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8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8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8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
    专题08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01
    专题08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02
    专题08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03
    专题08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01
    专题08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02
    专题08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8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8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8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08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课内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青蒿提取物到快速研发青蒿素,这体现出了中医药的智慧。

    B.中医大都采用复方用药来治疗病人疾病,而不会采用单一药物来治疗疾病。

    C.有许多证据证明中医药学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D.利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达到防病治病的疗效。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中药青蒿中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这是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B.中医师主要采用复方用药的形式,其处方由多种中药根据主次按一定比例组成。

    C.中华民族之所以繁衍昌盛,是因为我们的中医采用了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

    D.青蒿素的提取与研发再次证明,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从节选的文段来看,中国药学有哪些突出贡献?请分条概括归纳。

    【答案】1.B

    2.C

    3.①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②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③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④中医药学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将中药的药效与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可用于防病治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不会使用单一药物来治疗疾病”错,原文第二段“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原文只是说非常少见,并非不会使用。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强加因果,原文第二段“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只说到辨证施治疗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并非因果关系。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条概括归纳“中国药学的突出贡献”,中国药学的突出贡献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各段都举了具体的例子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作答,如第一段“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第二段“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第三段“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第四段“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我的中学老师给班里讲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撤手人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个理论,但是他死之后,他的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子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这个理论能解释所有的自然规律,从细小的原子到浩瀚的星系。然而,作为一个孩子,我却不能理解,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埋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于用更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一场论的关键这一点我不理解。

    后来,在高中阶段,我看完了许多地方图书馆中这方面的书,并且常常造访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图书馆。在那里,我发现爱因斯坦的工作使一种称之为反物质的新型物质成为可能。这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将会漫没,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我也知道科学家已经建造了一些大型仪器,或者说是“原子对撞机”,这种仪器可以在实验室里产生微量的这种奇异物质,即反物质。

    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研究之中?”由这几个问题可以看出童年时的作者是个喜欢钻牛角尖的孩子。

    B.“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从作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勤奋好学的求知精神、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C.“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企图”在这里是贬词褒用,体现了爱因斯坦敢于追求、探究的精神。

    D.“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可能”说明这只是作者的推测,“某种”也是一种假设的情况。作者用词的准确体现了科学家的严谨精神。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句中的“第二件事”是指“我”对爱因斯坦未完成事业的向往。

    B.“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这句话说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贡献巨大,表现了人们对他的无限崇敬之情。

    C.“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创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这一秘密”是指“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

    D.“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一句中,“未能完成”的“伟大发现”是指反物质的新型物质。

    3.结合全文,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促成作者最终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道路的人是爱因斯坦,是爱因斯坦对科学的执着的探索精神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促使作者这样做的。

    B.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其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多维空间都是充满了想象力的超凡理论。

    C.高中阶段时作者就意识到,研究统一场论应有“原子对撞机”,通过它能找到“反物质”。

    D.作者以他成长的切身体验,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只要从小自觉地培养想象力、好奇心、乐趣等,就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答案】1.A

    2.D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A项,“作者是个喜欢钻牛角尖的孩子”说法错误,“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研究之中?”可以看出童年时的作者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这也正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D项,“‘未能完成’的‘伟大发现’是指反物质的新型物质”说法错误,由第三段第一句可知,“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是指“统一场论”。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D项,“只要从小自觉地培养想象力、好奇心、乐趣等,就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说法错误,“只要……就……”说法绝对,应该用“只有……才……”,故选D。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

    (一)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这同一原则,也常应用在城市规划上。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三)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窗(如凉亭),都不妨碍负重的问题;房顶或上层楼板的重量总是由柱承担的。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并且恰好为中国将来的新建筑在使用新的材料与技术的问题上准备了极有利的条件。

    (四)斗拱: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它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的。更早,它还是用以加固两条横木接榫的,先是用一个斗,上加一块略似拱形的“替木”。斗拱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最显著的如屋檐,上层楼外的“平坐”(露台),屋子内部的楼井、栏杆等。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五)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步增高为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

    (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弯曲的,已如上面所说。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穹窿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诗经》开了端,两汉以来许多诗词歌赋中就有更多叙述屋子顶部和它的各种装饰的辞句。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七)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如额枋、梁架、柱头和斗拱,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种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

