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02 考向2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系列(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02    考向2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系列(全国通用)01
    02    考向2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系列(全国通用)02
    02    考向2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系列(全国通用)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02 考向2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系列(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02 考向2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系列(全国通用),共13页。


    【研析真题•明方向】
    1.(2022·山东卷)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2.(2022·海南卷)《医学入门》中记载我国传统中医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其中未涉及的操作是( )
    A.洗涤B.粉碎C.萃取D.蒸发
    3.(2020·课标全国Ⅱ)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4.(2020·课标全国Ⅲ)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5.(2020·天津卷)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钟南山 C.侯德榜 D.张青莲
    6.(2019·海南卷)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 )
    A.CuSO4·5H2O B.FeSO4·7H2O C.ZnSO4·7H2O D.KAl(SO4)2·12H2O
    7.(2017·课标全国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8.(2015·课标全国Ⅰ)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9.(2015·重庆卷)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重温知识•固基础】
    (一)传统文化中的物质与工艺判断
    1.传统文化涉及“物质”的判断
    (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2)《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3)《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含结晶水的硫酸盐
    (4)《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5)《本草纲目》中的“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结合中学化学中从草木灰中提取K2CO3实验,可知这里的“石碱”是指K2CO3
    (6)《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7)《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这里所说的“鼻冲水”指的是氨水
    (8)《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在“刀创水”条目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碘酒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这里的“刀创水”指的是碘酒
    (10)《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强水”化学性质活泼,能腐蚀大多数金属和矿石,硝酸具备这种性质特点,因而这里的“强水”是指硝酸
    (11)《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中“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12)唐代诗人白居易留下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名句。这里的“玉”即玉石,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熔点较高
    (13)《梦溪笔谈·器用》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的“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14)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语意为红色,指的是朱砂,主要成分为HgS
    (15)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是红色的硫化汞
    (16)《神农本草经》中“水银……熔化还复为丹”里的“丹”是HgO
    (17)《集注》:“鸡屎矾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內质不变”中鸡屎矾指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
    (18)《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844种,其中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青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
    (19)1856年,英国传教士威康臣先生在译著《格物探源》中提到:“天地万物皆以六十四种元质配合而成,如金银铜铁养轻淡炭等皆是元质,皆由微渺而造”,微渺即现代之原子、元质即现代之元素、养、轻、淡即氧、氢、氮三种元素
    (20)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鼻冲水,写到: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氨水
    (21)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是草木灰
    (23)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巴石主要化学成分为KAl(SO4)2•12H2O
    (24)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
    (25)《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26)《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
    2.传统文化涉及“变化”的判断
    (1)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2)“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描述的冰融化、水结冰的情景,属于物理变化
    (3)龚自珍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阐述了作物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植物营养元素可循环利用的事实
    (4)“凡造竹纸……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造纸利用了石灰[Ca(OH)2]的碱性
