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5课:五石之瓠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5课 五石之瓠 讲义(教师版).docx
    • 学生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5课 五石之瓠 讲义(学生版).docx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5课:五石之瓠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1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5课:五石之瓠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2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5课:五石之瓠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3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5课:五石之瓠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1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5课:五石之瓠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2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5课:五石之瓠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6.2 *五石之瓠优秀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6.2 *五石之瓠优秀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5课五石之瓠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5课五石之瓠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5课 五石之瓠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学习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准确把握《庄子》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的艺术效果。

    知识精讲

    【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
    【作品知识】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贻(yí):赠送。 瓠(hù):葫芦。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为(wèi):因为。 掊(pǒu):砸破。
    龟(jūn):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 洴(píng):浮。
    澼(pì):在水中漂洗。 絖(kuàng):丝絮。
    鬻(yù):卖,出售。 说(shuì):劝说,游说。
    将(jiàng):统率部队。
    2.弄懂词义。
    一:同一,一样的。
    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
    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
    虑:考虑。一说通作“摅”,用绳络缀结。
    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
    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重点梳理
    【重点01】翻译文本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注释]
    树:种植。
    实:充满,填塞。
    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掊:击破。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它,成熟后结成的葫芦很大,能容五石东西。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固程度却禁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剖开来做瓢,却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不是它不够大,而是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打破了。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注释]
    固:本来。
    拙于用大: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
    洴澼:漂洗。
    絖:同“纩”,丝棉絮。
    一朝:一旦。
    鬻:卖。
    [译文]
    庄子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有个宋国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于是聚合全家来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卖了吧。”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注释]
    说:同“悦”,取悦。
    越有难:指越人发兵侵吴。
    将:做将领。
    裂:割。
    虑:用绳结缀。
    大樽:盛酒器。
    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
    [译文]
    这个客人得到药方,就去取悦吴王。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水战,大败越军,吴王割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用绳把它系在身上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重点02】梳理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惠子的做法,“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第二部分:庄子的看法,“夫子固拙于用大”“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重点03】问题探究
    1、庄子评价说惠子“拙于用大”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惠子仅从实用的角度评价事物的价值。没有通达的见识和开阔的思路。
    2、惠子用五石之瓠(大葫芦)“盛水浆,剖为瓢”,庄子用之“浮于江湖”,请思考各自体现的深意?
    参考思路:惠子立足于现实生活,以世俗功利观念来思考问题,体现功利主义思想。庄子立足自然,摒弃世俗价值,物我合一,追求无用之大用。
    3、五石之瓠在惠子手中被击碎,在庄子手中却可用来浮于江湖,截然不同的结局,给你什么思考?
    人才,人知之,方可用之。 如孔子,孟子,千里马
    “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杜甫
    人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处理问题,善于变换角度和思路。
    要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通透地处理问题。
    价值的尺度是多元的
    4、《道德经》和《庄子》语言上各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
    句式上:老子句式整齐,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庄子句式灵活,开阖自如
    语言上:老子朴素平实,深刻隽永,庄子善用譬喻寓言,说理生动
    【重点04】概括文中庄子和惠子的形象特征。
    反映了庄子的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随顺自然,也必能得到真正解脱的真人状态;反之惠施则是斤斤计较,锱铢必争,有太多欲望要求和外界与内心的束缚。
    【重点05】本文的艺术特色
    ①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
    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是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的,惠子和庄子的对话辩白了彼此的观点,惠子用的是关于大葫芦大而无用的例子来影射庄子的学说大而不实用;而庄子用宋人擅长制造使手不皲裂的药方却卖掉药方,而买药方的人却用这个药方获得了好处,来证明是所用之异的原因,并且指出惠子的想法就是不知道通达的原因。
    ②运用浅近的寓言,文姿多彩。
    文章想象丰富大胆,像匹骏马驰骋于宇宙,摄取与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妙趣横生的题材,生动、形象地宣传了作者的观点。在揽宇宙于一纸,包万物于一文的充满生机、遐想的《逍遥游》中,作者富有艺术魅力的文笔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使作品成为中国古代寓言体论说文中一篇著名的佳作。
    ③善于使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读者边读边思,边思边读。

    知识拓展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chu.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 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选自庄子《逍遥游》)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2021·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高二期中)下列各项中对《庄子》其人其书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人,是东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B.《庄子》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代表先秦小说最高成就。
