸透镜上,物体发出的光被苍蝇挡住一些,但不妨碍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物体的完整的实像,只是光被挡住一些,导致会聚在光屏上的实像要暗一些,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4][5]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此时的u(4)[6]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可使光线发散一些,增大了像距,此时像成在光屏上;若取下近视眼镜,像距变小,即像成在光屏前。要使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需要光屏靠近透镜或蜡烛靠近透镜,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7.(2022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图中光屏上呈一倒立、等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图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成像,应将光屏向 移动,此时像为倒立、 的实像;
    (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取走光屏,人眼按照 (选填“A”或“B”)方式观察像;
    (4)图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蜡烛的像将会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5)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答案】 10.0 右 缩小 B 上 远视
    【详解】(1)[1]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20.0cm,所以有,则焦距为。
    (2)[2][3]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有
    则光屏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之间,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3)[4]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为5cm,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人眼按照B方式观像。
    (4)[5]图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根据过透镜光心的光线,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蜡烛的像会向上移动。
    (5)[6]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说明像距变小,即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强,故放置的是凸透镜,即远视眼镜片。
    118.(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校考期末)石老师上课时拿个水晶球,让同学们透过它看远处倒立的建筑物的像(如图1所示),引起同学对凸透镜的成像的兴趣。为此老师让大家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盒。
    (1)帏涛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2(甲)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 (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帏涛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蜡烛的像偏上(如图丙所示)是因为忽略了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应是 。
    (3)如图3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4)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5)实验中他不小心用纸把透镜下半部分遮住了,则他看到的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实验后,该同学取下自己所戴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说明该同学所戴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答案】 乙 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0 缩小 照相机 远离 不变 远视
    【详解】(1)[1]由图可知,光线通过甲透镜后中间较暗,光线通过乙透镜后中间出现亮斑,所以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乙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要选择乙透镜进行实验。
    (2)[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图中蜡烛的像偏上是由于烛焰相对凸透镜的高度偏低,所以要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3]由图像可知,当物距是20cm时,像距也是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是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此时像距和物距相等,所以2f=20cm,焦距为10cm。
    (4)[4]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生活中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6]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减小物距,增大像距,调节蜡烛的同时将光屏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5)[7]用纸把透镜下半部分遮住了,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像,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只是像的亮度减小。
    (6)[8] 实验后,该同学取下自己所戴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同学的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他的眼镜是远视眼镜。
    119.(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正在实验室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小明先想办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实验装置如图甲,此时光屏上获得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 ;
    (3)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光屏如图乙所示放置时,在光屏上恰成一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放大/等大/缩小)的;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 cm刻度线的位置,在光屏上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
    (4)图乙中,将凸透镜换成中心有小孔的纸板,调节纸板使将烛焰的中心、小孔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保持蜡烛与纸板的距离不动,将光屏移到 cm刻度线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烛焰等大的像;
    (5)小明想利用LED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在“E”“H”“L”三个字母中,适合做LED光源的字母是 ;
    (6)如图丙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需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眼镜是 (近/远)视眼镜。
    【答案】 10.0 主光轴 中央 放大 65 65 L 远
    【详解】(1)[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
    (2)[2][3]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3)[4]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将凸透镜移到65cm刻度线的位置,此时的物距为原来的像距,在光屏上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
    (4)[6]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等大的像,所以应将光屏移到65cm刻度线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烛焰等大的像。
    (5)[7]图丙中只有字母L满足上下左右都不对称,所以适合做LED光源是“L”。
    (6)[8]如图丙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需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这说明该眼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120.(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关系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像。
    (1)实验前调节光具座上各器材高度时, (选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要点燃蜡烛;
    (2)该凸透镜焦距f= cm;
    (3)要在光屏上呈现与照相机所成性质相同的像,应将图中的蜡烛向 移动适当距离,此时像会向 移,蜡烛移动的速度将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
    (4)如将图中光屏移至80cm刻度线处,此时像与光屏的位置关系类似于 (选填“近视眼”、“正常人眼”或“远视眼”)观察物体时的情形,为了模拟正常人眼的调节,可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 一定 10/10.0 左 左 大于 近视眼 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
    【详解】(1)[1]实验前要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这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以确保物和像均位于主光轴上,所以一定要点燃蜡烛。
    (2)[2]据图可知,此时物距和像距都等于20cm,因而物距和像距均等于2f,所以2f = 20cm,解得该凸透镜的焦距f = 10cm。
    (3)[3][4]照相机的成像特点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图中物距和像距均等于2倍焦距,因而需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所以应当向左移动蜡烛,此时像也会向左移动。
    [5]因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当物体移动时,像只能在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移动,所以蜡烛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
    (4)[6]将图中光屏移至80cm刻度线处相当于视网膜后移,此时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只有将蜡烛向右移动靠近凸透镜才能重新成清晰地像,此时像与光屏的位置关系类似于近视眼。
    [7]正常人眼的情形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相当于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移动光屏后物距为20cm,光屏与透镜距离为30cm,因而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像距为30cm且物距小于像距,因而物距在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f < 20cm < 2f < 30cm,解得10cm < f < 15cm,即新焦距大于原来的焦距,所以可以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