    (5)“曾青(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译文:铜盐硫酸铜涂在铁器上,铁器变成红色像铜一样。该反应是铁与铜离子的置换反应
    (6)《天工开物》记载:“凡研消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说明KNO3研磨能易分解
    (7)《本草纲目》“(火药)乃焰消、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 诸药者”,利用KNO3的氧化性
    (8)《馀冬录》中对胡粉[主要成分为2PbCO3•Pb(OH)2]的制法有如下描述:“嵩阳产铅,居民多造胡粉。其法:
    铅块悬酒缸内,封闭四十九日,开之则化为粉矣。化不白者,炒为黄丹。黄丹滓为密陀僧。”其中黄丹的主要成分为Pb3O4,密陀僧的主要成分为PbO。胡粉中铅的化合价为+2价,黄丹(Pb3O4)中铅的化合价有+2价和+4价两种化合价,铅的价态发生了变化,故胡粉炒为黄丹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9)《本草图经》中“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里的“绿矾”是FeSO4•7H2O,描述了绿矾受热分解的现象
    (10)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中的溶解
    (11)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12)公元前200多年写成的《山海经》记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灰。”这些都说的是天然气露到地面后,发生燃烧的现象
    (13)东汉成书记载有“石胆化铁则为铜”的石胆是硫酸铜,该方法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上湿法冶金(铁)的先河
    (14)成语“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变化);古诗词“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变化
    (15)由古代从文献记载的内容,联系化学反应,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
    3.传统文化涉及“物质分离”的判断
    (1)《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2)《本草纲目》记载了“皮硝”的提取方法:“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硝,在上有芒者为芒硝,有牙者为马牙硝。”该过程叙述了结晶法提纯芒硝的方法
    (3)《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叙述了从海水中提取海盐的操作过程,包括加热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4)《本草纲目》“烧酒”条目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叙述了“蒸馏”技术在古代酿酒工艺中的应用
    (5)《本草经集注》中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
    了钾元素的焰色反应
    (6)《开宝本草》记载:“硝石,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涉及物质的溶解、蒸发、结晶
    (7)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藏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到:自元时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蒸馏
    (8)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
    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
    (9)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表示浸取
    (10)“……(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煎炼”涉及蒸发结晶操作
    4.经典史料中的化学工艺
    (1)锌的冶炼: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其冶炼Zn的方程式为ZnCO3+2Ceq \(=====,\s\up7(高温))Zn+3CO↑
    (2)青铜的冶炼:冶炼青铜的过程较复杂,大概为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取精炼铜液,弃去炼渣,即得初铜。初铜仍比较粗,需再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铸造青铜必须解决采矿、熔炼、铜、锡、铅合金成分的比例配制、熔炉和坩埚炉的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5.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豌豆等,其酿造过程大体分为两步:第一步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过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精
    (二)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的解题策略
    1.传统文化问题解答的四个步骤
    (1)读题:挖掘关键字,排除无用信息,找到对解题有价值的信息
    (2)联题:结合题中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中学化学中的“知识块”和“化学原理”,找准提取信息的方向
    (3)析题:找准知识点,思维从新情境回归教材,对新题目进行有效地加工、整合
    (4)解题:在知识和方法准备充分的基础上,针对题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选择题应注意题目要求,非选择题要做到言简意赅
    2.思考角度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根据所给文本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并正确解读,转化为现代化学学科中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离提纯方法、反应类型及反应原理等熟悉的教材知识,此类试题就能迎刃而解。解题的思维模型如下:
    【题型突破•查漏缺】
    1.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 )
    A.CuSO4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
    2.中国古代科学著作《天工开物》中有言:“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裘”的主要成分是( )
    A.维生素 B.油脂 C.蛋白质 D.纤维素
    3.《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对上文进行的某些分析正确的是( )
    A.“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B.“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煤油
    C.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D.烟的主要成分是石墨
    4.炼丹是古人为追求长生而炼制丹药的方术。晋人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记载:“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中未涉及到的反应类型(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置换反应
