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01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02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句子默写,选择题,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字词书写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艾青经典语录
    (1)自私和贪婪相结合,会fū    出许多损害别人的毒蛇。
    (2)个人的痛苦与快乐,必须róng    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中。
    (3)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miǎn    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二、句子默写
    2.古诗文默写。
    (1)   ,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韩愈)
    (2)黄梅时节家家雨,   (《约客》赵师秀)
    (3)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
    (4)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5)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描写居室自然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句子是“   ,   。”
    (6)作为中华少年,我们要勇于担当。复兴路上,我们也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正如“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但是我们不要灰心,要坚信“   ,   ”(《游山西村》陆游)。
    三、选择题
    3.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是我国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汉字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意蕴。小文对一些名人故居的对联特别感兴趣,他发现一些名人故居对联是后人对宅主的全面评价,或褒或贬,自有其道,从中可以追寻到时代和人生的轨迹,于是他经常会抄下一些名人故居的对联。下面的对联中高度评价杜甫的是(  )
    A. B.
    C. D.
    四、课外阅读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①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②吾见之,恐去③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④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注释:①尝:曾经。②向:刚才。③去:离开。④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⑤治:治理,管理。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恐/去母而死也。
    B.忧而/不食
    C.蛇/今安在
    D.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2)解释加点的词。
    ①故   
    ②对   
    ③及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4)短文运用什么方法刻画了幼时的孙叔敖的形象?读罢此文,请你谈谈孙叔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综合性学习
    5.综合性学习。
    广饶县某中学七年级拟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课外阅读调查表
    读书兴趣及比例
    读书计划及占比例
    关注点及占比例
    读书笔记及占比例
    浓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么样
    10%
    每读必做
    0%
    一般
    48%
    有时有计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76%
    【材料二】语文学困生情况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1)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两个结果。
    (2)关于读书,有许多的名言警句,请你写出一句。
    (3)读书能让我们明理。请探究七年级《传统文化》第11课“老吾老以及他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他人之幼”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怎样的道理?
    六、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各题。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你描述首联和颔联的画面。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七、名著阅读
    7.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沙僧见他变了脸,不肯相认,只得朝上行礼道:“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他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选段二】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相,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观音、木叉,一齐围统。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相,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
    (选自《西游记》江苏人民出版社)
    (1)选文涉及到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精彩故事,这个故事是    ,选段一中的“他”是    。
    (2)从选文内容来看,六耳猕猴有什么性格特点?
    (3)选段一对孙悟空与唐僧发生冲突第三次离开的情节有所交代,请你联系整部作品,分别概括孙悟空前两次离开的情节并对其表现进行简要分析。
    (4)任务二:以下名著都描述了相关人物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名著
    人物
    情节
    性格
    《红星照耀中国》

       
    酒宴上,有客人在桌底下开枪,他面不改色。
    勇敢无畏
    《儒林外史》
    王冕

       
    孝顺懂事
    《简•爱》
    简•爱

       
    自尊自强
    八、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九、语言表达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牺牲时不满19岁的烈士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烈士牺牲快要3年了,但英雄们从不会被忘记,爱国也从不是一句口号。又是一年清明时,有人这样做了:
    【材料链接】
    2021年4月2日凌晨四点,固原市第二中学和固原弘文中学2000余名师生从固原市区出发,冒着风雨,踏着泥泞的道路,上陡坡、跨水坑,徒步前往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为烈士敬献花圈、擦拭墓碑。随后,再徒步回校,往返54公里,返回学校时已是深夜22点。
    2023年4月1日凌晨五点,固原市第二中学和固原弘文中学2000余名师生徒步108里再次走上征程。
    这项行动从1995年开始,已经坚持了28年,风雨无阻……

