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十三 回扣基础·考场增分 (原卷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十三  回扣基础·考场增分 (原卷版)01
    专题十三  回扣基础·考场增分 (原卷版)02
    专题十三  回扣基础·考场增分 (原卷版)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十三 回扣基础·考场增分 (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十三 回扣基础·考场增分 (原卷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化学与社会,经典化学方程式再书写,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化学基本理论误区突破,答题模板归类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回扣基础·考场增分
    一、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
    1.PM2.5:2012年3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纳入的强制监测指标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
    3.温室效应: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排放到大气中的CO2、CH4等气体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4.臭氧空洞: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及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转化成氧气中起到催化作用,从而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形成空洞。
    5.光化学烟雾: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有毒烟雾污染现象。
    6.重金属污染:一般把密度在4.5 g·cm-3(或5 g·cm-3)以上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钡、铜、银、铬、镉、镍、铅、铊、锡、汞等。重金属的化合物(以及少数重金属单质)对环境的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7.水体富营养化: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气量下降,水体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8.赤潮:海水中的红藻、褐藻由于吸收较多的营养物质(N、P等)而过度繁殖,引起海潮呈赤色的现象。它会造成海水的严重缺氧。
    9.水华:人为向淡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N、P等)后,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长、繁殖,并使水质恶化而产生腥臭味,造成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10.厄尔尼诺:指由于全球温室效应逐渐增强,海洋温度不断上升,使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从而形成强烈的热带风暴以及引起大陆气候变化无常的现象。
    11.绿色化学:指从根本上消灭污染,能彻底防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物绿色化”等内容。
    12.原子经济利用率:指目标产物占反应物总量的百分比。即原子利用率=×100%。按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13.绿色食品:指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且有营养价值的卫生食品。
    14.白色污染:指各种塑料垃圾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15.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物质性质(物理、化学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也称“原发性污染物”。由它引起的污染称为一次污染或原发性污染。
    16.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转化而成的,排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在多种因素(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也称继发性污染。
    17.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燃煤和汽车尾气是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
    18.脱硫与脱硝
    [脱硫]
    方法一:钙基固硫法
    为防治酸雨,工业上常用生石灰和含硫的煤混合后燃烧,燃烧时二氧化硫、生石灰、O2共同反应生成硫酸钙,从而使硫转移到煤渣中,反应原理为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总反应方程式为2CaO+2SO2+O22CaSO4。
    方法二:氨水脱硫法
    氨水脱硫法采用喷雾吸收法,雾化的氨水与烟气中的SO2直接接触,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SO2+H2O===(NH4)2SO3,2(NH4)2SO3+O2===2(NH4)2SO4。(或生成NH4HSO3,然后进一步氧化)
    方法三:钠碱脱硫法
    钠碱脱硫法是用NaOH/Na2CO3吸收烟气中的SO2,得到Na2SO3或NaHS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Na2CO3+SO2===Na2SO3+CO2,Na2SO3+SO2+H2O===2NaHSO3。
    方法四:钠钙双碱脱硫法
    先利用烧碱吸收SO2,再利用熟石灰浆液进行再生,再生后的NaOH碱液可循环使用,化学反应原理如下:
    ①吸收反应:2NaOH+SO2===Na2SO3+H2O,2Na2SO3+O2===2Na2SO4。
    ②再生反应:Na2SO3+Ca(OH)2===CaSO3↓+2NaOH,Na2SO4+Ca(OH)2===CaSO4↓+2NaOH。
    [脱硝]
    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二、经典化学方程式再书写
    (一)重点化学方程式
    1.Na在空气中加热:2Na+O2Na2O2
    2.2Na2O2+2CO2===2Na2CO3+O2
    3.氯气的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2H2O2NaOH+Cl2↑+H2↑
    4.Na2CO3+CO2+H2O===2NaHCO3
    5.工业制钠:2NaCl(熔融)2Na+Cl2↑
    6.工业制镁:MgCl2(熔融)Mg+Cl2↑
    7.工业上电解法制取铝:2Al2O34Al+3O2↑
    8.
