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诗歌(古诗)阅读真题练习(2021-2023)(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诗歌(古诗)阅读真题练习(2021-2023)(附参考答案和解析)01
    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诗歌(古诗)阅读真题练习(2021-2023)(附参考答案和解析)02
    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诗歌(古诗)阅读真题练习(2021-2023)(附参考答案和解析)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诗歌(古诗)阅读真题练习(2021-2023)(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诗歌(古诗)阅读真题练习(2021-2023)(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12页。

    高考语文诗歌(古诗)阅读真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2023年】
    【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2023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
    杜甫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1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2022年】
    (2022·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城中闲游
    (唐)刘禹锡
    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
    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注】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1分)
    A.《古诗源》B.《乐府诗集》  C.《唐宋近体诗集》  D.《万首唐人绝句》
    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深沉哀怨B.清雅委婉    C.瑰奇明丽   D.高古淡远
    14.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题中“闲游”所寄寓的情感。(5分)





    (202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病柏【1】
    杜甫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
    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静求元精理【5】,浩荡难倚赖。
    注释:【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2】中路:中途。【3】出:生长。【4】鸱鸮:猫头鹰。【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
    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
    3.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2021年】
    (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2021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
    17.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2023年】
    (2023·新高考Ⅰ卷)
    【答案】15.A   16.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翻译】
    学习古诗,逐字翻译,却发现学起来越来越难。遇见每个人,他们都在谈论曾子和颜回的故事。但是要知道,真正重要的不是表面的皮毛,而是在心里的领悟和体会,不是在口耳相传的常识里。求学参禅,需要自己亲身体验、思考、印证;修仙炼道,需要亲自修炼、实践,等待丹药炼成。在卖花担子旁欣赏桃李之花,这句话让我想起了鹤山,想起了那里的美景和人生哲理。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阐述了自己的治学观点,并对友人的论述作出了答复。
    首联“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如果想通过对每个字进行注释来学习儒家经典,并领悟儒经真意,反而会很艰难。当今,一个个的“儒学大师”,每逢遇到他人, 张口曾参,闭口颜回。写诗人对“逐字笺来”的治学方法的态度。逐字笺,即一个字一个字地注释,并以此方式来学习儒家经典、探寻儒家奥义。学转难,学习起来反倒是难以领悟儒家真谛的。这暗示了诗人对这种治学方法的否定。
    颔联“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哪里知道,这正暴露出他们的浅薄与无知。儒家经典的真意,并不存在于人们口耳相传的话语之间。诗人认为很多后世读者经常断章取义,却容易忽略那些关键要素,还会以讹传讹,更加曲解先贤作品中的原意。作者在此运用了比喻,言下之意,人们应该尽量地阅读原作,而不要一味地相信经过摘抄和口述的作品,不然就可能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颈联“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将求学比作参禅,修炼者必须首先得到佛家的印证和认可,然后还要在实践中感悟;求仙之人也需要亲自体验如何炼丹,才能逐步地羽化升天。只有经过“自参、亲炼”的过程,方可深刻地懂得禅理之深奥、以及仙境之美妙。求学也是如此,就像唐代大文豪韩愈所言,行成于思,毁于随。如果只是浅尝辄止,或者望文生义,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尾联“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我直至今还记得鹤山先生对这些“儒学大师”的绝妙评价:他们只是在卖花人的担子上见过桃花李花。援引魏了翁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增强观点的权威性与说服力,强调阅读儒家典籍并在其中参悟儒家真谛的重要性,从而更加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治学态度与方法,对友人作出有力、有理的答复。
