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1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2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3.整本书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答题用时120分钟。

    | 卷(选择题,共 30分)

    一、(1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与数学都算得上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在理科出身的我看来,数学是理科的哲学,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一种思想__甚至精神涅槃的过程;而语文算得上是人生哲学,语文学习的至高境界是"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是一种_____、伴随一生的领悟。简单地说,语文可定义为语言和文字。语言的学习注重外在的技能养成,听说读写四门功课不可偏废;文学的学习注重内在的气质修养,______、辨析、批判充实其中。不管是从语言还是文学角度,语文的重要性都_____,( )。在这个国为且益强调合作去高的层,沟通。交浪不仅是个签发展进步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更是个人生存于世的本能。如华罗庚所言,“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蒸腾    亦步亦趋    涵咏    不可理喻

    B.蒸腾    如影随形    包涵    不可理喻

    C.升腾    亦步亦趋    包涵    不言而喻

    D.升腾    如影随形    涵咏    不言而喻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语文学不好,话语力量小

    B.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话语力量小,语文学不好。

    C.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学不好,话语力量小。密

    D.可以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话语力量小,语文学不好。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在这个日益强调合作共赢的社会,沟通、交流不仅是个人生存于世的本能,更是个体发展进步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B.因为在这个日益强调合作共赢的社会,沟通、交流不仅是个体发展进步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更是个人生存于世的本能。

    C.在这个因为日益强调合作共赢的社会,沟通、交流不仅是个体发展进步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更是个人生存于世的本能。

    D.在这个因为日益强调合作共赢的社会,交流、沟通不仅是个体发展进步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更是个人生存于世的本能。

    4.下列文学常识或语文活动表述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用寓言譬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经》。

    B.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窦娥冤》共四折,其中第三折是由正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的一套曲子,韵脚均是"an"韵,并且全部由女主角正旦歌唱到底。

    C.有同学为《庖丁解牛》中的成语制作卡片,上面写到“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目无全牛——形容缺乏整体观念;踌躇满志——形容悠然自得,心满意足"D.课本剧《鸿门宴》表演中,扮演樊哙的同学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扮演项羽的同学“按剑而跽",迅速站起来并询问"客何为者",一时间气氛紧张。两位同学的表演尊重原著,非常到位。

    5.阅读下面《雷雨》片段,回答问题

    周朴园  (①)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依据剧情发展,揣摩人物的心情与神态,上述文段中①——④所缺的"舞台说明",填写最准确的一项是(   

    1. 忽然严厉地  愤怒   冷冷地       悲愤

    B. 冷冷地      愤怒   忽然严厉地    悲愤  

    C. 冷冷地      悲愤    忽然严厉地   愤怒  

    D.忽然严厉地  悲愤   冷冷地         愤怒

    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

    B.天下之欲其君者   疾:快速

    C.庖月更刀         族:众,一般的 

    D.为大王不取也     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7.下列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割膏腴       何厌

    B.以吾一日长   飘飘如遗世独立

    C.其无礼于晋     加之

    D.击破沛公军     庖丁文惠君解牛

    8.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不吾知也

    A.是寡人之过也        B. 沛公安在

    C. 得复见将军于此     D.百姓之不见保

    9.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子主张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够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以"礼义"来引导民众。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秦晋因“利”联合共伐郑国,盟约在前,但泰军又因郑国“利”诱而单方面撤军,违背了“礼”。由此可见,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在逐“利”之时已完全不受“礼”的约束。

    D.烛之武对郑文公的请求先“辞”后“许”,虽有对自己有才华而不被重用的埋怨,但也表明了他在重兵压境、国家危难的情况下,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012题。(6分)

    材料一:

    唐诗何以成为经典?

    从数量上来看,据专家估计,唐诗(包含五代诗)存世数量约53000首,作者约3000 人。这组数字,远远超过了从《诗经》以来到隋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全部诗歌的总和。在作者方面,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精彩诗作留了下来。因此,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那个伟大的时代不仅诞生了李、杜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而且还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比如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晚唐的小李杜等。

    不仅如此,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既有像杜甫这样描写现实的伟大诗人,也有像李白这样风格比较浪漫的诗人,同时还有一些深受禅宗思想濡染的诗人。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好诗,到唐代已经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的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我揣摩鲁迅先生此话之意,大约是如今的我们如果想写诗抒发胸中之意的时候,不妨直接引用一首唐朝诗人的诗即可,不必亲自操刀了。

