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末全复习】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备考-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测试)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期末全复习】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备考-专题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专题测试)(原卷版).doc
    • 解析
      【期末全复习】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备考-专题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专题测试)(解析版).doc
    【期末全复习】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备考-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测试)01
    【期末全复习】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备考-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测试)02
    【期末全复习】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备考-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测试)03
    【期末全复习】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备考-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测试)01
    【期末全复习】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备考-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测试)02
    【期末全复习】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备考-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测试)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全复习】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备考-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全复习】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备考-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测试),文件包含期末全复习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备考-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测试解析版doc、期末全复习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备考-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测试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21·安徽安庆·高一期末)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项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拥有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的稻作生产、统一的文化信仰、礼仪建筑和分化的社会阶层等,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据此可以推测当时

    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 B.世袭制是权力传承的主要方式

    C.己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黄河流域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属工具的使用、礼制的形成、贫富分化的出现、城市的出现都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根据材料中良渚古城拥有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的稻作生产、统一的文化信仰、礼仪建筑和分化的社会阶层可以推测,良渚古城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良渚遗址,无法体现多元化,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世袭制,B项排除;良渚遗址是长江流域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D项排除。故选C项。

    2.(2021·湖南张家界·高一期末)200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的屯田及官署遗址群,遗址群中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 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C.西域与中原的交往始于西汉 D.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的屯田及官署遗址群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政府采取具体的措施保护丝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技术的传播,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西域与中原交往的起止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1·江苏阜宁·高一期末)公元前63年,北方山戎部落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助。管仲献策齐恒公:戎秋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于是齐桓公援助燕国,攻打山戎。这说明(  

    A.齐桓公以地域区分夷夏之别 B.霸主有尊王的义务

    C.宗法分封制重新得到认可 D.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形成,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认为诸夏各国是同胞之邦,于是援助燕国攻打山戎,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形成,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齐桓公以地域区分夷夏之别,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攘夷而不是尊王,排除B项;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开始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1·福建·莆田锦江中学高一期末)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答案】B

    【详解】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说明华夷之辨的意识已经形成,以华夏和蛮夷之间的区别来强化华夏族的种族和文化认同感,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出国家统一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是华夏族内部问题,不是民族冲突,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血缘纽带作用,故D项不符合题意。

    5.(2021·重庆·高一期末)《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材料反映了

    A.秦朝以严刑厉法治天下 B.秦文书行政管理制度严密

    C.秦朝全国性邮驿制度建立 D.秦朝办公必须以书面形式

    【答案】B

    【详解】由材料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可知,秦朝紧急文书必须马上处理,不紧急的也需要在一天内处理完毕,不能久留,否则按律惩处,这说明秦朝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比较严密,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文书处理的相关规定,未体现秦朝的严刑峻法,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文书的传送机制,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C项;D项描述绝对,阿婆次D项。故选B项。

    6.(2021·福建·莆田第七中学高一期末)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人物

    时间

    主要内容

    商鞅

    秦孝公时期

    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

    邹忌

    齐威王时期

    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

    李悝

    魏文侯时期

    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

    A.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 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

    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 D.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

    【答案】A

    【详解】材料奖励军功”“举贤人”“食有劳而禄有功体现的是当时各国变法均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使用,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伦理的重建,排除B项;材料与变革社会性质无关,排除C项;齐威王改革并未变革土地性质,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1·湖南郴州·高一期末)战国的经济有了重大发展,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下图是《流行于战国时期的部分诸侯国货币》,由此可以推断


    A.货币的形制极具艺术性              B.战国的铸铁技术已成熟

    C.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D.经济发展需要货币统一

    【答案】D

    【详解】战国的经济有了重大发展,而各国货币流通广泛且不统一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故经济发展需要货币统一,D项正确;该题阐述的是经济与货币的关系,不是研究货币形制问题,A偏离题意,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刚刚出现,不能说铸铁技术已成熟,排除B项;战国时期国家还没能统一, 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1·黑龙江·绥滨县第一中学高一期末)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赢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字的读音也为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避讳制度体现的是皇帝独尊的特征,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项。

    9.(2021·山东青岛·高一期末)下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人物

    评价

    司马迁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李贽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A.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准确 B.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C.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 D.对人物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司马迁、李贽和毛泽东都是不同时代的人物,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他们对秦始皇的评价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时代存在差异,对人物的评价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D项正确;司马迁、李贽和毛泽东都不是与秦始皇同时代的人,排除A项;后人虽然掌握资料较为丰富,但评价并不一定更准确,排除B项;C项说法明显有误,排除。故选D项。

