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破译四法,附常见文言文虚词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破译四法,附常见文言文虚词01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破译四法,附常见文言文虚词02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破译四法,附常见文言文虚词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破译四法,附常见文言文虚词

    展开

    1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如2013年全国卷第12题的A项: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第一句是李广根据敌我双方形势,认为此时如果带领一百骑仓惶而逃的话,必致匈奴大军追杀而全体覆没,故第一句中的“以”为实词,作“率领、带领”讲,而第二句为介词“把”。显然,两者词性有别,那么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代入法

    过于,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该项中第二句考生熟知,“苛政”与“虎”之间存在比较关系,“于”相当于 “比”,以此代入第一句中显然讲不通,事实上第一句中的“于”作“从”讲,由此排除该项。
    同样该题D项也可用此法进行判断,可知该项也非正确答案。
    再看正确项所涉及的两句: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第二句出自课文《屈原列传》,“因”作“乘机”解,以其代入第一句中刚好符合上下文语境,由此答案不言自明。
     

    3切入法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却立。
    考察这两句语法结构,第一句主语是“五千人”,第二句主语是“相如”,进一步考察“衔枚击之”和“持却立” 两者都是连动结构,且都作谓语,由此可见,两者基本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因”的用法也应相同,此处都可作“于是、就”解。
    B项中两个“于”显然不同,符合题目要求。
     

    4语境推断法

    水溢则泛滥为田患/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第一句上文的语境是“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下文写徐九思“筑减水桥,二水相通”,由此可推断该句中的“则”应为连词,表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便”;
    再考察第二句,出自课文《崤之战》,晋襄公在遭到原怒斥后,幡然悔悟,派人追赶,追到黄河边的时候,百里孟明视等三人却已经上船出发了。
    可见,此处“则”也为连词,但构成转折关系,可译为 “却已经、倒已经”,两个“则”用法各异,符合题干要求。
    常见文言文虚词
    一、而
    ()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 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通“如” 译为“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二、何
    (一)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哀鸣。(《琵琶行》)
    (二)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气助词
    相当于“啊”。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通“呵”
    可译为喝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喝斥他是谁。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三、乎
    ()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
    相当于“吗”“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揣度或商量语气
    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
    可译为“啊”“呀”等。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乎吾将反。(《离骚》)
    (二)介词
    相当于“于”“在”等,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三)词尾
    译为“......的样子”“......地”。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四、乃
    (一)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二)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可译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五、其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它”。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迎操,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矣。(《捕蛇者说》)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大概”。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三)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沛然下雨,则苗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