    9.2Mg+CO22MgO+C
    10.2Al+Fe2O3Al2O3+2Fe
    11.2Al(OH)3Al2O3+3H2O
    12.3Fe+4H2O(g)Fe3O4+4H2
    13.Fe2O3+3CO2Fe+3CO2
    Fe3O4+4CO3Fe+4CO2
    14.Fe在氯气中点燃:2Fe+3Cl22FeCl3
    15.3Fe+2O2Fe3O4
    16.4Fe(OH)2+O2+2H2O===4Fe(OH)3
    17.工业制漂白粉: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漂白粉失效)
    19.硫和过量氧气反应只能生成SO2:S+O2SO2
    20.SO2+H2O2===H2SO4
    21.2H2S+SO2===2H2O+3S↓
    (工业制硫酸)
    23.Na2SO3+SO2+H2O===2NaHSO3
    24.2H2SO3+O2===2H2SO4
    25.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6.C+2H2SO4(浓)CO2↑+2SO2↑+2H2O
    27.实验室制SO2:
    H2SO4(浓)+Na2SO3===Na2SO4+H2O+SO2↑
    28.工业合成氨:N2+3H22NH3
    29.N2+O22NO
    30.实验室制氨气: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1.8NH3+3Cl2===N2+6NH4Cl(白烟)
    (工业制硝酸)
    33.4HNO3(浓)4NO2↑+O2↑+2H2O
    34.C+4HNO3(浓)CO2↑+4NO2↑+2H2O
    35.C+CO22CO
    36.工业制粗硅:SiO2+2CSi+2CO↑
    粗硅提纯:Si+2Cl2SiCl4、SiCl4+2H2Si+4HCl
    37.
    38.SiO2+4HF===SiF4↑+2H2O(雕刻玻璃)
    39.H2SiO3SiO2+H2O
    (二)易错离子方程式
    1.2Na+2H2O===2Na++2OH-+H2↑
    2.2Na2O2+2H2O===4Na++4OH-+O2↑
    3.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OH-+CO2(少量)===CO+H2O
    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OH-+CO2(过量)===HCO
    4.HCO+OH-===CO+H2O
    5.NaHCO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HCO(少量)+Ca2++OH-===CaCO3↓+H2O
    澄清石灰水中滴加过量的NaHCO3溶液:
    2HCO(过量)+Ca2++2OH-===CaCO3↓+2H2O+CO
    6.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
    2Cl-+2H2O2OH-+Cl2↑+H2↑
    7.2Al+2OH-+2H2O===2AlO+3H2↑
    8.Al2O3+6H+===2Al3++3H2O
    9.Al2O3+2OH-===2AlO+H2O
    10.Al(OH)3+OH-===AlO+2H2O
    11.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
    12.向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Al3++3OH-(少量)===Al(OH)3↓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Al3++4OH-(过量)===AlO+2H2O
    13.向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
    2AlO+CO2(少量)+3H2O===2Al(OH)3↓+CO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AlO+CO2(过量)+2H2O===Al(OH)3↓+HCO
    14.3AlO+Al3++6H2O===4Al(OH)3↓
    15.泡沫灭火器工作原理:Al3++3HCO===Al(OH)3↓+3CO2↑
    16.明矾净水原理:Al3++3H2O===Al(OH)3(胶体)+3H+
    17.2Fe2++H2O2+2H+===2Fe3++2H2O
    18.4Fe2++O2+4H+===4Fe3++2H2O
    19.5Fe2++MnO+8H+===5Fe3++Mn2++4H2O
    20.3Fe2++4H++NO===3Fe3++NO↑+2H2O
    21.2Fe2++ClO-+2H+===2Fe3++Cl-+H2O
    22.2Fe3++Fe===3Fe2+
    23.2Fe3++Cu===Cu2++2Fe2+
    24.2Fe3++2I-===2Fe2++I2
    25.2Fe3++SO2+2H2O===4H++SO+2Fe2+
    26.2Fe3++H2S===S↓+2Fe2++2H+
    27.Fe3++3SCN-===Fe(SCN)3
    28.实验室制氯气(MnO2与浓盐酸共热):
    MnO2+4H++2Cl-Mn2++Cl2↑+2H2O
    29.Cl2+H2OH++Cl-+HClO
    30.用NaOH吸收Cl2尾气:Cl2+2OH-===Cl-+ClO-+H2O
    31.Cl-+ClO-+2H+===Cl2↑+H2O
    32.3S+6OH-2S2-+SO+3H2O
    33.Cl2+SO2+2H2O===4H++2Cl-+SO
    34.Br2+SO2+2H2O===4H++2Br-+SO
    35.I2+SO2+2H2O===4H++2I-+SO
    36.ClO-+SO2+H2O===Cl-+SO+2H+
    或ClO-+SO2+2OH-===Cl-+SO+H2O
    37.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MnO+5SO2+2H2O===2Mn2++5SO+4H+
    38.足量NaOH吸收SO2气体:SO2+2OH-(足量)===SO+H2O
    少量NaOH与SO2反应:SO2+OH-(少量)===HSO
    39.SO2+2NH3·H2O(过量)===SO+2NH+H2O
    SO2(过量)+NH3·H2O===NH+HSO
    40.Ca2++2OH-+SO2(少量)===CaSO3↓+H2O
    41.SO2(足量)+HCO===HSO+CO2
    42.SO2(少量)+CO===SO+CO2
    43.3NO2+H2O===2H++2NO+NO
    44.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氮氧化合物尾气:
    NO+NO2+2OH-===2NO+H2O
    2NO2+2OH-===NO+NO+H2O
    45.Cu与浓硝酸反应:
    Cu+4H++2NO===Cu2++2NO2↑+2H2O
    46.Cu与稀硝酸反应:
    3Cu+8H++2NO===3Cu2++2NO↑+4H2O
    47.Fe和过量稀硝酸反应:
    Fe(少量)+4H++NO===Fe3++NO↑+2H2O
    过量的铁和稀硝酸反应:
    3Fe(过量)+8H++2NO===3Fe2++2NO↑+4H2O
    48.SiO2+2OH-===SiO+H2O
    49.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SiO+CO2(少量)+H2O===H2SiO3↓+CO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SiO+2CO2(过量)+2H2O===H2SiO3↓+2HCO
    50.2AgCl+S2-Ag2S+2Cl-
    51.Ag++2NH3·H2O(过量)===Ag(NH3)+2H2O
    52.C6H5O-+CO2(少量或过量)+H2O―→C6H5OH+HCO
    53.CH3CHO+2Cu(OH)2+OH-CH3COO-+Cu2O↓+3H2O
    54.CH3CHO+2Ag(NH3)+2OH-CH3COO-+NH+2Ag↓+3NH3+H2O
    三、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

    2.注意事项
    (1)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若配制480 mL溶液应用500 mL容量瓶。
    (2)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
    (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3.误差分析依据:cB==。
    4.命题角度:一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二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2的制备
    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迅速转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反应方程式为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3.注意事项:Fe(OH)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氧化。
    (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
    (2)胶头滴管必须插入试管底部;
    (3)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少量煤油、苯或植物油等;或用如图所示改进装置。

    4.命题角度:制备过程中的现象、创设无氧环境。
    (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气体制备流程: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验满——尾气处理。
    3.注意事项
    (1)制备装置中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收集装置中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2)浓氨水(或浓铵盐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
    (3)不能使用NH4NO3和NH4HCO3制备。
    4.命题角度:物质制备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等,并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四)喷泉实验

    1.实验原理:(1)氨气极易溶于水;(2)利用压强变化。
    2.注意事项:(1)氨气应充满;(2)烧瓶应干燥;(3)装置不得漏气。
    3.实验拓展:(1)NH3、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
    (2)CO2、H2S、Cl2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
    4.命题角度:(1)原理、实验操作。(2)溶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五)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实验原理: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现象:加热之后,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
    3.原因解释: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的CuO,CuO与冲稀的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溶液。
    4.命题角度:“绿色化学”及尾气处理、SO2的性质及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六)铝热反应

    1.药品:氧化铁、铝粉、氯酸钾固体、镁条。
    2.原理:Fe2O3+2Al2Fe+Al2O3。
    3.注意事项:(1)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2)铝粉与FeO、Fe2O3、CuO、Cu2O、MnO2、Cr2O3等发生铝热反应。
    (七)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1.原理:c酸·V酸=c碱·V碱。
    2.主要仪器:酸式或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
    3.主要试剂:待测液、标准液、指示剂(酚酞、甲基橙)。
    4.关键点:①准确测量体积;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5.操作步骤:①查漏、洗涤、润洗;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③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6.注意事项
    (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②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④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⑤滴定管必须用待装液润洗,锥形瓶不能润洗。
    (2)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紫色石蕊溶液,指示剂用2~3滴。
    (3)数据处理:求算2~3次实验的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求浓度。
    7.命题角度:滴定管的使用、误差分析依据c测=V标,V标偏大,c测偏大、利用滴定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八)铜的精炼
    1.电解法精炼铜的原理
