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南京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文言文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南京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文言文阅读01
    江苏省南京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文言文阅读02
    江苏省南京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文言文阅读03
    还剩5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文言文阅读,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完成习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外阅读,材料一,古诗文阅读,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3现代文&文言文阅读
    一.语段阅读(共4小题)
    1.(2020•玄武区)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完成习题。


    (1)根据以上“推文”,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罐装饮料易被老鼠啃,只能喝白开水。    
    ②生肉买来了以后,建议在水里浸泡。    
    ③霉变水果滋生了很多微生物,不能吃。    
    (2)综合以上“推文”,“江苏疾控”公众号的风格偏于    。
    A.活泼明快
    B.严肃冷峻
    C.朴实无华
    D.优美抒情
    (3)有读者认为,这些“推文”的编辑“真偷懒,文字太短了”。你的观点是什么?说说理由。
       
    (4)你最想把以上哪一则微信“推文”分享给谁?为什么?
       
    2.(2020•南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九寨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它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自开放以来,旅游者蜂拥而至,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右图是九寨沟某一年客流量季节分布曲线图,看图后完成练习。
    (1)如果将九寨沟的旅游分为旺季、常态和淡季,那么你认为淡季大致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旅游旺季也会带来烦恼。旅游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满为患,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有人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建议。下面有关九寨沟开展生态旅游所采取的措施的叙述,恰当的是   (多选)
    A.关闭景区内的宾馆饭店,执行“沟内游,沟外住”
    B.在景区内多移植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形成新的生态景观。
    C.进行旅游功能区的规划,把旅游活动的线路、范围限定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
    D.停止生态旅游区的对外开放,促使生态环境的恢复。
    (3)如果你是九寨沟的游客,你会选择哪个月出行?说明理由。
    (4)如果你是一名九寨沟景区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针对旅游淡季,你会用什么广告语来宣?

    3.(2020•南京)课外阅读。
    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
    早在商代,筷子称为“快”,后来改称“箸”,大约过了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
    ㅤㅤ“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愉悦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餐起来。
    用筷子吃饭,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十分方便。a有人做过这样的测定,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b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而且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c我们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原料也各异。最为出名的有驰名中外,价廉物美的杭州天竺筷。这种筷子是用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有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这种筷子下圆上方,漆花瑰丽,筷子头上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还有象牙、玉石雕刻而成的各类高档筷子。d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的筷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
    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
    (1)“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   。
    A.要从远古说起,有很长的时间、很长的历史。
    B.内容很多,有很长的话说,能做长篇大论。
    C.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
    D.优点多,有中国特色。
    (2)“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这句话要是放入第三自然段,那么,最恰当的地方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A.列数据 分类别
    B.举例子 打比方
    C.列数据 打比方
    D.下定义 分类别
    (4)下面的句子与文章介绍的内容不一致的是   。
    A.中国人使用筷子有很长的历史了
    B.梜、箸、筷的意思是相同的
    C.天竺产于印度佛教名山天竺山
    D.福州漆筷和杭州天竺筷是名筷
    (5)给短文加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中国人
    B.传播友谊
    C.筷子
    D.用筷子的习惯
    4.(2021•六合区)材料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正式发布

    材料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四大特点,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一是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改进后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二是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我们过去的“神舟”飞船也好,“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也好;正常在轨33天,“天宫二号”也只驻留了30天,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3个月。这必将考核验证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
    三是将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
    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教模式
    材料三:星空无垠,梦想更远。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能够极大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同时也是街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更考究一个国家的实力担当。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牵引下,中国空间站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在万千航天人的托举下,“神十二”航天员三个月的太空遨游,将为空间站建造刷新“进度条”。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不断抵近和实现飞天梦想,写就中国载人航天的壮丽篇章。
    (1)这三则材料围绕“神十二”分别介绍了三方面内容,依次是:   ,   和飞行任务的价值及意义。通过阅读我知道    和运营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根据材料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着陆场在内蒙古四子王旗。    
    ②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这有效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强大。    
    ③星空无垠,梦想更远,万千航天人的努力使得中国在空间站建造上又一次刷新了“进度条”。    
    ④“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再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3)材料二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4)观察图片,结合资料,完成填空。
    图片中的星空图案,让我联想到    ;舱外特意画上一位航天员,这表明    。
    二.诗歌意境鉴赏(共1小题)
    5.(2020•南京)古诗文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描绘的是    时节的景色,由“   ”“   ”可以看出来。
    (2)“唱黄鸡”的意思是    。
    A.比喻时光流逝
    B.黄鸡报晓
    C.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    的手法,意思是    。
    (4)下列诗句与本词表达的感情一致的项是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
    (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题。    
    ②“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    
    ③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三.送别诗(共1小题)
    6.(2021•高淳区)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是一首宋词,词牌名是    ,题目是    ,题目的意思可理解为    。这让我想到了李白在黄鹤楼写的一首送别诗《   》。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阕抒发了词人送别的情意。
    B.这是一首送别词,前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C.“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D.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
    四.文言文阅读综合(共3小题)
    7.(2020•玄武区)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庾公①乘马有的卢②,或③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有不安已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④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⑤乎?”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庾公:庾亮,字元规,曾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②的卢:此处指性烈的凶马。③或:有的人。④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贾谊新书》中记载,早年,孙叔敖看到路上有一条两头蛇,回家对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我今天看到了。”母亲问他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怕再有人看到,就打死埋在了土里。”⑤达:豁达。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
    ①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    
    ②效之,不亦达乎?   
    (2)本文的主旨在于赞扬庾公这个人    。
    A.为人着想
    B.安分守己
    C.追求美名
    D.毫不贪财
    8.(2021•秦淮区)
    师旷论学[西汉]刘向
    晋平公问于①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⑤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于:向。②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燃蜡烛照明。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④戏:作弄,戏弄。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恐:恐怕,担心。
    B.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阳:阳刚之气。
    C.孰与昧行乎?孰:什么。
    D.盲臣安敢戏其君?安:怎么,哪。
    (2)下列句子对应的是短文中的哪个句子?在横线上写下来。
    ①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
       
    ②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火把照明。这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3)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个比喻句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A.师旷很巧妙地点明了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很多。
    B.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C.作者把学习比作太阳、蜡烛,是为了说明人生苦短。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用哪句名句或俗语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
       
    9.(2021•高淳区)阅读。
    荀巨伯探病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③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④?”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⑤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遥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荷巨伯:东汉桓帝时颖川人。②胡贼:古代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人。胡贼就是敌兵。③败:毁坏。④独止:一个人留下。⑤委之:丢下他。⑥班军:回师,指退兵。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值胡贼攻郡(适逢)
    B.友人语巨伯曰(告诉,对…说)
    C.子可去(到某地)
    D.子令吾去(叫,让)
    (2)本文语言精练,一句话就把事情及背景交代清楚了,请找出这句话并抄下来。
       
    (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 ”的句子。
       
    (5)荀巨伯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记叙文(共3小题)
    10.(2020•鼓楼区)阅读。
    端午的鸭蛋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②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没有,我不敢肯定,可能只有我们那里才有:放黄烟子。黄烟子大小如北方叫“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还有一个风俗兴许和外地有不同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节选,有改动)

    (1)从文中看,汪曾祺先生认为他家乡的端午节和外地一样的风俗有    、   、   、   和    。
    (2)文中和第②自然段加点词语“可能”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
    (3)根据语段内容,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内容的打“√”,不符合的打“×”。
    ①文中百姓们“贴符”原本的用意是希望能辟邪。    
    ②家乡的端午,放黄烟子的目的是熏五毒。    
    ③作者认为家乡放黄烟子、吃“十二红”风俗别的地方一定没有。    
    ④家乡的黄烟子和北方的麻雷子完全一样,只是作用不同。    
    ⑤在作者印象中,他家端午午饭的“十二红”里,苋菜、虾、鸭蛋是不一定有的。    
    11.(2020•鼓楼区)阅读。
    规矩

    ①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家里的规矩却不少,他总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拿吃饭来说:不管在哪里吃饭,大人不动筷子,小孩就不能动;吃宴席只能吃面前的菜,大人不夹菜给你,不准站起来夹;吃完饭一定要请别人慢慢吃才能离开座位。我们都很害怕他,守不住这些规矩是要挨打的。
    ②我四年级的时候,妹妹上一年级。暑假的一天晚上,邻村在打谷场上放露天电影,那个年代,这可以算是我们的节日。晚饭后,爸妈下地干活,奶奶在家看门。父亲临走时嘱咐我们看完电影早点回家,还给了我们一角钱,允许我们买一小袋五香花生吃,这对于从来没有零花钱概念的我们来说,是令人兴奋的。
    ③看电影的人很多,卖桔子汽水的和卖瓜子花生的小贩闻风而至。有一种两角钱一袋的桔子汽水,是用长长的塑料袋装的,桔红色。看着人家喝,我们心里很是羡慕。妹妹说:“哥,我想喝汽水。”我摸摸口袋里的一角钱,对她说:“汽水有什么好喝的。”其实我知道这是在骗自己,因为不光妹妹盯着邻居家孩子手里的汽水,我也时不时瞟一眼,甚至开始妒忌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实在撑不住了,汽水战胜了电影。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了——父亲的工作是收电费,他的包里装着很多小面额的电费钱,少一角钱,许他不会发现。此刻,他的包就挂在家里自行车的后座边。于是我让妹妹站在那里别乱跑,自己悄悄回家,躲过了奶奶,从包里拿了一角钱。喝着不义之财买来的汽水,妹妹很开心,我也很享受。
    ④汽水喝完,真的很满足,但我总觉得后怕。没几天,我的预感就兑现了。
    ⑤第二天,第三天,父亲并没有发现包里的钱少了,我在不安中暗自窃喜。不想邻居家的孩子因为跟我闹矛盾,一气之下把我和妹喝汽水的事揭发了。于是我们的厄运到了:我们俩跪在门口,等待被打,身在颤,心在抖。妹妹年龄小,又是女孩,只跪不打,所有的责打都倾泻在了我身上。父亲轻易不打我们,但打起来让人受不了。
    ⑥我不记得被父亲从门口竹丛中随手折来的竹竿抽打了多少下,只知道每一下都钻心得痛,每打一下,边上的妹妹也跟着震一下。在我们的求饶和邻居的劝说下,父亲终于停了手。一连十来天,我的后背因为道道口子无法正常睡觉,每天都是趴着睡,趴得难受了再坐起来,汗水让伤口的疼痛一刻也没有停歇过。疼痛让我记住了父亲定的一条新规矩:不该碰的东西绝不能碰,还有嘴不能馋。
    ⑦工作之初,父亲又给我定了一条新规矩:踏踏实实干工作,不要投机取巧。我们兄妹俩一直深深记着,并遵照父亲的规矩行事,在各自的领域体现着家规的影响。
    ⑧父亲的教育方式,也许是不符合儿童教育心理学的,那些规矩也没有一个字是写在纸面上的,都是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建立起来的,但是我知道它们有用。那些到现在我都整理不全的规矩,都一股脑融在了我的血液里。
    (1)请在文中用“ ”画出“父亲”给“我们”定的有关吃饭的规矩。
    (2)第③~⑦自然段中,“父亲”给“我”定的两条新规矩分别是什么?
       
    (3)请概括第③~⑤自然段的段意。
       
    (4)对第③自然段中“我实在撑不住了”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撑不住了”反映“我”内心经过了一番挣扎。
    B.这是动作描写,表现“我”看电影时间长,感觉累。
    C.这是心理描写,表现了“我”虽然说没什么好喝的,但一直惦记着那种汽水。
    D.“撑不住了”为下文“我”做出偷取“不义之财”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5)“那些到现在我都整理不全的规矩,都一股脑儿融在了我的血液里。”为什么“我”整理不全这些规矩?“融在了我的血液里”是什么意思?
       
