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0讲《桃花源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0讲《桃花源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原卷版).docx
    • 学案
      【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0讲《桃花源记》寒假精品讲学案(解析版).docx
    【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0讲《桃花源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01
    【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0讲《桃花源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02
    【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0讲《桃花源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03
    【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0讲《桃花源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01
    【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0讲《桃花源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02
    【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0讲《桃花源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0讲《桃花源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0讲《桃花源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文件包含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0讲《桃花源记》寒假精品讲学案解析版docx、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0讲《桃花源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基础知识】
    一、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二、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以抒情、议论、说理,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记”分为碑记、游记、杂记、笔记等多种类型。
    碑记是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文体。
    杂记是古代一种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文体。
    笔记是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
    三、生字注音
    舍(shě)船 豁(huò)然开朗 屋舍(shè)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
    衣着(zhuó) 黄发垂髫(tiá) 便要(yā)还家 妻子邑(yì)人
    遂(suì) 间(jiàn)隔 为 (wèi )具言所闻 叹惋(wǎn)
    语(yù)云 不足为(wèi)外人 及郡(jùn)下 诣(yì)太守
    遣(qiǎn)人 刘子骥(jì)
    四、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
    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规:计划。
    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7.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8.属:类。
    9.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0.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1.黄发垂髫(tiá):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2.具言:详细地说出。
    13.叹惋:感叹、惋惜。
    1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15.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16.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17.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二)通假字
    1. 要:通“邀”,邀请。 (便要还家)
    2. 具:通“俱”,详尽。 (具答之)
    (三)一词多义
    1.寻
    (1)动词,寻找。 (寻向所志)
    (2)副词,不久。 (寻病终)
    2.舍
    (1)(shě),动词,离开。 (便舍船)
    (2)(shè),名词,房屋。 (屋舍俨然)
    3.中
    (1)中间。 (中无杂树)
    (2)年间。 (晋太元中)
    (3)里面。 (其中往来种作)
    4.志
    (1)动词,做记号。 (处处志之)
    (2)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寻向所志)
    5.之
    (1)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忘路之远近)
    (2)代词,“这件事”。 (闻之,欣然规往)
    (3)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处处志之)
    6.为
    (1)(wéi),动词,作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2)(wèi),介词,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
    7.遂
    (1)最终。 (遂迷,不复得路)
    (2)于是。 (遂与外人间隔)
    8.向
    (1)原来。 (寻向所志)
    (2)对着。 (眈眈相向)
    9.得
    (1)看见。 (便得一山)
    (2)找到。 (得其船)
    10.闻
    (1)听见。 (鸡犬相闻)
    (2)听说。 (闻有此人)
    11.其
    (1)这。 (欲穷其林)
    (2)代词,代桃花源。 (其中往来种作)
    (3)自己的。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得其船)
    (4)代渔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四)古今异义
    1.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妻子
    古义:妻子及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现代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
    4.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不足
    古义:不值得。这个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里,如“不足为奇”。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今义:不充足,不满。
    6.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7.间隔
    古义:隔绝,不通音信。 (遂与外人间隔)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8.俨然
    古义:整齐的样子。 (屋舍俨然)
    今义:形容很像。
    9.仿佛
    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仿佛若有光)
    今义:似乎,好像。
    10.开朗
    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豁然开朗)
    今义:乐观,畅快。
    11.如此
    古义:像这样。 (诣太守,说如此)
    今义:这样。
    12.外人
    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今义:局外人。
    13.水源
    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 (林尽水源)
    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
    14.缘
    古义:沿着。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15.津
    古义:渡口。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16.志
    古义:做标记。 (寻向所志)
    今义:志气。
    17.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伸,延长。
    18.扶
    古义:沿、顺着。 (便扶向路)
    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19.悉
    古义:全,都。 (悉如外人)
    今义:熟悉。
    20.咸
    古义:全,都。 (咸来问讯)
    今义:一种味道。
    21.既
    古义:已经。 (既出,得其船)
    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22.寻
    古义:随即,不久。 (未果,寻病终)
    今义:寻找。
    23.向
    古义:以前的,旧的。 (寻向所志)
    今义:方向,对……
    24.果
    古义:实现。 (未果,寻病终)
    今义:果实,结果。
    (五)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志:做标记。 (处处志之)
    (2)果:实现。 (未果)
    2.形容词作动词
    (1)尽:消失。 (林尽水源)
    (2)穷:穷尽,走到尽头。 (欲穷其林)
    3.形容词意动
    异:对……感到诧异。 (渔人甚异之)
    4.方位名词作状语
    前:向前。 (复前行)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判断句标志)
    2.省略句
    省略主语
