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纲要上 第2单元(解析版).docx
    • 纲要上 第2单元(学生版,后附答案).docx
    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01
    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02
    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03
    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01
    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02
    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纲要上第2单元解析版docx、纲要上第2单元学生版后附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真题汇编(2023、2022、202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整体难度:较难

    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世界史 ,政治史(旧),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史学热点,选修(旧)

    细 / 目 / 表 / 分 / 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能力维度分析

    详细知识点

    一、单选题

    1

    0.65

    全部

    文学艺术(魏晋-五代);

    2

    0.4

    全部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3

    0.85

    全部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4

    0.4

    全部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5

    0.4

    全部

    科举制;

    6

    0.4

    全部

    九品中正制;

    7

    0.4

    全部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文学艺术(魏晋-隋唐);

    8

    0.65

    全部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9

    0.65

    全部

    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0

    0.4

    全部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11

    0.4

    全部

    隋唐科举制;

    12

    0.65

    全部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13

    0.65

    全部

    隋唐的统一;

    14

    0.4

    全部

    监察与谏议;

    15

    0.4

    全部

    科举制;

    16

    0.4

    全部

    史学研究方法;

    17

    0.4

    全部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8

    0.4

    全部

    楚辞;

    19

    0.4

    全部

    儒家;

    20

    0.65

    全部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21

    0.65

    全部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五代);

    22

    0.4

    全部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23

    0.4

    全部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24

    0.4

    全部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25

    0.4

    全部

    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26

    0.4

    全部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27

    0.4

    全部

    封建土地所有制;

    28

    0.4

    全部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29

    0.4

    全部

    科举制;隋唐科举制;

    30

    0.4

    全部

    监察与谏议;

    31

    0.4

    全部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32

    0.4

    全部

    西晋的统一与兴亡;

    33

    0.4

    全部

    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二、材料分析题

    1

    0.4

    全部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2

    0.4

    全部

    魏孝文帝改革;

    3

    0.4

    全部

    隋唐的统一;

    4

    0.4

    全部

    礼乐制度;儒学成为正统;魏孝文帝改革;礼乐制度;

    5

    0.4

    全部

    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知 / 识 / 点 / 分 / 析

    知识模块

    题量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19

     

    1

    0.65

    文学艺术(魏晋-五代);

    2

    0.4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3

    0.85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4

    0.4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7

    0.4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文学艺术(魏晋-隋唐);

    9

    0.65

    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0

    0.4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11

    0.4

    隋唐科举制;

    12

    0.65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13

    0.65

    隋唐的统一;

    20

    0.65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21

    0.65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五代);

    29

    0.4

    科举制;隋唐科举制;

    32

    0.4

    西晋的统一与兴亡;

    33

    0.4

    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34

    0.4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36

    0.4

    隋唐的统一;

    37

    0.4

    礼乐制度;儒学成为正统;魏孝文帝改革;礼乐制度;

    38

    0.4

    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经济史(旧)

     

     

    3

     

    3

    0.85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26

    0.4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27

    0.4

    封建土地所有制;

     

     

    世界史

     

     

    1

     

    4

    0.4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政治史(旧)

     

     

    12

     

    5

    0.4

    科举制;

    6

    0.4

    九品中正制;

    9

    0.65

    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4

    0.4

    监察与谏议;

    15

    0.4

    科举制;

    20

    0.65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24

    0.4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25

    0.4

    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29

    0.4

    科举制;隋唐科举制;

    30

    0.4

    监察与谏议;

    33

    0.4

    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37

    0.4

    礼乐制度;儒学成为正统;魏孝文帝改革;礼乐制度;

     

     

    文化史(旧)

     

     

    6

     

    7

    0.4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文学艺术(魏晋-隋唐);

    18

    0.4

    楚辞;

    19

    0.4

    儒家;

    23

    0.4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28

    0.4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37

    0.4

    礼乐制度;儒学成为正统;魏孝文帝改革;礼乐制度;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8

    0.65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7

    0.4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22

    0.4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史学热点

     

     

    1

     

    16

    0.4

    史学研究方法;

     

     

    选修(旧)

     

     

    4

     

    31

    0.4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35

    0.4

    魏孝文帝改革;

    37

    0.4

    礼乐制度;儒学成为正统;魏孝文帝改革;礼乐制度;

    38

    0.4

    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这主要反映出,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

