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压轴题专题10 与翻折或轴对称作图有关的几何证明题解析(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压轴题专题10  与翻折或轴对称作图有关的几何证明题解析(含答案)01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压轴题专题10  与翻折或轴对称作图有关的几何证明题解析(含答案)02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压轴题专题10  与翻折或轴对称作图有关的几何证明题解析(含答案)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压轴题专题10 与翻折或轴对称作图有关的几何证明题解析(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压轴题专题10 与翻折或轴对称作图有关的几何证明题解析(含答案),共20页。

    专题十:与翻折或轴对称作图有关的几何证明题解析
    专题导例
    如图,M、N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的两个动点,满足AM=BN,连接AC交BN于点E,连接DE交AM于点F,连接CF,若正方形的边长为6,则线段CF的最小值是   .

    【分析】:先判断出Rt△ADM≌Rt△BCN(HL),得出∠DAM=∠CBN,进而判断出△DCE≌△BCE(SAS),得出∠CDE=∠CBE,即可判断出∠AFD=90°,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F=AD=3,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OC,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O、F、C三点共线时,CF的长度最小.
    方法剖析
    轴对称的性质
    (1)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轴对称图形变换的特征是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新旧图形
    具有对称性;
    (3)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它们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在对称轴上.
    轴对称(折叠)的思考层次
    全等变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称轴性质: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折痕)垂直平分,对称轴(折痕)上的点到对应点的距离相等;
    指出:(1)在翻折下,前后的图形关于折痕成轴对称,注意前后的图形成镜面对称,即前后的图形的左右位置互换;
    (2)翻折或对称中建构勾股方程来求取线段长及对最值类问题进行探究;
    (3)轴对称常见的结构,折叠会产生垂直平分,等腰三形.
    导例答案:解: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BC=CD,∠ADC=∠BCD,∠DCE=∠BCE,
    在Rt△ADM和Rt△BCN中,

    ∴Rt△ADM≌Rt△BCN(HL),
    ∴∠DAM=∠CBN,
    在△DCE和△BCE中,

    ∴△DCE≌△BCE(SAS),
    ∴∠CDE=∠CBE
    ∴∠DAM=∠CDE,
    ∵∠ADF+∠CDE=∠ADC=90°,
    ∴∠DAM+∠ADF=90°,
    ∴∠AFD=180°﹣90°=90°,
    取AD的中点O,连接OF、OC,
    则OF=DO=AD=3,
    在Rt△ODC中,OC==3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F+CF>OC,
    ∴当O、F、C三点共线时,CF的长度最小,
    最小值=OC﹣OF=3﹣3.
    故答案为:3﹣3.
    典型例题

    类型一:利用已知直线作对称图形进行证明
    例1、在等边△ABC中,点D在BC边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DE=DA(如图1).

    (1)求证:∠BAD=∠EDC;
    (2)点E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为M,连接DM,AM.
    ①依题意将图2补全;
    ②证明: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DA=AM.
    【分析】(1)先判断出∠BAD+∠CAD=60°,进而得出∠BAD+∠E=60°,即可得出结论;
    (2)①由对称性即可补全图形;
    ②由对称性判断出DM=DE,∠MDC=∠EDC,再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判断出∠ADC=∠B+∠BAD=∠B+∠MDC,进而判断出△ADM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
    类型二:对已知图形进行翻折进行证明
    例2.如图,矩形ABCD中,AB=4,AD=3,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
    (1)求证:△DEC≌△EDA;
    (2)求DF的值;
    (3)在线段AB上找一点P,连结FP使FP⊥AC,连结PC,试判定四边形AP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直接写出此时线段PF的大小.
    K]
    【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可得到AD=EC,AE=DC,即可证到△DEC≌△EDA(SSS);
    (2)易证AF=CF,设DF=x,则有AF=4﹣x,然后在Rt△ADF中运用勾股定理就可求出DF的长.
    (3)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PF=∠AFP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出AF=AP进而得出FC=AP,从而证得四边形APCF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FP⊥AC证得四边形APCF为菱形,然后根据菱形的面积S菱形=PF•AC=AP•AD,即可求得.
    专项突破
    1.如图,在Rt△ABC中,∠C=90°,点D、E分别是BC、AB上一个动点,连接DE.将点B沿直线DE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F,若AC=3,BC=4,当点F落在AC的三等分点上时,BD的长为   .