    12.(2022•江宁区)
    老街时光
    庞余亮
    ①老街的上午时光走得很快,就如那挑担子卖蔬菜的瘦老汉,他似乎不像是卖菜的,反而像一个来老街做挑担子比赛的。喜欢买新鲜菜的主妇大声问他为什么走得这样快,他笑呵呵地说,哪里走得快?一点也不快嘛。是的,一点也不快,再不快,每天五笼的酒酵馒头就卖光了。瘦老汉每天卖完菜,必然要去买酒酵馒头。每次5个,不多不少。这馒头可真是米酒酵的,那酒香,那面香,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
    ②早市一过,老街就空了,剩下了那个卖葱和芫荽(yán sui,又名香菜)的老太太。葱是青青白白的女儿葱,几根分一摊,一摊一块钱。芫荽是剪的芫荽枝叶,扎了起来,也是一把一块钱。老太太说是她家院子里种的,可谁也不知道这老太太家院子里有多少女儿葱多少芫荽?反正每天都可以看到老太太、女儿葱和芫荽。清清爽爽的老太太,青白的女儿葱;绿的芫荽。等老太太、女儿葱和芫荽都不见的时候,太阳已到了中午。
    ③女鞋匠已在吃午饭了,午饭在那个铝便当盒里,是上午带过来的吗?还是她男人送过来的?女鞋匠力气很大,锥子往那皮鞋底挖的时候,很轻易地就穿过去了。午饭一过,女鞋匠不继续干活,而是倚在板壁上打瞌睡。
    ④对面报亭边出现了一帮老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茶垢很重的茶杯,每个人都穿着一件白背心,裤兜里都是零币。他们打牌,输赢不超过5块钱。用他们的话说,这5块钱总会跑,今天在这个人的口袋里,明天就到那个人的口袋里了。
    ⑤那只有一只胳臂的女人出来卖玉米棒子时,已到了老街的黄昏。女人带了一杆秤,但她从来不称重,由顾客自己称,自己算。女人看着顾客挑玉米,称玉米,表情平静,仿佛玉米的买卖与她无关,有时候,她的目光又游离到老街深处。
    ⑥快时光,慢时光,好时光,都在这条老街上。
    (1)文章按照    顺序,先后描写了老街上瘦老汉买酒酵馒头、   、女鞋匠打瞌睡、   、   这五个场景。
    (2)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完成下列练习。
    ①阅读第①自然段,“这馒头可真是米酒酵的,那酒香,那面香,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这里采用了    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②阅读第③自然段,“锥子往那皮鞋底挖的时候,很轻易地就穿过去了”通过对女鞋匠    的描写,展现了一个    的女鞋匠形象。
    ③阅读第⑤自然段,“女人看着顾客挑玉米,称玉米,表情平静,仿佛玉米的买卖与她无关,有时候,她的目光又游离到老街深处”这句话通过对独臂女人的    描写,体现了    。
    (3)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你对“快时光,慢时光,好时光,都在这条老街上”这句话的理解。
       
    六.说明文(共3小题)
    13.(2021•鼓楼区)阅读。
    指南针的足迹
    人们对生活环境熟悉,明确“东南西北”方向的概念,所以才不会迷路。假如我们处在没有星辰的夜晚、漆黑的荒郊野地、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漫无边际的沙漠、烟波浩瀚的海洋……应该利用什么来辨别方向呢?答案就是——指南针。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已有铸铁技术,人们在开矿和冶炼过程中,对铁矿石的性质逐渐有了认识,并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了磁石能吸铁的特点。我们祖先不仅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还发现它具有指极性。如果把一根棒状磁石用线系在中间悬空挂起,静止时,它的一端指向南方,另一端则指向北方。因为整个地球是一块大磁铁,磁极位于地理南北极附近。
    早在 2200 多年前,我国已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司南的外观模样像一个汤匙,有长柄和光滑勺的圆底,放在地盘中一个平面特别光滑的“圆盘”上;地盘呈正方形,以铜质或木质材料制成。围绕“圆盘”在地盘上刻着八卦或天干、地干,以表示方向位置。这个“汤匙”是用磁石磨成的,置放在“圆盘”上可以自由转动,待静止时勺柄所指的方向便是南方。
    司南使用时必须配有地盘,即“罗盘”的前身,所以后人把指南针也称作“罗盘针”。然而,天然的磁石很不牢固,遇到震动和高热容易失磁,而且它与地盘接触转动摩擦的阻力又较大,难以达到预期的精准指南效果而未被广泛使用。
    如果将祖先发现磁石看做探索的火把,那么司南的发明则是发现的果实。我们的祖先不断奋进,以执著的信念催生着探索力量。到了宋代,人们在人工磁化和使用磁针的方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催生了指南针的发明和广泛的应用。
    北宋时期的古书载有制作“指南鱼”的方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这是一种利用强大地磁场的作用,使铁片磁化的方法。用此法制成的指南鱼会浮在水面上自由转动,在它静止下来时,鱼头则指向南方。指南鱼在携带和使用上都比司南方便,而且指向性更好。
    此外,人们发现铁在磁石上研磨也带磁性,而且磁化比较稳固,这为具有实用价值的磁体指向仪器的出现创造了重要的技术条件。
    宋代科学家沈括总结了人们长期探索的实践成果,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四种磁针的装置与使用方法:第一种“水浮法”,即将几小段灯草横穿在带磁的钢针眼上,使磁针浮于水面,类同指南鱼;第二种“指甲旋定法”和第三种“碗唇旋定法”,分别是把磁针放在指甲上和碗边上,使磁针可以灵活转动,但它很容易滑落;第四种“缕悬法”,即用一小滴黄腊把磁针的中部粘在蚕丝上,然后悬挂在无风处,针尖会一直指向南方。
    如今,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指南针以及在交通运输、国防军事等领域运用的各类指南仪器,尽管结构上更复杂、更精密,但是其基本原理都离不开中国古代开创的水浮、悬挂和支撑这几种方法。
    (1)根据短文内容,将下列词语排序,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A.发明司南 B.使用指南仪器 C.发明指南仪器 D.发现磁石
       
    (2)“司南”为什么未被广泛应用?从文中找出两个原因:
    ①   
    ②   
    (3)第五自然段中说“我们的祖先不断奋进,以执著的信念催生着探索力量”。对这句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B.赞颂了祖先的执着探索精神。
    C.前后照应,总结全文。
    D.说明发展来源于不断的创新。
    (4)下面这句话讲述了沈括所说的哪种磁针的装置与使用方法?选择字母填空    
    “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A.水浮法
    B.指甲旋定法
    C.碗唇旋定法
    D.缕悬法
    (5)短文的题目是“指南针的足迹”,而没有叫“指南针的发明”,为什么?请至少说出一点理由。
    答:   
    14.(2021•秦淮区)
    塑料袋:“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①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②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不可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所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家伙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⑤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⑥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2)“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一句中“臭”指的是    ;“香”指的是    。
    (3)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不属于其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A.发明了塑料袋以后,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使用过于普及。
    B.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不可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
    C.处理塑料袋造成的白色垃圾,一般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挖土填埋污染土壤,高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
    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虽轻便结实,但造成了环境污染。
    (4)对第③自然段“永生”一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永生”指的是不易腐烂降解。在这里指的是塑料袋是人类永远也离不开的生活用品。
    B.“永生”指的是不易腐烂降解。此处褒义贬用,既指出了塑料袋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也表明作者对之厌恶讽刺的态度。
    C.即使人类不存在了,塑料袋还会一直污染地球的环境。
    D.塑料袋的污染程度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5)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进步,不久,可降解的塑料将完全取代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塑料。
    B.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意识到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自觉“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
    C.在研制出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同时,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塑料袋将继续为人类造福。
    D.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白色污染,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这一做法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
    (6)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近200年才能腐烂,而且严重污染土壤。    
    ②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方式,一是推行法律、税收政策。    
    ③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可以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    
    15.(2022•江宁区)
    “星际争霸”
    赵君鹏
    ①夜深人静,月色溶溶,小虫低唱。可是,你知道吗?人间虽然平静,天上却不安宁。宇宙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样静谧,相反,各种天体不停地相互碰撞、吞噬,彼此相争,毫不相让。
    ②2020 年,智利的一个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一个气体云,它就是星球打架的结果。一颗恒星经过了漫长的青壮年时期,逐渐衰老,变成了一颗红巨星,体积膨胀。在吞噬了一颗围绕它旋转的行星之后,它的体积继续变大。但是,它似乎并不满足,把下一个目标锁定为围绕自己旋转的另一颗小行星。小行星在红巨星引力的作用下,盘旋着向红巨星的核心飞去,就好像小个子不甘心被大个子欺负,怒气冲冲地准备奋力一搏。还没等它们撞上,红巨星就爆炸了,形成了巨大的气体云,红巨星的外层脱落,内核暴露在外。最后的晚餐没有吃完,它再也没有能力吞噬这颗小行星了。
    ③   星球会打架,   黑洞也勇猛好斗。几乎所有大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个巨型黑洞,任何靠近黑洞的东西都会被它吞噬。黑洞就像是一个杂食性的巨兽,食欲亢奋,胃口奇大,从不挑食,永不满足。实际上,巨型黑洞    能长这么大,   通过不断地吞噬其他的物体,甚至是自己的同类——其他黑洞而形成的。
    ④黑洞吞噬黑洞,与古罗马角斗场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13亿年前宇宙中曾经上演过一场黑洞“双雄争霸”的大戏。在一次大爆炸后,两个黑洞相遇了,它们的初始质量分别是太阳的36倍和29倍。大黑洞努力将小黑洞拉向自己这个方向,小黑洞岂肯轻易就范,角力的过程持续了几十亿年。它们各自的轨道慢慢消失,互相吸引越来越接近,速度越来越快,不停地盘旋环绕,在倒计时的几分钟内快速演化,在最后的一秒钟,它们以近乎一半的光速撞击融合,合并成一个巨型的黑洞。
    ⑤宇宙中的故事没有最精彩,只有更精彩。黑洞和黑洞会融合,星系和星系也会相撞。天文学家预测,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40亿年后会撞在一起,逐渐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星系,虽然两者现在相距220万光年。可实际上,正是通过对更小星系的破坏和吸收,星系才能够不断成长,而有些恒星就是星系相互撕扯后留下的“残骸”。
    ⑥除了黑洞融合和星系相撞这样的大片,黑洞吞噬恒星和电子流、恒星俘获小行星、小行星撞击小行星等小节目更是经常上演,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天体之间的引力。
    ⑦星空璀璨,宇宙无垠,看似静谧安然,亘古不变,其实,物换星移,此消彼长,生生不息。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就范:   
    此消彼长:   
    (2)文章围绕“星际争霸”,作者主要列举    、   、   三个事例,写出了宇宙中物换星移,生生不息。
    (3)理解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Ⅰ阅读第③自然段,在文中_____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Ⅱ阅读①﹣⑥自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宙并不静谧,各种天体不停碰撞、吞噬,毫不相让。
    B.通过相互之间的破坏和吸收,星系不断成长。
    C.所有恒星都是星系相互撕扯后留下的“残骸”。
    D.形成“星际争霸”的根本原因是天体之间的引力。
    (4)阅读下面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①“夜深人静,月色溶溶,小虫低唱”这样静谧祥和的开头是为了    。
    ②“小行星在红巨星引力的作用下,盘旋着向红巨星的核心飞去,就好像小个子不甘心被大个子欺负,怒气冲冲地准备奋力一搏”这句话运用    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③“黑洞吞噬黑洞,与古罗马角斗场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句话运用    说明方法,写出了    。
    七.小说(共1小题)
    16.(2021•鼓楼区)阅读。
    亲爱的,特雷西
    母亲为儿子特雷西找出一件睡衣、一双拖鞋、两本书,想了想,又找出一个魔方。魔方是儿子最喜欢的玩具,即使闭上眼睛,他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彻底打乱的魔方复原。
    儿子22岁,非常聪明。儿子上前线,母亲知道,那里需要的不是睡衣和拖鞋,而是钢盔和子弹。不过,母亲还是希望这些东西对儿子有用。在战斗的缝隙,儿子可以穿上睡衣和拖鞋,然后倚着战壕,读两页书或者拧几下魔方。
    母亲将这些东西装进一个纸箱,并在纸箱上写下:亲爱的,特雷西。旁边的女儿静静地看着母亲,说:“您好像还忘记了哥哥的抱枕。”
    “哦,抱枕。”母亲说,“他会需要吗?”
    “当然。”女儿说,“您给他寄去睡衣、拖鞋、魔方、书籍,还可以让他睡得更舒适一些。”
    听完这句话,母亲笑了。她把纸箱重新打开,然后去儿子的卧室取来抱枕。每天早晨,母亲都会来到儿子的卧室,她有时知道儿子不在,有时会忘记儿子已经开赴前线。她低唤着儿子的名字,她说,该起床了,特雷西。
    抱枕太大,她不得不换了一个更大的纸箱。她想纸箱寄到前线时,儿子也许在吃饭,也许在睡觉,也许在站岗,也许已经冲出战壕,身边的子弹如同乱飞的蝗虫。她重新在纸箱上写下:亲爱的,特雷西。这时,她看到一位穿着军装的士兵走进院子。士兵站下,挺得笔直,轻轻摁响门铃。
    女儿跑过去,母亲的心开始狂跳起来。
    她听到士兵说:“我很遗憾……”
    她听到女儿说:“你们一定搞错了!”
    她听到士兵说:“我们也希望如此……”
    她听到女儿撕心裂肺的声音:“哥!”
    她听到士兵说:“对不起……”
    母亲已经抱起那个纸箱。如果没人摁响门铃,此时的母亲应该已经走出小院,走上大街。母亲的身体开始抖动,纸箱跌落地上,人坐在椅子上。她用手捂住脸,整个人都在颤栗。很久以后,母亲站起来,重新抱起那个纸箱。
    她挤过她的女儿。女儿坐在沙发上,手里捏着一张早已被泪水打湿的讣文。母亲扫了一眼,看到那个令她日夜牵挂的名字——特雷西。
    她挤过士兵的身体。她冲他凄然一笑。她说:“谢谢你。”
    “请相信,我同您一样悲伤。”士兵挺直身体。
    母亲再笑笑,走出小院,走上大街。天气很晴朗,阳光很明媚,街上很热闹,城市很繁华。母亲抱着纸箱,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终于她将纸箱重新放上桌子,她对面前的士兵说:“我想给我前线的儿子寄一个包裹。”
    士兵看看纸箱上的名字,扭过头跟另一个士兵悄悄耳语。士兵转过头对母亲说:“您确定吗?”
    母亲说:“是的。我想给他寄去一件睡衣,一双拖鞋,一个魔方,两本书,还有一个抱枕……”
    “太太,我知道这很残忍,不过,我很遗憾地告诉您,您的儿子……”
    “别跟我说这些。”母亲低了身子,“求你,别跟我说这些。我只想给他寄一个包裹:一件睡衣、一双拖鞋、一个魔方、两本书,还有一个抱枕……”
    士兵盯着母亲,母亲一头白发,一袭黑衣。士兵咬了咬嘴唇说:“好的,您可以再检查一遍您儿子的名字。他是特雷西吗?”
    “特雷西。亲爱的,特雷西。”
    士兵收下纸箱,在一份表格上郑重地写下:亲爱的,特雷西。士兵抬起头,立正,然后为素不相识的母亲,缓缓地行一个标准的军礼。
    (1)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母亲准备给儿子特雷西寄包裹→   →   
    (2)文章详细地写母亲为儿子准备包裹,目的是什么?用一句话阐述。
       