    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 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唐人……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可知,唐朝在书法上受到南方书法的影响比较深,这可以反映出唐代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D项正确;虽然唐代有南方的影响,但不能说江南文化成为主流,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科举对行书的推动,排除B项;江左书法风格多是士人追求,与市民文化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瓷窑多建在运河或自然河流附近,体现了当时水运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唐朝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排除A项;直到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唐代瓷窑选址优先运河和自然河流附近,不能说明瓷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 B C D

    【答案】D

    【详解】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民南迁,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民多田少位于江南地区,D项正确;①②③不在江南地区,排除ABC项。故选D项。

     

    4.(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答案】D

    【详解】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有路透长安都体现了罗马和长安的重要性,换而言之,罗马和长安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的中心,D项正确;长安城的设计和罗马城市的布局不存在借鉴关系,排除A项;两句谚语无法看出当时两城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条条大路不等于是商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薄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   

    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 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

    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

    【答案】A

    【详解】根据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可知,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投机取巧,A项正确;B项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明代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八股文体日益僵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 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答案】D

    【详解】赵匡胤建立宋朝,皇帝赵匡胤的皇姓字为《百家姓》第一姓,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以为第一姓,可见,《百家姓》中姓氏排列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门第观念,D项正确;《百家姓》中姓氏排列并非反映的是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排除A项;河西节度使张议潮是武将,无法体现崇文抑武政策,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D项。

     

    7.(2022·全国·高考真题)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楷书盛行,楷书具有字体方正、笔画工整、遒劲有力的特点,与材料形象化的描述相符,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字体,且篆书比较舒朗,具有曲线美,排除A项;行书与草书都具有灵活、流动的特点,以适意为主,不要太受法度之限制,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本题围绕盛唐书法的时代气象和艺术风格创设情境,彰显了书法艺术承载的美学理念,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感受力和领悟力,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摘自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

    8.(2022·山东·高考真题)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朝廷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同时要求地方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的相关情况,说明朝廷加强对监察御史的管理,目的是保证监察规范有效,A项正确;材料是加强管理不是限制权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是加强对御史的管理,没有涉及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2·全国·高考真题)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 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

    【答案】C

    【详解】根据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可得出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削弱了皇子的权力与势力,是加强专制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针对藩镇,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逐步瓦解,排除B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2·广东·高考真题)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 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

    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 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北齐时期的一系列机构被细化规范成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六部属于中央机构,而且六部分工更为明确,D项正确;图示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分工更为明确,并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政令的执行效率,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据下表可知(    

    时间

    事件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

    废除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始置进士科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恢复九品中正制

    唐太宗贞观初年(627)

    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

     

    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

    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表格可知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诞生,接着又恢复,又废除。如此反复,说明这一时期门阀士族的力量仍然很强大,科举制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趋势是世家大族在走下坡路,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有弊端,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门阀观念的强化,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在唐时已被再度废除,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答案】D

    【详解】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并且皇帝又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宰相数量增多,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权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属于君主专制问题,不属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级别略低的官员是否是知识分子,排除B项;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君权,C项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3.(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隋炀帝时,势倾当朝的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占田违限,刑部尚书李园通判字文述田以还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农民经济负担减轻 B.严刑峻法思想推行

    C.官员特殊权益消失 D.均田制的贯彻实施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势倾当朝的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占田违限,刑部尚书李园通判字文述田以还民’”可以看出隋炀帝时期对土地的占有进行严格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实行的是以前的均田制度,规定了一家一户所占有的田地数量,因此会出现严格限制土地占有的现象,对超过占田数量的人进行惩罚,D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对土地占有进行严格限制,不能说明农民经济负担减轻,排除A项;对土地占有进行严格限制并不能说明隋朝推行严刑峻法思想,排除B项;对官员占有土地进行限制并不能说明其特殊权益消失,C项说法绝对化,排除。故选D项。

    14.(2021·河北·统考高考真题)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

    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

    【答案】C

    【详解】根据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可知三国时期的刺史出现了领兵和专职民事的情况,这与刺史最初的监察职责不符,说明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刺史制度,不能说明地方监察制度的逐渐完善,排除A项;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不能体现,排除B项;刺史制度并不一定能够保障吏治清明,排除D项。故选C项。

