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中语文九上18怀疑与学问 自测练习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语文九上18怀疑与学问   自测练习含答案01
    初中语文九上18怀疑与学问   自测练习含答案02
    初中语文九上18怀疑与学问   自测练习含答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点的字注音,将下列语句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 )譬如( ) 步骤( )
    懒惰( ) 塾师( ) 大儒( )
    停滞( ) 虚妄( )
    2.将下列语句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不如无书

    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 (视察 省察)。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 (辨认 辨别)是非。
    (3)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示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 (懒惰 懒散)。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
    B.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把“大多”删去)
    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把“的原因”删去)
    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
    6.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6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6年增加0.13本。

    (2)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
    材料一:
    材料二: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9.“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10.“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03 拓展阅读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1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14.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15.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学法点睛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典型例题】“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孟子的话,深刻有力地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技法点睛】要掌握以下四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①特点: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作用:列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有分论点的,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①特点: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作者所做的理论分析或阐述等来证明观点。②作用:用……(论据),深刻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3.对比论证:①特点: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②作用:将……和……(填论据)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4.比喻论证:①特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作比喻来证明论点。②作用: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10,“拓展阅读”T15。
    18 怀疑与学问 自测练习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虚妄(wàng)
    2.将下列语句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不如无书
    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视察 省察)。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辨认 辨别)是非。
    (3)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启示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懒惰 懒散)。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解析:A.“这是谁说的话”是疑问句,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
    B.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把“大多”删去)
    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把“的原因”删去)
    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
    (解析: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不仅……而且……”。)
    6.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6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6年增加0.13本。
    【示例】2017年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比2016年略有增加。
    (2)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
    材料一:
    材料二: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示例】少上网,多读书;家庭要创造阅读的条件或氛围,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8.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提出了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以及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
    9.“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不能。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都要善于经常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立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0.“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通过正反对比,突出“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03 拓展阅读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
    1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第②段,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读者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与第②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
    14.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或: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15.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举苏轼阅读陶渊明《饮酒》诗的事例,论证了“在熟读基础上的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这个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学法点睛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典型例题】“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孟子的话,深刻有力地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技法点睛】要掌握以下四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①特点: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作用:列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有分论点的,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①特点: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作者所做的理论分析或阐述等来证明观点。②作用:用……(论据),深刻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3.对比论证:①特点: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②作用:将……和……(填论据)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4.比喻论证:①特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作比喻来证明论点。②作用: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10,“拓展阅读”T15。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 范进中举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 范进中举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观察右面这幅漫画,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2 智取生辰纲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2 智取生辰纲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从后文得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19 怀疑与学问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19 怀疑与学问巩固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这段文字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是,指出加点词指代的内容,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