    ㅤㅤ这事一经媒体报道,便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有的网友看到孩子们满身泥水,脚丫被磨出水泡,就认为这种方式太辛苦,也影响学习,质疑这项活动是否值得推崇。有的网友则对这项活动大加赞赏,认为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了力量。请谈谈你对这项活动的看法。(要求:100字以内)
    十、作文
    10.题目:耳畔总响起那句话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字词书写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艾青经典语录
    (1)自私和贪婪相结合,会fū  孵 出许多损害别人的毒蛇。
    (2)个人的痛苦与快乐,必须róng  融 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中。
    (3)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miǎn  冕 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1)孵
    (2)融
    (3)冕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二、句子默写
    2.古诗文默写。
    (1)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韩愈)
    (2)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约客》赵师秀)
    (3)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王维)
    (4)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5)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描写居室自然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6)作为中华少年,我们要勇于担当。复兴路上,我们也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正如“ 政入万山围子里 , 一山放出一山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但是我们不要灰心,要坚信“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草树知春不久归
    (2)青草池塘处处蛙
    (3)明月来相照
    (4)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怆”的书写)
    (5)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6)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选择题
    3.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是我国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汉字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意蕴。小文对一些名人故居的对联特别感兴趣,他发现一些名人故居对联是后人对宅主的全面评价,或褒或贬,自有其道,从中可以追寻到时代和人生的轨迹,于是他经常会抄下一些名人故居的对联。下面的对联中高度评价杜甫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解答】A.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B.“竹”“咬定”暗含郑板桥《竹石》中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C.“草堂”指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野老”指杜甫自号“少陵野老”;
    D.是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纪念馆题写的对联。
    故选:C。
    【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课外阅读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①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②吾见之,恐去③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④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注释:①尝:曾经。②向:刚才。③去:离开。④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⑤治:治理,管理。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B 
    A.恐/去母而死也。
    B.忧而/不食
    C.蛇/今安在
    D.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2)解释加点的词。
    ①故 原因,缘故 
    ②对 回答 
    ③及 等到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4)短文运用什么方法刻画了幼时的孙叔敖的形象?读罢此文,请你谈谈孙叔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分析】参考译文:
    孙叔敖幼年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时,看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他)回到家里就哭起来,忧伤的不吃饭。母亲问他哭泣的原因,孙叔敖回答道:“(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必定要死。刚才我看见了一只长有两头的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死去。“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就把它杀掉并埋起来了。”他母亲对他说:“不要忧虑,我听说积有阴德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所以你不会死的。”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慈的人了。
    【解答】(1)考本题查对句子朗读节奏的辨析。
    ACD.正确;
    B.有误,句意:(他)忧伤的不吃饭。“而”字前边应该有停顿,正确停顿为:忧/而不食。
    故选:B。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母亲问他哭泣的原因。故:原因,缘故。
    ②句意:孙叔敖回答道。对:回答。
    ③句意: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及:等到。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句中重点词:吾,我。闻,听说。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者,……的人。汝,你。句意为:我听说暗中有德于人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所以你不会死的。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作答时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叙述的事件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杀而埋之”是对孙叔敖的动作描写,“归而泣,忧而不食”是对孙叔敖的神态描写,“叔敖对日: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是对孙叔敖的语言描写。结合文意,“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在一次游玩时,看见一条长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回到家里叔敖哭起来。忧伤的不吃饭,他的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便说“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是要死的,刚才我看了两头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死去的”,这些可以看出他天真、幼稚。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国相,虽然他还没有开始治理国家,但是人们已经信服他的仁德了,侧面衬托出他非常有爱心。