    15.(2021·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

    A.加强了君主集权 B.促进了阶级流动

    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

    【答案】B

    【详解】唐代科举制使得出身低微的士子得以进入政坛,这说明唐代的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君主集权无关,排除A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李德裕作为士族,同样为寒素开路,政治矛盾并未激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6.(2021·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在这里,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

    A.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 B.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

    C.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 D.民间传说与墓志铭文比对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故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档案文献、出土简牍、墓志铭文等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7.(2021·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旧唐书》载,贞观年修五代史,移史馆于禁中。史官无常员,如有修撰大事,则用他官兼之,事毕日停。贞观已后,多以宰相监修国史,遂成故事也。天宝已后,他官兼领史职者,谓之史馆修撰,初入为直馆也。这些措施旨在

    A.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B.鉴往知来,文以化成

    C.礼法并施,三教合一 D.体恤百姓,休养生息

    【答案】B

    【详解】材料移史馆于禁中”“用他官兼之”“多以宰相监修国史均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修史的重视,而对历史重视的目的在于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而更好的知道以后该怎么发展,故B项正确;重视史书的撰修和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礼法并施,三教合一,排除C项;体恤百姓,休养生息只是历史经验之一,并不是重视修史的全部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8.(2021·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士人追到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描述此的是

    A.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B.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C.箫鼓声声且莫催,彩球高下意难裁 D.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纪念屈原的方式主要是吃粽子和赛龙舟,其中材料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两句,生动地再现了龙舟双桨飞举,奋力夺标的情形,D项正确;A项是对钱塘江观潮的描述,排除A项;B项出自苏轼的《西江月·咏梅》,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明显与赛龙舟不符,排除。故选D项。

    【点睛】

    19.(2021·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

    A.道家的无为而治 B.史学的通古贯今

    C.儒家的伦理纲常 D.理学的格物致知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礼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范畴,礼门占了《通典》全书篇幅的一半,说明该书强调儒家的伦理纲常,C项正确;根据礼门所占篇幅可知是强调了儒家的伦理纲常,而非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史学的通古贯今,排除AB项;理学出现在宋代,排除D项。故选C项。

    20.(2021·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 B.追求政治利益 C.辨别大宗小宗 D.维护经济特权

    【答案】B

    【详解】东汉后期,世家大族崛起,注重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强调门第,其本质是为了追求政治上的垄断,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B项正确;修家谱并未涉及道德修养,排除A项;辨别大小宗不是实质,排除C项;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与经济特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1.(2021·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唐朝要求弘文馆生、崇文馆生研习经史须用官方正音读文精熟;科举考试须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吏部将言辞辩正作为铨选四项标准之一。这些规定有利于

    A.文化交流 B.扩大选官基础 C.澄清吏治 D.推动方言传播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用官方正音读文精熟’”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言辞辩正作为铨选四项标准之一等信息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文化交流发展,A项正确;科举制有利于扩大选官基础,排除B项;材料与吏治现象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强调使用官方语言,不是推动方言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

    22.(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这表明唐武宗

    A.强调顺承前制 B.反对改制创新 C.意在削弱藩镇 D.丧失决策大权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可知,唐武宗顺承前制,在礼法方面,让群臣商议后再决定,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唐武宗顺承前制,反对改制创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央决策,与削弱藩镇无关,排除C项;丧失决策大权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23.(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

    A.书法实用性加强 B.书法流派的统一 C.竹简木牍的应用 D.纸张使用的推广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所依托的条件主要是纸的改进,命名其有了更好传播的载体,D项正确;自发到自觉,其实用性减弱,排除A项;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竹简木牍的应用不利于书法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4.(2021·北京·高考真题)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

    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

    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

    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详解】由图示材料可知,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五代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所以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正确;由图示材料可知,榷场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可知该地区东部经济比西部更繁荣,错误;五代十国至宋初将很多税场升为县,朝廷派遣官吏到此治理,说明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正确;因为②④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因为错误正确,所以排除A项;因为错误正确,所以排除B项;因为①③错误,所以排除D项。故选C项。

    25.(2021·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 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

    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 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D

    【详解】根据示意图中签名机构可知,这里涉及的是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负责起草,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6.(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主要产粮区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应该是隋唐时期,故选B;秦汉时期主要产粮区应该是在黄河中游,特别是关中地区,排除A;宋元和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CD

     

    27.(2021·湖南·高考真题)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

    【答案】A

    【详解】西晋时期官员可占据土地,使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自耕农减少。而均田制之下普遍授田,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因此反映出这一时期自耕农数量反复,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族,官员也不一定是世族,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的变化,没有涉及到选官制度,排除C;田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保证国家税收,开发土地是其作用,排除D

