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练习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3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第I卷(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的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抄检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的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又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王熙凤、宝玉、黛玉。王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是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梦>的构思艺术》)
    材料二;
    《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特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籽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红楼梦》的主题,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梦》,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玉钏儿不慎把汤洒到宝玉手上,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去避雨,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 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的形象是对“仁”“礼”失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 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已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宝五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它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来,并且人物语言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仁、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仁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红楼梦》里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 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儿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儿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宠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 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更在于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的。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记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重点关注了《红楼梦》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的叙事特点进行了阐述,准确到位。
    B. 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理解小说主旨。
    C. 材料三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缘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充满叙述与抒情的交融。
    D. 作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虽可理解为“言情小说”,但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则并不符合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
    B. 《红楼梦》中的“情”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他既坚持、热爱、有信仰,又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C. 《红楼梦》中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儿、金钏儿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D. 《红楼梦》精心设计了林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3.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 《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天然结合,这也是《红楼梦》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
    C. 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的结论。
    D. 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和人一样,有情有理。
    4. 请结合材料一,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
    【答案】1. C 2. B 3. D
    4. ①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的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②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的盛衰展开;③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又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④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展示,通过特定的人物视角去实现;⑤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⑥多种叙事视角综合运用,转换自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而且从始至终都充满叙述与抒情的交融”扩大范围。作者只是说在前八十回的叙述中“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而不是说从始至终。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红楼梦》中‘情’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混淆或然和必然,原文材料二最后“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可知是“或许”,而不是肯定。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中,作者认为《红楼梦》“大旨谈情”,可称为“言情小说”,读者可以从“情”字入手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并且提出了对其主题思想赏析的四层境界。对于这四层境界,作者否定了第一层境界,最认同的是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认为贾宝玉身上有“仁心”, 也有“诗心”。
    A.说的是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与材料二的观点无关。
    B.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的素质,更切合材料三的观点。
    C.说的是考据派胡适的研究成果,与材料二的观点无关。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依据“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可概括为: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
    依据“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可概括为: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
    依据“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可概括为: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又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
    依据“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可概括为: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
    依据“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可概括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同时又有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亲
    骆宾基
    “乡亲!为什么你不一步一步来,尽向高处望呢?”见康天刚没有搭话,孙把头又开口道:“你是太贪了,人不能不知足!”
    康天刚因为排骨滑到盘子的外面,意欲用手推它进去,可是两手全握着餐具,不知是放下刀子妥当呢,还是放下叉子妥当。孙把头就想:“我的话,他一点也听不入耳哪!”
    孙把头的妻子用围裙擦擦手,接过康天刚的刀叉替他切。康天刚这才抬起头来说:“哪!不能不知足,还怎么样,你说呀!”其实他只听见末尾这句话。孙把头心里想:他是完完全全没有注意我说什么。
    “那么你说说,你这三年里……你看,我说你又不听。”
    “我要听,可是,你嘛!又不说。”
    “说什么呀,你全知道,我倒霉就是了。三年访不到一棵山货,一年换一个访山帮,这样下去恐怕没有山帮敢搭我这个霉气伙计了。”
    这时,康天刚又回忆起了三年前的事情:
    路上远远近近,全是重叠的高峰峻岭;岭峰还遗留着冬季的白雪,所有的岭峰全长着森林,峡地和宽谷又一色是草原。这都是他第一次见到的,那么广阔无际,那么丰富稠密,一片一片,无尽无止地展开去。地面不露一块土,足证它们是一年到头,没有人动过,冬季任性自衰自败,春季任性自长自生,无怪乎说关东山富庶。在山东不要说森林,就是河崖草都偷也偷着挖光了,哪有抛在地上不管的呢!起初,康天刚还想着搭木帮,入山砍木头;后来想起自己为何而来,才觉得:为什么不搭访山帮去采参呢?他是抱着有月亮不摘星星的雄心的。