    5.中国古代炼丹术促进了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唐代《丹房镜源》中记载了炼制铅丹的方法:“熔铅成汁,下醋点之,滚沸时下硫一小块,续下硝少许……炒为末,成黄丹胡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 B.“滚沸”中仅有物理变化
    C.“硝”是指硝酸 D.“黄丹胡粉”是纯净物
    6.古籍中记载的下列事实或现象的形成,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梦溪笔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
    B.《神农本草经》:“空青(蓝铜矿类)…能化铜铁鉉(铅)锡作金”
    C.《本草纲目》:“野外之鬼磷,其火色青,其状如炬,俗称鬼火…”
    D.《本草经疏》:“丹砂(HgS),味甘微寒而无毒…若经伏火…,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
    7.古籍《天工开物》收录了井盐的生产过程。其中“汲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色成至白”的描述,涉及的物质分离操作为( )
    A.趁热过滤 B.浓缩结晶 C.常压蒸馏 D.萃取分液
    8.“水飞”是传统中医中将不溶的药材与适量水共研细,取极细药材粉末的方法。《医学入门》中记载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洗涤、溶解、过滤、灼烧 B.洗涤、溶解、过滤、蒸发
    C.洗涤、萃取、过滤、蒸馏 D.洗涤、萃取、过滤、蒸发
    9.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史料。下列语句中包含过滤操作的是( )
    A.炉甘石烟洪飞损 B.其底铺薪,发火煅红
    C.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 D.取入缸中没三个时,漉入釜中煎炼
    10.中华诗句华丽优美且富含哲理,古人常将化学知识融入诗句中,以下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水声冰下咽,砂路雪中平
    11.下列古诗中对应的化学物质及相关说法均正确的是( )
    12.《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13.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古代文献对KNO3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14.《本草纲目》对酿酒有如下记载:“……。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酿酒过程包含淀粉水解和葡萄糖分解 B.酿酒时温度越高产量越高
    C.“曲”是指酿酒过程中添加的酶 D.文中涉及了蒸馏操作
    【题型特训•练高分】
    1.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 )
    A.CaO B.NaHCO3 C.SiO2 D.CaCO3
    2.中国的传统文化彰显人类文明,对人类进步有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工开物》记载制造青瓦“窑泥周寒其孔,浇水转釉。”红瓦转化为青瓦的原因是Fe2O3转化为其他的铁的氧化物
    B.《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C.《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强水指氢氟酸
    D.《物理小识》记载:“青矾(绿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青矾厂气”是CO和CO2
    3.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其中的“硇水”指 ( )
    A.醋酸 B.盐酸 C.硝酸 D.硫酸
    4.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5.成语、古诗词、谚语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解读错误的是( )
    6.古文献《余冬录》中对胡粉[主要成分为2PbCO3·Pb(OH)2]的制法有如下描述:“铅块悬酒缸内,封闭四十九日,开之则化为粉矣,化不白者炒为黄丹(Pb3O4),黄丹滓为密陀僧(Pb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胡粉难溶于水 B.铅块化为胡粉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黄丹(Pb3O4)的化学式也可表示为PbO·Pb2O3 D.密陀僧与碳粉高温加热又可以制得铅
    7.古代化学源远流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说明铁能置换出铜,这样铁釜能减缓锈蚀
    B.“欲试药金(铜锌合金),烧火有五色气起”,通过焰色反应可检验金属元素
    C.“龙泉水,可以淬刀剑”,高温时铁与水反应生成Fe3O4
    D.“取朴硝(含有KNO3)以温汤溶解,次早结块”,该过程为重结晶
    8.范哗在《后汉书》中记载:“火井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光耀十里。以竹筒盛之,接其光而无炭也。取井火还煮井水,一斛水得四五斗盐,家火煮之,不过二三斗盐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火井中可扩散出大量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
    B.竹筒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煮井水”是利用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进行食盐的蒸发结晶
    D.通过燃烧薪柴的“家火”获得食盐的速率可能小于“井火”
    9.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织锦是可以做礼服的高档缎类丝织物,蚕丝与棉、麻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B.秦朝兵马俑用陶土烧制而成,陶土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C.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保存完好、字迹清晰的原因是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宋代张杲《医说》记载:“每每外出,用雄黄(As4S4)桐子大,在火中烧烟熏……,以消毒灭菌,……”古代烟熏的消毒原理与酒精相同,都是利用其强氧化性
    10.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凝结在传统文化之中。下列说法从化学视角理解,错误的是( )
    11.下列古诗词中所涉及化学物质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12.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13.文物既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也是华夏文明的符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保存完好的原因是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千里江山图》所用矿物颜料绿松石[CuAl6(PO4)4(OH)8·5H2O]属于磷酸盐
    C.商代晚期铸造的铜器“皿天全方罍”表面的铜绿可以用稀盐酸除去
    D.“素纱单衣”所用的蚕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14.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的说明不合理的是( )
    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机”,指的是黑火药爆炸,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 eq \(=====,\s\up7(点燃)) K2S+N2↑+3CO2↑
