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0.2《师说》课件01
    10.2《师说》课件02
    10.2《师说》课件03
    10.2《师说》课件04
    10.2《师说》课件05
    10.2《师说》课件06
    10.2《师说》课件07
    10.2《师说》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10.2* 师说精品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0.2* 师说精品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国子监,研读第一段,研读第二段,课文内容研习,研读第三段,研读第四段,情景式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B.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C.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D.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3岁父亲病逝9岁长兄去世做官后,长嫂去世不久侄儿去世
    科举三次落榜吏部博学宏辞科三次失败信老婆,得永生(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事,必先退之)
    写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为国子学或国子寺。明朝时期实行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国子学或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
    御史,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岁中进士,三试吏部试不成,赴徐州。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为国子博士,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古文=继承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
    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抒发不平之气)
    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孔子以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主张行“仁政”以王天下,主张用发展生产和加强教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反对武力征伐,穷兵黩武。B.荀子批判并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荀子主张性恶论,目的在于强调后天教育的必要性,他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精神修养,从而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C.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虽才华横溢,却一直得不到汉文帝的赏识,并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故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这样为他鸣不平的诗句。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伟大散文家、诗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继承秦汉散文用通俗平易的语言表情达意的优良传统,反对文风浮靡、言之无物的六朝骈文,强调“文从字顺”“辞必己出”,他的主张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 “说” ,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集体朗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意。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①...者...也:判断句②所以:1.用来...的(人);凭它(他)来...的。 2.表示“……的原因”③受:同“授”,传授。④惑:疑惑。⑤而:顺承连词。⑥孰:谁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①而:表转折。②其:它们,代指前面的疑惑。③为:作为。④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⑤闻:懂得,知道。⑥也: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⑦固:原本,本来。⑧师:以之为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师”。⑨生乎吾前;先乎吾;生乎吾后均为状语后置句
    (有了)疑惑,却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①师:用作动词,学习。②夫:句首发语词。③庸知:哪里理会,庸:表反问语气,知:了解,知道。④之:本节中三个“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是故:因此,所以。⑥无:无论。⑦所存:存在的地方。(判断句)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古之学者必有师。②教师的职能是什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求学的人为什么要从师学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④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下文问题。
    教师职能:传道受业解惑
    从师原因:人非生而知之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第一关--考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所以 是故第二关--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①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②之:上下句的”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也:均为句子中舒缓语气。④出人:超出一般人。⑤犹且:尚且,还。⑥焉:代词,相当于”之“,代指老师。⑦下:低于⑧而:转折连词,但是,却。⑨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⑩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①圣益圣:圣人更加圣明。第一个”圣“是名词,圣人,第二个”圣“是形容词,圣明。②愚益愚:愚人更加愚昧。第一个”愚“是名词,愚人,第二个”愚“是形容词,愚昧。③所以:...的原因。④其:副词,表揣测,大概。⑤此:这个原因。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自这吧?
    第二节中作者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进行对比,得出来怎样的结论?
    在对比中论证“学者必有师”的重要性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①而:顺承连词。②身:自己。③则:连词,却。耻:以...为耻。④惑:糊涂。⑤之:代指童子,而:表并列,习:使...学习,其:代指书本。⑥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⑦其:指示代词,那些。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句,”之“提宾标志。不:同“否”。⑨小学而大疑:”小“”大“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而:转折连词。
    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不通晓文句的去向老师请教,有疑惑不能理解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第二自然段中“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自相矛盾的事实,韩愈因此得出来怎样的结论?
    谓(动)——宾介——宾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3)客何为者?
    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何”“安”“何”都是疑问代词,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恶、焉、安、奚等
    (1)忌不自信。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古人不余欺也!
    “不自信”——“不信自”
    “未之有”——“未有之”
    “不余欺”——“不欺余”
    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不”“之”“余”都是疑问代词,它们分别作“信”“有”“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否定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规律三:用“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什么实际意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①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②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③百工:泛指各种工匠。④之人:这类人,之:这。⑤相师:拜别人为师。⑥之族:这类,族:类。⑦云者:如此之类。⑧群:成群。⑨相若:差不多。⑩官盛:官职高,足:可,够得上,谀:谄媚。⑪复:恢复。⑫不齿: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齿:并列,排列。⑬乃:竟然⑭其:副词,加强语气,译为“真是”。欤:语气词,表感叹。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难道值得奇怪吗!