    高考试卷中的第16题由此设题,启发考生思考: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钱锺书《容安馆札记》四百四十六则,引林希逸《答友人论学》,并解释说:“末二句本《鹤山大全集》卷三十七《答周监酒》,即为劝读朱子书而发。”
    “卖花担上看桃李”为当时常用语。魏了翁《答周监酒》是这样说的:“见得向来多看先儒解说,不如一一从圣经看来。盖不到地头亲自涉历一番,终是见得不真。文公诸书读之久矣,正缘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欧阳修《六一诗话》中也曾说:“京师辇毂之下,风物繁富,而士大夫牵于事役,良辰美景,罕获宴游之乐。其诗至有‘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之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
    这首诗语言质朴,却饱含哲理,读完令人深受启发。作者通过“卖花担”的故事,讽刺一些人见识浅薄,经常避重就轻,无法体会文章或作品的妙趣。
    【2023·新高考Ⅱ卷】
    【答案】
    15.C   
    16.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③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错。尾联写不知不觉地到达了诗人居住的小岛,远远地就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诛茅地,引用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作者以此表明自己甘心隐逸、不求名利的决心。“鸡犬林萝”之声更增添了生活气息,这声音并未破坏诗人美好的感觉,心情也仍然是愉快的,并未发生变化。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观点态度,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来看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是“有我之境”。
    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写诗人头枕船舷,归意极浓。“卧枕”二字写出诗人姿态的随意,表露内心的愉悦闲适。正因为这样的心境,使诗人眼中所见都带有了主观色彩。
    首先是“望中浑恐是蓬瀛”,诗人举目四望,周围碧波荡漾、云雾茫茫,小船好像正在蓬瀛仙界里穿行。这山这湖诗人并非首次见到,但因为要回到家中,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
    接着写“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时值秋天、色彩斑斓,小桥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阳晚照之中显得非常宁静,它们似乎都不想打搅诗人的思绪,也好像正享受着璀璨晚霞的沐浴。“桥横、寺倚”,表现出景物悠然的状态,也委婉地抒写出作者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很喜欢这种幽静和安闲的行程。其实自然景物并不带有感情色彩,正因诗人自己内心的宁静闲适投注其上,在诗人眼里景物才呈现出悠然、宁静的状态。
    最后是“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刚下过一阵小雨,鸟儿的翅膀湿漉漉的,正安静地栖息在水草边。客舟的船桨惊动了它,鸟儿赶紧振翅飞走。湖面上微风轻拂,粉红色的荷花姿态婀娜,仿佛正在热情地欢迎诗人的归来。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如见避、似相迎”,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湖面上的动植物,也传达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如果诗人归心似箭,就会心有旁骛,不可能如此细心地进行观察和描摹。
    【翻译】
    我躺卧船中,头枕船舷,回家的念头清清如水。视野之中,佳山妙水,简直让人担心是否误入了蓬莱、瀛洲那样的仙境。长桥卧波,霜叶似火,秋色怡人;夕阳如血,云峰斜倚,晚晴正好。翠鸟裹着湿气,疾飞而逝,如同在躲避我;红色的莲花亭亭玉立,香气袅袅,又像在迎接我。依稀之间,我逐渐接近住所,从林木藤萝的缝隙中传来隐隐约约的鸡鸣犬吠之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湖上归途的景色,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美好的幻想,营造出了一种极其恬淡宁静的氛围,即使过了千年,依然令人沉醉不已。
    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描绘了一幅宛如仙境的湖上泛舟图。躺卧船中,头枕船舷,回家的念头清清如水。眺望远处的景色,仿佛是仙境蓬瀛。
    颔联“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描写眼前的景色。长桥卧波,霜叶似火,秋色怡人,夕阳如血,云峰斜倚,晚晴正好。小桥、流水、林木、远山、寺庙都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幽远宁静。小桥与寺庙都是静止的,诗人以“横”和“倚”两个动词修饰,整个画面便显得更加鲜活灵动,炼字绝妙。
    颈联“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以拟人手法描绘湖上的动植物,侧面烘托了诗人此时的愉悦心境。诗人的小舟惊动了栖息在水边的鸟儿,它们振动着翅膀,急急忙忙地飞走了;鲜红的荷花,迎风招展,姿态袅娜,散发着迷人的芳香,仿佛在欢迎着诗人。“翠羽湿飞”“红蕖香嫋”都是湖上常见的一幕,诗人赋予了它们以人的情感,生动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此时诗人心情之喜悦。