    阳极(粗铜):Cu-2e-===Cu2+;
    阴极(纯铜):Cu2++2e-===Cu。
    2.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变化:粗铜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种杂质,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Zn、Ni、Fe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形成“阳极泥”,电解质溶液中Cu2+逐渐变小。
    3.命题角度:精炼原理应用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九)氯碱工业

    1.实验原理: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2NaOH+H2↑+Cl2↑;
    电解的离子方程式:
    2Cl-+2H2O2OH-+H2↑+Cl2↑。
    2.电极产物判断:阴极产物H2和NaOH,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几滴酚酞溶液,可发现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
    3.命题角度:(1)两极上析出产物的判断、产物的性质及相关电解原理。(2)离子交换膜的原理和使用。
    (十)石油的分馏

    1.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仪器: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铁架台,温度计,牛角管。
    2.注意事项:(1)蒸馏烧瓶外壁要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2)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最多不超过。
    (4)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
    (5)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6)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3.命题角度:(1)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冷凝管中冷却水方向。(2)蒸馏原理应用。
    (十一)乙酸乙酯的制备
    1.原理: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2.注意事项:(1)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浓硫酸不能最先加入);(2)低温加热小心均匀的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3)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液体中,以防液体倒吸。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3.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主要优点
    (1)吸收乙酸,便于闻出(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2)溶解乙醇。
    (3)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分层,观察乙酸乙酯。
    4.命题角度:加入药品顺序、导管位置、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运用化学平衡提高乙酸乙酯转化率的措施。
    四、化学基本理论误区突破
    (一)关于元素周期律(表)的6大误区
    常见误区
    出错原因
    误认为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只有第ⅣA族的元素
    忽视了第ⅠA族的H的最高正价为+1,最低负价为-1
    误认为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其族序数
    忽视了氧元素无最高正价,氟元素无正价
    误认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忽视了关键词“最高价”
    误认为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忽视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难,得电子也难
    误认为同周期相邻两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都等于1
    忽视了长周期也有相差11或25的情况
    误认为得(失)电子数的数目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越强
    忽视了元素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与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双原子分子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
    (2)非金属元素原子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
    (3)三氯化硼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满足了8电子结构(  )
    (4)第ⅠA族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同周期的第ⅡA族的强(  )
    (5)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F>O>N,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氟气能置换水中的氧,氧气也能置换出氨中的氮(  )
    (6)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  )
    (7)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
    (二)热化学中的5个易错点
    致误原因
    特别提醒
    忽视反应热的意义
    ΔH表示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对于可逆反应,改变条件、平衡可能发生移动,但ΔH不变
    忽视反应热和平衡常数的计算的不同
    A(g)+B(g)C(g) ΔH1,平衡常数为K1;
    C(g)+B(g)D(g) ΔH2,平衡常数为K2。
    则反应A(g)+B(g)D(g) ΔH=ΔH1+ΔH2,平衡常数K=K1·K2