    (3)对“天气很晴朗,阳光很明媚,街上很热闹,城市很繁华”这一句的表达效果,体会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调当时的气候适宜,城市发达。
    B.抒发母亲走上大街的所见所感。
    C.介绍母亲寄包裹的时间、地点。
    D.反衬母亲失子而悲痛欲绝的心情。
    (4)对描写母亲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得不恰当的是    
    A.“母亲一头白发,一袭黑衣”,白发人送黑发人,母亲内心无比哀痛。
    B.母亲冲士兵“凄然一笑”,到走出小院时却“再笑笑”,说明她已经释怀。
    C.母亲“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是因为她沉浸在失去儿子的悲痛中不能自已。
    D.母亲坚持给牺牲了的儿子寄包裹,是因为儿子永远活在她心里,永远不会离开。
    (5)短文为什么要以“亲爱的,特雷西”为题?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当地的称呼习惯。
    B.贯穿全文,表明了行文线索。
    C.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D.强调了母亲对儿子无比思念。
    八.散文(共4小题)
    17.(2020•玄武区)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住的梦
    老舍
    在北平与青岛住家的时候,我永远没想到过:将来我要住在什么地方。在乐园里的人或者不会梦想另辟乐园吧。在抗战中,我在重庆住了六年。这六年的酷暑重雾,和房屋的不像房屋,使我会做梦了。我梦想着抗战胜利后我应去住的地方。
    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的: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我到过杭州,只住了两天。那是旧历的二月初,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它并没有什么奇峰或巨瀑,也没有多少古寺与胜迹,可是,它的那一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了心中的万虑,山中有水,有茶,还有酒。早晚,即使在暑天,也须穿起毛衣。我想,在这里住一夏天,必能写出一部十万到二十万字的小说。
    假若青城山去不成,求其次者才提到青岛。我在青岛住过三年,很喜爱它。不过,春夏之交,它有雾,虽然不很热,可是相当的湿闷。再说,一到夏天,游人来得很多,失去了海滨的清静。美而不静便至少失去一半的美。秋天,游人都走开,这地方反倒更可爱些。
    不过,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 萄,每样都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因中的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粱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而良乡的栗子也香闻十里。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一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一小壶佛手露啊!
    冬天,我还没有打好主意,香港很暖和,适于我这贫血怕冷的人去住,但是“洋味”太重,我不高兴去。广州,我没有到过,无从判断。成都或者相当的合适,虽然并不怎样和暖,可是为了水仙,素心腊梅,各色的茶花,与红梅绿梅,仿佛就受一点寒冷,也颇值得去了。昆明的花也多,而且天气比成都好,可是旧书铺与精美而便宜的小吃食远不及成都的那么多,专看花而没有书读似乎也差点事。好吧,就暂时这么规定:冬天不住成都便住昆明吧。
    那时候,飞机一定很方便,我想四季搬家也许不至于受多大苦处的。假若那时候飞机减价,一二百元就能买一架的话,我就自备一架,择黄道吉日慢慢地飞行。
    (选自《读天下》2017年7月刊,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作者对重庆住处的好感在叙述中真实流露。    
    ②本文语言诙谐幽默,行文有条理、有详略。    
    (2)作者选择一年四季的居住地各有理由。简要概括,完成表格。
    季节




    理想住地
    杭州
    青城山
    北平
    成都
    昆明
    选择理由
       
       、   
    天气合宜、   、
    景色宜人
    花多、小吃多、旧书铺多
       、   
    (3)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反复写自己“没有看到”“不晓得”有什么用意?
       
    ②“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这篇散文的语言文字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个性。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18.(2021•高淳区)阅读。
    我爱红杜鹃
    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那时,我每当花开时节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大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到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子里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边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行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挂响手榴弹冲入敌人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传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望着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像一片片红霞,散落在山坡上,像一团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她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那么美好,那么可爱。她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象征吗?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运不会调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中。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鱼水情深:   
    ②慷慨赴死:   
    (2)这篇文章以    为线索,讲述了    的故事,抒发了    之情。
    (3)本文在写法上的特征是    。
    A.借物喻人
    B.借物抒情
    C.借物喻理
    (4)八路军伤病员说杜鹃花象征着    。
    A.美丽事物
    B.春天
    C.中国革命胜利
    (5)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是    。
    A.杜鹃花每年都会开放,她的生命力十分旺盛。
    B.用鲜血换来革命胜利的先烈们会被所有中国人世世代代地铭记。
    C.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所以开得长久。
    (6)用“ ”画出文中描写作者望着杜鹃花产生联想的句子。请你也写一写由某种事物联想到的情景。
       
    19.(2021•六合区)
    粽子里的乡愁
    ①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日“富贵粽”。
    ③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城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年时节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培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④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德积福,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⑤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⑥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地吃。”我连忙给地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地,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地,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地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⑦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起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就跑了。
    ⑧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⑨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那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的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⑩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门庭若市:   
    ②琐琐屑屑:   
    (2)短文以“粽子”为线索,有条理地写了三件生活往事,其中略写了“包粽子”和“   ”详写了“   ”,这样写的好处是    。
    (3)“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读短文的第④~⑧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乞丐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再填表。
    情感的变化
       
    吃惊
       
    变化的原因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2021•高淳区)阅读。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一一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从父亲的角度梳理内容,填表。
    地点
    情节
    感受
    心脑血管科病房
    看病
    ①   
    医院走廊上
    ②   
    依恋,深信不疑
    ③   
    回忆往普
    ④   
    (2)根据提示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从环境描写角度赏析)
       
    ②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3)谈谈你对第⑩自然段中画“ ”句子的理解和感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段阅读(共4小题)
    1.(2020•玄武区)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完成习题。


    (1)根据以上“推文”,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罐装饮料易被老鼠啃,只能喝白开水。  × 
    ②生肉买来了以后,建议在水里浸泡。  √ 
    ③霉变水果滋生了很多微生物,不能吃。  √ 
    (2)综合以上“推文”,“江苏疾控”公众号的风格偏于  A 。
    A.活泼明快
    B.严肃冷峻
    C.朴实无华
    D.优美抒情
    (3)有读者认为,这些“推文”的编辑“真偷懒,文字太短了”。你的观点是什么?说说理由。
     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推广的目的是给读者科普知识,而不是卖弄文字。图片形象生动,利于理解认知;同时重点突出,让人一目了然,有比文字更好的推广效果。 
    (4)你最想把以上哪一则微信“推文”分享给谁?为什么?
     我最想把第三条推给老人们,他们年轻时生活较苦,所以养成了勤俭的好习惯,往往东西变质都不舍得扔,对健康危害特别大。希望通过推广能让他们理解,为何变质的食物不能吃。 
    【解答】(1)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①推文(一)中并没有写罐装饮料易被老鼠啃,只能喝白开水。故①表述错误。②阅读推文(四)可知,生肉买来了以后,建议在水里浸泡。故②表述正确。③阅读推文(三)可知,霉变水果滋生了很多微生物,不能吃。故③表述正确。
    (2)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江苏疾控”公众号的图片形象生动、整体感觉亲切可爱。因此“江苏疾控”公众号的风格偏于活泼明快。
    (3)考查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回答即可。示例: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推广的目的是给读者科普知识,而不是卖弄文字。图片形象生动,利于理解认知;同时重点突出,让人一目了然,有比文字更好的推广效果。
    (4)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实际回答即可。示例:我最想把第三条推给老人们,他们年轻时生活较苦,所以养成了勤俭的好习惯,往往东西变质都不舍得扔,对健康危害特别大。希望通过推广能让他们理解,为何变质的食物不能吃。
    故答案为:
    (1)①×②√③√;
    (2)A;
    (3)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推广的目的是给读者科普知识,而不是卖弄文字。图片形象生动,利于理解认知;同时重点突出,让人一目了然,有比文字更好的推广效果。
    (4)我最想把第三条推给老人们,他们年轻时生活较苦,所以养成了勤俭的好习惯,往往东西变质都不舍得扔,对健康危害特别大。希望通过推广能让他们理解,为何变质的食物不能吃。
    2.(2020•南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九寨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它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自开放以来,旅游者蜂拥而至,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右图是九寨沟某一年客流量季节分布曲线图,看图后完成练习。
    (1)如果将九寨沟的旅游分为旺季、常态和淡季,那么你认为淡季大致在 D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旅游旺季也会带来烦恼。旅游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满为患,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有人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建议。下面有关九寨沟开展生态旅游所采取的措施的叙述,恰当的是 AC (多选)
    A.关闭景区内的宾馆饭店,执行“沟内游,沟外住”
    B.在景区内多移植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形成新的生态景观。
    C.进行旅游功能区的规划,把旅游活动的线路、范围限定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
    D.停止生态旅游区的对外开放,促使生态环境的恢复。
    (3)如果你是九寨沟的游客,你会选择哪个月出行?说明理由。
    (4)如果你是一名九寨沟景区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针对旅游淡季,你会用什么广告语来宣?