    10.(2021·陕西金台·高一期末)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了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所谓的贵族政治;秦以后的郡县制以地域关系为纽带,形成所谓的贵族政治,因此D项正确;分封制属于间接管理,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A项;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统治,排除B项;郡县制的纽带是地域关系,非血缘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一期末)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费老刑名百家之官"。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交锋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存在明显缺陷而新偽学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答案】B

    【详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都是由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由于经过秦末战乱,经济凋弊,汉初需要通过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恢复经济,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得到了恢复,汉武帝要建立大一统,所以迫切需要新的指导思想,故而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项正确;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主要受统治者的需要决定的,与A、C项无关,排除A、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项。

    12.(2021·河北安平中学高一期末)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中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皇权至上

    C.官员众多,政务繁忙 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可知,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出化国为家、皇权至上的本质,B项正确;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与题干中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与官员众多、政务繁杂无关,排除C项;题干材料与选才无关,材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政体的家国同治、皇权至上的本质,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1·河南·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期末)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片,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本质含义是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答案】D

    【详解】材料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是对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贵族政治的描述,材料“……下虽无世禄之片,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是对以地域关系为依据的官僚政治的描述,因此材料说明秦朝政治体制本质是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D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的转变并非是本质含义,排除B项;在秦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中央集权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4.(2021·福建·莆田锦江中学高一期末)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下列古人类中,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培育出水稻,可能最早享用米饭,D项正确;元谋人、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种,过着渔猎采集的群居生活,没有培育出水稻,不可能享用米饭,排除A项、B项;半坡人最早培育出粟,没有培育出水稻,不可能享用米饭,排除C项。故选D项。

    15.(2021·河北省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收集到以下几段史料,这组史料体现的主题是(  )

    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晋书》

    羌人姚苌建立的大秦政权,认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

    《晋书》

    鲜卑人拓跋猗卢建立的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

    《晋书》

    A.禅让制度之辨析 B.炎黄部落之考证

    C.刘氏政权之沿革 D.华夏认同之演进

    【答案】D

    【详解】三则材料都是关于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之后,将汉族帝王或者华夏祖先作为自己的祖先,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华夏意识的强化,意味着华夏认同的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禅让制度,排除A项;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政权将汉高祖视为先祖,并未探究炎黄,排除B项;大秦、代国相关材料与C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2021·广东普宁·高一期末)三代有下、巫、史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官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答案】C

    【详解】从题干中可以得知,夏、商、周时期,卜、巫、史等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C项正确;题干未涉及血缘关系的信息,无法得出按照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和国家和宗法制度密切结合,排除A、D;B项表述题干信息未体现,排除B项。

    17.(2021·福建泉州·高一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从西周的政自天子出变为了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这表明

    A.周王室统治广布四方 B.争霸战争日益频繁

    C.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 D.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最后形成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官僚制度,C项正确;春秋战国是王室衰微的时代,该项与题干不符合,排除A项;题干未强调战争频繁,排除B项;题干和民族融合无关,排除D项。故选C。

    18.(2021·四川巴中·高一期末)春秋时期,齐鲁之战,曹刿强调一鼓作气,而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则持续了三年,最终秦灭赵四十万大军。前后两场战争规模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A.社会生产获得极大的发展 B.战争双方都开始重视战略战术

    C.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D.长平之战是秦灭六国的决定性战役

    【答案】A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的战争无论从规模还是时间上均远超于春秋时期,这主要和当时生产力发展,能够为战争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有关,A项正确;材料与对战略的重视无关,排除B项;C项属于夸大人才的作用,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

    19.(2021·广东深圳·高一期末)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在今新疆县)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敦煌汉简中,有大量关于自都护府设立到到西汉末年西城各族官员前住长安的记录。这说明西域

    A.已经纳入汉朝版图 B.社会矛盾逐渐消除

    C.大量保留中原文化 D.百姓常与中原往来

    【答案】A

    【详解】根据西汉在乌垒城(在今新疆县)设置西城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可得出当时的西域已经被纳入到汉朝的版图之中,A项正确;BCD项从材料中都不能证明得出,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2021·河南商丘·高一期末)下表是汉文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80年前157年)颁布的部分诏令。这些诏令的颁布有利于

    颁布时间及内容节逸

    出处

    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夏四月,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

