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3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3 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docx
    • 解析
      【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3 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docx
    【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3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01
    【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3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02
    【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3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03
    【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3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01
    【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3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02
    【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3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3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3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文件包含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综合复习03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docx、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综合复习03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古诗知识点讲解+专项练习
    一、 知识点汇总
    (一)无衣---佚名〔先秦〕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
    2.注释:
    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
    兴师:起兵。
    同仇:共同对敌。
    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作:起。
    裳:下衣,此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行:往
    3. 鉴赏: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2. 注释:
    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汀(tīng):沙滩。
    纤尘:微细的灰尘。
    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穷已:穷尽。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只见、仅见。
    悠悠:渺茫、深远。
    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月裴回: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离人:此处指思妇。
    妆镜台:梳妆台。
    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捣衣砧(zhēn):捣衣石、捶布石。
    相闻:互通音信。
    逐:追随。
    月华:月光。
    文:同“纹”。
    闲潭:幽静的水潭。
    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潇湘:湘江与潇水。
    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乘月:趁着月光。
    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3. 鉴赏: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三)将进酒---李白〔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大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
    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2.注释:
    将进酒:劝酒歌,属乐府旧题。
    将(qiāng):请。
    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高堂:房屋的正室厅堂。一说指父母。一作“床头”。
    青丝:喻柔软的黑发。一作“青云”。
    成雪:一作“如雪”。
    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金樽(zūn):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岑勋。
    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主人:指宴请李白的人,元丹丘。
    恣(zì):纵情任意。
    谑(xuè):戏。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径须:干脆,只管。沽:买。
    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裘(qiú):皮衣。
    尔:你。销:同“消”。
    3.赏析: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标题的意思为“劝酒歌”,内容多是咏唱喝酒放歌之事。这首诗是诗人当时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作者正值仕途遇挫之际,所以借酒兴诗,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感叹人生易老,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李白咏酒的诗歌非常能体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将进酒》即为其代表作。
    (四)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2. 注释:
    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
    短松:矮松
    3. 赏析: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二、 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无 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这首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这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表达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2)《诗经》主要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种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国风·秦风·无衣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B.诗歌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这正是秦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C.诗歌属于现实主义风格,写出战场上士兵们不怕牺牲的战斗场面。
    D.诗歌采用问答式的句法和强烈动作性的语言,情感充沛激动人心。
