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高三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汪曾祺散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三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汪曾祺散文01
    2023届高三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汪曾祺散文02
    2023届高三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汪曾祺散文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三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汪曾祺散文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汪曾祺散文,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九四O年,三天两头有警报,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散文专题训练----汪曾祺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很大

    汪曾祺

    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詹即瞻。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完全没说出个所以然。这倒也是一种办法。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杜甫诗《望岳》,自是绝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一句话就把泰山概括了。杜甫真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一句诗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的忠悃。相比之下,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杜甫的诗当然受了《鲁颂·閟宫》的影响,“齐鲁青未了”,当自“鲁邦所詹”出。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这话是说得对的。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泰山那不大适用。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

    但我有点怀疑,这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周作人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十年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泰山是强者之山——我自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 ——强努”。

    同样,我对一切伟大的人物也只能以常人视之。泰山的出名,一半由于封禅。封禅史上最突出的两个人物是秦皇、汉武。唐玄宗作《纪泰山铭》,文词华缛而空洞无物。宋真宗更是个沐猴而冠的小丑。对于秦始皇,我对他统一中国的丰功,不大感兴趣。他是不是“千古一帝”,与我无关。我只从人的角度来看他,对他的“蜂目豺声”印象很深。我认为汉武帝是个极不正常的人,是个妄想型精神病患者,一个变态心理的难得的标本。这两位大人物的封禅,可以说是他们的人格的夸大。看起来这两位伟大人物的封禅实际上都不怎么样。秦始皇上山,上了一半,遇到暴风雨,吓得退下来了。按照秦始皇的性格,暴风雨算什么呢?他横下心来,是可以不顾一切地上到山顶的。然而他害怕了,退下来了。于此可以看出,伟大人物也有虚弱的一面。汉武帝要封禅,召集群臣讨论封禅的制度。因无旧典可循,大家七嘴八舌瞎说一气。汉武帝恼了,自己规定了照祭东皇太乙的仪式,上山了。却谁也不让同去,只带了霍去病的儿子一个人。霍去病的儿子不久即得暴病而死。他的死因很可疑,汉武帝究竟在山顶上鼓捣了什么名堂,谁也不知道。封禅是大典,为什么要这样保密?看来汉武帝心里也有鬼,很怕他的那一套名堂并不灵验,为人所讥。

    但是,又一次登了泰山,看了秦刻石和无字碑(无字碑是一个了不起的杰作),在乱云密雾中坐下来,冷静地想想,我的心态比较透亮了。我承认泰山很雄伟,尽管我和它整个不能水乳交融,打成一片。承认伟大的人物确实是伟大的,尽管他们所做的许多事不近人情。他们是人里头的强者,这是毫无办法的事。在山上呆了七天,我对名山大川、伟大人物的偏激情绪有所平息。

    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微小,我们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

    这是我在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

    从某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

    (节选自《汪曾祺散文·泰山片石》,有改动)

    [注]洒狗血:(戏曲演员)脱离情节而卖弄滑稽、武艺或做过火的表演。

    1.下列对选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的气质本不适合写泰山,但本文却写出了泰山之大,其巧妙之处在于作者独辟蹊径,回避了对泰山风光的描写而从文化角度去揭示其博大的内涵。

    B.文章中作者情绪由开篇的偏激转为愤懑,最后归于平和,这种情绪变化的过程实质是作者坎坷人生经历的艺术象征。

    C.作者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选取了泰山上的秦刻石和无字碑两处小景进行描写,成功地表现了泰山的雄伟恢弘。

    D.文章感情真挚自然,有分析,有感悟,语言幽默活泼,笔力遒劲老到,于嬉笑怒骂之中展示出作者对传统文化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反思。

    2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面镜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惠

