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01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学习,当堂达标,我的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6课  国鼎立   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及作用,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

    2.知道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了解三国的发展情况。

    3.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4.通过学习三国鼎立局面,让学生认识到分立是暂时的,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1.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2.难点: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学习】

    一、官渡之战

    1.背景:①曹操在政治上,把        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②经济上,用      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2.概况

    (1)时间:公元      年。  

    (2)双方:      与曹操。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迅速歼灭      主力。

    (4)影响:为以后      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1)曹操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     

    (2)孙权和      联合迎战曹军。

    2.概况:

    (1)时间:公元      年。     

    (2)双方:曹操(20余万)与        (5万人)。

    (3)结果:      以少胜多,曹军溃败。

    (4)影响:为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1.背景:

          :经营并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国

           

       洛阳

           

       蜀国

      221年

            

      刘备

       吴国

      229年

            

      孙权

    3.统治举措: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     

    (2)吴国:造船业发达,发展对外贸易;230年,孙权派      率船队到达      (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蜀国:发展经济,改善      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当堂达标】

    1.“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对联中描述的这位历史人物( 

    A.生活在三国时期B.完成了国家统一

    C.赤壁之战取得胜利D.官渡之战取得胜利

    2.(临沂)“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诸葛亮          C.周瑜           D.司马炎

    3.(菏泽)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役特点

    以少胜多

    战役结果

    孙刘联军取得胜利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定西)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A.公元2世纪前期         B.公元2世纪后期

    C.公元3世纪前期         D.公元3世纪后期

    5.(遵义中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  

    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楼兰

    6.(毕节中考)根据《三国志·魏书》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葬在城(今河南省安阳市郊)。2009年,国家文物局审核了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墓的考古发掘成果,最终认定高陵墓的墓主为曹操。以上确认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A.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            B.家族族谱的记载

    C.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D.安阳的悠久历史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两次战役非常重要。……早期,曹操依郭嘉、程昱等人之谋,先与袁绍互为背景,袁绍北向,曹操南向。曹操战河南,吕布、陶谦、袁术、张绣等人先后为其所灭,而后再与袁绍决战,避免了两线作战。并在官渡大破袁绍,顺利统一北方。

    材料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材料三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曹操在这次战役失败后再也没能卷土重来,从此势力仅限于北方,而孙权和刘备在江南和巴蜀的势力则得以巩固。赤壁之战前的曹操可谓雄心壮志,气吞山河,欲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不料占据军事优势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却败得一塌糊涂,令人叹息。

    (1)材料一中提到对“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两次战役非常重要”,结合材料三你能找出是哪两次战役吗?这两次战役有什么突出的共同特点?

    (2)材料二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结合所学分析,曹操为什么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负呢?

    (4)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他的原因。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汉献帝  屯田袁绍  2.(1)200(2)袁绍(3)袁军 (4)统一北方

    二、1.(1)统一全国(2)刘备  2.(1)208(2)孙刘联军(3)孙刘联军 (4)三国鼎立局面

    三、1.曹操  刘备  孙权  2.220   曹丕   成都  建业  3.(1)兴修水利(2)卫温  夷洲 (3)民族

    【当堂达标】

    1.D    2.B    3.D    4.C     5.C    6.A

    7.(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2)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3)官渡之战胜因“奉天子以令臣”,收纳流民,开展屯田,发展生产,扩编军队,战术得当,笼络人才。赤壁之战败因:曹操骄傲,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4)示例:喜欢诸葛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示例二:喜欢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

    相关学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基础感知,合作探究,课堂检测,课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我的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自主建构,直击中考,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