    (2)重章叠句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这首诗分析其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无 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王于兴师②,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③。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④!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①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②兴师:出兵。③泽:通“襗”,内衣,指今之汗衫。④作: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共三章,均以“岂曰无衣?”落笔,在反复咏唱中强化了反诘的语气和语意,催人奋进。
    B.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C.“王于兴师”——秦王要发兵了。为王而战,就是为国而战,古代人的国家观念强烈,为君就是为国。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2)该诗每章的开头形式相同,只变换几个字,这属于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向远方,象征游子行踪难寻;“不胜愁”以虚写实,使“青枫浦”有了伤别的意味。
    B.“扁舟子”借指飘荡在江湖的游子,“明月楼”是以住处借代楼上的思妇,前后形象一远一近,思念由远到近,婉曲有致。
    C.中间几句诗文中的“裴回、不去、还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明月有心,伴在思妇周围的情景,又暗喻愁情悱恻,无法排解。
    D.古人有“鸿雁”和“鱼”能传递书信的说法,诗人使用这两个典故时依然照用古人的意思,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
    (2)“不胜愁”统领下文,“愁”在下文有几方面的体现,请你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江花月夜(节选)
    唐•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对以上诗句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写“江天一色”、明月皎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天高地阔,宇宙洪荒的雄浑景象,为下文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追问,创设了由景生情的意境。
    B.“江畔何人初见月”,写出了由猿变成了人的远古先民,由树上来到地上,由地上来到江边,看到天空和水中各有一个大大的发光的圆形的意外和惊喜。
    C.“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写宇宙形成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月亮在什么时候把它的光辉倾洒的人间大地上,为先民提供了光明。看似提问,实则是对自然造福人类的礼赞。
    D.“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复一年没有变化,个体的人在江月面前是短暂的,但整体的人类却绵延无已,也可以构成一种与自然相媲美的永恒。
    E.诗歌最后两句中的“待”、“送”两字,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月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年年长明不衰;而人生、人的青春,却被月下滔滔流水“送”走了。
    (2)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年轻丈夫与妻子分离的凄婉动人的场面。丈夫为戍守边疆,无奈与心爱的妻子分别,而妻子只能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
    B.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诗歌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遗。
    C.诗中女主人公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遥远的离人。
    D.作者多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另外,这首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可称得上是别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
    (2)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3) 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在意境营造方面有什么不同?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请默写出诗中所缺的句子。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找出该诗的“诗眼”并分析其蕴含的情感。
    (4)根据全诗内容,合理想象,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一句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
    [唐]李贺①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②,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③;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注释】①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或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的批判。②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③鼍鼓:用扬子鳄的皮制作而成的鼓。
    (1)诗歌前九句通过场景描写,写了宴会的和景象,为尾句抒情造势。(注意:要求填写两个四字的成语或短语)
    (2)有观点认为这是一首即事抒怀诗,也有观点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惜分飞·春思①
    辛弃疾
    翡翠楼前芳草路。宝马坠鞭曾驻。最是周郎顾②。尊前几度歌声误。
    望断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③。
    【注释】①本词写于作者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之时。②周郎顾: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辩音律的典故。③飘红雨: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表达了美人迟暮、伤春之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之开篇点出送别环境:翡翠楼前,芳草路上,营造了分别在即的氛围。
    B.三四句运用典故,写分别筵前歌曲多次唱错,表达了依依不舍的痛苦心情。
    C.第五句写作者望眼欲穿,暮色降临的远方只有一片片碧云,表达了失落的情绪。
    D.第六句写面对眼前潺潺流水,作者不知“桃源”何处,更添无法归隐的伤感。
    (2)本词后两句志深意长。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10.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①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当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知州。②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茫茫,不明貌。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他的妻子王弗恰恰死去十年。③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在四川彭山县,和他当时所在地的密州东西相距数千里。④“尘满面”两句:两鬓已经白如秋霜,哀伤自己奔走劳碌和衰老。⑤轩窗:门窗。⑥短松冈:指墓地。在遍植松树的小山冈上。
    (1)对本词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B.“无处话凄凉”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
    C.“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
    D.下片记述梦境,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浓墨重彩,抒写出对亡妻的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情调凄凉哀婉。
