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创优训练(word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创优训练(word版含答案)01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创优训练(word版含答案)02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创优训练(word版含答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四百人,诸科多到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创优训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人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人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人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
    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 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
    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 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
    2.唐初,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高宗以后,左、右仆射要加上“同三品”名号,才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玄宗时,政事堂被改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并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领导。上述变化表明,唐朝
    A.尚书省的职权逐渐被削弱 B.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C.政事堂议政制度遭到破坏 D.中书省的核心地位提升
    3.汉代多次根据“故事”设置编制之外的官职,以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汉宣帝就曾遵循武帝征贤士破格授官的“故事”选拔人才。由此可知,汉代
    A.治国强调任人唯贤 B.执政注重灵活务实
    C.选官机制趋于失灵 D.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4.《文献通考》记载:“延康(东汉献帝)元年,尚书陈群以为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下列关于“九品官人法”的解读,正确的是
    A.由“中正官”根据出身门楣评定人物的才能
    B.是各个州郡县选拔各自地方官员的选官制度
    C.考选方式封闭,造成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
    D.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打破门第界限
    5.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时期
    概况
    高祖,太宗时期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时期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玄宗时期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控制了决策权 B.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
    C.三省六部逐渐被废止 D.中枢权力机制的调整
    6.唐太宗时颁“令有司劝勉民间嫁姿诏”,其中规定“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准户减少,以附殿失”,因此即使实际人口减少,官员也不削减户籍,成为“虚存户口”,照常征税。这反映了当时
    A.精耕细作水平提高 B.赋税制度弊端显现
    C.官员考核制度完善 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7.魏晋时期的士族是指门阀贵族,但是到了唐朝后期,士族是指读书应举的布衣之家,或指进士出身的家族,也指公卿百官,虽然还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含义,但无论如何都不是用来指称魏晋时期的旧士族,也不是用来指称他们的后裔。这种变化反映了
    A.科举制赋予士族新的内涵 B.封建四民结构得以重建
    C.门阀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 D.九品中正制走向了衰落
    8.牒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下图为出土于浙江武义县南宋徐渭礼墓的公文示意图。这反映出(       )
    尚书省牒
    奉议郎徐       谓礼
    牒奉……
    敕                 故牒
    淳祐四年四月          日牒
    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刘     押
    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范            押
    右丞相永国公                            押

    ①行政文书由多名长官共同签署                    ②行政文书是由尚书省负责下发
    ③参知政事是枢密院的最高长官                    ④皇帝的权力受到了极大地削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如表为唐代三司使的起源和演进概括。它反映了唐代
    唐太宗
    三司即户部、度支、盐铁转运。三司是尚书省下设的三个各自独立的部门。
    唐玄宗
    盐铁使和转运使合二为一即盐铁转运使,地位日益突出,呈现“天下之赋,盐利居半”。
    中唐后
    度支超过户部,号称度支使,贞元后以本部尚书侍郎担任。以“计相”之名,侵夺尚书省职权。

    A.三司使逐渐控制决策权 B.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
    C.三省六部制已日渐成熟 D.国家机构权力再整合
    10.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是这样评价汉唐政治的:“唐代政府和汉代政府之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主要说明了
    A.从汉到唐政治制度的重大进步 B.汉唐两朝的政治制度各有特色
    C.汉唐两代皇权大小是不相同的 D.“九卿与六部”均隶属于宰相
    11.从示意图来看,与隋朝相比,唐朝赋役制度的进步性表现在