    121.(2020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 上;
    (2)在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 ;
    A.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
    B.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
    C.适当扭转凸透镜
    D.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
    (3)调整好后,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如果在实验中保持烛焰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凸透镜,在光屏上还可以成 (一/二/三)次清晰的像;
    (4)在用该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
    (5)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是 (近视/远视)眼镜。
    【答案】 10.0 凸透镜主光轴 C 放大 一 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 远视
    【详解】(1)[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60.0cm-50.0cm=10.0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
    [2]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实验开始前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上或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3]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较模糊,说明中间部分的物距此时正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两侧部分的物距大于或小于中间部分的物距,故适当扭转凸透镜,使凸透镜与光屏平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4]由图乙可知,物距小于像距,且光屏上成的是实像。此时
    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实像,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需要移动透镜至40cm刻线处,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光屏上还可以成一次清晰的像。
    (4)[6]同一凸透镜,物距一定,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
    (5)[7]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只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
    122.(2020上·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移到光屏上方了,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有 (只需举一例);
    (3)若用手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则光屏上 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4)要使光屏上像与物大小相等,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左调到 cm处,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小华应站在 一侧(填“蜡烛”或“光屏”),观察蜡烛的像;
    (6)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 ,老师的视力缺陷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
    【答案】 下 放大 投影仪 能 70 变小 光屏 凹透镜 近视
    【详解】(1)[1]实验过程中,蜡烛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光屏上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位置,使蜡烛向上移动,或使凸透镜向下移动,或把光屏向上移动。
    (2)[2][3]如图所示,物距为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3)[4]若用手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只是被折射会聚成像的光线减少了,因此影响到的是像的亮度,而不影响它的完整性,因为整个物体上的任何一点都有光能透过透镜而折射后会聚成像,所以屏上仍能成完整的蜡烛的像。
    (4)[5][6]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
    u=v=2f=20cm
    故蜡烛向左移动到30cm处,光屏移动到70cm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之间的距离在u=v=2f时最小,距离是4f,所以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小。
    (5)[7]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u=5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为此时物像同侧,所以要想看到这个像,此时小华应站在光屏一侧观察蜡烛的像。
    (6)[8]向右移动光屏又发观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则为凹透镜。
    [9]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而是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老师的视力缺陷是近视。
    123.(2022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如图甲所示,应先将蜡烛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并和凸透镜、光屏靠在一起,适当调整器材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
    (2)图甲中光屏上呈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图甲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4)图甲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5)图甲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6)图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和物距u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时,物体移动速度v1与像移动的速度v2的大小关系:v1 (选填“>”“=”或“<”)v2。
    【答案】 点燃 让像成在光屏中央 等大 右 右 远视 >
    【详解】(1)[1][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
    (2)[3]由图甲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u=v=2f=20.0cm
    所以凸透镜焦距f=10.0cm。
    (3)[4]图甲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4)[5]图甲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5)[6]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像距变小,放入的透镜对光线产生了会聚作用,故放置的是凸透镜,凸透镜是远视眼镜的镜片。
    (6)[7]当u>2f时(即u>20cm),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此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10cm <v<20cm),根据图像可知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相同时间内,物距增大的距离大于像距减小的距离,则该过程中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v1>v2。
    124.(2022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当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 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是 ;
    (3)图乙中,固定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 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本次成的像和乙图中的像相对于烛焰,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有 个方面不同;
    (4)图乙中,物理老师将自己的眼镜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
    【答案】 10.0 放大 投影仪 65.0 一 凹
    【详解】(1)[1]当蜡烛距离透镜为
    50.0cm-40.0cm=10.0cm
    时,在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是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约为10.0cm。
    (2)[2][3]由图乙可知,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u=50.0cm-35.0cm=15.0cm
    像距为
    v=80.0cm-50.0cm=30.0cm
    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故
    2f>u>f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制作原理。
    (3)[4][5]想让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为30.0cm、像距为15.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应该改凸透镜移至
    80.0cm-15.0cm=65.0cm
    处,图乙中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本次实验和乙图中的像相对于烛焰,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有一个方面不同。
    (4)[6]物理老师将自己的眼镜靠近凸透镜左侧,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光线延迟会聚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
    125.(2023下·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图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
    (2)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其边缘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中间厚度 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答案】 丙 乙 小于 发散
    【详解】(1)[1][2]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甲图大,焦距小于10cm,丙图的凸度比甲图小,焦距大于10cm;因为乙的焦距最小,所以会聚能力最强,近视眼的晶状体凸度过大,会聚能力较强,因此乙模拟的是近视眼。
    (2)[3][4]近视眼患者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的四周的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其边缘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中间厚度小于0.05mm,此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
    126.(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是其中的 图,矫正远视眼应配戴 (凸/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将像向 (前/后)移,使像呈现在视网膜上。