    和孙把头相离三年了,康天刚还清楚记得初次见面的印象。那时候,他就留着一撮蓬草式的胡须,辫子是割掉了,只剩着丰厚的辫尾,穿着破羊皮袄,敞着胸,衣扣全破了,用一块粗布扎着腰。一知道他是从海南①新出来的乡亲,而且特意找他的,就把康天刚带到自己盖的洋草房子里去。从墙上摘下酒葫芦来说:“乡亲,这是俄国的窝特卡,尝尝吧,这地界没有咱们海南家的高粱酒,都吃这个。咱们在这碰到就无亲也带八分亲了!”他又说:“你尽管坐下喝,关东山是不讲礼道的,也不要让。”又问他:“海南家的收成怎么样?哪村哪乡受到旱灾?”说着说着越发亲近了。看来康天刚提出的庄名和本乡有声望的人物,孙把头也都知道,并且还能说出每人的特点。譬如:“东旺庄衙役,还是那么能喝呀!每次都用棍子挑着个大酒坛赶集!”“李家洼的老刀笔还没有死吗?真是祸害一千年,每年赶山,都是衣领后插着把扇子,谁见了不让路三尺呢!”最后孙把头告诉他,他现在新领了一块山地,预备开春垦荒。若是他愿意留在这里,他情愿一年给康天刚七十卢布劳金,或者他也想领块荒山的话,那么就合股开垦,他出牲口,康天刚出力。
    当时康天刚想:“我要七十个卢布有什么用呀!就是干两年回家也置买不了两匹牲口和二十亩地呀!”于是就辞了,决定去访山,访山就是挖人参。
    “为什么访山呢?”孙把头说,“那都是心高望远的人走独门,掷骰子想一把掷出三个六点来。当然,说不定几个月能访到棵百把年的老山货,可是背运,三年五年也未见访着一棵参苗子。还是卖力气,作打头的长工吧!这是实在的,一步一步来。”
    康天刚笑着说:“卖力气,我就不用卖掉祖茔地过海来了!”现在回想起来,康天刚只有苦笑。还有什么可说呢?三年真的一棵参苗也没见。
    “那么你还回去吗?”孙把头继续问道。
    我说过嘛,天然要回去的。
    “那么……乡亲!我不留你就是了,愿意在这多住几天,就多住几天,愿意什么日子走呢,就走。”孙把头叹息着说,“”若是你来的那年,听我的话,咱们哥儿俩,不都是大粮户了?唉!你老是要摘月亮呢!
    哥儿两个大声笑起来。晚餐后,又谈了一会子闲话,康天刚就到厨房去睡觉了。在谈闲话当中,康天刚托付孙把头有便人向海南带口信,就说今年年底要回家。至于那个守约的、等待着自已的财主闺女的事情,他是从来没有向他的朋友提过的。
    三年前康天刚就是在这厨房住宿过的,那时还有新鲜木材和油漆的气味,现在则充满了牛乳味以及油气。康天刚打开窗,想使屋里的空气调换一下;风势很大,用力推开一半,那窗借着风力自动地朝两边外墙打去,冷风立刻侵入,且扑灭木棒火烛。他想起三年前,也曾有过同样的情景。
    他还记得那时候,他打开窗,窗户也这么有力地自动地朝外墙两边打去,他听见一声画眉的婉转娇鸣。仿佛一般起风的日子,或是傍晚百鸟归巢的时候,人们所听见的短促的悦耳的鸟鸣一样。似乎向它们的同伴说:“快呀!暴风雨快来了。”或是:“快呀!天要黑了,我们得赶快回巢!”如今呢?春天还很遥远,外边只有狂啸的北风声音响。关上窗,风声就隐约不清,因为门窗边缘都钉有一条条狗皮,再加墙壁又坚。这也和三年以前一样。
    康天刚在黑影里面窗站立很久,又叹息一声。想倒在炕上睡觉,可是好久也睡不着。在他脑子里有两个念头,一个是怀疑自己:果真命运安排妥当,年年走下坡路吗?一个是对于他的乡亲孙把头的幸福的怀疑:不错。他是成家立业了,可是她又丑又蠢呀……是的,他很满足……于是他又想到若是三年前真的和他合股开荒,自己确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了。最后另一个念头又讥笑道,“莫非你真的相信鬼运气吗?那么在海南娶一个傻丫头就算了。何必穿山过海跑到这百里不见一个村子的关东山呢!不是要摘月亮吗?这才决意要娶她,财主说要两匹牲口二十亩地,这才闯关东,这才访山。”他又想起她那个和自己有婚约的财主闺女两只撩人的眼睛来,想起在他离开海南家那年的清明节日的黄昏,她在后院独自一个人打秋千的情景来。她在秋千左近飘着,蝙蝠在暮影里飘着。她的鬓发和轻柔的衣襟也在空间飘着,真是女神一样的迷人呀!他觉得世间上唯有她是最美丽的,唯有得到她是最幸福的!为什么不爱这最美的呢?山里同样生着树木和人参,为什么不采人参而去砍木头呢?有月亮何必去摘星星呢!就是没有月亮可摘,他也不要摘星星!
    他想到这许多的道理,尽管他是这样深入地去思索它们,终于抵挡不住一个念头在脑里飘起来:三年前他若安份守命地垦荒,他现在可以回海南成亲了。
    半夜他起来给马加了草料,回来还是不得入睡。直到头遍鸡叫,才昏昏沉沉似睡非睡地打起盹来。
    注:①指渤海以南,即山东地界。
    (有删改)
    5.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在叙事中加入对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高峰峻岭与森林、峡地、草原等景物展示了关东的雄奇壮阔,也暗写了淳朴的风土人情。
    B. 从孙把头与康天刚初见时对海南家乡的叙说来看,“老刀笔”之类的奸官污吏横行霸道导致的民不聊生,是康天刚决意闯关东的直接原因。
    C. 三年前新盖的房子现在“充满了牛乳味以及油气”,三年间孙把头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开窗换气的行为折射出康天刚内心的郁闷。
    D. 小说以康天刚和孙把头重聚后的交谈作为情节主线,中间穿插康天刚的回忆,交代他们的结识,以及康天刚没有和孙把头合股开垦的原因。
    6. 下列对文章最后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天刚回忆自己的过去,既怀疑自己的选择也怀疑孙把头的幸福,不同选择的背后,实际折射的是两种生命状态。
    B. 康天刚选择“摘月亮”最终颗粒无收,而只想“摘星星”的孙把头却发家致富,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对于命运的无力感。
    C. 财主闺女在清明黄昏时荡秋千的景象,写得深情而伤感,表现康天刚尽管在生活中遭到困厄,但仍对心爱的人不改初心。
    D. 康天刚“终于抵挡不住”如果“安分守命地垦荒”,“现在可以回海南成亲”的念头,说明他决定面对现实放弃理想。
    7. 小说以“乡亲”为题有什么作用?