    忽视用键能或用能量计算反应热时公式的不同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忽视催化剂对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影响不同
    催化剂能改变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忽视反应热的符号
    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需带上正、负号进行比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已知2C(s)+2O2(g)===2CO2(g) ΔH=a kJ·mol-1
    2C(s)+O2(g)===2CO(g) ΔH=b kJ·mol-1,则a>b(  )
    (2)甲烷的标准燃烧热ΔH=-890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 kJ·mol-1(  )
    (3)已知S(s)+O2(g)===SO2(g) ΔH1=-Q kJ·mol-1,S(g)+O2(g)===SO2(g) ΔH2=-Q2 kJ·mol-1,则Q1 (4)500 ℃、30 MPa下,N2(g)+3H2(g)2NH3(g) ΔH=-38.6 kJ·mol-1;将1.5 mol H2和过量的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19.3 kJ(  )
    (5)H2(g)+F2(g)===2HF(g) ΔH=-270 kJ·mol-1,则相同条件下,2 mol HF气体的总能量小于1 mol氢气和1 mol氟气的能量之和(  )
    (6)①2O2(g)+N2(g)===N2O4(l) ΔH1
    ②N2(g)+2H2(g)===N2H4(l) ΔH2
    ③O2(g)+2H2(g)===2H2O(g) ΔH3
    ④2N2H4(l)+N2O4(l)===3N2(g)+4H2O(g) ΔH4
    ΔH4=2ΔH3-2ΔH2-ΔH1(  )
    (7)已知反应2HI(g)H2(g)+I2(g) ΔH=+11 kJ·mol-1,1 mol H2(g)、1 mol 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151 kJ的能量,则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299 kJ(  )
    (8)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的热量(  )
    (三)规避速率平衡的失分点与误区
    致误原因
    应对策略
    解释或举例
    混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不能认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v正一定增大,v逆一定减小
    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都增大
    混淆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关系
    不能认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2HI(g)H2(g)+I2(g),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充入一定量的HI(g),平衡正向移动,但HI(g)的转化率不变
    混淆“减弱”与“消除”的概念
    不能认为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浓度一定减小。要正确理解化学平衡原理中的“减弱”二字
    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增大SO2(g)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SO2(g)的浓度比原平衡时要大
    混淆化学平衡移动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不能认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一定变大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恒温条件下,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
    (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3)加入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改变了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4)同一反应,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和意义都不一定相同(  )
    (5)5 mol·L-1·s-1的反应速率一定比1 mol·L-1·s-1的反应速率大(  )
    (6)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7)在恒容条件下,有两个平衡体系:A(g)2B(g)、2A(g)B(g),都增加A的量,A的转化率都变小(  )
    (8)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变大(  )
    (9)在FeCl3+3KSCNFe(SCN)3+3KCl平衡体系中,加入KCl固体,颜色变浅(  )
    (10)由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的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
    (四)规避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失分点
    1.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3个易失分点
    (1)误认为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如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CH3COOH的电离程度减小。
    (2)误认为当对酸、碱溶液稀释时,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如对于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当加水稀释时,由于Kw是定值,故c(H+)减小,c(OH-)增大;当对碱溶液稀释时,c(OH-)减小,c(H+)增大。
    (3)误认为电离平衡右移,电离平衡常数一定增大。对于同一反应,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只有因为温度升高而导致平衡右移时,电离平衡常数才会增大。
    2.有关溶液酸碱性的4个易失分点
    (1)误认为由水电离出的c(H+)=10-13 mol·L-1的溶液一定呈碱性。如25 ℃,0.1 mol·L-1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都为10-13 mol·L-1。