    B.《梦溪笔谈》“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织品)谓之为纸”,文中“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杓指南”,司南中“杓”的主要成分为Fe3O4
    15.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精练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 )
    A.食盐 B.烧碱 C.草木灰 D.明矾
    16.劳动场景是古代诗人常描写的画面,刘禹锡在《浪淘沙》中描写到“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属于胶体,日照可以出现丁达尔现象 B.浪沙中淘金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真假黄金(假黄金为铜锌合金)可以用灼烧鉴别 D.江水属于分散系
    17.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涉及化学知识的叙述,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B.“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该记载涉及过滤和蒸馏两种操作
    C.“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
    D.“冬灰,乃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也……今人以灰淋汁,取硷浣衣”中的“硷”是K2CO3
    18.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苦泉”中泉水属于胶体 B.“熬”表示加热蒸馏
    C.“胆矾”化学式为CuSO4 D.“化”表示置换转化
    19.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新修本草》对“青矾”的描述:“本来绿色,…正如瑠璃…烧之赤色…”,其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指干馏
    D.《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20.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许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成语对应化学知识解读错误的是( )
    2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所指代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
    A.柳絮飞时花满城 B.朝如青丝暮成雪 C.狐裘不暖锦衾薄 D.春蚕到死丝方尽
    22.《本草纲目》中对烧酒的制作工艺有如下记载“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最适用于分离( )
    A.NH4Cl、I2 B.KNO3、Na2SO4 C.丁醇、苯酚钠 D.氯化钾、碳酸钙
    23.下列对有关文献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的描述,其中的烟指炭黑
    B.《物理小识》记载“青矾(绿矾) 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青矾厂气是CO和CO2
    C.《本草纲目》描述“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中的碱是K2CO3
    D.《天工开物》记裁制造青瓦“(窑)泥周寒其孔,浇水转釉”,红瓦转化为青瓦的原因是Fe2O3转化为其他铁的氧化物
    24.《本草述钩元》中的“石碱”条目下记载“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斤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浣衣发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碱”的有效成分为碳酸盐 B.记载中包括石碱的制法与用途
    C.制取过程中包括浸取、过滤、煅烧、蒸发结晶操作 D.“浣衣发面”都与石碱的碱性有关
    25.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有鉴别硝石(KNO3)与朴硝(Na2SO4)之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该鉴别方法利用的原理是( )
    A.受热升华 B.颜色反应 C.焰色反应 D.丁达尔效应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答案
    【研析真题•明方向】
    1.C。解析:A.金“虽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单质在空气中被火灼烧也不反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与其氧化性无关,A不合题意;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是指CaO+H2O=Ca(OH)2,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的水汽,而CaO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B不合题意;C.石硫黄即S:“能化……银、铜、铁,奇物”是指2Ag+Seq \(=====,\s\up7(△))Ag2S、Fe+Seq \(=====,\s\up7(△))FeS 、2Cu+Seq \(=====,\s\up7(△))Cu2S,反应中S作氧化剂,与其氧化性有关,C符合题意;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是指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C。解析:水洗净是指洗去固体表面的可溶性污渍、泥沙等,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洗涤;细研水飞是指将固体研成粉末后加水溶解,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溶解;去石澄清是指倾倒出澄清液,去除未溶解的固体,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倾倒;慢火熬干是指用小火将溶液蒸发至有少量水剩余,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发;因此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萃取,答案选C。
    3.A。解析: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A项错误;湿法冶铜的原理是CuSO4+Fe===FeSO4+Cu,即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B项正确;CuSO4溶液经熬制可以得到胆矾,是CuSO4溶液浓缩结晶的过程,C项正确;熬胆矾的铁釜中发生的反应为CuSO4+Fe===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D项正确。
    4.C。解析:Cu(OH)2和CuCO3在高温时均易分解,在潮湿的空气中会有微量溶解,因此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A项正确;孔雀石和蓝铜矿颜料中的Cu元素均为+2价,处于Cu元素的最高价态,因此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B项正确;Cu(OH)2和CuCO3均能与强酸发生反应,C项错误;Cu(OH)2中Cu的质量分数为65.3%,CuCO3中Cu的质量分数为51.6%,因此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D项正确。