    (2)“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①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②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①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此时,苏轼40岁,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②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1)关于词的上片,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直写夫妻生死相隔,如今已是十年,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
    B.“不思量,自难忘”,“不思”与“难忘”看似矛盾,但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诗人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情感,夫妻情深,难以消除。
    C.“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诗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心情极为沉痛,如今远隔千里,凄凉也无处可话,孤苦难消。
    D.“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诗人想象自己假如与妻子再见也应互不认识,表达了自己年老孤苦的无奈与痛苦之情。
    E.词的上片直接破题,抒发诗人对亡妻的深情,诗句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寓意却十分深刻。
    (2)请找出词中“记梦”的部分,并加以赏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 葭①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②,在水一方。
    溯洄③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⑤。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⑦。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⑧。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⑨。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⑩。
    (注)①蒹葭:芦苇。②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③溯洄:逆流而上。④晞:干。⑤湄:岸边。⑥跻:(路)高而陡。⑦坻:水中的小洲或高地。⑧涘:水边。⑨右:向右迂曲。⑩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分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营造沉郁悲凉的氛围,又暗寓时间的推移。后六句写访求伊人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即。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2)这首诗每章开头都写兼葭茂盛、霜露茫茫,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结合本诗和《无衣》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注]。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浮玉:喻指金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首句写在多景楼上弹奏一首神曲,悲伤的弦音像要断裂一样再三紧促,开篇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遣悲怀三首①(其二)
    元 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②,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①《遣悲怀三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组诗,共三首。韦丛出身名门,委身下嫁尚处下僚的元稹,虽生活清贫,但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②行看尽:眼看将要完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日”句,是回忆昔日夫妻间的戏言,竟谈到身后事,当初“戏言”也好,“慎言”也罢,都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
    B.“今朝”句,写昔日戏言成真,作者追悔莫及,表现了作者的愧疚与痛惜之情。读来令人心酸,倍感无奈。
    C.“贫贱”句,言贫贱夫妻,一旦永诀,回忆诸多往事更令人悲哀。以“百事哀”收束全诗,词切情真,不忍卒读。
    D.这一首诗起笔自然,结句沉重;感今怀昔,抚存悼亡;语言质朴,如话家常;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思念和入髓之痛。
    (2)在颔联和颈联中,作者是用什么抒情方式来抒发悼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的文诗歌,完成各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2)鉴赏古诗时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解析部分
    一、诗歌鉴赏
    1.【答案】
    (1)C
    (2)主要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应从语言表达手法、结构技巧入手,如对偶,夸张,比喻,对比,用典等。分析注意紧扣“巧妙”两字,既要紧扣文本解释手法,又要指出手法妙在何处,突出其表达效果,方得其妙。
    2. 【答案】
    (1)C
    (2)①音节上,回环往复,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激情澎湃。②内容上,复重叠中又富有变化层层递进,从情绪到行动,起突出强调作用,写出军民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③情感上,反复吟咏中,突出情感表达,表达了激昂慷慨、同仇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C.“战场上”错误,从诗中来看,“王于兴师”是说天子兴兵要打仗,“修我戈矛”是说戈矛磨得闪闪亮,“与子偕行”是说和你并肩赴疆场,由此可知,不是“战场上”,应该是“出征前”。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手法技巧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鉴赏的是“重章叠句”这一手法。首先要理解“重章叠句”的意思和常见效果。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表达效果: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然后找出这首诗歌使用重章叠句的内容。全诗共三章,“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与子同……”,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从音节上来看,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整首诗歌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诗歌用词或者手法的特点,然后举例分析,如果是用词的特点,可按照炼字题的解答方式分析;如果是手法,则要答出术语,分析运用,说出效果。
    3. 【答案】
    (1)B
    (2)属于重章叠句的手法。它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同时强化了诗歌的情感。由于更换了词语,内容更加丰富,诗意得到发展。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展现了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解读此题,首先指出是什么表达技巧,再结合内容、主题、艺术效果来分析其作用。
    【答案】
    (1)D
    (2)①思念之情:思念远方漂泊的游子,情感缠绵、深挚。②无奈之情:同一个明月之下,却是相望不相闻,只愿心随月光看到夫君。③遗憾之情:古人认为雁、鱼能传书,可这传说的好事哪里能实现呢。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D项,“‘鱼’能传递书信的说法,诗人使用这两个典故时依然照用古人的意思”错误。“鱼龙潜跃水成文”,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鱼儿出没也只能使水面泛起波纹,是暗示鱼儿不能传书,没有沿着古人的意思使用。
