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复习:古诗综合练习讲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复习:古诗综合练习讲义01
    2023届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复习:古诗综合练习讲义02
    2023届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复习:古诗综合练习讲义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复习:古诗综合练习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复习:古诗综合练习讲义,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18年全国卷I高考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综合练习讲义-教师版
    1.【2020年全国卷I高考真题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②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⑤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译文:
    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希望你早一天能眼疾康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由标题可知这首诗是作者陆龟蒙与好友皮日休的和诗,其中“次韵”意为“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因此,“与外界不通音讯”表述有误,A项错。B项,由标题和首联可知B项正确。C项,由前面两联可知C项正确。D项,如果把眼睛治好了,不担心(看不到)春天江边的繁华美景,由此可知D项正确。故选A。

    (2)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应重点关注标题、注释、议论抒情句等内容。由“虽失春城醉上期”“不怕江花不满枝”可以看出作者既有遗憾又满怀期待的复杂情感,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诗句,分点作答。

    2.【2020年全国卷II高考真题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①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②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译文
    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
    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
    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不会是精华,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
    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糟粕当宝贝。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B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意思是,在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建功立名时,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并非选项所说“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的意思。
    故选B。

    (2)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3.【2020年全国卷III高考真题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译文
    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拔出太多。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要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练。
    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耿介:正直不阿,廉洁自持。勿多取:不要取太多。干霄:高入云霄。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答案】C
    【解析】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故选C。

    (2)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能力。
    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4.【2019年全国卷I高考真题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许道宁画①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① 许道宁:北宋画家。
    译文
    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苍翠的山岚又属于哪一郡的山。
    画中那辽阔万里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
    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独的暮色昏云,还未归去。
    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注释
    许道宁:宋河间人,一作长安人,善画,自成一家。一窗间:指画幅不大。晚:晚照或晚气。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由诗歌题目可知,本诗是一首题画诗,诗句“今在一窗间”中的“一窗”应为画中之物。

    (2)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案】“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5.【2019年全国卷II高考真题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译文
    我虽然身份卑微但心中道义长存,我并非来攀附权贵而是因为你也是心怀道义之人。
    只希望您能读读我写的文章,我(此行)不求入朝为官,只希望和你一起谈谈为文著书方面的事情。
    雨中垂钓结下了隐居渔乡的孤傲之情,吹过树林的夜风传来了远飞鸿雁的心志。
    男子汉接受恩惠必须要有缘由,我平生也绝不能接受别人平白无故的施舍恩惠。
    注释
    裴(péi)侍郎:即裴瓒(zàn)。朱门:权贵之门。孔门:孔子儒家之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指裴侍郎。垂纶(lún):钓鱼。地:见地,缘由。等闲:平白无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艺术的能力。“受恩必报”于文无据,从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可知,诗人只是认为男子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并没有“受恩必报”的意思。

    (2)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 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 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从情感表达上看,颈联以“垂纶雨”“吹木风”“渔乡思”“雁夜魂”等具体的意象创设了具体的场景,把诗人抽象的情怀形象化,使之更加具体可感。从结构安排上看,颈联为诗歌“起、承、转、合”结构中的“转”,它既承接了前两联的抒情节奏,又用委婉的笔调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显得委婉别致。
    【备注】
    本诗的首联写诗人虽然一直地位低下,但不慕权势富贵,专心学习儒家学说,渴求精神的归依;颔联写诗人只希望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能阅读他的文章,而不希望通过求朝廷官员传递书信才有人去评论他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希望通过正途进阶官场;颈联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已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归来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渴望取得功名。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的情怀没有改变。让人更加形象直现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这一联在结构上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了全篇的节奏;尾联表明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到立场,即符合“道义”。诗人直言进身应走正路,表达了自己立身刚直。不卑不亢、高洁耿介的品格。全诗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又不失委婉从容之致。

    6.【2019年全国卷III高考真题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译文
    冈上头花草一抹齐,燕子飞东呵又飞西。远望田塍像条线呵,一片白水波光参差。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一齐唱起田中歌呀,轻声细语好似竹枝。
    田塍(chéng):田埂。参差:原指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稻田水光闪烁,明暗不定。白纻(zhù)裙:白麻布做的裙子。纻,麻布。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的雨衣。田中歌:一作“郢中歌”。嘤(yīng)伫(zhù):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如竹枝:像川东民歌《竹枝词》一样(句中句尾有和声)。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蜿蜒起伏”错,“田塍望如线”意为远远望去,田埂笔直如线。

