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2文言文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2文言文阅读01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2文言文阅读02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2文言文阅读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2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2文言文阅读,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2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2023年辽宁省教研联盟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②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①庄蹻(qiá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须加标点的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爱A其B璧C而D假E之F道G晋H已I取J虢K还L反M灭N虞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B.“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C.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
    D.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人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
    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跨大步、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

    (2023届辽宁省朝阳市一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
    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相国,秉权,欲危刘氏。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
    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
    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子胜之嗣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死国绝一年,文帝乃择勃子贤者河内太守亚夫复为列侯。
    (节选自《汉书·周勃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子胜之/嗣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死/国绝/
    B.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子胜之嗣/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死/国绝/
    C.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子胜之嗣/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死/国绝/
    D.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子胜之/嗣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死/国绝/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以为可属大事”与“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中的“属”字意思不相同。
    B.崩,在古代大都指君王、帝王的死亡。《礼记》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吏稍侵辱之”与“稍迁至移中厩监”(《苏武传》)中的“稍”字意思相同。
    D.尚,在文中泛指娶妻,“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中的“适”,泛指女子出嫁。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后去世后,吕禄让赵王担任上将,吕产让吕王担任相国,吕氏家族掌握国家大权,想要篡夺刘氏王朝。
    B.周勃担任右丞相后,担心自己受到丰厚的赏赐,处于尊贵的地位,时间长了,会大祸临头,于是就向皇帝请求辞去丞相一职。
    C.周勃回到封国后,害怕自己被诛杀,郡守、郡尉来绛县巡行的时候,他经常身披铠甲,让人手拿兵器去与其会面。
    D.周勃没有躲过牢狱之灾,因为有人告发周勃想谋反,周勃被逮捕审讯,他非常害怕,以至于不知如何去回答讯问的问题。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2)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10.周勃得到赦免,恢复了爵位和封邑,是受到了谁的帮助?请简要概括。

    (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二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凡事有违经而合道者,亦有反道而适权者。今山东蝗虫所在流满,仍极繁息,实所稀闻。河北、河南,无多贮积,傥不收获,岂免流离?事系安危,不可胶柱,纵使除之不尽,犹胜养以成灾。陛下好生恶杀,此事请不烦出敕,乞容臣出牒处分。若除不得, 臣在身官爵,并请削除。
    (节选自姚崇《答捕蝗奏》)
    材料二: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姚)崇奏:“《诗》云:‘秉彼蟊贼①,付畀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②,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劝。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③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曰:“聪伪主,德不胜袄④,今袄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曰:“庸儒泥文不知变。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啖毛。今飞蝗所在充满,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且讨蝗纵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帝然之。黄门监卢怀慎曰:“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崇曰:“昔楚王吞蛭而厥疾瘳,叔敖断虵福乃降。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
    【注】①蟊贼:吃禾苗的害虫。②螟蜮:吃禾苗的害虫。③刘聪:十六国时期汉国国君,无道。④袄:同“妖”。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打“√”。

    12.下列对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指“皇帝的命令”,《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的“敕造”,意为奉皇命而建。
    B.乞,文中义为“请求”,与《陈情表》中“愿乞终养”的“乞”意思相同。
    C.胜,文中义为“尽”,与《春江花月夜》中“青枫浦上不胜愁”的“胜”意思相同。
    D.然,文中义为“认为……正确”,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然”意思不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崇认为,灭蝗之事关乎百姓生计和国家安危,不可拘泥于定法,要坚决除蝗, 即使不能把蝗虫消灭干净,也比留下它造成灾害强。