    8.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雷特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也都遭遇了现实的摧残和毁弃。本文的主人公康天刚最终找到了老山参“四平叶”,可惜为时已晚,已是在他临近生命终点的一刻。请结合节选的内容,谈谈你对康天刚身上“有价值的东西”的理解。
    【答案】5. B 6. D
    7. ①“乡亲”一词点明了康天刚与孙把头的关系,体现了两人之间浓厚真挚的同乡情谊(或“孙把头对待同乡尽心尽力的情谊”);
    ②“乡亲”一词强化了康天刚离乡者的身份,蕴含作者对主人公艰难处境的关怀与同情。
    8. ①对爱情的忠贞;
    ②执着追求美好生活(理想)的勇气;
    ③面对艰难挫折不退缩、努力打拼的精神。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老刀笔’之类的奸官污吏横行霸道导致的民不聊生,是康天刚决意闯关东的直接原因”错误。康天刚闯关东的根本原因是与财主家闺女的婚约,直接原因是山东“河崖草都偷也偷着挖光了”缺乏致富手段以置办婚资。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D.“说明他决定面对现实放弃理想”错误。从下文“不得入睡”“直到头遍鸡叫”“似睡非睡”等描写可以看出他依然在两种不同的选择与生命态度中纠结。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根据原文的语言描写有“乡亲!为什么你不一步一步来,尽向高处望呢?”“乡亲,这是俄国的窝特卡,尝尝吧,这地界没有咱们海南家的高粱酒,都吃这个”等,可见文章以“乡亲”为题目,点明了康天刚与孙把头的关系,体现了两人之间浓厚真挚的同乡情谊(或“孙把头对待同乡尽心尽力的情谊”);
    根据“一知道他是从海南①新出来的乡亲,而且特意找他的,就把康天刚带到自己盖的洋草房子里去”“乡亲!我不留你就是了,愿意在这多住几天,就多住几天,愿意什么日子走呢,就走”等分析可知,“乡亲”一词强化了康天刚离乡者的身份,蕴含作者对主人公艰难处境的关怀与同情。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真是女神一样的迷人呀!他觉得世间上唯有她是最美丽的,唯有得到她是最幸福的!为什么不爱这最美的呢?”分析可知,康天刚对爱情的忠贞;
    结合“山里同样生着树木和人参,为什么不采人参而去砍木头呢?有月亮何必去摘星星呢!就是没有月亮可摘,他也不要摘星星”分析可知,康天刚执着追求美好生活(理想)的勇气;
    结合“‘三年五年也未见访着一棵参苗子。还是卖力气,作打头的长工吧!这是实在的,一步一步来。’康天刚笑着说:‘卖力气,我就不用卖掉祖茔地过海来了!’”分析可知,康天刚没有选择开荒这一相对安稳的赚钱方式,却选择去挖山参,他具有面对艰难挫折不退缩、努力打拼的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B.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C.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D. 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章邯军棘原”与“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两句中“军”的含义相同。
    B. “秦不能尽封”与“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赤壁赋》)两句中“尽”的含义相同。
    C. 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周代按爵位的高低顺序可将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D. 孤,古代诸侯、君王的自称谦辞。春秋时,诸侯平常自称寡人,有凶事则称孤。后来逐渐演变为无区别。秦汉时君王称孤者较少。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而投诉无门,加重了疑惧。
    B. 赵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而被害的前车之鉴劝说章邯投降项羽。
    C. 项羽虽然数次大败章邯军队,但军中粮草不足,于是同意了章邯的请求。
    D. 秦兵投降项羽后,因被诸侯联军慢待、也担心在国内家人的安危而心生悔意。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之时,臣以神欲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
    13. 项羽为何决定将众多秦军官兵杀掉?
    【答案】9. C 10. B 11. B
    12. (1)时至今日,我宰牛时全凭心领神会,而不需要用眼睛看,就像是视觉的作用停止了,而心神还在运行。
    (2)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退回关东,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
    13. 因项羽担心秦将多且内心不服从,到关中后会带来危险。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那赵高一向阿谀奉承,时日已久,现在情势紧急,他也害怕被二世杀掉,所以就想用秦法杀您,借此搪塞罪责;派人替代您,借此逃脱他的灾祸。
    “赵高素谀日久”,“赵高”为“谀”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今事急”为主谓结构,“亦恐二世诛之”省略了主语“赵高”,所以应在“急”后断句,排除D。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章邯军棘原”的“军”,驻扎;句意: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
    “沛公军霸上”的“军”,驻扎;句意:刘邦驻军霸上。
    B.错误,两句中“尽”的含义不同。
    “秦不能尽封”的“尽”,全部,都;句意:秦朝廷不可能每个人都予以封赏。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尽”,穷尽;句意: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劝说章邯投降项羽”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意即让章邯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打秦国,瓜分秦国的土地,各自为王。可见不是“劝说章邯投降项羽”,而是劝说章邯和项羽订立盟约,最终自立为王。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凭借;“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行”,运行。
    (2)“即”,如果;“虏”,俘虏;“吾属”,我们这类人;“东”,退回关东;“妻子”,妻子和儿女。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最后一段“‘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可知是诸侯军将领们暗地访知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就报告了项羽。项羽就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认为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进入秦地。所以,项羽是因为担心秦军官兵众多且心中不服,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会带来危险,就决定将众多秦军官兵杀掉。
    参考译文:
    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由于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长史司马欣非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今仗能打胜,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胜,我们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认真考虑这情况!”