    (八)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例如:梁头做成“桃尖梁头”或“蚂蚱头”;额枋出头做成“霸王拳”;昂的下端做成“昂嘴”,上端做成“六分头”或“菊花头”;将几层昂的上段固定在一起的横木做成“三福云”等等;或如整组的斗拱和门窗上的刻花图案、门环、角叶,乃至如屋脊、脊吻、瓦当等都属于这一类。它们都是结构部分,经过这样的加工而取得了高度装饰的效果。

    (九)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也都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征。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建筑体系基本上形成于公元前15世纪,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

    B.从平面结构看,中国的单个建筑物由台基、房屋本身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C.斗拱由拱和斗构成,它既具结构功能,又有装饰性,在木构和砖石建筑上都有运用。

    D.中国建筑大胆地使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的颜色,并使用彩绘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材结构是中国建筑体系的主要结构方法,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构成了一副梁架。

    B.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讲究平面布局,主要房屋一般朝南,有庭院或天井作为户外空间。

    C.梁架上的梁有多层,从下往上长度递减,两层之间逐渐加高的矮柱(或柁墩)就是 “举架”。

    D.瓦当、梁头、额枋、昂、屋脊等都是中国建筑的结构部分,经加工后就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选文先说明了中国国建筑体系的特点;接着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按总体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逻辑顺序展开。

    B.第一段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大,已经超出了国家界限。

    C.在论述中国建筑的第六个基本特征时,作者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突出了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性。

    D.在论述中国建筑的第八个基本特征时,作者使用了举例子和作引用的说明方法,既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又使得文章意趣盎然。

    【答案】1.C

    2.C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中国的建筑体系基本上形成于公元前15世纪……”错误。由“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可知,最迟在公元前15世纪基本上形成,也可能早于15世纪,选项时间有误。B项,“从平面结构看……”错误。由“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可知,为“立体结构”而非“平面结构”。D项,“中国建筑大胆地使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的颜色……”错误。由“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可知,朱红只是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选项扩大了范围。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C项,“……两层之间逐渐加高的矮柱(或柁墩)就是‘举架’”错误。由“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可知,“举架”是一种建筑方法,并不是指“矮柱(或柁墩)”。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作者使用了举例子和作引用的说明方法”错误。在论述中国建筑的第八个基本特征时,作者未使用作引用的说明方法;“意趣盎然”的作用表达欠妥。故选D

    四、阅读《说“木叶”》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1.分条简述“木”的更为普遍的暗示。

    2.比较“木叶”“黄叶”“落木”在诗歌形象上的异同,分别写出其特征。

    3.如果屈原在《九歌》中用“落叶”表达湘夫人的性格形象,肯定不如用“木叶”,根据文中所给信息说说理由。

    【答案】1.(1)暗示疏朗的清秋气息;(2)暗示诗人的情感;(3)暗示人物性格形象。

    2.木叶:有清秋的绵密、缠绵,又有干燥感。

    黄叶:满树微黄,有雨的湿润。

    落木:干燥、空阔、失落。

    3.“木叶”的秋意缠绵,与湘夫人寂寞、失落的心境正好相应。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要理解“木”的暗示含义,需要理解文章内容,逐条筛选信息。结合文本内容“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分析,“木”暗示疏朗的清秋气息。结合“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分析,抓住“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分析,“木”暗示诗人的情感。结合“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等”内容分析,“木”暗示人物性格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木叶”“黄叶”“落木”在诗歌形象上不同的特点来分析。结合“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分析可知,木叶有清秋的绵密、干燥感。结合“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分析可知,黄叶满树微黄,有雨的湿润。结合“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疏朗与绵密的交织”分析可知,落木干燥、空阔。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此题需要从文中筛选出“木叶”的意象特点,结合“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等分析,木叶有清秋的绵密、缠绵之感。然后与“落叶”进行比较,原文说“‘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分析,“木叶”的秋意缠绵,与湘夫人寂寞、失落的心境相应。

     

    相关试卷

    专题10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专题10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11文言文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11文言文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9 第八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专题19 第八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19第八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19第八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专题13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13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13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8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