    B.姚崇虽然知道灭蝗的意义重大,但对于能否成功地灭掉蝗虫并无十足把握,因此做好了准备,如果失败,则自请免除所任一切职务。
    C.汴州刺史以刘聪除蝗失败为例证,认为“除天灾者当以德”,拒绝服从除蝗的命令,姚崇借修德反唇相讥,令其心生畏惧,转而捕蝗。
    D.面对灭蝗将损伤天地万物“和气”的批评,姚崇以楚王和孙叔敖之事来证明蝗虫可灭,并明确地表示,如由此致祸,绝不推诿给他人。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事有违经而合道者,亦有反道而适权者。
    (2)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
    15.姚崇为什么要坚持除蝗?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3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晁错者,颍川人也。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实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选自《史记·晁错传》,有删改)
    文本二: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选自苏轼《晁错论》,有删改)
    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案标号涂在选择题答题区域。
    己A欲B居C守D而E使F人G主H自I将J以K情L而M言N天O子P固Q已R难S之T矣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卿,官名合称,指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具体所指历代各有不同。
    B.宗庙,帝王或诸侯供奉祖先牌位、祭祀祖先的场所。也可以用来代指国家。
    C.“计画始行”与“始速祸焉”(《六国论》)两句中“始”字含义不同。
    D.“可得而间哉”与“谗人间之”(《屈原列传》)两句中“间”字含义相同。
    18.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升迁为御史大夫后,建议就诸侯的罪过削减其封地,收取他们的近旁诸郡,商议时遭到窦婴的反对,其后晁错又更改律令,引来了诸侯的忌恨。
    B.晁错的父亲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放弃削藩,晁错向父亲解释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国家安定,晁错的父亲担心祸患降临到自己身上,饮药自尽。
    C.景帝为了平息吴、楚七国的叛乱,下令在东市斩了晁错,但吴、楚七国并未停止叛乱,于是让谒者仆射邓公担任将领带兵攻打吴、楚叛军。
    D.在苏轼看来,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因为景帝并不认同晁错控制诸侯强大、削弱诸侯势力的做法。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2)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
    20.仆射邓公与苏轼对晁错的评价有何异同?请概括说明。

    (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隶、牧、困皆有亲昵,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医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故《夏书》曰:‘道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建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材料三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做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A之B爱C民D甚E矣F岂G其H使I一J人K建L于M民N上O以P从Q其R淫S而T弃U天V地W之X性
    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和“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诸”字的含义相同。
    B.“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和“《国风》好色而不淫”(《屈原列传》)中的“淫”字的含义相同。
    C.“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和“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中的“盖”字的含义不同。
    D.“承天景命”和“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中的“景”字的含义不同。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家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成风;一家相互责备,一国就会责备成风;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所以,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家族。
    B.在儒家看来,不能教育好家人的那些人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统治者治理好自己的家以后,就树立了一个榜样,产生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都会来仿效。
    C.魏征分别从正面“在殷忧”和反面“既得志”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归结到守业的君主易失去人心,从而告诫唐太宗不可以帝王之尊傲视群臣,与人民结怨。
    D.能够像师旷、魏征那样,在君权神圣、各国君主专注于扩充自己实力的历史时代,敢于当着国君的面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观点,难能可贵,值得载入史册。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
    (2)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25.三段文本在治国理政方面给我们的启示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之自行也,幼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庸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子墨子游公上过于越。公上过语墨子之义,越王说之,谓公上过曰:“子之师苟肯至越,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子。”公上过往复于子墨子。子墨子曰:“子之观越王也,能听吾言、用吾道乎?”公上过曰:“殆未能也。”墨子曰:“不唯越王不知瞿之意,虽子亦不知翟之意。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瞿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荫,未敢求仕。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虽全越以与我,吾无所用之。”凡人不可不熟论。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今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可谓能守行矣。其与秦之野人相去亦远矣。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道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锁,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敕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离俗览》)