    答案:
    (1)B
    (2)①原因,缘故;②回答;③等到。
    (3)我听说暗中有德于人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所以你不会死的。
    (4)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孙叔敖是一个天真、幼稚,极富有爱心的人。
    【点评】闻:
    1、听见(闻水声)
    2、听说(余闻之也久)
    3、使……听到(闻寡人之耳者)
    4、扬名(不求闻达于诸侯)
    5、知识(卒获有所闻)
    6、名誉,声誉(不能称前时之闻)
    五、综合性学习
    5.综合性学习。
    广饶县某中学七年级拟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课外阅读调查表
    读书兴趣及比例
    读书计划及占比例
    关注点及占比例
    读书笔记及占比例
    浓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么样
    10%
    每读必做
    0%
    一般
    48%
    有时有计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76%
    【材料二】语文学困生情况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1)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两个结果。
    (2)关于读书,有许多的名言警句,请你写出一句。
    (3)读书能让我们明理。请探究七年级《传统文化》第11课“老吾老以及他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他人之幼”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怎样的道理?
    【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所谓材料探究,就是要求考生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考生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材料间的关系一般有因果关系和平等关系。材料一是调查表,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读材料一的图表数据,分析发现:当前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读书缺乏深厚兴趣,没有整体性计划:读书的关注点多在内容情节,很少关注怎么写和写得写样:缺少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或积器思考的习惯)。材料二,主要展示了语文学困生的情况。综合两则材料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无效的课外阅读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尤其是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低下状态。
    (2)本题考查课外积累。根据题干要求,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即可。如,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等等。
    (3)本题考查对句子及传统文化的理解。首先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像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体现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孝悌之礼;把家庭里的孝悌关系推广到全社会,推崇“仁爱”,追究人际关系和谐。
    【解答】示例:(1)①当前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读书缺乏浓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缺少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或积累思考的习惯),②因此导致了部分学生尤其是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低下状态。
    (2)示例: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3)①主张孝敬老人,爱护幼小的孝悌之礼;②主张把家庭里的孝悌关系推广到家族、乡里、陌生人、全社会,让全社会形成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
    【点评】综合读写部分的题型是变化多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同学们掌握其中的方法和要领,只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生活,多积累,多运用,多练习,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就能提高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六、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各题。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你描述首联和颔联的画面。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分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能力。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此题中出现的意象有薄暮、树、山、落晖。结合答题方法,可以给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ABD.分析正确。
    C.有误;颈联中的“返”与“归”,指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而非“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故选:C。
    答案:
    (1)太阳就要落山了,我孤独地站在东皋村头惆怅地张望,不停地徘徊实在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2)C
    参考译文: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点评】描绘诗句画面的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绘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
    七、名著阅读
    7.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沙僧见他变了脸,不肯相认,只得朝上行礼道:“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他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选段二】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相,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观音、木叉,一齐围统。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相,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
    (选自《西游记》江苏人民出版社)
    (1)选文涉及到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精彩故事,这个故事是  真假美猴王 ,选段一中的“他”是  六耳猕猴 。
    (2)从选文内容来看,六耳猕猴有什么性格特点?
    (3)选段一对孙悟空与唐僧发生冲突第三次离开的情节有所交代,请你联系整部作品,分别概括孙悟空前两次离开的情节并对其表现进行简要分析。
    (4)任务二:以下名著都描述了相关人物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名著
    人物
    情节
    性格
    《红星照耀中国》