    (2)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抒发思念之情。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抒发无奈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抒发遗憾之情。
    4. 【答案】
    (1)B,E
    (2)尽管明月常在而人生不再,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确实显得十分短促;但是,一代又一代人,也能形成一个长长的生命链条,作者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了生命。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人生热爱与肯定,抒发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
    【解析】
    (1) B“由猿变成了人的远古先民,由树上来到地上,由地上来到江边”望文生义,过度解读;E“运用了比喻手法”错误,“待”、“送”两字应为拟人手法。
    (2)题干明确了不是表达的“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那只能是“乐观积极”的情怀,作答时要抓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进行表述,强调人生的积极意义。
    【附参考译文】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5. 【答案】
    (1)D
    (2)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年轻丈夫与妻子别离的凄楚画面,为中间八句写盼归和最后两句写入梦做铺垫,为全诗定下哀伤的感情基调。这是送别的结束,却是全诗的开始。
    (3)本诗通过试衫、开镜、妆洗、入梦、掩扉等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表达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境孤寂冷清;而《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在月下奇景描绘中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抒写游子思妇的月下相思之情,意境优美深邃。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多用正面描写的手法”错误,诗人多用侧面烘托的手法。D错误。故选D。(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和赏析诗句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再找出诗中的景物,概括景象的特点。然后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剖析作者的情感。赏析诗句及作用的题,也是对诗歌手法的考查,只是本题考查手法很隐晦,故考生要明确题干的问法,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后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诗人首句点题,为戍守关塞,年轻的丈夫与妻子离别了。场景是凄清动人的,但作者仅仅是一笔带过,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他仅仅描绘了送别的尾声: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三步一回头的丈夫,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这是送别的结束,却是全诗的开始。这两句没有写分别的场面,而是写妻子站在楼台遥望的情景。这样写,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抒情基调,为下文的思念埋下伏笔。
    (3)本题考查比较鉴赏古代诗歌意境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注意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首先抓住描述的具体意象,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根据意象特点和含义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的寓意,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营造意境、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代答闺梦还》描写了春闺女子的相思离愁。前两句写的是女子和丈夫的分别,以下内容为借景抒情,“暖气”“春晖”“燕入”“蜂来”“桃李艳”等词语点明这是个春意盎然、热闹欢乐的季节。“试衫”“开镜”描绘出女子纤柔的情态举止;“罗幕”“画衣”描绘女子的生活环境与装束打扮。“关塞”“别望”“相待”等词语表明,这是在写两地相思之情。在诗中,诗人用乐景衬哀情,春天的热闹映衬了女子的青春美丽、欣喜欢乐,反衬了女子的孤独期盼、相思离愁。
    6. 【答案】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比喻、夸张
    (3)诗眼: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该句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厌恶,也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
    (4)略
    【解析】
    (1) 本题考查的是名句名篇默写类型题,考生要注意在书写的时候不要出现“材”“千金散尽”错别字。
    (2) 本题是对诗句的手法赏析类试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很显然这是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3)本题是考查的诗歌的诗眼问题,考生要注意诗歌的诗眼就是能够体现本诗歌的灵魂的一句诗歌或者一个词语。找出诗歌的诗眼后要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主旨。(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在扩写诗句的理解的时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7. 【答案】
    (1)觥筹交错;歌舞升平
    (2)这是一首即事抒怀诗。①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其后四句写了音乐歌舞的美妙,突出了酒宴的辉煌与美好。②其后两句讲述春光正好,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平线,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桃花随风如雨而落,但死亡紧随而来。③尾两句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写出了自己对生活“死既可悲,生也无聊”的苦闷心理。答政治讽刺诗也可,理由如下:①注解;②诗歌前11句讲述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③尾两句使用反语,暗带讽刺,说“统治者能喝酒喝吧,死后什么都喝不了,即便是好酒如刘伶,死后想喝酒也不可能了”。]
    【解析】
    (1)本题中,先根据题干要求“诗歌前九句通过场景描写”,理解这九句含义理解诗句含义: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题干要求“两个四字的成语或短语”,所以写的是觥筹交错和歌舞升平景象。
    (2)诗的前九句都是在写宴会的景象,应对其景象进行概括,即“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其后四句写了音乐歌舞的美妙,突出了酒宴的辉煌与美好”,这是“即事”,眼前之事。写景常常是为了抒情,而且要阐述的是“抒怀诗”的理由,要侧重分析为什么抒怀,所以对写情的其后两句不能像写景那样简单概括,而是需要具体分析:其后两句讲述春光正好,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平线,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桃花随风如雨而落,但死亡紧随而来。常常结尾才是卒章显志之处,所以尾两句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写出了自己对生活“死既可悲,生也无聊”的苦闷心理。如果答政治讽刺诗,那就要围绕其讽刺意味答题。注释常常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根据注释“①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或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的批判”可以看出政治讽刺意味注解;而诗歌前11句描绘了歌舞升平的景象,如喝酒用“琉璃钟”,其形容酒杯名贵等,可见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既然要说其实政治讽刺诗,那么要看出诗歌末尾抒情表达的深层意味,尾两句说“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其实是一种反讽手法,讽刺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