    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B.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C.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D.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2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拜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的“见”意思不同。
    B.万乘,一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万乘”在文中指“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君”。
    C.三王,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帝王大禹、商汤王、周武王及周文王的合称。
    D.殆,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与《项脊轩志》中“殆有神护者”中的“殆”意思不同。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谒见齐景公,齐景公送给他床丘作为食邑。孔子不肯接受,因为他认为自己无功不能接受俸禄,并立刻催弟子赶紧到廪丘。
    B.公上过到越国游说,越王欣赏墨子,想把大片土地和百姓分封给墨子作为他邀请墨子到越国的条件,公上过回去禀告了墨子。
    C.秦国的鄙野之人为一点小利不惜与自己的弟兄们打官司的行为与墨子的“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D.石渚在追捕杀人犯时,发现罪犯是自己的父亲,他面临忠与孝的两难选择,虽然国君宽恕了他,但他为成全义而选择了自尽。
    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
    (2)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
    30.“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文中的孔子、墨子和石渚对“义”的理解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分析。

    (2023届辽宁省鞍山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讳巩,字子固。是时宋兴八十馀年,异材间出。欧阳文忠公赫然特起,为学者宗师。公稍后出,遂与文忠公齐名。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
    其材虽不大施,而所治常出人上。为司法,论决重轻,能尽法意。设方略,明赏购,急追捕,且开人自告,故盗发辄得。有葛友者,屡剽民家,以名捕不获。一日,自出告其党。公与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友智力兼人,公外示彰显,实欲携贰【注】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至是,州郡肃清,民外户不闭,道不拾遗。襄州继有大狱,逮系充满,有执以为死罪者,公至,阅囚牍,法当勿论,即日纵去,并释者百馀人。在洪,会岁大疫,自州至县镇亭传,皆储药以授病者。民若军士不能自养者,以官舍舍之,资其食饮衣衾之具,以库钱佐其费,责医候视,人赖以生。
    公正已守廉,挺立无所附,远迹权贵。赖天子明圣,察公贤,谕之曰:“以卿才学,宜为众所忌也。”遂留公京师。数对便殿,所言皆大体,务开广上意,上未尝不从容领纳,期以大任。一日,手诏中书门下曰:“曾某以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遂以公为修撰。近世修国史,必众选文学之士,以大臣监总,未有以五朝大典独付一人如公者也。公夙夜讨论,未及属稿,会正官名,擢中书舍人,不俟入朝,使谕就职。在职百馀日,不幸属疾,以至不起。始公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予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于世其命也夫。
    初,父不幸早世,太夫人在堂,阖门待哺者数十口。太夫人以勤俭经理其内,而教养四弟,相继得禄仕,嫁九妹皆以时,且得所归,自委废单弱之中,振起而亢大之,实公是赖。平居,未尝远去太夫人左右,其仕于外,数以便亲求徙官,太夫人爱之异甚。
    (取材于曾肇《曾舍人巩行状》)
    【注】携贰:离间。
    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公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吊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于世/其命也夫
    B.始公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吊/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于世/其命也夫
    C.始公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吊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于世/其命也夫
    D.始公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吊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于世/其命也夫
    3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这里指求学的人。与现代“学者专家”一词中的“学者”含义不同。
    B.“京师”,“天子之居”,一般指国家的都城、首都;文中指的应该是东京汴梁。
    C.“阖门”,关门,与“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的“阖门”意思相同。
    D.“实公是赖”,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句式特点相同。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的文学创作受到一代文坛宗师欧阳修的引领,二人在当时都声名显赫,他们的文章写成后不超过一个月就会传遍天下。
    B.曾巩司法方面有过人之处,判决罪行轻重能完全体现法律的意旨,对作奸犯科之徒不姑息,对依法不该追究的人则及时释放。
    C.曾巩颇得皇帝信任。皇帝认可他的才华,欣然接纳他的谏言并对他委以重任,先是让他修撰国史,后又提拔他为中书舍人。
    D.由于父亲早逝,曾巩担起了家庭重担。四个弟弟先后为官,九个妹妹适龄出嫁,家族由衰败中重新振作强大,他功不可没。
    3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与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2)民若军士不能自养者,以官舍舍之,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35.曾巩去世后被朝廷追谥为“文定”,《谥法解》中说,“德美才秀曰文”“安民大虑曰定”。这一谥号拟得是否恰当?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G K L 2.A 3.C 4.(1)我很愚昧为您这样的想法感到担忧,人的智慧就像眼睛,能看见百里之外的事物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
    (2)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 5.不矛盾。《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的“见”应解释为看见、认识,句意为:能够自我认知的人是明智的(显明的);而《老子》中“自见者不明”的“见”应该通假为“现”,解释为自我彰显、自我夸耀。这两句是分别从内在的自我认知与外在的自我表现两个角度谈“为人”的,所以不矛盾。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吝惜璧玉而借道给晋国,晋国攻取虢国以后,回来的时候,反过来灭了虞国。
    “晋已取虢”中,“晋”是主语,“已取”是谓语,“虢”是宾语,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在本句前后断开,即“晋”前和“虢”后;
    “还”的主语应为“晋”,二者组成主谓句,作状语;“反”作“灭”的状语,“虞”是“反”的宾语,应在“反”前断开。