    唐诗之所以经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典是要经过长时间检验的,而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经典在流传过程之中,会得到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会融入很多时代因素,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公共空间,作者在写的时候就会留下空白,等着读者去填充。读者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忽然之间豁然开朗,领悟到诗歌的真谛,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和作者发生了共鸣,这就是接受文学传播过程中的时间穿越性。

    《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片段,黛玉给香菱推荐“诗歌教科书”:“我这里有《王摩洁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也就是先把王维的诗揣摩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诗”,因为杜甫的七言律诗在盛唐以后是出类拔萃的;“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李白的七绝是黛玉给香菱指定的第三本教科书。黛玉认为,有了这三本"教科书"垫底,再往上追溯读陶渊明的诗,读庾信、鲍照的诗,就有基础了,再过一段时间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香菱就可以成为诗翁了。这一观点,不仅是曹雪芹的观点,也是清代很多作家、学者共同的观点。所以宋元明清以来,无数的诗歌读者,包括专业读者和非专业读者,他们在进行评论的时候以唐诗为主要评论对象。而他们学写诗歌,就像练书法时临帖一样,也是以唐诗为榜样。所以唐诗一千多年来,从唐代传到今天,是一代一代的读者不断努力、不断经典化的过程。

    (摘编自魏景波《唐诗经典的现代价值》)

    材料二:

    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

    这座高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多方面的原因。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叛乱之前这一百多年,唐帝国的经济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之乱后,由于南方的开发与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没有停领下来。这个社会,正是整个唐代文学艺术的温床。此其一。其次,由“五胡十六国”极其纷扰混乱的局面到隋唐统一,是一个国内各民族由斗争而融合的过程。国内各民族的融合,还加上当时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都使得各阶级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作家们的修养和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其三,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族文化一样,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例如儒释道三教就是始终并存的。因此,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这就为诗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基础。大家都爱写诗,爱读诗。这对于唐诗的发达,诗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不发生积极作用的。其四,唐帝国为了巩固其统治,制定和执行了通过科举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打破高门大族对仕途的垄断。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而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之风,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最后,就诗歌本身而论,经过八代先驱者的努力,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绝诗也基本上跨越了它们的试验阶段,足供唐代诗人自由采用。前辈们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样式,都使得他们易于借鉴昔贤,驰聘才力,发抒性灵,来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所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使得唐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

    (摘编自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序言》)

    【注】应试者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呈送给有地位者,以求推荐,称为“行卷”。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唐朝,写诗是全民性活动,人人都会写诗,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

    的诗作流传于世。

    B.因为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所以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进士考试,直接促进了唐诗的创作繁荣。

    C.唐诗成为经典,不仅因为其艺术造诣登峰造极,更重要的是诗歌数量和诗人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D.唐朝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使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有利于诗歌的创作和流行。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不仅诞生了李白,杜甫这样的世界级诗人,还出现了初唐四杰、王孟、高岑、小李杜等卓有成就的名家。

    B.唐诗的繁荣兴盛,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得益于当时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

    C.后世读者读唐诗时,只要随时把带有时代因素的理解填充进去,就能豁然开朗,与作者发生跨越时间的共鸣。

    D.《红楼梦》“香菱学诗”中的观点,代表了曹雪芹和清代很多作家、学者的观点:自宋以后学写诗,也以唐诗为榜样。

    12.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

    B.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C.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杨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6分)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隆子病且死,诚其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言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邱昭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

    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B.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D.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有继承、继承人、子孙、后代等多个意义。第一个加点“嗣”指儿子,第二个“”指继承。

    B.卒,死。《礼记》中有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伯,兄弟排行中的“老大”,也用“孟”。古代以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文中的“伯”含义与此相同。

    D.《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解说《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作“春秋三传”。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国大夫孟鳌子临终时曾要求儿子拜孔子为师。因为孔子是圣人的后代,而圣人的后代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他认为孔子就是这样的人。

    B.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在鲁国做过几任官吏之后,他就离开鲁国。但他在别的几个诸侯国那里也屡屡受挫,于是又回到鲁国。

    C.孔子虚心好学,善于深研领悟。他曾向师襄子学习鼓琴,并不像常人那样只学曲子和演奏技能,他还领悟出了曲子传达的思想和作曲者的“为人”。

    D.孔子认为,人生不能过于淡泊,死后应该留名,于是他选择著书立说来扬名后世。《春秋》这部史书就是他苦心经营的经典著作,因文辞简约而千古留名。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四、(14分)