    5.A。解析:A.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测定了青蒿素的组成、结构,成功合成双氢青蒿素等;B.钟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C.侯德榜的主要贡献是:揭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创立了侯氏制碱法等;D.张青莲的主要贡献: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描述的是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过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屠呦呦;答案选A。
    6.A
    7.B。解析:“令砒烟上飞着覆器”“凝结”说明该操作为升华。
    8.B。解析:根据题意该物质能够与很多金属反应,根据选项B最符合,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答案选B。
    9.D。解析: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由CuSO4·5H2O→Cu,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A错误;B.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 ,由Fe2O3 →Fe,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B错误;C.制陶瓷的原料是粘土,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硅酸盐产品,C错误;D. 四氧化三铁的俗名是磁铁,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改变物质的外形,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D正确;答案选D。
    【题型突破•查漏缺】
    1.C。解析:选C 提取实质性信息“白矾”,明矾也叫白矾,“烧令汁尽”意思就是固体本身带有结晶水,“其色如雪”意为烧后颜色如雪一样白,CuSO4不含结晶水,A项错误;FeSO4·7H2O、Fe2(SO4)3·9H2O烧后不可能“色如雪”,B、D项错误。
    2.C。解析:“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裘”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项正确。
    3.C。解析:“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是烃的混合物,不是油脂和煤油,故A、B错误;石油中C元素的含量较高,点燃时会生成大量的黑烟,故C正确。
    4.D。解析:A、"积变又还成丹砂”是指汞与硫化合生成硫化汞,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选项A不选;B、"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是指硫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硫,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选项B不选;C、硫化汞的分解反应和汞与硫的化合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不选;D、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与置换反应无关。选项D选。
    5.A。解析:“熔铅成汁,下醋点之,”是铅和醋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醋酸铅和氢气,A正确;反应过程中生成氢气出现滚沸,“滚沸”中发生化学反应,B错误;硝为硝酸钾,不是硝酸,C错误;“炒为末”是指所得物质为粗产品,未经分离提纯,“黄丹胡粉”不是纯净物,D错误。
    6.A。解析:A.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涉及的反应为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选;B.空青(蓝铜矿类)…能化铜铁鉉(铅)锡作金,涉及金属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野外之鬼磷,其火色青,其状如炬,俗称鬼火,涉及燃烧反应,有化合价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丹砂(HgS),味甘微寒而无毒…若经伏火…,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涉及硫化汞与氧气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答案选A。
    7.B。解析:由信息可知,煎炼,顷刻结盐,为蒸发析出盐的过程,则涉及的物质分离操作为蒸发结晶。
    8.B。解析:因对“慢火熬干”理解不准确而误选A,铜绿在灼烧条件下发生分解,故不能为灼烧。由题述知铜绿经洗涤后,研成极细的粉末,在水中形成溶液,过滤后除去大颗粒杂质,然后蒸发得到铜绿,即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洗涤、溶解、过滤、蒸发,B正确。
    9.D。解析:炉甘石为碳酸锌,“烟洪飞损”即煅烧使其分解,A与题意不符;“其底铺薪,发火煅红”为在其下铺一层木炭,高温煅烧,B与题意不符;“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即倒入盆中,经过一夜,即结晶成硝,C与题意不符;漉后入釜中即运用了过滤操作,D符合题意。
    10.B。解析:爆竹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A、C、D项中不包含化学变化。
    11.C
    12.A。解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出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里面的紫烟应为水蒸气在阳光下照射的情景,并非碘升华。
    13.A。解析:KNO3具有氧化性,遇金属铁,相激火生,不是自燃,A项错误。
    14.B。解析:酿酒过程包含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和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A项正确;酿酒时温度过高,使酒化酶变性,B项错误;“曲”是指酿酒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C项正确;“以甑蒸取”涉及蒸馏操作,D项正确。
    【题型特训•练高分】
    1.A。解析:牡蛎壳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
    2.A。解析:A.Fe2O3是红棕色固体,红瓦转化为青瓦的原因是Fe2O3转化为其他的铁的氧化物,故A符合题意;B.铁的合金的熔点比纯铁的低,故B不符合题意;C.玻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由“惟玻璃可盛”判断,强水肯定不是氢氟酸,故C不符合题意;D.CO和C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由“青矾(绿矾)厂气熏人”判断,“青矾厂气”肯定不是CO和CO2,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C。解析:根据文字“银”“投之”“旋而为水”,再对比四个选项,只有硝酸能和银反应,故选C。