    2.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E,过点B作BF⊥DE于点F,连接FC.
    (1)求证:∠FBC=∠CDF;
    (2)作点C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G,连接CG,FG,猜想线段DF,BF,C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矩形ABCD,其中AD>AB,依题意先画出图形,然后解答问题.
    (1)F为DC边上一点,把△ADF沿AF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BC上的点E处.在图1中先画出点E,再画出点F,若AB=8,AD=10,直接写出EF的长为   ;
    (2)把△ADC沿对角线AC折叠,点D落在点E处,在图2先画出点E,AE交CB于点F,连接BE.求证:△BEF是等腰三角形.

    4.如图,Rt△ABC中,∠ACB=90°,AC=BC,点D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及AB中点重合),连接CD,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为点E,直线BE,CD交于点F.
    (1)如图1,当∠ACD=15°时,根据题意将图形补充完整,并直接写出∠BFC的度数;
    (2)如图2,当45°<∠ACD<90°时,用等式表示线段AC,EF,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5.在Rt△ABC中,∠ACB=90°,CA=CB.点D为线段BC上一个动点(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点E在射线AB上,连接DE,使得DE=DA.作点E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F,连接BF,DF.
    (1)依题意补全图形;[来源:学,科,网]
    (2)求证:∠CAD=∠BDF;
    (3)用等式表示线段AB,BD,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6.如图①,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8,BC=14.如图②,在底边BC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DAC=∠ACD.如图③,将△ACD沿着AD所在直线折叠,使得点C落在点E处,连结BE,得到四边形ABED.则BE的长是  .

    7.在等边三角形ABC外侧作射线AP,∠BAP=α,点B关于射线AP的对称点为点D,连接CD交AP于点E.
    (1)依据题意补全图形;[来源:学科网]
    (2)当α=20°时,∠ADC= ;∠AEC= ;
    (3)连接BE,求证:∠AEC=∠BEC;
    (4)当0°<α<60°时,用等式表示线段AE, CD,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8.在等边△ABC外侧作直线AP,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D,连结BD,CD,其中CD交直线AP与点E.
    (1)如图1,若∠PAB=30°,则∠ACE=   ;
    (2)如图2,若60°<∠PAB<120°,请补全图形,判断由线段AB,CE,ED可以构成一个含有多少度角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9.如图1,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着对角线BD向上折叠,顶点C落到点E处,BE交AD于点F.
    (1)求证:△BDF是等腰三角形;
    (2)如图2,过点D作DG∥BE,交BC于点G,连结FG交BD于点O.
    ①判断四边形BFD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②若AB=6,AD=8,求FG的长.

    10.【问题情境】如图①,在Rt△ABC中,∠ACB=90°,AC=BC,点D为AB中点,连结CD,点E为CB上一点,过点E且垂直于DE的直线交AC于点F.易知:BE=CF.(不需要证明)
    【探索发现】
    如图②,在Rt△ABC中,∠ACB=90°,AC=BC,点D为AB中点,连结CD,点E为CB的延长线上一点,过点E且垂直于DE的直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F.
    【问题情境】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类比迁移】
    如图③,在等边△ABC中,AB=4,点D是AB中点,点E是射线AC上一点(不与点A、C重合),将射线DE绕点D逆时针旋转60°交BC于点F.当CF=2CE时,CE=   .

    11.在△ABC中,∠ACB=90°,AC<BC,点D在AC的延长线上,点E在BC边上,且BE=AD,

    (1)如图1,连接AE,DE,当∠AEB=110°时,求∠DAE的度数;
    (2)在图2中,点D是AC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点E在BC边上(不与点C重合),且BE=AD,连接AE,DE,将线段AE绕点E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F,连接BF,DE.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求证:BF=DE.

    专题十:与翻折或轴对称作图有关的几何证明题解析

    例1.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
    ∴∠BAC=∠ACB=60°,
    ∴∠BAD+∠CAD=60°,
    ∵DE=DA,
    ∴∠CAD=∠E,
    ∴∠BAD+∠E=60°,
    ∵∠EDC+∠E=∠ACB=60°,
    ∴∠BAD=∠EDC;
    (2)①补全图形如图2所示;
    ②∵△ABC是等边三角形,
    ∴∠B=60°,
    由对称性得,∠EDC=∠MDC,
    由(1)知,∠EDC=∠BAD,
    ∴∠MDC=∠BAD,
    ∵∠ADC=∠B+∠BAD=∠B+∠MDC.
    ∴∠ADM=∠B=60°,
    由对称性得,DM=DE,
    ∵DE=DA,
    ∴DA=DM,
    ∴△ADM是等边三角形,
    ∴DA=DM,
    即: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DA=AM.