    赵将陈馀也给章邯写了封信,说:“白起身为秦国大将,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灭了马服君赵括的军队,打下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也数不清,最后还是惨遭赐死。蒙恬也是秦国大将,北面赶跑了匈奴,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被杀害于阳周。这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每个人都予以封赏,所以就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他们。如今将军您做秦将已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以十万计,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那赵高一向阿谀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让别人来代替将军以免去他自己的灾祸。将军您在外时间长久,朝廷里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而且,上天要灭秦,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谁都明了。现在将军您在内不能直言进谏,在外已成亡国之将,孤自一人支撑着却想维持长久,难道不可悲吗?将军您不如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这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相比,哪个更好呢?”
    章邯犹疑不决,秘密派军候始成,到项羽那里去,想要订立和约。和约没有成功,项羽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在漳河之南驻扎下来,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秦军。项羽率领全部军兵在纡水攻击秦军,又把秦军打得大败。
    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军官们都说:“好。”项羽就和章邯约好日期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会晤。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先头部队。
    部队到了新安。诸侯军的官兵以前曾经被征徭役,驻守边塞,路过秦中时,秦中官兵很多人对待他们不像样子。等到秦军投降之后,诸侯军的官兵很多人就借着胜利的威势,像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随意侮辱。秦军官兵很多人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了诸侯军,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退回关东,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诸侯军将领们隐约听到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就报告了项羽。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道:“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进入秦地。”于是楚军趁夜把秦军二十余万人击杀坑埋在新安城南。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②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人,本词大约写于绍兴二十三年,是词人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不久知抚州,一年后又罢归。词人三年内,两次遭罢官。②沙鸥:有“鸥鸟忘机”典故,比喻以诚相见,不以世事为怀。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讯”,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湖边”,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
    B. 三、四句写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注情于物,创造出轻松惬意、物我合一境界。
    C. “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议论转入描述,看似语意突兀,实是一脉相通。
    D. 结尾紧承“悠然”,描绘了一幅动静相宜、具体可感的画面,以景结情,余音绕梁。
    15. 有人认为词人的“悠然”是口是心非,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
    【答案】14. C 15. 示例1:赞成。①词的上片描写美好春景,表面上看似闲适,但“重来又是”露出时光易逝、功业无成之感。②词的下片说“如今已惯”政治腐败、荆棘丛生的“世路”,但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忧愤。③诗人最后与鸥鸟同盟,其实也是数遭贬谪、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强作悠然。