    28.(2021·浙江·高考真题)唐代书法在风格上兼容南北,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中,由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的欧体、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他们自创一格的书法字体属于

    A.小纂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体、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属于楷书,故C正确;小篆盛行于秦代,故A错误;隶书盛行于汉代,故B错误;唐代的张旭、怀素精于草书,故D错误。

    29.(2021·全国·高考真题)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答案】D

    【详解】材料信息是,明代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员不胜谄事,对出身举人的地方官员则随意提出要求。这实质上反映出进士的功名比举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故A错误;材料没有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B错误;出身等级不可能决定行政能力,故C说法错误。

     

    30.(2021·全国·高考真题)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辟召制度是察举制的补充,选拔了大量真才实学之人,其运作是辟主根据民间呼声或自己的见闻,使出身草野没有机会入仕之人进入统治阶层。辟召制度是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要保证其有效运作并加强中央的控制,这就需要监察体系的改进,故B正确;分科考试选官制指的是科举制,故A错误;郡国并行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和材料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察举制度和辟召制度是两种不同的选官制度,故D错误。

     

    31.(2021·广东·高考真题)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旧唐书》为后晋刘昫等撰写。《资治通鉴》则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因此对于同一事件的记载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二者作为史料时,应该考虑到不同时代史学家的立场,D项正确;《马嵬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排除A还原的说法错误,排除B;可信度高或者低,不能通过成书的早晚来判断,排除C

     

    32.(2021·广东·高考真题)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

    【答案】B

    【详解】根据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得出国家大事都掌握在尚书令、尚书仆射,说明魏晋时期相权转移到尚书令、尚书仆射手中,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材料与效率无关,排除D

    33.(2021·湖南·高考真题)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答案】A

    【详解】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载地方官吏的薪俸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和唐代中期后,地方节度使掌握财政权有关,即地方势力膨胀,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故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官员薪俸的降低,故C项和材料无关;高出部分是合法收入,不能说明地方官吏贪腐,故D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34.(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绢与马

    材料一唐与突厥互市,“以金帛市马”“以助军旅”,唐马“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唐代驿制“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各驿站的官马多至75匹、少至8匹,“冠盖相望,邮驿继踵”。士庶也喜骑马出行,“贵贱所行,通鞍马而已”。马球蔚然成风,太宗“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

    材料二突厥、回纥与唐朝进行绢马贸易,规模巨大。回纥“每一马易四十缣(注:细绢),动至数万匹”,除自身消费外,还将多余的绢帛通过中间商人不断向西销售。突厥、回纥还开始建设据点聚积物资,突厥毗伽可汗“欲修筑城壁,造立寺观”。回纥最初“风俗朴厚”,获得唐朝厚利后,登里可汗“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

    以绢马贸易为例,阐述唐代农耕与游牧民族互动的影响。

    【答案】影响:唐与突厥互市中,引入突厥马种,改良了中原马匹质量,装大了唐的骑兵部队。随着马匹数量的增加,驿递得到发展,而社会风气随之转变,士庶也喜骑马出行,马上运动兴起;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互市往来,使得少数民族获得大量织物,同时通过中间贸易获得财富;互市往来活动过程中,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交融,吸收汉文化,社会上层建造宫殿以居住,贵妇粉饰装扮。整体而言,农耕与游牧民族互动促进了民族交融交往交流。

    【详解】影响:根据材料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可知,唐与突厥互市中,引入突厥马种,改良了中原马匹质量,装大了唐的骑兵部队。根据材料各驿站的官马多至75匹、少至8匹,冠盖相望,邮驿继踵’”可知,随着马匹数量的增加,驿递得到发展。根据材料士庶也喜骑马出行”“马球蔚然成风可知,社会风气随之转变,士庶也喜骑马出行,马上运动兴起;根据材料每一马易四十缣(注:细绢),动至数万匹”“还将多余的绢帛通过中间商人不断向西销售。突厥、回纥还开始建设据点聚积物资可知,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互市往来,使得少数民族获得大量织物,同时通过中间贸易获得财富;根据材料获得唐朝厚利后,登里可汗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可知,互市往来活动过程中,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交融,吸收汉文化,社会上层建造宫殿以居住,贵妇粉饰装扮。整体而言,农耕与游牧民族互动促进了民族交融交往交流。