    尾联“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诗人从听觉角度着笔,描写了居所环境。诗人的居所渐渐清晰可见,鸡犬的声音隐隐约约从林中藤蔓中传来。正如桃花源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便跃然纸上。途中景色宛如仙境,固然令人陶醉,但那鸡鸣犬吠的田园居所更是诗人心中的乐土。
    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眼前的景色与仙境蓬瀛相联系,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个人感受。以归途为线索,截取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刻画了傍晚湖上风光,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隐居田园、寄情山水、怡然自乐的浪漫情怀,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交融,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境界。
    (2023年北京卷)
    【答案】12.D    13.B    14.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错,原句是“今来已恐邻人非”,一个“恐”字写出诗人的担忧,而不是“看到”。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四联皆对”错,诗歌首联“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没有对仗,“锦官城西”是偏正结构,“乌皮几在”是主谓结构;“生事微”是主谓结构,“还思归”是偏正+动宾结构。
    C.“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错,第一句是说自己在锦官城西的生计艰难,而尾联是说渴望回到草堂隐居,没有形成呼应。
    D.“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错,这里的“芰荷衣”应指隐者衣,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只求能安稳活着,“甘息机”的心态。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大意是,惶恐置身天地更怀念古代的太平日子,反思战乱过程便甘愿息灭机心不入世。
    “更怀古”,怀念的是古代太平的日子,更表达出对当下战乱的厌恶,战乱不仅让杜甫这样的百姓流离失所,战战兢兢生活,担心随时失去生命,更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破坏,由此看出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
    “甘息机”表面意思是熄灭入世之心。但对于杜甫这样的人来说,真的甘心做一个隐士,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吗?不见得,因此这里的“甘息机”,一方面可见出战乱对杜甫心态的打击,另一方面也可视作无奈之语,并非不想入世,并非不想有所作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壮志难酬的隐痛跃然纸上。
    【2022年】
    (2022·新高考2卷)
    【答案】15.B16.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写秋天送别友人,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怅哀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伤的气氛,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绪浓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难分。结尾“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远眺友人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以景结情,委婉含蓄,诗人远望友人离去,直至船帆消逝于视线,可见遥望时间之长久,以杳无踪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作结,景象中融入了诗人万般情结,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寂聊凄冷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以形象的画面中身临其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极具感染力。翻译:寻阳五溪的溪水,沿着旋流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的传说人人皆知,您到南方应有亲身体会。送您别离已有八月之秋,飒飒的芦花随风飘飞倍感离愁。望不见远方的云帆,天晚日落的长江空自流淌。赏析:题目《送别》,即明确点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提示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内容:和谁送别,在哪里送别,将要去哪里,描写了哪些送别时的景色,哪些词语可以透露出作者的感情基调。一二句中,“寻阳五溪水”点出了送别的地点,浔阳;“直入巫山里”点出了将要前往的地方,巫山方向。你从寻阳五溪出发,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一直到达巫山。一浔阳,一巫山,空间的距离感在短短的句子中被拉开,被扩展。三四句,作者展开想象,用虚写的手法描写了南中的美丽,那是一个人们口中传颂的令人向住的佳地,你到了那里,也一定会称赞其风景的优美。这样一来,旅途上或许会少了伤感,少了寂寥。作者在这里用一种特殊的手法对即将分别之人予以慰藉。五六句回到眼前风景,“送君别有八月秋”点出送别的季节是“秋天八月”,“飒飒”写出芦花在秋风吹拂下发出的声响,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复益愁。本句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七八句写作者远眺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二者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作者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没有直接抒发对友人的感情,而是借助于渐行渐远的船帆、默默东流的长江,营造了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含蓄蕴藉,余韵悠悠,言有尽而意无穷。