     贺龙 
    酒宴上,有客人在桌底下开枪,他面不改色。
    勇敢无畏
    《儒林外史》
    王冕

     母亲让他辍学去给间壁人家放牛,他欣然应允。 
    孝顺懂事
    《简•爱》
    简•爱

     接受舅妈的安排,孤身离开盖茨海德去洛伍德学校生活、学习。 
    自尊自强
    【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取经归来的故事。
    【解答】(1)本题考查《西游记》情节。结合“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可知,这是有一个假孙悟空出现打倒了唐僧,抢走了行礼,由此可判断这是真假美猴王的情节。结合“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可知,这里的“他”承认抢走了行礼,要自己去西天取经,这不是孙悟空会说的话和做的事,由此可判断这是假的孙悟空,是六耳猕猴。情节概括: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选段一“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可知,六耳猕猴认为自己熟读牒文,能够自己去取经,对自己非常的自信,看出他恃才放旷(自负狂妄、桀骜不驯)。结合选段一“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可知,六耳猕猴要通过西天取经获得万代传名,看出他重视功名,贪图功名。结合选段二“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可知,当看到自己的身份被揭穿了,就立马想要逃走,看出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执迷不悟、狡猾(“精明”)。
    (3)本题考查《西游记》情节。情节概括:第一次。《西游记》原著第14回,刚刚收服孙悟空的时候,有几个强盗打劫,让孙悟空打死了,然后唐僧赶走悟空,最后观音给了唐僧一个紧箍,紧箍咒。表现分析:孙悟空此时对于人命没有很在意,漠视人命,而且对于唐僧的教诲具有很强的反抗心理,并非是真心想要护送唐僧取经,表明他还是非常莽撞、冲动,佛心未定,需要磨练。情节概括:第二次。《西游记》原著第27回,离开五庄观后,唐僧师徒在白虎岭遭遇白骨精。白骨精三度变化想吃唐僧肉,却接连三次被孙悟空打死。最终,唐僧发狠,将孙悟空赶走。表现分析:这个情节里,是唐僧误会了孙悟空,但是面对唐僧的驱赶,孙悟空临走还要嘱咐八戒保护好唐僧,事事安排妥当,表明此时孙悟空对唐僧已经有了非常深的感情,已经是真心要护送唐僧取经了,展现了其忠诚、重情义的特点。
    (4)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
    “酒宴上,有客人在桌底下开枪,他面不改色”写的是贺龙。在贺龙年轻的时候,有客人想测试贺龙胆量是否有他爹所说的那么勇猛,故意在桌子底下放了一枪,谁知贺龙却若无其事,面不改色,这充分体现了贺龙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王冕的孝顺懂事表现在母亲让他辍学去给间壁人家放牛,他欣然应允;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回家给母亲;画荷花卖了钱,给母亲买好东西等方面。答出一点即可。
    简•爱的自尊自强表现在在舅妈家遭到表哥的殴打,不堪受辱与表哥厮打。接受舅妈的安排,孤身离开盖茨海德去洛伍德学校生活、学习,在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后,毅然离开等。
    答案:
    (1)真假美猴王 六耳猕猴
    (2)恃才放旷(自负狂妄、桀骜不驯)、贪图功名、执迷不悟、狡猾(“精明”)
    (3)第一次因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絮叨而负气离开;伤人性命却不受教诲,闻指责就发怒、不遂意就出走,表明孙悟空行为莽撞、冲动,佛心未定,还需教诲。第二次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写下贬书驱逐离开;打死妖魔却被错怪逐走,满心委屈却不得不离开,表明孙悟空虽征途艰险但忠诚护师,虽屡遭惩处却不忘师恩。
    (4)贺龙 母亲让他辍学去给间壁人家放牛,他欣然应允。接受舅妈的安排,孤身离开盖茨海德去洛伍德学校生活、学习。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八、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分析】《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此文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使读者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鉴赏能力。“总算”表示某种愿望终于实现,句中“我”的愿望是“盼望春天早点到来”,“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心(流露出了“我”的欣慰,即庆幸自己的母亲又走到了春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景物描写通常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划线句描写春天田野的景象,是景物描写,交代了一家人散步的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春天焕发生机的美好氛围,衬托我们幸福愉悦的心情。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尾作用的理解能力。此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结构上,结尾写我们一家人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上文形成照应。内容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方面点明了“尊老爱幼”的文章主旨,也暗示了中年人承担的家庭重任。
    答案:
    (1)“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心(流露出了“我”的欣慰,即庆幸自己的母亲又走到了春天)。
    (2)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写出了一家人散步的目的),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
    (3)作者通过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前文相照应(照应前文):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点明主旨);又揭示了寓意: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即对上赡养,对下培养)的重任(对家庭的使命感)。
    【点评】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人物;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九、语言表达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牺牲时不满19岁的烈士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烈士牺牲快要3年了,但英雄们从不会被忘记,爱国也从不是一句口号。又是一年清明时,有人这样做了:
    【材料链接】
    2021年4月2日凌晨四点,固原市第二中学和固原弘文中学2000余名师生从固原市区出发,冒着风雨,踏着泥泞的道路,上陡坡、跨水坑,徒步前往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为烈士敬献花圈、擦拭墓碑。随后,再徒步回校,往返54公里,返回学校时已是深夜22点。
    2023年4月1日凌晨五点,固原市第二中学和固原弘文中学2000余名师生徒步108里再次走上征程。
    这项行动从1995年开始,已经坚持了28年,风雨无阻……