    汪曾祺

    我与蔡德惠君说不上什么交情,只是我很喜欢他这个人,同在联大新校舍住了几年,彼此似乎是毫不往来。他不大声说话,也没有引人留意的举动。除了他系里学术的集会,他大概是很少参加人多的场合,我们那个时候认得他的人恐怕不多。我只记得有一次,一个假日,人多出去了,新校舍显的空空的,树木特别的绿,他一个人在井边草地上洗衣服,一脸平静自然,样子非常的好,自此他成为我一个不能忘去的人。他仿佛一直是如此。既是一个人,照理都有忧苦激愤,感情失常的时候,蔡君短短一生中自必也见过遇过若干足以扰乱他的事情,凡我历次所见,他都是那么对世界布满温情、平静而自然的样子。我相信他这样的时候最多。也不知怎的一来,彼此知道名字,路上见到也点点头。他人颇瘦小,精神还不错。

    我离开联大到昆明乡下一个中学去教书,就不大再见到他。学校同事中也有熟识他的人,可谈话中未听到提过他的名字,想是他们以为我不认得他。再,他人极合营,一身也无甚“故事”可以作谈话资料,或说无甚可以作为谈话资料的故事,我就知道他在生物系书读得极好,毕业后研究植物分类学,很有希望,研究室在什么地方,我亦熟悉,他大概经常在里面工作.有一次学校里教生物的两个先生告诉我要带学生出去看一次,问我高兴不高兴去走走,说:“蔡德惠也来的。”果然没几天他就来了。带了一大队学生出去,大家都围着他,随便掐一片叶子,找一朵花,问他,他都娓娓地说出这东西叫什么,生活情形,分布情形如何,有个什么故事与这有关,哪一篇诗里提到过它,说话还是轻轻的,温和清楚。现在想起来,当时不觉得,他似乎比以前更瘦了些。是秋天,野地里开了些许红白蓼花,他似乎是穿了一件灰色长衫。

    后来,有一次,雨季,我到联大去。太阳一收,雨忽然来了,相当的大,当时正走过他的研究室,心想何不进去看看。一推门就进去了,我来,他毫不觉得突兀。稍为客气的接待我,仿佛谁都可以推开他的门进去的一样,一进门我就看见他墙上一只蛾子,颜色如红宝石,略有黑色斑纹。他指点给我看,说了一些关于蛾蝶的事。他四壁都是植物标本,层层叠叠,尚待整理。他说有好些都是从滇西采来的。拿出好些东西给我看,都极其特殊。他让我拣两样带回去玩,我挑了几片木蝴蝶。这几片东西一直夹在我一本达尔文的书里,有一天还翻出来过。现在那本书丢在昆明,若有人翻出,大概不知道它是什么玩意,更无从想象是如何得来的了。那天他说话依然极其平和,如说家常,无一分讲堂气。但有一种隐隐的热烈,他把感情都倾注在工作上了,真是一爱的事业。

    天晴了,我们出来,在他手营的小花圃里看看,花圃最亮的一块是金蝶花,正在盛开,黄闪闪的,几丛石竹则在深深的绿色之中郁郁的红。新雨之后,草头全是水珠,我停步于土墙上一方白色之前,他说:“是个日晷。”所谓日晷,是方方的涂了一块石灰,大小一手可掩,正中垂直于墙面插了一支竹钉。看那根竹钉的影子,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不知什么道理,这东西教人感动,蔡君平时在室内工作,大概经常要出来看一看墙上的影子的吧。我离开那间绿荫深蔽的房子不到几步,已经听到打字机嗒嗒的响起来。

    这以后我就一直没有见过他。偶然因为一件小事,想起这么一个沉默的谦和的人品,那么庄重认真的工作,觉得人世甚不寂寞,大有意思。

    忽然有一天,朋友告诉我,“蔡德惠进了医院,已经不行了,肺差不多烂完了,一点办法都没有,明天,最多是后天的事情。”

    “以前没听说他有病呀?”

    “是呢,一直没发现,一定很久了,不知道他自己怎么没觉得,一来就吐了血,送医院一检查……”

    当时我竟未到医院里去看看他。过两天,有人通知我什么时候在联大新校舍后面的坟场上火化,我又糊里糊涂没有去参加,现在人死了已近半年,大家都离开云南,我又不知道他孤坟何处,在上海这个人海之中,却又因为一件小事而想起他来,因而写了这篇短文,遥示悼念。希望他生前朋友能够见到。