    (2)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pH。如pH=7的溶液在温度不同时,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还可能显中性。
    (3)误认为酸碱恰好中和时溶液一定显中性。如强酸和弱碱恰好中和时溶液显酸性,强碱和弱酸恰好中和时溶液显碱性,强酸和强碱恰好中和时溶液才显中性。
    (4)不能正确理解酸、碱的无限稀释规律。常温下任何酸(碱)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7(小于7),只能无限接近7。
    3.盐类水解的5个易失分点
    (1)误认为酸式盐一定呈酸性。如NaHSO4、NaHSO3、NaH2PO4溶液均呈酸性,但NaHCO3、NaHS溶液均呈碱性。
    (2)误认为能够发生水解的盐溶液一定呈酸性或碱性,但其实是与弱离子的水解程度有关。如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发生水解,但溶液呈中性。
    (3)误认为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离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固体,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但Fe3+的水能程度减少。
    (4)误认为弱酸强碱盐都因水解而显碱性。但NaHSO3因HSO的电离能力大于其水解能力,所以NaHSO3溶液显酸性。
    (5)由于加热可促进盐类水解,错误地认为可水解的盐溶液在蒸干后都得不到原溶质。对于水解程度不是很大、水解产物不能脱离平衡体系的情况[如Al2(SO4)3、Na2CO3溶液]来说,溶液蒸干仍得原溶质。
    4.沉淀溶解平衡的4个易失分点
    (1)误认为沉淀溶解平衡右移,Ksp一定增大。Ksp与其他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无关。
    (2)误认为沉淀溶解平衡右移,溶解度一定变大。溶解度表示的是100 g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溶解度受温度和同离子效应的影响,若是加水使沉淀溶解平衡右移,溶解度不变。
    (3)误认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会越大。Ksp还与难溶电解质类型有关,只有同类型的难溶物的Ksp大小可用于比较其溶解度大小。
    (4)误认为Ksp小的难溶电解质不能转化为Ksp大的难溶电解质,只能实现Ksp大的难溶电解质向Ksp小的难溶电解质转化。实际上当两种难溶电解质的Ksp相差不是很大时,通过调节某种离子的浓度,可实现由Ksp小的难溶电解质向Ksp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
    5.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温度下,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都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
    (2)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2倍后,溶液的pH=b,则a>b(  )
    (3)pH=4的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都降低(  )
    (4)无论在酸溶液中还是在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  )
    (5)某盐溶液呈酸性,一定是由水解引起的(  )
    (6)水解方程式都必须写“”(  )
    (7)沉淀转化只能是Ksp大的沉淀转化为Ksp小的沉淀(  )
    (8)中和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醋酸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
    (9)用湿润的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3.4(  )
    (10)在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不会影响离子的种类(  )
    (11)在NaHSO4溶液中,c(H+)=c(OH-)+c(SO)(  )
    (12)0.1 mol·L-1氨水中加入CH3COONH4固体,比值变大(  )
    (13)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到终点时,c(Na+)=c(CH3COO-)(  )
    (14)室温时,向等体积pH=a的盐酸和pH=b的CH3COOH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氢氧化钠后,两溶液均呈中性,则a>b(  )
    (15)常温下,等体积的盐酸和CH3COOH的pH相同,由水电离出的c(H+)相同(  )
    (16)溶液均为0.1 mol·L-1的①CH3COOH、②NH4Cl、③H2SO4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②>①>③(  )
    (五)突破电化学中的易错点
    致误原因
    应对策略
    解释或举例
    混淆电解池和原电池原理
    根据电化学反应原理,充电时为电解池,放电时为原电池;与电源连接的为电解池,提供电流的为原电池
    电池的总反应为Li1-xMnO2+LixC6LiMnO2+C6,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LixC6-xe-===C6+xLi+,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LiMnO2-xe-===Li1-xMnO2+xLi+
    电解时忽视惰性电极和非惰性电极的区别
    惰性电极为石墨、Pt、Au等,Cu、Fe等金属都是非惰性电极
    惰性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电极不参与反应,非惰性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接,发生氧化反应
    不清楚电池正、负极所带电荷情况,错误判断离子迁移方向
    原电池中,负极附近溶液带正电,阴离子向负极迁移,正极附近溶液带负电,阳离子向正极迁移;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迁移,阳离子向阴极迁移
    在Cu、Zn、H2SO4形成的原电池中,SO向Zn(负极)迁移,H+向Cu(正极)迁移;电解NaCl溶液时,Na+、H+向阴极移动,Cl-、OH-向阳极移动
    不理解电解反应,错误判断加入复原物质
    需根据电解反应方程式判断