    故三处句读为G K L处。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讨伐;夸耀。意思不同。句意:却想讨伐越国/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
    B.正确。都同“早”。句意:所以说,圣人处理事务要趁早/不可不早点亲自来向项王谢罪。
    C.正确。经过;探望。意思不同。句意:经过郑国/祖母来探望我说。
    D.正确。句意:晋献公用珍贵的璧玉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借助船只的人。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错误,文章中说二位臣子在小处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而君王不听,才导致灭国。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愚”,愚昧地;“患”,为……担忧;“见”,看见;“睫”,睫毛。
    (2)“好”,喜欢;“不病”,没有病的人;“以为”,把……当作。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先回答“不矛盾”。
    《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的“见”应解释为看见、认识,句意:能够自我认知的人是明智的(显明的)。从正面分析,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是从内在的自我认知角度谈“为人”。
    而《老子》中“自见者不明”的“见”应该通假为“现”,解释为自我彰显、自我夸耀。句意: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从反面分析,只看见自己,表现自己,执着于自己的所见所闻,往往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是从外在的自我表现的角度谈“为人”。
    这两句分别从内在的自我认知与外在的自我表现两个角度谈“为人”,一个正面,一个反面,所以并不矛盾。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进谏说:“大王为什么讨伐越国呢?”楚王说:“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军事实力衰弱。”杜子说:“我很愚昧为您这样的想法感到担忧,人的智慧就像是眼睛,能看见百里之外的事物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在与秦晋战争中被打败,丢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就是军事实力衰弱的表现。庄蹻在国境内做盗贼,官吏们不能禁止他,这是政治混乱的表现。我们国家的政治混乱、军事衰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就像眼睛的体现。”楚王就放弃了讨伐越国的想法。所以,了解人的难处不在于看清别人,在于自我认知。所以说:“能自知的人是明智的。”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的肌肤纹理之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恐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他。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大夫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因此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所以好的医生治病注重于在表面解决问题,这就是在小处争事功。事情的福祸也在小处,所以说,圣人处理事务要趁早。
    过去,晋公子重耳出逃,经过郑国,郑君不礼待他。叔瞻进谏说:“重耳是贤明的公子,您应该好好地对待他,可以用这种方式积累德义。”郑君不听从他的建议。叔瞻又进谏说:“如果不厚待他,不如杀了他,不要留有后患。”郑君又不听。等到公子重耳返回晋国,举兵讨伐郑国,打败了晋国,夺取了郑国八座城池。晋献公用珍贵的璧玉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大夫宫之奇进谏说:“不可以借道给晋国,唇亡齿寒,虞国、虢国两国相帮,不是互相给予恩德。今天晋国灭了虢国,明天虞国必定会随之而亡。”虞君不听,吝惜璧玉而借道给晋国,晋国攻取虢国以后,回来的时候,反过来灭了虞国。这是二人在小处争事功,然而两国君主不能采纳。这样看,叔瞻、宫之奇也就是郑国、虞国的扁鹊,而二位国君不采纳,所以郑国、虞国都灭亡了。所以说:“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材料二: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老子》第二十四章)
    6.C 7.D 8.A 9.(1)周勃不喜爱文辞,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
    (2)前些天我下令让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不少人还没有走,丞相您是我很器重的人,应该率先回到自己的封国去。 10.①狱吏提示他以公主为证;②公主向薄太后进言求情;③薄太后向皇帝进言施压,最后周勃得以被赦免。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周勃重新回到封地。在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是武侯。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嗣立为侯,娶公主为妻感情不和睦,又犯了杀人罪,周胜之死,被废除了封国。
    “胜之嗣”,是主谓短语,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可以排除AD;
    “坐”的宾语是“杀人”,“人”后断开,可以排除B。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正确。“属”:委托。句意:高帝认为可将大事委托给他。/“属”:类,辈。句意: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可见,两句中的“属”字意思不相同。
    B.正确。
    C.正确。“稍”:渐渐。句意: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稍”:渐渐。句意:渐渐被提升为管理栘中厩的官。可见,两句中的“稍”字意思相同。
    D.“尚,在文中泛指娶妻”错误。“尚”,指仰攀婚姻,在文中特指娶公主为妻,不能泛指娶妻。/“适”,泛指女子出嫁。句意: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家中。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吕禄让赵王担任上将,吕产让吕王担任相国”错误,应该是“吕禄以赵王身份任汉朝上将军,吕产以吕王身份任汉朝相国”。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文学”,文辞;“说士”,游说之士;“乡”,通“向”;“东乡”,面向东;“责”,要求;“趣”,通“趋”,赶快。
    (2)“前日”,前些天;“就国”,回到自己的封国去;“重”,器重;“率”,率先;“之”,去。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可知,狱吏提示他以公主为证;
    从“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可知,公主向薄太后进言求情;
    从“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可知,薄太后向皇帝进言施压,最后周勃得以被赦免。
    参考译文:
    周勃为人质朴敦厚,高帝认为可将大事委托给他。周勃不喜爱文辞,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他淳朴无华就是这个样子。
    周勃平定燕地之后回朝,高帝已经去世,他以列候的身份侍奉惠帝。惠帝六年,设太尉官职,任命周勃为太尉。惠帝十年,吕后去世。吕禄以赵王身份任汉朝上将军,吕产以吕王身份任汉朝相国,他们执掌汉朝政权,想要推翻刘氏王朝。周勃与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共同起来诛灭诸吕。