    示例2:不赞成。①词人虽数遭贬谪,报国无门,但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眼前美景令人陶醉,让人忘却了时光易逝、功业无成的感伤。②结尾两句紧承“悠然”,借“鸥鸟忘机”表达以世事为怀,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鉴赏诗词表达技巧,评价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C.“由议论转入描述”理解错误,应是由描述转入议论,看似语意突兀,实是一脉相通。“世路”,是一条政治腐败、荆棘丛生的路,词人说是“如今已惯”,这不仅表明他已历尽世俗道路的倾轧磨难,对权奸的打击、社会的黑暗业已司空见惯,更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忧愤,是描述句,而“此心到处悠然” 表明词人的态度,是议论句。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诗歌下片,“悠然”展现作者的心境变化,并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词人撇开“世路”,来到寒光亭上,只见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陶醉着词人的心胸。特别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典出《列子•黄帝》)与鸥同盟的深意。
    因此,回答词人的“悠然”是否口是心非的问题,就在于思考,作者是否真的能实现“鸥鸟忘机”。
    若是认为不同意,可以说: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的怀恋心境。“问讯”,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湖边”,点明远道而来,刚至湖岸,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春色”,形容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乃下文“东风”、“杨柳”之引笔。“重来”,说明是再次来此,表明“问讯”实是有意重访。“又是三年”,不仅突出相别的确切时间,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露出时光易逝、功业无成之感。作者曾经所走的“世路”,是一条政治腐败、荆棘丛生的路,这与眼前这东风怡人、杨柳含情的自然之路岂能相提并论?然而,词人对此“如今已惯”,这不仅表明他已历尽世俗道路的倾轧磨难,对权奸的打击、社会的黑暗业已司空见惯,更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忧愤。因此,“此心到处悠然”,即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了。而结尾的“飞起沙鸥一片”也是诗人借用“鸥鸟忘机”典故,写与鸥鸟同盟,其实也是数遭贬谪、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强作悠然。
    而若是认为同意,则可重点分析词人在诗歌中表达的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重来”,说明是再次来此,表明“问讯”实是有意重访。“又是三年”,不仅突出相别的确切时间,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但眼前美景令人陶醉,让人忘却了时光易逝、功业无成的感伤。最后两句“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紧承“悠然”二字宕开一笔,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词人撇开“世路”,来到寒光亭上,只见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借“鸥鸟忘机”表达以世事为怀,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表达秦国掠取珍宝时搜刮得干净,耗费起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引导曾皙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种的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4)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答案】 ①. 为天下理财 ②. 不为征利 ③. 奈何取之尽锱铢 ④. 用之如泥沙 ⑤. 何伤乎 ⑥. 亦各言其志也 ⑦. 吴楚东南坼 ⑧. 乾坤日夜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锱”“铢”“坼”“乾”。
    第Ⅱ卷(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廊桥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朝时已有相关记载,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 逐渐没落于近代。廊桥由桥身和廊屋组成,也就是在桥身上加盖廊屋的桥。尽管形态各异、构造不一,廊桥的使用功能和文化内涵却高度一致——廊桥不仅在中国是一座公共交通建筑,还扮演着休憩场所、祭祀神庙、交易市场,甚至娱乐平台、地标建筑、文化长廊等。 许多民间风俗在上面呈现,廊桥就像一个 ① 的大舞台。在许多爱桥人的心中,廊桥承载了各地地域文化,已成为中国精神文化的图腾。
