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1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2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3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4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5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6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7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文化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化创新,社会实践,重要保证,民族文化,人民群众,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有益成果,以我为主,封闭主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备考向导·理思路
    2 考点梳理·固基础
    考点剖析(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1)____________是文化发展的实质。(2)文化创新是____________发展的必然要求。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____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________,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3.文化创新的意义(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____________。(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____________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____________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4.文化创新的主体____________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二)文化创新的途径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____________,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特别提醒:文化继承、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2.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2)面向世界,____________文化创新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态度: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__________。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__________、为我所用。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1)坚持正确方向: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____________”,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倾向。
    易错辨析【易错1】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渊源分析:文化创新的源泉不等于文化创新的渊源。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易错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分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易错3】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艺工作者才是真正的文化创造的主体分析:文化创新离不开创作者的灵感,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真正源泉。不是只有文艺工作者才是真正的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易错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分析: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易错5】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分析: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易错6】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创新,关键在继承分析:文化的发展既离不开创新也离不开继承。但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易错7】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分析: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易错8】只有借鉴外国文化,才能推动我国文化发展创新分析:文化发展创新需要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但不是绝对的。【易错9】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和“海纳百川”是相互矛盾的分析:二者并不矛盾。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融合、合作和共处。
    3 核心突破·释疑点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核心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2.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2)文化创新的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特别提醒:可以结合哲学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来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及其要求。
    命题揭秘:高考中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的考查,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人类的某项社会实践活动,如在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等,通过强调实践活动对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推动作用,考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题型一般设置为体现类、启示类试题;试题中常会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选项,如: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源泉;文艺创作者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等等。
    命题点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四个活泼可爱的绵竹年画萌娃成为垃圾分类知识的“代言人”。他们分别身着蓝、绿、灰、红色衣服,手持螺丝钉、鱼骨、用过的卷纸、废旧灯泡。对应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以及有害垃圾,生动形象地展示和普及垃圾分类的常识和处理方法,使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的现实需求 ②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担当 ④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创新手段、内容、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启示我们文化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担当,正确把握文化创作规律,满足社会现实需求,①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源泉,②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创新立足社会实践,满足现实需求,不体现怎样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④与题意不符。故选A。
    〔变式训练1〕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符合题意,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切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主题。②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体现了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不切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主题。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切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主题。④不符合题意,事例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故选B。
    命题揭秘:对文化创新的意义的考查,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某种具体文化产品在内容或形式上创新取得良好效果,或者以漫画和其他人文素材,通过设置体现类、说明类选择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常会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项,如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等等。
    命题点2 文化创新的意义
    2020年2月20日,敦煌研究院“云游敦煌”官方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民众通过该程序足不出户便可畅享敦煌艺术之美,还能定制专属个性呈现内容,在体验互动中获得知识,随时随地拥有一个“触手可及”的线上敦煌石窟。这表明(  )①现代科技规定了敦煌壁画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 ②科技进步大大提高了敦煌壁画生产的劳动生产率 ③顺应时代变化的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文化创新的应有目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敦煌壁画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是本身所具有的,并不是现代科技规定的,①说法错误。敦煌壁画属于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性,科技进步可以丰富敦煌壁画的表现方式,但并不能提高敦煌壁画生产的劳动生产率,②说法错误。故选D。
    〔变式训练2〕《机智过人》是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国内首档聚焦人工智能的科学挑战类节目,是中国科学领域与传媒领域一次深入合作,更是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研发精英和科技项目的巅峰盛典,标志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新高度。《机智过人》第一季获“年度匠心视效节目”奖。第二季着重突出“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这体现了(  )①在当代,文化的价值在于和科技相融合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科技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④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文化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人生的影响,①错误。通过电视节目传播文化,体现了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强调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并没有涉及科技对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性,③不符合题意。中国科学领域与传媒领域的深入合作实现了文化创新,且创新让生活更美好,这体现了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④符合题意。故选C。
    区分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的意义包括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二者角度不一样,前者是从实践的角度谈文化创新的意义;后者是从文化自身的角度谈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的途径之间的关系
    核心考点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技进步,思想解放,推动文化形式和内涵的发展。
    [图示] 文化创新的途径与应克服的错误倾向