    例2.(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B=CD,AB∥CD,
    ∴∠ACD=∠CAB,
    ∵△AEC由△ABC翻折得到,
    ∴AB=AE,BC=EC,∠CAE=∠CAB,
    ∴AD=CE,DC=EA,∠ACD=∠CAE,
    在△ADE与△CED中,

    ∴△DEC≌△EDA(SSS);
    (2)解:如图1,∵∠ACD=∠CAE,
    ∴AF=CF,
    设DF=x,则AF=CF=4﹣x,
    在RT△ADF中,AD2+DF2=AF2,
    即32+x2=(4﹣x)2,
    解得;x=,
    即DF=.
    (3)解:四边形APCF为菱形,
    设AC、FP相较于点O
    ∵FP⊥AC
    ∴∠AOF=∠AOP
    又∵∠CAE=∠CAB,
    ∴∠APF=∠AFP
    ∴AF=AP
    ∴FC=AP
    又∵AB∥CD
    ∴四边形APCF是平行四边形
    又∵FP⊥AC
    ∴四边形APCF为菱形,
    在矩形ABCD中,AB=4,AD=3,
    ∴AC=5,
    ∵S菱形=PF•AC=AP•AD,
    ∵AP=AF=4﹣=
    ∴PF==.


    专项突破
    1.解:∵折叠
    ∴BD=DF,
    ∵点F落在AC的三等分点上
    ∴CF=1或CF=2,
    若CF=1时,
    在Rt△CDF中,DF2=CD2+CF2,
    ∴BD2=(4﹣BD)2+1
    ∴BD=
    当CF=2时,
    在Rt△CDF中,DF2=CD2+CF2,
    ∴BD2=(4﹣BD)2+4
    ∴BD=
    故答案为:或
    2.解:(1)∵ABCD为正方形,
    ∴∠DCE=90°.
    ∴∠CDF+∠E=90°,
    又∵BF⊥DE,
    ∴∠FBC+∠E=90°,
    ∴∠FBC=∠CDF
    (2)如图所示:在线段FB上截取FM,使得FM=FD.
    ∵∠BDC=∠MDF=45°,
    ∴∠BDM=∠CDF,
    ∵==,
    ∴△BDM∽△CDF,
    ∴==,∠DBM=∠DCF,
    ∴BM=CF,
    ∴∠CFE=∠FCD+∠CDF=∠DBM+∠BDM=∠DMF=45°,
    ∴∠EFG=∠EFC=45°,
    ∴∠CFG=90°,
    ∵CF=FG,
    ∴CG=CF,
    ∴BM=CG,
    ∴BF=BM+FM=CG+DF.
    补充方法:连接GM,证明四边形BMGC是平行四边形即可.
    3.解:(1)如图1,在BC上截取AE=AD得点E,作AF垂直DE交CD于点F(或作∠AED的平分线AF交CD于点F,或作EF垂直AE交CD于点F等等),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8,AD=BC=10,∠B=∠C=90°,
    在Rt△ABE中,BE==6,
    ∴EC=10﹣6=4,设EF=DF=x,
    在Rt△EFC中,则有x2=(8﹣x)2+42,
    解得x=5,
    ∴EF=5.
    故答案为:5;
    (2)证明:如图2,作DH垂直AC于点H,延长DH至点E,使HE=DH.
    方法1:∵△ADC≌△AEC,
    ∴AD=AE=BC,AB=DC=EC,
    在△ABE与△CEB中,,
    ∴△ABE≌△CEB(SSS),
    ∴∠AEB=∠CBE,
    ∴BF=EF,
    ∴△BEF是等腰三角形.
    方法2:∵△ADC≌△AEC,
    ∴AD=AE=BC,∠DAC=∠EAC,
    又∴AD∥BC,
    ∴∠DAC=∠ACB,
    ∴∠EAC=∠ACB,
    ∴FA=FC,
    ∴FE=FB,
    ∴△BEF是等腰三角形.


    4.(1)如图1中,连接EC.