    C.《庄子》是道家著作,为庄子和他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又名《南华真经》。
    D.鲁迅先生曾称赞《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把握能力。B.“代表先秦小说最高成就”说法错误,《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故选B。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企者不立 企:踮起脚跟
    ②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③自是者不彰 彰:明显
    ④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处:为,做
    ⑤复众人之所过 复:恢复
    ⑥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⑦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拙:不善于
    ⑧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实:充实,填塞
    A.①⑥ B.②⑦ C.③⑤ D.④⑧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②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伐”,夸耀;③自以为是的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彰”,清楚,指明辨是非;⑤弥补众人犯下的过失,“复”,弥补、补救。故选C。
    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其无,有器之用 当:连词,只有
    B.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其:代词,它
    C.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 者:助词,……的(人)
    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而:连词,表修饰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D项,“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意为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却。故选D。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其未兆易谋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我世世为洴澼絖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的能力。
    A项,“累”通“蔂”,土筐。
    C项,“龟”通“皲”,皮肤冻裂。
    D项,“絖”通“纩”,丝绵絮。
    故选B。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栽种
    B.能不龟手一也 一:一样
    C.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当:当作
    D.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埴:黏土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C项,“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句意为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空心的部分,房屋才能发挥其作用。当:有了。故选C。
    6.(2021·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高二期中)现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写,内篇代表篇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庄子》内七篇包括:《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考生可以优先填写课本中出现的《逍遥游》、《养生主》,《齐物论》相对来说我们也比较熟悉,当然也可以写其他篇目。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肢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巨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有删改)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秋水》,有删改)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命名,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谥号是在皇帝、贵族、大臣等有地位的人去世后,加给其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惠王、宣王。
    C.“子”在文中是指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在的“您”。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公”,低一等的是“伯”。
    9.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汪洋恣肆,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而不愿意做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让人供奉的神龟。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11.庄子阐明道理的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7.B
    8.A
    9.A
    10.(1)我宁愿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情愉快。
    (2)(请问)这个神龟,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让人尊重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它的尾巴爬行呢?
    11.①庄子善于以寓言说理。文中关于庄子的三个小故事都是庄子以寓言说理的典范。面对楚威王的聘请,他用猪、牛做寓说理;面对监河侯的推辞,以鲫鱼的寓言讽刺;后来又以神龟的寓言拒绝了楚威王的聘请。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鲋鱼来子何为者邪”是“问之曰”的内容,“曰”是表对话的词语,后面应该停顿,排除A、D两项。
    “波臣”,指水族中的臣子,古人设想江海里的水族也有君臣,其被统辖的水族称为“波臣”,“波”与“臣”之间不应该断开,且“我/东海之波臣也”构成判断句,排除C项。
    故选B。
    8.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命名”错误。古人应是幼时命名,成年取字。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都是空话”错误,结合“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分析可知,只有《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是空泛的言论,没有事实依据。故选A。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宁,宁愿;污渎,浅而小的水沟;游戏污渎之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玩;羁,束缚,拘禁;为……所,被动句;快,使动用法,使……愉快。(2)其,代词,指神龟;贵,重视,尊重;曳,拉,拖;涂,泥,泥巴。
    11.本题考查理解文本意思,把握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庄子阐明道理的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然后到文中找到庄子所说的话,分析这些话的意思,再看这段文字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最后明确所用手法是什么。做此类题,应先大致了解原文意思。通读全文,大致可以得出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结论,之后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如材料一中,楚威王想要聘庄子为相,庄子拒绝的理由是“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这是用猪牛为寓来说理拒绝;如材料二中,庄子向监河侯借粮食,结果监河侯说“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对此庄子用涸辙之鲋为寓来讽刺;材料三中,面对楚威王的聘请,庄子用神龟为寓进行拒绝。由此可以看出庄子善于用寓言说理。
    【参考译文】
    庄子是蒙地人,名叫周。他曾经做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学说涉猎广泛、无所不包,然而其核心思想却归宗于老子的学说。因此他撰写的十多万字的著作,大多是寓言。他写《渔父》《盗跖》《胠箧》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阐发老子的学说。《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是空泛的言论,没有事实依据。可是庄子善于著书分析词句,阐述事理,譬喻情状,用来指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话汪洋恣肆,随心所欲,所以那些王公大人都无法重用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许诺让他出任相国。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实是厚礼;卿相,确实是尊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即使它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情愉快。”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庄周家境贫寒,因此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将要收到百姓交来的税粮,到时候借给你价值三百金的粮食,好吗?”