    【解答】(1)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观察客流量季节分布曲线图可知,如果将九寨沟的旅游分为旺季、常态和淡季,那我认为淡季大致在冬季,因为这个季节的游客量最少。
    (2)考查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阅读材料可知,我认为有关九寨沟开展生态旅游所采取的措施有:关闭景区内的宾馆饭店,执行“沟内游,沟外住”。进行旅游功能区的规划,把旅游活动的线路、范围限定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故选AC。
    (3)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可知,我会选择11月份出行,11月份是九寨沟的淡季,游客量较少,同时11月的温度适中,秋季的九寨沟也很美。
    (4)考查学生拟写广告语的能力。学生拟写时注意语句通顺、简洁。即为:错峰出游九寨沟,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体验。
    故答案为:
    (1)D;
    (2)AC;
    (3)我会选择11月份出行,11月份是九寨沟的淡季,游客量较少,同时11月的温度适中,秋季的九寨沟也很美。
    (4)错峰出游九寨沟,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体验。
    3.(2020•南京)课外阅读。
    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
    早在商代,筷子称为“快”,后来改称“箸”,大约过了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
    ㅤㅤ“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愉悦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餐起来。
    用筷子吃饭,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十分方便。a有人做过这样的测定,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b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而且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c我们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原料也各异。最为出名的有驰名中外,价廉物美的杭州天竺筷。这种筷子是用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有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这种筷子下圆上方,漆花瑰丽,筷子头上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还有象牙、玉石雕刻而成的各类高档筷子。d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的筷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
    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
    (1)“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 C 。
    A.要从远古说起,有很长的时间、很长的历史。
    B.内容很多,有很长的话说,能做长篇大论。
    C.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
    D.优点多,有中国特色。
    (2)“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这句话要是放入第三自然段,那么,最恰当的地方是 C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A 说明方法。
    A.列数据 分类别
    B.举例子 打比方
    C.列数据 打比方
    D.下定义 分类别
    (4)下面的句子与文章介绍的内容不一致的是 C 。
    A.中国人使用筷子有很长的历史了
    B.梜、箸、筷的意思是相同的
    C.天竺产于印度佛教名山天竺山
    D.福州漆筷和杭州天竺筷是名筷
    (5)给短文加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C 。
    A.中国人
    B.传播友谊
    C.筷子
    D.用筷子的习惯
    【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话就长了”意思是说有关于筷子的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长”的意思选C。
    (2)考查了学生搭配句子的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句子“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中“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指的是“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而且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呢?”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对这一观点的肯定。故放在C最恰当。
    (3)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辨析。从句子“有人做过这样的测定,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的“30、50”可知,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从句子“最为出名的有驰名中外,价廉物美的杭州天竺筷。还有象牙、玉石雕刻而成的各类高档筷子。”可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4)考查了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可知,A、B、D与文中内容一致。结合“最为出名的有驰名中外、价廉物美的杭州天竺筷。这种筷子是用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可知C与文中内容不符。
    (5)考查了学生辨析文章题目的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筷子。从筷子名称的演变说起,然后描写了使用筷子的好处,接着介绍了几种著名的筷子和做工原料等,最后写了中国筷子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故以“筷子”为题目最为恰当。
    故答案为:
    (1)C;
    (2)C;
    (3)A;
    (4)C;
    (5)C。
    4.(2021•六合区)材料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正式发布

    材料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四大特点,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一是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改进后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二是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我们过去的“神舟”飞船也好,“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也好;正常在轨33天,“天宫二号”也只驻留了30天,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3个月。这必将考核验证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
    三是将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
    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教模式
    材料三:星空无垠,梦想更远。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能够极大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同时也是街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更考究一个国家的实力担当。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牵引下,中国空间站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在万千航天人的托举下,“神十二”航天员三个月的太空遨游,将为空间站建造刷新“进度条”。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不断抵近和实现飞天梦想,写就中国载人航天的壮丽篇章。
    (1)这三则材料围绕“神十二”分别介绍了三方面内容,依次是: 飞行任务标识 , 飞行任务的四大特点 和飞行任务的价值及意义。通过阅读我知道  近地轨道建造 和运营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根据材料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着陆场在内蒙古四子王旗。  × 
    ②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这有效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强大。  × 
    ③星空无垠,梦想更远,万千航天人的努力使得中国在空间站建造上又一次刷新了“进度条”。  √ 
    ④“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再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 
    (3)材料二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列数字 、 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具体、准确地突出了“神舟十二号”在轨工作时间之长,各项保障技术之高 。
    (4)观察图片,结合资料,完成填空。
    图片中的星空图案,让我联想到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舱外特意画上一位航天员,这表明  航天员会有出舱活动,我们中国人将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
    【解答】(1)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这三则材料围绕“神十二”分别介绍了三方面内容,依次是:飞行任务标识、飞行任务的四大特点和飞行任务的价值及意义。通过阅读我知道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①有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着陆场在东风着陆场。②有误,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③正确。④有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3)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从“正常在轨33天,天宫二号‘天宫二号’也只驻留了30天,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3个月”可知,把“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二号’”进行比较,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突出了“神舟十二号”在轨工作时间之长,各项保障技术之高。
    (4)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观察图片,结合资料,完成填空,图片中的星空图案,让我联想到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舱外特意画上一位航天员,这表明航天员会有出舱活动,我们中国人将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故答案为:
    (1)飞行任务标识 飞行任务的四大特点 近地轨道建造;
    (2)①×②×③√④×;
    (3)列数字 作比较 具体、准确地突出了“神舟十二号”在轨工作时间之长,各项保障技术之高;
    (4)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航天员会有出舱活动,我们中国人将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二.诗歌意境鉴赏(共1小题)
    5.(2020•南京)古诗文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描绘的是  暮春 时节的景色,由“ 兰芽短 ”“ 子规啼 ”可以看出来。
    (2)“唱黄鸡”的意思是  A 。
    A.比喻时光流逝
    B.黄鸡报晓
    C.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  反问 的手法,意思是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
    (4)下列诗句与本词表达的感情一致的项是  B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
    (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题。  × 
    ②“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  √ 
    ③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 
    【解答】(1)考查了诗词内容的理解、结合“山下兰芽短浸溪”“萧萧暮雨子规啼”中的“兰芽短”“子规啼”可知,诗词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
    (2)考查了字词意思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唱黄鸡”比喻时光流逝A。
    (3)考查了修辞及句子翻译。“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问句中隐含答案,运用了反问的手法。
    (4)考查了诗歌思想感情的感悟。A.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依依惜别的惆怅。
    B.出自曹操的《龟虽寿》,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国的豪情壮志。
    C.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D.出自李白的《将进酒》,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
    故B选项表达的感情与本词一致。
    (5)考查了诗词内容的理解。结合诗词内容可知,“门前流水尚能西!”可知,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6)考查了诗词内容的理解。结合诗词内容可知,②③正确。①有误,“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不是词题。
    故答案为:
    (1)暮春 兰芽短 子规啼;
    (2)A;
    (3)反问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4)B;
    (5)A;
    (6)①×;②√;③√。
    三.送别诗(共1小题)
    6.(2021•高淳区)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是一首宋词,词牌名是  卜算子 ,题目是  送鲍浩然之浙东 ,题目的意思可理解为  送别去浙东的朋友鲍浩然 。这让我想到了李白在黄鹤楼写的一首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上阕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阕抒发了词人送别的情意。
    B.这是一首送别词,前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C.“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D.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
    【解答】(1)考查了标题含义和知识积累。《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这是一首送别词。词牌名是“卜算子”,词题是“送鲍浩然之浙东”,题目的意思是送别去浙东的朋友鲍浩然。类似的有关李白的诗作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考查对这首词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故选C。
    故答案为:
    (1)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送别去浙东的朋友鲍浩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C。
    四.文言文阅读综合(共3小题)
    7.(2020•玄武区)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庾公①乘马有的卢②,或③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有不安已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④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⑤乎?”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庾公:庾亮,字元规,曾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②的卢:此处指性烈的凶马。③或:有的人。④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贾谊新书》中记载,早年,孙叔敖看到路上有一条两头蛇,回家对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我今天看到了。”母亲问他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怕再有人看到,就打死埋在了土里。”⑤达:豁达。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
    ①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  昔日,曾经 
    ②效之,不亦达乎? 效仿,学习 
    (2)本文的主旨在于赞扬庾公这个人  A 。
    A.为人着想
    B.安分守己
    C.追求美名
    D.毫不贪财
    【解答】(1)考查词语解释。“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的意思是:从前孙叔敖杀死两头蛇,以保护后面来的人。所以“昔”为“昔日,曾经“;“效之,不亦达乎”的意思是:我学习他,不也是很豁达吗?所以“效”为“效仿,学习”。
    (2)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熟读全文可知:庾公有很匹性子很烈的马,别人都劝他为了安全把马卖掉,可是庾公不想害了别人,所以他宁可自己继续留着这匹马。可见庾公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
    故答案为:
    (1)①昔日,曾经 ②效仿,学习。
    (2)A
    8.(2021•秦淮区)
    师旷论学[西汉]刘向
    晋平公问于①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⑤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于:向。②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燃蜡烛照明。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④戏:作弄,戏弄。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恐:恐怕,担心。
    B.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阳:阳刚之气。
    C.孰与昧行乎?孰:什么。
    D.盲臣安敢戏其君?安:怎么,哪。
    (2)下列句子对应的是短文中的哪个句子?在横线上写下来。
    ①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
     盲臣安敢戏其君? 
    ②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火把照明。这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个比喻句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B 
    A.师旷很巧妙地点明了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很多。
    B.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C.作者把学习比作太阳、蜡烛,是为了说明人生苦短。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用哪句名句或俗语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
     学无止境 
    【解答】(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解释词的意思,可以借助注释、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思。“阳”在这里的意思是“阳光”,故选:B。
    (2)考查根据翻译找原句。①“双目失明的我”解释的是“盲臣”,“怎么”解释的是“安”,“戏弄”解释的是“戏”。故对应的是:盲臣安敢戏其君?②“晚年时喜好学习”解释的是“老而好学”,“拿着火把照明”解释的是“炳烛之明”,“这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解释的是“孰与昧行乎”。故对应的是: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考查比喻句的提取及评价鉴赏的能力。语段中的比喻句是: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此句中的“如”是好像的意思,是个比喻词。选项A只说出了这个比喻句的本意,并没有揭示比喻句所包含的道理;而选项C的解释是错误的,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故选:B。
    (4)考查语文知识的积累。结合有关好学的名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如:学无止境;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故答案为:
    (1)B;
    (2)①盲臣安敢戏其君?②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B;
    (4)学无止境。
    9.(2021•高淳区)阅读。
    荀巨伯探病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③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④?”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⑤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遥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荷巨伯:东汉桓帝时颖川人。②胡贼:古代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人。胡贼就是敌兵。③败:毁坏。④独止:一个人留下。⑤委之:丢下他。⑥班军:回师,指退兵。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值胡贼攻郡(适逢)
    B.友人语巨伯曰(告诉,对…说)
    C.子可去(到某地)
    D.子令吾去(叫,让)
    (2)本文语言精练,一句话就把事情及背景交代清楚了,请找出这句话并抄下来。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 ”的句子。
     我的朋友忠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命去换他的命。 
    (5)荀巨伯是一个怎样的人?
     荀巨伯是一个有情有义、重视朋友的人。 
    【解答】(1)考查了对加点字的理解。结合译文理解,A、B、D正确。C.有误,“去”的意思是“离开”。故选C。
    (2)考查提取选文信息。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可知答案。
    (3)考查对朗读节奏的理解。结合句意理解,句意: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应划为: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4)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我的朋友忠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命去换他的命。
    (5)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结合内容可知,荀巨伯是一个有情有义、重视朋友的人。
    故答案为:
    (1)C“去”的意思是“离开”。
    (2)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4)我的朋友忠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命去换他的命。
    (5)荀巨伯是一个有情有义、重视朋友的人。
    五.记叙文(共3小题)
    10.(2020•鼓楼区)阅读。
    端午的鸭蛋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②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没有,我不敢肯定,可能只有我们那里才有:放黄烟子。黄烟子大小如北方叫“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还有一个风俗兴许和外地有不同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节选,有改动)