    4.B。解析:酿酒的原料为高粱、稻谷等,高粱、稻谷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经水解和发酵得到酒(乙醇),故A错误;蚕丝的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区分蚕丝和棉纤维可用灼烧的方法,故B正确;蔗糖、麦芽糖属于二糖,不属于单糖,果糖、葡萄糖属于单糖,故C错误;桐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混合物,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5.B。解析:酒在放置过程中,部分乙醇转化成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酯类物质具有香味,A项正确;利用生铁炼钢时,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C转化成CO或CO2,从而降低生铁中C杂质含量,B项错误;在雷电作用下空气中N2和O2反应生成NO,然后NO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形成可溶性硝酸盐被作物吸收,C项正确;“消石”的主要成分是KNO3,KNO3的焰色为紫色,D项正确。
    6.C。解析:Pb3O4中Pb的化合价为+2和+4,黄丹(Pb3O4)的化学式也可表示为2PbO·PbO2,C错误。
    7.A。解析:A项,铁铜形成原电池,加快铁釜腐蚀;B项,“烧火有五色气起”,说明金属加热时有焰色反应,可以检验金属元素;C项,高温时铁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D项,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可以用重结晶法获得。
    8.B。解析:纤维素与淀粉的通式均为(C6H10O5)n,但n不同,分子式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B错误。
    9.C。解析:选C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错误;陶土是传统的硅酸盐产品,不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B项错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因此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保存完好、字迹清晰,C项正确;酒精的消毒原理是利用其渗透性使蛋白质变性,雄黄用火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消毒是因其有毒性而且非强氧化性,D项错误。
    10.B。解析: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说明颜色黑、易燃烧,应为石油,不属于油脂,故B错误。
    11.A。解析:SnCl4·2NH4Cl属于强酸弱碱盐,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故A错误;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属于二糖,故B正确;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正确;丹砂的成分是硫化汞,硫化汞与氧气反应生成Hg和二氧化硫,故D正确。
    12.C。解析:剂钢为Fe的合金,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A项错误;能蚀五金可知“强水”为王水,是浓盐酸、浓硝酸的混合物,而氢氟酸与玻璃反应,B项错误;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灼烧时焰色反应不同,分别为紫色、黄色,C项正确;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且有甜味的不一定为糖类物质,D项错误。
    13.D。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是纤维素,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
    14.C。解析:“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织品)谓之为纸”,文中“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误。
    15.C。解析:根据题意,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呈碱性。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属于盐但水溶液呈中性,A项错误;烧碱即氢氧化钠,属于碱,B项错误;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属于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呈碱性,C项正确;明矾即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是强酸弱碱盐,水溶液呈酸性,D项错误。
    16.B。解析:A.雾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是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A正确;B.沙中淘金只是将金子从沙子中找出,属于物理变化,即沙里淘金的原理是金子的密度比沙子的密度大得多,在水的冲击下沙粒被水流带走,而金就留在容器里,故B错误;C.在空气中灼烧黄金无颜色变化,假黄金是铜锌合金,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假黄金能变黑,可以鉴别,故C正确;D.江水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属于分散系,故D正确;答案为B。
    17.B。解析:HgSeq \(=====,\s\up7(△))Hg+S属于分解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g+S===HgS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涉及蒸发,“烹胆矾则成铜”涉及灼烧,题述记载不涉及过滤和蒸馏两种操作,B项错误;柳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与棉花的主要成分相同,C项正确;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D项正确。
    18.D。解析:“苦泉”中的泉水中含有多种离子,属于溶液,A项错误;“熬胆矾铁釜”是在铁锅中加热硫酸铜溶液,不是蒸馏,B项错误;“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C项错误;久之亦化为铜中的“化”表示转化,D项正确。
    19.D。解析: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A项错误;青蒿素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烧之赤色”所指的化学方法为煅烧,C项错误;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D项正确。
    20.A。解析:焰色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溶解在水中的碳酸,可以与岩石中碳酸钙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溶于水,B项正确;麦芽糖是还原性的二糖,C项正确;水可以冲刷掉密度较小的沙,D项正确。
    21.A。解析:A项,柳絮飞时花满城,柳絮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其他三项不相同,正确; B项,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C项,狐裘不暖锦衾薄,狐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D项,春蚕到死丝方尽,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
    22.C。解析: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该法为蒸馏。A项,NH4Cl、I2不能用蒸馏法分离,错误;B项,KNO3、Na2SO4均是易溶于水的固体,不能用蒸馏法分离,错误;C项,丁醇、苯酚钠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法分离,正确;D项,氯化钾、碳酸钙分别是易溶于水和难溶于水的固体,不能用蒸馏法分离,错误。