    庄周听了脸色骤变,愤愤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人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有条鲫鱼。我问它:‘鲫鱼,你在这黑于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的水官。你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吗?’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历吴、越两地、引西江之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我所依赖的水,没有安身的地方。(现在,)我只要得到斗升水就能活下去,您竟然说这种话,还不如早点儿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选自《庄子•外物》,有删改)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两个大夫先去(想请庄子出仕):“希望把楚国的政务托付给先生!”庄子拿着渔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巾布把它包起来装进竹器里,藏在庙堂之上。(请问)这个神龟,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让人尊重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它的尾巴爬行呢?”两个大夫回答说:“(它)更愿意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它的尾巴爬行。”庄子说:“请回吧!我将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选自《庄子·秋水》,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短文及《五石之瓠》,回答各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 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B.“魏王”即魏惠王。由于魏国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魏惠王即《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
    C.“石”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8两,1两=24铢。
    D.“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
    1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B.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
    C.惠子又用大树的比喻进一步申述自己的观点,大树的遭遇是“立之涂,匠者不顾”,而庄子同意他“大了就没有用处”的说法,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
    D.庄子继续反驳惠子的观点,指出“无用”即是一种“逍遥”,在那远离尘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比那些耍小聪明而不免于死亡的“狸狌”强多了。
    【答案】
    12.D
    13.C
    14.C
    【分析】
    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
    “大树”是“有”的宾语,应在:大树后断开;而“患”是“其无用”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项。“树之于无何有之乡”是状语后置句,“于无何有之乡”是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是对仗结构,各自断开,排除C项。
    故选D。
    13.本题考核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1斤=8两”错,1斤=16两,有成语“半斤八两”作证。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庄子同意他‘大了就没有用处’的说法”“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两处理解都不正确。结合原文“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庄子认为斄牛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是说大有大的好处,不是认同“大了就没有用处”;而“众所同去也”意思是“大家都会鄙弃它的”,不是选项说的“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
    故选C。
    【点睛】
    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参考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到成熟,结成的葫芦很大,有五石的容积。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硬程度却禁不起举。剖开来作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不是它不够大,而是因为它没有用处,所以我把它打破了。”庄子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人,祖祖辈辈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全家族的人集中在一起商议道:“我们世世代代漂洗棉絮,收入不过几金。现在卖药方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就卖给他吧。”那人得了药方,便用它去说服吴王。越国来侵犯吴国,吴王便命他率领军队。冬天和越军进行水战,把越军打得大败。吴王便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能不使手裂开的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而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就是因为用途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担忧它大得无处可容,可见你的心如蓬草一样屈曲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乙] 平原君欲封鲁连③,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史记·鲁仲连列传》)
    [注] ①鹓雏:传说与凤凰同类的鸟。②鸱:鹞鹰。③鲁连:鲁仲连。
    15.[甲]文中的庄子和[乙]文中的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


    16.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
    15.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16.①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把自己比作“鹓雏”,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
    ②鲁仲连则是把帮助别人后收取酬劳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的行为联系起来,强调自己不愿那样做,表明自己的志趣。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关键是读懂文言文,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结合“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分析可知,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想取己代之,庄子讲述了鹓雏与鸱的故事,意在表明自己像雏鸱一样志向高远,功名利禄在他眼中于腐鼠无异,根本无意抢夺。可见庄子将功名利禄看作腐鼠;鲁仲连面对平原君的封赏,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可见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关键是读懂文言文,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本题,题干是“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面对惠子的所作所为,庄子讲述了鹓雏与鸱的故事,运用巧妙的比喻,意在表明自己像雏鸱一样志向高远,功名利禄在他眼中于腐鼠无异,根本无意抢夺。面对平原君的封赏,结合“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分析可知,鲁仲连直言为人排忧解难而收取报酬是商贾之人的行为,自己“不忍为也”。
    译文:
    【甲】
    惠子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国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中搜寻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一直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食用,不是甜美的泉水它不饮用。在这时,一只鹞鹰得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鹓雏,大声怒斥说:‘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恫吓我吗?”