    8. 【答案】
    (1)D
    (2)①描写了春天即将逝去,片片桃花纷飞,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凌乱的飘落的场景,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②用典抒情,写出了时光易逝的伤感。③抒发了诗人政治失意、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D项,“更添无法归隐的伤感”错,结合注释①本词写于作者四十二岁遭谗落职,可见作者不是“无法归隐”,而是“不得不归隐”。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把握诗句意蕴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你却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本词后两句志深意长。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全诗词内容进行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意蕴。本题作答时,可先概括诗歌后两句的意思,再分析用到了什么手法,最后由浅入深分析情感。诗歌后两句“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飘红雨”写“春归去”,片片桃花纷飞,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凌乱的飘落的场景,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结合注释③可知这是用典,李贺借“飘红雨”的典故表达了美人迟暮、伤春之感,而作者借这个典故表达的感情比较复杂。结合题目“春思”,以及“春归去”,可知抒发了时光易逝的伤感;结合“周郎顾”的典故,可知作者渴望像周瑜一样得到重用,建功立业,为国效力;再联系注释①“遭谗落职”,可知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
    9. 【答案】
    (1)D
    (2)①“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②“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却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能力。D项,“全词浓墨重彩”表述错误。根据词意,上阕实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下阕虚写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思致委婉,凄凉哀婉,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的内容、情感及表达技巧的能力。“不思量,自难忘”的意思是“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诗人在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如此看来,诗人所说“不思量”并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思念之切,不敢思量,因为这种“思量”实在令人断肠。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说“不思量”其实正是“思量”,或许不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然而却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以说,诗人用“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10. 【答案】
    (1)D,E
    (2)记梦部分是: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几句写诗人自己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小轩窗,正梳妆”描写妻子正在梳妆打扮,塑造了一位美丽娴静的少妇形象,折射出诗人当初幸福快乐的家庭生活。这样写一方面表达了对爱侣永恒的眷恋,一方面也衬托也此时生死相隔的痛苦之情。“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无言落泪,梦与现实无从分辨,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凄凉、沉痛之情。
    【解析】
    11. 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D.诗人表达的主要是忧愤之情,其中有失去爱侣的伤痛,也有未老先衰的伤感,也有仕途的落寞。E.词的上片并没有直接破题。
    (2)此题考查鉴赏词的思想内容。作为过渡句“夜来幽梦忽还乡”,自然地折入写梦。“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梦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夫妻相逢在梦中,现实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都没有了。入梦是轻快的,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重,隐含着亦喜亦悲的复杂感情。“小轩窗,正梳妆”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里与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相映照。前者说情思萦绕,怅惘空虚,后者说纵使相逢,苦不堪言。此时无言胜过有言,四目相视,两心相印,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三句总束全词,是感情发展的高潮。
    【答案】
    (1)D
    (2)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了深秋的景色,渲染了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了背景。
    (3)这种重章叠唱的手法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整齐美、回环美。可以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起到一唱三叹的效果。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实了诗的内容,又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节奏感和感染力。如本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无衣》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把士兵那种共同御侮、为国从军的慷慨激昂之情表现得更强烈、更动人,而且更有一种音乐和谐之美;同时这样几章反复咏唱,充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激情,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解析】
    (1)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D项,“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说法错误。“叙事诗”错误。《兼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故选D。