    ㅤㅤ这事一经媒体报道,便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有的网友看到孩子们满身泥水,脚丫被磨出水泡,就认为这种方式太辛苦,也影响学习,质疑这项活动是否值得推崇。有的网友则对这项活动大加赞赏,认为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了力量。请谈谈你对这项活动的看法。(要求:100字以内)
    【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言之有理,结合在平时生活中的积累,围绕致敬先烈的主题,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
    答案:
    我认为此项活动值得推崇。①从历史的角度,有利于使学生们牢记历史,不忘烈士们的功绩。②从教育的角度,有利于教育学生们努力学习,为国效力。③从情感的角度,有利于学生们感同身受。很多英雄单纯的只是因为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所以挺身而出。他们的勇敢和热血值得我们去歌颂。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十、作文
    10.题目:耳畔总响起那句话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耳畔总响起那句话”。从题目看,叙写的对象是“那句话”。首先要考虑的是“那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陌生人的,还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但“那句话”一定是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并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忆深处”表明“那句话”不但对自己的影响巨大,还暗示这篇文章应该以回忆往事为主。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写作时,要把重点放在“那句话”的含义以及自己的感受方面,在叙事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进行议论,使之与读者形成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
    【解答】
    耳畔总响起那句话
    “记住,人的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些年,这句话时常在我耳畔响起。我一直把这句话埋藏在心底,暗处努力,可以说,正是这句话,才让我不断努力,不断突破自己,走向成功之顶峰。
    儿时,我的学习成绩就不错,在班上算得上出类拔萃,一次次考试的“胜利战果”,一张张让人眼红的奖状,这些可以引以为豪的东西,渐渐将一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孩童变得骄傲起来,不可一世。
    正当我沉醉在这自我享受的境界的时候,一次考试,因为我长期缺乏复习,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我呆住了,往日那成绩顶尖的我终于因为骄傲自大而被拖向了“深渊”。
    我懊恼,我愤怒,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又更加恐惧失败,正当我迷茫时,妈妈,是您的一句话让我重拾信心,我的奋斗之火又重新被您点燃。
    那天,我一个人呆坐在墙角,手中拿着那张81分的试卷,我无地自容,妈妈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记住,没有什么可骄傲的,这一点成绩没什么,人的一生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只有不断进步,不断突破自我,才能让你更完美。”我望着母亲您那鼓励的眼神,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更加努力,不断突破自己。
    我努力了!我又努力了!
    又一次考试,我再次直插云霄,又迎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可是,我不再骄傲,因为我知道自己做得还不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一定要更努力!
    “记住,人的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句话也已成为我的座右铭,激励着我不断上进!
    【点评】开篇第一句就确定了自己记忆深处的那句话,总领下文。然后从学习上的一件事来引出叙述,由自己的骄傲导致考试失利,在懊恼,失败,恐惧之下,是妈妈的一句话让我重拾信心,不断改变自己,突破自己,最终迎来进步。结尾处强调记忆深处的那句话已成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着“我”不断上进,升华主题。

    相关试卷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句子默写,选择题,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沁,挑,销 B B,示例,示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29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