    电解CuSO4溶液,2CuSO4+2H2O2Cu+2H2SO4+O2↑,对于此反应,每生成1 mol O2,析出2 mol Cu,加入2 mol CuO或2 mol CuCO3,溶液可复原,加入2 mol Cu(OH)2则多了2 mol H2O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u+2H+===Cu2++H2↑既可在原电池中完成,也可在电解池中完成(  )
    (2)蓄电池充电时,标志着“-”的电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
    (3)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
    (4)在铜锌原电池(Zn|H2SO4|Cu)中,硫酸根离子向正极移动;在电解(惰性电极)硫酸溶液时,硫酸根离子向阳极移动(  )
    (5)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时,阴极可能得到固体镁(  )
    (6)用惰性电极电解KOH溶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  )
    (7)以Pt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时,若两极只有H2和O2析出,则溶液的浓度一定改变(  )
    (8)粗铜(含碳)与稀硫酸接触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4e-+4H+===2H2O(  )
    五、答题模板归类总结
    类型一:实验基本操作类
    1.浓硫酸的稀释
    【规范操作】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答题关键】①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注入水中;②缓慢;③不断搅拌。
    2.分液操作
    【规范操作】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当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题关键】①液面上方与大气相通;②沿烧杯壁;③上上下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3.焰色反应操作
    【规范操作】
    铂丝无色待测物观察火焰颜色铂丝无色
    【答题关键】①烧、蘸、烧、洗、烧;②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4.容量瓶查漏操作
    【规范操作】向容量瓶中加适量水,塞紧瓶塞,用手指顶住瓶塞,倒立,用吸水纸检查是否有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用同样方法检查。
    【答题关键】①装水;②倒立;③检查是否漏水;④旋转180°;⑤重复操作。
    5.沉淀剂是否过量操作
    【规范操作】(1)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2)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答题关键】①上层清液;②沉淀剂或与沉淀剂产生沉淀的试剂;③是否沉淀;④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
    6.沉淀洗涤操作
    【规范操作】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答题关键】①浸没;②重复2~3次。
    7.判断沉淀是否洗净操作
    【答题模板】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置于试管中,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8.常见试纸的使用
    【答题模板】
    (1)定量试纸(如pH试纸)
    取一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测量数据。
    (2)定性试纸(如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等)
    ①检验溶液
    将×××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由×××色变为×××色,即证明×××溶液具有×××性质。
    ②检验气体
    取一小片×××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靠近盛有待测气体的容器口(如试管的管口)附近,试纸由×××色变为×××色,即证明该气体是×××。
    9.气密性检验

    【规范操作】(1)装置a: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捂热(或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上升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装置b: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漏斗口,继续加水使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静置观察液面是否变化。
    【答题关键】(1)①密闭;②加热;③气泡;④水柱。
    (2)①关闭止水夹;②注水;③液柱。
    【答题模板】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10.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操作
    【规范操作】(1)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
    (2)碱式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答题关键】①固定;②观察;③旋转活塞或挤压玻璃球。
    11.滴定管排气泡操作
    【规范操作】(1)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2)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排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答题关键】(1)①倾斜30°;②使溶液迅速流出。
    (2)①胶管弯曲向上;②挤压玻璃球。
    12.气体验满和验纯操作
    【规范操作】(1)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2)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
    (3)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4)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5)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答题模板】用……放在集气瓶口,若……(现象),说明……(“气体已满”或“是……气体”)。
    类型二:检验、鉴别类