    在今天,还有人能够关注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建筑文化,这本身就足够令人热泪盈眶。梁思成在《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中指出:“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逆”时代潮流而行绝非容易,我们却看到了坚定地“ ② ”的造桥人、守桥人、追桥人 ……爱桥之人对廊桥及其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令人动容。
    廊桥,如同穿越而来的古代哲人,以其饱经风霜的面目,将过去的人事及桥 事 ③ 。我们听了太多的“廊桥遗梦”,或许只有当廊桥的故事被人铭记,才终不会成为一场“遗梦”
    17. 下列有关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管”表示让步,也可换成“虽然”。
    B. “一致”不合文意,改为“相似”。
    C. “逆”和“廊桥遗梦”引号用法相同。
    D. “饱经风霜”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答案】17. C 18. 包罗万象
    逆流而上
    娓娓道来
    19. 廊桥在中国不仅是一座公共交通建筑,还扮演着休憩场所、祭祀神庙、交易市场,甚至娱乐平台、地标建筑、文化长廊等角色。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分析修辞手法、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A.“虽然”表转折,能够与后面的“却”搭配,此项说法正确。
    B.“廊桥的使用功能和文化内涵”不可能完全一样,应该用“相似”,此项说法正确。
    C.“用法相同”错误。“逆”,引号兼有强调和引用的作用,“廊桥遗梦”,引号表特殊含义。
    D.“饱经风霜”指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多用来指人们,此处用来说桥,是拟人手法。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根据前文“许多民间风俗在上面呈现”分析,此处强调“廊桥”的式样丰富多样,可填“包罗万象”。“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有。
    第②空,“却”提示此句与前文构成转折,由“‘逆’时代潮流而行绝非容易”可知,此处应填“逆流而上”。“逆流而上”,逆水前进。比喻迎着困难而上。
    第三空,整句话的主语为“廊桥”,结合下文“我们听了太多“可知,此处填表示“讲述”的成语即可,如“娓娓道来”。“娓娓道来”,连续不断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娓娓道来。缓慢而详细的讲述。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廊桥不仅在中国是一座……”改为“廊桥在中国不仅是……”或“在中国,廊桥不仅是……”;
    二是成分残缺,“扮演着”缺少对应的宾语,应在“等”后补充“角色”。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菜花是中国特有的水生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等地。海菜花整个植株都沉在水面之下,茎短缩,海带般的叶子于基部长出,叶柄的长短 ① ,浅水中叶柄长不到20厘米,而深水湖中则可达300厘米。花期是5至10月,温暖地区全年有花。海菜花名字里有一个“海”字, ② ,而是生长在温暖、阳光充足、水深不超过4米的淡水中。 ③ ,使其成为了重要的环境指示植物,堪称水质“监测员”。如波叶海菜花仅出现在1类水质的泸沽湖境内,稍有污染都会影响它的生长甚至存活。( ),中度污染时湖泊中的敏感植物如海菜花等消失,轻度污染时湖泊中的海菜花逐渐消失,没有污染时湖泊中的海菜花则一派繁茂。海菜花用于环境监测,也由此获得了“环保菜”的称号。
    20. 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湖泊中各种沉水高等植物在严重污染时全部消亡
    B. 严重污染时湖泊中各种沉水高等植物全部消亡
    C. 湖泊中各种沉水高等植物全部消亡在严重污染时
    D. 严重污染时全部消亡的湖泊中各种沉水高等植物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20. B 21. ①. 因水体的深浅而存在差异 ②. 却并非生长在海里 ③. 其(海菜花)对水质要求严苛的特点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后文的“中度污染时湖泊中的敏感植物如海菜花等消失”,“严重污染时”应放句首,排除AC;
    “全部消亡”应放句末,排除D。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根据后文“浅水中叶柄长不到20厘米,而深水湖中则可达300厘米”可知,海菜花叶柄的长短与水体的深浅相关,故可填写“因水体的深浅而存在差异”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根据前后文“海菜花名字里有一个‘海’字”“而是生长在温暖、阳光充足、水深不超过4米的淡水中”可知,海菜花并不生长在海里,故可填写“却并非生长在海里”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根据前文“堪称水质‘监测员’”“中度污染时湖泊中的敏感植物如海菜花等消失,轻度污染时湖泊中的海菜花逐渐消失,没有污染时湖泊中的海菜花则一派繁茂”可知,海菜花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故可填写“其(海菜花)对水质要求严苛的特点”之类的句子。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具功用的镜子:望远镜——放眼远方,放大镜——放大细节,太阳镜——抵挡强光,哈哈镜——开怀一笑……