    文帝即位之后,任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过了十多个月,有人劝说周勃:“您已诛灭了吕氏家庭,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而您又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时间长了,定会有灾祸降到您的身上。”周勃害怕了,自己也感到危险,于是就向皇帝请求归还相印。皇帝答应他的请求。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帝又让周勃任丞相。过了十几个月,皇帝说:“前些天我下令让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不少人还没有走,丞相您是我很器重的人,应该率先回到自己的封国去。”于是免去承相职位回到封地。
    过了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行下属县城到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自己害怕被杀害,经常披挂铠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来会见郡守和郡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要反叛,告发信下达到廷尉,廷尉下令逮捕了周勃,进行审问。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干金送给狱吏,狱吏就在公文简牍的背面写字向他提示,上面写:“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就是孝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娶她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让公主出来作证。当初,周勃所得到的封赏,都全部给了公主薄昭。到了狱事危急的时候,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进言说情,太后也认为周勃不会有谋反的事。文帝朝见太后,太后就拿头上的头巾掷向文帝,说:“绛侯曾经掌管着皇帝的玉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文帝已经看到周勃在狱中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查证清楚,准备放他出狱了。”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去赦免周勃,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周勃出狱以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可是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周勃重新回到封地。在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是武侯。周勃的儿子胜之嗣立为侯,娶公主为妻感情不和睦,又犯了杀人罪,周胜之死,被废除了封国。一年以后,文帝就选择周勃儿子中贤能的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列候。
    11.FKP 12.C 13.B 14.(1)凡事有违背经典的说法而合乎道理的,也有违反常理而适宜变通的。
    (2)现在坐视蝗虫吃秧苗,忍心不救灾,以致没有收成,刺史将要说什么? 15.(1)古代典籍和帝王诏书的记载可证明灭蝗是合理的行为。(2)田主为保自家田地的收成,会尽力除蝗。(3)不除蝗则没有收成,百姓流离失所,关乎国家安危。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况且蝗虫畏惧人易于驱除;而田地都有主人,使他们自己救护自己的庄稼,一定很卖力。
    “蝗畏人易驱”是主谓结构,后面断开,且“又”表示另外一件事或另一种情况,一般放在句首,其前断开,即F处断开;
    “田皆有主”是主谓宾结构,应在宾语“主”后断开,即K处断开;
    “自救其地”是动宾结构,应在宾语“其地”后断开,即P处断开。
    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都是“皇帝的命令”。句意:这件事不须麻烦陛下发布敕令。/奉皇帝命令建造的宁国府。
    B.正确,都是“请求”。句意:请允许臣发公文处置。/希望请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C.错误,意思不同,一个是“尽”,一个是“能承受,禁得起”。句意: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能承受忧愁。
    D.正确,意思不同,一个是“认为……正确”,一个是“这样”。句意:玄宗认为这道理很对。/到了覆灭的地步,照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对于能否成功地灭掉蝗虫并无十足把握,因此做好了准备,如果失败,则自请免除所任一切职务”错。他说“若除不得,臣在身官爵,并请削除”,一则是为了解除皇帝的疑虑,二则是表明自己对灭蝗的坚定态度,和灭蝗必胜的坚强信心。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经”,经典;“适”,合乎,适宜;“权”,变通。
    (2)“年”,收成;“其”,将、将要;“谓”,说。
    1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二“《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可得出:古代典籍和帝王诏书的记载可证明灭蝗是合理的行为。
    由材料二“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劝”可得出:田主为保自家田地的收成,会尽力除蝗。
    由材料一“河北、河南,无多贮积,傥不收获,岂免流离?事系安危,不可胶柱,纵使除之不尽,犹胜养以成灾”,材料二“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且讨蝗纵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可得出:不除蝗则没有收成,百姓流离失所,关乎国家安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凡事有违背经典的说法而合乎道理的,也有违反常理而适宜变通的。现今山东蝗虫到处都是,仍在尽力繁殖,实在罕见稀闻。河北、河南地区,  粮食贮存不多,倘若庄稼没有收成,百姓哪能免于流离失所?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不可拘泥。即使灭蝗不能灭尽,也比留下它造成灾害强。陛下爱惜生灵,憎恶杀戮,这件事不须麻烦陛下发布敕令,请允许臣发公文处置。如果蝗虫不能除灭,臣身上的官爵,请陛下一律免除。
    材料二:
    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蝗灾,百姓设祭膜拜,坐视蝗虫嚼食禾苗而不敢捕杀。姚崇上奏:“《诗经》上说:‘抓出那些吃禾苗的害虫,把它们放到火里烧掉。’汉光武帝曾下诏说:‘勉励人们顺应时令,劝导督促人们从事耕种养蚕。除掉那危害禾苗的螟虫和蜮虫,还有那吃苗根的蟊和吃苗节  的贼两种害虫。’这些都证明灭除蝗虫是合理的行为。况且蝗虫畏惧人易于驱除;而田地都有主人,使他们自己救护自己的庄稼,一定很卖力。夜间焚火,在火堆旁挖坑,一边焚烧一边埋,蝗虫才能灭尽。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那只是人们没有卖力罢了。”于是派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指挥灭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报说:“消除天灾应靠修德,过去刘聪除蝗不成反而危害更大。”拒绝御史指挥,不听命令。姚崇写信责备他说:“刘聪是无道伪主,他的德行不能胜妖异,今日是妖异不能胜过帝德。古代州郡有好太守,蝗虫避不入境,如说修德可以免除蝗灾,那么发生蝗灾就是无德造成的么?现在坐视蝗虫吃秧苗,忍心不救灾,以致没有收成,刺史将要说什么?”倪若水畏惧,于是放手捕蝗,所杀蝗虫多达十四万石。当时对灭蝗议论纷纷。玄宗也起了怀疑,再以此询问姚崇。姚崇回答说:“书呆子拘泥于书本不知变通。凡事有违背经典的说法而合乎道理的,也有违反常理而符合变通原则的。过去魏时山东发生蝗灾,小忍而不灭蝗,以致后来发生饥荒而人相食;后秦时蝗灾,草木被蝗虫吃尽,以致牛马无食相互啃毛。现在飞蝗遍地都是,还会反复繁殖,而且河南河北都家无隔日储粮,一无收获百姓就要流离失所,国家安危也系于此。况且治蝗即使不能尽灭,也比留下来造成灾难为好!”玄宗认为这道理很对。黄门监卢怀慎说:“凡是天灾怎么能以人力来制止呢?况且杀虫多,必戾伤自然和气。希望您考虑考虑。”姚崇说:“过去楚王吞蛭终于使痼疾好了,孙叔敖斩蛇而福气降临。当今蝗虫还可以驱除,如果任它成灾,谷将被食尽,那时百姓将怎么办?灭蝗救人,如有祸殃归我姚崇承担,不会推诿给您!”于是,蝗害终于止息。