    ∵A,E关于CD对称,∴∠DCA=∠DCE=15°,CA=CE=CB.∵∠ACB=90°,
    ∴∠ECB=60°,∴△ECB是等边三角形,∴∠CEB=60°,
    ∵∠CEB=∠BFC+∠DCE,∴∠BFC=60°-15°=45°.
    (2)结论:EF2+BF2=2AC2.
    理由:如图2,连接CE,AF,延长AC交FE的延长线于点G.

    ∵A,E关于CD对称,∴AC=CE,AF=EF,
    又∵CF=CF,∴△ACF≌△ECF(SSS),
    ∴∠CAF=∠1,∵AC=BC,∴BC=CE,∴∠1=∠2,∴∠CAF=∠2,
    ∵∠ACB=90°,∴∠G+∠2=90°,∴∠CAF+∠G=90°,
    ∴∠AFG=90°,在Rt△AFB中,AB2=AF2+BF2,
    在Rt△ABC中,AB2=AC2+BC2=2AC2,∴BF2+AF2=2AC2,∴BF2+EF2=2AC2.
    5.(1)如图所示:

    (2)∵∠ACB=90°,CA=CB,∴∠BAC=∠CBA=45°,
    ∴∠CAD+∠DAB=45°,∵DA=DE,
    ∴∠DAE=∠DEB,∵∠DBA是△DBE的一个外角,
    ∴∠EDB+∠DEB=∠DBA=45°,∴∠EDB=∠CAD,
    ∵点E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F,∴∠EDB=∠FDB,∴∠CAD=∠FDB;
    (3)线段AB,BD,B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B﹣BF=BD,
    证明: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交AB于M点,

    ∴∠C=∠MDB=90°,∠CAB=∠DMB=45°,∴∠DMB=∠DBM,∴DM=DB,∴MB=BD,
    ∵点E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F,∴DE=DF,
    ∵AD=DE,∴AD=DF,∵AC∥MD,∴∠CAD=∠ADM,∵∠CAD=∠FDB,
    ∴∠ADM=∠FDB,∴△ADM≌△FDB(SAS),∴AM=BF,∴AB﹣BF=AB﹣AM=MB,
    又∵MB=BD,∴AB﹣BF=BD.
    6.解:∵AB=AC,
    ∴∠ABC=∠C,
    ∵∠DAC=∠ACD,
    ∴∠DAC=∠ABC,
    ∵∠C=∠C,
    ∴△CAD∽△CBA,
    ∴=,
    ∴=,
    ∴CD=,BD=BC﹣CD=,
    ∵∠DAM=∠DAC=∠DBA,∠ADM=∠ADB,
    ∴△ADM∽△BDA,
    ∴=,即=,
    ∴DM=,MB=BD﹣DM=,
    ∵∠ABM=∠C=∠MED,
    ∴A、B、E、D四点共圆,
    ∴∠ADB=∠BEM,∠EBM=∠EAD=∠ABD,
    ∴△ABD∽△MBE,
    ∴=,
    ∴BE===.
    故答案为:.


    7.(1)如图;

    (2)40°;60 °;
    (3)证明:∵点B关于射线AP的对称点为点D,
    ∴△BAE≌△DAE. ∴∠BAE=∠DAE=α.
    ∵AD=AB=AC,∴∠ADC==60°-α.
    ∴∠AEC=60°. ∵∠ACB=60°,∠ACD=∠ADC=60°-α,∴∠BCE=α.
    ∵∠ABC=60°,∠ABE=∠ADC=60°-α,∴∠BEC=60°.

    (4)证明:法一:在CD上截取AF=AE.

    ∵∠AEF=60°,∴△AEF是等边三角形.∴∠AFC=∠AED=120°.
    ∵∠ACD=∠ADC=60°-α,∴△ADE≌△ACF.∴DE=CF.∴CD=2DE+EF.∵AE=EF,∴CD=2DE+AE.
    法二:在CD上截取BG=BE.