    【答案】 乙 凸透 前
    【详解】[1]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后,如图所示,乙图表示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所以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是其中的乙图。
    [2][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矫正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片,将像向前移,使像呈现在视网膜上。
    127.(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开设了“天宫课堂”,如图所示,在水球中注入气泡进行光学实验时,可以看到一倒一正两个像,这两个像都是光的 形成的,透过水球中间气泡部位观察到正立缩小的像时,此时水球和中间气泡部分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或“凹透镜”)。

    【答案】 折射 凹透镜
    【详解】[1][2]成一个倒立的像,是因为整个水球类似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成正立的像是因为中间的气泡会将水球分成两个中间薄两边厚的结构,从而形成两个凹透镜组成的光具组,成正立缩小的像,因此会看到“一正一倒”两个像。不管是凸透镜成像还是凹透镜成像,本质都是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发生折射形成,属于光的折射。
    128.(2022上·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末)(1)如图甲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据图分析:折射角大小是 ,空气在界面的 侧(选填“上”、“下”、“左”或“右”)。
    (2)晴朗的一天,小明在室外把玩一块三棱镜,洁白的地砖上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如图乙所示,这种现象叫光的 ;小明产生了一个问题:不同色光对同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你若是小明将如何操作 ;
    (3)如图丙所示,在一个空的透明饮料瓶(瓶身呈圆柱状)内封闭一支铅笔,将瓶子横着按入面盆里的水面下,人眼从水面上观察瓶中的铅笔,此时的成像原理与 成像原理类似(选填“防盗门上的猫眼”、“幻灯机”、“放大镜”或“照相机”)。
    【答案】 40° 左 色散 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 防盗门上的猫眼
    【详解】(1)[1][2]根据右图可知
    ∠AON=90°﹣20°=70°=∠BON
    说明在MM′的左侧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所以,水平方向的直线NN′为法线,竖直方向的直线MM′为界面,因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所以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则∠BON为入射角,∠N′OC为折射角,且
    ∠N′OC=90°﹣50°=40°
    此时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空气在界面的左侧
    (2)[3][4]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偏折能力强的焦距较小;
    (3)[5]将空的透明饮料瓶横着按入面盆里的水面下,此时瓶子和水相当于是一个凹透镜,铅笔反射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防盗门上的猫眼就是凹透镜;幻灯机、放大镜或照相机利用的是凸透镜。
    129.(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如图所示。调节纸的位置,当在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这个最小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的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l一定小于该凸透镜的焦距,你认为小华的推断对吗? (选填“对”“不对”或“无法判断”)。