    (2)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此题可结合词的注释,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本题:在常见的表现手法中,托物起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起兴,先言他物,借他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诗句中每章八句,开头都以茂盛的蒹葭和茫茫的霜露起兴,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3)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结合本诗和《无衣》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本题应着重答出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本题,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开头二句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水乡清秋图;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点明主题: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两者皆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结构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无衣》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把士兵那种共同御侮、为国从军的慷慨激昂之情表现得更强烈、更动人,而且更有一种音乐和谐之美;同时这样几章反复咏唱,充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激情,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12. 【答案】
    (1)D
    (2)①这两句都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②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流露诗人的落寞的伤感。“唯见江心秋月白”,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的凄寂。
    【解析】
    (1)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一喜一忧”错误,《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中作者虽然闻乐欣喜,但是只能欢心一刻,便又陷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忧”中了;《润州甘露寺弹筝》中作者听哀乐引哀情,两首诗均表达了苏轼的“忧”。选项理解不正确。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从诗句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诗词中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斜照江天一抹红”句意为:更有那一抹斜阳脉脉相辉映,江天一色晚霞红。“唯见江心秋月白”句意为:只看见江水中心倒映着一轮白白的秋月。内容上,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众人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因而出现了刹那的宁静,从侧面表现出乐声的优美,演奏者技艺的高超,曲有尽而韵无穷。手法上,两句都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江天一色的晚霞和江心中的秋月,渲染了宁静的氛围,以无声的环境展现听者情感的投入,传达当时诗人或落寞或凄寂的情绪。
    13. 【答案】
    (1)A
    (2)作者寓情于事(记事抒情、因事缘情等),通过几件日常琐事来怀念亡妻,表达哀思。将衣服送人,已所剩无几;将针线原封不动,留作永久的念想;因念及亡妻的好,善待陪嫁的奴仆;因经常梦见亡妻,烧纸送钱慰亡灵。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A项,“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有误,依据“戏言后事”,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可知表现了夫妇感情亲密。故选A。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再结合诗歌标题、作者、注解、意象、抒情关键词等,在理解全诗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关键诗句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颔联和颈联中,作者把亡妻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对她的针线盒珍存着不忍打开。因怀念妻子而对婢仆也格外怜爱,多次梦到亡妻,便为亡妻焚纸烧钱。作者借助几件生活琐事来表现对亡妻浓浓的思念之情,记事抒情,寓情于事,抒发出爱意和哀思。
    14. 【答案】
    (1)D
    (2)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说法错误。如“月下沉吟久不归”,转出“沉吟”一层,诗人所以“沉吟”“不归”,是因为处于如此明静的景色之中,览物兴怀,不禁联想起古今诗坛的盛衰;“古来相接眼中稀”一句,即写出内心深处的深沉感慨。一方面表达了对古人的倾慕,另一方面又含蓄地表达了对自梁陈以来“艳薄斯极”诗风的不满。本诗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诗眼”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题干问的是“找出首诗颔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诗句中用的传神的字往往是动词或者形容词。答题时,先指出是哪两个字,然后先解释该字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仔细阅读颔联,可根据对颔联的理解,从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角度分析哪两个字最能具传神,“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一句中,“摇”“滴”二字将静止的画面变为动的画面,故起着化静为动的作用,把水、城、露、月等景物写的活灵活现,自然最为传神。所以颔联中“摇”“滴”这两字是颔联的“诗眼”,然后按照上述的步骤进行答题即可。
    相关试卷

    【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9 作文训练(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这是一份【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9 作文训练(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文件包含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综合复习09作文训练解析版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docx、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综合复习09作文训练原卷版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8 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这是一份【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8 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文件包含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综合复习08散文阅读解析版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docx、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综合复习08散文阅读原卷版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7 小说阅读(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这是一份【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7 小说阅读(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文件包含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综合复习07小说阅读解析版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docx、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综合复习07小说阅读原卷版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期末总复习】部编版语文 高二上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03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