    ∵∠BEC=60°,∴△BEG是等边三角形.∴∠BGC=∠AED=120°.
    ∵∠BCE=∠DAE=α,∴△BCG≌△DAE.
    ∴AE=CG.∵EG=BE=DE,∴CD=2DE+CG.∴CD=2DE+AE.
    8.解:(1)连接AD,如图1.
    ∵点D与点B关于直线AP对称,
    ∴AD=AB,∠DAP=∠BAP=30°,
    ∵AB=AC,∠BAC=60°,
    ∴AD=AC,∠DAC=120°,
    ∴2∠ACE+60°+60°=180°,
    ∴∠ACE=30°,
    故答案为:30°;
    (3)线段AB,CE,ED可以构成一个含有60°角的三角形.
    证明:连接AD,EB,如图2.
    ∵点D与点B关于直线AP对称,
    ∴AD=AB,DE=BE,
    ∴∠EDA=∠EBA,
    ∵AB=AC,AB=AD,
    ∴AD=AC,
    ∴∠ADE=∠ACE,
    ∴∠ABE=∠ACE.
    设AC,BE交于点F,
    又∵∠AFB=∠CFE,
    ∴∠BAC=∠BEC=60°,
    ∴线段AB,CE,ED可以构成一个含有60°角的三角形.

    9.(1)根据折叠,∠DBC=∠DBE,又AD∥BC,∴∠DBC=∠ADB,∴∠DBE=∠ADB,∴DF=BF,∴△BDF是等腰三角形
    (2)①菱形,理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FD∥BG,又∵FD∥BG,∴四边形BFDG是平行四边形,∵DF=BF,∴四边形BFDG是菱形
    ②∵AB=6,AD=8,∴BD=10.∴OB=BD=5.设DF=BF=x,∴AF=AD-DF=8-x.∴在Rt△ABF中,AB2+AF2=BF2,即62+(8-x)2=x2,解得x=,即BF=,∴FO===,∴FG=2FO=
    10.解:【问题情境】证明:∵在Rt△ABC中,∠ACB=90°,AC=BC,点D为AB中点,
    ∴CD⊥AB,CD=BD=AD=AB,∠BCD=∠B=45°,
    ∴∠BDC=90°,
    ∵∠EDF=90°,
    ∴∠CDF=∠BDE,
    在△BDE与△CDF中,,
    ∴△BDE≌△CDF(ASA),
    ∴BE=CF;
    【探索发现】成立,
    理由:∵在Rt△ABC中,D为AB中点,
    ∴CD=BD,
    又∵AC=BC,
    ∴DC⊥AB,
    ∴∠DBC=∠DCB=45°,
    ∵DE⊥DF,
    ∴∠EDF=90°,
    ∴∠EDB+∠BDF=∠CDF+∠BDF=90°,
    ∴∠CDF=∠BDE,
    ∴∠ADF=∠CDE,
    ∴AF=CE,
    ∴CF=BE;
    【类比迁移】∵△ABC是等边三角形,
    ∴∠A=∠B=60°,
    ∵∠FDE=60°,
    ∴∠BDF=120°﹣∠ADE,∠AED=120°﹣∠ADE,
    ∴∠BDF=∠AED,
    ∴△ADE∽△BDF,
    ∴,
    ∵点D为AB中点,AB=4,
    ∴AD=BD=2,AC=BC=4,
    ∵CF=2CE,
    ∴设CE=x,则CF=2x,
    当点E在线段AC上时,
    ∴AE=4﹣x,BF=4﹣2x,
    ∴=,
    解得:x=3﹣,x=3+(不合题意,舍去),
    ∴CE=3﹣,
    如图④,当点E在AC的延长线上时,
    ∵AE=4+x,BF=4﹣2x,
    ∴=,
    解得:x=﹣1+,(负值舍去),
    ∴CE=﹣1+.
    综上所述,CE=3﹣或﹣1+,
    故答案为:3﹣或﹣1+.

    11.解:(1)∵∠AEB=110°,∠ACB=90°,
    ∴∠DAE=∠AEB﹣∠ACB=20°;
    (2)①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②证明:由题意可知∠AEF=90°,EF=AE.
    ∵∠ACB=90°,
    ∴∠AEC+∠BEF=∠AEC+∠DAE=90°.
    ∴∠BEF=∠DAE.
    ∵在△EBF和△ADE中,

    ∴△EBF≌△ADE(SAS).
    ∴DE=BF.


    相关试卷

    压轴题19以翻折旋转为背景的几何类比探究压轴问题-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压轴题19以翻折旋转为背景的几何类比探究压轴问题-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压轴题19以翻折旋转为背景的几何类比探究压轴问题-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压轴题19以翻折旋转为背景的几何类比探究压轴问题-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几何难点突破旋转、翻折问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几何难点突破旋转、翻折问题 (含答案),共6页。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压轴题培优专题10 与翻折或轴对称作图有关的几何证明题解析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压轴题培优专题10 与翻折或轴对称作图有关的几何证明题解析 (含答案),共20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