    【答案】 焦点 10 不对
    【详解】[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会聚在焦点处,所以透镜后纸上的最小光斑是该凸透镜的焦点。
    [2]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3]由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过了焦点还会继续向前,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即l大于焦距时,光斑也不是最小,所以小华的推断不对。
    130.(2020上·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晶莹的露珠相当于一个 ,(填光学元件名称)透过图中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树叶放大的“叶脉”,这是利用了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原理,看到的“叶脉”是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 凸透镜 放大镜 虚
    【详解】[1][2][3]露珠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利用了放大镜的原理。
    131.(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玻璃杯前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装水部分“黑白颠倒”的现象,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透镜,若希望看到“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则应将高脚杯 (选填“靠近”或“远离”)黑白卡片。
    【答案】 凸 靠近
    【详解】[1]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黑白卡片是左右颠倒的,成倒立的实像。
    [2]希望看到“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像应该是正立的,所以需要高脚杯靠近卡片,减小物距,使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
    132.(2022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对接成功后,“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 的。12月9日航天员开设了“天宫课堂”,如图所示,在水球中注入气泡进行光学实验时,可以看到一倒一正两个像,这两个像都是光的 形成的,透过水球中间气泡部位观察到正立缩小的像时,此时水球和中间气泡部分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凹透镜)。
    【答案】 静止 折射 凹透镜
    【详解】[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后,形成一个整体,所以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2]水球中注入气泡,航天员反射的光通过了空气、水两种介质进入人的眼睛,也就是折射之后看见了这两个像。
    [3]水球中注入气泡,水球因此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相当于被分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因此水球和中间气泡部分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133.(2020上·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为辨别直径相同的两个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其操作正确的是 (选择“A”或“B”)。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答案】 B 凸 可能
    【详解】[1]要辨别两个透镜的类型,应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即让凸透镜与太阳光垂直,由图可知,操作正确的是B。
    [2][3]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根据图示可知,甲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而乙可能是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到焦点后,继续向前传播,形成放大的光斑,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
    134.(2021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 ,从A处射出的光为 (选填“发散”、“平行”或“会聚”)光线,这种小灯泡的灯丝位于A的 处。
    【答案】 凸透镜 平行 焦点
    【详解】[1]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3]灯丝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是平行光线。
    135.(2023上·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透明台面上有一小水滴,通过凸透镜观察水滴下方白纸上的小箭头,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就会看到箭头 的像(填“放大”或“缩小”),这是一个可以自制的 镜,小水滴是 镜。
    【答案】 放大 显微 物(凸透)
    【详解】[1][2][3]小水滴形状相当于凸透镜,通过凸透镜观察水滴下方白纸上的小箭头,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会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水滴相当于投影仪,而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将小箭头两次放大,相当于显微镜。
    136.(2023上·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组装器材时,要使烛焰和 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实验中,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倒立、 的像(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答案】 光屏 缩小 照相机
    【详解】[1]为了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3]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
    u=50.0cm-20.0cm=30.0cm>2f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137.(2023上·江苏·八年级校考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凸透镜位置固定。如图甲,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焦距范围是 。接下来互换蜡烛和光屏位置,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因为 。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虚像。若将一不透明光屏置于如图乙中虚线处,则此时人眼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答案】 6.5cm【详解】[1]由图可知,在图甲所示位置时,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
    u=50.0cm-10.0cm=40.0cm
    此时像距
    v=63.0cm-50.0cm=13.0cm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
    40.0cm>2f
    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即
    f<13.0cm<2f
    解得6.5cm[2][3]接下来互换蜡烛和光屏位置,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能成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4]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故在光屏上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138.(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卡塔尔举行的世界杯上使用了VAR(视频幼理裁判技术),利用摄像机镜头跟踪运动员和足球,摄像机镜头相当于 (选填“凸透镜”或者“凹透镜”),运动员射门时,足球向门框上镜头靠近的过程中,若以足球为参照物,镜头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摄像机中足球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者“变小”)。
    【答案】 凸透镜 运动 变大
    【详解】[1]摄像机镜头成的像为缩小、倒立的实像,相当于凸透镜。
    [2]运动员射门时,足球向门框上镜头靠近的过程中,足球与镜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若以足球为参照物,镜头是运动的。
    [3]足球向门框上镜头靠近的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139.(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示意图,它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 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原理制成的。在练习调节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画面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增大/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上/下)移动。
    【答案】 放大 增大 下
    【详解】[1]投影仪是利用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规律工作的。
    [2][3]凸透镜使物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画面调的大一些,则应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以减小物距,同时需要增大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来增大像距。
    140.(2023上·江苏宿迁·八年级统考期末)学过光的知识后,我们知道光路是 (选填“可逆”或“不可逆”)的。在一次小组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组内同学发现,当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为30cm时,且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此时光屏上呈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动,当凸透镜向 (“物体方向”或“光屏方向”)移动 cm,光屏上呈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有位同学存主光轴上标出如图的A、B、C、D、E五个点,在这五个点中,物体放在 点可成倒立的像,放在 点光屏上不能成像(如有多点符合条件,请全选出来,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答案】 可逆 物体方向 6 A、B、C D、E
    【详解】[1]由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可知,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3]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为30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8cm,即物距为18cm,则像距为
    30cm-18cm=12cm
    此时光屏上呈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动,光屏上呈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此时物距为12cm,像距为18cm,所以需要将凸透镜向物体方向移动距离为
    18cm-12cm=6cm
    [4]由于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由图可知,物体放在A、B、C点上时,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
    [5]将物体放在D点,即焦点上,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成为平行光,所以不能成像;将物体放在E点,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也不能在光屏上成像,故将物体放在D、E点光屏上不能成像。
    141.(2022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一双好眼睛,能更好地探索未来”,因此我们应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视力。小明了解到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 ,物体通过它在视网膜上成 (正立/倒立)的实像。上课时,小明的视线从黑板转移到课本上时,他的晶状体的焦距 (会/不会)变化。
    【答案】 凸透镜 倒立 会
    【详解】[1][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上课时,小明的视线从黑板转移到课本上时,若想看清近处的物体,就应该增大晶状体的会聚功能,即使晶状体的焦距变小。
    142.(2013上·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 (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 (近视/远视)眼。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 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答案】 照相机 近视 凹
    【详解】[1]人眼的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2]近视眼由于晶体的会聚能力太强等原因,远处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只有减小物距,才能增加像距,使所成像的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小莉向黑板靠近相当于减小物距,说明她是近视眼。
    [3]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相当于物距不变,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即像距变大,则她应该配戴适具有发散功能的透镜,即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143.(2022上·江苏常州·八年级校联考期末)中国号称“小眼镜王国”,很多孩子都患有近视眼。已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幅图中,反映近视眼成因的是 图,戴一个合适的 (凹/凸)透镜就能实现成像于视网膜上。
    【答案】 甲 凹
    【详解】[1][2]甲图,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即用凹透镜矫正;图乙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需用凸透镜来矫正的。
    144.(2022上·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在研究透镜的过程中,小明先在白纸上画一个小于透镜直径的圆环,将该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距透镜10cm处的白纸上的光斑恰好与所画的圆环重合,则该透镜可以用于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当将该透镜靠近白纸垂直移动一段距离时,此时白纸上的光斑再次与圆环重合,此过程中光斑的大小 (选填“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或“保持不变”),此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L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透镜的焦距f。
    【答案】 远视眼 先变小后变大 小于
    【详解】[1]小华先在纸上画一个小于透镜大小的圆环,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距透镜10cm处的白纸上的光斑恰好与圆环重合,这表明光会聚了,则该透镜是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2][3]由题意可知,当将该透镜靠近白纸垂直移动一段距离时,此时白纸上的光斑再次与圆环重合,说明两次白纸上的光斑都不是最小最亮的光斑,也就是说不是凸透镜的焦点,说明凸透镜的焦点在两次出现光斑的中间,可知此过程中的光斑是先变小后变大,第二次光斑到透镜的距离L小于透镜的焦距f。
    145.(2022上·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所示,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答案】
    146.(2022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画出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147.(2022上·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请补全该光路图。