     

    35.(2022·广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

    ——摘编至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

    (1)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

    (2)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

     

    【答案】(1)原因:洛阳旧城衰败;为迁都做准备;便于对中原的控制,强化政权正统性。举措:任用汉人筹划重建;融合南北建筑文化,重建魏晋洛阳城主体建筑;扩大城市规模,新建外郭城;统一规划里坊。

    2)使古都洛阳重现生机;成为中国古代后世都城建设的榜样;影响日韩等亚洲国家古代城市建设。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可知洛阳旧城衰败;根据材料故有意迁都可概括出为迁都做准备;根据材料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可概括出便于对中原的控制,强化政权正统性。举措:根据材料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可概括出任用汉人筹划重建;根据材料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可概括出融合南北建筑文化,重建魏晋洛阳城主体建筑;根据材料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可概括出扩大城市规模,新建外郭城;根据材料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可概括出统一规划里坊。

    2)根据材料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可概括出使古都洛阳重现生机;根据材料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可概括出成为中国古代后世都城建设的榜样;结合所学从影响日韩等亚洲国家古代城市建设的角度补充。

     

    36.(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 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州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

    ——《隋书》卷29《地理志》

    隋代分郡图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材料二  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3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答案】改革史实举例:改革措施方面: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改州为郡;多次增置、裁并州(郡)县;建立了地方政区巡察制度。改革结果方面:郡县分布北密南疏;黄河中下游等地区郡县相对密集。分析说明:层次1:只列举隋代政区改革的具体史实,不能在史实与材料二之间建立联系。

    层次2: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具体史实,能在史实与材料二之间建立起联系,但只是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角度对材料二的观点加以印证。

    层次3: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具体史实,从历史、地理和政治角度在史实与材料二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能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综合评述,并提出创新性认识。例如:行政区划改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单从某一方面进行解释;除历史、政治、地理的角度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解释等。(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详解】观点一:据材料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可知,历史学上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说明:据材料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可知,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据材料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并结合所学可知,为缩减行政支出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地方佐官,由中央任命。

    观点二:据材料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可知,在地里学的角度看,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说明:据材料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地方,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但当时南北各地均置侨州。据材料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并结合所学可知,为节省行政开支,隋文帝统治时期,根据户口的多少划分州县;据材料炀帝嗣位,又平林州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可知,隋炀帝在位时期改州为郡。

    观点三:据材料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可知,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

    说明:据材料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可知,:隋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据材料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文帝为缩减行政支出,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据材料炀帝嗣位,又平林州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并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实行郡县制,其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

     

    37.(2021·北京·高考真题)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答案】(1)①西周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别称,汉代明堂是独立建筑。西周明堂呈长方形,汉代呈形。汉代尊崇儒术。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因此,汉代在根据儒家经典复原明堂时,融合了阴阳五行思想。汉代明堂的建筑布局也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2)①5世纪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缓和社会矛盾,学习汉族文化,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明堂是体现国家礼仪的核心建筑,故北魏以修建明堂的方式彰显政权的合法性,以巩固统治。

     

    【详解】(1)根据材料一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可知,西周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别称;根据材料二“……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可知,汉代明堂是独立建筑。根据材料一“……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可知,西周明堂呈长方形;根据材料二“……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可知,汉代明堂呈形。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可知,汉代明堂与西周明堂不同的原因是:汉代尊崇儒术。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因此,汉代在根据儒家经典复原明堂时,融合了阴阳五行思想。汉代明堂的建筑布局也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2)根据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北魏统治需要和明堂自身价值等方面分析北魏重视修建明堂的原因。如:5世纪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缓和社会矛盾,学习汉族文化,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明堂是体现国家礼仪的核心建筑,故北魏以修建明堂的方式彰显政权的合法性,以巩固统治。

    38.(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答案】(1)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

    2)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

    【详解】(1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信息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得出: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由材料信息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得出: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由材料信息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得出: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由材料信息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

    2意义,根据材料信息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由材料信息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由材料信息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得出: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由材料信息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得出: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

    相关试卷

    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纲要上第8单元解析版docx、纲要上第8单元学生版后附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纲要上第7单元解析版docx、纲要上第7单元学生版后附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纲要上第6单元解析版docx、纲要上第6单元学生版后附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外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单元——2021-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学生版+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