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复习--学案44 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识记,辅以语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复习--学案44 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识记,辅以语境01
    高考语文复习--学案44 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识记,辅以语境02
    高考语文复习--学案44 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识记,辅以语境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学案44 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识记,辅以语境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学案44 识记文化常识——分类识记,辅以语境,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构建古代文化常识网络图,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案44 识记文化常识
    ——分类识记,辅以语境
    复习任务 1.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构建全面的知识网络。2.熟悉高考文化常识题设误手法,熟练使用答题方法。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考查内容
    提问方式
    命题特点
    2022
    新高考
    Ⅰ卷
    寡人、百乘、国门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考查范围极其广泛,重点集中在官职、称谓、科举、礼法等方面。
    ②以熟悉的古代文化常识为主,兼顾生僻的文化常识。但生僻只是表面上的,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有的与教材密切相关,有的与选文内容密切相关。
    ③设误细小,多放在对象误用、范围扩大、职责混淆、时间颠倒等方面。
    新高考
    Ⅱ卷
    衔枚、车驾
    2021
    全国甲、乙卷,新高考Ⅰ、Ⅱ卷
    衅鼓、庙社、闰月、辎重;犯颜、抵极刑、减膳、大理丞;甲子、宗室、海内、庶务;京口、遗民、部曲、传檄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0
    全国Ⅰ、Ⅱ、Ⅲ卷,新高考Ⅰ、Ⅱ卷
    主司、殿试、司农、当轴;方士、保任、禁中、四六之制(四六文);太守、立嗣、周公、居摄;辇下、东宫、殿下、追比;乡试、宦官、晏驾、执政



    知识图要

    前备知识——古代文化常识网络及积累方法
    一、构建古代文化常识网络图

    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方法
    古代文化常识点多面广,零碎难记,且记后易忘。只有广积累、勤巩固,才能拓展知识面。在识记上,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记,要在发散理解的基础上,巧记善记、记多记牢,如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串联整合记忆。当然,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考生可以自悟自得,多总结一些巧法妙法,提高识记效率。
    1.分类串记法
    (1)科举记忆法:明清时期科举共分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
    (2)文体记忆法: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出来的。《论语》,语录体,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20篇;《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记载帝王、诸侯、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为“断代史”。
    (3)基数记忆法: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儒家十义德(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2.“一线串珠”法
    琳琅满目的文化常识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只要有一条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化常识就可以成为一个知识系统,这条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古代文化常识中的人物称谓,可以以人物姓名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古代人们对人物称谓的一颗颗“珍珠”。
    示例:
    人物的称谓: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称爵名称官地谦称敬称特殊称谓。
    如李白的称谓:李白,称字“太白”,称号“青莲居士”,称籍贯“青莲”,称排行“李十二”,称官名“李翰林”,称爵名“李侯”,特殊称谓“谪仙人、诗仙、酒仙”。
    3.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4.分清易混法
    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一定要分清,如“谥号”“庙号”“年号”等的区别。
    常见“号”的区别:
    (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可分为三类:
    ①美谥,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圣善周闻曰宣。
    ②恶谥,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好内远礼曰炀。
    ③平谥,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
    (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一般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的谥号最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5)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尊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现代也有赠送徽号的,但性质和内容已不一样,如孙炳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书生”。
    5.表格、导图记忆法
    这种方法系统,清晰,高效。如明清三级科举考试简表:
    考试名称
    考试日期
    考场
    主考官
    中者称谓
    说明
    乡试
    子、卯、午、酉年八月
    京城和各省
    皇帝派遣考官
    举人
    第一名“解元”
    会试
    乡试后第二年春天
    京城礼部
    皇帝特派考官
    贡士
    第一名“会元”
    殿试
    会试后同年四月
    皇宫殿廷
    皇帝
    进士
    第一名“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三省六部制:

    三公九卿制:

    活动一 理解高考考查重点及其设误手法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大多是从文言文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能力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首先应分析高考所涉及的考点,明确备考方向。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官职、称谓、礼法、科举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一)官职
    自2015年全国卷开始考查文化常识起,官职类的知识点一直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官职包括官署类与官制类,既有中央官职,又有地方官职,重点是中央官职。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官职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第一组
    1.(2021·全国乙)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全国Ⅰ)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全国Ⅰ)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国Ⅲ)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新高考Ⅱ)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9·全国Ⅲ)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6·全国乙)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全国乙)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6·全国丙)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1.(2016·全国甲)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全国丙)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全国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称谓
    中国是一个礼法社会,非常讲究称谓,称谓也反映了被称谓者的身份和地位。其中,与皇帝、皇家有关的称谓是重点。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称谓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第一组
    1.(2022·新高考Ⅰ)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新高考Ⅱ)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全国Ⅰ)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全国Ⅱ)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1.(2021·新高考Ⅱ)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指后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新高考Ⅰ)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全国甲)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国Ⅱ)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新高考Ⅰ)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0·新高考Ⅰ)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用来借指太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20·新高考Ⅰ)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8·全国Ⅲ)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7·全国Ⅲ)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6·全国甲)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5·全国Ⅰ)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礼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法类文化常识一直是高考的考查重点。它包括礼仪礼制和政治礼法,后者是考查重点。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礼法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第一组
    1.(2021·全国乙)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全国Ⅰ)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全国Ⅱ)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全国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1.(2021·新高考Ⅰ)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新高考Ⅱ)传檄,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新高考Ⅱ)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国Ⅲ)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全国Ⅱ)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8·全国Ⅰ)“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9·全国Ⅰ)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全国乙)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5·全国Ⅱ)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5·全国Ⅰ)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5·全国Ⅱ)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科举
    有关科举类的文化常识繁而杂。首先,应精准掌握教材上的相关常识;其次,理清科举类文化常识的大致脉络,并将之科学分类;最后,分类识记,并适当联系现实,重点识记与乡试、会试、殿试相关的内容。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科举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1.(2020·全国Ⅰ)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新高考Ⅱ)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全国Ⅱ)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全国Ⅲ)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5·全国Ⅰ)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刑罚
    高考对刑罚常识的关注,是与我国依法治国的政策一致的。对此,考生既要整体把握我国古代各种常见的刑罚名称,也要熟悉每种刑罚适用的对象及程度,注意类似刑罚的差别。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刑罚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1.(2021·全国乙)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新高考Ⅰ)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国Ⅱ)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8·全国Ⅲ)“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全国Ⅱ)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史常识
    文史常识涉及的范围更广,既有文化、文学层面的,更有历史方面的。不过,高考考查的文史常识是高中毕业生应知应会的。这一点从下面高考所考过的相关文史常识中可以看出。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文史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1.(2020·全国Ⅱ)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全国Ⅲ)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国Ⅰ)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9·全国Ⅱ)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全国Ⅲ)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8·全国Ⅰ)《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军事、地理、历法