    第二段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怎样做的?这样的做法带来怎样的结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结局: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纵向对比
    再一次通过对比论证“学者必有师”的重要性,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 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学习任务1】对比论证方法探究
    1.认识对比论证的基本特点 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充分。 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他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 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称为横向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称为纵向比较。
    第一关--考点(2分)师道 今之众人 之所以 其皆出于此乎?第二关--翻译(3分)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批判当时的社会风气的?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①常:固定。②师:以...为师。③之徒:这类,徒:同类的人。④不必:今义,不必要 古义,不一定。⑤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贤:才德优秀。⑥闻道:懂得道理。⑦术业:学术技艺。⑧专攻:专门研究或学习。⑨是:这。⑩而已:罢了。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第三段以孔子为例,旨在说明什么道理?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第一关--考点(2分)无常师 之徒 第二关--翻译(3分)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①年十七:定语后置句②好:喜好。③六艺经传: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乐》已失传,此为古说。六艺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经: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传,古称解释经文的著作为传。通:普遍。④学于余:状语后置句。⑤行古道:指古人从师之道。嘉:嘉许。⑥贻:赠送。
    李家的孩子李蟠,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交代写作缘由:作师说赠李蟠 分论点: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2、自己与 孩子对比
    3、巫医、乐师等与士大夫对比
    以孔子为例,论证新的师道观
    交代写作的缘由,激励后学。
    阐述道理
    宣扬“从师”道理,抨击“耻师时弊
    背诵线索提示: — 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之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求知规律(“人非生而知之”)—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三组对比(古圣人从师,今众人耻学;其身耻师、替子择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新师道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写作缘由(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第二段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论证批判了不重视师道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请以《学习说或《青年说》为题,运用对比论证写一段文字,不低于300字。
    例文: 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荀子在《劝学》里也曾勉励人们“学不可以已”,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无论处在人生什么阶段都要加强学习。学习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有益于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提高看事物的高度与加强看事情的深度。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处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种“不进则退”的感觉更加强烈。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放松甚至放弃学习。也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时刻抓紧学习,更新知识、及时充电,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现实生活中那些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人恰恰缺少持续学习的意识。相反,学习越努力的人,越能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贫乏、本领不足。
    一、多才自劳苦,无有只因循。 语出唐·韩愈《酬裴功曹》。多种才能来自于自己刻苦努力,一无所获往往是因为不思进取、只知道因循守旧。二、惟陈言务去。 语出唐·韩愈《答李翊书》。务:一定,务必。一定要把文章中那些不切合实际的陈词滥调去除。三、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语出唐·韩愈《送张道大序》。对于木工大匠来说,在他们眼里就没有无用处的木料,因为不管木料的长短都有他们的用处。这句话是指见识高超的人,能够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四、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语出唐·韩愈《进学解》。学业因为勤奋而越发精进,也会因为散漫而荒废。德行因日夜反省的思考而日渐有成,因放纵而失范。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 ——斯大林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
    总结:人的成长是离不开教育的,一个没有教师,没有知识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使这篇文章历久弥新,成为经典。同学们,反思自己吧,让中华名族的美德在我们身上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1、《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并由此得出 , 的结论,这是“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 2、《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说的这句话被韩愈在《师说》中引用为“ , 。”3、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 。4、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 ,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三人行,则必有我师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2018全国1卷】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2.韩愈《师说》中,揭示本文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职能的句子是: , 。 2、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的观点的句子是: , 。 3、韩愈在《师说》中,不断强调有疑惑不跟老师学习的危害的句子是: , , 。 4.韩愈在《师说》中认为,拜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为师,是理所当然的句子是: , , 。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师说》中,韩愈批评今之众人离圣人渐行渐远,却不愿意从师的错误态度的句子是: , , 。 2、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敏而好学,尊师重教,虚心请教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 , ”,怎能不更加愚昧。 3、《师说》中,韩愈从赞美古人、批评今之众人从师态度对比的角度,得出他们差距的结论是: , 。4、韩愈在《师说》中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韩愈在《师说》中用对自己与对儿子的要求不同来对比,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其中有关重视孩子教育的一句是: , 。 6、韩愈在《师说》中批评那些家长不带头从师,为孩子做出榜样的恶劣风气的句子是: , , 。7、《师说》中,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8.韩愈在《师说》中以为孩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102《师说》课件pptx、102《师说》学案docx、102《师说》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说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体常识,齐读文本思考,古之学者必有师,走近作者,探寻背景,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知识积累,古今异义,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课文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作者,时代背景,论证方法对比论证,第3段,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10.2《师说》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