    《汉书·食货志》

    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春三月,除关无用传(通行证)

    《汉书·文帝纪》

    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夏四月,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A.缓和社会矛盾 B.提升商人社会地位 C.巩固中央集权 D.形成区域性的商帮

    【答案】A

    【详解】由图表中除盗铸钱令”“除关无用传”“弛山泽之禁等信息可知,这些诏令限制了政府与民争利,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各诸侯国势力过大,故A项正确,C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区域性商帮形成于明清时期,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汉文帝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1.(2021·广东广州·高一期末)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遗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B.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C.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D.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良渚遗址中有大量考古发现,这正实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其他文明,无对比项,A项排除;材料只是涉及考古发现,并不能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早期奴隶制国家诞生,排除D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2021·四川巴中·高一期末)《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材料反映的是

    A.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制度 B.分封制下各司其职,社会稳定

    C.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 D.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答案】A

    【详解】材料说明了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目的是维护王权和贵族的利益,维持严格等级统治秩序,达到稳定秩序和巩固统治的目的,A项正确;材料与分封制下各司其职,社会稳定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法制的核心,排除C项;材料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3.(2021·四川巴中·高一期末)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B.具有继承性

    C.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 D.具有封闭性

    【答案】C

    【详解】材料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体现的是中华文明分布广泛,多元一体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是世界最早,排除A项;材料与继承性和封闭性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24.(2021·河北张家口·高一期末)孔子在《论语》中指出,鲁哀公、齐景公、卫灵公等一些君侯都不成体统,他们或者个性软弱、或者苍老不堪,尤其像齐景公、卫灵公则不走正道,对祭祀之礼不感兴趣,反而对军事法治感兴趣。据此判断,孔子所谓的正道是指为政者应

    A.立场坚定 B.年富力强 C.重视礼制 D.因势变法

    【答案】C

    【详解】孔子在《论语》对鲁哀公、齐景公、卫灵公等一些君侯进行了批判,认为他们不成体统,尤其像齐景公、卫灵公不走正道,对祭祀之礼不感兴趣,结合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等知识可知,孔子所谓的正道是指为政者应该重视礼制、格守礼制,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从材料中尤其一词可知,孔子认为为政者要遵守礼制,年富力强不是材料主旨,B项错误;因勢变法属于法家思想,D项错误。

    25.(2021·湖南·雅礼中学高一期末)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人们的思想顾忌较少,为孔子形象变异提供了文化背景和必要的社会条件,D项正确;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材料中看不出,思想界的统一趋势,排除A项;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为乱贼形象,不能说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普遍认可,排除B项;材料中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与墨家思想没有交叉,排除C项。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50分)

    26.(2021·安徽滁州·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6分)

    【答案】(1)背景: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出于政治需要对诸子学术竞争采取公允态度。

    (2)共同主题:重建社会秩序。手段:儒家通过实行仁政重建社会秩序;法家通过法治手段重建社会秩序。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可归纳出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根据材料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可归纳出各诸侯国出于政治需要对诸子学术竞争采取公允态度。

    (2)主题:根据材料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可归纳出重建社会秩序。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通过实行仁政重建社会秩序;法家通过法治手段重建社会秩序。

    27.(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末)司马迁修史(12分)

    司马迁运用的皇家图书主要有:其一,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二,上古典籍,如《国语》、《司马兵法》、《孙子》等。其三,秦汉图书律令。秦朝焚毁了官藏图书,而民间藏书却不能尽毁。司马迁整理了这些材料,譬如在《世家》中时常出现的第一人称的情况,就是司马迁运用诸侯史记的明证。

    《史记》中共收录乐府诗赋15条,儿童歌谣8条,俚语俗谚38条,共计61条。乐府诗赋如《高祖本纪》中的《大风歌》;儿童歌谣如《淮南民歌》;俚语俗谚如《孙子吴起列传》中: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司马迁20岁南游江淮,后又奉命出使巴蜀等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许多地方风土人情的描写都来源于自己的感受。他的调查,包括战国故事、汉初故事、古战场形势、人物遗事等。

    司马迁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其后代有直接接触,并从与他们的交往中获得了很多信息。如《项羽本纪赞》: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吕昕娱《试析司马迁(史记》与希罗多德(历史>的史料来源》

    (1)司马迁编写《史记》参考了哪些类型的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9分)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具有史学家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3分)