    (2)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
    ② 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本诗是一首描写农夫农妇插秧时整个田野一派生机盎然景象的写景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民歌浅显易懂,清新脱俗的特点。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写给友人白居易的酬答诗,整体上对仗工整,词风典雅。
    【诗歌鉴赏】:
      本诗富于民歌天然的神韵,题中的节选部分以写景为主,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春光明媚,田野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人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活泼的动态描写: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以及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的农妇和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的农夫,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他们在劳作中一起唱起田中歌,传达出一种朴素的人文美,也展示了自然生机与劳动场景的和谐统一。

    7.【2018年全国卷I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译文
    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注释
    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穷:困。
    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嗔:生气发怒。天公:老天。
    看即:随即,转眼。▲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有误,由麻衣冲风、饮酒高歌、”屈穷心不穷”等内容可知诗人的积极乐观、不甘沉沦。

    (2)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 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 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对诗歌感情的理解首先要借助意象,在此基础上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这两句。诗人写”寒风又变为春柳”,不仅是客观景物变化,更是景中含情,以景显情。诗人因为有人恶意让其避父亲名讳而与科举失之交臂,但仍相信寒风终将过去,春柳终将来临,且会变得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诗歌鉴赏】:
    诗的开头两句表面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科举考试中摘冠折桂。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诗的三、四句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黑”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麻衣冲风、饮酒高歌,积极乐观。诗的五、六句表现的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尽管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公”)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雄鸡一唱天下白”。在他的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

    8.【2018年全国卷II高考真题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译文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有所立身,金人侵略者的命运已尽,应当去平定他们。
    何时才能够像汉朝时在五原塞出兵讨伐匈奴那样北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到我军队伍十分整肃的场景,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而没有人语声。
    注释
    磊落:众多错杂的样子。五兵:即古代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此处借指用兵韬略。《宋史·范仲淹传》:“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谓。”峥嵘(zhēngróng):山势高峻的样子,此处喻满怀豪情。槊(shuò):长矛,古代兵器之一。银河:天河,晴朗夜空中云状光带,望去像河。
    端溪石池:指端砚,为名砚。端溪在今广东高要县,古属端州。须臾(xūyú):片刻,一会儿。
    烟尘清:比喻战斗结束。丈夫:大丈夫,陆游自指。在:存。立:指立身处世,即立德、立言、立功。逆虏:指金侵略者。运:国运,气数。行:将。五原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汉时曾从此处出兵,北伐匈奴。▲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中的“飞纵横”应是指诗人下笔纵横如飞的情形,并不是指“烛光纵横飞溅”。

    (2)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酒为旗鼓笔刀槊”写出诗人在作草书之前,把“酒”比作战场上的旗鼓以壮声势,把“笔”比作战士的刀枪,笔力千钧,所以“酒”在这里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须臾收卷复把酒”写诗人瞬间完成草书,又端起酒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而心满意足,所以这里的“酒”表现了诗人创作完成之后的心理状态,酣畅淋漓、踌躇满志。
    【诗歌鉴赏】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全诗首联便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在失意落寞的彷徨中,诗人因自己为国作战的愿望不能实现,只能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抒怀解忧。“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以书前喻战前,是蓄势,笔力千钧,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酒是进军的旗鼓,笔是杀敌的刀槊,勇士以气吞万里的声势向敌人冲锋的情景在这里重现。“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这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勇士挥刀杀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情景在这里重现。“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展现了凯旋后设宴庆功的场面。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勇士横扫千军,敌人不堪一击,如鸟兽溃散的情景在这里重现。吟咏之间,我们仿佛置身于紧张激烈的战场,开始紧张,继而痛快,最后沉浸在玉宇澄清万里尘埃的狂欢之中。

    9.【2018年全国卷III高考真题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译文
    精卫啊精卫,是谁让你来填平这大海?看那海边苍青的石子木块累累堆积!
    你誓要将大海填平变成枯池,海中的鱼龙水族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你口喙伤痕累累皆因衔取坚硬木石?山中草木都已没有了完整枝丫!
    你早晚在枝头和大海里来回奔波,你不辞辛苦劳碌,奋飞穿行不息止啊,羽翼受到摧残时时堕落在海里。
    高山的木石没有搬尽,汹涌的大海还未填平,但愿我的死能换你活过来!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感到困惑”理解有误,从全诗来看,诗人感动于精卫鸟的执着和毅力,“精卫谁教尔填海”开篇反问,开启全篇,从而引出对精卫鸟的赞颂,而不是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