    【2022年上海卷】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诗人被贬归来,春日闲游城中。首颔二联写池台主人身居要津,却无暇欣赏美景,对比之间投闲置散的处境,暗含自嘲;颈联写诗人流连园景,透露出他得闲情和一丝寂寞;尾联借斜阳客散,春色空锁,暗寓诗人怀才不遇,遭受冷落的不平和无奈。
    【解析】
    12.考诗歌的常识---体裁。中国古典诗歌中诗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古体诗较少格律限制,又叫“古风”。古体诗形式不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用韵灵活,一般不讲对仗和平仄。有四言古诗,如《诗经》,五言古诗,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杂言古诗等。还有歌行体,即诗歌标题中往往有“歌”“行”“吟”“引”“曲”等,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体诗,是绝句、律诗和排律的统称。近体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除排律外,每首句数固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每句或五字或七字。韵有定位。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全诗一韵到底,不能换韵。讲究对仗和平仄。每两句为一联,律诗四联,依次为首联、颌联、颈联、尾联。颌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近体诗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据此判断这首诗歌是近体诗中五律。A《古诗源》是清人沈德潜选编的先秦到隋代的古诗选集;B《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C《唐宋近体诗集》是收录唐宋近体诗的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是宋人洪迈编撰的,第一次对唐人绝句诗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所以这首诗只能收录于《唐宋近体诗集》,即选C项。
    13.考诗歌风格。古典诗词风格有很多:雄浑壮丽有曹操的《观沧海》,犷豪放有李白的《将进酒》,激越高亢有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壮慷慨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郁顿挫有杜甫的《登高》,丽飘逸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奇明丽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淡远有陶渊明的《饮酒》,深沉哀怨有李清照的《声声慢》,清雅委婉有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蓄委婉有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新明丽有周邦彦的《苏幕遮》,平实质朴有贾岛的《访隐者不遇》,刺有章碣的《焚书坑》……我们可据“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空锁一园春”判断,诗歌语言较为优美,意境幽雅,另外诗歌抒情较为委婉曲折,因此用“清雅委婉”评价诗歌风格较为合适。故选B。
    14.考诗歌情感。题干要求“结合全诗”谈“‘闲游’所寄寓的情感”,是5分题。所以,我们首先要写出诗歌的主要内容,接着分析每一联所寄寓的情感。由“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可知,这里写诗人被贬后有许多时间闲游,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池台主人身居要职,但是没有时间赏玩美景;诗人说“永日属闲人”,属于像自己一样无所事事的闲人,看似豁达,实则满含辛酸无奈;由“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可知,这里写的是园中的清幽之景,有闲适之情,也暗含诗人落寞之怀;再看“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可知,尾联写夕阳西下,众多客人散去,满院的美景又无人欣赏了,此时更加感觉到落寞孤独;结合注解“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的写作背景,可知,诗题中“闲游”寄寓了诗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因被贬的感伤及怀才不遇,遭遇冷落的无奈之情。
    【翻译】询问一下城东这些池馆台榭的主人是谁,他们大多都身居显官要职。他们豪掷千金,买下过些佳丽之地(却没有来到这里享受),于是这些人间优胜之所便整日属于我这个清闲的人了。沿着竹林间曲折的小路进入园林,在杂花满树的林中流连。太阳西斜,一众游客各自散去,只有园林依旧,徒然地锁闭着满园春色。