    (1)从文中看,汪曾祺先生认为他家乡的端午节和外地一样的风俗有  系百索子 、 做香角子 、 贴五毒 、 贴符 和  喝雄黄酒 。
    (2)文中和第②自然段加点词语“可能”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兴许 、 也许 。
    (3)根据语段内容,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内容的打“√”,不符合的打“×”。
    ①文中百姓们“贴符”原本的用意是希望能辟邪。  √ 
    ②家乡的端午,放黄烟子的目的是熏五毒。  √ 
    ③作者认为家乡放黄烟子、吃“十二红”风俗别的地方一定没有。  × 
    ④家乡的黄烟子和北方的麻雷子完全一样,只是作用不同。  × 
    ⑤在作者印象中,他家端午午饭的“十二红”里,苋菜、虾、鸭蛋是不一定有的。  × 
    【解答】(1)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可知答案。
    (2)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可能:可以实现的;能成为事实的。文中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兴许”“也许”。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正确。②正确。③有误,从“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没有,我不敢肯定可能只有我们那里才有:放黄烟子”“还有一个风俗兴许和外地有不同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可知,说法错误。④有误,从“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可知,家乡的黄烟子和北方的麻雷子不一样。⑤有误,从“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可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2)兴许 也许;
    (3)①√②√③×④×⑤×。
    11.(2020•鼓楼区)阅读。
    规矩