    【答案】(1)司马迁参考的史料有文献史料,包括档案(皇家图书)、文学作品(诗赋、歌谣):实物史料,如古战场形势;口述史料,如战国故事、汉初故事、历史人物后代提供的信息。

    (2)重视证据,勤奋认真,不辞辛劳。

    【详解】(1)根据其一,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二,上古典籍,如《国语》、《司马兵法》、《孙子》等可得出司马迁参考的史料有文献史料,包括档案(皇家图书)、文学作品(诗赋、歌谣);根据他的调查,包括战国故事、汉初故事、古战场形势、人物遗事等。得出实物史料,如古战场形势;根据司马迁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其后代有直接接触,并从与他们的交往中获得了很多信息。得出口述史料,如战国故事、汉初故事、历史人物后代提供的信息。

    (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重视证据,勤奋认真,不辞辛劳。

    28.(2021·广西贵港·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在以武力夺来的广袤土地上普遍建立郡县,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行政统治机构。然而,郡县制对于专制统治者个人来说也有不利的一面。异姓的地方官吏多数是些见风使舵的势利之徒,他们往往在王朝危难之时为自己着想,不全力去拱卫主子濒危的社稷。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西汉各侯国的权力较大,但经汉景帝和武帝的努力,诸侯国势力大为削弱。——摘编自万昌华《论郡县制度的嬗变与实质》

    材料二  中央集权解决的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价值取向问题,以中央集权为主导,以皇权为最高象征,自秦朝始延续两千年基本稳定。中央集权的政治功能,其根本在于保障国家的版图统一,而国家的统一对百姓而言是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否则分裂必然导致内战,内战则导致百姓生灵涂炭。对于大版图、人口众、多民族、区域差异大的大国而言,维持统一无疑具有政治上压倒一切的优先性,也是任何执政集团先进与否的关键指标。对中华民族而言,郡县制的这一灵魂至今并不过时。

    ——摘编自曹锦清等《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到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分别说明两个时期实行不同制度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意义。(8分)

    【答案】(1)变化:由秦朝的郡县制到汉初郡国并行制,原因:秦朝:吸取分封制教训,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初:统治者认为秦朝郡县制存在缺陷,巩固刘氏家族统治地位的需要。

    (2)意义:奠定了中央集权统治的基础;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民生的安定;为后世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借鉴。

    【详解】(1)变化:根据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在以武力夺来的广袤土地上普遍建立郡县”“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可得出由秦朝的郡县制到汉初郡国并行制,原因:秦朝:根据所学可得出吸取分封制教训,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初:根据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可得出统治者认为秦朝郡县制存在缺陷,巩固刘氏家族统治地位的需要。

    (2)意义:根据对于大版图、人口众、多民族、区域差异大的大国而言,维持统一无疑具有政治上压倒一切的优先性,也是任何执政集团先进与否的关键指标。对中华民族而言,郡县制的这一灵魂至今并不过时。可从奠定了中央集权统治的基础、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民生的安定、为后世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借鉴等方面概括。

    29.(2021·河南·高一期末)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地方行政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根据图1、图2、图3的地方行政信息,指出其相对应的朝代及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说明原因。(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制度的弊端。(5分)

    【答案】(1)图1:西周,分封制。都城在镐京,地方上存在齐、卫、燕、晋、宋等诸侯国,这与西周时期政治中心在镐京,地方分时诸侯的状况相吻合。图2:秦朝,郡县制。都城在咸阳,修建了长城,疆域东到辽东、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在全国范围设郡,这与秦朝定都成阳,在全国各地推行郡县制的状况相吻合。图3:西汉,郡国并行制。地方上郡与王国同时存在,这与西汉初期郡国并行的状况相吻合。

    (2)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下,权力世袭,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郡县制下,官员迁转太快,不利于地方发展。

    【详解】1)图1:根据镐京等可知此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图2:根据咸阳象郡等信息可知此时是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图3:根据平原郡胶东国等信息判断可知是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制。

    2)这些制度的弊端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即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下,权力世袭,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郡县制下,官员迁转太快,不利于地方发展。

     

    相关试卷

    单元复习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过习题】 -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这是一份单元复习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过习题】 -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文件包含单元复习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过习题解析版docx、单元复习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过习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备考202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梳理(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备考202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梳理(统编版),共39页。

    专题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备战2023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精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这是一份专题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备战2023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精编(中外历史纲要上),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表为西汉时受封诸侯统计概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期末全复习】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备考-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专题测试)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