    【赏析】这是一首借闲游抒写心志的诗。前四句写“闲游”前作者的活动与心情。作为一位有志整顿山河的实干家、改革家,刘大禹锡全然不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进入景区一通乱照,回家之后啥也不知道”的作派,在闲游之前,作者通过“借问”的方式对游览地进行了简单的社会调查,以此了解到这些池台大多是身为高爵显官的主人不惜千金买下的。然而,他们“日理万机”,自然没有工夫享受池台的美景。这些文字,看似平常,却又不禁引人思考:这些身居“要路津”的人为何如此有钱,可以轻掷千金买下很少享受的池台呢?他们到底在忙些什么?——不过是蝇营狗苟皆为身谋之辈罢了。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刘禹锡的犀利的目光和深沉的喟叹。不过,诗人转念一想,既然这些高官显宦无法享受,这些池台佳胜便整日都属于我这个闲散的人了。“终属闲人”一句,这一方面,是对那些池台主人的嘲讽和揶揄;另一方面,一个“闲”字也流露出作者的失意、落寞与无奈后二句写“闲游”的过程。“竹径”“花林”以点带面,让人联想池台的美好景色;“萦纡入”“委曲巡”通过动作描写,写游览的过程,也暗示出游园之乐。末二句写闲游结尾时的情景。“斜阳”写时间之晚,同时呼应上文,暗示游览之乐与池台景色之美。尾句写游览结束作者回望池台的感叹。日暮客散,而诗人依然眷恋着这一方美景,残阳苍茫,池台空锁,更是触动诗人心灵:是啊,这一方美如图画而又整日寂寞空锁的池台何尝不是心怀天下、才如美玉却又被无情闲置的诗人的写照呢?明乎此,在诗人“空锁”的感叹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不甘沉沦、欲兼济天下有所作为而又无人赏识报国无门的苦闷、痛苦与无奈。总之,过首诗里有对权贵们“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嘲讽和揶揄,但更多的是作者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痛苦与感慨。
    (2022年北京卷)
    【答案】11. C12.B13.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病柏、丹凤、鸱鸮三种意象。②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征了唐朝从强盛到衰落的沧桑巨变;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摈斥在外;鸱鸮意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国运时局的忧虑。
    【解析】11.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错误,“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两句是说,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外乡人从此经过,久立于树前长吁讶然。他是感慨盛衰无常,不是思乡。1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有相同的寄托”错误,此诗以“病柏”为核心意象,通过描写“柏”之形象、际遇抒写人之命运、感慨,咏物抒怀,情感深沉。而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乐观的襟怀。寄托不同。C项,“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错误,“蟠据亦高大”是形容衰时之柏,“得地”“盘据”承“千年根”,此柏不是所出非地,也不是生长浅薄,却变得枝枯叶燥,了无生机,隐喻家国衰落。D项,“也有对未来的希望”错误,全诗以“病柏”为核心意象,通过描写“柏”之形象、际遇抒写人之命运、感慨,咏物抒怀,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没有对未来的希望。1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和意蕴的能力。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病柏、丹凤、鸱鸮三种意象。“病柏”:“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写柏的盛时,它“势尊严”“状耸翠”“干奇古”“气阴森”,诗人用四句即生动地刻画出柏树的不凡。柏树的形象象征着强盛时的唐王朝。“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来了个“突转”,谁又能料到这植根深厚而悠远的“古柏”,却中道变了“颜色”呢?于“王朝”而言就是衰落了。“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形容衰时之柏枝枯叶燥,了无生机。柏从繁盛到干枯象征唐朝从强盛到衰落。“丹凤”:“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因为大树将枯,“将九雏”的凤凰无枝可憩,只能上下盘旋,哀哀其鸣。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摈斥在外。“鸱鸮”:“鸱鸮志意满,养子穿穴内”而对于恶鸟鸱鸮而言,则正中下怀,它们志得意满地率领众子孙穿穴打洞,立身其中。鸱鸮意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这首咏物诗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有着强烈的象征色彩:它把国家比作一棵原本枝繁叶茂、现已病入膏肓的柏树,把能臣志士比作“哀翔其外”的凤凰,又把宵小之辈比作穿穴而居的恶鸟鸱鸮。
    【翻译】有一株柏树生长在高高的山岗之上;枝叶茂盛形状好像马车顶盖。树干高耸如同龙虎一样的姿态;主持着高风流云的际会。神明依托在挺直的树身之上;年高识广的人多有反复敬拜。又有谁知道树根已经生长了一千多年;现在却中途出现了形色枯坏。柏树生长的地方不是不合适;占据的地点也很高很大。谁知寒冬时忽然失去了依凭;一天天地枝叶就改变凋零了。丹凤只好领着许多雏鸟;悲哀的鸣叫着,在树外飞翔。猫头鹰却志得意满;在树洞里抚养孩子。一位过客不知从何而来,伫立于此长久叹息,表示奇怪。静静地想探求明白其中的道理,可是宇宙浩渺,难以找到可靠的解释。
    【赏析】这是一首古体诗,叙事性很强,是在杜甫草堂时期写就的。开头先写了柏树茂盛挺拔的姿态。“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好壮的景!老杜似乎很少能写出这样出彩的句子来歌功颂德。大概只有因为心中感动而写下来的诗篇,才能总有直击人心底的力量。柏树挺拔高洁,正如盛世的唐朝。可惜只可柏树生病了,它的根坏了。于是原来在此居住的凤凰离开,而猫头鹰志得意满地在树上安了家。这两句其实莫名让我想起了庄子,凤凰和猫头鹰这样的比喻所带的奇绝意味,似乎与现实主义、含泪北望的杜工部并不搭调。但是说来也怪,虽然在庄子将惠子比鸱鸮之后我常常见到这个意象就想笑,但放在老杜诗里,它并不突兀。往大一点说,大概现实主义的意蕴太深厚,很容易就可以包含各种事物,使它们焕发出一种新的色彩。到现在为止,这首诗都还只是一颗想象中的柏树的故事。可是临近结尾,忽然有一个客人来到了画面中,他对着病柏伫立良久,而后叹息。这幅画面四只有一个背影,一个孤独多愁的背影。大概都能看出来这是杜工部的背影。他叹惋忧伤,在踽踽独行中反复求索。
