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  如图所示历史人物在北周末年夺取政权,建立新的朝代。他统治时期的史实有(  )
    ①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②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
    ③创立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④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琵琶记》“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诗文反映的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郡县制

    3.  假如你是一位隋朝的学子,想要坐船从南京去洛阳参加科举考试,走下面的哪条路线能到考试地点(  )

    A. 江南河——永济渠——通济渠 B. 江南河——通济渠——永济渠
    C.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 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4.  随着北方对茶叶需求的增加,不管茶商们从运量、运费还是便利程度上考虑,都首选大运河,将广泛种植于南方的茶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地区。这一史实直接表明大运河(

    A. 带动了沿岸城镇兴起 B. 沟通了南北经济交流
    C. 强化了对南方的统治 D. 巩固了大一统的王朝

    5.  下表是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数据变化对社会结构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A. 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 官员录取标准不断降低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  如图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唐的建立是在(  )
     

    A.  B.  C.  D.

    7.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学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善于纳谏
    ②开创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 创立殿试制度 B. 重用有才之人 C. 重视发展生产 D. 促进社会发展

    9.  《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千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 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C. 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D. 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10.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11.  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社会风气呈现出明显的自由开放,有如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①唐朝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②西市、东市的设立
    ③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④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2.  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工具,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图中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A. 文明交流互鉴 B. 民族关系和睦 C. 海外贸易繁荣 D. 边疆管理加强

    13.  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B. 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C. 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 黄巢起义加剧了唐朝的社会危机

    14.  如表反映出的历史现象相关的信息有(  )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后周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政权

    存亡时间

    开国国君

    国君身份

    后梁

    907-923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6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

    郭威

    邺都留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  在宋朝,(武官)即使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文人)状元登第。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科举完善促进文化发展 B. 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
    C. 机构重叠导致财政困难 D. 边境地区的战事频繁

    16.  王安石颁布的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减轻农民负担 C.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 巩固中央集权

    17.  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18.  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契丹和西夏都与北宋订立了和约 B. 契丹和西夏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 契丹和西夏都效仿中原官制 D. 契丹和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19.  以下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蒙古灭金
    ②建立元朝
    ③蒙古灭西夏
    ④南宋灭亡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20.  毛泽东在他的词《沁园春•雪》中写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有关成吉思汗的功绩表述错误的是(  )

    A. 灭亡南宋 B. 统一蒙古各部
    C. 率部攻打西夏 D. 建立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唐朝实行 ______ 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在图一①处设立的机构是 ______ ,管辖西域地区。图二中南宋都城位于②处是 ______ ,南宋时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经过和议,宋金以淮水至 ______ 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材料二:宋辽订立盟约之后,宋改动一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地名(如改威虏军曰广信军,破虏曰信安等),向辽方表示友好。辽在燕京地区也去掉一些民族歧视政策,争取当地汉人的支持。另外,双方在沿边设立互市贸易的“榷场”……若干年之后,河北一带“牛羊满野”,百姓安乐,宋方每年亦可以赚上百万的收入。

    ——《二十五史简明读本》

    (2) 材料二中“辽宋订立的盟约”在历史上称作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原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该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材料二:(赵匡胤)问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2) 依据材料二,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宋太祖分别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三: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废除州县官世袭,释放奴隶,重用汉官,劝课农桑,反对毁田放牧。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改革蒙古旧制、“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默,立政安民”……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元史•世祖本纪》

    (3) 依据材料三概括“采用汉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采用汉法”对元朝的统一有何作用?

    (4) 结合上述材料,在治理国家方面你得到哪些启示?

    23.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唐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七年级同学以“盛世繁荣的经济”为主题,探究唐宋经济的发展,请你参与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农业篇】
    材料一:如图所示

    (1) 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都市篇】
    材料二:

    (宋代)杭域大街,买卖昼夜不绝,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如糖蜜糕、灌藕、培背心、逍遥巾、四时玩具……其余桥道坊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至三更不绝。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唐、宋在城市布局或商业发展上的不同特点。
    【人口篇】
    材料三:

    隋唐宋中国人口统计

    朝代

    南方比例(%

    北方比例(%

    主要分布地区

    隋朝

    46

    54

    关中、四川、河北、陕西、山西、江浙

    唐朝

    54

    46

    关中、四川、河北陕西、山西、江浙

    北宋

    66

    34

    河南、江浙、淮河流域等

    南宋

    69

    31

    长江中下游地区

    (3) 材料三表格中人口分布的变化反映出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图中人物是隋文帝。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③创立进士科,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属于隋炀帝,与隋文帝无关,排除。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掌握隋文帝的历史贡献。
    本题以隋朝的统一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知,材料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关。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琵琶记》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科举制的有关内容。
     

    3.【答案】C

    【解析】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通济渠连接黄河与淮河,邗沟连接淮河和长江,永济渠连接海河和黄河。故南京书生去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不必经过永济渠。排除含有永济渠的ABD,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四段,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4.【答案】B

    【解析】“……都首选大运河,将广泛种植于南方的茶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地区”表明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沟通了南北经济交流。ACD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隋朝大运河。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朝大运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与作用。
     

    5.【答案】B

    【解析】A.材料体现不出官员的素质。排除A项。
    B.从题中表格中的数据看,东晋寒门子弟的比例较低,而隋、唐、北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上升,这是实施科举制的结果,而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扩大了官吏选拨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因此B项符合题意。
    C.无论寒门还是贵族入选都通过一样的考题考试通过的,评价标准一致,官员的录取标椎没有变。排除C项。
    D.无论寒门还是贵族,入选者都是皇帝的臣子。中央集权加强与否,关键在皇帝采取的措施,而寒门入仕人数增加对加强中央集权没有多大影响。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知道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贵族李渊,率兵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故D项正确;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全国,605年,隋朝开凿大运河,排除ABC三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建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建立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分析选项可知,备选项中有一项内容有误,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开创于隋炀帝时期,不是推动“贞观之治”的原因,②说法有误,故选C项,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重点掌握推动贞观之治的因素。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正确把握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8.【答案】D