    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三面必需的“镜子”,那么,你怎么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破迷津,渡苦旅
    镜生万物,镜有百种,人有百态。若择镜而映己,映己而自明,我即于其中择望远镜与哈哈镜。此二子者,方指人于迷津之内,自渡于苦旅之中。
    稻盛和夫曾言:“你的思维层次就是你的人生高度。”望远镜,本意即放眼远方,摆脱当下山重水复的阻滞。赫胥黎的小说《美丽新世界》中曾提出固化观念带来的意志消磨,当最低阶级伊普西隆在思想上蜕变为高阶级服务以得到恰好满足物欲需求的基本时,上进和追求便烟消云散。很多时候,限制我们发展的也许并不是自身的能力和极限,而是安于现状的确定和不加思索的重复。为人生装配望远镜,为的便是拨开迷雾见青天的能力,为的便是在确定的冗杂中寻找更长远的方向,不为自身思维的固化而困于低标准的生活构想,有会当凌绝顶的高瞻远瞩,才能在极目远眺中看清更远方的人生高度。
    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很多时候,思维层次的高低,高瞻远瞩的魄力都需以现实实践的变通为起点。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窘之处,望远镜得以让我们看见迷局之外未来的条条大道,以预知破局之法选择未来,选择远方。只有打破眼前的短视,在变通之下找到更适宜的发展路途。“君子务知大者远者”,登高才能望远,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是去菁存芜的变通之处。
    以变通之法点破迷局,以高瞻远瞩眺望远方,不昧昧于一隅。生活不只有对人生价值的探求,对未来道路的选择,亦有内心的丰盈与趣味。
    世间本苦,唯有自渡。在漫长的人生苦旅中,疲惫与苦态是常有之事,于其中寻找自渡之法方显可贵。何以自渡?一面哈哈镜,带来的是开怀一笑,在苦态中自显趣味,在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趣在,自我在;自我在,生命才自在。恰如苏轼连贬三州、去国千里,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豁然一笑。他自寻趣味,他赏花“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他酿酒“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内心丰盈而有趣的人,不论何时都能找到自己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
    于是,我们在生活里开怀一笑,以趣味抵挡万千苦水,更能找到平凡生活中诗情画意,找到生命的归宿。
    望远镜破迷津,更明价值,哈哈镜渡苦旅,良多趣味。我们这一路上,且做一个有趣且有用的人,对镜观己,悟人生,行大道,致远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给出生活中的几面镜子,我们先来理解下几个镜子的寓意。
    望远镜:看的高,看得远。只有拥有远见的人,才能看到未来。如果只关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又怎能看到远方的星辰大海?
    显微镜:看的清,看的细。圣人能谋大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学会以显微镜般的细致,去深挖细节,逐个击破,从而成就伟业。
    太阳镜:保护自己,抵御外界的侵扰。看世间争争吵吵,纷纷扰扰,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如果没有一颗足够淡然的心,那将被世事携裹,永无宁日。
    哈哈镜:笑对人生,难得糊涂。人生清醒并不难,难得的是糊涂。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宁静心态的写照。
    除了这几种镜子,还可以写放大镜、平光镜、墨镜等我们熟悉的镜子。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道理可以和上面提到的镜子的作用和寓意结合起来认识,比如要未雨绸缪,制定计划等话题可以和望远镜联系在一起论证分析;要深入分析问题的细节本质,剖析问题找原因等可以和显微镜解决问题的原理类比;要学会保护自己,拥有钝感力,善于在困窘中发现幽默,敢于自嘲等可以和哈哈镜划归在一起;而平光镜就是能让我们看清楚事物的本质,不忘记初心,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让我们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写作的时候可以针对不同镜子中蕴含的相似因素去写一类问题,也可以就一类问题从多个角度发掘多种意义。可以正面写,也要适当反面论证,辩证地写。具体论据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更要将眼光投射到社会问题和公共热点上,不仅要有生动和具体的一面,更要让我们的写作有深度和广度,有可以思考的空间和余地。
    立意:
    1. 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高才能望远(望远镜、太阳镜)。
    2. 细节决定成败(显微镜、平镜)。
    3. 抗压抗挫折,锻炼一颗强大的心(太阳镜、哈哈镜)。

    相关试卷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1):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1),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