    【2021年】
    (2021·新高考Ⅰ卷)
    【答案】15.B    16.①第二句“惠远东林住得无”用“惠远”“东林”两个意象,表现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态度,“住得无?”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
    ②尾联中“莫谩”“青云依旧”等词语,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过度沉浸在佛法当中,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表达前途无量的勉励之意。
    【15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故选B。
    【16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 “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翻译:
    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否?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就在此处入海;也听说那庐峰,比香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岁末题诗寄托思念,却找不到送书的鸿雁;遥望宫阙,那样渺远,身似病鹤一样孤单。不要空受眼前境遇的牵制,一味求佛问道;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仍是前方追求的目标。
    赏析:
    这首诗与高二上册《琵琶行》一诗结合起来考察,是新高考诗歌鉴赏的一个动向。广大考生应该注意课内课外知识整合考察这一形式。
    寄:两人相隔两地,想起友人,将诗写好寄给对方。这是一首杨巨源写给远在江州白居易的诗。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首联两个问句,明白如话。你在江州一切还平安如意吧?东林寺住的舒服不舒服?普通朋友问不出那么贴心的话。首联两人深情厚谊溢于言表。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颔联紧承首联关切之语而写,是虚写。听说湓浦江那个地方像衣带环绕,风景秀丽。听说庐山比香炉峰还要高耸,风光无限。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岁晏”指一年将尽的时候。到了年末,你也没有写诗给我,两人之间的音讯中断。“病鹤”指白居易。你一个人远在江州,还有病在身,你每天都朝长安远望,希望能够得到君王的眷顾。但是却总不如意。杨巨源在这里想象白居易被贬之后清苦的困难生活,流露出对友人深深的同情。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尾联告诫友人,不要陷入佛教思想,不要四大皆空,要相信时来运转,未来的政治前途依然很远大。尾联直接提出诗人的担心,期望友人振作,相信未来可期。
    首联颔联表达了对身处远方的友人的深切思念。颈联与尾联开解朋友。虽然现状不好,但是要相信未来前途依旧远大。全诗用友人之间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切的友情与思念。
    (2021年北京卷)
    【答案】
    17.A
    18.D
    19.①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②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内容的能力。A.“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错误,根据“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可知,作者认为此地风光无限,可以寄托自己的余生,并非“幽僻苍凉”。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A.“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错误,诗人并非远离官场,而是被贬惠州做官。B.“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错误,本诗中作者并未表达对劳作的热爱,主要表达了闲适之情。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错误,原作中第二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也不对仗,第二句“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对仗,“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等句也不对仗,结构上并不一致。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含义的能力。“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两句意思是:鱼鸟哪里知道,只要我自己内心安闲,外物也自然安闲,这体现出人只要乐天安命,顺应自然,就不会为外在环境所苦,而感到闲适自在。“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两句则是描述诗人的心境,“悠悠”指繁多的外物,“未必尔”即未必就是这样美好,但作者姑且能够以自己认同的事物感到快乐,即只要内心超脱,即使外物不顺心意,也能够自得其乐。
    【翻译】