    A.均田制下农民授田的数量上 B.唐朝缴纳的税项比隋朝要少
    C.农民的生产时间更有所保障 D.缴纳田租的形态有较大进步
    12.“建中元年,初定两税,至今四十年。当时绢一匹为钱四千,米一斗为钱两百。税户输十千者,为绢二匹半而足。今绢一匹价不过八百,米一斗不过五十。税产之输十千者,为绢十二匹。”上述材料意在说明两税法
    A.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B.赋税标准前后不一
    C.加强人身依附关系 D.加重人民生活负担
    13.唐代的两税法“将租庸调以及户税、地税、青苗钱等合并,统一开征两税,纳税项目减少,缴纳时间集中,省去了原来的‘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A.大大减轻百姓税额负担 B.降低了赋税征纳的成本
    C.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14.汉代实行以察举和辟除为主体的选官制度。察举是一种自下而上举荐人才为官的方式;辟除是长官直接聘任部下的一种方式,被辟除的官员与长官结成连带责任。据此可知,汉代的选官制
    A.根除了血缘政治的影响 B.长期推行冲击中央集权
    C.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D.消除了地方对中央威胁
    15.唐代设立政事堂,其成员除了三省长官外,其他如授有“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二品”“参知政事”的官员亦入政事堂议事,皆为宰相职。这体现了唐代
    A.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B.避免了重大决策失误
    C.集体议事分散相权 D.权臣专横使君权旁落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大批官员的主要来源是科举。唐代已经实行科举,但被门阀贵族操纵,取士很少。北宋初年,科举向文人广泛开放,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只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宋太祖时取士较为严格,朝廷下令:考试及第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以防止形成宗派。进士及第要经过皇帝亲自“殿试”考选,从此成为定制。殿试后并在殿前“唱名”,由皇帝“赐及第”。宋太宗时,录取人数逐渐增多,一科进士可多到三、四百人,诸科多到七、八百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代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明初科举会试取士中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取。宣德、正统年间,又分南、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则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后来,虽在比例上有所增减,但其制不变。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唐代相比科举取士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代科举取士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科举取士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17.科举制的推行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发展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新兴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源自统治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士人治国的强烈需求,是对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政治文化的选择的继承,是建立在以儒家价值观念为核心基础之上的一种综合素质的考评体系。
    ——摘编自何宗海《科举制在唐朝的变异及其对后世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宋代统治对科举考试非常重视,宋太祖决定在殿上举行复试,加在诸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宋朝取消了唐代以来举士时在品行、职业、服纪等方面的限制。宋太宗定制,举人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殿试仅考策论,限千字以内。
    ——摘编自贾志扬著《宋代科举》
    材料三   丁韪良多次强调科举制中所体现的“进步”元素。一方面,中国人自幼年开始读书,经历各个阶段,向秀才、举人、进士等更高层次不断努力的过程,体现了个人对“进步”的追求;另一方面,科举制经历不同历史时代,其考试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完善,体现了该制度本身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科举制也在制度层面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
    ——摘编自王剑《论丁韪良对中国科举制的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科举制产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改革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所体现出的“进步”元素。
    18.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一、二,说明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从理论上讲,皇帝拥有天下所有权力,尚书省是贯彻皇权的具体办事机构,尚书省的首脑即为丞相。历史沿革中,尚书省的一枝独大,势必造成相权过重,为了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简明来说为了抑制相权,中书省和门下省应运而生。“三省六部制”是秉承儒家思想,汲取历代治权的有益部分完善而成的,到了唐代堪称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唐代政治制度设计》
    (1)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堪称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的表现。
    20.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古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的用人,是比较没有什么阶级之见的。但是,贵族的势力,本来潜伏着;而是时的选举,弊窦又甚多;遂至激成九品中正之制,使贵族在选举上,气焰复张。结果,就酿成晋初刘毅所说的“惟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后来君主为打击门阀,多选用寒人为亲信,逐渐形成了高门士族表面上高踞中央要职,而实际上大权已旁落下移的政治格局。九品中正之制既废,科举就渐渐的兴起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代)均田制下,农民有了自己的独立财产,摆脱门阀控制,直接和朝廷发生联系;朝廷绕开门阀,直接统治农民。均田制使得皇帝和农民都能够摆脱门阀,彼此都需要相应的渠道产生政治联系……科举制正好提供了这一渠道,满足皇帝和农民双方的要求。
    ——代谦、别朝霞《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
    材料三   有唐一代,婚姻实兼重门第与科第,入宋以后,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占据了整个仕宦阶层的绝大多数,士阶层内部完成了彻底的重组。同时“婚姻不问阀阅”也成为当时的普遍风气。
    ——摘编自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影响选官制度变化的因素,并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人们婚姻观念的新取向。综合上述材料,分析选官制度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D
    6.B
    7.A
    8.A
    9.D
    10.A
    11.C
    12.D
    13.B
    14.B
    15.C
    16.(1)科举成选官主要途径;录取人数大幅度增加;应试者身份的限制放宽;皇帝主持殿试成为定制。
    (2)特点:管办学校与科举制相结合;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按地域分卷考试和录取。
    (3)原因:君主专制强化;程朱理学成为官办哲学;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17.(1)隋朝实现大一统:士族地主走向没落,庶族地主参与国政(新兴统治阶级参政的需求);统治者热爱传统文化;士人治国的热情与社会责任感;对以往政治文化的继承发展:儒学价值观提供考评依据。
    (2)分层次考试;政府主导:注重实用性;范围扩大;避免姻亲关系。
    (3)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利于社会公平公正。
    18.(1)分封制。郡县制
    (2)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3)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4)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破除了世家大族特权垄断(或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增加)
    19.(1)理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2)三省六部制具有权力的制衡性。如三省的权力分立,门下省的封驳和谏官制度,是对君权的制约;而门下省和中书省的设立则是对尚书省权力的限制,即对相权的限制;唐代的丞相制是“集体领导制”,权力的互相制约相对保证了政策方针的制定及实施的大致正确。
    20.(1)因素:阶级关系的变动;统治者的政策;社会的变迁。
    影响: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2)新取向:“婚姻不问阀阅”,重视科举及第者。
    关系:选官制度的演变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反过来选官制度的演变推动社会变迁的发展。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秀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秀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测试题: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创优训练(word版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