    ①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家里的规矩却不少,他总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拿吃饭来说:不管在哪里吃饭,大人不动筷子,小孩就不能动;吃宴席只能吃面前的菜,大人不夹菜给你,不准站起来夹;吃完饭一定要请别人慢慢吃才能离开座位。我们都很害怕他,守不住这些规矩是要挨打的。
    ②我四年级的时候,妹妹上一年级。暑假的一天晚上,邻村在打谷场上放露天电影,那个年代,这可以算是我们的节日。晚饭后,爸妈下地干活,奶奶在家看门。父亲临走时嘱咐我们看完电影早点回家,还给了我们一角钱,允许我们买一小袋五香花生吃,这对于从来没有零花钱概念的我们来说,是令人兴奋的。
    ③看电影的人很多,卖桔子汽水的和卖瓜子花生的小贩闻风而至。有一种两角钱一袋的桔子汽水,是用长长的塑料袋装的,桔红色。看着人家喝,我们心里很是羡慕。妹妹说:“哥,我想喝汽水。”我摸摸口袋里的一角钱,对她说:“汽水有什么好喝的。”其实我知道这是在骗自己,因为不光妹妹盯着邻居家孩子手里的汽水,我也时不时瞟一眼,甚至开始妒忌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实在撑不住了,汽水战胜了电影。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了——父亲的工作是收电费,他的包里装着很多小面额的电费钱,少一角钱,许他不会发现。此刻,他的包就挂在家里自行车的后座边。于是我让妹妹站在那里别乱跑,自己悄悄回家,躲过了奶奶,从包里拿了一角钱。喝着不义之财买来的汽水,妹妹很开心,我也很享受。
    ④汽水喝完,真的很满足,但我总觉得后怕。没几天,我的预感就兑现了。
    ⑤第二天,第三天,父亲并没有发现包里的钱少了,我在不安中暗自窃喜。不想邻居家的孩子因为跟我闹矛盾,一气之下把我和妹喝汽水的事揭发了。于是我们的厄运到了:我们俩跪在门口,等待被打,身在颤,心在抖。妹妹年龄小,又是女孩,只跪不打,所有的责打都倾泻在了我身上。父亲轻易不打我们,但打起来让人受不了。
    ⑥我不记得被父亲从门口竹丛中随手折来的竹竿抽打了多少下,只知道每一下都钻心得痛,每打一下,边上的妹妹也跟着震一下。在我们的求饶和邻居的劝说下,父亲终于停了手。一连十来天,我的后背因为道道口子无法正常睡觉,每天都是趴着睡,趴得难受了再坐起来,汗水让伤口的疼痛一刻也没有停歇过。疼痛让我记住了父亲定的一条新规矩:不该碰的东西绝不能碰,还有嘴不能馋。
    ⑦工作之初,父亲又给我定了一条新规矩:踏踏实实干工作,不要投机取巧。我们兄妹俩一直深深记着,并遵照父亲的规矩行事,在各自的领域体现着家规的影响。
    ⑧父亲的教育方式,也许是不符合儿童教育心理学的,那些规矩也没有一个字是写在纸面上的,都是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建立起来的,但是我知道它们有用。那些到现在我都整理不全的规矩,都一股脑融在了我的血液里。
    (1)请在文中用“ ”画出“父亲”给“我们”定的有关吃饭的规矩。
    (2)第③~⑦自然段中,“父亲”给“我”定的两条新规矩分别是什么?
     不该碰的东西绝不能碰,嘴不能馋;踏踏实实干工作,不要投机取巧。 
    (3)请概括第③~⑤自然段的段意。
     “我”和妹妹想喝汽水,我”偷了一角钱电费买了汽水喝,被爸爸打了。 
    (4)对第③自然段中“我实在撑不住了”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撑不住了”反映“我”内心经过了一番挣扎。
    B.这是动作描写,表现“我”看电影时间长,感觉累。
    C.这是心理描写,表现了“我”虽然说没什么好喝的,但一直惦记着那种汽水。
    D.“撑不住了”为下文“我”做出偷取“不义之财”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5)“那些到现在我都整理不全的规矩,都一股脑儿融在了我的血液里。”为什么“我”整理不全这些规矩?“融在了我的血液里”是什么意思?
     “我”整理不全是因为“那些规矩也没有一个字是写在纸面上的,都是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建立起来的。”“融在了我的血液里”意思是“我”一直深深记着,并遵照父亲的规矩行事。(或:“我”深深记住了父亲的规矩,在行动上体现了父亲的规矩) 
    【解答】(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提炼。从“拿吃饭来说:不管在哪里吃饭,大人不动筷子,小孩就不能动;吃宴席只能吃面前的菜,大人不夹菜给你,不准站起来夹;吃完饭一定要请别人慢慢吃才能离开座位”可知这是吃饭规矩。
    (2)考查文章内容的提炼。“疼痛让我记住了父亲定的一条新规矩:不该碰的东西绝不能碰,还有嘴不能馋。”“工作之初,父亲又给我定了一条新规矩:踏踏实实干工作,不要投机取巧。”可知这是父亲定的两条新规矩。
    (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概括。一般概括为:人+时间+地点+事件。可概括为:“我”和妹妹想喝汽水,我”偷了一角钱电费买了汽水喝,被爸爸打了。
    (4)考查对文段句子的理解。“我实在撑不住了”是心理描写,我一心惦记那汽水,特别嘴馋,才有了下面偷钱买汽水的行为。故选B。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整理不全是因为“那些规矩也没有一个字是写在纸面上的,都是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建立起来的。”“融在了我的血液里”意思是“我”一直深深记着,并遵照父亲的规矩行事。(或:“我”深深记住了父亲的规矩,在行动上体现了父亲的规矩)
    故答案为:
    (1)不管在哪里吃饭,大人不动筷子,小孩就不能动;吃宴席只能吃面前的菜,大人不夹菜给你,不准站起来夹;吃完饭一定要请别人慢慢吃才能离开座位。
    (2)不该碰的东西绝不能碰,嘴不能馋;踏踏实实干工作,不要投机取巧。
    (3)“我”和妹妹想喝汽水,我”偷了一角钱电费买了汽水喝,被爸爸打了。
    (4)B
    (5)“我”整理不全是因为那些规矩也没有一个字是写在纸面上的,都是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建立起来的”。“融在了我的血液里”意思是“我”一直深深记着,并遵照父亲的规矩行事。(或:“我”深深记住了父亲的规矩,在行动上体现了父亲的规矩)
    12.(2022•江宁区)
    老街时光
    庞余亮
    ①老街的上午时光走得很快,就如那挑担子卖蔬菜的瘦老汉,他似乎不像是卖菜的,反而像一个来老街做挑担子比赛的。喜欢买新鲜菜的主妇大声问他为什么走得这样快,他笑呵呵地说,哪里走得快?一点也不快嘛。是的,一点也不快,再不快,每天五笼的酒酵馒头就卖光了。瘦老汉每天卖完菜,必然要去买酒酵馒头。每次5个,不多不少。这馒头可真是米酒酵的,那酒香,那面香,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
    ②早市一过,老街就空了,剩下了那个卖葱和芫荽(yán sui,又名香菜)的老太太。葱是青青白白的女儿葱,几根分一摊,一摊一块钱。芫荽是剪的芫荽枝叶,扎了起来,也是一把一块钱。老太太说是她家院子里种的,可谁也不知道这老太太家院子里有多少女儿葱多少芫荽?反正每天都可以看到老太太、女儿葱和芫荽。清清爽爽的老太太,青白的女儿葱;绿的芫荽。等老太太、女儿葱和芫荽都不见的时候,太阳已到了中午。
    ③女鞋匠已在吃午饭了,午饭在那个铝便当盒里,是上午带过来的吗?还是她男人送过来的?女鞋匠力气很大,锥子往那皮鞋底挖的时候,很轻易地就穿过去了。午饭一过,女鞋匠不继续干活,而是倚在板壁上打瞌睡。
    ④对面报亭边出现了一帮老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茶垢很重的茶杯,每个人都穿着一件白背心,裤兜里都是零币。他们打牌,输赢不超过5块钱。用他们的话说,这5块钱总会跑,今天在这个人的口袋里,明天就到那个人的口袋里了。
    ⑤那只有一只胳臂的女人出来卖玉米棒子时,已到了老街的黄昏。女人带了一杆秤,但她从来不称重,由顾客自己称,自己算。女人看着顾客挑玉米,称玉米,表情平静,仿佛玉米的买卖与她无关,有时候,她的目光又游离到老街深处。
    ⑥快时光,慢时光,好时光,都在这条老街上。
    (1)文章按照  时间 顺序,先后描写了老街上瘦老汉买酒酵馒头、 老太太卖女儿葱和芫荽 、女鞋匠打瞌睡、 报亭边老头打牌 、 独臂女人卖玉米棒子 这五个场景。
    (2)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完成下列练习。
    ①阅读第①自然段,“这馒头可真是米酒酵的,那酒香,那面香,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这里采用了  比喻 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馒头的酒香、面香四溢的动态过程 。
    ②阅读第③自然段,“锥子往那皮鞋底挖的时候,很轻易地就穿过去了”通过对女鞋匠  动作 的描写,展现了一个  技术高超、能干 的女鞋匠形象。
    ③阅读第⑤自然段,“女人看着顾客挑玉米,称玉米,表情平静,仿佛玉米的买卖与她无关,有时候,她的目光又游离到老街深处”这句话通过对独臂女人的  神态 描写,体现了  她的从容 。
    (3)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你对“快时光,慢时光,好时光,都在这条老街上”这句话的理解。
     老街上,人们的生活节奏不同,有的紧张匆忙,有的缓慢从容,有的快乐自在……但一切都和老街一样美好,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解答】(1)本题考查写作顺序和概括文章内容。由关键词“上午时光”“太阳已到了中午”“已到了老街的黄昏”可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二空可由第②段概括出答案,第三空可由第④段概括出答案,第四空可由第⑤段概括出答案。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其作用。①“那酒香,那面香,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把“酒香、面香”比作“两个调皮的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馒头的酒香、面香四溢的动态过程。②“挖、穿”是对女鞋匠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她技术高超、能干的形象。③“表情平静”是对独臂女人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她的从容之态。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快时光,慢时光,好时光,都在这条老街上”,是说这条老街上的生活状态各异,有紧张匆忙的,也有缓慢从容的,有快乐自在的……但不管怎样,这些生活状态都是美好的,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老街生活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1)时间 老太太卖女儿葱和芫荽 报亭边老头打牌 独臂女人卖玉米棒子;
    (2)①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馒头的酒香、面香四溢的动态过程 ②动作 技术高超、能干 ③神态 她的从容;
    (3)老街上,人们的生活节奏不同,有的紧张匆忙,有的缓慢从容,有的快乐自在……但一切都和老街一样美好,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六.说明文(共3小题)
    13.(2021•鼓楼区)阅读。
    指南针的足迹
    人们对生活环境熟悉,明确“东南西北”方向的概念,所以才不会迷路。假如我们处在没有星辰的夜晚、漆黑的荒郊野地、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漫无边际的沙漠、烟波浩瀚的海洋……应该利用什么来辨别方向呢?答案就是——指南针。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已有铸铁技术,人们在开矿和冶炼过程中,对铁矿石的性质逐渐有了认识,并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了磁石能吸铁的特点。我们祖先不仅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还发现它具有指极性。如果把一根棒状磁石用线系在中间悬空挂起,静止时,它的一端指向南方,另一端则指向北方。因为整个地球是一块大磁铁,磁极位于地理南北极附近。
    早在 2200 多年前,我国已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司南的外观模样像一个汤匙,有长柄和光滑勺的圆底,放在地盘中一个平面特别光滑的“圆盘”上;地盘呈正方形,以铜质或木质材料制成。围绕“圆盘”在地盘上刻着八卦或天干、地干,以表示方向位置。这个“汤匙”是用磁石磨成的,置放在“圆盘”上可以自由转动,待静止时勺柄所指的方向便是南方。
    司南使用时必须配有地盘,即“罗盘”的前身,所以后人把指南针也称作“罗盘针”。然而,天然的磁石很不牢固,遇到震动和高热容易失磁,而且它与地盘接触转动摩擦的阻力又较大,难以达到预期的精准指南效果而未被广泛使用。
    如果将祖先发现磁石看做探索的火把,那么司南的发明则是发现的果实。我们的祖先不断奋进,以执著的信念催生着探索力量。到了宋代,人们在人工磁化和使用磁针的方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催生了指南针的发明和广泛的应用。
    北宋时期的古书载有制作“指南鱼”的方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这是一种利用强大地磁场的作用,使铁片磁化的方法。用此法制成的指南鱼会浮在水面上自由转动,在它静止下来时,鱼头则指向南方。指南鱼在携带和使用上都比司南方便,而且指向性更好。
    此外,人们发现铁在磁石上研磨也带磁性,而且磁化比较稳固,这为具有实用价值的磁体指向仪器的出现创造了重要的技术条件。
    宋代科学家沈括总结了人们长期探索的实践成果,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四种磁针的装置与使用方法:第一种“水浮法”,即将几小段灯草横穿在带磁的钢针眼上,使磁针浮于水面,类同指南鱼;第二种“指甲旋定法”和第三种“碗唇旋定法”,分别是把磁针放在指甲上和碗边上,使磁针可以灵活转动,但它很容易滑落;第四种“缕悬法”,即用一小滴黄腊把磁针的中部粘在蚕丝上,然后悬挂在无风处,针尖会一直指向南方。
    如今,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指南针以及在交通运输、国防军事等领域运用的各类指南仪器,尽管结构上更复杂、更精密,但是其基本原理都离不开中国古代开创的水浮、悬挂和支撑这几种方法。
    (1)根据短文内容,将下列词语排序,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A.发明司南 B.使用指南仪器 C.发明指南仪器 D.发现磁石
     D A C B 
    (2)“司南”为什么未被广泛应用?从文中找出两个原因:
    ① 天然磁石很不牢固,遇到震动和高热容易失磁。 
    ② 与地盘接触转动摩擦的阻力较大,难以达到精准指南效果。 
    (3)第五自然段中说“我们的祖先不断奋进,以执著的信念催生着探索力量”。对这句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B.赞颂了祖先的执着探索精神。
    C.前后照应,总结全文。
    D.说明发展来源于不断的创新。
    (4)下面这句话讲述了沈括所说的哪种磁针的装置与使用方法?选择字母填空  D 
    “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A.水浮法
    B.指甲旋定法
    C.碗唇旋定法
    D.缕悬法
    (5)短文的题目是“指南针的足迹”,而没有叫“指南针的发明”,为什么?请至少说出一点理由。
    答: ①形象化的标题使表达更鲜活、生动,增加可读性。②“足迹”暗含着指南针发明的历史进程。 
    【解答】(1)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文章第二段写发现磁石,第三、四自然段写发明司南,第八自然段写发明指南仪器,最后一段写使用指南仪器。故排序为D A C B。
    (2)考查信息的提取。由“然而,天然的磁石很不牢固,遇到震动和高热容易失磁,而且它与地盘接触转动摩擦的阻力又较大,难以达到预期的精准指南效果而未被广泛使用”可图去除:①天然磁石很不牢固,遇到震动和高热容易失磁。②与地盘接触转动摩擦的阻力较大,难以达到精准指南效果。
    (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C.“总结全文”错误。这句话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不能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故选:C。
    (4)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与沈括的“用一小滴黄腊把磁针的中部粘在蚕丝上,然后悬挂在无风处,针尖会一直指向南方”的“缕悬法”相吻合。故选:D。
    (5)考查标题的语言。①“足迹”将发明指南针的过程形象化,使表达更鲜活、生动,增加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足迹”暗含着指南针发明的历史进程。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D A C B;
    (2)①天然磁石很不牢固,遇到震动和高热容易失磁。②与地盘接触转动摩擦的阻力较大,难以达到精准指南效果。
    (3)C;
    (4)D;
    (5)①形象化的标题使表达更鲜活、生动,增加可读性。②“足迹”暗含着指南针发明的历史进程。
    14.(2021•秦淮区)
    塑料袋:“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①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②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不可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所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家伙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⑤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⑥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  打比方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形象生动地说明废弃塑料袋数量之多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
    (2)“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一句中“臭”指的是  塑料袋焚烧时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的气味难闻 ;“香”指的是  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 。
    (3)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不属于其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A 
    A.发明了塑料袋以后,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使用过于普及。
    B.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不可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
    C.处理塑料袋造成的白色垃圾,一般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挖土填埋污染土壤,高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
    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虽轻便结实,但造成了环境污染。
    (4)对第③自然段“永生”一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永生”指的是不易腐烂降解。在这里指的是塑料袋是人类永远也离不开的生活用品。
    B.“永生”指的是不易腐烂降解。此处褒义贬用,既指出了塑料袋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也表明作者对之厌恶讽刺的态度。
    C.即使人类不存在了,塑料袋还会一直污染地球的环境。
    D.塑料袋的污染程度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5)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C 