    16.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4分)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    范仲淹

    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注】①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②从:同“纵”,放任。③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首句从乘船纵情游赏西湖写起,确定了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B.次句写湖周边的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参差不一,高低错落。C.颈联互文见义,数不清的亭台楼榭、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使人感到清新旷远、葱郁繁盛。D.尾联两句一承一转,上句承接并收束前文,下句则是由"""",丰富了全诗的内涵。

    2)“忧乐”精神贯穿范仲淹的一生。请结合全诗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18.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

    2)孔子做出假设来引导学生述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两句,鼓励曾皙说出自己的志向。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2分)

    长毋相忘

    ①我有一个学生,她先到澳洲,后到英国,如今暂时栖泊在加拿大。飘泊的成果是英语说得像流水一样畅快,举止温柔舒曼,很有些欧美气味。可是这些年,总是会在假日里到唐人街去买些宇帖、笔墨。她的才华并不在把笔挥毫上,她只是喜欢字帖里古典的气息。

    ②我想起秦汉瓦当、竹简上让人心跳不已的四个字——“长毋相忘”。这是怎样的一种别舍不断的情怀啊!

    ③有时我总是想,一个人的信念被遏止,譬如不让我纵笔泼墨,沉醉于这千年的回声里,日子将是何等昏暗。有时候出长差,宾馆舒适的环境只能看看电视,我明显地感到擅长提按的手指变得荒疏了。这使我生出几许恐慌来。可以消遣的娱乐场所无处不在,却从来没有一处摆上文房四宝,让这些痴退于翰墨的游子放牧心灵。于是时间一长,心绪就纷乱,惶惶然急着赶回,步入书斋,倒上一缸子墨汁,拈起那杆已经枯干多日的羊毫,痛快淋漓地埋头狂写,不知今夕何夕

    ④人是很需要有一种牵挂的,并且要用精神浇灌使之精湛和持久。从一些过往的人事中,看多了模模糊糊的剪影,时而宦海沉浮时而艺苑张枳,这种嗜好的游移性是越来越频仍了。转眼春风化为秋月,才知凡是触及过的仅得皮毛之相。有一段时间我感悟《论语》,一直很回味孔夫子在穷困潦倒的日子里矢志传经布道的执着。孔夫子毕竟是凡人,根本想不到以后会受封圣人。凡人有踌躇满志时,也就有心如死灰时。孔夫子有时也哀叹吾道衰也,有时也恨恨地骂,好像真的就甩手了之,其实只是说说而已。现在,很多人看到了萦绕在孔庙上空的光环,却看不见孔夫子当年的持守。

    ⑤在都市,每到周末,总会看到不少家长载着小孩,背着琴袋、画夹,提着笔墨、颜料,去学手艺。而我没有兴致教这些孩童,他们的监护人总是希望早日学成,眼神里闪烁着催促之光。他们没有耐心通过逝去的古代名家的遗留笔墨,回归到遥远而又寂寞的意境中。我只想循着自己的思路,培养一种兴趣,让其随时日推移而长,顺其自然地延伸,如听松风天籁,如观山光水色。这就是艺术生命的自然律。我听过《去壤歌》,见过那些带着泥巴气味的乡村人,他们该播种时播种,该收割时收割,该耐心等待时则和土地上的植物同在岁月中不急不躁地守望。他们面对好年成不喜,面对坏年成不忧。在他们看来,有了好的光景也必然有不好的年成,五个指头伸直了还不一般齐呢。那么,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去吧。他们心目中没有搏一把就走的怪念头,他们缠系着最久远的亲情:人与土地长毋相忘。

    ⑥再回到艺术的话题上来吧。有着几千年积淀的古典艺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为今人所把握呢?人总是希望一生更多地拥有,只是,不经磨难而拥有,则多半易逝。有几次我走进北方几家大的书画社,看到了名人之后的丹青,笔墨太平庸了,却在落款处都标明与祖上的亲缘。这是何等的笨拙呢。在我的印象中,父子同嗜一艺,子跃居其父之上的终归是少而又少。王献之着实是好样的,算是走出了其父的影子,而后来的欧阳通之于欧阳询、苏过之于苏轼、米友仁之于米芾,大都在前辈荫庇下讨生活。他们缺乏筚路蓝缕的拓跋精神,屋下架屋床上叠床,大气象萎落成了小格局。