    环绕在惠州城的是一片江湖洁净秀丽的水,在一望无边的江湖秀水交界处有一座座深绿色的青山。这里有游览不尽的自然美景,它能给我度过有限的年华。惠州城家家注重学习孔子的学说,惠州城户户也认真学习颜渊的礼义。在惠州的市集里买卖公平没有两种价格,勤劳耕种的人和睦相处没有为田地而相争。周元公、管仲、蔡岂三位先贤,也悔恨着不能在这里建起几间茅舍。我在这块美丽的地方有一餐饭饱就够满足了,即使米饭不足用野豌豆和藤菜来补充也可以了。我的门生经常送来柴草粮食,及时帮助我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有酒水和肉类,就能使我欢乐度过晚年了。禽畜鱼鲜生活在好环境中怎能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呢?我生活在惬意舒适的环境中就感到安闲了。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不一定适合你,但我有这样的生活就够悠闲快乐了。
    【赏析】
    这首《和陶〈归园田居〉六首》是诗人在绍圣二年三月,即1095年3月作于惠州贬所嘉祐寺。诗人是绍圣元年十月二日到达惠州的。宋代的岭南被祢之为“蛮貂之邦”,“瘴病之地”当时朝廷任宰相的章惇,挑拔小皇帝诬陷元祐党人谋夺皇位,苏东坡也没法逃过章惇的迫害,初被贬到广东英州(今南雄)任太守, 还在路途中,又改贬到惠州安置。苏东坡是老年投荒的。当时他体弱多病,还生的希望是很少的,其悲状可想而知。但在赴惠路途中,“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后,对惠州的情况有了了解,曾作诗想象惠州的美丽风光,抒发自己对惠州 热爱之情。到了惠州后,他又受到了吏民父老的热烈欢迎,(见《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这种被贬“蛮貊之邦”的恐惧心理就渐渐减少了。直至在惠州住了半年后,游览了惠州的秀丽山水田园, 接触了父老乡亲,他就感慨万分,心情非常兴奋,他在《答陈季常书》中说,“到惠州将半年,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甚厚”,觉得惠州不仅是山美、水美、人也美。当时诗人刚与父老乡亲游览了白水山佛迹岩回来,而又听到儿子苏过诵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 因而,诗兴悠然而生,便依照陶诗的韵,写了《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一这首诗,是抒发诗人游览了惠州秀丽的山水田园和接触了父老乡亲后,觉得惠州山美、水美、人也美,从而爱上这块地方。
    诗共二十句,依照内容可分为五层。诗开始的二句就用甜蜜爽洁的语言,描写了惠州古城被一片洁净秀丽的江河湖水环绕着,在一望无边的江湖秀水交界处,有一座座深绿色的青山。诗人就用了这两句,简洁地写出了惠州确实是一块山清水秀的地方,这实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接着诗人情不自禁地抒发了自己对这块地方的热爱,认为这里有游览不尽的自然美景,这块地方足以供自己度过有限的年华。这层的四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惠州的热爱,对祖国南疆的热爱,令诗人赏心悦目,也促使诗人完全消除了被贬惠州时的恐惧心情。
    第二层的四句,是诗人具体地描写恵州人相互间的敦厚诚笃关系。这层的前两句写惠州城家家户户都在学习孔子的学说,学习颜渊的礼义,正如诗人所作《十月二日初到惠州》中叙述他刚到惠州时受到吏民父老同情和欢迎,如重回到自己家乡时所 受到的温暖,因而,诗人感到岭南的恵州不是“蛮貊之邦”,“瘴病之地”,而是知书识礼,讲究礼义之邦。诗人进一步叙述了惠州市集买卖公平,乡村劳动民众和睦相处的社会风气和高尚的品质,赞美了惠州人民的道德风尚。这种道德风尚也使诗人感到极大 的安慰。
    接着诗人在第三层开始,借用历史上的几个人物对这块优美地方的爱慕,悔恨不能在这里建起几间茅舍居住的惋惜,而自己现在能在这里安居作比较,就感到心安理得了,从而表达诗人 即使缺米薪用祗蕨来补食也可以了。这是诗人巧妙地借用历史 上的几个人物喜爱惠州的事例作衬托,进而表达自己喜爱这田 园生活的心境。
    第四层是诗人具体地叙述自己来到惠州后生活上渐渐感到困难,经常得到友人门生送柴薪粮食资助,帮助他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使诗人可以欢度晚年。这是诗人从另一个侧面赞美惠州人民的美德,也表现诗人与惠州百姓亲密无间,非常融洽的情谊。
    最后一层的四句,诗人借禽鱼生活在好的环境中不知道其美好的道理作比喻,从而表明自己能在这块山美,水美,人也美 的生活环境中就安闲自适了。并指出这样美丽的田园生活不一 定适合所有的人们,但对他来说就“聊乐我所然”了。这一层既指出了一个人要“随意而遇”,“随遇而安”的道理,也回应了第一层 诗人提岀惠州这块美丽的地方,完全可以“寓我有限年”的观点。
    诗的内容层层紧扣,真像陶诗那样“质而实绮”,不用华丽的词句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客观事物。诗口语化,自然平淡,一气呵成,虽然用句平常,但含意深厚,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简朴、自然、亲切之感。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标点真题练习(2021-2023)(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标点真题练习(2021-2023)(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3页。

    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病句真题练习(2021-2023)(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病句真题练习(2021-2023)(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5页。

    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真题练习(2021-2023)(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真题练习(2021-2023)(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19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复习诗歌(古诗)阅读真题练习(2021-2023)(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