    (2)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观点一:同意。
    ① 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
    ② 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
    ① 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
    ② 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首先必须要明确观点,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如果答同意,要从精卫的角度作答,作者想要表现的是精卫鸟填海的诚意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如果答不同意,要从作者的角度作答,本诗是对精卫的咏颂,对精卫填海事业中的辛劳与苦痛,作者既充满敬意又饱含同情,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换取精卫的生命,帮助精卫完成填海事业。
    【诗歌鉴赏】: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精卫鸟的歌颂来寄托情感。相传精卫鸟原是上古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她在游东海时被海水淹死,变成精卫鸟,从此她不断衔来西山的木石,发誓填平东海。诗歌以反问开启全篇,然后提出疑问和设想:假如有一天海水被填平,那鱼龙也会陷入困境。接着表现精卫填海的辛劳和受到的伤痛。最后直抒胸臆。全诗咏赞了精卫鸟填海的诚意,坚韧不拔的壮志和奋斗到底的毅力。

    10.【2017年全国卷I高考真题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译文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以后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重点要表现的是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试,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
    E.“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说法错误,作者表达的是要为国家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故选 BE

    (2)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① 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 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 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从表达技巧进行解读,“食叶声”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考生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食叶声”衬托出考场的寂静。其次从思想感情的角度进行解读,作者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面寂静、肃穆而充满生气,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

    11.【2017年新课标卷II高考真题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各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译文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注释
    适:往。
    驿骑:犹言“驿使”,传驿的信使。凌:冲冒。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汉书·匈奴传》,后泛指强盛的边地民族。此处指契丹。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苏轼时知杭州。
    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借指辽国国主。▲

    (1)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这应是对苏辙的告诫,不是不敢自居第一,而是不能自居第一。
    D.“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不准确,苏轼是在告诫苏辙不可追求盛名。
    【归纳】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选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解答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常见的错误有意象的含义错误,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错误,语言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存在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错误。

    (2)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回答此题可结合诗题“送子由使契丹”和注释,更容易分析首联内容。“云海相望寄此身”点明题意,指出兄弟二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那因远适更沾巾”写出诗人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显示出诗人旷达的性格。

    12.【2017年全国卷III高考真题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 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 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 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 伏:服气。
    译文
    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
    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
    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才会留下我的声名。
    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说法有误,诗题为“戏赠”,所以作者并无此意。
    D.“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说法有误,此句中隐含的是作者对自己命运不公的牢骚。故选 CD

    (2)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① 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② 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本诗题为“戏赠”,表面上是以诗的形式自夸自己的文采,戏谑友人,但却隐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把这些言外之意剖析出来,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所在。对诗句进行逐句分析,按点答出即可。

    13.【2016年新课标卷I高考真题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译文
    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
    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
    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
    如今任公子已无需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

    (1)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前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于诗歌形象的鉴赏,首先要明确描写的意象——长江,其次要从描写角度和方法、诗人情感上确定意象的特征——“万里”“九龙盘”写出了长江的恢宏博大,“豁”“飞”写出了长江的水势浩瀚,最后组织语言概括。对于景象的作用、用意要考虑结构、形象、情感等方面。


    (2)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典故分析诗歌情感,首先结合注释“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理解任公子的典故;然后结合盛唐政治环境和诗人的情怀,就能推断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联系李白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得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的结论。
      诗歌鉴赏: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长江远去的感想。全诗情景合一,寓比兴之意于写景之中。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接着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但诗的后四句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诗的感情深沉而表达稳妥,比喻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贴切得体,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