    【乙】
    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推辞,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于是设酒宴招待他,喝到酣畅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给鲁仲连敬酒,祝他长寿。鲁仲连笑着说:“天下的杰出之士之所以被人尊崇,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除灾难、解决纷争而不收取任何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不愿意那样做。”于是辞别平原君离开,终生不再相见。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论语》)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①然?……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②,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外篇》)
    (注)①概:通“慨”,感触于心。②偃然寝于巨室:偃然,安宁状。巨室,指天地。
    17.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庄子面对丧事的思想情感。
    孔子:__________;庄子:_______
    18.从《庄子·外篇》选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19.孔子和庄子对待丧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简述之。



    【答案】
    17.哀悯 达观
    18.(示例)鼓盆而歌 含义: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19.孔子有恻隐之心,哀人所哀,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已及人乃“仁之方”。庄子尽管对夫人之死内心悲哀,但表现出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那是顺应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解析】
    17.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庄子面对丧事的思想情感。找到相关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者的感情。
    第一则材料中孔子面对丧事时“未尝饱也”,可见其难过之情;第二则材料中庄子妻子死后,庄子“鼓盆而歌”,可见对亲人死亡的达观。这样题干要求“用两个字概括”,依据文意可概括为“哀悯”和“达观”。
    1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意,积累成语的能力。先读懂《庄子·外篇》选段,找到相关语句,写出该句中的成语,并把成语的意思解释出来。“鼓盆而歌,不亦甚乎”的意思是(您的妻子死了您还在)敲打瓦盆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这句话中有一个成语“鼓盆而歌”,鼓:乐器名,此处作动词,击打、敲击。盆:古代量器。歌:歌唱。该成语的本意就是文中意思。从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鼓盆而歌”这一语境分析,该成语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19.本题考查分析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述孔子和庄子对待丧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其中两人不同情感产生的原因要通过阅读所给的两个语段分析得出。
    本题,同样是遇到丧事这件事,但是孔子和庄子的感情是不同的,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看法不同。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可知:孔子在人死后,体会到亲人的哀痛,因此动了侧隐之心。庄子认为人死后是“通乎(天)命”,是顺应自然、顺应天命,因此达观地接受现实。
    【参考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论语》)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嘻,庄子却像方簸箕一样张开脚坐着敲打瓦盆唱歌。惠子说:“……(您的妻子死了您还在)敲打瓦盆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样的。她刚死时,我怎么能不为此而慨叹悲伤呢?……人由元气变而有形体,有形体然后有生命,现今又变为死,这就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人都安然寝于天地之间了,而我却要守着她嚎啕大哭,我认为不通达自然变化之理,所以停止了。”
    (《庄子·外篇》)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9 复活(节选)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9 复活(节选)优秀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8课复活节选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8课复活节选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语文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优秀一课一练,文件包含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7课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7课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7 兼爱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7 兼爱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6课兼爱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6课兼爱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5课:五石之瓠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