    命题揭秘:高考对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的考查,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人们进行文化产品创新时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或者是片面引进外来文化而忽视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的素材,设置说明类、体现类、启示类选择题,考查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即文化创新的第一个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通常在试题中会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选项,如:繁荣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文化创新必须避免重复传统的东西;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等等。
    命题点1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2019·全国卷Ⅰ·19)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④正确,《流浪地球》既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也表明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②错误,“就能”说法绝对。③错误,“融为一体”抹杀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选B。
    〔变式训练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城,风月同天。”“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春天,这些印在日本援助中国抗疫物资上的古典诗句,因其优美和表达的中日深厚友谊而让网友们赞叹不已。这说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历久弥新 ②文化具有相通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③中日文化同根同源,在交流互鉴中走向融合 ④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中有强大生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仅仅阐释中日两国,未涉及世界,也就不能得出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的结论,②排除。材料仅仅阐释了中华古诗句,未体现交流互鉴,更未体现中日文化走向融合,③排除。故选B。
    文化创新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传统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提。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因此,文化创新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
    命题揭秘:考查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时,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人们进行文化创新时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的素材,设置说明类、体现类、启示类选择题,考查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即文化创新的第二个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通常在试题中会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项,如:对外来文化要全面借鉴,加以吸收;文化创新需要认可(或排斥)西方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等等。
    命题点2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讲究平衡中和的中医与基于理性逻辑、定量实验的西医分别根植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中西医同仇敌忾克疫魔,双剑合璧荡疠气。这说明(  )A.文化发展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解析] 材料阐释的是中西医同仇敌忾克疫魔,双剑合璧荡疠气,并未体现文化发展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不符合题意。中西医同仇敌忾克疫魔,双剑合璧荡疠气,这说明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C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创新,也就不能体现“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D排除。故选C。
    〔变式训练4〕在价值取向上,西方文化把科学精神奉为圭臬,而中国文化崇尚人文主义;在信仰体系上,西方文化以宗教信仰为主导,而中国文化尊天敬祖;在伦理道德上,西方重视个人自由,而中国主张社会本位;在内在品格上,西方文化突出竞争,而中国文化追求和谐。在当今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需要我们(  )①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②坚持中华文化包容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立足中国悠久的历史,融入时代新的内容 ④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适度吸收西方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无论是在价值取向、信仰体系、伦理道德还是在内在品格上,中西方的态度都是不同的,在当今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需要我们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坚持中华文化包容性,①②正确。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需要立足于我国的实践,而不是立足于悠久的历史,③排除。要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不可全盘吸收,④错误。故选A。
    如何辨别文化创新的途径(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如在材料中看到“深入基层”“采风活动”等关键信息时,可以从社会实践角度分析。(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如在材料看到“传统文化”“新旧对比”等关键信息,或者材料涉及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时,可以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角度分析。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如在材料中看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交流、借鉴与融合”等关键信息,或者材料涉及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可以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角度分析。
    命题揭秘: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文化创新时,最常见的考法是以特定的文化产品创新过程、做法为背景,限定“文化创新”这一知识范围(通常是文化创新的措施)单独考查;或者将本知识点与文化交流、中华文化等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通常的考查角度有: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等。
    命题点3 文化创新的综合考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古代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然而,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们也曾产生“征服自然”的欲念,忽视对自然的保护,酿成环境灾难。破坏自然的惨痛教训让人们醒悟。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理念。20世纪80年代初,保护环境成为我国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
    有人说:“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就能形成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文化创新。”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解析] 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分析试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一方面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指出该观点的片面性。根据题目的解读,该观点看到了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这是其合理之处,但同时还需要指出,既需要继承传统,还需要推陈出新;另一方面,结合材料的表述,要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的角度,分析说明形成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文化创新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形成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还要学习和借鉴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说明该观点的片面性即可。
    [答案] 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形成绿色发展理念,需要植根于传统文化,对“天人合一”等朴素思想进行批判性继承,又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形成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还要学习和借鉴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变式训练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目前,我国的中医医院普遍存在着三低现象,中医治愈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很多中医已不大会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必须借助仪器才能诊断疾病,有关中医的存废更是不绝于耳,不少人认为“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有人认为,“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的说法是不科学的。①中医要发展就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西医的一些有益成果,在交流、借鉴、融合中走向世界。从这个角度讲,该观点有其合理性。②但是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理论包含着许多科学的、合理的内容,对很多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基础。
    ③对中医这一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关键。④所以中医西化是不可取的,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必将导致中医更严重的生存危机。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主要是自身的变化发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问题,题干要求用文化生活的理论阐述即传统文化如何发展。我们知道,对待传统文化,首先要批判继承,中医要走向世界,要把传统中的精髓发扬广大,也要不断地革故鼎新;其次,在对待中西医问题上,中医要学会博采众长,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可见“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的说法是不可取的。
    1.构建文化创新的知识体系解答综合考查文化创新的试题时,首先要整合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包括: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意义和文化创新的措施(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等);然后具体使用哪几个知识点,需要结合设问角度、材料包含的有效信息等综合分析,进行取舍。一定要有理有据,先理论,后材料分析,具体回答实际问题。
    相关课件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体系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集中展示,多样性,文化财富,普遍规律,本民族,其他民族,求同存异,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人口迁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共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解读·立标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