    我离开云南较晚,走之前曾到联大看过几次。那间研究室锁着锁,外面藤萝密密遮满木窗,小花圃已经零落,犹有几枝残花在寂静中开放,草长的非常非常高,那个日晷好好的在,雪白,竹钉影子斜斜的落在右边。——这样的结尾,不免俗套,近乎完成一个文章格局,虽如此说,只好由他了,原说过,是想给德惠生前朋友看看的。

    (原载194737日《大公报》)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不大声说话,也没有引人留意的举动写出了蔡德惠的低调及内心的平静,同时也是不为人知的原因所在。

    B.文章两次描绘花圃,前者颜色鲜亮,绿荫深蔽,后者零落残败,杂草丛生,前后形成对比,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C.作者通过描绘蔡德惠君说话的特点、肖像等,体现出他不引人注目,却性格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D.在那个艰苦的环境下蔡德惠君具有着对世界布满温情、平静等美好品质,因此让作者念念不忘,单独写文惦怀。

    5.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6.作者称文章的结尾不免俗套这个俗套是指一般怀人文章常用的一种手法,请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跑警报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接着讲下去。班上有个女同学,笔记记得最详细,一句不落。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夹,看了看,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这个故事说明昆明警报之多。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O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警报联在一起,构成一个语词,细想一下,是有些奇特的,因为所跑的并不是警报。这不像跑马”“跑生意那样通顺。但是大家就这么叫了,谁都懂,而且觉得很合适。也有叫逃警报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太消极;又太狼狈。唯有这个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警报有三种。如果在四十多年前向人介绍警报有几种,会被认为有神经病,这是谁都知道的。

    然而对今天的青年,却是一项新的课题。一曰预行警报

    联大的学生见到预行警报,一般是不跑的,都要等听到空袭警报:汽笛声一短一长,才动身。新校舍北边围墙上有一个后门,出了门,过铁道(这条铁道不知起讫地点,从来也没见有火车通过),就是山野了。要走,完全来得及。——所以雷先生才会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只有预行警报,联大师生一般都是照常上课的。

    跑警报大都没有准地点,但也有几个比较集中的。古驿道的一侧,靠近语言研究所资料馆不远,有一片马尾松林,就是一个点。这地方除了离学校近,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软和,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的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

    预行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已经起飞。拉空袭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进入云南省境了,但是进云南省不一定到昆明来。等到汽笛拉了紧急警报:连续短音,这才可以肯定是朝昆明来的。空袭警报到紧急警报之间,有时要间隔很长时间,所以到了这里的人都不忙下沟,——沟里没有太阳,而且过早地像云冈石佛似的坐在洞里也很无聊,大都先在沟上看书、闲聊、打桥牌。很多人听到紧急警报还不动,因为紧急警报后日本飞机也不定准来,常常是折飞到别处去了。要一直等到看见飞机的影子了,这才一骨碌站起来,下沟,进洞。联大的学生,以及住在昆明的人,对跑警报太有经验了,从来不仓皇失措。

    跑警报,大都要把一点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最方便的是金子,——金戒指。有一位哲学系的研究生曾经作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丢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因此,他跑警报时,特别是解除警报以后,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视路面。他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逻辑推理有此妙用,大概是教逻辑学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

    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

    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

    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抗战期间,昆明有过多少次警报,日本飞机来过多少次,无法统计。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一些房屋。就我的记忆,大东门外,有一次日本飞机机枪扫射,田地里死的人较多。大西门外小树林里曾炸死了好几匹驮木柴的马。此外似无较大伤亡。警报、轰炸,并没有使人产生血肉横飞,一片焦土的印象。

    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报》。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西南联大一位教授的上课习惯,自然地引出跑警报这一话题,既引起读者的兴趣,又与跑警报的主体相关。

    B.作者将警报之”“进行比较,得出字更丰富生动、更从容有风度的结论的同时,略带反讽的意味。

    C.文章从视觉、触觉、嗅觉等不同角度来写马尾松林带给人们的极舒适的感觉,与跑警报本应有的紧张形成一种奇妙的反差。

    D不在乎精神作为儒道互补的真髓,既有儒家于困境中积极上进自信的不在乎,又有道家于困境中安之若素的不在乎

    8.西南联大学生跑警报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9.文中画线部分写了日军空袭的伤亡情况。有人说,前文几乎全是趣事,到这里笔锋一转补写伤亡显得不和谐,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四、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石刻