    A.随着科技进步,不久,可降解的塑料将完全取代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塑料。
    B.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意识到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自觉“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
    C.在研制出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同时,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塑料袋将继续为人类造福。
    D.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白色污染,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这一做法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
    (6)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近200年才能腐烂,而且严重污染土壤。  √ 
    ②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方式,一是推行法律、税收政策。  √ 
    ③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可以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  ×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结合内容理解,把“塑料袋”比作“白色外衣”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废弃塑料袋数量之多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可知,“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一句中“臭”指的是塑料袋焚烧时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的气味难闻,“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主要是因为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A项不属于根本原因。故选A。
    (4)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家伙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永生”的本义是指人死后灵魂永久不灭,在这里指塑料袋不易腐烂降解。且“永生”加了引号,属于褒义贬用,既指出了塑料袋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也表明作者对之厌恶讽刺的态度。故选B。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可知,C项说法正确。故选C。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可知,①说法正确。由文章④到⑥段内容可知,②说法正确。③“可以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说法太绝对,错误。
    故答案为:
    (1)打比方 形象生动地说明废弃塑料袋数量之多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2)塑料袋焚烧时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的气味难闻 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
    (3)A;
    (4)B;
    (5)C;
    (6)①√②√③×。
    15.(2022•江宁区)
    “星际争霸”
    赵君鹏
    ①夜深人静,月色溶溶,小虫低唱。可是,你知道吗?人间虽然平静,天上却不安宁。宇宙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样静谧,相反,各种天体不停地相互碰撞、吞噬,彼此相争,毫不相让。
    ②2020 年,智利的一个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一个气体云,它就是星球打架的结果。一颗恒星经过了漫长的青壮年时期,逐渐衰老,变成了一颗红巨星,体积膨胀。在吞噬了一颗围绕它旋转的行星之后,它的体积继续变大。但是,它似乎并不满足,把下一个目标锁定为围绕自己旋转的另一颗小行星。小行星在红巨星引力的作用下,盘旋着向红巨星的核心飞去,就好像小个子不甘心被大个子欺负,怒气冲冲地准备奋力一搏。还没等它们撞上,红巨星就爆炸了,形成了巨大的气体云,红巨星的外层脱落,内核暴露在外。最后的晚餐没有吃完,它再也没有能力吞噬这颗小行星了。
    ③ 不但 星球会打架, 而且 黑洞也勇猛好斗。几乎所有大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个巨型黑洞,任何靠近黑洞的东西都会被它吞噬。黑洞就像是一个杂食性的巨兽,食欲亢奋,胃口奇大,从不挑食,永不满足。实际上,巨型黑洞  之所以 能长这么大, 是因为 通过不断地吞噬其他的物体,甚至是自己的同类——其他黑洞而形成的。
    ④黑洞吞噬黑洞,与古罗马角斗场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13亿年前宇宙中曾经上演过一场黑洞“双雄争霸”的大戏。在一次大爆炸后,两个黑洞相遇了,它们的初始质量分别是太阳的36倍和29倍。大黑洞努力将小黑洞拉向自己这个方向,小黑洞岂肯轻易就范,角力的过程持续了几十亿年。它们各自的轨道慢慢消失,互相吸引越来越接近,速度越来越快,不停地盘旋环绕,在倒计时的几分钟内快速演化,在最后的一秒钟,它们以近乎一半的光速撞击融合,合并成一个巨型的黑洞。
    ⑤宇宙中的故事没有最精彩,只有更精彩。黑洞和黑洞会融合,星系和星系也会相撞。天文学家预测,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40亿年后会撞在一起,逐渐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星系,虽然两者现在相距220万光年。可实际上,正是通过对更小星系的破坏和吸收,星系才能够不断成长,而有些恒星就是星系相互撕扯后留下的“残骸”。
    ⑥除了黑洞融合和星系相撞这样的大片,黑洞吞噬恒星和电子流、恒星俘获小行星、小行星撞击小行星等小节目更是经常上演,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天体之间的引力。
    ⑦星空璀璨,宇宙无垠,看似静谧安然,亘古不变,其实,物换星移,此消彼长,生生不息。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就范: 听从支配和控制,本文指“被吞噬”。 
    此消彼长: 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本文指宇宙间的事物既有消失的也有生长的。 
    (2)文章围绕“星际争霸”,作者主要列举  星球会打架 、 黑洞勇猛好斗 、 星系和星系会相撞 三个事例,写出了宇宙中物换星移,生生不息。
    (3)理解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Ⅰ阅读第③自然段,在文中_____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Ⅱ阅读①﹣⑥自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宇宙并不静谧,各种天体不停碰撞、吞噬,毫不相让。
    B.通过相互之间的破坏和吸收,星系不断成长。
    C.所有恒星都是星系相互撕扯后留下的“残骸”。
    D.形成“星际争霸”的根本原因是天体之间的引力。
    (4)阅读下面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①“夜深人静,月色溶溶,小虫低唱”这样静谧祥和的开头是为了  体现人间的平静,与天上的不安宁形成对比 。
    ②“小行星在红巨星引力的作用下,盘旋着向红巨星的核心飞去,就好像小个子不甘心被大个子欺负,怒气冲冲地准备奋力一搏”这句话运用  打比方 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生动形象地说明小行星不甘心被红巨星吞噬 。
    ③“黑洞吞噬黑洞,与古罗马角斗场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句话运用  作比较 说明方法,写出了  黑洞吞噬黑洞比古罗马角斗场更精彩 。
    【解答】(1)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范:听从支配和控制,本文指“被吞噬”。此消彼长: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本文指宇宙间的事物既有消失的也有生长的。
    (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短文可知,第②自然段主要列举了星球打架的事例,第③④自然段主要列举了黑洞勇猛好斗的事例,第⑤自然段主要列举了星系和星系会相撞的事例。
    (3)考查加关联词。Ⅰ阅读句子“星球会打架,黑洞也勇猛好斗”可知,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属于过渡句,所以应填“不但……而且……”。“通过不断地吞噬其他的物体”是因,“巨型黑洞能长这么大”是果,所以应填“之所以……是因为……”。Ⅱ阅读第⑤自然段可知,“有些恒星就是星系相互撕扯后留下的‘残骸’”,并不是所有恒星都是,C项太过绝对,不正确,故选C。其他A、B、C三项都正确。
    (4)考查对写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仔细阅读可知,“夜深人静,月色溶溶,小虫低唱”这样静谧祥和的开头是为了体现人间的平静,与天上的不安宁形成对比。阅读句子“就好像小个子不甘心被大个子欺负”可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小行星”比作“小个子”,将“红巨星”比作“大个子”,生动形象地说明小行星不甘心被红巨星吞噬。阅读“黑洞吞噬黑洞,与古罗马角斗场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可知,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黑洞吞噬黑洞”与“古罗马角斗场”作比较,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黑洞吞噬黑洞比古罗马角斗场更精彩。
    故答案为:
    (1)听从支配和控制,本文指“被吞噬”。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本文指宇宙间的事物既有消失的也有生长的。
    (2)星球会打架 黑洞勇猛好斗 星系和星系会相撞;
    (3)Ⅰ不但 而且 之所以 是因为;
    ⅡC;
    (4)①体现人间的平静,与天上的不安宁形成对比;
    ②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小行星不甘心被红巨星吞噬;
    ③作比较 黑洞吞噬黑洞比古罗马角斗场更精彩。
    七.小说(共1小题)
    16.(2021•鼓楼区)阅读。
    亲爱的,特雷西
    母亲为儿子特雷西找出一件睡衣、一双拖鞋、两本书,想了想,又找出一个魔方。魔方是儿子最喜欢的玩具,即使闭上眼睛,他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彻底打乱的魔方复原。
    儿子22岁,非常聪明。儿子上前线,母亲知道,那里需要的不是睡衣和拖鞋,而是钢盔和子弹。不过,母亲还是希望这些东西对儿子有用。在战斗的缝隙,儿子可以穿上睡衣和拖鞋,然后倚着战壕,读两页书或者拧几下魔方。
    母亲将这些东西装进一个纸箱,并在纸箱上写下:亲爱的,特雷西。旁边的女儿静静地看着母亲,说:“您好像还忘记了哥哥的抱枕。”
    “哦,抱枕。”母亲说,“他会需要吗?”
    “当然。”女儿说,“您给他寄去睡衣、拖鞋、魔方、书籍,还可以让他睡得更舒适一些。”
    听完这句话,母亲笑了。她把纸箱重新打开,然后去儿子的卧室取来抱枕。每天早晨,母亲都会来到儿子的卧室,她有时知道儿子不在,有时会忘记儿子已经开赴前线。她低唤着儿子的名字,她说,该起床了,特雷西。
    抱枕太大,她不得不换了一个更大的纸箱。她想纸箱寄到前线时,儿子也许在吃饭,也许在睡觉,也许在站岗,也许已经冲出战壕,身边的子弹如同乱飞的蝗虫。她重新在纸箱上写下:亲爱的,特雷西。这时,她看到一位穿着军装的士兵走进院子。士兵站下,挺得笔直,轻轻摁响门铃。
    女儿跑过去,母亲的心开始狂跳起来。
    她听到士兵说:“我很遗憾……”
    她听到女儿说:“你们一定搞错了!”
    她听到士兵说:“我们也希望如此……”
    她听到女儿撕心裂肺的声音:“哥!”
    她听到士兵说:“对不起……”
    母亲已经抱起那个纸箱。如果没人摁响门铃,此时的母亲应该已经走出小院,走上大街。母亲的身体开始抖动,纸箱跌落地上,人坐在椅子上。她用手捂住脸,整个人都在颤栗。很久以后,母亲站起来,重新抱起那个纸箱。
    她挤过她的女儿。女儿坐在沙发上,手里捏着一张早已被泪水打湿的讣文。母亲扫了一眼,看到那个令她日夜牵挂的名字——特雷西。
    她挤过士兵的身体。她冲他凄然一笑。她说:“谢谢你。”
    “请相信,我同您一样悲伤。”士兵挺直身体。
    母亲再笑笑,走出小院,走上大街。天气很晴朗,阳光很明媚,街上很热闹,城市很繁华。母亲抱着纸箱,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终于她将纸箱重新放上桌子,她对面前的士兵说:“我想给我前线的儿子寄一个包裹。”
    士兵看看纸箱上的名字,扭过头跟另一个士兵悄悄耳语。士兵转过头对母亲说:“您确定吗?”
    母亲说:“是的。我想给他寄去一件睡衣,一双拖鞋,一个魔方,两本书,还有一个抱枕……”
    “太太,我知道这很残忍,不过,我很遗憾地告诉您,您的儿子……”
    “别跟我说这些。”母亲低了身子,“求你,别跟我说这些。我只想给他寄一个包裹:一件睡衣、一双拖鞋、一个魔方、两本书,还有一个抱枕……”
    士兵盯着母亲,母亲一头白发,一袭黑衣。士兵咬了咬嘴唇说:“好的,您可以再检查一遍您儿子的名字。他是特雷西吗?”
    “特雷西。亲爱的,特雷西。”
    士兵收下纸箱,在一份表格上郑重地写下:亲爱的,特雷西。士兵抬起头,立正,然后为素不相识的母亲,缓缓地行一个标准的军礼。
    (1)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母亲准备给儿子特雷西寄包裹→ 士兵送来特雷西牺牲的讣文 → 母亲执意给牺牲的儿子寄去包裹。 
    (2)文章详细地写母亲为儿子准备包裹,目的是什么?用一句话阐述。
     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思念、疼爱等。 
    (3)对“天气很晴朗,阳光很明媚,街上很热闹,城市很繁华”这一句的表达效果,体会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强调当时的气候适宜,城市发达。
    B.抒发母亲走上大街的所见所感。
    C.介绍母亲寄包裹的时间、地点。
    D.反衬母亲失子而悲痛欲绝的心情。
    (4)对描写母亲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得不恰当的是  B 
    A.“母亲一头白发,一袭黑衣”,白发人送黑发人,母亲内心无比哀痛。
    B.母亲冲士兵“凄然一笑”,到走出小院时却“再笑笑”,说明她已经释怀。
    C.母亲“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是因为她沉浸在失去儿子的悲痛中不能自已。
    D.母亲坚持给牺牲了的儿子寄包裹,是因为儿子永远活在她心里,永远不会离开。
    (5)短文为什么要以“亲爱的,特雷西”为题?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A.表明当地的称呼习惯。
    B.贯穿全文,表明了行文线索。
    C.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D.强调了母亲对儿子无比思念。
    【解答】(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细读文章可知,这篇小说写了一个母亲准备给在前线的儿子特雷西寄包裹,这时士兵送来特雷西牺牲的讣文,但这位母亲执意给牺牲的儿子寄去包裹,表达了深深的母爱。据此填写即可。
    (2)考查对文章写法的理解。纵观全文可知,文章详细地写母亲为儿子准备包裹,其目的是突出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思念、疼爱等。
    (3)考查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文中句子“天气很晴朗,阳光很明媚,街上很热闹,城市很繁华”是一处环境描写,这一句反衬母亲失子而悲痛欲绝的心情,故体会最恰当的一项是D。
    (4)考查对文章写法的体会。对描写母亲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得不恰当的是B,因为母亲冲士兵“凄然一笑”,反映此时此刻这位母亲心里十分悲痛,到走出小院时却“再笑笑”,并不是说她已经释怀。而是她强压悲痛,把这份痛苦藏在心里。
    (5)考查对题目的理解。短文以“亲爱的,特雷西”为题,贯穿全文,表明了行文线索。强调了母亲对儿子无比思念。也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并不是为了表明当地的称呼习惯。故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
    故答案为:
    (1)士兵送来特雷西牺牲的讣文 母亲执意给牺牲的儿子寄去包裹;
    (2)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思念、疼爱等。
    (3)D;
    (4)B;
    (5)A。
    八.散文(共4小题)
    17.(2020•玄武区)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住的梦
    老舍
    在北平与青岛住家的时候,我永远没想到过:将来我要住在什么地方。在乐园里的人或者不会梦想另辟乐园吧。在抗战中,我在重庆住了六年。这六年的酷暑重雾,和房屋的不像房屋,使我会做梦了。我梦想着抗战胜利后我应去住的地方。
    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的: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我到过杭州,只住了两天。那是旧历的二月初,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它并没有什么奇峰或巨瀑,也没有多少古寺与胜迹,可是,它的那一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了心中的万虑,山中有水,有茶,还有酒。早晚,即使在暑天,也须穿起毛衣。我想,在这里住一夏天,必能写出一部十万到二十万字的小说。
    假若青城山去不成,求其次者才提到青岛。我在青岛住过三年,很喜爱它。不过,春夏之交,它有雾,虽然不很热,可是相当的湿闷。再说,一到夏天,游人来得很多,失去了海滨的清静。美而不静便至少失去一半的美。秋天,游人都走开,这地方反倒更可爱些。
    不过,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 萄,每样都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因中的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粱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而良乡的栗子也香闻十里。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一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一小壶佛手露啊!
    冬天,我还没有打好主意,香港很暖和,适于我这贫血怕冷的人去住,但是“洋味”太重,我不高兴去。广州,我没有到过,无从判断。成都或者相当的合适,虽然并不怎样和暖,可是为了水仙,素心腊梅,各色的茶花,与红梅绿梅,仿佛就受一点寒冷,也颇值得去了。昆明的花也多,而且天气比成都好,可是旧书铺与精美而便宜的小吃食远不及成都的那么多,专看花而没有书读似乎也差点事。好吧,就暂时这么规定:冬天不住成都便住昆明吧。
    那时候,飞机一定很方便,我想四季搬家也许不至于受多大苦处的。假若那时候飞机减价,一二百元就能买一架的话,我就自备一架,择黄道吉日慢慢地飞行。
    (选自《读天下》2017年7月刊,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作者对重庆住处的好感在叙述中真实流露。  × 
    ②本文语言诙谐幽默,行文有条理、有详略。  √ 
    (2)作者选择一年四季的居住地各有理由。简要概括,完成表格。
    季节




