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卷(含答案)01
    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卷(含答案)02
    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卷(含答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试卷共17小题,总分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安徽中考预测化学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17小题,总分40分。化学与物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一并交回。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答题卡内。

    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B.糖类、蛋白质、维生素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歼20战斗机采用的钛合金和铝锂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D.中国科学家首次用CO2合成淀粉,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应该提倡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放置 B.废旧塑料随意丢弃

    C.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 D.经常使用木筷、纸杯

    3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等近十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关于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铟原子的中子数为49             B.铟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C.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D.铟元素和铝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202212月,我国新冠防疫基本放开加上季节性流感高发,很多人都出现了发热等症状,布洛芬具有抗炎止痛、解热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发热、浑身酸痛等症状。布洛芬的化学式为C13H8O2。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洛芬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8:2

    B.1个布洛芬分子由23个原子构成

    C.布洛芬分子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D.布洛芬中含有三种非金属

    5某同学演示酸碱中和并利用反应后的溶液制得Na2SO4固体。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溶解               B.稀释                    C.中和               D.蒸发

    6下列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可使冰雪很快融化

    盐加快冰雪融化速度

    B

    氢氧化钠固体与盐酸反应放热

    只有中和反应放热

    C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可以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分子

    D

    海水晒盐后,用饱和食盐水“洗盐”

    饱和食盐水不溶解氯化钠

    A.A B.B C.C D.D

    7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过氧化氢可将甲烷转化为含氧有机物,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1中发生的反应为CH4+H2O2H2O+CH3OH

    B.过程2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

    C.过程2生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D.反应结束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大

    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D.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溶液先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生成

    9分类、归纳等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归纳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矿泉水、冰水、石灰水

    B.碱:纯碱、烧碱、消石灰

    C.复合肥料:硝酸钾、磷酸二氢铵、磷酸铵

    D.金属材料:生铁、锰钢、金刚石

    10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则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B.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所以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1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0℃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0g

    C.t1℃时,将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D.在t1℃时,甲的饱和溶溶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12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溶液性质模型                            B.地壳中元素含量

            

    C.物质的构成                             D.pH与溶液酸碱性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

    13阅读材料,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采取多种方式去除二氧化碳,抵消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目前汽车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它燃烧后不仅会产生二氧化碳,还会释放多种有害物质。开发能够取代汽油的新能源,研发、生产和使用环保、零污染的绿色汽车都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研发绿色环保汽车,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改进现有车型,采用铝合金、钛合金、塑料等轻量化材料;二是开发汽车代用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乙醇、生物柴油、氢气等,实现能源多元化;三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
    1)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等。
    2)从材料中可知,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有            (写一点即可)。
    3)文中的轻量化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铝合金        B.钛合金        C.塑料          D.碳纤维
    4)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实现能源多元化。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5)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写一点即可)。

    14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的仪器名称:         
    2)写出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制取CO2,若用C装置替代B装置作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4)某同学采用如图F所示的装置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
    步骤如下: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H2,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可得到CO2X溶液最好选择          (填序号)。
    a.NaOH浓溶液
    b.饱和Ca(OH)2溶液
    c.浓硫酸
    5)二氧化碳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常用来漂白纸菜、毛、丝等。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易形成酸雨。若用D装置收SO2,气体应从       (选填“a”“b”)端通入。

    15海水是资源的宝库,海水淡化可获得淡水和浓海水。浓海水中主要离子的浓度如下:

    离子

    Na+

    Mg2+

    Cl-

    SO42-

    浓度/g/L

    63.7

    28.8

    144.6

    46.4

    从浓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一段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可用        鉴别海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海水经蒸发浓缩、        、过滤可得粗盐。
    2)流程中用石灰乳而不使用澄清石灰的原因是            
    3)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阳离子是           (填写符号)。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


    【方案一】从反应物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
    1)小鹏同学按如图ABC进行实验,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认为NaOHCO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爽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她的理由是      
    3)小静同学进一步思考后,设计了图D的改进装置进行实验:用注射器分别向烧瓶中加入        ,通过传感器测得瓶中气压变化的曲线(如图E所示)。

           刚开始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800s时,曲线a表示的溶液显        (填)性。

           通过对比曲线a和曲线b            (填不能)证明NaOHCO2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方案二】从生成物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4)取少量的方案一C中的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          ,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20NaOHNa2CO3分别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S/g)如下表所示:

     

    NaOH

    Na2CO3

    109

    21.8

    乙醇

    17.3

    0.01

    5)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资料设计实验,证明NaOH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将CO2气体通入           中,观察到        的现象,即可证明二者发生反应。

    17为测定某纯碱(Na2CO3)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求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D 2A 3A 4B 5A 6D 7A 8C 9C 10D

    11B 12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

    131)煤;
    2)开发汽车代用燃料(合理即可);
    3C2H5OH+3O22CO2+3H2O
    4)热值高(合理即可)。

    141)酒精灯;
    22KMnO4K2MnO4+MnO2+O2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停止;
    4a
    5b

    151)肥皂水;结晶;
    2)提高氢氧化镁产率;
    3Mg(OH)2+2HCl=MgCl2+2H2O
    4Ca2+

    1612NaOH+CO2=Na2CO3+H2O
    2)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也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塑料瓶变瘪;
    3)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酸;
    能;曲线b比曲线a的压强更小;
    4)产生大量气泡;
    5)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7解:(1)由题意可知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由图象可知A点时正好完全反应,故A点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反应物的总质量减去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因此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6g+36.5g-40.3g=2.2g
    2)解:设6g试样中Na2CO3质量为x


    x=5.3g
    试样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相关试卷

    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卷(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卷(一)(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卷(三)(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卷(三)(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2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固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卷(二)(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中考预测化学试卷(二)(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0gNaCl,加入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