    汪曾祺

    ①第一次看见经石峪字,是在昆明一个旧家,一副四言的集字对联,厚纸浓墨,是较早的拓本。百年老屋,光线晦暗,而字字神气俱足,不能忘。

    ②经石峪在泰山中路的岔道上。这地方的地形很奇怪,在崇山峻岭之中,怎么会出现一片一亩大的基本平整的石坪呢?泰山石为花岗岩,多为青色,而这片石坪的颜色是姜黄的。四周都没有这样的石头,很奇怪。是一个什么人发现了这片石坪,并且想起在石坪上刻下一部《金刚经》呢?经字大径一尺半。摩崖大字,一般都是刻在直立的石崖上,这是刻在平铺的石坪上的,很少见。这样的字体,他处也极少见。

    ③经石峪的时代,众说纷纭。说这是从隶书过渡到楷书之间的字体,则多数人都无异议。

    ④经石峪保存较多隶书笔意,但无蚕头雁尾,笔圆而体稍扁,可以上接《石门铭》,但不似《石门铭》的放肆,有人说这和《瘗鹤铭》都是王羲之写的,似无据。王羲之书多以偏侧取势,经石峪非也。《瘗鹤铭》结体稍长,用笔瘦劲,秀气扑人,说这近似二王书,还有几分道理(我以为应早于王羲之)。书法自晋唐以后,都贵瘦硬。杜甫诗“书贵瘦硬方通神”,是一时风气。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痴,笔笔送到,而不板滞。假如用一个字评经石峪字,曰:稳。这是一个心平而志坚的学佛的人所写的字。这不是废话么,《金刚经》还能是不学佛的人写的?不,经字有佛性。

    ⑤这样的字,和泰山才相称。刻在他处,无此效果。十年前,我在经石峪待了好大一会,觉得两天的疲劳,看了经石峪,也就值了。“经石峪”是“泰山”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没有碧霞元君祠,没有南天门,只有一个经石峪,也还是值得来看看的。

    ⑥我很希望有人能拓印一份经石峪字的全文(得用好多张纸拼起来),在北京陈列起来,即使专为它盖一个大房子,也不为过。

    ⑦名山之中,石刻最多,也最好的,似为泰山。大观峰真是大观,那么多块摩崖大字,大都写得很好,这好像是摩崖大字大赛,哪一块都不寒碜。这块地场(这是山东话)也选得好。石岩壁立,上无遮盖,而石壁前有一片空地,看字的人可以在一个距离之外看,收其全貌,不必像壁虎似的趴在石壁上。其他各处的摩崖石碑的字也都写得不错。摩崖字多是真书,体兼颜柳,是得这样,才压得住(蔡襄平日写行草,鼓山的石刻题名却是真书。董其昌字体飘逸,但写大字却是颜体)。看大字碑刻题名,很多都是山东巡抚。大概到山东来当巡抚,先得练好大字。

    ⑧有些摩崖石刻,是当代人手笔。较之前人,不逮也。有的字甚至明显地看得出是用铅笔或圆珠笔写在纸上放大的。是乌可哉。

    很奇怪,泰山上竟没有一块韩复榘写的碑。这位老兄在山东,待了那么久,为什么不想到泰山来留下一点字迹?看来他有点自知之明。韩复榘在他的任内曾大修过泰山一次,竣工后,电令泰山各处:“嗣后除奉令准刊外,无论何人不准题字、题诗。”我准备投他一票。随便刻字,实在是糟蹋了泰山。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痴

    2)摩崖字多是真书,体兼颜柳,是得这样,才压得住

    11.文章第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经石峪字的特点,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分析。

    12.文章本是写泰山石刻,结尾却写到山东军阀韩复榘没有在泰山上刻碑的故事,似乎与文章主题偏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13.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当代作家汪曾祺老先生对语言的驾驭可谓独树一帜,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其语言特色。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汪曾祺

    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各体文习作是中文系二年级必修课,其余两门是选修。创作能不能教?很多人认为创作不能教。我们当时的系主任罗常培先生就说过: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这话有道理。沈先生自己就没有上过什么大学。但是也不是绝对不能教。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

