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精练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精练含解析0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精练含解析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达标(限时5分钟)
    1. 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某遗迹发掘出距今约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
    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居民D. 河姆渡居民
    2.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农耕文明B.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神话传说D.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3.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D.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4.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右图所示对联反映的是( )
    A. 分封制B. 宗法制
    C. 礼乐制 D. 禅让制
    5.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下列与材料记载相关的有( )
    A. 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
    B. 青铜器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C.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D. 绢帛是贵族们的主要衣料
    素养提升(限时12分钟)
    6.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 建筑技术的进步B. 人工取火的发明
    C. 饲养水平的提高D. 生产工具的改进
    7.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类型为主的遗址,确切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和气势恢宏的宫殿,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形成了特权阶层。据此可知,当时( )
    A. 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 开始产生贫富差别
    C. 进入奴隶社会鼎盛时期D. 已进入传统农耕社会
    8. 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述了夏朝帝王“世及”情况:帝禹崩,其子“启遂即天子位”,“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传子十三,传弟二,回传嫡子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夏朝禹开创了王位世袭制度
    B. 夏朝的宗法制度已较为成熟
    C. 夏朝王位世袭以血缘为纽带
    D. 夏朝的王位传承以传子为主
    9. 1963年发现于陕西宝鸡的“何尊”,底部铭文有“宅兹中或(國)”字样,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当时维护周王这一地位的地方管理制度是( )
    A. 井田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遗存。
    (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结合所学,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基础达标
    1.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黄河流域,距今约五六千年。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符合题干材料,故选C。
    2. A 【解析】相传炎帝教人农耕,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故选A。
    3.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夏桀、商纣王、周王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都因为自己的暴政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故B项正确。
    4. B 【解析】据图中对联“忠厚传家远,读书继世长”的“家”“世”可知血缘关系纽带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这源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故选B项;分封制有利于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排除A项;礼乐制强调西周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排除C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血缘关系,排除D项。
    5. A 【解析】从材料中“方里而井”“公田”可知反映的是井田制,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故A项正确。
    素养提升
    6. D 【解析】原始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这是生产力进步的产物,而生产力最核心的表现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故选D项;建筑技术的进步只会推动原始人类从群居走向聚族而居,排除A项;人工取火的发明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体现,排除B项;饲养水平的提高只会推动原始人类从狩猎走向饲养家畜,排除C项。
    7.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时间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建筑有城市和宫殿,贫富分化严重,具备了早期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故A项正确。
    8. C 【解析】材料体现了夏朝的王位世袭的情况,夏朝王位传递传给子十三次,传给弟弟两次,说明了夏朝王位世袭以血缘为纽带,故C项正确;材料体并未体现出夏朝的禹开创了王位世袭制度,故A错误;夏朝的宗法制度并未成熟,故B错误;D选项为表面现象,并未反映本质,故D错误。
    9. B 【解析】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史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使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故选B项;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是实行宗法分封制的经济基础,排除A项;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排除C项;礼乐制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排除D项。
    10. (1)表现:农业生产上,耒、耜出现和普遍使用,拥有了粮食储备。社会组织上,进入氏族公社时期,成员之间平等,共享成果。
    文化遗存: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
    (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用途广;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保留一些原始部落色彩;军事生活和娱乐生活。
    (3)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作用:稳定统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随堂练习题,共8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武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后测评,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秦的统一,秦朝的暴政与灭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精练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