    16.D J N 17.C 18.D 19.(1)你从军中回来,听到晁错死后,吴、楚罢兵没有?
    (2)居然做保全自己性命的谋划,想要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 20.相同之处:都肯定了晁错忠君爱国的精神品质。不同之处:仆射邓公称赞了晁错的远见卓识,苏轼批评了晁错缺乏临危不惧的精神。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却叫皇帝御驾亲征。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的事情。
    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连接两个分句,应在“而”前停顿;
    “人主”是“自将”的主语,主谓齐全,结构完整,应在“将”后停顿;
    “以情”作“而言”的状语,联系紧密,共同作后面句子的句外状语,应在“言”后停顿。
    故三处句读为D J N。
    17.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C.错误。两句中“始”字含义相同,都是“刚、才”之意。句意:计划才开始实行/才招致灾祸。
    D.正确。都是“离间”之意。句意:能有机可乘离间他们君臣吗/谗佞小人离间他。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因为景帝并不认同晁错控制诸侯强大、削弱诸侯势力的做法”说法错误,文中“而天子不以察”是说景帝没有洞察到诸侯的别有用心。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来”,回来;“闻”,听到;“罢”,罢兵。
    (2)“乃”,居然;“全”,保全;“居守”,留守京城。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相同之处:由原文“邓公曰:‘……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可知,都肯定了晁错忠君爱国的精神品质。
    不同之处:由原文“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可知,仆射邓公称赞了晁错的远见卓识,苏轼批评了晁错缺乏临危不惧的精神。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晁错,是颍川人。景帝登基,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曾多次请求单独谈论政事,皇上总会听取,他备受宠爱,超过了九卿。晁错升迁做了御史大夫,奏报诸侯所犯罪过,削夺他们的封地,收回他们的近旁诸郡。奏书上报,皇上便诏令公卿、列侯及皇族宗室集中计议,没人敢有非难,唯独窦婴争辩此事。晁错修改了律令有三十章,诸侯众口喧哗,忌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闻此事,便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即位,你执政掌权,侵害、削夺诸侯的势力,疏远人家的骨肉至亲,人们众口议论,大多埋怨你,这是为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的话,天子之位就得不到尊崇,国家也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又说:“刘氏天下安宁了,可晁氏一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去了!”于是便饮服毒药而死,并说道:“我不忍心眼见大祸殃及于我。”他死后十多天,吴、楚七国果然就反叛了,而把诛杀晁错当作名义。待到窦婴、袁盎进言劝说,皇上便诏令晁错身穿朝服在东市被处斩。
    晁错已被处死,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攻击吴、楚叛军时,担任将领。他回朝来,上书奏明军中之事,觐见皇上。皇上问道:“你从军中回来,听到晁错死后,吴、楚罢兵没有?”邓公答道:“吴王谋反有几十年了,因被削夺封地而怒气发作,以诛杀晁错为名义,而他的意图并非在晁错身上。况且我还担心天下的士人会闭口,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是忧虑诸侯强大起来而不能控制住他们,故此请求削夺他们的封地来尊崇朝廷,这本是功及万世的事情。而计划才开始实行,竟然蒙受杀戮之灾,对内便杜绝了忠臣的谏言,对外则为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这时,景帝沉默了许久,说道:“您说得很对,我也为这件事感到悔恨。”
    文本二:
    从前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室,建议景帝削弱山东诸侯各国的实力,于是山东诸侯各国共同起兵,借着杀晁错的名义;可是景帝没有洞察到他们的用心,就把晁错杀了来说服他们退兵。天下人都为晁错因尽忠而遭杀身之祸而痛心,却不明白其中有部分原因是晁错自己造成的。
    七国那样强大,却突然想削弱它,他们起来叛乱难道值得奇怪吗?晁错不在这个时候豁出自己的性命,为天下人承受抵挡大难而首当其冲,从而控制吴、楚等国的命运,居然做保全自己性命的谋划,想要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再说那挑起七国之乱的人,是谁呢?在这个时候,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为什么呢?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却叫皇帝御驾亲征。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的事情。但又不好反对他的建议,这样正好给袁盎以进谗言的机会,使他的目的能够得逞。假若吴、楚等七国叛乱时,晁错豁出性命承担这一危险的平叛重担,夜以继日像淬火磨刀似的训练军队,向东边严阵以待,让自己的君主不至于受到烦忧,那么皇帝就会充分依靠他而不觉得七国叛乱有什么可怕,纵使有一百个袁盎,能有机可乘离间他们君臣吗?
    21.F O S 22.B 23.A 24.(1)晋悼公说:“卫国人驱逐了他们的国君,这不是太过分了吗?”师旷回答说:“也许是他们的国君实在太过分了。
    (2)善良的就赞扬,有过错则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失就改正。 25.①修身养性,以身示范。②爱民如子,善听谏言。③竭诚待下,善始善终。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上天对人民是十分爱惜的,哪里能够让一个人在人民之上为所欲为,放纵他的荒淫,抛弃了天地赋予人民的常性呢?
    “矣”,句末语气词,在“矣”后停顿,即F处;
    “于民上”是“建”的后置状语,在“上”后停顿,即O处;
    “其淫”是“从”的宾语,“而”表并列,引出下一分句,应在“淫”后停顿,即S处。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都是兼词,之于。句意: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
    B.错误。淫滥的;淫荡。两句中的“淫”字的含义不同。句意:好的君主就是要做到奖赏善良的惩罚淫滥的/《国风》描写爱情而不淫荡。
    C.正确。覆盖;同“何”,怎么。两句中的“盖”字的含义不同。句意:要像天那样覆盖他们,要像地那样容纳他们/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D.正确。重大;同“影”,像影子一样。两句中的“景”字的含义不同。句意: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天下的百姓像云彩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相应(陈胜),人们挑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
    故选B。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一家相互责备,一国就会责备成风”错误,“让”是谦让、礼让,不是责备的意思。
    故选A。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出”,使动用法,使……出,驱逐;“对”,回答;“甚”,过分。
    (2)“赏”,称扬,赞赏;“匡”,纠正;“革”,改变,更正。
    2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可知,修身养性,以身示范。
    ②由原文“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可知,爱民如子,善听谏言。