    教创作靠“讲”不成。教创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就学生的作业,讲他的得失。

    沈先生在课堂上会出两个题目。题目都非常具体。我记得他曾给我的上一班同学出过一个题目:“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有几个同学就这个题目写了相当不错的散文,都发表了。他给比我低一班的同学曾出过一个题目:“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我的那一班出过些什么题目,我倒不记得了。沈先生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他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先做一些这样的片段的习作,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基本功。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篇幅很长,而功力不够,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

    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但是你要是真正听“懂”了他的话,——听“懂”了他的话里并未发挥罄尽的余意,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

    沈先生讲课时所说的话我几乎全都忘了,关于我的习作讲过的话我也只记得一点了,是关于人物对话的。我写了一篇小说,有许多对话。我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从此我知道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不要哲理,不要诗意。这样才真实。

    沈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很多同学不懂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以为这是小说学的精髓。据我的理解,沈先生这句极其简略的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而且,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相协调。写农民,叙述语言要接近农民;写市民,叙述语言要近似市民。小说要避免“学生腔”。

    我以为沈先生这些话是浸透了淳朴的现实主义精神的。

    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可惜!

    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一点,其余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

    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日上午(有删改)

    1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提出创作能不能教的设问,后文则用大量篇幅追忆沈生生教创作,目的是证明创作不能教的观点错误。

    B.作者记住了上一班同学低一班同学的作文题目,却不记得自己班的,表达了对那些同学的羡慕之情。

    C.作者难忘沈先生的讲课,没有舞台道白式的腔调”“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但深刻的内涵却能令人终生受益。

    D.文章引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的诗句,借此表达对沈先生安贫乐道、不攀附权贵的高尚人格的赞美。

    15.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为开头,确定了以学生身份展开回忆的这样一个叙事视角,平和而且客观。

    B.文章写沈先生请喝酒,是在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极富于画面感。。

    C.文章将《废邮存底》与沈先生写在学生作业后面很长的读后感对比,突出战争致使优秀作品丢失的遗憾之情.

    D.文章没有词藻堆叠,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法,娓娓道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意蕴深长。

    16.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17.汪曾祺先生在谈自己的创作时曾说:在文风上,我是更有意识得平淡的。但我不能一味地平淡。本文正是平淡而又并非一味地平淡。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效果。

     

     

     

     

     

     

     

     

     

     

     

     

     

     

    【答案】

    一、1A 

    B. “文章中作者情绪由开篇的偏激转为愤懑说法错误,文中没有愤懑之情,且这种情绪变化的过程实质是作者坎坷人生经历的艺术象征盲目拔高了文章的主旨。

    C.“作者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错误,原文说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可见作者并未用这种写法写泰山。表现了泰山的雄伟恢弘错误,目的是写伟大的人物确实是伟大的

    D.“于嬉笑怒骂之中错误,本文文字流畅优美,行文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没有嬉笑怒骂

    2.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3.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作者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

    二、4A 内心的平静说法错误。原文为他不大声说话,也没有引人留意的举动。除了他系里学术的集会,他大概是很少参加人多的场合,我们那个时候认得他的人恐怕不多,主要讲蔡德惠低调、不为人知的原因,并不能表现他内心的平静,选项属于过度解读。   

    5内容上写蔡德惠手营的小花圃里的花以及自制的用来计时的日晷,表达了作者对蔡德惠的赞扬、感动、推崇、敬重。

    修辞效果上黄闪闪”“深深”“郁郁的红”“方方等处使用叠韵词,突出了花的美丽动人,运用色彩对比,从视觉角度突出缤纷色彩,绚烂多姿。

    人物描写方法上运用语言或对话描写,寥寥数字间彰显人物平时、沉静、低调、谦和等性格,丰满人物形象。

    结构上照应上文蔡德惠生物系读书研究植物学分类的身份,并引出下文,照应结尾,为下文抒发感情写他的自律勤奋认真踏实做铺垫。    

    6.怀人散文的结尾特点:文章结尾不直抒胸臆,而是睹物思人,借助与人物有关的最典型的物件间接表达感情,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饱含深情且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并意味深长。