    ⑦有一些质量充实的生命,要最后离去,不为我们琢磨,真是很难很难。这对于人们

    追逐时尚的天性来说,未免是一种悖反。时尚的追逐,显然容易多了,这支有声有色的队伍始终是以狂欢的状态行进的。而人,难以破开迷雾飞升。苏东坡活了大半辈子,最有价值的就是悟出了这个道理。远离,是对古典更真切的亲和。相对的控制力量被摆脱,那种支配艺术的利益、欲望会相应地远去,守护精神家园的愿望会愈发坚韧起来。曾经有几次,在偏僻的乡村,我看到了出手不凡的墨迹,贴在破旧的祠堂的柱子上。书写者远离文化中心,远离都市名人,却凭着由衷的喜欢,常常是晚饭毕,扯来几张旧报纸垫着,再放上一张毛边纸,不计新墨宿墨,不择笔尖笔秃,畅畅快快地写去。不知不觉,平平淡淡地萦回着田园牧歌。)

    ⑧那些湿漉漉的古典情绪,期待着梳理和归位,还有些在喧闹的季节里走失了,需要找寻。青年时代的热烈和自信,也掺和着目空古人辟睨古典,似乎古人的笔墨也没有那般神奇。如今我们知道穿过古典的皮表很难,更不消说在古典的内核漫游了。我们为自己找到了理由,爱归咎于外界的诱感呀,困扰呀,是它们使我们的精神锋芒如此疲软。如果从个体生命来剖析,我只能固执地认为,是元气流失了。人身上原来充足的精气神,漫漫旅程上,这儿滴漏一点,那儿跑冒一点,待用于自己喜爱的古典艺术上,已经力不能穿鲁缟了。养气从来为文人所重,老庄提醒过“万物无足以饶心”,孟子“我善养吾洁然之气”,都在于提升净化人的自然生命,去除生理过分的欲求。当时光老人的巨手叩动我中年的心扉时,“删去平生多余事”的念头就转化为渴望。安宁清明中,我觉得自己仿佛坐落在古典的层面上,大量流逝的时光在这里汇聚,隔着老远的距离,可以察觉到古贤人正无声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⑨每晚睡前,我总是取出枕边的一本《汉简书风》细细玩味,让飞扬的思绪湮没在已逝的久远里,长久相守,长毋相忘。(取材于朱以撤同名散文)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⑤段写不少家长周末载着小孩去学书画,其用意主要是批评都市人揠苗助长,急功近利,违背了儿童成长规律的现象。

    B.文章第⑥段中"王献之着实是好样的"一句赞赏了王献之不攀附祖上亲缘,摆脱父亲影响,肯历磨难,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器

    C.文章第⑧段引用老庄和孟子的言论,意在强调涵养元气能使人去除生理上过分的欲求,执着于古典情绪的梳理、归位与找寻。

    D.文章第①段以学生喜欢字帖、笔墨中的古典气息开篇,第⑨段以""细细玩味《汉简书风》收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0.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的动词运用精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2分)

    21.文章第⑤⑦段都写到了乡村人的生活,其用意有何不同?(4分)

    22.本文题目“长毋相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分)

    六、(4分)23.整本书阅读

    1)下列关于《红楼梦》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提醒凤姐"盛极必衰,月满则亏"的道理,指出贾府气数将尽必将衰败,提醒王熙凤居安思危,尽早预备衰败后的事宜,并具体指出了可行的措施。

    B.贾珍引着贾政众人入园。一路上佳境叠现,贾政命众客拟写匾额对联。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也颇现才情,奈何贾政始终不合心意,呵斥贬抑不断。

    C.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后来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黛玉自比为莺莺。

    D.元春省亲之后,担心贾政使人封锁,便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锚,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宝钗住了蘅芜苑,黛玉住了潇湘馆,探春住了缀锦楼,宝玉住了怡红院。

    2)下列《红楼梦》中的判词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

    B.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

    C.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巧姐)

    D.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贾探春)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古人说:“草木秋死,松柏独在:水浮万物,玉石留止。”

    读到这句话,有人感慨不畏严寒的岂止松柏,不随波逐流的岂止玉石;有人感叹岁月变迁中的离去与坚守、相遇与相别、短暂与永恒;有人思考在生命的河流中,什么值得拥有,什么值得留给未来……

    关于古人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主题明确;文体特征鲜明;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不少于750字。

     

    相关试卷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5页。

    天津市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8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