    23.B。解析:洧水可燃,洧水是石油,不完全燃烧时有碳颗粒生成,由墨汁很黑知道烟是炭黑,A说法正确;青矾是绿矾,为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青矾”强热,得赤色固体为氧化铁,“气”凝即得“矾油”,矾油应指硫酸,具有腐蚀性,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煅烧FeSO4•7H2O制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7H2Oeq \(=====,\s\up7(△))Fe2O3+SO2↑+SO3↑+7H2O,所以青矾厂气指的是SO2和SO3气体,不是CO和CO2,B说法错误;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即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用水溶解时碳酸钾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能够去污,所以C说法正确;红瓦和青瓦都是用泥土制成的,青瓦和红瓦是在冷却时区分的,自然冷却的是红瓦,水冷却的是青瓦,红瓦里面是氧化铁,青瓦里面主要是氧化亚铁,所以D说法正确;正确选项B。
    24.C。解析:A项,“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以原水淋汁”,说明该成分易溶于水,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能去污亦能作为发酵剂,说明“石碱”的有效成分为碳酸盐,正确;B项,记载中包括石碱的制法与用途,正确;C项,制取过程中包括浸取、过滤、煅烧等操作,但没有蒸发结晶操作,错误;D项,“浣衣发面”,碳酸盐用作去污和发酵剂是利用碳酸盐水解显碱性,正确。
    25.C。解析:含有钾元素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现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该原理为焰色反应,C项正确。
    选项
    诗句
    相关物质
    相关说法
    A
    春蚕到死丝方尽
    纤维素
    高分子化合物
    B
    蜡炬成灰泪始干
    脂肪烃
    不饱和烃
    C
    沧海月明珠有泪
    碳酸钙
    强电解质
    D
    蓝田日暖玉生烟
    二氧化硅
    两性氧化物
    选项
    目的
    古代文献
    说明
    A
    使用
    “……凡焰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 ——《天工开物》
    KNO3能自燃
    B
    鉴别
    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强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本草经集注》
    利用焰色试验
    C
    提纯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开宝本草》
    溶解、蒸发、结晶
    D
    性质
    “(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食同诸药者” ——《本草纲目》
    利用KNO3的氧化性
    A
    宋·敖敬陶孙“人生请治田,种秫多酿酒”
    酿酒的主要原料是油脂
    B
    明·徐祯卿“草桑作蚕丝,罗琦任侬着”
    区分蚕丝和棉纤维可用灼烧的方法
    C
    宋·苏轼“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
    蜂蜜中含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它们都属于单糖
    D
    《纲目》“桐油吐人,得酒即解”
    桐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选项
    传统文化
    化学角度解读
    A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美酒“香”主要因为美酒中含有酯类物质
    B
    百炼成钢
    生铁在高温下挥发去除炭等杂质转化成钢
    C
    三月打雷麦谷堆
    在雷电等一系列作用下N2转化成能被作物吸收的化合态氮
    D
    《本草纲目》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
    “消石”的主要成分是KNO3,KNO3的焰色为紫色
    A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诗句中描述了丁达尔效应
    B
    高奴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
    句中的“脂水”是指油脂
    C
    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百宝都从海舶来,玻璃大镜比门排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古诗词
    物质的相关叙述
    A
    “药囊除紫蠹,丹灶拂红盐(一种盐,主要成分:SnCl4·2NH4Cl)”(唐·皮日休)
    红盐溶液显弱碱性
    B
    “馊姜屑桂浇蔗糖,滑甘无比胜黄粱”(宋·范成大)
    蔗糖是一种二糖
    C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唐·于瀆)
    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D
    “丹砂(HgS)在地经冬暖,玉竹成林入夜寒”(宋·张继先)
    丹砂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汞和SO2
    选项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
    C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
    D
    《诗经·大雅·绵》:“堇荼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糖类均有甜味
    选项
    成语
    化学知识解读
    A
    火树银花
    利用了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B
    水滴石穿
    溶解在水中的碳酸,可以与岩石中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C
    甘之如饴
    “饴”指麦芽糖,麦芽糖是一种二糖,属于还原性糖
    D
    沙里淘金
    利用沙子和黄金的密度差异,用水反复淘洗将沙冲洗掉,最终得到密度较大的金
    相关试卷

    02 考向2 离子反应(附答案解析)-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系列(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02 考向2 离子反应(附答案解析)-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系列(全国通用),共19页。

    02 考向2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附答案解析)-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系列(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02 考向2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附答案解析)-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系列(全国通用),共15页。

    02 考向2 离子反应(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系列(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02 考向2 离子反应(附答案解析)-备战高考化学大二轮专题突破系列(全国通用),共17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