    【解析】A.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够全面,排除。
    B.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用有才之人,不够全面,排除。
    C.武则天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不够全面,排除。
    D.武则天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她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在位时的统治措施促进社会发展,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武则天的统治措施,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能力,侧重考查学生对武则天时期统治措施的认识。
     

    9.【答案】B

    【解析】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仰慕中原文化,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千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故选:B
    本题以《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千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为依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以及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友好事例。
     

    1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的前期的年号为“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故选:C
    本题考查唐玄宗时期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识记能力。
     

    11.【答案】B

    【解析】①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唐朝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这体现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符合题意,②西市、东市的设立,体现唐朝经济的发展,不符合题意,③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符合题意,④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以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社会风气的史实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A

    【解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这反映了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故题干图中史实反映的主题是文明交流互鉴,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玄奘西游天竺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玄奘西游天竺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解析】黄巢起义发生的政治原因除了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外,与安史之乱有很大关系,即安史之乱后繁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激化了社会矛盾。黄巢起义直接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冲击了最高统治者,加速了唐朝的灭亡。故D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ABC.三项所述均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14.【答案】A

    【解析】观察题干表格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表格中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开国国君”体现了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国君身份”体现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表格中的信息不能体现出后周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排除包含④的B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五代十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代十国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可知,描绘出将领即使领兵打仗获胜的荣誉也不及考上状元,反映了当时北宋政府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统帅,靠部下将领的拥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得后周政权,建立宋,因其以武力夺位,再加上五代时期,武将夺权的情况特别多,故特别害怕部下掌握兵权的将领效法不信任武将,重文轻武,压制武将,防止武将篡位,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中的现象。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重文轻武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6.【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举措包括募役法、保甲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是政府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该项改革措施限制了官僚等的特权,增加了政府收入。方田均税法是政府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该项改革措施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王安石颁布的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选项A符合题意。减轻农民负担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问题不符,排除B项;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与募役法不符,排除C项;巩固中央集权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问题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颁布的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史实。
     

    17.【答案】C

    【解析】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
    故选:C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知道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D

    【解析】图片中契丹、西夏货币均为圆形方孔钱,结合所学可知,契丹货币、西夏货币与中原王朝货币的样式十分相近。辽、西夏民族政权与北宋并立,它们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之间交流始终没有中断。因此,材料中的货币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联系,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契丹、西夏的货币与“订立和约”、“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效仿中原官制”等内容无关,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契丹、西夏的货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重在考查识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契丹、西夏货币的形制、文字判断其与中原文明的关系,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答案】C

    【解析】1234年蒙古灭金,②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③1227年蒙古灭西夏,④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应该是③①②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相关知识。
     

    20.【答案】A

    【解析】A.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符合题意。
    B.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排除。
    C.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他和他的子孙们除对金、西夏和南宋等作战,排除。
    D.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后,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成吉思汗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成吉思汗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成吉思汗的相关史实。
     

    21.【答案】【小题1】开明,安西都护府,临安,大散关

    【小题2】略

    【小题3】略

    【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时期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据图二和所学可知,南宋的都城是临安。南宋与金和议,宋金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据材料二“宋辽订立盟约之后,宋改动一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地名(如改威虏军曰广信军,破虏曰信安等),向辽方表示友好。辽在燕京地区也去掉一些民族歧视政策,争取当地汉人的支持。另外,双方在沿边设立互市贸易的‘榷场’”和所学可知,“辽宋订立的盟约”在历史上称作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签订宋辽双方都去除部分民族歧视政策或者名称,并进行边界贸易;宋辽榷场贸易亦随南北通好而发展;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促进了辽宋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辽宋之间的民族交融。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古代中原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设置管理机构;议和;开展边界贸易等。
    故答案为:
    1)开明;安西都护府;临安;大散关。
    2)澶渊之盟;宋辽双方都去除部分民族歧视政策或者名称,并进行边界贸易;宋辽榷场贸易亦随南北通好而发展;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促进了辽宋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辽宋之间的民族交融。
    3)方式:设置管理机构;议和;开展边界贸易。
    本题以历史地图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唐朝的民族政策、宋金和议、澶渊之盟及其影响、古代中原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等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重点掌握唐朝的民族政策和民放关系、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史实。
     

    22.【答案】【小题1】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相互监督,确保决策正确性和政策的连续性。

    【小题2】藩镇割据问题;政治方面,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军事方面,宋太祖首先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小题3】废除州县官世袭,释放奴隶,重用汉官,劝课农桑,反对毁田放牧,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促进了民族交融,加速元朝的统一,巩固了大一统局面等。

    【小题4】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应以民为本,轻徭薄赋;统治者要重用贤才,倡导节俭等。

    【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北宋的政治、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省六部制、北宋的政治、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等相关史实。
     

    23.【答案】【小题1】曲辕犁、秧马。

    【小题2】唐朝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居民区和商业区有严格界限;东西两市为主要商业区。宋朝的城市规划或市场分布不像唐朝齐整,市场分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草市。

    【小题3】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地区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统治者的重视等。

    【小题4】生产工具的革新、社会安定、统治者的重视等。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的社会生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的社会生活等相关史实。
     

    相关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博雅班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博雅班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共7页。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中考八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中考八模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中考历史八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中考历史八模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