    (1)见渔人,乃大惊。 (省略主语“村中人”)
    (2)具答之。 (省略主语“村中人”)
    省略宾语
    问所从来。 (省略宾语“渔人”)
    省略介词
    林尽水源。(“尽”后面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宾语前置
    问所从来。 (正常语序为“问从所来”)
    六、课文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似的。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六、重点提示
    1.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
    第一部分(第1段):发现桃花林——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段): 访问桃花源——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社会风尚。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
    2.作者在第1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
    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下文桃花源中的美好生活图景做铺垫;同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一是为桃花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二是为桃花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4.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的情节是否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刘子骥是与陶渊明同时代的真实的历史人物,写他寻找桃花源,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作者将这样的一位名士写入文章,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烘托了桃花源的美好。同时,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没有成功,暗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社会只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5.《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可读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原本是出于想象、精神寄托的地方,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却处处落实,看似毫无虚笔。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
    其二,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云霓气象。
    其三,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位人物,都似真实可信。
    6.有人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似有实无”的,为什么?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这片桃林是自然生长还是人工种植的呢?这样奇妙的桃林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神秘的桃林不是刚刚生长出来的,桃源洞口也并无阻挡,为何以前无人发现呢?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既然他们已经与世隔绝几百年了,怎么可能会和外面世界中的人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呢?很显然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一处矛盾。
    既然“处处志之”,为何“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若真有其地,不可能如此。显然作者是在有意暗示读者: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七、课文主题
    本文为我们叙述了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虚构了一个宁静平安的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其实,桃花源是个朦胧飘忽的世界。作者表面上是描写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是暗示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八、写作特色
    1.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方法。
    本文以渔人进入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写出了陶渊明理想中的世界。因此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出时间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说他是个渔人,不著姓名,这些都无从查考。
    接着写桃林奇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又不说出它的确切地点,因为渔人已“忘路之远近”。写桃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渔人进入桃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记却又全部消失,桃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
    最后再虚写一笔,说高尚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微茫的希望,但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这样一来,桃源这样一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谜”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2.本文的语言十分准确和精练,作者具有高超的概括能力。
    像“具答之”“诣太守,说如此”等处,用语精练简洁。陶渊明的语言风格也是朴素、自然的,他的文章不事雕琢,接近口语,与当时魏晋骈俪文风有很大区别。他的作品诗意盎然,用朴素清淡的语言来表现丰富的内涵。而这一点也正是《桃花源记》的语言特色。《桃花源记》中许多词语由于言简意赅,一直被后世沿用下来,至今还有生命力。
    九、理解性默写
    1.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文中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表明桃花源人与“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表明桃花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9.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总体感觉的句子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0.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
    12.描写渔人初见桃花林感受的句子是:渔人甚异之。
    13.表现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恬适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语句,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5.介绍桃花源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语句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6.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的结果是:遂迷,不复得路。
    17.“无人问津”这一成语出自本文的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18.与“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别”意境相似的句子是: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9.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十、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 :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无人问津 :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近义词:置之不理 反义词:门庭若市
    鸡犬相闻 :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落英缤纷 :落花纷纷。缤纷,纷纷。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形容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与世隔绝 :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不足为外人道 :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屋舍俨然:房舍整整齐齐。屋舍:房屋圈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考点剖析】
    考点一:正确朗读课文
    例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A项正确的断句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项正确的断句为“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D项正确的断句为“太守/即遣人/随即往”。
    考点二:理解词义