    【答案】
    148.(2022上·江苏淮安·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B平行于主光轴。画出它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答案】
    入射角α

    10°
    20°
    30°
    40°
    41.8°
    50°
    折射角β

    15.2°
    30.9°
    48.6°
    81°
    90°
    反射能量
    5%
    7%
    26%
    43%
    84%
    100%
    100%
    u/cm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v/cm
    30.0
    20.0
    16.7
    15.0
    14.0
    13.3
    12.9

    入射角i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γ
    15.2°
    30.9°
    48.6°
    74.6°
    81°
    90°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u/mm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v/mm
    22.5
    45.0
    67.5
    90.0
    112.5
    135.0
    序号
    1
    2
    3
    入射角α/°
    30
    45
    60
    折射角γ/°
    22
    32
    40
    序号
    1
    2
    3
    入射角α/°
    22

    40
    折射角γ/°
    30
    45
    60
    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1
    30
    15
    缩小
    倒立
    2
    20
    20
    等大
    倒立
    3
    14
    28
    放大
    倒立
    4
    10

    两侧都有像
    正、倒
    5
    6

    放大
    正立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30.00
    15.0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0.00
    20.00
    倒立、等大的实像

    15.00
    30.00
    倒立、放大的实像

    14.00
    35.00
    倒立、放大的实像

    6.00
    ﹣﹣﹣
    相关试卷

    3专题09 实验题-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3专题09 实验题-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共64页。

    3专题04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3专题04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共104页。

    专题 08 作图题-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 08 作图题-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8作图题原卷版docx、专题08作图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4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规律-备战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