    ③由原文“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做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可知,竭诚待下,善始善终。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材料二
    师旷侍奉在晋悼公身旁。晋悼公说:“卫国人驱逐了他们的国君,这不是太过分了吗?”师旷回答说:“也许是他们的国君实在太过分了。好的君主就是要做到奖赏善良的惩罚淫滥的,养活人民就像养活他的儿子,要像天那样覆盖他们,要像地那样容纳他们。人民奉立他们的君主,爱他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仰望他像仰望日月一样,尊敬他像尊敬神灵一样,畏惧他像畏惧雷霆一样,这样的君主能被人民赶出去吗?君主,是神的主人也是人民的希望。如果使人民财产贫困,神灵穷匮祭祀缺乏,百姓断绝希望,国家社稷没有主持者,将用君主干什么?不让他离开还要他有什么用?上天生出人民并为人民立了君主,让君主来管理他们,不使他们失去本性。有了君主还要为他设置辅佐,让师傅来保护他,不使他做事过度。所以天子有三公,诸侯有国卿,公卿可设置一个侧室的官吏,大夫可设置一个贰宗的官吏,宗族的家长有他的同宗子弟,一般平民、工人、商人及皂、隶、牧、圉等奴隶各有各的亲近,用这些来辅助他们。善良的就赞扬,有过错则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失就改正。从最高的天子以下,各自有父兄子弟补充检查他们的政教。太史为他们记录着言行,乐师把他们的言行写成诗歌,乐工歌唱规劝匡正的词曲,大夫们进行正面教导,宗族家长听到君主的过失转告给大夫,一般平民要发怨言(来警告他们),商旅在市井中议论,各种工匠献出他们的技艺用以讽谏。所以《夏书》说:‘传达命令的官吏摇着金口木舌的铃在道路上宣布政教,负责规谏的官吏来规劝,工匠们各自从事他们的技艺来劝谏。’正月春天的开始,就为百姓、商人和工匠们提供进言的机会,劝谏君主不合常道的行为。上天对人民是十分爱惜的,哪里能够让一个人在人民之上为所欲为,放纵他的荒淫,抛弃了天地赋予人民的常性呢?一定不能让他这样下去。”
    材料三
    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对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有多大,值得尊敬的是人民;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26.C 27.D 28.A 29.(1)假如越王听从我的话、采纳我的主张,我衡量自己的身体穿衣,估量自己的肚子吃饭,我将处于客居之民的地位,不敢要求做官。
    (2)昭王说:“追赶杀人的人没有追上,哪里一定要受惩处呢?你重新担任职务吧。” 30.①孔子认为无功受禄为不义,认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而获得俸禄才符合义的标准;②墨子认为坚守自己的道才是义,如果不采纳自己的道,即使给自己丰厚的奖励,也不能接受;③石渚认为执法有失要受惩处是作为臣子的义。

    【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不偏爱自己的父亲,不可以叫做孝子。侍奉君主而违法曲断,不可以叫做忠臣。您命令赦免我,这是君主的恩惠,不教废弃刑法,这是臣子的操行。
    “不可”是能愿动词,作状语,修饰“谓”,中间不断开,排除AB;
    “孝子”为一个词,做“谓”的宾语,谓语宾语中间不断开,排除D。
    故选C。
    2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
    A.“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的“见”,看见。句意:孔子谒见齐景公;/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
    D.“与《项脊轩志》中‘殆有神护者’的“殆”意思不同”错。两句中“殆”均为大概、恐怕的意思,表推测语气。句意:恐怕不能;/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古选D。
    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并立刻催弟子赶紧到廪丘”错,应为“并立刻催弟子赶紧离开”。
    故选A。
    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若”,如果,假使;“度”,衡量;“仕”,做官。
    (2)“及”,赶上,跟上;“岂……哉”,固定句式,哪里……呢,难道……吗;“事”,名词用作动词,做,这里指担任职务。
    3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可知,孔子认为无功受禄为不义,认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而获得俸禄才符合义的标准。
    根据“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瞿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荫,未敢求仕。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虽金越以与我,吾无所用之”可知,墨子认为坚守自己的道才是义,如果不采纳自己的道,即使给自己丰厚的奖励,也不能接受。
    根据“失法伏罪,人胫之义也”可知,石渚认为执法有失要受惩处是作为臣子的义。
    参考译文:
    君子自身的所作所为,举动必须遵循义的原则,行为必须忠于义的原则,世俗虽然认为行不通,但君子认为行得通。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景公还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孔子这时是平民,他在鲁国只当过司寇的官,然而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以跟他相提并论,三位帝王的辅佐之臣不比他显赫,这是因为他取舍都不苟且啊!
    墨子让公上过到越国游说。公上过讲述了墨子的主张,越王很喜欢,对公上过说:“您的老师如果肯到越国来,我愿把过去吴国的土地,阴江沿岸,三百社的地方封给他老先生。”公上过回去禀报给墨子,墨子说:“你看越王能听从我的话、采纳我的主张吗?”公上过说:“恐怕不能。”墨子说:“不仅越王不了解我的心意,就是你也不了解我的心意。假如越王听从我的话、采纳我的主张,我衡量自己的身体穿衣,估量自己的肚子吃饭,我将处于客居之民的地位,不敢要求做官。假如越王不听从我的话、不采纳我的主张,即使把整个越国给我,我也用不着它。”大凡对于人不可不仔细考察。秦国的鄙野之人,因为一点小利的缘故,弟兄之间就相互打官司,亲人之间就相互残害。现在墨子可以得到越王的国土,却担心损害了自己的道义,因而谢绝了,这可以说是能保持操行了。秦国的鄙野之人与他相距也太远了。
    楚昭王时,有个贤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正无私,昭王让他治理政事。有个在道上杀人的人,石渚去追赶这个人,原来是他父亲。他掉转车子返回来,站在朝廷上说:“杀人的人是我父亲。对父亲施刑法,我不忍心;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家刑法,这不可以。执法有失要受惩处,这是臣子应遵守的道义。”于是就趴伏在刑具上,请求在昭王面前受死。昭王说:“追赶杀人的人没有追上,哪里一定要受惩处呢?你重新担任职务吧。”石渚推辞说:“不偏爱自己的父亲,不可以叫做孝子。侍奉君主而违法曲断,不可以叫做忠臣。您命令赦免我,这是君主的恩惠,不教废弃刑法,这是臣子的操行。”他不让拿掉刑具,在昭王朝廷上自刎而死。按照公正的刑法,违法必定处死,父亲犯法,自己不忍心处以死刑, 君主赦免了自己,却不肯接受赦免。石渚作为臣子,可以说是又忠又孝了。
    31.B 32.C 33.A 34.(1)曾巩给他衣袍和酒食,给他马和随从,(还)用车载着金帛跟随他,(让他)在辖区内四处巡行夸耀。
    (2)对那些无力治疗疫病的民众或军士,他就用官府办公的地方让他们住下,资助他们饮食、衣物、床铺等用品。 35.恰当。(1)曾巩孝顺母亲,养育弟妹,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不依附权贵,充分体现了德美。(2)曾巩文采出众,能与一代宗师欧阳修齐名,一人修撰五朝大典,足见其才秀。(3)曾巩公正执法,纠正错案,长于治理,灾荒时又能救助受困军民,他的治所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足以体现安民大虑。

    【解析】3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曾公刚刚升任时,天下共同庆贺,认为(国家)得到德才兼备的人,定会委以重任。等到听闻曾公去世,大家都感叹惋惜,认为曾公的才志最终不能在世间大加施展,这是命啊!