    下面是历年高考所涉及的古代军事、地理、历法方面的文化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第一组:军事
    1.(2022·新高考Ⅱ)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全国甲)辎重,文中(斩偏将,获其辎重)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全国甲)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新高考Ⅱ)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地理
    1.(2021·新高考Ⅰ)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新高考Ⅱ)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历法
    1.(2021·全国甲)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新高考Ⅰ)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是纪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全国Ⅲ)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张冠李戴。如2020年全国Ⅰ卷第11题B项,殿试本由皇帝亲自主持,却被说成“由丞相主持”。
    (2)扩大范围。如2020年新高考Ⅱ卷第11题A项,乡试考生本是来自各地州、府,却说成是“来自全国各地”。
    (3)不明职责。如2020年全国Ⅲ卷第11题A项,太守的职责本来是掌管地方行政事务,却把“军事”“科举”强加进去。
    (4)跳脱背景。如解说“嗣位”,本来是嫡长子继承,却说成“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忽略了嫡庶之别。
    另外,还有望文生义、无中生有等设误手法,都需要特别注意。
    活动二 掌握文化常识题的答题原则和方法
    近两年高考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考查点随文设置,涉及面广,规律性不强。答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三结合”原则
    (1)结合文本。要锁定该专有名词出现的区域,尽量从语义相关处推断。
    (2)结合教材。遇到专有名词时,要尽量关联教材,链接教材语境。
    (3)结合生活。当遇到陌生的专有名词时,可联想生活常识、共识性话语作答。
    2.四方法
    (1)调动积累直接判
    该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直接判定选项的正误。
    ①联系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如“陛下”,我们就可以联系古装电视剧中臣民对皇帝敬称“陛下”等。再如“吏部”,可以依据初中历史所学的中国古代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相关知识直接判断。
    ②联想教材所学知识。初高中语文教材课下注释及附录文章中的专有词语、古今异义、文学知识等很多都属于古代文化常识。做题时可结合课下注释来进行判断。
    (2)剖析词语巧推断
    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词语可通过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或联系相关成语,剖析语素内涵,解读词义,借此推断题目的正误。如“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迁。联系“罢黜”一词,“黜”应指降职;结合“陟罚臧否”一词,“陟”应指升职。
    (3)结合语境深推断
    揣摩文言文中文化常识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文中搜索相关信息加以推断。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第11题C项对“部曲”的解释: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而原文是“(祖)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将”是带领,“百余家”指其军队共有一百多户人家。显然,选项解释不合乎语境。
    (4)遇生判对灵活断
    高考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有名词作为错项设置。所以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常识,一般认为此项表述正确。
    以上四种技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南宫县学①自明成化十七年移建今邑治,其后历宏治②迄国朝嘉庆中,重修者十有二,今又百年,稍稍圮坏。摄县事李君与邑人复谋葺而新之,期年而工竣,乃走书裕钊③记其事。
    裕钊:惟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然今之学者,则学为科举之文而已。自明太祖以制艺取士,历数百年而其弊已极。士方其束发受书,则一意致力于此,稍长,则颛取隽于有司者之作,朝夕伏而诵之。所以猎高第、跻显仕者取诸此而已无不足。经史百家、自古著录者芒不知为何书;历代帝王、卿相、名贤、大儒至不能举其人;国家典礼、赋役、兵制、刑法问之百而不能对一;诸行省、郡县疆域不辩为何方;四裔朝贡、会盟之国不如其何名;卑陋苟且成于俗而庸鄙著于其心;其人能骥目攘臂而道者则所谓“仁义道德”,腐熟无可比似之言而已矣。(节选自张裕钊《重修南官县学记》,有删改)
    注 ①县学:又名儒学,即县级的官办学校。②宏治:应为“弘治”,明孝宗年号。③裕钊:张裕钊,字廉卿,与吴汝纶等人师事曾国藩,号称“曾门四弟子”。
    A.摄,在文中是“代理”的意思,与《离骚》中“摄提贞于孟陬兮”的“摄”不同。
    B.制艺,又称“制义”,在明清两代亦称作“八股文”,其文体在科举考试中有明确的规定。
    C.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束发为髻,故常以“束发”代指成童,但“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除外。
    D.朝贡,原意是指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前来朝拜君主并贡献礼物,在本文中指代藩属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宋祁等奏:“……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先策论,则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式,则闳博者得以驰骋矣;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夏四月壬子,判国子监王拱宸等言:“汉太学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楹,制度狭小,不足以容。”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时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至是,兴太学,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式。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有删改)
    A.策论,宋代以来试士科目之一,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B.判,唐宋两代的一种官制,多指以高位兼任低职务,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C.楹,本义为厅堂前部的柱子,在古代也常作量词,文中指房柱的计量单位。
    D.实学,以“实体达用”和“经世致用”为主要宗旨与内容的学说,始于宋代。
    相关学案

    最新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6 识记古代文化常识: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6 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共12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识记普通话字音: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识记普通话字音,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试说明,考查方式,应考方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分类识记字音: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分类识记字音,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最容易读错的汉字,常见难读字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