    理想住地
    杭州
    青城山
    北平
    成都
    昆明
    选择理由
     生活在诗与图画中 
     幽静 、 充满绿意 
    天气合宜、 吃食丰富 、
    景色宜人
    花多、小吃多、旧书铺多
     天气好 、 花多 
    (3)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反复写自己“没有看到”“不晓得”有什么用意?
     “没有看到”“不晓得”一方面是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对春天杭州风景的喜爱。 
    ②“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秋天的喜爱。 
    (4)这篇散文的语言文字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个性。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必滴下口水来!”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趣味横生,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风趣幽默的人。 
    【解答】(1)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①有误,从“在乐园里的人或者不会梦想另辟乐园吧。在抗战中,我在重庆住了六年。这六年的酷暑重雾,和房屋的不像房屋,使我会做梦了”可知,作者对重庆住处的没有好感。②正确。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从“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可知,作者春天想去杭州的理由。从“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结合“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它的那一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的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可知,作者夏天想去青城山的理由。从“秋天一定要住北平……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 萄,每样都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可知,秋天要住北平的理由。从“好吧,就暂时这么规定:冬天不住成都使住昆明吧”可知,冬天作者选择居住在成都或昆明,结合“可是为了水仙,素心腊梅,各色的茶花与红梅绿梅,仿佛就受一点寒冷,也颇值得去了。昆明的花也多,而且天气比成都好”可知,作者想去成都或昆明的理由是花多。
    (3)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可知,“没有看到”“不晓得”一方面是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对春天杭州风景的喜爱。从“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可见,即使荷花凋谢了,荷叶仍然还有清香,与下文“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秋天的喜爱。
    (4)考查了对作者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例:从“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必滴下口水来”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趣味横生,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风趣幽默的人。
    故答案为:
    (1)①×②√;
    (2)生活在诗与图画中 幽静 充满绿意 吃食丰富 天气好 花多;
    (3)“没有看到”“不晓得”一方面是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对春天杭州风景的喜爱。
    ②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秋天的喜爱。
    (4)“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必滴下口水来!”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趣味横生,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风趣幽默的人。
    18.(2021•高淳区)阅读。
    我爱红杜鹃
    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那时,我每当花开时节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大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到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子里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边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行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挂响手榴弹冲入敌人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传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望着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像一片片红霞,散落在山坡上,像一团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她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那么美好,那么可爱。她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象征吗?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运不会调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中。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鱼水情深: 鱼儿离不开水,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文中指八路军战士和乡亲们感情深厚。 
    ②慷慨赴死: 形容一个人为了理想,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惧,从容就义。文中指革命烈士们不惧生死。 
    (2)这篇文章以  杜鹃花 为线索,讲述了  三个八路军伤病员为救乡亲们而英勇牺牲 的故事,抒发了  对八路军战士的赞美、怀念 之情。
    (3)本文在写法上的特征是  B 。
    A.借物喻人
    B.借物抒情
    C.借物喻理
    (4)八路军伤病员说杜鹃花象征着  C 。
    A.美丽事物
    B.春天
    C.中国革命胜利
    (5)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是  B 。
    A.杜鹃花每年都会开放,她的生命力十分旺盛。
    B.用鲜血换来革命胜利的先烈们会被所有中国人世世代代地铭记。
    C.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所以开得长久。
    (6)用“ ”画出文中描写作者望着杜鹃花产生联想的句子。请你也写一写由某种事物联想到的情景。
     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传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看到石缝中破土而出的小草,我联想到为国争光、拼搏向上的运动健儿,他们拼尽全力,挥洒汗水,只为替祖国争得无上的荣誉。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①“鱼水情深”的本义是鱼儿离不开水,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结合语境“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可知,“鱼水情深”在文中指八路军战士和乡亲们感情深厚。②“慷慨赴死”的本义是形容一个人为了理想,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惧,从容就义。结合语境“烈士们宣传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可知,“慷慨赴死”在文中指革命烈士们不惧生死。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那时,我每当花开时节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望着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可知,本文的线索是杜鹃花。由文章第三段可概括出故事内容:三个八路军伤病员为救乡亲们而英勇牺牲。由句子“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运不会调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中”可知,抒发了对八路军战士的赞美、怀念之情。
    (3)本题考查文章写法。通读文章可知,本文是借杜鹃花来抒发对革命烈士的赞美和怀念之情,因此是借物抒情的手法。故选B。
    (4)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由句子“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可得出答案,故选C。
    (5)本题考查对段落的理解。“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运不会调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中”,说杜鹃花“永运不会调谢”,实际上是说用鲜血换来革命胜利的先烈们会被所有中国人世世代代地铭记。故选B。
    (6)本题考查根据要求筛选句子和仿写句子。题干要求画出文中描写作者望着杜鹃花产生联想的句子,可定位到句子“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传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仿写句子答案不唯一,运用联想的手法即可。
    故答案为:
    (1)①鱼儿离不开水,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文中指八路军战士和乡亲们感情深厚。 ②形容一个人为了理想,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惧,从容就义。文中指革命烈士们不惧生死。
    (2)杜鹃花 三个八路军伤病员为救乡亲们而英勇牺牲 对八路军战士的赞美、怀念;
    (3)B;
    (4)C;
    (5)B;
    (6)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传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看到石缝中破土而出的小草,我联想到为国争光、拼搏向上的运动健儿,他们拼尽全力,挥洒汗水,只为替祖国争得无上的荣誉。
    19.(2021•六合区)
    粽子里的乡愁
    ①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日“富贵粽”。
    ③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城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年时节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培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④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德积福,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⑤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⑥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地吃。”我连忙给地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地,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地,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地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⑦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起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就跑了。
    ⑧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⑨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那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的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⑩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门庭若市: 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②琐琐屑屑: 形容细小而繁多。 
    (2)短文以“粽子”为线索,有条理地写了三件生活往事,其中略写了“包粽子”和“ 吃粽子 ”详写了“ 送粽子 ”,这样写的好处是  有详有略,更好地表达了“我”对母亲、故乡的怀念 。
    (3)“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呆呆”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也因小女孩的话陷入沉思,体现了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 
    (4)读短文的第④~⑧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乞丐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再填表。
    情感的变化
     轻视 
    吃惊
     同情 
    变化的原因
     母亲的话改变了“我”,她引导“我”学会善意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幸者,同时也在教育“我”要学会惜福,懂得感恩。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强化了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故乡的思念以及身处异地的惆怅之情。 
    【解答】(1)考查了结合注释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①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②琐琐屑屑:形容细小而繁多。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及情感的理解、概括能力。短文以“粽子”为线索,有条理地写了三件生活往事,其中略写了“包粽子”和“吃粽子”,详写了“送粽子”,这样写的好处是有详有略,更好地表达了“我”对母亲、故乡的怀念。
    (3)考查了对词语的分析理解能力。“呆呆”的意思是一边愣着,不知所措,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也因小女孩的话陷入沉思,体现了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
    (4)考查了对情感变化及原因的概括能力。文中作者对乞丐的情感是轻视——吃惊——同情。变化的原因是母亲的话改变了“我”,她引导“我”学会善意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幸者,同时也在教育“我”要学会惜福,懂得感恩。
    (5)考查了对语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合最后一段和第一段内容可知,最后一段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强化了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故乡的思念以及身处异地的惆怅之情。
    故答案为:
    (1)①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②形容细小而繁多。
    (2)吃粽子 送粽子 有详有略,更好地表达了“我”对母亲、故乡的怀念;
    (3)“呆呆”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也因小女孩的话陷入沉思,体现了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
    (4)轻视 同情
    母亲的话改变了“我”,她引导“我”学会善意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幸者,同时也在教育“我”要学会惜福,懂得感恩。
    (5)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强化了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故乡的思念以及身处异地的惆怅之情。
    20.(2021•高淳区)阅读。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一一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从父亲的角度梳理内容,填表。
    地点
    情节
    感受
    心脑血管科病房
    看病
    ① 无助、无奈 
    医院走廊上
    ② 练习走路 
    依恋,深信不疑
    ③ 医院十五楼的窗口 
    回忆往普
    ④ 无尽的忧伤 
    (2)根据提示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从环境描写角度赏析)
     情景交融,渲染了雪夜里“我”跟随父亲去接母亲时的欢快心情,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②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年迈;“回忆”一词反复使用,构成排比,突出了父亲当时的忧伤。这些词语流露出“我”对父亲深深的怜惜之情。 
    (3)谈谈你对第⑩自然段中画“ ”句子的理解和感悟。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唯一不变的是亲情,它就像“雪中的炭”,给我们带来温暖;又像“锦上的花”,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温馨。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亲情,善待亲人。 
    【解答】(1)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一空可由句子“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可得出答案。第二空由句子“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得出答案。第三空可由句子“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得出答案。第四空可由句子“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根据要求赏析句子。①“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这个句子情景交融,渲染了雪夜里“我”跟随父亲去接母亲时的欢快心情,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②“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一一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年迈;“回忆”一词反复使用,构成排比,突出了父亲当时的忧伤。这些词语流露出“我”对父亲深深的怜惜之情。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感悟。“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似水流年”是说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人间亲情”是说唯一不变的是亲情。“雪中的炭,锦上的花”是说它就像“雪中的炭”,给我们带来温暖;又像“锦上的花”,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温馨。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亲情,善待亲人。
    故答案为:
    (1)①无助、无奈 ②练习走路 ③医院十五楼的窗口 ④无尽的忧伤;
    (2)①情景交融,渲染了雪夜里“我”跟随父亲去接母亲时的欢快心情,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年迈;“回忆”一词反复使用,构成排比,突出了父亲当时的忧伤。这些词语流露出“我”对父亲深深的怜惜之情。
    (3)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唯一不变的是亲情,它就像“雪中的炭”,给我们带来温暖;又像“锦上的花”,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温馨。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亲情,善待亲人。
    相关试卷

    河南省新乡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文言文阅读,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先按原文填空,再根据要求做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古文阅读,按要求做题,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海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 这是一份青海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阅读短文,完成以下问题,阅读短文片段,完成以下问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现代文&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现代文&文言文阅读,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内阅读运用,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练习,阅读,阅读图文,回答问题,读下面几句话,完成小题,课外阅读运用,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文言文阅读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