    效果:结构上照应题目,呼应前文日晷的情节;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为蔡德惠英年早逝惋惜;斯人已逝,但精神尚存;叙述语言平实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三、7B“略带反讽的意味表述错误。作者将警报之”“”“进行比较,得出字更丰富生动、更从容有风度,未见反讽的意味。    

    8对付警报经验丰富后的从容镇定,在预行警报响时继续上课,空袭警报响起时才开始行动;颇有读书人学院派风格的学以致用的特点,有哲学系的学生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跑警报中可以拾到金子的结论且真的捡到;置生死于度外的大气无畏与安之若素,有学生在以不跑来对待跑警报,即使危险就在眼前也不动声色。    

    9.不同意。内容上,点出了幽默文风背后忧患的社会背景;结构上,补充交代了此外似无较大伤亡的现实情况,与全文的幽默风趣相互映衬,正因为没有太大的伤亡,所以才幽默得起来;主题上,彰显我们在深重的民族灾难前仍旧顽强不屈,始终保持一种不在乎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10.(1痴肥,形容书法作品字体凝重而不够劲健有力。骨在肉中, 肥而不痴,是指经石峪刻字的形与神的融合,就好比骨与肉的契合,这运用了比喻修辞,将经石峪刻字笔法的外柔内刚、形神合一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2压得住,要让刻字压得住,即衬得上这个环境,蔡襄在泰山的石刻题名改写真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书法与摩崖环境相衬。   

     11.这里运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使用比喻修辞,把经石峪刻字的形与神的融合比成骨与肉的契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经石峪刻字笔法的外柔内刚,直曲丰润合度,笔法到位流畅。写出了作者对经石峪刻字的艺术价值的肯定,表达了作者对经石峪刻字的喜爱之情。用反问句肯定写字人心平而志坚,强调经石峪字的特点。    

    12.作者结尾写到山东军阀韩复榘没有在泰山上刻碑的故事,以幽默方式,赞美韩复架以身作则,保护泰山石刻文化,升华了主题,借赞美山东巡抚韩复渠之举,明确表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尊重和迫切保护之情。    

    13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语言平淡质朴,却又淡而有味,别有情致。如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痴,笔笔送到,而不板滞”“ 摩崖字多是真书,体兼颜柳,是得这样,才压得住

    运用古雅的短语,不仅使语言峭拔,而且提升了文章的格韵。如王羲之书多以偏侧取势。经石峪不也”“有些摩崖石刻,是当代人手笔。较之前人,不逮也”“有的字甚至明显地看得出是用铅笔或圆珠笔写在纸上放大的。是乌可哉

    五、14C 目的是证明创作不能教的观点错误有误,作者的目的是追忆沈从文先生。

    B.“表达了对那些同学的羡慕之情有误,作者只是对那些同学所做的题目印象深刻。

    D.“借此表达对沈先生安贫乐道、不攀附权贵的高尚人格的赞美有误,原文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可见只是强调沈先生对老朋友深深怀念。

    15C 突出战争致使优秀作品丢失的遗憾之情有误,原文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并没有突出战争的因素,属于主观臆断。   

    16先用具体题目作片段练习来锻炼写作基本功,然后才能写好整篇作品;

    这句话用先打磨好零件后组装成品的原理来比喻,形象生动地阐释沈从文先生教创作的原理和步骤。    

    17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段,没有华丽的词藻,运用白描手法,以平淡自然的语言展现人物言行;

    但作者对老师沈从文先生饱含真情,并将真情融入一个个细节中。

    这样描写人物,令读者倍感真实、亲切、感人至深。

    或:

    运用细节描写,如请学生吃饭,刻画沈从文先生生活不讲究却深爱学生的品质,细节平凡,人格伟大;

    运用动作描写,如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表现沈从文先生给学生送书,行为平淡,形象伟岸;

    运用语言描写,如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展现沈从文先生独到深刻的见解,话语平实,形象跃然纸上。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散文专题练习—汪曾祺(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散文专题练习—汪曾祺(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周华诚散文: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周华诚散文,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陈忠实散文: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陈忠实散文,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