    “天下”为“相庆”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AC;
    “闻公殁”动宾短语,后面断开;“叹息相吊”并列结构,不断开,排除D。
    故选B。
    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句式的能力。
    A.“学者专家”的“学者”指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的人。
    B.正确。
    C.“‘阖门’,关门”错,文中是“全家”的意思,不是“关门”;“比去,以手阖门”是关门的意思。句意:等到离开,用手把门关上。
    D.二者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分别应为“赖实公”;“夫晋,有何厌”。句意:靠的全是曾公/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故选C。
    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曾巩的文学创作受到一代文坛宗师欧阳修的引领”错,文中只提到“公稍后出”,并没有“引领”的意思。“他们的文章写成后不超过一个月就会传遍天下”错,由原文“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可知,“其”指曾巩。
    故选A。
    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假”,借给;“辇”,名词作动词,用车载着;“徇”,巡行。
    (2)“民若军士不能自养者”,定语后置,应为“不能自养民若军士”;第二个“舍”,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住下;“具”,用品。
    3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平居,未尝远去太夫人左右”“公正已守廉,挺立无所附,远迹权贵”可见:曾巩孝顺母亲,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不依附权贵,充分体现了德美。
    由“公稍后出,遂与文忠公齐名”“未有以五朝大典独付一人如公者也”可见:曾巩文采出众,能与一代宗师欧阳修齐名,一人修撰五朝大典,足见其才秀。
    由“为司法,论决重轻,能尽法意。设方略,明赏购,急追捕,且开人自告,故盗发辄得”“在洪,会岁大疫,自州至县镇亭传,皆储药以授病者……”可见:曾巩公正执法,纠正错案,长于治理,灾荒时又能救助受困军民,他的治所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足以体现安民大虑。
    综上,曾巩去世后被朝廷追谥为“文定”的谥号使非常恰当的。
    参考译文:
    曾公名巩,字子固。当时宋朝兴起八十余年,有特殊才能的人间或出现。欧阳文忠公声名鹊起,成为求学者尊崇的楷模。曾公紧随文忠公之后,于是与文忠公齐名。曾公写的文章,刚刚写成就被人传诵开去,不超过一个月就传遍天下。
    曾公的才能虽然没有完全施展,治理的成果却常超过其他人。掌管司法,判决罪行轻重,都能完全体现法律的意旨。制定策略,明确悬赏征求的方案,急速追查搜捕,而且鼓励主动向官府投案,所以案(刚一)发生就能破案。有个叫葛友的,多次劫掠百姓,(官府)通缉却缉捕不到。一天,自己投案告发了同党。曾巩给他衣袍和酒食,给他马和随从,(还)用车载着金帛跟随他,(让他)在辖区内四处巡行夸耀。别的盗贼听说后,大多主动投案。葛友的才智和勇力超过一般人,曾巩(将其奖赏)置于明显之处,实际是想离间他的同伙,让他们无法再勾结在一起。至此,州郡清平无事,家家户户(晚上)不用关大门,财物遗失在路上没人会据为己有。襄州连续有重大的案件,拘囚填满牢房,有被逮捕判死罪的,曾公到任,披阅刑狱案卷,按照法律应当不追究的,当日放走,一起被释放的有百余人。在洪州,赶上那年瘟疫流行,从州到县镇的驿舍,全都要准备药物给病人。那些无力治疗疫病的民众或军士,用官府办公的地方让他们住下,资助他们饮食、衣物床铺等用品,用官府的库银来补助救济的费用,(并且)责令医生诊治,(当地)百姓靠(这些措施)得以存活。
    曾公清廉自守,持身正直、无所攀附,远离权贵。所幸天子明达,了解曾公贤明,对曾公说“以你的才学,应该被众人忌妒。”于是将曾公留在京师。多次在便殿奉诏陈述意见,说的都是从大局出发,务求开阔皇上胸怀,皇上没有不欣然接纳的,(且)打算委以重任。一日,(皇上)亲手写诏书下达到中书门下:“曾公凭借史学修养被士人称赞,应当掌管(修订太祖至英宗的)五朝史事。”于是任命曾公为修撰。近代修撰国史,一定广泛选拔有文才的士人,让大臣监督统管,没有像曾公这样把五朝重要典籍都只交给他一个人的。曾公日夜研究探讨,还没等到起草文稿,(又)赶上官制正名,(曾公)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还未等到入朝(接受任命),就接到皇帝诏令要求立刻就职。在任百余天,不幸连续生病,以至于一病不起。曾公刚刚升任时,天下共同庆贺,认为(国家)得到德才兼备的人,定会委以重任。等到听闻曾公去世,大家都感叹惋惜,认为曾公的才志最终不能在世间大加施展,这是命啊!
    当初,父亲不幸过早去世,母亲健在,全家有数十口人需要养活。母亲凭着勤劳俭朴料理家中事务,而教育培养四个弟弟,使(他们)先后为官,安排九个妹妹都适龄出嫁,都有很好的归宿,(让家族)从衰败无依的境况中,奋起振作并且强大起来,靠的全是曾公。平时,不曾远离母亲左右,他在外为官,多次为方便照顾母亲而请求迁徙官职,母亲特别喜爱他。

    相关试卷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4情景默写: 这是一份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4情景默写,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情景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3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3古代诗歌阅读,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2文言文阅读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