    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本题要注意古今异义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B项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其他意思分别为:A:中间:古义“中间夹杂”,今义指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C: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D: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考点三:理解课文内容
    例3.下列对《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世外桃源”语出自《桃花源记》,已成为理想境界的代名词。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
    B.《桃花源记》中写道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C.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和《饮酒》组诗等。
    D.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客观的记叙方式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立足现实,切勿异想天开。
    【答案】D
    【详解】D.“告诉人们应立足现实,切勿异想天开”理解错误。《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快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反映人们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考点四:课文背诵与默写
    例4.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交代桃花源人的来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4)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详解】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俨”“髫”“咸”“率”“绝”“焉”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真题演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俨然(yǎn ) 阡陌( xiān ) 豁然开朗( huó )
    B.垂髫( tiá ) 平旷(kuàng ) 怡然自乐( yí)
    C.邑人(yì ) 遂迷(suí ) 便要还家(yā )
    D.郡下(jùn ) 问津(jīng ) 诣太守(yì )
    【答案】B
    【详解】A项“阡”应读qiān;C项“遂”应读suì;D项“津”应读 jīn。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忽逢/桃花林D.后遂无问/津者
    【答案】D
    【详解】此题意在考查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判断能力,“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问不能停顿。
    故答案为: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屋舍俨然 豁然开朗
    D.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一词多义。
    A.动词,作为/介词,对、向;
    B.代词,代指桃花源人/这;
    C.都作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
    D.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名词,标记;
    故选C。
    4.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答案】A
    【详解】B.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C. (渔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 此人一一为(村人)具言所闻;
    故选A。
    5.下列各句中“之”的差思与例句相同项是( )
    例句:闻之,欣然规往
    A.忘路之远近B.渔人甚异之
    C.处处志之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答案】B
    【详解】B项与例句的“之”均作代词用,译为“这件事(这种景象)”。
    6.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答案】A
    【详解】《桃花源记》是作者理想的生活乐园,是虚构的,反应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故选A。
    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答案】B
    【详解】B.他们叹惋应是桃源外的战乱及人们的生活。故选B。
    课内阅读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B.复行/数十步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村中/闻有此人
    9.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C.乃大惊(竟然)D.寻病终(不久)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写田园风光、百姓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状态,表现桃源环境优美、社会安宁。
    B.第三段中“皆叹惋”写渔人及桃源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桃源外百姓遭遇的惋惜,言简意丰。
    C.第四段写太守派人随渔人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并不存在。
    D.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2.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答案】8.A 9.C 10.B 11.①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②(他们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12.因为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幸福快乐;有着淳朴的社会风尚;安宁、幸福的生活是人类共同的向往,这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8.考查断句。
    A.句意:忘记了道路的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对象。故断句为:忘/路之远近。
    故选A。
    9.考查词语释义。
    C.句意:于是大吃一惊。乃,于是,就。
    故选C。
    10.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B.“皆叹惋”省略主语“村中人”。也就是说桃源人在听到渔人讲述外界的变迁之后,都感到叹息、惋惜。本项“渔人及桃源人”有误。
    故选B。
    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甚,很;异,对……感动奇异;复,再,又;穷,走完。
    (2)邑人,同乡的人。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不再。遂,于是。
    12.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花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以看出桃花源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人幸福快乐的生活;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以看出桃花源淳朴的社会风尚。《桃花源记》一文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点睛】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相关学案

    【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3讲《傅雷家书》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 这是一份【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3讲《傅雷家书》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文件包含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3讲《傅雷家书》寒假精品讲学案解析版docx、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3讲《傅雷家书》寒假精品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2讲《核舟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 这是一份【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2讲《核舟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文件包含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2讲《核舟记》寒假精品讲学案解析版docx、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2讲《核舟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1讲《小石潭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 这是一份【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1讲《小石潭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文件包含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1讲《小石潭记》寒假精品讲学案解析版docx、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1讲《小石潭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寒假自学】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10讲《桃花源记》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