    14.【2016年新课标卷II高考真题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
    ① 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 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 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 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1)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第一问,考生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斯须九重真龙出”一句写出曹霸画的马神奇雄俊,好像是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而其他画工画的马在此马面前都显得相形失色。第二问,考生要抓住曹霸作画的准备及作画时的状态来分析。诗中“意匠惨淡经营中”一句写曹霸作画先巧妙构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2)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 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② 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开头两句写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已被众多画师都描摹过,但各个不同,没有一个画得逼真。可见此马不是一般画工能画出来的,突出画此马的难度。接着两句写玉花骢牵至阊阖宫的赤色台阶前,昂首卓立,神气轩昂。可见此马神采非凡,要画出来的确不易。
    【诗歌鉴赏】: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本题节选了其中八句,诗人细腻地描写了画玉花骢的过程。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众多画师都描摹过,但各个不同,无一肖似逼真。有一天,玉花骢牵至阊阖宫的赤色台阶前,昂首卓立,神气轩昂。玄宗即命曹霸展开白绢当场作画。作画前曹霸先巧妙构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那画中的马神奇雄俊,好像是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面前都显得相形失色。诗人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有力陪衬,再用众画工的凡马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这一段文字倾注了诗人热烈赞美之情,笔墨酣畅,精彩之极。这首诗在章法上错综绝妙,诗中宾主分明,对比强烈。如凡马与“真龙”、画工与曹霸,前者为宾,是绿叶,后者为主,是红花。绿叶扶红花,烘托映衬,红花显得更为突出而鲜明。

    15.【2016年新课标卷III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 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 六韬:古代兵书。
    ③ 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 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译文
    三十年前我就熟读了兵书《六韬》,也算得上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豪。
    曾经因为国家危难披金甲征战不辞辛劳,而今依然位低身闲,也不愿卖掉心爱的宝刀。
    膀臂强健,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明亮,仍能看得清战地上高飘的烟云。
    昨夜庭前秋风乍起,敌人入境侵扰,苦恼不能策马疆场,羞看这带有团团花纹的旧战袍。

    (1)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 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 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炼字题就是要在字中看出手法、读出形象、品出情感。“弱”“昏”表现的是衰弱、年老,与“三十年前”相应,衰弱年老之人“尚嫌弓力软”,反衬中凸显的是报国之坚毅。“健”“明”表现的是健康,年老之人的健康不是真健康,而是豪情的表现,对年龄的忘记,对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

    (2)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案】① 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② 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说“题材相似”“情感基调不同”,回答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曹诗和辛词均选取爱国题材。曹诗展现的是一个年轻时为国杀敌、英勇无畏,年老后犹存报国之心的诗人形象,表达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辛词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河山、建立功名的壮怀。词人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描绘了一个意志昂扬、勇往直前的忠勇将军的形象,读来令人唏嘘,有一种英雄末年,功业未成的凄凉。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抒怀诗,旨在表达宋初低级将官备受压抑、难以施展才华的苦闷心情。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重文轻武,像曹翰曾经随其西伐后蜀,后又随太宗北征北汉这样屡立战功的人,一度也得不到重用。
      首联诗人先说自己三十年前便熟悉兵法,当时称得上一位英雄豪杰。颔联述说自己的往事:一为国事而披甲上阵,戎马一生,虽家贫也不愿卖掉宝刀。颈联表示自己身强臂健,尚可拉弓;眼力明亮,仍可望清战地烟云。尾联述其年事渐高,犹受压抑,“羞见”二字其一腔伤情,喷涌而出。“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前一句似景语,但联系下句的情语,便景情相融,而增悲叹!它反映出宋代“重文轻武”下武官倍感压抑的苦闷心情。
      宋代重文抑武,将军们“曾因国难披金甲”后仍不免“家贫”,所以这种苦闷在“退将”中乃至现役军人中都有典型性。诗人之苦闷仅以“羞见盘花旧战袍”委婉出之,字面洋溢一片尽忠报国之心,跃跃欲试之情,若是功高不封也罢,只可惜身份低微,年华暗老,无由为国家出力。宋太宗看罢很高兴,念其武勇忠毅,不久即给予了提升。《宋史 · 曹翰传》题作《退将诗》。
      这是一首“情动于衷而发于言”的感情丰富、艺术亦佳的上乘之作,英风豪气,骨力劲健,慷慨中略有英雄失路之凄凉。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复习-- 高中语文古诗文文白对译课外古诗词: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 高中语文古诗文文白对译课外古诗词,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经》,创作背景,诵读节奏,参考译文,艺术手法,后人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诗文情景默写练习(文言文+古诗词)(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诗文情景默写练习(文言文+古诗词)(附参考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古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六章《古诗鉴赏》入门知识 古诗常识: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六章《古诗鉴赏》入门知识 古诗常识,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体裁常识,七言绝句为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届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复习:古诗综合练习讲义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