    1.结晶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
    2.榴石矿石可以看作CaO、FeO、Fe2O3、Al2O3、SiO2组成。试设计实验证明榴石矿中含有FeO(试剂任选,说明实验操作与现象)________。
    3.鉴别SO2和CO2:________。
    (1)离子检验的一般模式
    取试样―→加水溶解―→加×××试剂加×××检验试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2)鉴别的一般模式
    ①固体鉴别一般模式
    a.分别取固体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或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b.分别取固体分置于两支试管中溶于水形成溶液,加……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②溶液鉴别一般模式
    a.分别取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b.分别取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试剂,现象是……继续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③气体鉴别一般模式
    取适量……溶液于两支洁净试管中,分别通入两种气体,能使……(试剂)……(现象)的是……气体,不能使……(试剂)……(现象)的是……气体。
    类型三:原因描述类
    【答题模板】“有理”——化学原理,“有据”——事实依据。
    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正说”——“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2)“反说”——“如果……,就……”
    类型四:平衡理论描述类
    【答题策略】
    理论型简答题一般是演绎法的三段式答题模式(前提、推理、结论):①问题所涉及大前提(相关的理论或规律)的表述,一般很熟悉的理论或规律可以只写名称,也可以用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并不需要把其详细内容写出;②问题的推理过程(具体条件下的变化等)的表述;③问题所涉及的变化的结果。
    (1)利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作用可以制备NH3,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NaOH的作用________。
    (2)常温下,如果向AlCl3饱和溶液中不断通入HCl气体,可析出AlCl3·6H2O晶体,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析出晶体的原因________。
    (3)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时,阴极附近的pH增大,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
    类型五:实验现象描述类
    1.实验现象答题模板三
    角度
    (1)有关溶液的现象描述(五大类)
    ①颜色由……变成……;
    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③溶液变浑浊或生成(产生)……(颜色)沉淀;
    ④溶液发生倒吸;
    ⑤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等。
    (2)有关固体物质的现象描述(四大类)
    ①……(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②……(固体)逐渐溶解;
    ③……(固体)体积逐渐交小(变细);
    ④……(固体)颜色由……变成……。
    (3)有关气体的现象描述(三大类)
    ①生成……色(味)气体;
    ②气体由……色变成……色;
    ③气体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2.现象描述时的注意事项
    (1)现象描述要全面: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
    (2)要注重对本质现象的观察:本质现象就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固体”是本质现象,因为由此现象可正确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而“发出耀眼的白光”则是非本质现象。因此,观察实验现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主要的观察对象。
    (3)现象描述要准确
    ①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
    ②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等概念的区别,不能相互代替。
    类型六:实验装置中仪器或试剂的作用类
    【答题模板】装置中仪器和试剂的用途回答时一般包括直接作用和根本目的两部分内容,根据各部分装置的用途不同,可采用下列格式回答:
    发生装置 生成……产生……制取……

    除杂装置 

     

    尾气吸收装置 吸收……防止……的污染(影响)
    类型七:滴定终点现象类
    【答题模板】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由×××色变成×××色,或溶液×××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答题关键】
    ——

    ——

    ——


    相关学案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回扣基础 规范答题 十一、实验装置图与目的正误判断20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回扣基础 规范答题 十一、实验装置图与目的正误判断20例(含解析),共3页。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回扣基础 规范答题 十二、考场评分细则与答题规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回扣基础 规范答题 十二、考场评分细则与答题规范(含解析),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图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回扣基础 规范答题 七、教材实验装置再现(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回扣基础 规范答题 七、教材实验装置再现(含解析),共5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十三 回扣基础·考场增分 (原卷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